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少卿秘密會見梅斯,簡單地說:“中國駐法國大使,黃鎮。怎麽和他取得秘密聯係,你們想辦法吧。告訴你,這是唯一的渠道。”
這就是後來在中美外交關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巴黎渠道”。
在下再補充一句,黃鎮大使一直被稱為“將軍外交官”,他和前麵提到的四位元帥有更直接的聯係和更相近的外交理念。
左少卿與梅斯的這條“管道”持續了數十年,直至他們白發蒼蒼。
他們之間沒有外交語言,沒有繁文縟節,沒有虛假客套,但解決的或者傳遞的,都是中美之間非常敏感,甚至擺不到桌麵上的事,都是實事。
梅斯經常乘飛機往返於美國和香港之間。但左少卿卻直至香港回歸的前一年才回到國內,是為了接受新任務,確保香港的順利回歸。
有一天,梅斯笑著對左少卿說:“貴國外交部為新上任的美國駐華聯絡處主任配備了一個可愛的年輕人,姓楊。”片刻之後,他又補充說:“可愛的小奴才!”
左少卿眯著一雙細長的眼睛,說:“你少說屁話吧!”
但是,她怎麽也不會知道,後來這位“可愛的小奴才”變成一個中國外交史上著名的“可愛的大奴才”。今天的看官們,或許能猜到他是誰。
這些都是後話了,後話不提。看官們還是跟著在下重新回到故事裏吧。
關於梅斯要求中國政府盡快釋放被俘美軍飛行員並送回他們的一切物品這件事,左少卿和梅斯,都隻能耐心等待。這個謎底,還要過幾天才會揭穿。
這天夜裏,左少卿、於誌道、炎哥,還有可愛的小強仔,都坐在右少卿的病房裏,看著她。右少卿已經能坐起來了,並且在床上用力活動著雙臂和肩膀。
強仔趴在床邊問:“老姐,你疼嗎?”
右少卿笑著對他說:“有點疼,但還可以忍受。”
於誌道說:“右少,我看你還是要多養幾天。你這麽活動,可能恢複不好。”
右少卿就收起笑容,隱約露出一副狠相,說:“於老板,我的身體我知道。我說過了,隻要給我三天時間,我就一定能恢複過來。你看著吧,明天我就能下地了!”
於誌道忍不住搖搖頭,“真讓炎哥說著了,你們姐妹兩個,都是狠角色!”
這時,炎哥一直和左少卿互相對視著,似乎在無聲中傳遞著什麽意思。
左少卿輕聲說:“炎哥,你是不是也猜著了?”
炎哥盯著她,“猜著什麽了?”
左少卿點著頭說:“表麵上看,是十四k要插手你的生意,實際上卻是台灣方麵要插手你的生意。顧尚賓今天來,是不是說明了這一點?”
炎哥向她點點頭,“我也是這麽想。不過,”他用力一揮手,“他想插手還有什麽用嗎?於先生就要走了,我的這個生意可能也做不下去了呀。”
這時,左少卿就笑著說:“炎哥,我倒是有個建議,不知你是否同意。”
炎哥立刻看著她,“你說,盡管說,什麽建議我都想聽一聽。”
左少卿看了看於誌道,又看著炎哥說:“我倒是想建議,由我妹接手於老板的生意。你覺得這個辦法可行嗎?”
炎哥和於誌道都睜大了眼睛,同時看著正在扭臂的右少卿。右少卿則仿佛被定住了一般,驚訝地看著姐姐。
炎哥把頭一歪,哈哈地笑起來,“為什麽不可行,完全可行呀!我需要的,就是一個中間人嘛。右少就是一個合適的中間人。一頭是我,另一頭是你和馮先生。這個辦法完全可行!”
右少卿張大了嘴,“姐呀,你讓我跟炎哥做生意?我可是一點也不知道應該怎麽做生意呀!我要是給炎哥做賠了呢,怎麽辦?”
房間裏的人都哈哈地笑起來,右少卿的外行話,實在讓他們快樂。[]
於誌道:“哪要你去做生意呀。你就是在你姐和炎哥之間做一個中間人就行了。”
右少卿還是不明白,叫道:“那我不是多餘嗎?我姐和炎哥的關係,比我深多了,哪裏還需要我做中間人呀!”
房間裏的人再次哈哈大笑起來,連強仔也跟著笑起來。
左少卿拍著她的手說:“算了,別問了,以後再跟你解釋吧。其實,這就是一個身份問題,明白嗎?”
