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這一突發狀況,劉龑召集了重臣們一起商討對策。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會議新任的輔國將軍王漢新也得以出席,這標誌著王漢新得以進入了絹之**事決策的最高層,當然這個時候在列席者之中他的官階還是最低的。
與會者以兵部尚書安靖邊為主導,提出了應對的策略。安靖邊認為這三股勢力之中首先應該予以徹底剿滅的非偽大蜀政權莫屬。雖然所謂的大蜀政權其實隻是蜀地邊陲的三個人口稀少的縣,但是絹之國自立國以來還沒有出現過這種境內有人自立稱帝的情況。其危害固然不大,可為了防止有人效仿必須以最快速度予以消滅。潁州的邪教由來已久,其根深蒂固的程度可能比朝廷想象中更加龐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想要將其消除實非一日之功,既然不是一日之功,那麽自然可以暫時押後些。而衛州的民變主要原因在於饑民鬧事,隻要朝廷派出官員安撫,加上發放糧食,應該很快就能平息下去,那些亂民一旦被分化之後,有冥頑不靈者再由朝廷出兵消滅即可。
安靖邊的提議一經提出便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讚同。與會的多半都是文官,領兵打仗的事情他們一來是不會,二來是根本不會輪到自己,那麽具有軍事指揮經驗的兵部尚書這麽了,別人自然不會反駁,即使想要反駁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可是劉龑注意到有三個人對安靖邊的提議不置可否,而這三個人正是他最想聽取意見的三個,那就是殿中少監伍思成。兵部侍郎薛伯仁和新任輔國將軍的王漢新。
“薛侍郎,不知你對安尚書的計劃有何看法?”劉龑首先問的當然是官階最高的薛伯仁了。
薛伯仁站起身來行了一禮。又朝安靖邊欠了欠身,道:“陛下。微臣以為安尚書此議善則善矣,卻還有值得商榷的地方。那偽蜀政權地處偏遠,道路崎嶇,進軍不便,易守難攻。出兵多則負擔太重,且無法及時展開兵力,無法形成優勢,出兵少則又無法快速平叛。依微臣之意,不如重金收買周邊的各族頭領。讓他們聯合進兵剿滅為上。”
︾︾︾︾,<div style="margin:p 0 p 0">
“薛大人此言差矣,”安靖邊立刻提出反駁:“那蜀地周邊的蠻族,狡詐貪婪,非重利不足以動其心,而且一旦他們剿滅偽蜀成功卻盤踞在當地不肯離去的話,又該如何對付?”
薛伯仁還沒有開口,處於末席的王漢新突然冷笑了一聲,這一聲特別響亮,以至於屋內的所有人都聽見了。安靖邊臉上一紅。怒道:“王大人何故發笑?難道有什麽高見嗎?”
王漢新隻是站起身來唱了一個諾,道:“不敢,將隻是覺得兩位大人的立論根本都錯了,卻在爭論誰更錯誤。所以發笑。”
王漢新此言一出,舉座皆驚。他無法無天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可若是對安靖邊不敬還有情可原。這薛伯仁乃是將他一手提拔起來的老上司,王漢新居然也毫不給他麵子。
薛伯仁臉上也有些僵硬。道:“那你來我們錯在哪裏好了。”
王漢新笑著朝薛伯仁行了一禮,道:“薛侍郎勿惱。非是兩位大人的對策有誤,而是此議從一開始的重就搞錯了。三處變亂,究竟何處最重,何處最輕?該如何取舍,權衡利弊,且聽將一言,眾位大人便知分曉。
首先來偽蜀政權。以將來看,此處是最為無關緊要的一處。將從伍少監處得知這個鍾意不過是個莽夫而已,他因素日結交當地的地痞混混,漸漸成為一霸,此次更是喪心病狂的公然對抗朝廷,可見此人有勇無謀。且看他才不過擁有三個貧瘠縣就匆匆稱帝,就可以知道此人胸無大誌,目光短淺。尋常百姓斷然不願與他為伍,因此縱然他起兵時聲勢浩大也不足為懼,即使朝廷不派兵剿滅,他們自己用不了多久也會自相殘殺起來,到時候隻需當地軍隊就可以輕鬆剿滅。如果此時朝廷貿然出兵,不但費錢費糧,還有可能使得偽蜀政權裏的那些賊首們被迫聯合起來,反而難以剿滅。因此將以為三處之中以此處最為無關緊要。”
