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州學堂,三字經,千字文之類的東西也是教的。不過,那隻是用於兒童的啟蒙獅子。所有安州學堂的特色,就是文字教育貫穿其中。就連軍事武館裏的弟子,一樣也要學文識字。至於其它的四書五經,詩詞歌賦,卻是一概不交。另外幾處學館裏傳授的東西,更是與科舉沒有半點關聯。
孟家商行成為了安州的商人翹楚。安州商務學堂裏教授的經商買賣、店鋪經營的學問,從夥計待客、賬房算賬、掌櫃管理一直到進貨出貨等等所有大小細節,都會傳授。授業老師也是孟家商行和其它各家來到安州常駐商人中間經驗豐富的掌櫃們。其中,所有商行都收到了楊天鴻的約請。按照規定,這也是各家商行能夠在安州常駐的條件一直。或者讓他們負責講課,或者請他們手下得力之人進行傳授。
這是規矩,沒什麽道理可講,也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若是不答應,那就趁早滾出安州,再也不要過來,清靈玉液以後的銷售份額也不會有你一份。安州以後出產的各種物件,你根本想都不要想。
這是一種很奇怪的做法。商人們根本看不懂,也無法理解。
開始大家都覺得為難。心想著:這各家發財都有各家的門道,若是這些秘訣如果傳授出去,那咱們自家還吃什麽?可安州節度使府開了口,下了命令,更是條條框框寫在州府文案上的東西,誰也不敢不答應。更有些想象力豐富的人想到,這會不會是楊天鴻想要吞並大家的借口?
不過,這種想法很快就是疑慮消散。等到前麵幾次講課的人回來一說,大家發現原來安州節度使就是讓他們講述那些通用的學問和規矩。這些東西人人都會,無非是從前是自己帶學徒。現在是在更多人麵前公開講課。區別僅此而已。
情況一旦擺開,也就沒有什麽秘密可言。這倒是讓眾多商人很是來了興趣。無論張家、李家、陳家還是孟家,商人再怎麽豪奢顯赫。畢竟也是孔聖人規定過士農工商裏最下一等人。在社會上沒有地位,在權貴麵前更是低下。心裏總有些隱約的自卑。現在,居然在安州這種地方也有了傳道解惑的機會,也有人公開稱呼自己是老師和夫子。這種狀況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有人覺得好玩,有人覺得體麵,何況安州節度使府也不是讓他們天天呆在學堂裏講課不得外出,最多也就是沒人一個月來講一次而已。事情說開,大家自然願意。
在外人看來,安州工務學堂裏主要傳授的科目。其實就是學習各門手藝。從挖煤打鐵,到木匠、篾匠、皮匠,甚至養馬、喂牛、套車等等這些東西都是要學。所有這些,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技術。可即便是再普通的東西,仍然需要通過學習才能掌握。這個道理在這個世界根本沒人意識到。即便有人隱隱約約察覺到什麽,也因為地位和見識等條件束縛著,不可能有更大的作為。即便是在楚國,工匠這個職業也是賤業。有以門手藝固然可以傍身養家,不過大夥兒更多的,是看到那些好似奴隸。沒有任何身份地位的匠戶。說起來,整個社會現狀就是如此。富豪人家可以買賣奴隸,需要什麽物件隨便讓下麵的人去做就是。如此一來。操持事物的工匠自然被人鄙視,時間久了,誰也不願意來學這個。而且,這工務學堂上講課的都是些老師傅,打鐵、伐木、造船之類的。可能是因為老的幹不動了,這才來到這邊帶幾個徒弟。就算學這個出來,也是一樣的做活。而且,還聽說這工務學堂內部就是各種作坊。在這裏麵,還是要邊學邊作活的。這就更是讓外人在暗地裏犯嘀咕。心想著,這該不是楊天鴻還石頭裏都要榨油的性子?難道。還要借這個所謂的學堂賺錢不成?
