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最後一次上朝然後到上黨避難遠離洛陽這是非之地的趙銘被阻在宮門之外,心中暗自己提了幾分小心,何進此時作為當朝大將軍依然早早的上朝來,這幾日董卓進京之後,他就忙著跟百官處理劉宏的喪事,忙的焦頭爛額,董卓進城之後的幾日循規蹈矩的上朝處理政事,也算安分守己,何進料定一個丞相之位就讓董卓心滿意足,心中漸漸的放鬆了警惕。
丞相之位,普天之下人臣巔峰,三公九卿之首的高位果然具有莫大的誘惑力,董卓當上丞相沒幾天就有那種見風使舵的官員暗地裏拜會獻上橄欖枝成了董卓一黨,此時朝中分為三派,一派以何進為首的一派以董卓為首,還有以王允等清流官吏為首的中間派卻毫無實權。此時董卓站在文官列首,何進站於武官列首,兩人雖說好的相安無事,但暗地裏還是叫著勁,各自昂首向前,偶爾目光對視,兩人眼神中電光火石,火藥味挺足。
漢少帝劉辯在何太後的陪同下緩緩的登上禦階,滿朝文武山呼萬歲之後正式開始早朝。
作為一個粗人,董卓就得有粗人的覺悟,自己計謀不足那就找人輔佐自己,在這一點上董卓比何進強,而且董卓也願意聽取別人的意見,現在他當了丞相,旁邊的李儒水漲船高,也謀了個郎中令的差事,上朝就立於董卓之策,以方便隨時給董胖子出謀劃策,此時正附在董卓耳旁嘀咕著什麽,董卓聽完之後神秘一笑,何進暗自奇怪兩人窮叨咕什麽內容。
李儒心道何必與何進這屠子整這些虛頭巴腦的一會伏兵進出大事可成,想通這層,李儒冷冷的看了一眼何進仿佛是在看一具屍體,滿臉的不屑。作為一個謀士,李儒當然掂量的出孰輕孰重,現在董卓名正言順的當了大漢丞相,要是再把何進給鏟除了,有這十幾萬大軍在手,進可挾天子以令諸侯,退可經略關中三輔之地,那可是千裏沃野的產糧大區,以李儒的見識不會看不出來,自從漢靈帝恢複州牧之後,中央無力製約地方,定會形成群雄割據的勢力,董卓雖非明主,但是對李儒卻是言聽計從,更重要的是董卓比那些其他的州牧更有勢力,一旦在洛陽站穩腳跟,外有涼州戰馬供應,內有三輔糧草充足,待時機成熟,漢室的影響力低到極點之時,取而代之自立為帝,他李儒必是開國第一人,因此李儒才對董卓這莽夫忠心耿耿為他籌劃了一場大事。
少帝看著滿臉胡茬的胖大漢子董卓就心裏發虛,躲在何太後懷中不敢看,董卓心中鄙夷這年幼的皇帝,表麵上恭恭敬敬,眼神之中的輕蔑卻不加掩飾的透露出來,玉階之上王順在何太後示意下,高聲唱喏:“百官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臣有事起奏!”董卓早已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動,急不可耐的出班高聲奏事。
少帝劉辯磕磕巴巴的說道:“董愛卿有何事啟奏?”