薛伯仁聽了以後拈須微笑,看來王漢新所思所想與自己並無二致,他原本想借著反駁安靖邊的機會,將這一想法逐漸引導到這個話題上來,沒想到王漢新居然搶先一步跳出來了。這樣自己非但不用得罪頭上司安靖邊,又能得出滿意的結論,何樂不為呢?當下便聽王漢新繼續往下掰。
王漢新又道:“再來這潁州的邪教。這邪教存在多年一直默默無聞,最近幾年卻突然崛起,其中必有古怪。以它擴張的速度來看,實在不容覷。若給他時間繼續壯大的話,恐怕會波及周邊各地,到時候將更加難以收拾。百姓受到他們的蠱惑和裹脅,不得不從,因而這一股會相當難對付,必須趁著他們羽翼未豐之時予以剪除,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最後來衛州民變。以將之見,此處最為緊要。饑民鬧事不假,但饑民造反性質就不一樣了。尋常百姓誰會冒著滿門抄斬的罪造反?除非是除了造反已經不可能再活下去的情況下。由此可見衛州的局麵已經到了何等險惡的地步,而朝廷在衛州百姓的眼裏已經失去威信,才迫使他們拚死一搏,做出這種舉動來。在座的各位大人,包括陛下在內,將想請問一下,天子何以統領天下?天下是什麽?天下便是這無數升鬥民所組成,民心所向便是天子統領天下的根本!如今衛州的百姓可以起而造反,可見陛下在衛州的施政是失去了民心的!如果不能重新取得衛州百姓的心,那麽這些亂民怕是無法根除的。這不是光靠一支大軍進剿就能解決問題的,稍有不慎就會適得其反,因此衛州民變遠比潁州邪教和偽蜀政權來的險惡,難辦。
綜上所述,陛下和各位達人應該能夠明白這三件事之中孰輕孰重,又該如何解決才是上策了。”
劉龑看著王漢新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自己果然沒有看錯,這子不但有過人的見識,而且巧舌如簧,更關鍵的是一個連皇帝都不怕的愣頭青,不管是誰的麵子他都敢駁,朝堂之上有了他在,風氣就會大為改觀。這果然是個好用的棋子。(未完待續。)
與會者以兵部尚書安靖邊為主導,提出了應對的策略。安靖邊認為這三股勢力之中首先應該予以徹底剿滅的非偽大蜀政權莫屬。雖然所謂的大蜀政權其實隻是蜀地邊陲的三個人口稀少的縣,但是絹之國自立國以來還沒有出現過這種境內有人自立稱帝的情況。其危害固然不大,可為了防止有人效仿必須以最快速度予以消滅。潁州的邪教由來已久,其根深蒂固的程度可能比朝廷想象中更加龐大,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想要將其消除實非一日之功,既然不是一日之功,那麽自然可以暫時押後些。而衛州的民變主要原因在於饑民鬧事,隻要朝廷派出官員安撫,加上發放糧食,應該很快就能平息下去,那些亂民一旦被分化之後,有冥頑不靈者再由朝廷出兵消滅即可。
安靖邊的提議一經提出便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讚同。與會的多半都是文官,領兵打仗的事情他們一來是不會,二來是根本不會輪到自己,那麽具有軍事指揮經驗的兵部尚書這麽了,別人自然不會反駁,即使想要反駁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可是劉龑注意到有三個人對安靖邊的提議不置可否,而這三個人正是他最想聽取意見的三個,那就是殿中少監伍思成。兵部侍郎薛伯仁和新任輔國將軍的王漢新。
“薛侍郎,不知你對安尚書的計劃有何看法?”劉龑首先問的當然是官階最高的薛伯仁了。
薛伯仁站起身來行了一禮。又朝安靖邊欠了欠身,道:“陛下。微臣以為安尚書此議善則善矣,卻還有值得商榷的地方。那偽蜀政權地處偏遠,道路崎嶇,進軍不便,易守難攻。出兵多則負擔太重,且無法及時展開兵力,無法形成優勢,出兵少則又無法快速平叛。依微臣之意,不如重金收買周邊的各族頭領。讓他們聯合進兵剿滅為上。”
︾︾︾︾,<div style="margin:p 0 p 0">
“薛大人此言差矣,”安靖邊立刻提出反駁:“那蜀地周邊的蠻族,狡詐貪婪,非重利不足以動其心,而且一旦他們剿滅偽蜀成功卻盤踞在當地不肯離去的話,又該如何對付?”
