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疇一驚:“並未發現中軍有何調動,哪來的部隊?人數如何?”
原來李斌給李如梅的密信中早就有布置,李如梅20萬大軍入湖廣,攻下大信後便分兵五萬到新州布防,所以攻武昌15萬軍隊絲毫未動。
“報都督、具體人數不祥,探馬50人被殺隻逃回數人。”
“對方肯定人數不多,速組織人馬攻下此山,告訴士兵們攻上山頭每人賞銀子十兩。”
李如梅派出阻擊的部隊大部分是步兵,三萬火槍手、2萬刀牌手,因河南離基地不遠,武器裝備配備齊全,這次帶了100門火炮,由很久沒出來的吳大朗率領,全權負責阻擊任務。火炮是他的強項,把100門大炮分層次、南北兩麵配備,在陣地中間豎一個指揮台用旗語指揮炮火和各兵種的防守。
洪承疇第一次進攻就動用五萬人馬,明軍在銀子的動力下紛紛往山上衝,一批石頭滾下來,砸死一些明軍,後麵的明軍又接著爬,石頭砸完了,火槍發揮了作用,但明軍人數太多前仆後繼。吳大朗指揮一部分炮兵支援,炮彈炸到攻山明軍的後麵部隊,使之接不上,便於火槍裝彈藥和槍管冷卻的時間。
洪承疇是名老將,雖是進士出身,曾在邊關十幾年,仗打過無數,經驗老道,看出問題所在。又派出2萬士兵加入戰場,不顧炮火的打擊衝進硝煙,跟上前麵的隊伍,這樣明軍不停的衝鋒,給吳大朗造成麻煩。
古時的火槍不是現代的連發槍,打完兩槍必須重新上彈藥,而且一支槍打到一定程度,槍管發紅再不能射擊,否則容易引起炸膛。吳大朗沒想到洪承疇一上來就給他個下馬威,明軍後續部隊不斷湧入,使他不得不命令炮火掩護,守在第一個山頭的部隊撤退到後麵休整。
明軍終於攻上山頭,全體歡呼,洪承疇命令再接再厲繼續進攻,心裏暗暗竊喜,平時士兵一個個都怕死,被他一激發潛力發揮出來,隻要攻下這兩座山頭,早已同安徽軍隊聯係好前來接應,就可以順利進入南隸。
突然聽到劇烈的爆炸聲,吳大朗調整部署,加大了對明軍的炮擊,半山腰的明軍一片片倒下,後續部隊被阻斷,前麵的明軍被火槍掃的不剩幾個,少數人屁滾尿流滾下山。上去的七萬明軍損失一半。
洪承疇命令停止進攻,親自到陣前對這士兵說,現在聽我指揮,前麵1萬人聽見第一聲號角就衝鋒,聽見兩聲號角就撤退,明軍衝到半山腰聽見兩聲號角,撒腿往回跑,這時炮火飛過來,結果打了個空,等到這麵旗語兵傳回去,已經空打了幾輪炮。
洪承疇又換1萬人衝鋒如法炮製,白白浪費了吳大朗上百顆炮彈,不得不停止炮擊。洪承疇悄悄把這3萬多人馬調回去休息,新派了3萬人換回前麵的3萬人,怕被發現讓2萬人埋伏在山下待命,還是讓1萬新來的士兵衝鋒,另2萬人準備。
這1萬人馬衝到半山腰,並沒有撤退,直接朝山上衝鋒,吳大朗接到旗語知道上當了,但隻有1萬明軍並不擔心。正想著洪承疇搞什麽名堂,接到旗語兵報告,明軍又上來1萬人,急忙命令開炮,誰知剛發幾輪炮就接到傳來的旗語,明軍又回去了。反複幾次白白又浪費了幾百發炮彈。
明軍又上來了,吳大朗不知怎麽辦好了,隻好先等等看,結果接到報告這1萬明軍衝上去了。吳大朗感覺不妙,第二個山頭布置了8千火槍、1萬刀牌手,與2萬明軍上去實力相當,再不能讓明軍增援了。
洪承疇像知道他怎麽想,果然派出1萬明軍,可在他炮火打出去後接到報告,明軍又退回去了。反反複複幾遍後傳令兵報告:“將軍、我們的炮管發紅再不能打了。”
吳大朗才意識到又上洪承疇的當了,目前還剩30門大炮沒有動,可為了1萬人又不值,急忙調1萬刀牌手支援。結果洪承疇順利運兵3萬人馬在山上,而前麵2萬兵馬爬在陣地前沿未動,隻等第三撥1萬人到後發起攻擊。
洪承疇看炮火停了又調2萬明軍繼續支援,這次吳大朗沒有放過,30門大炮進行阻擊,2萬明軍不管不顧迎著炮火向山頂衝鋒。山頂上已經開始肉搏戰,3萬明軍對2萬八千中國軍隊,火槍隊殺死一部分明軍,人數上中國軍隊占據一點優勢。
