江雲與李然說完後不久, 江訣的聖旨便到了。
王貴念完聖諭, 一臉欲語還休地望向李然。
李然知道他必定有很多話要說,卻礙於江訣的命令不能開口,安慰地說道:“放心, 我都明白。”
王貴感懷地點了點頭,繼而似是想起了什麽, 拍了拍手,然後就見小六子從營帳外竄了進來。
這廝見了李然, 立馬撲了上來, 完全沒有任何尊卑可言。
李然原本還有些情緒低落,如今被他這麽一鬧,倒有些無語。
“殿下, 此去臨關路途遙遠艱苦, 是以陛下特吩咐老奴將您的貼身內侍帶來。如此,您與小殿下路上也有人照顧。”
王貴將聖旨遞給李然, 繼而朝他恭恭敬敬地躬身行了一禮, 繼而又將江訣的意思說了。
李然聽到他口中那“陛下”兩個字的時候,心莫名一緊,也不知是何緣故。
他穩了穩心緒,臉帶深意地望向王貴,說道:“替我給他帶句話——留得青山在, 不愁沒柴燒,萬一輸了,保命最要緊。”
王貴是宮裏多少年的老人了, 經曆的事多不勝數,之前都還能一直保持鎮定,如今被李然這麽一說,再也按捺不住,立馬紅了眼眶。
他悄悄地低頭用衣袖擦了擦眼角,一臉鄭重地點了點頭,望著李然的眼中除了感激還是感激。
李然臉上露出一絲笑意,溫言說道:“同樣的話,也替我跟鳳宮那幾個人說一聲。當然,你在我跟前,就不用我再囑咐了。”
王貴再次點了點頭,哽咽著說道:“殿下,您自己千萬保重!陛下雖然嘴上不說,但心裏確有萬般不舍!可縱然如此,陛下他也是沒有辦法,否則就不會……”
李然抬手示意他不用再說,繼而拍了拍這位忠心耿耿的老內侍的肩膀,一臉鄭重地朝他點了點頭,說道:“我知道,讓他放心。”
王貴眼中含淚地又朝他一叩首,便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萬語千言,都在不言中。
王貴走後,李然立馬召集了軍中大將,繼而將現下的形勢跟眾人說了。
廖衛一聽說王覺年在對留之戰中中了敵軍的埋伏,虎目中立馬就蒙了淚,這麽個鐵錚錚的大漢,居然會有如此反應,饒是李然都不免心有動容。
先鋒營的眾將領皆側臉望過來,都沉默著沒有開口。
此時此刻,眾人內心的不安和擔憂,可見一斑。
然而,眼下還不是感傷的時刻。
李然將集結三軍的命令一下達,這些個訓練有素的將領就立馬去各自營裏安排出征之事了。
最後,營帳中隻剩下他和廖衛還有沈澤三人。
李然朝廖衛走過去,拍了拍這個大個子的肩,低聲說道:“實在傷心的話,就憋住這口氣,將仇從沙場上討回來!”
廖衛臉上已經淚流滿麵,聽李然這麽一說,渾身肌肉一繃,無聲地點了點頭。
李然走回到案旁,站在沈澤身邊,問道:“帶著這十五萬大軍趕到臨關,最快要多久?”
沈澤沉默片刻,一指在地圖上劃了條線,說道:“以屬下看來,至少要七八日。”
李然一聽,雙眉一凝,問道:“沒有更快的辦法嗎?”
沈澤微微歎了口氣,搖了搖頭,李然默想了一會,問道:“那依你看來,北燁的十六萬大軍能堅守臨關多久?”
“至多五日!”
“五天?”
沈澤將對方的驚詫看在眼裏,他是這麽解釋的:“臨關地形獨特,兩邊是崇山峻嶺,中間則是一個窪地。按理來說,此地應該是易守難攻的,可是——”
說到這裏,他一臉擔憂地望了眼李然,說道:“北燁的氣候向來幹燥,此時已近深冬,西北風盛行,而城外多是草木,若是敵軍用火攻,那麽厲將軍能否堅持五日,還是未知之數。”
李然心中一跳,再不做耽擱,斬釘截鐵地說道:“既然這樣,那就由我帶著五萬驃騎營的將士先趕過去,你和廖衛帶那剩下的十萬兵馬盡快趕來!”