“常言道自古天下唯能者居之,現在天下官吏腐敗,反賊四起,天災不斷,百姓民不聊生,易子而食之事實屬尋常,少帝劉辯卻無一計可安社稷,此乃天象顯示少帝並非真命天子,臣為天下計,為江山社稷計,鬥膽揍請我皇少帝陛下退位讓賢,以安天下!”董卓是說不出這樣文縐縐的話來的,這都是李儒提前給他準備好的小抄,提前背熟了的,董卓倒也用功,竟是一字不差。
群臣被董卓上來就丟出的重磅炸彈轟的心驚膽戰,不由的大驚失色,何進更被董卓這一番言行驚呆了,一時間都沒想到如何應對,左助軍校尉趙融久在董卓軍中,本是靈帝派去輔助董卓盡快平頂北宮伯玉叛亂的,但是董卓為了壯大自己的實力,一直在養匪自肥,在平叛這件事情上出工不出力,隻顧招兵買馬擴張自己的軍隊,一開始還對趙融這位天使禮敬有加,虛與委蛇,待到後來羽翼豐滿,索性將趙融架空,趙融本著好漢不吃眼前虧的原則隱忍至今才算熬到洛陽,今天聽到董卓這番大逆不道的言論,登時前仇舊恨一起湧上心頭,嗷嗷怪叫的衝將出來大聲厲喝:“董卓,你好大的膽子,你可知此言大逆不道,罪足滿門抄斬!”
李儒陰慘慘的一笑,陰陽怪氣的說道:“丞相是為天下百姓著想,是為江山社稷著想,你們這幫迂腐之輩懂什麽?”
何太後被氣的花容失色,大罵道:“李儒你個殺才,閉嘴!”
這個時候何進才反應過來,終於爆發了,此時宮中衛士皆是禁軍,那都是何進的人馬,自己命人把董卓就地砍了,西涼兵群龍無首,至於會不會因此攻打洛陽此刻何進已經顧不了那麽多了,大吼一聲:“殿前武士,將這兩個亂臣賊子就地誅殺!”
拱衛皇宮的禁軍在統領在胡大擂的帶領下呼呼啦啦的重進德陽殿,刀槍劍戟殺氣騰騰,胡大擂由於上次擒拿百官有功,被何太後提拔為宮衛軍統領,此時一臉殺氣的胡大擂手持利劍,腆胸凸肚的站在殿上,先看了何進一眼,何進大呼:“胡大擂,你還等什麽,還不誅殺逆賊!?”
胡大擂一副很傻很天真的模樣輕輕一笑,站在當地並沒聽從何進的命令,隻是拿一雙左大右小的不對稱的三角眼看了董卓一眼,董卓微微點頭,一旁趙融早就按耐不住,他是武官,那時的士人都是佩劍的,文官有文官劍,武官有武官劍,上朝也都腰懸寶劍,那時就跟玉佩似的算是一種裝飾品,此時趙融抽出腰間寶劍,就要上前跟董卓拚命,董卓見勢不妙,也從腰間抽出自己為了附庸風雅而懸在身上的文官長劍,武官劍短,那都是真正的兵器,全是開了鋒的真家夥,而文官劍隨長,卻是屬於裝飾品,那時由於金屬工藝學的落後,文官長劍都是不開鋒的銅條而已,因為一旦文官長劍開了鋒之後,容易折斷,董卓抽出腰間四尺長的大劍照頭就衝趙融劈去,趙融心中暗想:“老子身穿鎧甲,你拿塊破銅條子就像砍死我嗎?”於是趙融麵不改色心不跳,手中寶劍直紮董卓胸口,隻是微微一側頭意圖避開董卓的銅條,以免砸到腦袋上也是很疼的。
滿朝文武屏氣凝神看著兩人火並,就隻一刹那間,鮮血飛濺三尺高,有那膽小的嚇的尖叫連連。
一具無頭屍體往前又衝了幾步才咕咚一聲重重的摔在地上,腔子裏的血液如同開了閘的水庫傾泄而下,在地下形成了一大灘血跡,腿腳抽搐了幾下就此沒了生息。
趙融隻覺的身輕如燕,仿佛騰雲駕霧一般天旋地轉,眼中看到一具熟悉的穿著盔甲的身體轟然倒地,“這鎧甲怎麽這麽眼熟,那不是我的鎧甲嗎?”趙融的腦袋裏最後想到的這個疑問至死他也找不到答案了。
眾人見董卓狠狠的揮劍,文官劍長,趙融還沒湊到董卓身前,腦袋就被董卓一劍砍飛了,打著旋的飛出老遠,最後墜入德陽殿中央的大水池子裏去了。滿朝文武嚇得魂飛魄散,幾百年來,誰敢公然在這大殿之上砍人,唯董卓一人爾。
漢少帝劉辯哪見過如此慘烈畫麵,當時嚇的小臉煞白,險些昏死過去。何太後此刻卻是真真正正的花容失色,嘴唇哆哆嗦嗦的說不出話來。
何進大吼一聲:“董卓!賊子!敢爾!胡大擂,你還等什麽,給我把董卓剁碎了喂狗!”
