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於沸油取青蓮。章嘉呼圖克圖的表現已讓旁觀者視若神明,一聲吩咐下去,早有小太監飛也似的跑出去,用玉碗盛了滿滿的一碗清水端來雙手奉上。章嘉呼圖克圖順手將青蓮遞給小太監,登時喜得眉開眼笑。
捧著清水的章嘉呼圖克圖繞著張廷玉踽步而行,口中念誦的依舊是六字真言,反複幾遍,喝口水向著張廷玉“撲”的一噴,口中說偈:“莫,莫,莫,莫要貪嗔癡,儒家也非家,佛家莫道真,識的靈台路,單憑一點心。咄――還不醒來!”
這一番舉動可謂盡顯高人風範,但結果卻眾人失望,張廷玉依舊毫無生氣的躺在地上,期盼中的幽幽轉醒根本沒有出現!
“大師,這是怎麽回事?”
雍正的疑問是所有的人的心聲,章嘉呼圖克圖沒有直接回答,蹲在張廷玉身前,一指點上他的眉心,閉目沉思良久方才起身,合十道:“皇上,張大人適才受驚,魂魄出竅,又不肯隨著我密宗金剛像的指引回歸本體,反而混混沌沌的奔向了地府――佛祖雖慈,卻也難度背道之人,恕老僧無能為力!”
“魂魄奔向地府?”雍正一驚,腦子裏已經開始思慮張廷玉身死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
皇阿瑪幸進張廷玉,不光給天下讀書人豎起千金買馬骨的幌子,更因為桐城早前明之時已是江南士林的翹楚,前明內閣中出自此處的不下十數人。坦白的說,收張家之心就是收桐城之心,就是收天下士林之心。
如今,張廷玉被章嘉呼圖克圖咒死,還是在皇廷之中,在自己麵前,若救不回來,張家斷然不肯罷休,士林斷然不肯罷休。偏是自己還不能隨意處置了章嘉呼圖克圖,不光因為他是駐京大喇嘛,還因為他的師父是五世**,是蒙藏地區的精神領袖。而他的師弟桑結嘉措則是藏王,與藏地固始汗共治西藏青海。
倘若不處置,張家或者麵上會顧全大局,可暗下裏儒家與黃教的紛爭必起,大清統禦四海本就是兩條腿走路,以受儒家教導的漢臣撐起朝廷,以黃教安撫邊陲,兩條腿若別在一處,怕史書記載雍正王朝的頭一句批語就是“混悖”!
“皇上暫且寬心!”章嘉也看出雍正的焦慮,寬慰道:“老僧說的是張大人不願歸來,卻非不能歸來!”
“講!”
一聽還有救,雍正堵到嗓子眼的一口氣緩緩吐出,隨即瞪了章嘉一眼,心說什麽時候了你還賣關子?
“皇上,老僧方才講過,太孫乃地藏王菩薩轉世,地藏王菩薩化身木蓮舍身救母,也被儒家列為二十四孝之一,若能請太孫做法,想必張大人不會再排斥!”
“荒唐!”
熊賜履的怒斥震得臨近之人的耳朵都嗡嗡作響。
章嘉喇嘛的沸油取青蓮雖讓他詫異,但子不語怪力亂神是聖人教導,再仔細想想,邊荒蠻夷少於教化,除了信奉武力,一言不合就可能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密宗廣為傳承還能讓他們敬若神明,必定有其過人之處。
曾打定主意若這老喇嘛救回張廷玉,他也就此揭過,了不得今後井水不犯河水。可沒想到這老喇嘛舊事重提不說還變本加厲!
與張廷玉亦師亦友幾十年,他當然舍不得張廷玉去死,但想到真若太孫在大庭廣眾之下以“法術”救回了張廷玉,大清就可能變成佛國,他寧願張廷玉死得其所!