“這如何使得?”
“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凡還有更好的路可以走,我也不會選擇這麽冒險的途徑。”
沈澤還想再勸,李然示意他打住,一臉鄭重地說道:“這五萬救兵一到,或許還能再拖延兩三天。我隻給你三天的時間,如果三天之後你們還沒到,那麽臨關很可能就保不住了。你明白嗎,沈澤?”
李然臉色一沉,主帥的氣勢展露無疑。
沈澤被他那樣的神色看得一震,一臉怔悚地點了點頭。
眾將士們將出征事宜安排妥當之後,紛紛回到大帳。
李然將方才的決定跟眾人說了,他們也覺得此法妥當,都沒什麽異議。
天將大亮之時,三軍已然集結完畢。
高頭黑馬之上,李然早已戎裝在身,如此麵如冠玉的統帥,十一國亦是少有。
若是昨日接到出征的消息,那麽他必定是雀躍萬分的。
畢竟,能夠親自領兵上陣,那是多少男人夢寐以求的夙願?
然而此時此刻,率領著大隊人馬的他,心中卻全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前路雖險,但那到底還是一條生路,甚至還有一條退路可選。
而他一旦離開,宮中那個男人會陷入何種境況,誰也算不準猜不到。
不久,沈澤來報,說三軍已準備妥當,隻等主帥一聲令下便能啟程。
李然微微一頷首,深吸口氣,朗聲喝道:“今日辰裴叛國,致使左帥失蹤,臨關危在旦夕。如今正值北燁多事之秋,我等皆為熱血男兒,自當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你等可願意隨本帥一行?”
這麽一喊,眾將士紛紛側目,萬千人的視野裏,他們俊美的統帥正騎在高頭大馬之上,一手執佩劍指天起誓,風吹起了他的戰袍,帶著睥睨天下的氣勢坐鎮軍前。
如此一幕,激得所有的將士高聲呐喊。
李然滿意地在人群上方掃視一圈,高喊一聲“出發”,繼而掉轉馬頭,踏上了去往臨關的征途。
在他身後,北燁皇宮內,江訣正站在宮中最高的城樓上,默然望向他離去的方向。
狂風吹起他的衣袍和黑發,卻讓那個修長挺拔的背影顯得越發堅毅。
天下,就在他腳下。
而他的眼下,再也不僅僅是天下了……
[北燁邊城臨關]
厲子辛站在城樓上,一波接著一波的留軍正從底下往上攻。
他們,已經守了一天一夜了。
每每想起當日的驚險,厲子辛至今仍然心有餘悸。
當日,他依計帶著十六萬大軍向北追趕留國敗軍,欲將其趕往樂水,以便和王覺年來個前後夾擊。
敵軍一路上並不兜轉,一路往樂水逃去,反倒像是有意想將北燁軍帶往天險一般。
眼看情況有異,厲子辛心中便存了幾分警惕。
他立馬下令三軍放慢追趕,繼而暗中指派一隊人馬,以最快的速度趕往前方查探情況。
厲子辛手下的這一幫探子軍,個個都是高手。
他們乘著留軍混亂之際,換上敵軍的衣服,混在對方的大軍裏,神不知鬼不覺地到了樂水。
到了樂水,眾人立馬被驚得汗濕了幾層——原該埋伏在此地等待敵軍前來自投羅網的五萬精銳部隊,如今已經橫屍遍野。
眾人一陣後怕,再不敢耽擱,立刻擇路回頭。
為避免行蹤暴露,他們當機立斷,從山中擇路趕了回來。
趕回來之後,眾人將探得的情況跟厲子辛一報,厲子辛立刻被驚出了一層冷汗。
王覺年已然中了敵軍埋伏,而他也差點一腳踏入對方的陷進之中。
然而如此嚴密的計劃,居然會被對方洞察了先機,那麽隻有一種可能——軍中出了奸細,且這奸細不是普通的將士,而是大戰當晚參加內部商談的上層將領。