當然,這隻是在私底下的說法。官麵上根本無人敢說。有玄火軍在,安州就是楊天鴻一個人獨屬之地。就算你對楊天鴻做的這些事情有什麽意見,最多也就是發發牢騷,若是說了半個字的怪話,結局和下場,已經有太多的死人腦袋擺在那裏作為明證。
至於這安州農務學堂,就更是讓人感到不屑。
大家學東西是為了什麽?還不是為了光宗耀祖。
或者,能夠活得舒服點。
要是自己能有一分出路,誰還會在這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就算是定下心來好不容易要學,難道還要學這個忙碌勞作的項目嗎?不過,若是私下裏打聽,倒也打聽不出什麽。在安州本地有些關係的人,反倒是從官衙那邊聽到了些傳聞。比如說:安州城內不少吏員人家也讓自家子弟來學,有些和楊天鴻關係親近的當地富戶,還有那商會裏的人,也要送些自家子弟來學習。
很多人都在猜測安州學堂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
外人不知道的是,這安州農務學堂的確傳授耕種的法子。關於節氣、何時播種、何時開墾、何時澆水施肥,還有農田裏的所有把式,這邊都是要逐一細細講解的。傳授這些的知識的人,有常年在田間地頭裏勞作經驗豐富的老農,也有精通農事的地主,還有管理莊子的莊頭……除此之外,這農務學堂還傳授怎麽收取賦稅,怎麽核定田畝,怎麽管理莊戶等等細務。過來傳授這些的,則是安州附近州縣裏退下來的近年老吏和衙役。他們在這些方麵經驗豐富,懂得各種實務,用他們來講這些,最合適不過。
其實,隻要是聰明人都能想到,這可不僅是培養種地的莊稼把式,還是在培養如何治理管理田莊和州府田地的法子。這不就是大楚國官吏們所做的事情嗎?怪不得那些富貴人家會把送孩子過來。表麵上聽起來好笑,可以以後前程必定遠大,搞不好還是最大的。想想看,現在整個安州都是楊天鴻一人獨大。玄火軍一直在朝著南麵拓展,越族蠻夷的生存空間一天天縮小。安州遍布各處的田莊和產業根本數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北麵的災民在一批批用大海船運過來,這些人都需要管理。如此算下來。安州學堂其實就是那些學人子弟將來的去處。
商務、工務、農務之類的名號,光是聽聽名字。好歹就能能猜到是做什麽的。可這技術學堂就讓人糊塗了。不過,這裏麵卻是不瞞人的。這技術學堂內學得是造船操船,水上往來,還有這江河洋麵上的生意。聽說,還要學番邦的鬼話。
沒錯,就是番邦。
安州臨海,這些年來,已經有不少人見過從海上過來的番人。這些人高鼻大眼睛。長相活脫脫就是戲文裏所說的那些吃人惡魔。當然,番邦外人就是番邦外人,也沒有吃人的習俗。隻是說話讓人聽不懂,交易商貨也很是混亂。安州技術學堂裏開設這門課程,的確很有必要。
很多人都在暗地裏議論,這楊天鴻的心思還真是大。已經占領了安州這麽大的局麵還不滿足,還要想著以後去海上的勾當。隻是,那海上風險那麽大,稍有波折就是船毀人亡。暫且不說這個,就算是有人有船。這海上又豈是好混的?光是大楚國內,早就有各方勢力分潤,貿然進入。肯定要有著掉腦袋的凶險。而且,這技術學堂講課的人都是些經驗豐富的水手,還有些從事海商過來的。這些人的底細大家也是清楚,那都是跟著海盜表裏一體不於淨的,殺才。若是送了自家子弟來學這個,豈不是自尋歪路嗎?