“皇上,此事萬萬不可!”熊賜履撩衣而跪,“以老臣看,這老喇嘛分明是矢誌謀害衡臣,害我儒家子弟,壞我朝廷柱石,隨即以機巧迷惑聖心,如此百般刁纏,其目的隻為將太孫引入沙門。”
“自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曆朝皆以儒家為正統,我大清雖崇黃教,也隻為安撫西北邊廷!”熊賜履重重磕頭,“老臣冒死以諫,我雍正朝斷斷不可任世祖的悲劇重演!請皇上恩準,效仿武唐以請君入甕之法炮製妖僧!”
“住口!”雍正一聲冷喝,“熊賜履,你找死不成?”
雍正的怒不僅僅因為熊賜履言及非刑,南書房讀書,他也曾看過《太平廣記》,知道“請君入甕”的典故由來,說武唐的酷吏來俊臣與另一名酷吏周興一起飲酒,言及刑訊囚徒之事,來俊臣問周興要有囚徒“多不肯承,若為做法?”,周興說“甚易也。取大甕,以炭四麵炙之,令囚徒處之其中,何事不吐!”
儒家一向講究仁恕之道,如今酷吏酷刑被熊賜履咬牙切齒的說出來,雍正知道他已經憤怒到極點,但他斷斷不該提及世祖舊事!
世祖順治在董鄂妃薨亡之後,無心理朝,最後鬧到要出家的地步,壯年崩殂也成了是朝廷的忌諱。雍正雖是皇帝,但他做太子的時候也沒少聽到過世祖出家五台的流言,雖不能真的去探查,但五台山統領天下黃教,聖祖在此大興土木不說,每每巡遊但凡向北必到五台,足以流言不是空穴來風!
勸諫阻止太孫入黃教雍正能理解,但口無遮攔就不可原諒!
雍正雖怒,熊賜履卻是毫無懼色,脖子一梗,腰杆反倒挺直,“為了大清的朝廷社稷,老臣甘願與這妖僧舉火共焚!”
“你――”
雍正這回真的被逼到牆角,但他無論如何也不能讓熊賜履稱心如意啊?已經死了一個張廷玉,再來一個熊賜履,恐怕隻有兩個結果,要麽是禦史的折子把自己淹了,要麽朝廷就要回到太祖舊製,滿殿之上再無一個漢臣!
人如困獸般在殿內來回走動,猛的一指索額圖身上,“索額圖,你說此事當如何?”
索額圖這些天一直在乾清宮忙碌,忙碌卻無“聲”。
宦海打滾幾十年,他明白與君王處可同患難不可同富貴的道理,尤其在雍正把那晚的事和盤托出之後,他真怕哪天皇上醒過勁兒來殺人滅口呢!
這些天下來,除了軍機處的一攤子事兒,其他的,包括大行皇帝的喪儀他不曾一句多嘴,直到現在,皇上無措而點名,他總算是送了一口氣――與上位者相處,永遠不要做作拐棍,力爭做手足,因為拐棍隨時可以丟掉,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壯士斷腕!
“皇上稍安勿躁!”索額圖躬身回話,轉而去攙熊賜履,“靜修公也不必太過執拗!須知嫂溺叔援也是權宜之計,依索某看來,就算太孫行法救回衡臣,也算不得什麽大事!”
“索中堂之言熊某不敢苟同!”熊賜履掙開索額圖,依舊是麵無表情的跪著!
倒是章嘉呼圖克圖確信索額圖站在自己一方,誌滿意得的淡笑,又出來火上澆油,“索大人言之有理,既有皇上金口玉言許太孫入老僧門下,老僧這就傳授太孫地藏菩薩心咒――”
“大師莫急!”索額圖淡淡一笑,“若不得熊大人許可,您就不怕靜修公憤而碰柱?是不是啊?靜修公?”看熊賜履沒有言語,又道:“靜修公,你我同在上書房多年,也曾見過聖祖焚香禮佛,但禮佛敬佛卻不一定就是佛徒,若熊某沒有記錯,曾聽得一位喇嘛做過這樣的佛偈: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以熊某想來,這當是君王的心性,靜修公以為如何?”
“倉央嘉措!”
不等熊賜履反應,弘皙已經喊出了作者的名字,即便在前世,他也很是佩服這位生平迷離,最有才華又最受爭議的**喇嘛!尤其是他喬裝打扮去幽會的橋段,太對胃口了!