雙方廝殺一起,明軍漸漸顯出敗勢,這時從炮火中衝殺出來的明軍趕到了,憑添1萬多明軍,戰場形勢迅速逆轉。從清晨一直打到現在,正是夕陽西下時,霞光下隻見刀光劍影,血肉橫飛,伴隨著慘叫和呼嘯聲,驚天地、泣鬼神、殘陽為之變色。
吳大朗的2萬八千人全部喪生,明軍也隻剩下1萬2千人,夜幕降臨增添了肅殺的慘景,明軍中沒有勝利的歡呼,個個癱倒在地躺在殘肢斷臂中傳出低低的歎息。
“大人我們勝利了,要不要休息一晚明日一舉攻下最後一座山頭。”
洪承疇說:“不可、李王不會給我們這麽多時間,追兵隨時會趕到,況且他們的炮管已經打紅,等到明日我們又要挨炸。命令全體將士向最後一個陣地衝鋒,爭取今晚越過長江。”
吳大朗聽到對麵山頂沒有了聲音,知道全體將士陣亡,洪承疇肯定會連夜攻擊。,命令炮兵用水給火炮冷卻,待明軍攻時就是炸膛也要把炮彈打出去。親自到陣地對士兵們說:“人在陣地在,與陣地共存亡。我和你們一起堅守等待王爺的到來。”
明軍真的開始進攻了,全部出動七萬明軍對1萬八千人,吳大朗心裏“突突”地跳著,這是他第一次單獨領兵,走之前向李如梅保證一定堵住洪承疇,等待大軍趕到。如今局勢不容樂觀,生怕愧對李斌,想到李斌頭腦中閃現同李斌打過的仗,眼光一亮。
明軍如法炮製想方設法躲避炮火,這次炮火卻不一樣,兩三枚炮彈乎左乎右,乎前乎後,讓明軍摸不著規律,連洪承疇撫著胡子都說:“李王手下不乏佼佼者,這麽快就能跟上老夫的調子。不管他了,涼他人也不多,炮火有限,無需躲藏全體壓上。”
看到明軍大部分堆積一起,吳大朗命令所有炮火齊射,“轟轟轟”當場就有十幾門炮炸膛,大炮滾落一旁,周圍士兵被炸死,吳大朗閉上眼睛命令繼續射擊。炮擊十幾分鍾後所有火炮都打不出炮彈了,炸膛的就有30多門,雖然損失慘重,但給明軍重大打擊,傷亡近半,有的明軍甚至開始回逃,洪承疇親自壓陣才穩住部隊。
洪承疇命令剩下的部隊向山頂進攻,親自帶著500侍衛跟在後麵壓陣,明軍士兵知道退也是死,不如衝上去還有一條活路,近四萬明軍不畏暴雨般的火槍射擊,呼喊著衝向陣地。
原來李斌給李如梅的密信中早就有布置,李如梅20萬大軍入湖廣,攻下大信後便分兵五萬到新州布防,所以攻武昌15萬軍隊絲毫未動。
“報都督、具體人數不祥,探馬50人被殺隻逃回數人。”
“對方肯定人數不多,速組織人馬攻下此山,告訴士兵們攻上山頭每人賞銀子十兩。”
李如梅派出阻擊的部隊大部分是步兵,三萬火槍手、2萬刀牌手,因河南離基地不遠,武器裝備配備齊全,這次帶了100門火炮,由很久沒出來的吳大朗率領,全權負責阻擊任務。火炮是他的強項,把100門大炮分層次、南北兩麵配備,在陣地中間豎一個指揮台用旗語指揮炮火和各兵種的防守。
洪承疇第一次進攻就動用五萬人馬,明軍在銀子的動力下紛紛往山上衝,一批石頭滾下來,砸死一些明軍,後麵的明軍又接著爬,石頭砸完了,火槍發揮了作用,但明軍人數太多前仆後繼。吳大朗指揮一部分炮兵支援,炮彈炸到攻山明軍的後麵部隊,使之接不上,便於火槍裝彈藥和槍管冷卻的時間。
洪承疇是名老將,雖是進士出身,曾在邊關十幾年,仗打過無數,經驗老道,看出問題所在。又派出2萬士兵加入戰場,不顧炮火的打擊衝進硝煙,跟上前麵的隊伍,這樣明軍不停的衝鋒,給吳大朗造成麻煩。
古時的火槍不是現代的連發槍,打完兩槍必須重新上彈藥,而且一支槍打到一定程度,槍管發紅再不能射擊,否則容易引起炸膛。吳大朗沒想到洪承疇一上來就給他個下馬威,明軍後續部隊不斷湧入,使他不得不命令炮火掩護,守在第一個山頭的部隊撤退到後麵休整。
明軍終於攻上山頭,全體歡呼,洪承疇命令再接再厲繼續進攻,心裏暗暗竊喜,平時士兵一個個都怕死,被他一激發潛力發揮出來,隻要攻下這兩座山頭,早已同安徽軍隊聯係好前來接應,就可以順利進入南隸。
突然聽到劇烈的爆炸聲,吳大朗調整部署,加大了對明軍的炮擊,半山腰的明軍一片片倒下,後續部隊被阻斷,前麵的明軍被火槍掃的不剩幾個,少數人屁滾尿流滾下山。上去的七萬明軍損失一半。
