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殿,叩頭,直到另一個聲音響起,張廷玉才算明白皇上為什麽沒有叫起——皇後駕到,不該來的來了,他們不該不能也不敢抬頭!
內外有別是儒家理法的基礎之一,還是那句虛榮者必自卑的道理,大清從蠻荒之地入主中原,把所有禮儀道德粘在身上既是心虛,還是統治的需要——禮儀之大稱夏,袍服之美為華,心羨華夏者蠻夷亦稱華夏,心棄華夏者雖華夏亦蠻夷。(.無彈窗廣告)
讀書人的觀點根深蒂固,不想被排外隻能遵從;再加上有孝莊曾跟皇叔攝政王多爾袞不清不楚的前車之鑒,熟讀了漢家經典的順治、康熙父子,對“內外有別”的要求近乎苛刻。
嗣皇帝與太妃非四十五不得見就不說了,分割外朝內廷的那道紅牆誰都看得見,拿皇子來說,從出生就會抱去給乳娘撫養,而後再去拜見生身的額娘也會被當成外人,至少“三者以上”的奴才陪同,從這個角度說,您也就理解為什麽妃嬪們出行有貼身太監、貼身宮女、乃至教習嬤嬤們陪同了!
即便見麵,還得隔著珠簾,連時間都規定的死死的,母子們哪天要想著傾訴衷腸唯有皇上恩典,否則,教習嬤嬤就要說話的!像現在的影視劇中,那什麽嬛嬛可以跟小叔子花前月下,純屬戲說。真要如此,宗人府直接送你一頓大棒子,亂棍打死之後,被私會的都要誅殺九族!
皇後母儀天下也是後宮典範,即便有時候需要襯托皇上的夫妻同體,也是遠遠的坐在珠簾後麵,以孝莊太皇太後為例,從皇後到太後,可謂天下第一尊貴的,可她輔佐兩代幼主訓政也是在禦座後設屏風,人在屏風的後邊豔武邪神全文閱讀!
如今皇後出宮,還明目張膽的出現在群臣之前,絕對是天下之大不韙,皇上不叫起才是宅心仁厚呢!鑲黃旗下這些人雖膽戰心驚,但惴惴中還有一絲驚喜,這似乎還是好消息!
皇後,哪怕再尊貴,歸根結底還脫不了母親的身份,一句慈母多敗兒能讓許多人鬆口氣,即便做不到那麽“偉大”,但至少可以堂前教子背後馭夫,成為父子間的緩衝吧?要不,這兩位能聯袂而至?厭棄或還有,但終不至於劍拔弩張,更不會走到圖窮匕見的魚死網破!
一念及此,所有想明白關節的都長舒了一口氣,可隨後——
“兩個上書房大臣,一個還是首輔,四個世襲的一等公,四個尚書,嘖嘖,湊到一起就是個小朝廷了,再有馬家這幾個內務府的奴才,前鋒營、驍騎營的這些混賬,要翻天都不是難事吧?”隨著咣當一聲,不知什麽被皇後打翻了,一聲怒叱聽起來恍若晴天霹靂,“可你們告訴老娘,從太子遇刺到現在好幾個時辰了,你們都幹了點兒什麽?”
前半句解了他們的疑惑,傳召弄得跟軍營報名覲見似得,是皇後在羞辱他們的麵皮呢,可後半句——老娘,是綠珠最習慣的自稱,所有的市井潑婦最為豪邁的口頭禪,如今卻出自皇後之口!什麽母儀天下,什麽天家體麵,都隨著那倆字飛到九霄雲外,膽子小的都開始害怕皇上會殺人滅口呢,吐出去的一口氣來不及吸溜回來,臉色都變的煞黃!