安州軍事學堂和武館就不必說了,這裏肯定是玄火軍吸取人才的地方。玄火軍規模一再擴大,一直用軍內的體係提拔軍官,總是顯得時間太短。有了穩定的軍事人才培養體係。也就有了事先熟悉玄火軍的規矩的適應期。而且,這安州軍事學堂裏的教頭老師。不是那些威名赫赫的武師,就是從玄火軍中受傷退役。有著經驗豐富的閑居軍官。甚至就連玄火軍在職在編的各級官員,也要按照課程進度不時過來講課。這裏麵,才是有著真正的前程所在。
楊天鴻早早放出這五所學堂的消息,並不是隻有安州人才能知道,也不是隻針對各處來投的富家子弟。節度使府安排快馬,將相應明細送到了安州境內的大小縣村,就連安州鄰結的其它州縣,以及所有玄火軍觸角能夠達的地方,該知道的人都是知道。
楚國很大,楊天鴻選拔人才的方式不拘一格。隻要是對自己有用並且忠心不二的,也就毫不吝嗇給他前程富貴。
安州學堂招募學生的範圍也是有區別。在北方過來流民為主體的村寨中,個人不許報名,但莊頭管事可以推薦。而且,流民出身的莊戶隻能去商務、工務、農務和技術四處。其中,加入工務學堂必須要有一定基礎或者手藝在身。技術學堂這邊,最起碼要懂得水性,知道操船,或者漁民優先。如果不符合條件就被推薦過來,當地推薦的莊頭和管事將被節度使府問責。而想要加入安州軍事學堂和武館的人,隻有得到身份認定的當地人、軍屬和流民這三個身份的人可以報名。報名之後還要參加考核,過了考核才能夠加入。
而安州這邊百姓和官員的子弟,隻要身家清白,有人擔保,通過考核就可以加入任一一所學堂。
農務學堂的範圍,僅僅是安州當地百姓子弟加上玄火軍控製流民村寨內的流民。而這技術學堂雖說可以報名,但這個報名的範圍,也隻是玄火軍在屬下各處挑選合適的才允許加入。
楊通的海軍已經初具規模。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等著大炮盡快製造出來。
當這安州五大學堂創建的消息傳開後,四麵八方的人都開始動了。其中最積極的,莫過於久在安州的商會士紳。他們已經見識到了玄火軍的威風實力,卻沒有與楊天鴻建立什麽密切的聯係。現在,加入學堂就是一個機會,正好讓自家子弟過來。還有那些與安州臨近的州府,也聽說過不少楊天鴻在朝堂上的事情。隻要是夠條件的,兒子多的人家。都盡可能的趕過來。一是碰碰運氣,二來也算是分開下注。天下間的事情誰也說不準以後會變成什麽樣子。總之,安州這邊就是楊天鴻一個人說了算。他現在還是朝中駙馬。以後。恐怕還會得到更大的權力。
當然,有些過分的話。還是不能說的。
對與安州學堂的建立,其實各方反應不同。有人說楊天鴻這個做法誌向遠大,又能周全各方。隻是這安州學堂建立,卻把安州本地那些年紀大,又沒有出路的書生,以及沒了從前權位收入銳減的文吏們,全都收攏起來。前者教人啟蒙,後者教人實務。然後用商務錢財籠絡商人,再讓農務和工務培養人才。最後,這安州軍事學堂則是把安州和地方上那些不願意賣命博富貴,又不甘心在家閑著的那些武人聚攏。隻要是教人本領,總歸是個體麵事情。何況,這些人以後隻要學出來,也就有了出路。隨著安州不斷繁榮,隨著玄火軍兵鋒所指,未來總有一個位置屬於這些人。
可是,也有人對楊天鴻的做法痛罵不已。尤其是在鄰近州縣。很多人都聽到安州的變化,趕過來加入學堂。在這些張口痛罵的人當中,主要是些二十歲到四十歲這個年齡段的書生士子。也就是平時所說的儒生。在他們看來,楊天鴻這樣的方法實在是狂悖大逆,辱沒聖賢,居心叵測,早晚要遭報應。有這個反應也很正常,因為在楊天鴻一手建立的玄火軍政的體係裏,那些端著架子不願意沉下心學做事的讀書士子,是完全沒有任何好處油水可拿,更被永遠摒棄在體係之外。可是這些人又沒有本領在科舉上取得秀才以上功名的可能。自然對這種處理方法怨氣十足。
讀書人身份尊貴,這是孔丘早在千百年前就定下的規矩。至今。已經成為整個大陸上被所有國家認可的事情。即便是位於西麵的秦國,也一樣在使用著科舉製度選拔人才。憑什麽你楊天鴻在安州就要搞出個什麽亂七八糟的學堂。還不教人詩詞歌賦學問,偏偏搞得遍地銅臭。你究竟是安得什麽心?打著什麽樣的主意?
