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比契力爾並沒有如同蘇成棟所料的從西麵攻入遼東都護府,而是從北邊繞行。


    遼東都護府實際的控製範圍主要集中在遼河平原一帶,更北麵的廣大地區散落著許多部族,這些部族之間經常互相攻擊掠奪,但由於絹之國數代的經營,這些部族都接受了絹之國的封賞,成為了從屬國,在常邈與高麗的戰爭之中也曾經借用他們的力量發起進攻,但是這群部族一旦獲勝便熱衷於燒殺劫掠,給當地的高麗居民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因此常邈至此之後就不再向這些部族借兵了。


    由於這些部族向來都與絹之國保持著友好的關係,因此遼東都護府也就一直將其視為庇衛北疆的軍力了。阿比契力爾看準了這一點,早在與絹之國撕破臉皮之初就開始展開了對這些部族的爭取工作,可是一來當時突契還有安巴爾圖裏這個後患,二來這些部族對於禮物向來來者不拒,可對於承諾卻是閃爍其詞,因此這幾年來的接觸始終沒有得到什麽實質性的結果。


    這一次阿比契力爾舉五萬精銳騎兵突然出現在了這些部族麵前,麵對突契強大的騎兵這些部族別說是措手不及,就算早有準備也不是對手。阿比契力爾放出話來,各個部族要麽表示臣服,要麽就是毀滅,突契軍用他的實力給了這些部族一頓暴風驟雨般的攻擊,麵對突契軍可怕的戰力,這些部族害怕了,誰都不想成為突契軍首當其衝的目標。室韋部,洛坦部,烏羅戶部,山北部這些正好擋在突契軍行動路線上的部族相繼對突契表示了臣服。並且在突契的裹脅之下出兵相助。而相對距離較遠的速莫部,鐵力部也派出使者表示與突契的友好願望。阿比契力爾勢如破竹一路直接攻進了遼東都護府境內。


    事情出乎意料之外,遼東都護府的後方正是空虛的時候。各地駐軍觸不及防,被徹底打亂了部署。眼見實力相差懸殊,士兵紛紛潰逃。很快突契的兵鋒所指已經接近遼東都護府治所信陽城,更有一部已經逼近遼陽城。這遼陽城是戰略重鎮,如果這裏失守,那麽絹之國在這裏到安東都護府之間就沒有可以阻擋突契的兵力了,如果說遼東都護府還隻是兵力空虛的話,那麽安東都護的全部兵力都投入到了南線,全境幾乎處於空城狀態。要是突契真的向這裏進攻,那麽局麵將變得不可收拾。


    接獲這一消息的蘇成棟懊惱不已,但是除了立即從幽州回軍以外已經別無他法,而且即使他回軍了也不見得就能立刻改變這個局麵,尤其是遼陽城的危機更是迫在眉睫。


    另一方麵薛伯仁原本還在為自己的計劃實行順利而感到欣慰,太原經略使劉獻之的佯動拿捏得恰到好處,成功的吸引了突契的注意,給薛伯仁的進軍贏得了時間。可是等薛伯仁好不容易展開兵力準備對突契發起反擊的時候,卻傳來了遼東都護府幾乎失守的消息,薛伯仁聞訊頓時呆在了原地。他沒有想到這一次阿比契力爾的目標竟然不是太原而是遼東。這麽一來劉獻之的軍力就成了白白浪費掉的遊兵,而蘇成棟又莫名其妙的出兵幽州,結果給了阿比契力爾一個絕好的時機。現在自己鞭長莫及。就算要趕去救援遼東也不行,他必須先擊退幽州的突契大軍才行,但是可以預見的一點就是幽州的突契軍會竭盡全力拖住自己步伐,為遼東的戰局贏得時間。現在唯一能解救遼東的兵力就隻有蘇成棟的遼東軍,但是失去城郭庇護的遼東軍在野戰之中究竟能不能對抗突契的騎兵,現在還是個未知數。


    既然無力改變遼東的戰局,那麽就應該把眼光放到目前的戰局上來。薛伯仁冷靜下來以後做出了如此的判斷。在他與突契軍交手的那幾年之中他累積了不少作戰經驗,他明白突契軍並不擅長攻城而且會盡力避免傷亡,因此對於那些深溝高壘的城池他們是不會輕易硬攻的。他們所依仗的就是騎兵的高機動性,利用調動絹之國軍隊造成局部兵力空虛的弱點。然後再針對這個弱點下手進行急襲,趁著勝利的機會奪取一些失去抵抗能力的據點。因此他將自己的八萬大軍重新編組調整。組成了一個巨型的移動堡壘,不給突契軍留下任何可乘之機,切實的向著那些陷入危機的城池推進。麵對這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保守陣法,突契軍就好像在咬一個刺蝟一樣,無從下口,想要進攻卻又必須麵臨極大的傷亡,唯一的選擇就是被這個堡壘推開。靠著這一招薛伯仁成功的解除了定州、涿州的危局,並且收複了易州,可是突契軍也不含糊,憑借著機動優勢不斷對其進行襲擾,同時對其他方向的據點發起進攻,因為薛伯仁沒有餘力保護所有的據點。


    但是這正是薛伯仁的本意,隻要易州,涿州,定州,幽州這幾個大的戰略重鎮在絹之國的掌握之中,人心就會因此而穩定下來,其他那些小地方如果太過在意他們的得失就會被突契軍牽著鼻子走。另外他還有更加厲害的一招,那就是在他采取這堡壘式陣型緩慢推進的同時,他早已修書一封,請求太原經略使劉獻之迅速出兵截斷突契軍的後路——如果無法解救遼東的危局,那麽至少可以盡量殲滅幽州的突契軍有生力量,為今後的戰爭奠定基礎。


    太原經略使劉獻之在得到前線戰報和薛伯仁的書信以後召集眾將商討了當前的戰局,他的判斷和薛伯仁大致相同,隻不過他的做法卻大相徑庭。他認為幽州的突契軍本來就是誘餌,如果在這個時候還執著於誘餌的話,那麽就正中阿比契力爾的下懷,當然薛伯仁部的確不是解救遼東危機的人選,可是太原經略府卻可以。因此他一麵派司馬安,郝曼才,韓建隆三人領兵四萬沿桑幹河抄幽州突契軍的後路,一麵派盧清翰和葛博齡帶著精銳騎兵,攜帶二十日口糧火速奔赴遼東,幫助蘇成棟擊退突契軍。


    就這樣,劉獻之,薛伯仁,蘇成棟和朱天順組成的絹之國四大主力部隊與突契軍的兩股大軍在幽州到遼東的地麵上展開了一場各自為戰的亂鬥。(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地烈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流口水的老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口水的老雞並收藏天地烈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