薛伯仁還沒有開口,處於末席的王漢新突然冷笑了一聲,這一聲特別響亮,以至於屋內的所有人都聽見了。安靖邊臉上一紅。怒道:“王大人何故發笑?難道有什麽高見嗎?”
王漢新隻是站起身來唱了一個諾,道:“不敢,將隻是覺得兩位大人的立論根本都錯了,卻在爭論誰更錯誤。所以發笑。”
王漢新此言一出,舉座皆驚。他無法無天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可若是對安靖邊不敬還有情可原。這薛伯仁乃是將他一手提拔起來的老上司,王漢新居然也毫不給他麵子。
薛伯仁臉上也有些僵硬。道:“那你來我們錯在哪裏好了。”
王漢新笑著朝薛伯仁行了一禮,道:“薛侍郎勿惱。非是兩位大人的對策有誤,而是此議從一開始的重就搞錯了。三處變亂,究竟何處最重,何處最輕?該如何取舍,權衡利弊,且聽將一言,眾位大人便知分曉。
首先來偽蜀政權。以將來看,此處是最為無關緊要的一處。將從伍少監處得知這個鍾意不過是個莽夫而已,他因素日結交當地的地痞混混,漸漸成為一霸,此次更是喪心病狂的公然對抗朝廷,可見此人有勇無謀。且看他才不過擁有三個貧瘠縣就匆匆稱帝,就可以知道此人胸無大誌,目光短淺。尋常百姓斷然不願與他為伍,因此縱然他起兵時聲勢浩大也不足為懼,即使朝廷不派兵剿滅,他們自己用不了多久也會自相殘殺起來,到時候隻需當地軍隊就可以輕鬆剿滅。如果此時朝廷貿然出兵,不但費錢費糧,還有可能使得偽蜀政權裏的那些賊首們被迫聯合起來,反而難以剿滅。因此將以為三處之中以此處最為無關緊要。”
薛伯仁聽了以後拈須微笑,看來王漢新所思所想與自己並無二致,他原本想借著反駁安靖邊的機會,將這一想法逐漸引導到這個話題上來,沒想到王漢新居然搶先一步跳出來了。這樣自己非但不用得罪頭上司安靖邊,又能得出滿意的結論,何樂不為呢?當下便聽王漢新繼續往下掰。
王漢新又道:“再來這潁州的邪教。這邪教存在多年一直默默無聞,最近幾年卻突然崛起,其中必有古怪。以它擴張的速度來看,實在不容覷。若給他時間繼續壯大的話,恐怕會波及周邊各地,到時候將更加難以收拾。百姓受到他們的蠱惑和裹脅,不得不從,因而這一股會相當難對付,必須趁著他們羽翼未豐之時予以剪除,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最後來衛州民變。以將之見,此處最為緊要。饑民鬧事不假,但饑民造反性質就不一樣了。尋常百姓誰會冒著滿門抄斬的罪造反?除非是除了造反已經不可能再活下去的情況下。由此可見衛州的局麵已經到了何等險惡的地步,而朝廷在衛州百姓的眼裏已經失去威信,才迫使他們拚死一搏,做出這種舉動來。在座的各位大人,包括陛下在內,將想請問一下,天子何以統領天下?天下是什麽?天下便是這無數升鬥民所組成,民心所向便是天子統領天下的根本!如今衛州的百姓可以起而造反,可見陛下在衛州的施政是失去了民心的!如果不能重新取得衛州百姓的心,那麽這些亂民怕是無法根除的。這不是光靠一支大軍進剿就能解決問題的,稍有不慎就會適得其反,因此衛州民變遠比潁州邪教和偽蜀政權來的險惡,難辦。
綜上所述,陛下和各位達人應該能夠明白這三件事之中孰輕孰重,又該如何解決才是上策了。”
劉龑看著王漢新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自己果然沒有看錯,這子不但有過人的見識,而且巧舌如簧,更關鍵的是一個連皇帝都不怕的愣頭青,不管是誰的麵子他都敢駁,朝堂之上有了他在,風氣就會大為改觀。這果然是個好用的棋子。(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