……
同州,清遠候府。
丁建宗和丁廣偉坐在內堂椅子上,一聲不吭。兩個人都在注視著擺在中間桌子上的一顆人頭。
人已經死了很久。腦袋經過硝製,已經縮水幹癟。皮膚和肌肉皺皺巴巴的,其中用了不少防腐材料填充,才勉強保持住了幾分活著時候的相貌。但這並不重要,隻要死者左耳下麵的那塊黑色胎記還在,就不難分辨出他的身份。
那是丁家的親信,也是跟在情願侯爺丁偉身邊幾十年代老人。想要做成機密大事,就要用上身邊能夠信任的心腹。隻是沒想到,這人出去了,卻被送回來一個腦袋。
丁建宗臉色陰沉,仿佛暴雨即將來臨前的天空。
桌子對麵,弟弟丁廣偉的表情也是差不多。他鐵青著臉,嘴唇抿成了一條直線,牙齒也在狠狠咬著。
這段時間,沒有聽到一個好消息。
昌鵠候崔羊廣被殺,崔家全族盡滅。總管曆朝曆代,其實皇帝們都很喜歡並且擅長做這種事情。因為抄家滅族所得很是豐厚,甚至有可能超過當年的國家賦稅。上古晉國時候,富豪石家就是這樣,因為區區一件小事情惹怒了國君,全族被滅。事後,從石家抄沒出來的財產,總共多達四千多萬兩銀子,相當於當時晉國半數左右的賦稅收入。
其實,國君發怒,石家自己做錯事情之類的說法,都是為了掩人耳目。石家什麽也沒有做錯,以晉國國君當時的為人涵養,區區一點小事情,完全可以笑笑就過去。石家之所以變成了那個樣子,慘遭滅殺,完全是因為石家自身豪富所引起。這就跟被強盜和賊人惦記著是一個道理,你可以用各種方法防範著覬覦自己財產的賊人,卻永遠不可能消除這種潛在威脅。
丁家是楚國有名的豪族,從第一代清遠候開始,就把封地同州地方上經營得井井有條。然而,僅僅隻是普通意義上的經營,卻還不夠。老清遠候早就明白手中沒有兵權就沒有一切這個道理。從地域上看,同州雖然位於楚國和齊國之間的邊境地帶,卻與戎狄根本扯不上關係。有東北方向的曆州在那裏,戎狄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直接南下進攻同州。(未完待續。)
孟家商行成為了安州的商人翹楚。安州商務學堂裏教授的經商買賣、店鋪經營的學問,從夥計待客、賬房算賬、掌櫃管理一直到進貨出貨等等所有大小細節,都會傳授。授業老師也是孟家商行和其它各家來到安州常駐商人中間經驗豐富的掌櫃們。其中,所有商行都收到了楊天鴻的約請。按照規定,這也是各家商行能夠在安州常駐的條件一直。或者讓他們負責講課,或者請他們手下得力之人進行傳授。
這是規矩,沒什麽道理可講,也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若是不答應,那就趁早滾出安州,再也不要過來,清靈玉液以後的銷售份額也不會有你一份。安州以後出產的各種物件,你根本想都不要想。
這是一種很奇怪的做法。商人們根本看不懂,也無法理解。
開始大家都覺得為難。心想著:這各家發財都有各家的門道,若是這些秘訣如果傳授出去,那咱們自家還吃什麽?可安州節度使府開了口,下了命令,更是條條框框寫在州府文案上的東西,誰也不敢不答應。更有些想象力豐富的人想到,這會不會是楊天鴻想要吞並大家的借口?