“太孫也知道?”
索額圖眼中一亮,倒是章嘉呼圖克圖的臉色大變……
捧著清水的章嘉呼圖克圖繞著張廷玉踽步而行,口中念誦的依舊是六字真言,反複幾遍,喝口水向著張廷玉“撲”的一噴,口中說偈:“莫,莫,莫,莫要貪嗔癡,儒家也非家,佛家莫道真,識的靈台路,單憑一點心。咄――還不醒來!”
這一番舉動可謂盡顯高人風範,但結果卻眾人失望,張廷玉依舊毫無生氣的躺在地上,期盼中的幽幽轉醒根本沒有出現!
“大師,這是怎麽回事?”
雍正的疑問是所有的人的心聲,章嘉呼圖克圖沒有直接回答,蹲在張廷玉身前,一指點上他的眉心,閉目沉思良久方才起身,合十道:“皇上,張大人適才受驚,魂魄出竅,又不肯隨著我密宗金剛像的指引回歸本體,反而混混沌沌的奔向了地府――佛祖雖慈,卻也難度背道之人,恕老僧無能為力!”
“魂魄奔向地府?”雍正一驚,腦子裏已經開始思慮張廷玉身死可能引發的連鎖反應。
皇阿瑪幸進張廷玉,不光給天下讀書人豎起千金買馬骨的幌子,更因為桐城早前明之時已是江南士林的翹楚,前明內閣中出自此處的不下十數人。坦白的說,收張家之心就是收桐城之心,就是收天下士林之心。
如今,張廷玉被章嘉呼圖克圖咒死,還是在皇廷之中,在自己麵前,若救不回來,張家斷然不肯罷休,士林斷然不肯罷休。偏是自己還不能隨意處置了章嘉呼圖克圖,不光因為他是駐京大喇嘛,還因為他的師父是五世**,是蒙藏地區的精神領袖。而他的師弟桑結嘉措則是藏王,與藏地固始汗共治西藏青海。
倘若不處置,張家或者麵上會顧全大局,可暗下裏儒家與黃教的紛爭必起,大清統禦四海本就是兩條腿走路,以受儒家教導的漢臣撐起朝廷,以黃教安撫邊陲,兩條腿若別在一處,怕史書記載雍正王朝的頭一句批語就是“混悖”!
“皇上暫且寬心!”章嘉也看出雍正的焦慮,寬慰道:“老僧說的是張大人不願歸來,卻非不能歸來!”
“講!”
一聽還有救,雍正堵到嗓子眼的一口氣緩緩吐出,隨即瞪了章嘉一眼,心說什麽時候了你還賣關子?
“皇上,老僧方才講過,太孫乃地藏王菩薩轉世,地藏王菩薩化身木蓮舍身救母,也被儒家列為二十四孝之一,若能請太孫做法,想必張大人不會再排斥!”
“荒唐!”
熊賜履的怒斥震得臨近之人的耳朵都嗡嗡作響。
章嘉喇嘛的沸油取青蓮雖讓他詫異,但子不語怪力亂神是聖人教導,再仔細想想,邊荒蠻夷少於教化,除了信奉武力,一言不合就可能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密宗廣為傳承還能讓他們敬若神明,必定有其過人之處。
曾打定主意若這老喇嘛救回張廷玉,他也就此揭過,了不得今後井水不犯河水。可沒想到這老喇嘛舊事重提不說還變本加厲!
與張廷玉亦師亦友幾十年,他當然舍不得張廷玉去死,但想到真若太孫在大庭廣眾之下以“法術”救回了張廷玉,大清就可能變成佛國,他寧願張廷玉死得其所!
“皇上,此事萬萬不可!”熊賜履撩衣而跪,“以老臣看,這老喇嘛分明是矢誌謀害衡臣,害我儒家子弟,壞我朝廷柱石,隨即以機巧迷惑聖心,如此百般刁纏,其目的隻為將太孫引入沙門。”
“自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曆朝皆以儒家為正統,我大清雖崇黃教,也隻為安撫西北邊廷!”熊賜履重重磕頭,“老臣冒死以諫,我雍正朝斷斷不可任世祖的悲劇重演!請皇上恩準,效仿武唐以請君入甕之法炮製妖僧!”