胡大擂手持長劍,笑吟吟的走到何進身邊,手中兵刃輕輕的放到何進由於長期養尊處優而形成的白嫩細膩的脖頸之上,俗話說腦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夥夫,何進以前當屠夫現在當大將軍,兩樣都能沾點邊,所以也是個腦袋大脖子粗的主。
何進被胡大擂這一舉動嚇傻了,說道:“胡大擂,你想幹什麽?”
胡大擂湊近了淫笑的低聲說道:“董丞相給了我十個美女,千兩黃金,讓我給他辦事,所以……嘿嘿……”
董卓知道此時可不能跟何進手下留情,用李儒的話說就是打蛇不死反被其傷,董卓趁胡大擂製住何進,上前毫不留情幹淨利落的一劍就把何進刺了個透心涼晶晶亮,何進雙手死死抓住董卓鋒利的長劍,手掌被鋒利的劍鋒劃開,鮮血直流也不自覺,隻是滿臉不甘心的瞪著董卓,董卓被他陰狠的眼神看的發虛,右手用力往回撤劍,卻被何進抓的死死的怎麽都抽不出來,董卓抬起腳,抵住何進的大肚子連蹬帶拽,終於將劍從何進的身上抽出了,因為用力過度,一個踉蹌差點一屁股墩到地下,何進壯碩的身體此時如同泄了氣的皮球,被董卓這一腳踹出,骨碌碌滾到水池邊,落入水池跟趙融的腦袋作伴去了。
劍是好劍,連殺兩人,劍身不沾血,董卓這一趔趄之間,粘在劍上的血跡已經蹤影全無,仿佛被利劍吸入劍身一樣。沒人注意到劍身之上的兩個古篆字:嗜血。
董卓抬起長劍,哈哈大笑道:“蒲大師出品,果非凡品,還有誰想試此劍?”董卓無恥的舉著長劍轉了一圈,群臣靜若寒蟬,莫不敢言。
“臣再次恭請我皇退位讓賢,傳位於渤海王劉協!”董卓舉著長劍絲毫沒有一點恭敬的意思還舔著臉說恭請皇帝退位。
登基不知一月的少帝劉辯退位了。原本膽戰心驚生怕何太後迫害的渤海王劉協搖身一變,被董卓推上了九五之尊的寶座,現如今惶惶不可終日的卻成了何太後。
莫道是世事無常多變幻,到頭來楚河漢界由誰劃,當然是由拳頭大的來劃。
丞相之位,普天之下人臣巔峰,三公九卿之首的高位果然具有莫大的誘惑力,董卓當上丞相沒幾天就有那種見風使舵的官員暗地裏拜會獻上橄欖枝成了董卓一黨,此時朝中分為三派,一派以何進為首的一派以董卓為首,還有以王允等清流官吏為首的中間派卻毫無實權。此時董卓站在文官列首,何進站於武官列首,兩人雖說好的相安無事,但暗地裏還是叫著勁,各自昂首向前,偶爾目光對視,兩人眼神中電光火石,火藥味挺足。
漢少帝劉辯在何太後的陪同下緩緩的登上禦階,滿朝文武山呼萬歲之後正式開始早朝。
作為一個粗人,董卓就得有粗人的覺悟,自己計謀不足那就找人輔佐自己,在這一點上董卓比何進強,而且董卓也願意聽取別人的意見,現在他當了丞相,旁邊的李儒水漲船高,也謀了個郎中令的差事,上朝就立於董卓之策,以方便隨時給董胖子出謀劃策,此時正附在董卓耳旁嘀咕著什麽,董卓聽完之後神秘一笑,何進暗自奇怪兩人窮叨咕什麽內容。