“不必問他們,朕就能給出答案,”雍正接過了話題,“他們什麽也沒幹,因為他們什麽也不敢幹!”雍正憤憤的冷哼一聲,“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今天的朝會讓他們想到了父子不協,甚至有人會猜想謀刺太子的主謀就是朕,是朕要給太子的教訓!”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否則就是不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否則就是不孝,聖人的忠孝言論刻在木頭腦子裏,他們以為朕這麽做天經地義!可把身家性命寄托在太子身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他們又不甘心!因為不甘心,他們又聯想到虎毒不食子,想到君臣之道,恩仇相報!”
“天人交戰本該找個僻靜地兒靜思,為什麽又聚在太子府上呢?”雍正貌似為皇後解釋,可一番因果歸納出的結論卻能把人嚇死,“兩大之間難為小,索性就抱成團,讓人不敢再忽視,就像一個人走夜路害怕才去呼朋喚友,以為這樣就能神鬼辟易呢!更說不得,還有人想著一不做二不休,而太子年幼,他們還能挾天子以令天下呢!”
雍正猛地一拍書案,案上的茶盞砰然一傾,淡黃的茶水順著桌麵淌下來,不動如山,烏雲蓋頂,鴉雀無聲中,滴滴答答的聲音響的讓人心悸!
之所以有這樣的感覺還是因為他們這位皇上前後的反差太大,想他做太子的時候,上有康熙的威壓下有諸兄弟的擠兌,不得已才逼出了一張彌勒般的笑臉,永遠是如沐春風的和善,如今一翻臉,就跟平地一聲雷一樣,前後反差極大更覺的震撼!
震撼還不僅是態度的截然相反,有道是聖人誅心,但聖人之所以能誅心是因為有文化的底蘊而一語中的,比如聖祖康熙就好做這事。[.超多好看小說]txt小說免費下載在場的都是熙朝舊臣,尤其是跪在前排的這十來位,麵君的機會多了還真見過,但聖祖的做法是聖明燭照之下絲絲入縫的剖析,剝皮扒骨挖苦除了讓麵君者汗流浹背,誠惶誠恐,最終還要心悅誠服,幡然醒悟。
這位呢?剖析倒是也有,可結論總不能胡亂扣帽子吧?尤其是把挾天子以令天下的事兒搬出來,以董卓、曹操做例子嚇人肯定夠了,可您難道忘了,那兩個逆賊做亂的前提是皇上駕崩?這算是自己詛咒自己?
越想越怕,滿殿眾人都站戰兢兢跟遭了雷雨的小雞子似得,唯恐一個不小心就被提溜出來變成“還有人”那撥的,齊刷刷叩頭,“皇上息怒,臣等萬死曆史天空下最新章節!”
“萬死——朕還真不敢奢望!”雍正惡狠狠的掃過眾人,憤怒總是有通感的,他一時又想到了朝會上的憋屈,咬牙切齒道:“就爾等這些奸佞,若能一死了之,朕心也是甚慰!佟國維,你說呢?”
“啪嗒!”
短促的一聲響,是撰寫《起居注》的翰林學士劉統勳手中筆落地了!
《起居注》記錄皇上一言一行,體現皇上的正大光明,無不可對人言,無不可對天下,但這事兒的發起者不是皇上本人,而是儒家子弟在與皇上長期的交媾中施展的小陰謀,總結起來一句話:以銅為鏡正衣冠,以人為鑒知長短,以史為鑒明得失。哪個開國皇帝也不想著我死之後洪水滔天,個個都是千秋萬代的狂信徒,腦子熱不熱都保持著信心,為了讓子孫後世集成自己寶貴的經驗教訓,《起居注》可以有。
出岔子在漢朝,也就在司馬遷秉筆直書被宮刑之後,這玩意兒還多了“潛”規則:皇上不能翻看自己的《起居注》,但嗣皇帝可以整理先帝的《起居注》。
成全了為鑒的初衷,對執筆者的要求就高了。
首先是忠誠秉直。忠誠是對皇上,如影隨形斷然不能有謀逆的想法,作為皇上身邊多出來的眼睛,還不能生了謀大逆的心,換身新衣服、吃飯掉了兩粒米,你就說是揮霍奢靡,勤儉節約了你說無人君氣度?嗣皇帝給你拉清單的時候,一句詆毀先帝能讓你哭都找不到地方!而落筆如此“無狀”,你本人也會成為士林的笑柄,後世子孫也就甭想在做讀書人了!
