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曋,你為侍衛統領,皇阿瑪就由你護送回——”胤礽並沒有理會旁人的想法,略沉吟道:“暢春園畢竟是花園子,不夠莊重,就在保和殿奉安吧!”
“皇上——”不等狼曋領旨,一人卻出言打斷,“皇上,奴才以為在保和殿不妥!”
“不妥?”乍聞異議,雍正皇帝格格一梟笑,他生氣了。
康熙送“雍正”的年號給胤禛是罵他欺兄奪位,胤礽拿過來用,既有做賊心虛的欲蓋彌彰,也是以這樣的方式向皇阿瑪表示歉意——我知道得位不正,並以此為戒!這感覺就像有則改之善莫大焉!
即便心有千千結,隨著文武齊呼萬歲,他總算完成了法理上的程序。多年的媳婦熬成婆,輕狂之下的頭一件事,必定是“己所不欲施於人”,把多年的委屈盡情的發泄到出氣筒身上。把弟兄們的“胤”字改為“允”,還強調允許的“允”,胤礽心裏隻有快意,以往跟朕隨便跳腳,現在,讓你幹什麽你就得幹什麽,想幹什麽也得朕允許!
因為,朕是皇上,天地一人,生死禍福全在朕的手上!
可這一口氣還沒喘勻實,馬上就有人跳出來嗆氣管兒,情何以堪?
尤其說話的竟然還是佟國維,方才對隆科多的厭棄還沒散呢,你也當朕這個“雍正”是你佟家擁立的不成?
“佟國維,跪到前頭來,告訴朕,梓宮於保和殿有何不妥?”
佟國維突發悖言,早就讓群臣震驚。新皇確實專橫,但不管怎麽專橫,人在屋簷下也必須得忍著,尤其是今天,新皇即位如雛鳳初啼,你來大窩脖,當皇上是燒雞不成?跪的近一些,莫不是一會兒的窩心腳踹的方便!
雖說自作孽不可活,但剛受了人家的“救護”之恩,就要看人落井?
佟國維膝行而近,先是叩頭,方才朗聲答道:“回皇上,奴才以為梓宮安放當遵國族‘祭於寢’的祖製,聖祖生前既居乾清宮,也自當在此停靈,如此也免得宵小妄誹——”
“住口!”
雍正直接打斷了佟國維。祭於寢的道理他當然懂,可皇阿瑪早成了心裏的一根刺,“雍正”已經是忘卻,偏是佟國維敢當麵!奉安乾清宮,冤魂若是不散,自己以後還敢這兒住嘛?
最痛莫過揭傷疤,點點腳,他恨不能當即踹出去,咬牙切齒道:“宵小妄誹?朕看是你佟國維妄議誹謗吧?”
“奴才不敢,隻是奴才為上書房大臣中唯一的國族之人,有責任提醒皇上遵循祖製!”
以“祖製”壓皇帝,佟國維自知是響亮的打臉,但卻沒有半點猶豫,事實上,也容不得他猶豫!
因為避凶,他勸過隆科多不做擎天之臣,一樣是因為“避凶”他必須要擠兌皇上!
皇上安置職務忽略了太孫不假,但佟國維還注意到另外一位——索額圖!
因為二哥佟國綱的戰死,佟家與索額圖結了仇,這一點,不管是自己還是索額圖都清楚。兩人之所以能同立上書房,源於聖祖皇帝的製衡之策。知道他勢單力孤,還連召他兩個女兒伴駕,一個為孝懿皇後,薨亡之後,又將小女兒立為貴妃。如此才與索額圖堪堪持平。
新皇登基自然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索額圖與太子的情分依舊比金堅,作為太子的鐵杆、心腹兼謀士,太子即位,索額圖的位置隻能是水漲船高。而寄托聖祖聖眷的自家卻與新皇無關。如此一來,他與索額圖之間就像蹺蹺板,一頭越高,另一頭越低!
低到最後,便是索額圖輕飄飄一個眼神過去,佟家無遺類矣!
不僅僅包括自己這個排名最末的上書房大臣,還包括遠在山東的兒子,也包括步軍衙門的侄子,更包括依舊在宮中的貴妃女兒!
退無可退,佟國維隻能行險!
跪著轉身,對著身後的裕親王、恭親王再拜,“裕王,恭王,您二位是皇家長輩,敢問祖製是否如奴才所述?”
佟國維再提“祖製”,因為這裏寄托著佟家的希望!