後來,右少卿接手於誌道的走私生意,果然和炎哥配合得嚴絲合縫,做得風生水起,為大陸運送了許多物資。當然,她也在其中遇到了種種想不到的麻煩和危險。不過,那都是另外一個故事了。若以後有機會了,在下會講給各位聽。
右少卿所說的三天時間,第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夜裏,炎哥離開病房的時候,站在門口盯著送他到門口的左少卿,低聲說:“左少,你妹的事,風險很大,你就不再考慮考慮?”
左少卿盯著他,低聲說:“傷我妹者,必死!”
炎哥盯著她,點點頭,什麽也沒有再說,就靜悄悄地走了。
第二天,右少卿已經能下床了。她就在病房裏強力活動筋骨。
她的病房是炎哥特意安排的,很寬大,很明亮,布置的也很講究。用咱們內地現在的說法,這就是一間高幹病房了。她站在寬敞房間裏,咬緊牙關,用力拉伸韌帶和肌肉,不一會兒,就出了一身大汗。
強仔很高興,跟在她的身後學她的動作,也學得有模有樣。
這天快到中午的時候,炎哥派人送來一個長長的盒子。
來人恭敬地說:“左小姐和右小姐,炎哥說了,送來幾樣東西請兩位小姐過目。如果合用,就留下。如果不合用,請兩位小姐說出來,想要什麽樣的,炎哥一定給兩位小姐換來。”
左少卿解開外麵的細繩,打開盒子,裏麵是一個黑色粗麻布的布包。兩姐妹仿佛預感到某種沉重的殺氣,正從那極其平常的粗麻布包裏滲透出來。她們緩緩展開粗麻布,不由兩眼放出光來。
粗麻布包裏,竟然是兩把雖然陳舊卻顯出歲月滄桑的舊日本刀。在舊日本刀的旁邊,還有兩把極其精致的蒙古匕首。她們的目光都落在那兩把舊日本刀上。
內行不看新舊,而看厚重,尤其是曆史的厚重。
左少卿拿起一把日本刀,上下仔細打量。很顯然,這把刀當年製作得極其精致,雖經後人仔細保管,終因年代久遠而顯得烏黑而陳舊,刀鞘和刀柄的裝飾,也有一些磨損。她緩緩拔出刀來,一道白光從刀鞘裏閃出,森然透出冰一般的寒氣。她注意到刀身一側有銘文,注目仔細觀看。那竟然是一串長銘文:“勢州桑名住右衛門尉藤原村正”。
她忍不住叫道:“妹呀,是日本著名的‘村正妖刀’!”
右少卿瞬間拔出她手中的那把刀,也在刀麵上看見一串銘文:“伊勢桑名左衛門尉村正”。她說:“姐,製刀者都是村正,但肯定不是一代人!”
從旁說起來,這個“村正”是日本曆史上著名的刀匠,誕生於日本最動蕩的室町中期,以打製品質優秀的實戰刀著稱。“村正刀”先後傳承了有一百多年。右少卿手中的“伊勢桑名左衛門尉村正”,據考證,應為第一代。左少卿手中的“勢州桑名住右衛門尉藤原村正”,則有可能是第二代或者第三代刀匠。
姐妹倆看清手中的刀一個是“左衛門尉”,一個是“右衛門尉”,便將各自手中的刀掉換一下,以適應她們名字中的一左一右。她們拿著刀,在燈光也仔細觀看。
細說起來,這把“村正刀”是經過千錘百煉鍛打而成的。刀匠將一塊好鋼在爐火中燒紅,反複折疊鍛打,直至超過千層,使其中的鋼分子更加緊密而均勻。待成型後,又用一種特殊的燒刃土包住刀身。其中的要點是,刀刃部分包的薄,而刀背部分包的厚。然後放入750度至800度的爐火內烘燒到特定的時間,再放入冷水中冷卻,這就是最關鍵的“淬火”。
這個“淬火”會使刀身自然形成一種優美的彎曲,這是人工做不到的。“淬火”還會在刀的表麵形成一層非常堅硬的“麻田散體”。這是當年日本刀匠們的叫法。用今天的叫法,是“馬登斯晶體”。也就是高溫晶體結構因為急冷的緣故,使得碳原子被鎖緊在晶粒中而產生的“亞穩”狀態,使晶體之間存在極大的內在張力,因此造成極其堅硬的效果。這些“馬登斯晶體”在刀刃與刀麵的邊界處產生出銀沙般的顆粒狀紋樣,形成白霧一般彎曲扭動的線條。這是鑒賞“村正刀”品質的重要依據。
左少卿稱這把日本最著名的“村正刀”為“村正妖刀”,卻與日本曆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德川家康有密切的關係。
德川家康的祖父清康、父親廣忠都是在王室的權力鬥爭中被身邊近臣暗殺,所用的都是“村正刀”。德川家康幼年時又曾經被一把“村正刀”傷過手指。一五七九年,德川家康的兒子信康,被織田信長賜死,所用的也是一把“村正刀”。
這就是後來在中美外交關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巴黎渠道”。
在下再補充一句,黃鎮大使一直被稱為“將軍外交官”,他和前麵提到的四位元帥有更直接的聯係和更相近的外交理念。
左少卿與梅斯的這條“管道”持續了數十年,直至他們白發蒼蒼。
他們之間沒有外交語言,沒有繁文縟節,沒有虛假客套,但解決的或者傳遞的,都是中美之間非常敏感,甚至擺不到桌麵上的事,都是實事。
梅斯經常乘飛機往返於美國和香港之間。但左少卿卻直至香港回歸的前一年才回到國內,是為了接受新任務,確保香港的順利回歸。
有一天,梅斯笑著對左少卿說:“貴國外交部為新上任的美國駐華聯絡處主任配備了一個可愛的年輕人,姓楊。”片刻之後,他又補充說:“可愛的小奴才!”