秉直則是對本心。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皇上被恭稱聖人也不可能是白日常紅的鮮花,有錯還必須的記上,全片花團錦簇的偉光正那是功德碑,如何起到“鑒”的作用?這就要求執筆者還必須有“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崇高理念,敢為敢寫!
其次,執筆者還的懂“春秋”,此春秋不是孔夫子編撰的《春秋》,但脫胎於孔聖編撰《春秋》的理念,抓大放小,體現偉光正的可以直書,明知是錯的要曲解,這是對皇室的光明正大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劉統勳以翰林學士執筆,除去精通滿漢蒙三種文字,還因為他的秉性得到了皇上與翰林院的雙重認可,即便大內那道紅牆不得進,但紅牆外邊還是有屬於他的值班室的。皇上緊急出宮他可以往心憂太子的角度大書特書,就算在春暉堂外懲治不守規矩的奴才,他也可以說“重孝之禮”高於“慈父之心”,並順帶掩蓋“威逼”的意味,尤其是後來傳召皇後,請主持後宮事務的皇後親自處置這叫“明責盡責”,“盡孝也當守禮”,任何人也挑不出毛病來!
可加上現在呢?
夫唱婦隨在前,婦唱夫隨於後,唱和相隨,夫妻同體倒是被至尊無上的兩位演繹的淋漓盡致了,您幹嘛要單點佟國維,眼見還要將雷霆砸落——兒子遇刺,前番懲治太皇太後的奴才,後邊發作皇太後的親爹,這算遷怒嗎?還是說外戚有禍心?尤其是最後的小帽子,您就沒有察覺這有影射太子謀反的意思嗎?
為難死執筆者了!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看得爽了賞個錢嘞!
內外有別是儒家理法的基礎之一,還是那句虛榮者必自卑的道理,大清從蠻荒之地入主中原,把所有禮儀道德粘在身上既是心虛,還是統治的需要——禮儀之大稱夏,袍服之美為華,心羨華夏者蠻夷亦稱華夏,心棄華夏者雖華夏亦蠻夷。(.無彈窗廣告)
讀書人的觀點根深蒂固,不想被排外隻能遵從;再加上有孝莊曾跟皇叔攝政王多爾袞不清不楚的前車之鑒,熟讀了漢家經典的順治、康熙父子,對“內外有別”的要求近乎苛刻。
嗣皇帝與太妃非四十五不得見就不說了,分割外朝內廷的那道紅牆誰都看得見,拿皇子來說,從出生就會抱去給乳娘撫養,而後再去拜見生身的額娘也會被當成外人,至少“三者以上”的奴才陪同,從這個角度說,您也就理解為什麽妃嬪們出行有貼身太監、貼身宮女、乃至教習嬤嬤們陪同了!
即便見麵,還得隔著珠簾,連時間都規定的死死的,母子們哪天要想著傾訴衷腸唯有皇上恩典,否則,教習嬤嬤就要說話的!像現在的影視劇中,那什麽嬛嬛可以跟小叔子花前月下,純屬戲說。真要如此,宗人府直接送你一頓大棒子,亂棍打死之後,被私會的都要誅殺九族!
皇後母儀天下也是後宮典範,即便有時候需要襯托皇上的夫妻同體,也是遠遠的坐在珠簾後麵,以孝莊太皇太後為例,從皇後到太後,可謂天下第一尊貴的,可她輔佐兩代幼主訓政也是在禦座後設屏風,人在屏風的後邊豔武邪神全文閱讀!