洪承疇命令停止進攻,親自到陣前對這士兵說,現在聽我指揮,前麵1萬人聽見第一聲號角就衝鋒,聽見兩聲號角就撤退,明軍衝到半山腰聽見兩聲號角,撒腿往回跑,這時炮火飛過來,結果打了個空,等到這麵旗語兵傳回去,已經空打了幾輪炮。
洪承疇又換1萬人衝鋒如法炮製,白白浪費了吳大朗上百顆炮彈,不得不停止炮擊。洪承疇悄悄把這3萬多人馬調回去休息,新派了3萬人換回前麵的3萬人,怕被發現讓2萬人埋伏在山下待命,還是讓1萬新來的士兵衝鋒,另2萬人準備。
這1萬人馬衝到半山腰,並沒有撤退,直接朝山上衝鋒,吳大朗接到旗語知道上當了,但隻有1萬明軍並不擔心。正想著洪承疇搞什麽名堂,接到旗語兵報告,明軍又上來1萬人,急忙命令開炮,誰知剛發幾輪炮就接到傳來的旗語,明軍又回去了。反複幾次白白又浪費了幾百發炮彈。
明軍又上來了,吳大朗不知怎麽辦好了,隻好先等等看,結果接到報告這1萬明軍衝上去了。吳大朗感覺不妙,第二個山頭布置了8千火槍、1萬刀牌手,與2萬明軍上去實力相當,再不能讓明軍增援了。
洪承疇像知道他怎麽想,果然派出1萬明軍,可在他炮火打出去後接到報告,明軍又退回去了。反反複複幾遍後傳令兵報告:“將軍、我們的炮管發紅再不能打了。”
吳大朗才意識到又上洪承疇的當了,目前還剩30門大炮沒有動,可為了1萬人又不值,急忙調1萬刀牌手支援。結果洪承疇順利運兵3萬人馬在山上,而前麵2萬兵馬爬在陣地前沿未動,隻等第三撥1萬人到後發起攻擊。
洪承疇看炮火停了又調2萬明軍繼續支援,這次吳大朗沒有放過,30門大炮進行阻擊,2萬明軍不管不顧迎著炮火向山頂衝鋒。山頂上已經開始肉搏戰,3萬明軍對2萬八千中國軍隊,火槍隊殺死一部分明軍,人數上中國軍隊占據一點優勢。
雙方廝殺一起,明軍漸漸顯出敗勢,這時從炮火中衝殺出來的明軍趕到了,憑添1萬多明軍,戰場形勢迅速逆轉。從清晨一直打到現在,正是夕陽西下時,霞光下隻見刀光劍影,血肉橫飛,伴隨著慘叫和呼嘯聲,驚天地、泣鬼神、殘陽為之變色。
吳大朗的2萬八千人全部喪生,明軍也隻剩下1萬2千人,夜幕降臨增添了肅殺的慘景,明軍中沒有勝利的歡呼,個個癱倒在地躺在殘肢斷臂中傳出低低的歎息。
“大人我們勝利了,要不要休息一晚明日一舉攻下最後一座山頭。”
洪承疇說:“不可、李王不會給我們這麽多時間,追兵隨時會趕到,況且他們的炮管已經打紅,等到明日我們又要挨炸。命令全體將士向最後一個陣地衝鋒,爭取今晚越過長江。”
吳大朗聽到對麵山頂沒有了聲音,知道全體將士陣亡,洪承疇肯定會連夜攻擊。,命令炮兵用水給火炮冷卻,待明軍攻時就是炸膛也要把炮彈打出去。親自到陣地對士兵們說:“人在陣地在,與陣地共存亡。我和你們一起堅守等待王爺的到來。”
明軍真的開始進攻了,全部出動七萬明軍對1萬八千人,吳大朗心裏“突突”地跳著,這是他第一次單獨領兵,走之前向李如梅保證一定堵住洪承疇,等待大軍趕到。如今局勢不容樂觀,生怕愧對李斌,想到李斌頭腦中閃現同李斌打過的仗,眼光一亮。
明軍如法炮製想方設法躲避炮火,這次炮火卻不一樣,兩三枚炮彈乎左乎右,乎前乎後,讓明軍摸不著規律,連洪承疇撫著胡子都說:“李王手下不乏佼佼者,這麽快就能跟上老夫的調子。不管他了,涼他人也不多,炮火有限,無需躲藏全體壓上。”
看到明軍大部分堆積一起,吳大朗命令所有炮火齊射,“轟轟轟”當場就有十幾門炮炸膛,大炮滾落一旁,周圍士兵被炸死,吳大朗閉上眼睛命令繼續射擊。炮擊十幾分鍾後所有火炮都打不出炮彈了,炸膛的就有30多門,雖然損失慘重,但給明軍重大打擊,傷亡近半,有的明軍甚至開始回逃,洪承疇親自壓陣才穩住部隊。
洪承疇命令剩下的部隊向山頂進攻,親自帶著500侍衛跟在後麵壓陣,明軍士兵知道退也是死,不如衝上去還有一條活路,近四萬明軍不畏暴雨般的火槍射擊,呼喊著衝向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