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西門慶對應伯爵、謝希大一幹小人是深深的嫌惡,那麽,他對吳家兄弟就是濃濃的痛恨。
原因非別――應伯爵、謝希大等奸徒對吳家兄弟來說,隻屬外人,而月娘卻是他們兄弟的親骨肉。外人重利益,骨肉重親情,但到了吳氏兄弟眼裏,卻完全倒轉過來了!
一想到月娘因親情盡喪而死心的那雙淚眼,西門慶心中的殺機就有如潮起雲湧一般。所以,應伯爵、謝希大一幹小人,夾了打了,西門慶也就丟開手了,但對吳家兄弟,西門慶卻是銜骨懷恨,必欲除他們而後快!這人倫喪盡的兩兄弟如果不死,老天爺哪裏還算有眼?
雖然殺機暗伏,但西門慶在月娘麵前還是故作大方,擺出一副毫不計較的廣闊胸懷來。畢竟月娘痛恨狼心狗肺的哥哥是一回事,若自己真的在提刑衙門時就把吳家兄弟斃於杖下,隻怕月娘會不開心一世。
不能明修棧道,那就暗渡陳倉。西門慶自信,隨著自身名氣的提高,機會總是要來的。
果然,機會來得比想像中還要快。山東巡按監察禦史宋喬年的出場,讓西門慶找到了暗中出手的機會。宋喬年此人一心要保祿位,凡是擋在他前方道路上的拌腳石,必然要被他鏟除根絕。
利用宋喬年的這種心理,西門慶很輕易便將吳家兄弟安排成了宋喬年命中入度的凶星,不由得宋喬年不出盡法寶去對付他們。
這十幾天來,西門慶隱身幕後,遙控指揮,上到山東巡按監察禦史,下到清河文武百姓小民,都成了他的棋子,陪著他下了一盤很大的暗棋。
宋桑給吳家兄弟看的奏折草稿,奏折是子虛烏有,草稿倒是宋禦史手書的真跡,吳家兄弟怎能不信?
尚書給宋禦史的回信,根本就是宋禦史自己寫的假信。宋禦史寫奏折草稿時用一種字體,寫信時再換一種字體,對雅好書法的大宋君臣來說,簡直是易如反掌。而寫信的墨用的是當今皇帝賞賜的禦墨,各種圖章也都是真跡,喬大戶、吳家兄弟見了,怎能不信?
親禦史按西門慶的吩咐,連清河縣的文武衙門都瞞了,連李知縣等朝廷命官都認為吳氏兄弟發跡是板上釘釘,還用得著說別人嗎?到此時,不由得清河縣人不信!
到最後,一步登天的吳家兄弟將要到頂的那一刹那,他們腳下所有的階梯都被抽去了,從希望的巔峰摔落到絕望的深淵,那種巨大的人生落差,足以毀滅一個健全的靈魂,而象吳家兄弟那種利欲熏心的小人,他們的精神防禦力幾乎就是一張麻紙,一撕便碎。
吳二舅當天就瘋了。就因為他不是長子,吳家世襲的一切好東西都沒他的份兒,今天好不容易有了個當官的機會,眼看三百六十拜都已拜完,就隻剩最後那一哆嗦了,偏偏卻功虧一簣!吳二舅無法承受這種失敗的痛苦,當場暈倒在大廳上,醒來後就誰也不認識了。
來斷案的李知縣本來要將詐騙民間財物的吳家兄弟一起收監的,但現在的吳二舅滿臉燦爛的傻笑,滿口“我是驛丞老爺”,賽活猴一樣上躥下跳,弄得李知縣頭痛無比,隻好將吳二舅付之不問。誰知吳二舅當天夜裏就跑得蹤影不見,直到數天後,才有船家在運河裏發現了他的屍首。也不知他是跳進去的時候,神智是否清醒。
這時,吳大舅也已經破產出監,也顧不得屁股上的限棒傷痕還在疼痛,先緊著安頓死人,跟著還得安頓活人。
吳大舅和吳大妗子悄悄商量了,突然對吳二舅的孤兒寡母說要分家。現在的吳家賠償了各家各戶的損失後,早已是門戶盡絕,連祖傳的房子都賠進去了,現在租賃著一間小蝸居,老鼠進去了都得含著兩包眼淚出來,哪有什麽安身立命的東西可分?無人作主的吳二妗子隻拿了三瓜倆棗,就被徹底從吳家趕了出來,從此無依無靠,幾天後就不知道飄零到哪裏去了。