厲子辛二話不說,立刻下令眾將士調轉馬頭回城。
此時此刻,蘇沫正雙目錚錚地等著他的到來。
可惜他左等右等,等到的隻是留國敗軍,卻絲毫不見厲子辛的身影。
蘇沫立刻明白,對方已經識破了他的誘敵之計,如今估計已經在往回趕的路上了。
當然,蘇沫是何許人物,一計不成,他自然還有後招。
此次要活捉厲子辛,正是他勢在必行的。
所以他二話不說,立刻下令西平軍和留軍往臨關進發。
那位留軍主帥亦是有勇有謀之人,見到這等情況,也明白對方並沒有中計,立刻下令三軍殺了回去。
但緊趕慢趕,還是差了一步。
當留西大軍趕到之時,厲子辛已經領著大軍退回城裏去了。
那位留軍將領一看,心中大歎一聲可惜,到底還是錯過了一舉殲滅北燁軍的好機會。
此時再要攻城,雙方兵力雖有懸殊,但以厲子辛的能耐,他們想要輕易攻破臨關的城門,已是難上加難。
厲子辛回到城中,一麵命人安排防守,一麵將出兵那晚參加部署的將領召集起來。
正當他準備實施盤查之時,冷不防有人來報,說辰參軍帶著十萬大軍撤離臨關,如今已經在幾裏之外。
厲子辛那一刹那,猶如被人一盆冷水從頭淋到了腳。
顯然,奸細一事已無須再查,毫無疑問,正是那個帶兵叛逃的辰裴。
如今,此人突然帶走十萬守城將士,意味著他如今隻能帶著十六萬大軍去對抗敵人的三十萬大軍。
如此一來,兵力懸殊之大,已然不言而喻。
厲子辛沒有浪費任何時間,當下便做了決定——死守臨關,等待朝中支援!
眼下,對方的攻勢一波接著一波而來,看來是卯足了勁要拿下臨關。
而他能做的,隻有盡量拖延時間而已。
他一麵在城樓上鎮定自若地指揮著攻防,一麵盤算著往後幾日的防守安排。
城門處,將士們正在輪番死守。
敵軍的巨木還在一個勁地撞擊城門,北燁軍則咬緊了牙關要嚴防死守。
城樓上,弓箭手正在不斷射殺著妄圖爬上城樓的敵軍。
城樓底下,早已屍橫遍野。
不久,一名渾身是血的將士來報:“元帥,不好了!城樓左角已被敵軍擊破!”
厲子辛渾身一怔,繼而穩了穩心神,沉聲說道:“讓弓箭營的將士過去支援,然後找幾個砌石匠來,務必力保城樓不破!”
那將士得了令,立馬跑開了。
接著,又有一將士來報:“元帥,城門有破裂之處,如何是好?”
“拿硬物堵上!能撐多久撐多久!”
接著,又有將士來報:“元帥,軍帳起火了!”
“讓我們的人領些百姓去救火!”
意外紛紛而來,厲子辛的副將餘卿莘站在他身後,一臉憂心地說道:“元帥,如此下去並不是長久之計啊!將士們已經守了一日一夜,早已疲憊不堪!敵軍卻是輪番上陣,形勢對我軍極為不利!一定得想辦法才行!”
厲子辛點了點頭,默想片刻,說道:“讓守城的將士輪番休息,對方的攻勢不可能這麽無休無止地進行下去,我們隻要再堅守幾日,援軍已經在路上了。”
“真的嗎?”
餘卿莘一聽援軍將到,精神大振。
厲子辛卻沒有告訴他,這一切隻不過是他的猜測而已。
更何況,就算援軍此刻已經在趕往臨關的路上,但羅城到這兒少說也有三四千裏。
如此一來,縱使大軍緊趕慢趕,也至少要花五六日的時間才能趕到。
到那時候,他還撐不撐得住,已是未知之數。
“城中百姓如何了?可還安穩?”
“元帥放心,百姓聽說留西二軍在猛烈攻城,都紛紛要求與我軍一道抵抗外敵,甚至有人將家中儲藏的糧食也盡數拿了出來,以供我軍急需之用。”
“如此看來,糧食應該不是問題了。”
“確實如此!可我們的箭矢再三五日就會告罄,這該如何是好?”