左少卿眯著一雙細長的眼睛,說:“你少說屁話吧!”
但是,她怎麽也不會知道,後來這位“可愛的小奴才”變成一個中國外交史上著名的“可愛的大奴才”。今天的看官們,或許能猜到他是誰。
這些都是後話了,後話不提。看官們還是跟著在下重新回到故事裏吧。
關於梅斯要求中國政府盡快釋放被俘美軍飛行員並送回他們的一切物品這件事,左少卿和梅斯,都隻能耐心等待。這個謎底,還要過幾天才會揭穿。
這天夜裏,左少卿、於誌道、炎哥,還有可愛的小強仔,都坐在右少卿的病房裏,看著她。右少卿已經能坐起來了,並且在床上用力活動著雙臂和肩膀。
強仔趴在床邊問:“老姐,你疼嗎?”
右少卿笑著對他說:“有點疼,但還可以忍受。”
於誌道說:“右少,我看你還是要多養幾天。你這麽活動,可能恢複不好。”
右少卿就收起笑容,隱約露出一副狠相,說:“於老板,我的身體我知道。我說過了,隻要給我三天時間,我就一定能恢複過來。你看著吧,明天我就能下地了!”
於誌道忍不住搖搖頭,“真讓炎哥說著了,你們姐妹兩個,都是狠角色!”
這時,炎哥一直和左少卿互相對視著,似乎在無聲中傳遞著什麽意思。
左少卿輕聲說:“炎哥,你是不是也猜著了?”
炎哥盯著她,“猜著什麽了?”
左少卿點著頭說:“表麵上看,是十四k要插手你的生意,實際上卻是台灣方麵要插手你的生意。顧尚賓今天來,是不是說明了這一點?”
炎哥向她點點頭,“我也是這麽想。不過,”他用力一揮手,“他想插手還有什麽用嗎?於先生就要走了,我的這個生意可能也做不下去了呀。”
這時,左少卿就笑著說:“炎哥,我倒是有個建議,不知你是否同意。”
炎哥立刻看著她,“你說,盡管說,什麽建議我都想聽一聽。”
左少卿看了看於誌道,又看著炎哥說:“我倒是想建議,由我妹接手於老板的生意。你覺得這個辦法可行嗎?”
炎哥和於誌道都睜大了眼睛,同時看著正在扭臂的右少卿。右少卿則仿佛被定住了一般,驚訝地看著姐姐。
炎哥把頭一歪,哈哈地笑起來,“為什麽不可行,完全可行呀!我需要的,就是一個中間人嘛。右少就是一個合適的中間人。一頭是我,另一頭是你和馮先生。這個辦法完全可行!”
右少卿張大了嘴,“姐呀,你讓我跟炎哥做生意?我可是一點也不知道應該怎麽做生意呀!我要是給炎哥做賠了呢,怎麽辦?”
房間裏的人都哈哈地笑起來,右少卿的外行話,實在讓他們快樂。[]
於誌道:“哪要你去做生意呀。你就是在你姐和炎哥之間做一個中間人就行了。”
右少卿還是不明白,叫道:“那我不是多餘嗎?我姐和炎哥的關係,比我深多了,哪裏還需要我做中間人呀!”
房間裏的人再次哈哈大笑起來,連強仔也跟著笑起來。
左少卿拍著她的手說:“算了,別問了,以後再跟你解釋吧。其實,這就是一個身份問題,明白嗎?”
後來,右少卿接手於誌道的走私生意,果然和炎哥配合得嚴絲合縫,做得風生水起,為大陸運送了許多物資。當然,她也在其中遇到了種種想不到的麻煩和危險。不過,那都是另外一個故事了。若以後有機會了,在下會講給各位聽。
右少卿所說的三天時間,第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夜裏,炎哥離開病房的時候,站在門口盯著送他到門口的左少卿,低聲說:“左少,你妹的事,風險很大,你就不再考慮考慮?”