如今皇後出宮,還明目張膽的出現在群臣之前,絕對是天下之大不韙,皇上不叫起才是宅心仁厚呢!鑲黃旗下這些人雖膽戰心驚,但惴惴中還有一絲驚喜,這似乎還是好消息!
皇後,哪怕再尊貴,歸根結底還脫不了母親的身份,一句慈母多敗兒能讓許多人鬆口氣,即便做不到那麽“偉大”,但至少可以堂前教子背後馭夫,成為父子間的緩衝吧?要不,這兩位能聯袂而至?厭棄或還有,但終不至於劍拔弩張,更不會走到圖窮匕見的魚死網破!
一念及此,所有想明白關節的都長舒了一口氣,可隨後——
“兩個上書房大臣,一個還是首輔,四個世襲的一等公,四個尚書,嘖嘖,湊到一起就是個小朝廷了,再有馬家這幾個內務府的奴才,前鋒營、驍騎營的這些混賬,要翻天都不是難事吧?”隨著咣當一聲,不知什麽被皇後打翻了,一聲怒叱聽起來恍若晴天霹靂,“可你們告訴老娘,從太子遇刺到現在好幾個時辰了,你們都幹了點兒什麽?”
前半句解了他們的疑惑,傳召弄得跟軍營報名覲見似得,是皇後在羞辱他們的麵皮呢,可後半句——老娘,是綠珠最習慣的自稱,所有的市井潑婦最為豪邁的口頭禪,如今卻出自皇後之口!什麽母儀天下,什麽天家體麵,都隨著那倆字飛到九霄雲外,膽子小的都開始害怕皇上會殺人滅口呢,吐出去的一口氣來不及吸溜回來,臉色都變的煞黃!
“不必問他們,朕就能給出答案,”雍正接過了話題,“他們什麽也沒幹,因為他們什麽也不敢幹!”雍正憤憤的冷哼一聲,“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是今天的朝會讓他們想到了父子不協,甚至有人會猜想謀刺太子的主謀就是朕,是朕要給太子的教訓!”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否則就是不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否則就是不孝,聖人的忠孝言論刻在木頭腦子裏,他們以為朕這麽做天經地義!可把身家性命寄托在太子身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他們又不甘心!因為不甘心,他們又聯想到虎毒不食子,想到君臣之道,恩仇相報!”
“天人交戰本該找個僻靜地兒靜思,為什麽又聚在太子府上呢?”雍正貌似為皇後解釋,可一番因果歸納出的結論卻能把人嚇死,“兩大之間難為小,索性就抱成團,讓人不敢再忽視,就像一個人走夜路害怕才去呼朋喚友,以為這樣就能神鬼辟易呢!更說不得,還有人想著一不做二不休,而太子年幼,他們還能挾天子以令天下呢!”
雍正猛地一拍書案,案上的茶盞砰然一傾,淡黃的茶水順著桌麵淌下來,不動如山,烏雲蓋頂,鴉雀無聲中,滴滴答答的聲音響的讓人心悸!
之所以有這樣的感覺還是因為他們這位皇上前後的反差太大,想他做太子的時候,上有康熙的威壓下有諸兄弟的擠兌,不得已才逼出了一張彌勒般的笑臉,永遠是如沐春風的和善,如今一翻臉,就跟平地一聲雷一樣,前後反差極大更覺的震撼!
震撼還不僅是態度的截然相反,有道是聖人誅心,但聖人之所以能誅心是因為有文化的底蘊而一語中的,比如聖祖康熙就好做這事。[.超多好看小說]txt小說免費下載在場的都是熙朝舊臣,尤其是跪在前排的這十來位,麵君的機會多了還真見過,但聖祖的做法是聖明燭照之下絲絲入縫的剖析,剝皮扒骨挖苦除了讓麵君者汗流浹背,誠惶誠恐,最終還要心悅誠服,幡然醒悟。
這位呢?剖析倒是也有,可結論總不能胡亂扣帽子吧?尤其是把挾天子以令天下的事兒搬出來,以董卓、曹操做例子嚇人肯定夠了,可您難道忘了,那兩個逆賊做亂的前提是皇上駕崩?這算是自己詛咒自己?