“那便讓軍中工匠原地取材,再造一批箭矢,此事應該不難!”
“原地取材?您的意思是……”
“百姓家中並不缺鐵器和木材,你就吩咐下去,說此次他們提供的物件,本帥都會記在賬上,他日定會折金奉還!”
“是!屬下這就去辦!”
餘卿莘領了命,興致勃勃地去辦了。
厲子辛站在城樓上,眼中一片堅定。
即使前路再如何渺茫,他也要堅守到最後一刻!
**********
厲子辛猜得沒錯,李然很快就帶著十五萬大軍從羅城出發了,且還是分批趕往臨關。
那個先頭部隊,自然是林瓚的驃騎軍。
驃騎營的名字裏之所以有那個騎字,自然跟馬脫不了幹係,是以其最大的優勢便在於“速度”二字。
若是比殺傷力,驃騎營自然比不得嚴文斌的步兵營。
但若單論速度,卻還是驃騎營勝出許多。
而李然之所以會如此做,自然是有他的用意的。
眼下,留國和西平大軍如同螞蟻一樣聚在臨關,且攻勢一日比一日猛烈。
厲子辛卻隻有十六萬人馬在手,即便隻守不攻,也總有彈盡糧絕的一天。
這樣看來,死撐總會有個極限,所以一定要在臨關被攻陷之前,立即給予支援。
但是,拖著十五萬大軍趕路,猶如老牛拖車,實在沒有什麽速度可言。
更何況,十五萬大軍若皆連夜趕路,恐怕到了臨關之後,眾將士還沒開戰,已經累得趴在地上了,還談什麽支援?
所以,李然毅然決定——讓廖衛帶著十萬步兵營和後備營墊後,而他則親自帶著驃騎營的五萬先鋒軍,日夜兼程地疾速趕往臨關。
而厲子辛千算萬算,也沒料到此次帶兵趕來支援他的,竟然會是李然。
與此同時,京師羅城的氣氛已然緊張到了極點。
北燁朝的最大的一場動亂,已經近得就在眼前了。
王貴念完聖諭, 一臉欲語還休地望向李然。
李然知道他必定有很多話要說,卻礙於江訣的命令不能開口,安慰地說道:“放心, 我都明白。”
王貴感懷地點了點頭,繼而似是想起了什麽, 拍了拍手,然後就見小六子從營帳外竄了進來。
這廝見了李然, 立馬撲了上來, 完全沒有任何尊卑可言。
李然原本還有些情緒低落,如今被他這麽一鬧,倒有些無語。
“殿下, 此去臨關路途遙遠艱苦, 是以陛下特吩咐老奴將您的貼身內侍帶來。如此,您與小殿下路上也有人照顧。”
王貴將聖旨遞給李然, 繼而朝他恭恭敬敬地躬身行了一禮, 繼而又將江訣的意思說了。
李然聽到他口中那“陛下”兩個字的時候,心莫名一緊,也不知是何緣故。
他穩了穩心緒,臉帶深意地望向王貴,說道:“替我給他帶句話——留得青山在, 不愁沒柴燒,萬一輸了,保命最要緊。”
王貴是宮裏多少年的老人了, 經曆的事多不勝數,之前都還能一直保持鎮定,如今被李然這麽一說,再也按捺不住,立馬紅了眼眶。
他悄悄地低頭用衣袖擦了擦眼角,一臉鄭重地點了點頭,望著李然的眼中除了感激還是感激。
李然臉上露出一絲笑意,溫言說道:“同樣的話,也替我跟鳳宮那幾個人說一聲。當然,你在我跟前,就不用我再囑咐了。”
王貴再次點了點頭,哽咽著說道:“殿下,您自己千萬保重!陛下雖然嘴上不說,但心裏確有萬般不舍!可縱然如此,陛下他也是沒有辦法,否則就不會……”
李然抬手示意他不用再說,繼而拍了拍這位忠心耿耿的老內侍的肩膀,一臉鄭重地朝他點了點頭,說道:“我知道,讓他放心。”
王貴眼中含淚地又朝他一叩首,便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萬語千言,都在不言中。
王貴走後,李然立馬召集了軍中大將,繼而將現下的形勢跟眾人說了。
廖衛一聽說王覺年在對留之戰中中了敵軍的埋伏,虎目中立馬就蒙了淚,這麽個鐵錚錚的大漢,居然會有如此反應,饒是李然都不免心有動容。
先鋒營的眾將領皆側臉望過來,都沉默著沒有開口。
此時此刻,眾人內心的不安和擔憂,可見一斑。
然而,眼下還不是感傷的時刻。
李然將集結三軍的命令一下達,這些個訓練有素的將領就立馬去各自營裏安排出征之事了。
最後,營帳中隻剩下他和廖衛還有沈澤三人。
李然朝廖衛走過去,拍了拍這個大個子的肩,低聲說道:“實在傷心的話,就憋住這口氣,將仇從沙場上討回來!”