不過,這種想法很快就是疑慮消散。等到前麵幾次講課的人回來一說,大家發現原來安州節度使就是讓他們講述那些通用的學問和規矩。這些東西人人都會,無非是從前是自己帶學徒。現在是在更多人麵前公開講課。區別僅此而已。
情況一旦擺開,也就沒有什麽秘密可言。這倒是讓眾多商人很是來了興趣。無論張家、李家、陳家還是孟家,商人再怎麽豪奢顯赫。畢竟也是孔聖人規定過士農工商裏最下一等人。在社會上沒有地位,在權貴麵前更是低下。心裏總有些隱約的自卑。現在,居然在安州這種地方也有了傳道解惑的機會,也有人公開稱呼自己是老師和夫子。這種狀況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有人覺得好玩,有人覺得體麵,何況安州節度使府也不是讓他們天天呆在學堂裏講課不得外出,最多也就是沒人一個月來講一次而已。事情說開,大家自然願意。
在外人看來,安州工務學堂裏主要傳授的科目。其實就是學習各門手藝。從挖煤打鐵,到木匠、篾匠、皮匠,甚至養馬、喂牛、套車等等這些東西都是要學。所有這些,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技術。可即便是再普通的東西,仍然需要通過學習才能掌握。這個道理在這個世界根本沒人意識到。即便有人隱隱約約察覺到什麽,也因為地位和見識等條件束縛著,不可能有更大的作為。即便是在楚國,工匠這個職業也是賤業。有以門手藝固然可以傍身養家,不過大夥兒更多的,是看到那些好似奴隸。沒有任何身份地位的匠戶。說起來,整個社會現狀就是如此。富豪人家可以買賣奴隸,需要什麽物件隨便讓下麵的人去做就是。如此一來。操持事物的工匠自然被人鄙視,時間久了,誰也不願意來學這個。而且,這工務學堂上講課的都是些老師傅,打鐵、伐木、造船之類的。可能是因為老的幹不動了,這才來到這邊帶幾個徒弟。就算學這個出來,也是一樣的做活。而且,還聽說這工務學堂內部就是各種作坊。在這裏麵,還是要邊學邊作活的。這就更是讓外人在暗地裏犯嘀咕。心想著,這該不是楊天鴻還石頭裏都要榨油的性子?難道。還要借這個所謂的學堂賺錢不成?
當然,這隻是在私底下的說法。官麵上根本無人敢說。有玄火軍在,安州就是楊天鴻一個人獨屬之地。就算你對楊天鴻做的這些事情有什麽意見,最多也就是發發牢騷,若是說了半個字的怪話,結局和下場,已經有太多的死人腦袋擺在那裏作為明證。
至於這安州農務學堂,就更是讓人感到不屑。
大家學東西是為了什麽?還不是為了光宗耀祖。
或者,能夠活得舒服點。
要是自己能有一分出路,誰還會在這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就算是定下心來好不容易要學,難道還要學這個忙碌勞作的項目嗎?不過,若是私下裏打聽,倒也打聽不出什麽。在安州本地有些關係的人,反倒是從官衙那邊聽到了些傳聞。比如說:安州城內不少吏員人家也讓自家子弟來學,有些和楊天鴻關係親近的當地富戶,還有那商會裏的人,也要送些自家子弟來學習。
很多人都在猜測安州學堂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
外人不知道的是,這安州農務學堂的確傳授耕種的法子。關於節氣、何時播種、何時開墾、何時澆水施肥,還有農田裏的所有把式,這邊都是要逐一細細講解的。傳授這些的知識的人,有常年在田間地頭裏勞作經驗豐富的老農,也有精通農事的地主,還有管理莊子的莊頭……除此之外,這農務學堂還傳授怎麽收取賦稅,怎麽核定田畝,怎麽管理莊戶等等細務。過來傳授這些的,則是安州附近州縣裏退下來的近年老吏和衙役。他們在這些方麵經驗豐富,懂得各種實務,用他們來講這些,最合適不過。
其實,隻要是聰明人都能想到,這可不僅是培養種地的莊稼把式,還是在培養如何治理管理田莊和州府田地的法子。這不就是大楚國官吏們所做的事情嗎?怪不得那些富貴人家會把送孩子過來。表麵上聽起來好笑,可以以後前程必定遠大,搞不好還是最大的。想想看,現在整個安州都是楊天鴻一人獨大。玄火軍一直在朝著南麵拓展,越族蠻夷的生存空間一天天縮小。安州遍布各處的田莊和產業根本數不清楚究竟有多少,北麵的災民在一批批用大海船運過來,這些人都需要管理。如此算下來。安州學堂其實就是那些學人子弟將來的去處。
商務、工務、農務之類的名號,光是聽聽名字。好歹就能能猜到是做什麽的。可這技術學堂就讓人糊塗了。不過,這裏麵卻是不瞞人的。這技術學堂內學得是造船操船,水上往來,還有這江河洋麵上的生意。聽說,還要學番邦的鬼話。
沒錯,就是番邦。
安州臨海,這些年來,已經有不少人見過從海上過來的番人。這些人高鼻大眼睛。長相活脫脫就是戲文裏所說的那些吃人惡魔。當然,番邦外人就是番邦外人,也沒有吃人的習俗。隻是說話讓人聽不懂,交易商貨也很是混亂。安州技術學堂裏開設這門課程,的確很有必要。
很多人都在暗地裏議論,這楊天鴻的心思還真是大。已經占領了安州這麽大的局麵還不滿足,還要想著以後去海上的勾當。隻是,那海上風險那麽大,稍有波折就是船毀人亡。暫且不說這個,就算是有人有船。這海上又豈是好混的?光是大楚國內,早就有各方勢力分潤,貿然進入。肯定要有著掉腦袋的凶險。而且,這技術學堂講課的人都是些經驗豐富的水手,還有些從事海商過來的。這些人的底細大家也是清楚,那都是跟著海盜表裏一體不於淨的,殺才。若是送了自家子弟來學這個,豈不是自尋歪路嗎?