這時已經入寒,正是棉衣上身的時節,但吳大舅卻隻能抱了自己的棉衣,再去當鋪中典當。當鋪朝奉給他簽了永不贖取的死當票子,想起從前舊恨,便笑道:“還請指揮使大人日後多多做成小店生意!”一句話隻激得吳大舅嗓子眼兒發鹹,心口發堵,卻什麽話也說不出來。
吳大舅抱了典當來的幾串錢,佝僂著身子,在寒風中蹣跚著往家裏趕,走了數步,才驚覺方向不對,那裏的祖居,早已歸了外姓人家,自己是再也回不去的了。
吳大舅慢慢轉身,往租賃來的小屋行去,走幾步兒,喘息幾聲。迎麵正過來鄭親家,見他臉色灰敗,急忙扶了他,送他回家。
心中深深感激之下,吳大舅便邀鄭親家屋裏坐坐,鄭親家欣然相從。進了黑燈瞎火的屋子,坐在點水成冰的三條腿板凳子上,鄭親家便開門見山地說明了來意――原來,他是來退婚的!
鄭親家的女兒鄭三姐兒,本來許著吳大舅的兒子吳舜臣為妻,兩家商量好了等吳大舅當一年指揮使,手裏有了活泛錢,就要迎娶過門了。但到如今,什麽發家致富的雄心壯誌,都早已成了南柯一夢,這婚嫁之事,卻又如何說起?
吳大妗子本來隻是在一旁遞水――現在的吳家,根本沒有“茶”這個編製,“端茶”自然無從說起――突然聽到鄭家要退婚,便如有人掐了她的心尖子一般,“呼”的撲上前來,百死不允。
鄭親家麵露鄙薄之色,點手指著屋中零落殆盡的一切,傲然道:“吳家嫂子,世上誰家做父母的,願意把自家的親骨肉往你家這火坑裏填?哼!若說火坑,卻是高抬了你們,應該說是冰坑才對!我家閨女的庚帖,你還是不還?”
吳大妗子兩眼起了紅絲,如河東獅一樣吼道:“不還你又能怎的?”
鄭親家拍桌而起:“若不還,我就上縣衙門去告!你家那兒子,前些日子還當他老子成了指揮使,他自己就是吳衙內了!他勾搭了一幫青皮後生,在勾欄院中東遊西逛,吃酒耍錢,無所不為!我鄭家的女兒,怎能嫁這種無賴子弟?若你不還我庚帖,休怪我上衙門去,告你家小子不成器,那時知縣大人作主,將你家小子打了夾了,庚帖還是要退我!”
吳大妗子手扶額頭,一下坐倒在冰地上,想到不成器的兒子,眼淚簌簌而落。
正掙紮起來要哀懇時,卻聽吳大舅嘶聲道:“罷了!我吳家今日,已經是一敗塗地,就把庚帖還了他鄭家吧!”
吳大妗子還要支吾,但見吳大舅臉色不對,也顧不上再說,急忙把那張庚帖從個破木匣子裏取出,擲在地上。
曾經的鄭親家撿起女兒的庚帖,冷笑著去了。吳大妗子拉起吳大舅的手,卻隻覺得他三個指頭涼,兩個指頭熱,心下大駭,顫聲道:“當家的……”
話音未落,吳大舅一口黑血噴出,濺了賭敗歸來的吳舜臣一臉,慘叫一聲:“我好悔啊!!!”頭一歪,就此氣絕。
至此,西門慶的誅心絕戶之計,不花自己一分力氣,不費自家一文本錢,垂手功成。清河縣上上下下,竟沒有一人看破,吳家人死戶絕,都是西門大官人在暗中撮弄他們。這正是:
莫道華山道路險,更有人心險華山。卻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原因非別――應伯爵、謝希大等奸徒對吳家兄弟來說,隻屬外人,而月娘卻是他們兄弟的親骨肉。外人重利益,骨肉重親情,但到了吳氏兄弟眼裏,卻完全倒轉過來了!