李儒心道何必與何進這屠子整這些虛頭巴腦的一會伏兵進出大事可成,想通這層,李儒冷冷的看了一眼何進仿佛是在看一具屍體,滿臉的不屑。作為一個謀士,李儒當然掂量的出孰輕孰重,現在董卓名正言順的當了大漢丞相,要是再把何進給鏟除了,有這十幾萬大軍在手,進可挾天子以令諸侯,退可經略關中三輔之地,那可是千裏沃野的產糧大區,以李儒的見識不會看不出來,自從漢靈帝恢複州牧之後,中央無力製約地方,定會形成群雄割據的勢力,董卓雖非明主,但是對李儒卻是言聽計從,更重要的是董卓比那些其他的州牧更有勢力,一旦在洛陽站穩腳跟,外有涼州戰馬供應,內有三輔糧草充足,待時機成熟,漢室的影響力低到極點之時,取而代之自立為帝,他李儒必是開國第一人,因此李儒才對董卓這莽夫忠心耿耿為他籌劃了一場大事。
少帝看著滿臉胡茬的胖大漢子董卓就心裏發虛,躲在何太後懷中不敢看,董卓心中鄙夷這年幼的皇帝,表麵上恭恭敬敬,眼神之中的輕蔑卻不加掩飾的透露出來,玉階之上王順在何太後示意下,高聲唱喏:“百官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臣有事起奏!”董卓早已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動,急不可耐的出班高聲奏事。
少帝劉辯磕磕巴巴的說道:“董愛卿有何事啟奏?”
“常言道自古天下唯能者居之,現在天下官吏腐敗,反賊四起,天災不斷,百姓民不聊生,易子而食之事實屬尋常,少帝劉辯卻無一計可安社稷,此乃天象顯示少帝並非真命天子,臣為天下計,為江山社稷計,鬥膽揍請我皇少帝陛下退位讓賢,以安天下!”董卓是說不出這樣文縐縐的話來的,這都是李儒提前給他準備好的小抄,提前背熟了的,董卓倒也用功,竟是一字不差。
群臣被董卓上來就丟出的重磅炸彈轟的心驚膽戰,不由的大驚失色,何進更被董卓這一番言行驚呆了,一時間都沒想到如何應對,左助軍校尉趙融久在董卓軍中,本是靈帝派去輔助董卓盡快平頂北宮伯玉叛亂的,但是董卓為了壯大自己的實力,一直在養匪自肥,在平叛這件事情上出工不出力,隻顧招兵買馬擴張自己的軍隊,一開始還對趙融這位天使禮敬有加,虛與委蛇,待到後來羽翼豐滿,索性將趙融架空,趙融本著好漢不吃眼前虧的原則隱忍至今才算熬到洛陽,今天聽到董卓這番大逆不道的言論,登時前仇舊恨一起湧上心頭,嗷嗷怪叫的衝將出來大聲厲喝:“董卓,你好大的膽子,你可知此言大逆不道,罪足滿門抄斬!”
李儒陰慘慘的一笑,陰陽怪氣的說道:“丞相是為天下百姓著想,是為江山社稷著想,你們這幫迂腐之輩懂什麽?”
何太後被氣的花容失色,大罵道:“李儒你個殺才,閉嘴!”
這個時候何進才反應過來,終於爆發了,此時宮中衛士皆是禁軍,那都是何進的人馬,自己命人把董卓就地砍了,西涼兵群龍無首,至於會不會因此攻打洛陽此刻何進已經顧不了那麽多了,大吼一聲:“殿前武士,將這兩個亂臣賊子就地誅殺!”