廖衛臉上已經淚流滿麵,聽李然這麽一說,渾身肌肉一繃,無聲地點了點頭。
李然走回到案旁,站在沈澤身邊,問道:“帶著這十五萬大軍趕到臨關,最快要多久?”
沈澤沉默片刻,一指在地圖上劃了條線,說道:“以屬下看來,至少要七八日。”
李然一聽,雙眉一凝,問道:“沒有更快的辦法嗎?”
沈澤微微歎了口氣,搖了搖頭,李然默想了一會,問道:“那依你看來,北燁的十六萬大軍能堅守臨關多久?”
“至多五日!”
“五天?”
沈澤將對方的驚詫看在眼裏,他是這麽解釋的:“臨關地形獨特,兩邊是崇山峻嶺,中間則是一個窪地。按理來說,此地應該是易守難攻的,可是——”
說到這裏,他一臉擔憂地望了眼李然,說道:“北燁的氣候向來幹燥,此時已近深冬,西北風盛行,而城外多是草木,若是敵軍用火攻,那麽厲將軍能否堅持五日,還是未知之數。”
李然心中一跳,再不做耽擱,斬釘截鐵地說道:“既然這樣,那就由我帶著五萬驃騎營的將士先趕過去,你和廖衛帶那剩下的十萬兵馬盡快趕來!”
“這如何使得?”
“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凡還有更好的路可以走,我也不會選擇這麽冒險的途徑。”
沈澤還想再勸,李然示意他打住,一臉鄭重地說道:“這五萬救兵一到,或許還能再拖延兩三天。我隻給你三天的時間,如果三天之後你們還沒到,那麽臨關很可能就保不住了。你明白嗎,沈澤?”
李然臉色一沉,主帥的氣勢展露無疑。
沈澤被他那樣的神色看得一震,一臉怔悚地點了點頭。
眾將士們將出征事宜安排妥當之後,紛紛回到大帳。
李然將方才的決定跟眾人說了,他們也覺得此法妥當,都沒什麽異議。
天將大亮之時,三軍已然集結完畢。
高頭黑馬之上,李然早已戎裝在身,如此麵如冠玉的統帥,十一國亦是少有。
若是昨日接到出征的消息,那麽他必定是雀躍萬分的。
畢竟,能夠親自領兵上陣,那是多少男人夢寐以求的夙願?
然而此時此刻,率領著大隊人馬的他,心中卻全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前路雖險,但那到底還是一條生路,甚至還有一條退路可選。
而他一旦離開,宮中那個男人會陷入何種境況,誰也算不準猜不到。
不久,沈澤來報,說三軍已準備妥當,隻等主帥一聲令下便能啟程。
李然微微一頷首,深吸口氣,朗聲喝道:“今日辰裴叛國,致使左帥失蹤,臨關危在旦夕。如今正值北燁多事之秋,我等皆為熱血男兒,自當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你等可願意隨本帥一行?”