“住口!”雍正一聲冷喝,“熊賜履,你找死不成?”
雍正的怒不僅僅因為熊賜履言及非刑,南書房讀書,他也曾看過《太平廣記》,知道“請君入甕”的典故由來,說武唐的酷吏來俊臣與另一名酷吏周興一起飲酒,言及刑訊囚徒之事,來俊臣問周興要有囚徒“多不肯承,若為做法?”,周興說“甚易也。取大甕,以炭四麵炙之,令囚徒處之其中,何事不吐!”
儒家一向講究仁恕之道,如今酷吏酷刑被熊賜履咬牙切齒的說出來,雍正知道他已經憤怒到極點,但他斷斷不該提及世祖舊事!
世祖順治在董鄂妃薨亡之後,無心理朝,最後鬧到要出家的地步,壯年崩殂也成了是朝廷的忌諱。雍正雖是皇帝,但他做太子的時候也沒少聽到過世祖出家五台的流言,雖不能真的去探查,但五台山統領天下黃教,聖祖在此大興土木不說,每每巡遊但凡向北必到五台,足以流言不是空穴來風!
勸諫阻止太孫入黃教雍正能理解,但口無遮攔就不可原諒!
雍正雖怒,熊賜履卻是毫無懼色,脖子一梗,腰杆反倒挺直,“為了大清的朝廷社稷,老臣甘願與這妖僧舉火共焚!”
“你――”
雍正這回真的被逼到牆角,但他無論如何也不能讓熊賜履稱心如意啊?已經死了一個張廷玉,再來一個熊賜履,恐怕隻有兩個結果,要麽是禦史的折子把自己淹了,要麽朝廷就要回到太祖舊製,滿殿之上再無一個漢臣!
人如困獸般在殿內來回走動,猛的一指索額圖身上,“索額圖,你說此事當如何?”
索額圖這些天一直在乾清宮忙碌,忙碌卻無“聲”。
宦海打滾幾十年,他明白與君王處可同患難不可同富貴的道理,尤其在雍正把那晚的事和盤托出之後,他真怕哪天皇上醒過勁兒來殺人滅口呢!
這些天下來,除了軍機處的一攤子事兒,其他的,包括大行皇帝的喪儀他不曾一句多嘴,直到現在,皇上無措而點名,他總算是送了一口氣――與上位者相處,永遠不要做作拐棍,力爭做手足,因為拐棍隨時可以丟掉,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壯士斷腕!
“皇上稍安勿躁!”索額圖躬身回話,轉而去攙熊賜履,“靜修公也不必太過執拗!須知嫂溺叔援也是權宜之計,依索某看來,就算太孫行法救回衡臣,也算不得什麽大事!”
“索中堂之言熊某不敢苟同!”熊賜履掙開索額圖,依舊是麵無表情的跪著!
倒是章嘉呼圖克圖確信索額圖站在自己一方,誌滿意得的淡笑,又出來火上澆油,“索大人言之有理,既有皇上金口玉言許太孫入老僧門下,老僧這就傳授太孫地藏菩薩心咒――”
“大師莫急!”索額圖淡淡一笑,“若不得熊大人許可,您就不怕靜修公憤而碰柱?是不是啊?靜修公?”看熊賜履沒有言語,又道:“靜修公,你我同在上書房多年,也曾見過聖祖焚香禮佛,但禮佛敬佛卻不一定就是佛徒,若熊某沒有記錯,曾聽得一位喇嘛做過這樣的佛偈: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以熊某想來,這當是君王的心性,靜修公以為如何?”
“倉央嘉措!”
不等熊賜履反應,弘皙已經喊出了作者的名字,即便在前世,他也很是佩服這位生平迷離,最有才華又最受爭議的**喇嘛!尤其是他喬裝打扮去幽會的橋段,太對胃口了!
“太孫也知道?”
索額圖眼中一亮,倒是章嘉呼圖克圖的臉色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