大清立國雖百餘年,但祖製卻源遠流長很多,其中就包括皇帝大行,嗣皇即位的規矩。第一件事是奉安梓宮。第二件就是尊奉皇太後。第三才是新君即位大典。即便確立年號,但新君的年號,照例是由明年算起,而且不是正式即位不能頒布年號。在此期間,處分重大事件,對外輒用“奉遺命”,有關宮闈則用“奉懿旨”字樣。
佟國維所謀就在“尊奉皇太後”上。
眾所周知,太後是嗣皇的嫡母或生母。聖祖康熙三位皇後皆已經早逝,其中,第一位是太子的生母,最後一位是佟國維的女兒,此後再也沒有冊立皇後。
排除第一順位,隻能從聖祖的妃嬪中選擇。聖祖龍馬精神,後宮嬪妃眾多,但能尊為太後的人選卻隻有一個,那就是佟國維的女兒,皇貴妃佟佳氏!
這不是佟國維想瘋了,而是言之鑿鑿。
先來看聖祖四妃,分別是:胤褆生母惠妃,胤祉的生母榮妃,胤禛、胤禵的生母德妃,胤禟的生母宜妃。兒子們都是太子的反對派不說,至今還打斷了脊梁在承露軒趴著呢,豈能選其母?
再者,祖宗有規矩,大行皇帝妃嬪四十五歲以下者不能與嗣皇相見,有此一條,剩下的六嬪就不用考慮了。
至於其他貴人,庶妃之類,倒是有歲數大的,但朝堂不是戲台,哪來那麽多一步登天?
祖製確立的“唯一”成為“必須”,隻要女兒成為太後,在孝道大行的朝堂,佟國維又何懼索額圖?
謀劃的好,但不能親口說,直白的張手要,那是討打!他寄希望於兩位親王。
“佟相說的沒錯!”
兩位親王異口同聲,心思卻又不同。
裕親王與聖祖皇帝的感情很深,更曾相約同老,如今英年早逝,滿心盡是悲愴,而胤礽輕飄飄一句“舊疾複發”讓他膩歪,龍馬精神的聖祖皇帝哪兒來的舊疾?還不是被你這不肖子孫給氣的!
不言語,倒不是懼怕豐台大營,諒張玉祥那奴才也不敢對自己動手,惟念國不可一日無君,為了祖宗的江山社稷,他隻能把苦水和著淚水一起咽下肚,如今有佟國維做杖馬,隨口應一句,這心思就相當於娘家人的“鬧喪”,不得不認可,卻不能讓你舒服!
恭親王的想法跟裕親王不同,從小就被三哥欺負,稍大就成了君臣,一樣是親王爵位待遇卻差出老遠,很難想象他與聖祖康熙之間有多深的感情。此時認可佟國維的說法,無非是想發出自己的聲音,借此提醒太子,我這五叔與你那二伯除了一樣遠的地頭,咱們還有福壽膏的交情呢!
“祖製,好,好!”
一個人頂撞,兩個人附和,這分明是擠兌朕!
胤礽怒,可就像初學乍練不懂嗣皇帝的規矩一樣,他真沒有雷霆之怒的經驗,一句話信口開河,“祖製還有八王議政呢,要不要朕這個皇帝重新讓你們雍正一下!”
這才叫找死擋不住呢!
他忘了,莊親王博果鐸,睿親王蘇爾發、肅親王丹臻這幾位鐵帽子王就跪在前排呢,幾個人之所以湊在一處,不僅僅為了作奸犯科,更是朝思暮想著恢複昔日榮光呢,可惜,康熙就如一座大山樣橫亙在麵前,讓他們望而興歎。
康熙昏迷太子親政,早就盼著他二杆子樣攪亂朝局呢,卻想不到皇上竟然會駕崩!豐台大營的威懾在前,他們沒有裕王那樣的底氣才不敢開口,他們安慰自己的話就是等了幾十年也不差這一會兒!
太子選擇性的遺忘了太孫是驚喜,太子失口,更是大喜過望,隨著丹臻的一聲輕咳,三人同時叩頭,“臣等遵皇上旨意,這便去聯係信貝勒、克勤貝勒等人——”
“你們說什麽?”
雍正有點傻眼,自己何曾下旨?
“皇上,您剛才說了,要八王議政,請諸位議政王重新擁立您呢!”跪在裕親王旁邊的保泰開口了,“皇上在潛坻就是尊祖製的楷模,如今金口玉言,必能讓國族安心,讓天下萬民安心,臣領旨,臣恭賀皇上!”
雍正沒想到保泰會在這個時候跳出來,自然也聽得出保泰“楷模”背後的威脅之意,兄占弟媳、君強臣婦,這都是說不得的“祖製”,偏是自己做了!
一旦自己給他扣上矯詔的罪名,他必定狗急跳牆的胡說八道,那時候,不光是曖昧不明的皇叔反對,怕是那些讀慣了聖賢書的朝臣也會反對!
可就此答應,不僅是吃了蒼蠅一樣惡心,八王議政,如何能被賴去?