一想到月娘因親情盡喪而死心的那雙淚眼,西門慶心中的殺機就有如潮起雲湧一般。所以,應伯爵、謝希大一幹小人,夾了打了,西門慶也就丟開手了,但對吳家兄弟,西門慶卻是銜骨懷恨,必欲除他們而後快!這人倫喪盡的兩兄弟如果不死,老天爺哪裏還算有眼?
雖然殺機暗伏,但西門慶在月娘麵前還是故作大方,擺出一副毫不計較的廣闊胸懷來。畢竟月娘痛恨狼心狗肺的哥哥是一回事,若自己真的在提刑衙門時就把吳家兄弟斃於杖下,隻怕月娘會不開心一世。
不能明修棧道,那就暗渡陳倉。西門慶自信,隨著自身名氣的提高,機會總是要來的。
果然,機會來得比想像中還要快。山東巡按監察禦史宋喬年的出場,讓西門慶找到了暗中出手的機會。宋喬年此人一心要保祿位,凡是擋在他前方道路上的拌腳石,必然要被他鏟除根絕。
利用宋喬年的這種心理,西門慶很輕易便將吳家兄弟安排成了宋喬年命中入度的凶星,不由得宋喬年不出盡法寶去對付他們。
這十幾天來,西門慶隱身幕後,遙控指揮,上到山東巡按監察禦史,下到清河文武百姓小民,都成了他的棋子,陪著他下了一盤很大的暗棋。
宋桑給吳家兄弟看的奏折草稿,奏折是子虛烏有,草稿倒是宋禦史手書的真跡,吳家兄弟怎能不信?
尚書給宋禦史的回信,根本就是宋禦史自己寫的假信。宋禦史寫奏折草稿時用一種字體,寫信時再換一種字體,對雅好書法的大宋君臣來說,簡直是易如反掌。而寫信的墨用的是當今皇帝賞賜的禦墨,各種圖章也都是真跡,喬大戶、吳家兄弟見了,怎能不信?
親禦史按西門慶的吩咐,連清河縣的文武衙門都瞞了,連李知縣等朝廷命官都認為吳氏兄弟發跡是板上釘釘,還用得著說別人嗎?到此時,不由得清河縣人不信!
到最後,一步登天的吳家兄弟將要到頂的那一刹那,他們腳下所有的階梯都被抽去了,從希望的巔峰摔落到絕望的深淵,那種巨大的人生落差,足以毀滅一個健全的靈魂,而象吳家兄弟那種利欲熏心的小人,他們的精神防禦力幾乎就是一張麻紙,一撕便碎。
吳二舅當天就瘋了。就因為他不是長子,吳家世襲的一切好東西都沒他的份兒,今天好不容易有了個當官的機會,眼看三百六十拜都已拜完,就隻剩最後那一哆嗦了,偏偏卻功虧一簣!吳二舅無法承受這種失敗的痛苦,當場暈倒在大廳上,醒來後就誰也不認識了。
來斷案的李知縣本來要將詐騙民間財物的吳家兄弟一起收監的,但現在的吳二舅滿臉燦爛的傻笑,滿口“我是驛丞老爺”,賽活猴一樣上躥下跳,弄得李知縣頭痛無比,隻好將吳二舅付之不問。誰知吳二舅當天夜裏就跑得蹤影不見,直到數天後,才有船家在運河裏發現了他的屍首。也不知他是跳進去的時候,神智是否清醒。
這時,吳大舅也已經破產出監,也顧不得屁股上的限棒傷痕還在疼痛,先緊著安頓死人,跟著還得安頓活人。
吳大舅和吳大妗子悄悄商量了,突然對吳二舅的孤兒寡母說要分家。現在的吳家賠償了各家各戶的損失後,早已是門戶盡絕,連祖傳的房子都賠進去了,現在租賃著一間小蝸居,老鼠進去了都得含著兩包眼淚出來,哪有什麽安身立命的東西可分?無人作主的吳二妗子隻拿了三瓜倆棗,就被徹底從吳家趕了出來,從此無依無靠,幾天後就不知道飄零到哪裏去了。