這麽一喊,眾將士紛紛側目,萬千人的視野裏,他們俊美的統帥正騎在高頭大馬之上,一手執佩劍指天起誓,風吹起了他的戰袍,帶著睥睨天下的氣勢坐鎮軍前。
如此一幕,激得所有的將士高聲呐喊。
李然滿意地在人群上方掃視一圈,高喊一聲“出發”,繼而掉轉馬頭,踏上了去往臨關的征途。
在他身後,北燁皇宮內,江訣正站在宮中最高的城樓上,默然望向他離去的方向。
狂風吹起他的衣袍和黑發,卻讓那個修長挺拔的背影顯得越發堅毅。
天下,就在他腳下。
而他的眼下,再也不僅僅是天下了……
[北燁邊城臨關]
厲子辛站在城樓上,一波接著一波的留軍正從底下往上攻。
他們,已經守了一天一夜了。
每每想起當日的驚險,厲子辛至今仍然心有餘悸。
當日,他依計帶著十六萬大軍向北追趕留國敗軍,欲將其趕往樂水,以便和王覺年來個前後夾擊。
敵軍一路上並不兜轉,一路往樂水逃去,反倒像是有意想將北燁軍帶往天險一般。
眼看情況有異,厲子辛心中便存了幾分警惕。
他立馬下令三軍放慢追趕,繼而暗中指派一隊人馬,以最快的速度趕往前方查探情況。
厲子辛手下的這一幫探子軍,個個都是高手。
他們乘著留軍混亂之際,換上敵軍的衣服,混在對方的大軍裏,神不知鬼不覺地到了樂水。
到了樂水,眾人立馬被驚得汗濕了幾層——原該埋伏在此地等待敵軍前來自投羅網的五萬精銳部隊,如今已經橫屍遍野。
眾人一陣後怕,再不敢耽擱,立刻擇路回頭。
為避免行蹤暴露,他們當機立斷,從山中擇路趕了回來。
趕回來之後,眾人將探得的情況跟厲子辛一報,厲子辛立刻被驚出了一層冷汗。
王覺年已然中了敵軍埋伏,而他也差點一腳踏入對方的陷進之中。
然而如此嚴密的計劃,居然會被對方洞察了先機,那麽隻有一種可能——軍中出了奸細,且這奸細不是普通的將士,而是大戰當晚參加內部商談的上層將領。
厲子辛二話不說,立刻下令眾將士調轉馬頭回城。
此時此刻,蘇沫正雙目錚錚地等著他的到來。
可惜他左等右等,等到的隻是留國敗軍,卻絲毫不見厲子辛的身影。
蘇沫立刻明白,對方已經識破了他的誘敵之計,如今估計已經在往回趕的路上了。
當然,蘇沫是何許人物,一計不成,他自然還有後招。
此次要活捉厲子辛,正是他勢在必行的。
所以他二話不說,立刻下令西平軍和留軍往臨關進發。
那位留軍主帥亦是有勇有謀之人,見到這等情況,也明白對方並沒有中計,立刻下令三軍殺了回去。
但緊趕慢趕,還是差了一步。
當留西大軍趕到之時,厲子辛已經領著大軍退回城裏去了。
那位留軍將領一看,心中大歎一聲可惜,到底還是錯過了一舉殲滅北燁軍的好機會。
此時再要攻城,雙方兵力雖有懸殊,但以厲子辛的能耐,他們想要輕易攻破臨關的城門,已是難上加難。
厲子辛回到城中,一麵命人安排防守,一麵將出兵那晚參加部署的將領召集起來。
正當他準備實施盤查之時,冷不防有人來報,說辰參軍帶著十萬大軍撤離臨關,如今已經在幾裏之外。
厲子辛那一刹那,猶如被人一盆冷水從頭淋到了腳。
顯然,奸細一事已無須再查,毫無疑問,正是那個帶兵叛逃的辰裴。
如今,此人突然帶走十萬守城將士,意味著他如今隻能帶著十六萬大軍去對抗敵人的三十萬大軍。
如此一來,兵力懸殊之大,已然不言而喻。
厲子辛沒有浪費任何時間,當下便做了決定——死守臨關,等待朝中支援!