兩難之下,被擠兌到沒有退路的雍正隻剩下瞠目結舌,求助的目光投向了三位上書房大臣……
“皇上——”不等狼曋領旨,一人卻出言打斷,“皇上,奴才以為在保和殿不妥!”
“不妥?”乍聞異議,雍正皇帝格格一梟笑,他生氣了。
康熙送“雍正”的年號給胤禛是罵他欺兄奪位,胤礽拿過來用,既有做賊心虛的欲蓋彌彰,也是以這樣的方式向皇阿瑪表示歉意——我知道得位不正,並以此為戒!這感覺就像有則改之善莫大焉!
即便心有千千結,隨著文武齊呼萬歲,他總算完成了法理上的程序。多年的媳婦熬成婆,輕狂之下的頭一件事,必定是“己所不欲施於人”,把多年的委屈盡情的發泄到出氣筒身上。把弟兄們的“胤”字改為“允”,還強調允許的“允”,胤礽心裏隻有快意,以往跟朕隨便跳腳,現在,讓你幹什麽你就得幹什麽,想幹什麽也得朕允許!
因為,朕是皇上,天地一人,生死禍福全在朕的手上!
可這一口氣還沒喘勻實,馬上就有人跳出來嗆氣管兒,情何以堪?
尤其說話的竟然還是佟國維,方才對隆科多的厭棄還沒散呢,你也當朕這個“雍正”是你佟家擁立的不成?
“佟國維,跪到前頭來,告訴朕,梓宮於保和殿有何不妥?”
佟國維突發悖言,早就讓群臣震驚。新皇確實專橫,但不管怎麽專橫,人在屋簷下也必須得忍著,尤其是今天,新皇即位如雛鳳初啼,你來大窩脖,當皇上是燒雞不成?跪的近一些,莫不是一會兒的窩心腳踹的方便!
雖說自作孽不可活,但剛受了人家的“救護”之恩,就要看人落井?
佟國維膝行而近,先是叩頭,方才朗聲答道:“回皇上,奴才以為梓宮安放當遵國族‘祭於寢’的祖製,聖祖生前既居乾清宮,也自當在此停靈,如此也免得宵小妄誹——”
“住口!”
雍正直接打斷了佟國維。祭於寢的道理他當然懂,可皇阿瑪早成了心裏的一根刺,“雍正”已經是忘卻,偏是佟國維敢當麵!奉安乾清宮,冤魂若是不散,自己以後還敢這兒住嘛?
最痛莫過揭傷疤,點點腳,他恨不能當即踹出去,咬牙切齒道:“宵小妄誹?朕看是你佟國維妄議誹謗吧?”
“奴才不敢,隻是奴才為上書房大臣中唯一的國族之人,有責任提醒皇上遵循祖製!”
以“祖製”壓皇帝,佟國維自知是響亮的打臉,但卻沒有半點猶豫,事實上,也容不得他猶豫!
因為避凶,他勸過隆科多不做擎天之臣,一樣是因為“避凶”他必須要擠兌皇上!
皇上安置職務忽略了太孫不假,但佟國維還注意到另外一位——索額圖!
因為二哥佟國綱的戰死,佟家與索額圖結了仇,這一點,不管是自己還是索額圖都清楚。兩人之所以能同立上書房,源於聖祖皇帝的製衡之策。知道他勢單力孤,還連召他兩個女兒伴駕,一個為孝懿皇後,薨亡之後,又將小女兒立為貴妃。如此才與索額圖堪堪持平。
新皇登基自然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索額圖與太子的情分依舊比金堅,作為太子的鐵杆、心腹兼謀士,太子即位,索額圖的位置隻能是水漲船高。而寄托聖祖聖眷的自家卻與新皇無關。如此一來,他與索額圖之間就像蹺蹺板,一頭越高,另一頭越低!
低到最後,便是索額圖輕飄飄一個眼神過去,佟家無遺類矣!
不僅僅包括自己這個排名最末的上書房大臣,還包括遠在山東的兒子,也包括步軍衙門的侄子,更包括依舊在宮中的貴妃女兒!
退無可退,佟國維隻能行險!
跪著轉身,對著身後的裕親王、恭親王再拜,“裕王,恭王,您二位是皇家長輩,敢問祖製是否如奴才所述?”
佟國維再提“祖製”,因為這裏寄托著佟家的希望!