越想越怕,滿殿眾人都站戰兢兢跟遭了雷雨的小雞子似得,唯恐一個不小心就被提溜出來變成“還有人”那撥的,齊刷刷叩頭,“皇上息怒,臣等萬死曆史天空下最新章節!”
“萬死——朕還真不敢奢望!”雍正惡狠狠的掃過眾人,憤怒總是有通感的,他一時又想到了朝會上的憋屈,咬牙切齒道:“就爾等這些奸佞,若能一死了之,朕心也是甚慰!佟國維,你說呢?”
“啪嗒!”
短促的一聲響,是撰寫《起居注》的翰林學士劉統勳手中筆落地了!
《起居注》記錄皇上一言一行,體現皇上的正大光明,無不可對人言,無不可對天下,但這事兒的發起者不是皇上本人,而是儒家子弟在與皇上長期的交媾中施展的小陰謀,總結起來一句話:以銅為鏡正衣冠,以人為鑒知長短,以史為鑒明得失。哪個開國皇帝也不想著我死之後洪水滔天,個個都是千秋萬代的狂信徒,腦子熱不熱都保持著信心,為了讓子孫後世集成自己寶貴的經驗教訓,《起居注》可以有。
出岔子在漢朝,也就在司馬遷秉筆直書被宮刑之後,這玩意兒還多了“潛”規則:皇上不能翻看自己的《起居注》,但嗣皇帝可以整理先帝的《起居注》。
成全了為鑒的初衷,對執筆者的要求就高了。
首先是忠誠秉直。忠誠是對皇上,如影隨形斷然不能有謀逆的想法,作為皇上身邊多出來的眼睛,還不能生了謀大逆的心,換身新衣服、吃飯掉了兩粒米,你就說是揮霍奢靡,勤儉節約了你說無人君氣度?嗣皇帝給你拉清單的時候,一句詆毀先帝能讓你哭都找不到地方!而落筆如此“無狀”,你本人也會成為士林的笑柄,後世子孫也就甭想在做讀書人了!
秉直則是對本心。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皇上被恭稱聖人也不可能是白日常紅的鮮花,有錯還必須的記上,全片花團錦簇的偉光正那是功德碑,如何起到“鑒”的作用?這就要求執筆者還必須有“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崇高理念,敢為敢寫!
其次,執筆者還的懂“春秋”,此春秋不是孔夫子編撰的《春秋》,但脫胎於孔聖編撰《春秋》的理念,抓大放小,體現偉光正的可以直書,明知是錯的要曲解,這是對皇室的光明正大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劉統勳以翰林學士執筆,除去精通滿漢蒙三種文字,還因為他的秉性得到了皇上與翰林院的雙重認可,即便大內那道紅牆不得進,但紅牆外邊還是有屬於他的值班室的。皇上緊急出宮他可以往心憂太子的角度大書特書,就算在春暉堂外懲治不守規矩的奴才,他也可以說“重孝之禮”高於“慈父之心”,並順帶掩蓋“威逼”的意味,尤其是後來傳召皇後,請主持後宮事務的皇後親自處置這叫“明責盡責”,“盡孝也當守禮”,任何人也挑不出毛病來!
可加上現在呢?
夫唱婦隨在前,婦唱夫隨於後,唱和相隨,夫妻同體倒是被至尊無上的兩位演繹的淋漓盡致了,您幹嘛要單點佟國維,眼見還要將雷霆砸落——兒子遇刺,前番懲治太皇太後的奴才,後邊發作皇太後的親爹,這算遷怒嗎?還是說外戚有禍心?尤其是最後的小帽子,您就沒有察覺這有影射太子謀反的意思嗎?
為難死執筆者了!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看得爽了賞個錢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