眼下,對方的攻勢一波接著一波而來,看來是卯足了勁要拿下臨關。
而他能做的,隻有盡量拖延時間而已。
他一麵在城樓上鎮定自若地指揮著攻防,一麵盤算著往後幾日的防守安排。
城門處,將士們正在輪番死守。
敵軍的巨木還在一個勁地撞擊城門,北燁軍則咬緊了牙關要嚴防死守。
城樓上,弓箭手正在不斷射殺著妄圖爬上城樓的敵軍。
城樓底下,早已屍橫遍野。
不久,一名渾身是血的將士來報:“元帥,不好了!城樓左角已被敵軍擊破!”
厲子辛渾身一怔,繼而穩了穩心神,沉聲說道:“讓弓箭營的將士過去支援,然後找幾個砌石匠來,務必力保城樓不破!”
那將士得了令,立馬跑開了。
接著,又有一將士來報:“元帥,城門有破裂之處,如何是好?”
“拿硬物堵上!能撐多久撐多久!”
接著,又有將士來報:“元帥,軍帳起火了!”
“讓我們的人領些百姓去救火!”
意外紛紛而來,厲子辛的副將餘卿莘站在他身後,一臉憂心地說道:“元帥,如此下去並不是長久之計啊!將士們已經守了一日一夜,早已疲憊不堪!敵軍卻是輪番上陣,形勢對我軍極為不利!一定得想辦法才行!”
厲子辛點了點頭,默想片刻,說道:“讓守城的將士輪番休息,對方的攻勢不可能這麽無休無止地進行下去,我們隻要再堅守幾日,援軍已經在路上了。”
“真的嗎?”
餘卿莘一聽援軍將到,精神大振。
厲子辛卻沒有告訴他,這一切隻不過是他的猜測而已。
更何況,就算援軍此刻已經在趕往臨關的路上,但羅城到這兒少說也有三四千裏。
如此一來,縱使大軍緊趕慢趕,也至少要花五六日的時間才能趕到。
到那時候,他還撐不撐得住,已是未知之數。
“城中百姓如何了?可還安穩?”
“元帥放心,百姓聽說留西二軍在猛烈攻城,都紛紛要求與我軍一道抵抗外敵,甚至有人將家中儲藏的糧食也盡數拿了出來,以供我軍急需之用。”
“如此看來,糧食應該不是問題了。”
“確實如此!可我們的箭矢再三五日就會告罄,這該如何是好?”
“那便讓軍中工匠原地取材,再造一批箭矢,此事應該不難!”
“原地取材?您的意思是……”
“百姓家中並不缺鐵器和木材,你就吩咐下去,說此次他們提供的物件,本帥都會記在賬上,他日定會折金奉還!”
“是!屬下這就去辦!”
餘卿莘領了命,興致勃勃地去辦了。
厲子辛站在城樓上,眼中一片堅定。
即使前路再如何渺茫,他也要堅守到最後一刻!
**********
厲子辛猜得沒錯,李然很快就帶著十五萬大軍從羅城出發了,且還是分批趕往臨關。
那個先頭部隊,自然是林瓚的驃騎軍。
驃騎營的名字裏之所以有那個騎字,自然跟馬脫不了幹係,是以其最大的優勢便在於“速度”二字。
若是比殺傷力,驃騎營自然比不得嚴文斌的步兵營。
但若單論速度,卻還是驃騎營勝出許多。
而李然之所以會如此做,自然是有他的用意的。
眼下,留國和西平大軍如同螞蟻一樣聚在臨關,且攻勢一日比一日猛烈。
厲子辛卻隻有十六萬人馬在手,即便隻守不攻,也總有彈盡糧絕的一天。
這樣看來,死撐總會有個極限,所以一定要在臨關被攻陷之前,立即給予支援。
但是,拖著十五萬大軍趕路,猶如老牛拖車,實在沒有什麽速度可言。
更何況,十五萬大軍若皆連夜趕路,恐怕到了臨關之後,眾將士還沒開戰,已經累得趴在地上了,還談什麽支援?
所以,李然毅然決定——讓廖衛帶著十萬步兵營和後備營墊後,而他則親自帶著驃騎營的五萬先鋒軍,日夜兼程地疾速趕往臨關。
而厲子辛千算萬算,也沒料到此次帶兵趕來支援他的,竟然會是李然。
與此同時,京師羅城的氣氛已然緊張到了極點。
北燁朝的最大的一場動亂,已經近得就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