大清立國雖百餘年,但祖製卻源遠流長很多,其中就包括皇帝大行,嗣皇即位的規矩。第一件事是奉安梓宮。第二件就是尊奉皇太後。第三才是新君即位大典。即便確立年號,但新君的年號,照例是由明年算起,而且不是正式即位不能頒布年號。在此期間,處分重大事件,對外輒用“奉遺命”,有關宮闈則用“奉懿旨”字樣。
佟國維所謀就在“尊奉皇太後”上。
眾所周知,太後是嗣皇的嫡母或生母。聖祖康熙三位皇後皆已經早逝,其中,第一位是太子的生母,最後一位是佟國維的女兒,此後再也沒有冊立皇後。
排除第一順位,隻能從聖祖的妃嬪中選擇。聖祖龍馬精神,後宮嬪妃眾多,但能尊為太後的人選卻隻有一個,那就是佟國維的女兒,皇貴妃佟佳氏!
這不是佟國維想瘋了,而是言之鑿鑿。
先來看聖祖四妃,分別是:胤褆生母惠妃,胤祉的生母榮妃,胤禛、胤禵的生母德妃,胤禟的生母宜妃。兒子們都是太子的反對派不說,至今還打斷了脊梁在承露軒趴著呢,豈能選其母?
再者,祖宗有規矩,大行皇帝妃嬪四十五歲以下者不能與嗣皇相見,有此一條,剩下的六嬪就不用考慮了。
至於其他貴人,庶妃之類,倒是有歲數大的,但朝堂不是戲台,哪來那麽多一步登天?
祖製確立的“唯一”成為“必須”,隻要女兒成為太後,在孝道大行的朝堂,佟國維又何懼索額圖?
謀劃的好,但不能親口說,直白的張手要,那是討打!他寄希望於兩位親王。
“佟相說的沒錯!”
兩位親王異口同聲,心思卻又不同。
裕親王與聖祖皇帝的感情很深,更曾相約同老,如今英年早逝,滿心盡是悲愴,而胤礽輕飄飄一句“舊疾複發”讓他膩歪,龍馬精神的聖祖皇帝哪兒來的舊疾?還不是被你這不肖子孫給氣的!
不言語,倒不是懼怕豐台大營,諒張玉祥那奴才也不敢對自己動手,惟念國不可一日無君,為了祖宗的江山社稷,他隻能把苦水和著淚水一起咽下肚,如今有佟國維做杖馬,隨口應一句,這心思就相當於娘家人的“鬧喪”,不得不認可,卻不能讓你舒服!
恭親王的想法跟裕親王不同,從小就被三哥欺負,稍大就成了君臣,一樣是親王爵位待遇卻差出老遠,很難想象他與聖祖康熙之間有多深的感情。此時認可佟國維的說法,無非是想發出自己的聲音,借此提醒太子,我這五叔與你那二伯除了一樣遠的地頭,咱們還有福壽膏的交情呢!
“祖製,好,好!”
一個人頂撞,兩個人附和,這分明是擠兌朕!
胤礽怒,可就像初學乍練不懂嗣皇帝的規矩一樣,他真沒有雷霆之怒的經驗,一句話信口開河,“祖製還有八王議政呢,要不要朕這個皇帝重新讓你們雍正一下!”
這才叫找死擋不住呢!
他忘了,莊親王博果鐸,睿親王蘇爾發、肅親王丹臻這幾位鐵帽子王就跪在前排呢,幾個人之所以湊在一處,不僅僅為了作奸犯科,更是朝思暮想著恢複昔日榮光呢,可惜,康熙就如一座大山樣橫亙在麵前,讓他們望而興歎。
康熙昏迷太子親政,早就盼著他二杆子樣攪亂朝局呢,卻想不到皇上竟然會駕崩!豐台大營的威懾在前,他們沒有裕王那樣的底氣才不敢開口,他們安慰自己的話就是等了幾十年也不差這一會兒!
太子選擇性的遺忘了太孫是驚喜,太子失口,更是大喜過望,隨著丹臻的一聲輕咳,三人同時叩頭,“臣等遵皇上旨意,這便去聯係信貝勒、克勤貝勒等人——”
“你們說什麽?”
雍正有點傻眼,自己何曾下旨?
“皇上,您剛才說了,要八王議政,請諸位議政王重新擁立您呢!”跪在裕親王旁邊的保泰開口了,“皇上在潛坻就是尊祖製的楷模,如今金口玉言,必能讓國族安心,讓天下萬民安心,臣領旨,臣恭賀皇上!”
雍正沒想到保泰會在這個時候跳出來,自然也聽得出保泰“楷模”背後的威脅之意,兄占弟媳、君強臣婦,這都是說不得的“祖製”,偏是自己做了!
一旦自己給他扣上矯詔的罪名,他必定狗急跳牆的胡說八道,那時候,不光是曖昧不明的皇叔反對,怕是那些讀慣了聖賢書的朝臣也會反對!
可就此答應,不僅是吃了蒼蠅一樣惡心,八王議政,如何能被賴去?
兩難之下,被擠兌到沒有退路的雍正隻剩下瞠目結舌,求助的目光投向了三位上書房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