安州軍事學堂和武館就不必說了,這裏肯定是玄火軍吸取人才的地方。玄火軍規模一再擴大,一直用軍內的體係提拔軍官,總是顯得時間太短。有了穩定的軍事人才培養體係。也就有了事先熟悉玄火軍的規矩的適應期。而且,這安州軍事學堂裏的教頭老師。不是那些威名赫赫的武師,就是從玄火軍中受傷退役。有著經驗豐富的閑居軍官。甚至就連玄火軍在職在編的各級官員,也要按照課程進度不時過來講課。這裏麵,才是有著真正的前程所在。
楊天鴻早早放出這五所學堂的消息,並不是隻有安州人才能知道,也不是隻針對各處來投的富家子弟。節度使府安排快馬,將相應明細送到了安州境內的大小縣村,就連安州鄰結的其它州縣,以及所有玄火軍觸角能夠達的地方,該知道的人都是知道。
楚國很大,楊天鴻選拔人才的方式不拘一格。隻要是對自己有用並且忠心不二的,也就毫不吝嗇給他前程富貴。
安州學堂招募學生的範圍也是有區別。在北方過來流民為主體的村寨中,個人不許報名,但莊頭管事可以推薦。而且,流民出身的莊戶隻能去商務、工務、農務和技術四處。其中,加入工務學堂必須要有一定基礎或者手藝在身。技術學堂這邊,最起碼要懂得水性,知道操船,或者漁民優先。如果不符合條件就被推薦過來,當地推薦的莊頭和管事將被節度使府問責。而想要加入安州軍事學堂和武館的人,隻有得到身份認定的當地人、軍屬和流民這三個身份的人可以報名。報名之後還要參加考核,過了考核才能夠加入。
而安州這邊百姓和官員的子弟,隻要身家清白,有人擔保,通過考核就可以加入任一一所學堂。
農務學堂的範圍,僅僅是安州當地百姓子弟加上玄火軍控製流民村寨內的流民。而這技術學堂雖說可以報名,但這個報名的範圍,也隻是玄火軍在屬下各處挑選合適的才允許加入。
楊通的海軍已經初具規模。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等著大炮盡快製造出來。
當這安州五大學堂創建的消息傳開後,四麵八方的人都開始動了。其中最積極的,莫過於久在安州的商會士紳。他們已經見識到了玄火軍的威風實力,卻沒有與楊天鴻建立什麽密切的聯係。現在,加入學堂就是一個機會,正好讓自家子弟過來。還有那些與安州臨近的州府,也聽說過不少楊天鴻在朝堂上的事情。隻要是夠條件的,兒子多的人家。都盡可能的趕過來。一是碰碰運氣,二來也算是分開下注。天下間的事情誰也說不準以後會變成什麽樣子。總之,安州這邊就是楊天鴻一個人說了算。他現在還是朝中駙馬。以後。恐怕還會得到更大的權力。
當然,有些過分的話。還是不能說的。
對與安州學堂的建立,其實各方反應不同。有人說楊天鴻這個做法誌向遠大,又能周全各方。隻是這安州學堂建立,卻把安州本地那些年紀大,又沒有出路的書生,以及沒了從前權位收入銳減的文吏們,全都收攏起來。前者教人啟蒙,後者教人實務。然後用商務錢財籠絡商人,再讓農務和工務培養人才。最後,這安州軍事學堂則是把安州和地方上那些不願意賣命博富貴,又不甘心在家閑著的那些武人聚攏。隻要是教人本領,總歸是個體麵事情。何況,這些人以後隻要學出來,也就有了出路。隨著安州不斷繁榮,隨著玄火軍兵鋒所指,未來總有一個位置屬於這些人。