左少卿盯著他,低聲說:“傷我妹者,必死!”
炎哥盯著她,點點頭,什麽也沒有再說,就靜悄悄地走了。
第二天,右少卿已經能下床了。她就在病房裏強力活動筋骨。
她的病房是炎哥特意安排的,很寬大,很明亮,布置的也很講究。用咱們內地現在的說法,這就是一間高幹病房了。她站在寬敞房間裏,咬緊牙關,用力拉伸韌帶和肌肉,不一會兒,就出了一身大汗。
強仔很高興,跟在她的身後學她的動作,也學得有模有樣。
這天快到中午的時候,炎哥派人送來一個長長的盒子。
來人恭敬地說:“左小姐和右小姐,炎哥說了,送來幾樣東西請兩位小姐過目。如果合用,就留下。如果不合用,請兩位小姐說出來,想要什麽樣的,炎哥一定給兩位小姐換來。”
左少卿解開外麵的細繩,打開盒子,裏麵是一個黑色粗麻布的布包。兩姐妹仿佛預感到某種沉重的殺氣,正從那極其平常的粗麻布包裏滲透出來。她們緩緩展開粗麻布,不由兩眼放出光來。
粗麻布包裏,竟然是兩把雖然陳舊卻顯出歲月滄桑的舊日本刀。在舊日本刀的旁邊,還有兩把極其精致的蒙古匕首。她們的目光都落在那兩把舊日本刀上。
內行不看新舊,而看厚重,尤其是曆史的厚重。
左少卿拿起一把日本刀,上下仔細打量。很顯然,這把刀當年製作得極其精致,雖經後人仔細保管,終因年代久遠而顯得烏黑而陳舊,刀鞘和刀柄的裝飾,也有一些磨損。她緩緩拔出刀來,一道白光從刀鞘裏閃出,森然透出冰一般的寒氣。她注意到刀身一側有銘文,注目仔細觀看。那竟然是一串長銘文:“勢州桑名住右衛門尉藤原村正”。
她忍不住叫道:“妹呀,是日本著名的‘村正妖刀’!”
右少卿瞬間拔出她手中的那把刀,也在刀麵上看見一串銘文:“伊勢桑名左衛門尉村正”。她說:“姐,製刀者都是村正,但肯定不是一代人!”
從旁說起來,這個“村正”是日本曆史上著名的刀匠,誕生於日本最動蕩的室町中期,以打製品質優秀的實戰刀著稱。“村正刀”先後傳承了有一百多年。右少卿手中的“伊勢桑名左衛門尉村正”,據考證,應為第一代。左少卿手中的“勢州桑名住右衛門尉藤原村正”,則有可能是第二代或者第三代刀匠。
姐妹倆看清手中的刀一個是“左衛門尉”,一個是“右衛門尉”,便將各自手中的刀掉換一下,以適應她們名字中的一左一右。她們拿著刀,在燈光也仔細觀看。
細說起來,這把“村正刀”是經過千錘百煉鍛打而成的。刀匠將一塊好鋼在爐火中燒紅,反複折疊鍛打,直至超過千層,使其中的鋼分子更加緊密而均勻。待成型後,又用一種特殊的燒刃土包住刀身。其中的要點是,刀刃部分包的薄,而刀背部分包的厚。然後放入750度至800度的爐火內烘燒到特定的時間,再放入冷水中冷卻,這就是最關鍵的“淬火”。
這個“淬火”會使刀身自然形成一種優美的彎曲,這是人工做不到的。“淬火”還會在刀的表麵形成一層非常堅硬的“麻田散體”。這是當年日本刀匠們的叫法。用今天的叫法,是“馬登斯晶體”。也就是高溫晶體結構因為急冷的緣故,使得碳原子被鎖緊在晶粒中而產生的“亞穩”狀態,使晶體之間存在極大的內在張力,因此造成極其堅硬的效果。這些“馬登斯晶體”在刀刃與刀麵的邊界處產生出銀沙般的顆粒狀紋樣,形成白霧一般彎曲扭動的線條。這是鑒賞“村正刀”品質的重要依據。
左少卿稱這把日本最著名的“村正刀”為“村正妖刀”,卻與日本曆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德川家康有密切的關係。
德川家康的祖父清康、父親廣忠都是在王室的權力鬥爭中被身邊近臣暗殺,所用的都是“村正刀”。德川家康幼年時又曾經被一把“村正刀”傷過手指。一五七九年,德川家康的兒子信康,被織田信長賜死,所用的也是一把“村正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