這時已經入寒,正是棉衣上身的時節,但吳大舅卻隻能抱了自己的棉衣,再去當鋪中典當。當鋪朝奉給他簽了永不贖取的死當票子,想起從前舊恨,便笑道:“還請指揮使大人日後多多做成小店生意!”一句話隻激得吳大舅嗓子眼兒發鹹,心口發堵,卻什麽話也說不出來。
吳大舅抱了典當來的幾串錢,佝僂著身子,在寒風中蹣跚著往家裏趕,走了數步,才驚覺方向不對,那裏的祖居,早已歸了外姓人家,自己是再也回不去的了。
吳大舅慢慢轉身,往租賃來的小屋行去,走幾步兒,喘息幾聲。迎麵正過來鄭親家,見他臉色灰敗,急忙扶了他,送他回家。
心中深深感激之下,吳大舅便邀鄭親家屋裏坐坐,鄭親家欣然相從。進了黑燈瞎火的屋子,坐在點水成冰的三條腿板凳子上,鄭親家便開門見山地說明了來意――原來,他是來退婚的!
鄭親家的女兒鄭三姐兒,本來許著吳大舅的兒子吳舜臣為妻,兩家商量好了等吳大舅當一年指揮使,手裏有了活泛錢,就要迎娶過門了。但到如今,什麽發家致富的雄心壯誌,都早已成了南柯一夢,這婚嫁之事,卻又如何說起?
吳大妗子本來隻是在一旁遞水――現在的吳家,根本沒有“茶”這個編製,“端茶”自然無從說起――突然聽到鄭家要退婚,便如有人掐了她的心尖子一般,“呼”的撲上前來,百死不允。
鄭親家麵露鄙薄之色,點手指著屋中零落殆盡的一切,傲然道:“吳家嫂子,世上誰家做父母的,願意把自家的親骨肉往你家這火坑裏填?哼!若說火坑,卻是高抬了你們,應該說是冰坑才對!我家閨女的庚帖,你還是不還?”
吳大妗子兩眼起了紅絲,如河東獅一樣吼道:“不還你又能怎的?”
鄭親家拍桌而起:“若不還,我就上縣衙門去告!你家那兒子,前些日子還當他老子成了指揮使,他自己就是吳衙內了!他勾搭了一幫青皮後生,在勾欄院中東遊西逛,吃酒耍錢,無所不為!我鄭家的女兒,怎能嫁這種無賴子弟?若你不還我庚帖,休怪我上衙門去,告你家小子不成器,那時知縣大人作主,將你家小子打了夾了,庚帖還是要退我!”
吳大妗子手扶額頭,一下坐倒在冰地上,想到不成器的兒子,眼淚簌簌而落。
正掙紮起來要哀懇時,卻聽吳大舅嘶聲道:“罷了!我吳家今日,已經是一敗塗地,就把庚帖還了他鄭家吧!”
吳大妗子還要支吾,但見吳大舅臉色不對,也顧不上再說,急忙把那張庚帖從個破木匣子裏取出,擲在地上。
曾經的鄭親家撿起女兒的庚帖,冷笑著去了。吳大妗子拉起吳大舅的手,卻隻覺得他三個指頭涼,兩個指頭熱,心下大駭,顫聲道:“當家的……”
話音未落,吳大舅一口黑血噴出,濺了賭敗歸來的吳舜臣一臉,慘叫一聲:“我好悔啊!!!”頭一歪,就此氣絕。
至此,西門慶的誅心絕戶之計,不花自己一分力氣,不費自家一文本錢,垂手功成。清河縣上上下下,竟沒有一人看破,吳家人死戶絕,都是西門大官人在暗中撮弄他們。這正是:
莫道華山道路險,更有人心險華山。卻不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