可是,也有人對楊天鴻的做法痛罵不已。尤其是在鄰近州縣。很多人都聽到安州的變化,趕過來加入學堂。在這些張口痛罵的人當中,主要是些二十歲到四十歲這個年齡段的書生士子。也就是平時所說的儒生。在他們看來,楊天鴻這樣的方法實在是狂悖大逆,辱沒聖賢,居心叵測,早晚要遭報應。有這個反應也很正常,因為在楊天鴻一手建立的玄火軍政的體係裏,那些端著架子不願意沉下心學做事的讀書士子,是完全沒有任何好處油水可拿,更被永遠摒棄在體係之外。可是這些人又沒有本領在科舉上取得秀才以上功名的可能。自然對這種處理方法怨氣十足。
讀書人身份尊貴,這是孔丘早在千百年前就定下的規矩。至今。已經成為整個大陸上被所有國家認可的事情。即便是位於西麵的秦國,也一樣在使用著科舉製度選拔人才。憑什麽你楊天鴻在安州就要搞出個什麽亂七八糟的學堂。還不教人詩詞歌賦學問,偏偏搞得遍地銅臭。你究竟是安得什麽心?打著什麽樣的主意?
……
同州,清遠候府。
丁建宗和丁廣偉坐在內堂椅子上,一聲不吭。兩個人都在注視著擺在中間桌子上的一顆人頭。
人已經死了很久。腦袋經過硝製,已經縮水幹癟。皮膚和肌肉皺皺巴巴的,其中用了不少防腐材料填充,才勉強保持住了幾分活著時候的相貌。但這並不重要,隻要死者左耳下麵的那塊黑色胎記還在,就不難分辨出他的身份。
那是丁家的親信,也是跟在情願侯爺丁偉身邊幾十年代老人。想要做成機密大事,就要用上身邊能夠信任的心腹。隻是沒想到,這人出去了,卻被送回來一個腦袋。
丁建宗臉色陰沉,仿佛暴雨即將來臨前的天空。
桌子對麵,弟弟丁廣偉的表情也是差不多。他鐵青著臉,嘴唇抿成了一條直線,牙齒也在狠狠咬著。
這段時間,沒有聽到一個好消息。
昌鵠候崔羊廣被殺,崔家全族盡滅。總管曆朝曆代,其實皇帝們都很喜歡並且擅長做這種事情。因為抄家滅族所得很是豐厚,甚至有可能超過當年的國家賦稅。上古晉國時候,富豪石家就是這樣,因為區區一件小事情惹怒了國君,全族被滅。事後,從石家抄沒出來的財產,總共多達四千多萬兩銀子,相當於當時晉國半數左右的賦稅收入。
其實,國君發怒,石家自己做錯事情之類的說法,都是為了掩人耳目。石家什麽也沒有做錯,以晉國國君當時的為人涵養,區區一點小事情,完全可以笑笑就過去。石家之所以變成了那個樣子,慘遭滅殺,完全是因為石家自身豪富所引起。這就跟被強盜和賊人惦記著是一個道理,你可以用各種方法防範著覬覦自己財產的賊人,卻永遠不可能消除這種潛在威脅。
丁家是楚國有名的豪族,從第一代清遠候開始,就把封地同州地方上經營得井井有條。然而,僅僅隻是普通意義上的經營,卻還不夠。老清遠候早就明白手中沒有兵權就沒有一切這個道理。從地域上看,同州雖然位於楚國和齊國之間的邊境地帶,卻與戎狄根本扯不上關係。有東北方向的曆州在那裏,戎狄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直接南下進攻同州。(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