拱衛皇宮的禁軍在統領在胡大擂的帶領下呼呼啦啦的重進德陽殿,刀槍劍戟殺氣騰騰,胡大擂由於上次擒拿百官有功,被何太後提拔為宮衛軍統領,此時一臉殺氣的胡大擂手持利劍,腆胸凸肚的站在殿上,先看了何進一眼,何進大呼:“胡大擂,你還等什麽,還不誅殺逆賊!?”
胡大擂一副很傻很天真的模樣輕輕一笑,站在當地並沒聽從何進的命令,隻是拿一雙左大右小的不對稱的三角眼看了董卓一眼,董卓微微點頭,一旁趙融早就按耐不住,他是武官,那時的士人都是佩劍的,文官有文官劍,武官有武官劍,上朝也都腰懸寶劍,那時就跟玉佩似的算是一種裝飾品,此時趙融抽出腰間寶劍,就要上前跟董卓拚命,董卓見勢不妙,也從腰間抽出自己為了附庸風雅而懸在身上的文官長劍,武官劍短,那都是真正的兵器,全是開了鋒的真家夥,而文官劍隨長,卻是屬於裝飾品,那時由於金屬工藝學的落後,文官長劍都是不開鋒的銅條而已,因為一旦文官長劍開了鋒之後,容易折斷,董卓抽出腰間四尺長的大劍照頭就衝趙融劈去,趙融心中暗想:“老子身穿鎧甲,你拿塊破銅條子就像砍死我嗎?”於是趙融麵不改色心不跳,手中寶劍直紮董卓胸口,隻是微微一側頭意圖避開董卓的銅條,以免砸到腦袋上也是很疼的。
滿朝文武屏氣凝神看著兩人火並,就隻一刹那間,鮮血飛濺三尺高,有那膽小的嚇的尖叫連連。
一具無頭屍體往前又衝了幾步才咕咚一聲重重的摔在地上,腔子裏的血液如同開了閘的水庫傾泄而下,在地下形成了一大灘血跡,腿腳抽搐了幾下就此沒了生息。
趙融隻覺的身輕如燕,仿佛騰雲駕霧一般天旋地轉,眼中看到一具熟悉的穿著盔甲的身體轟然倒地,“這鎧甲怎麽這麽眼熟,那不是我的鎧甲嗎?”趙融的腦袋裏最後想到的這個疑問至死他也找不到答案了。
眾人見董卓狠狠的揮劍,文官劍長,趙融還沒湊到董卓身前,腦袋就被董卓一劍砍飛了,打著旋的飛出老遠,最後墜入德陽殿中央的大水池子裏去了。滿朝文武嚇得魂飛魄散,幾百年來,誰敢公然在這大殿之上砍人,唯董卓一人爾。
漢少帝劉辯哪見過如此慘烈畫麵,當時嚇的小臉煞白,險些昏死過去。何太後此刻卻是真真正正的花容失色,嘴唇哆哆嗦嗦的說不出話來。
何進大吼一聲:“董卓!賊子!敢爾!胡大擂,你還等什麽,給我把董卓剁碎了喂狗!”
胡大擂手持長劍,笑吟吟的走到何進身邊,手中兵刃輕輕的放到何進由於長期養尊處優而形成的白嫩細膩的脖頸之上,俗話說腦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夥夫,何進以前當屠夫現在當大將軍,兩樣都能沾點邊,所以也是個腦袋大脖子粗的主。
何進被胡大擂這一舉動嚇傻了,說道:“胡大擂,你想幹什麽?”
胡大擂湊近了淫笑的低聲說道:“董丞相給了我十個美女,千兩黃金,讓我給他辦事,所以……嘿嘿……”
董卓知道此時可不能跟何進手下留情,用李儒的話說就是打蛇不死反被其傷,董卓趁胡大擂製住何進,上前毫不留情幹淨利落的一劍就把何進刺了個透心涼晶晶亮,何進雙手死死抓住董卓鋒利的長劍,手掌被鋒利的劍鋒劃開,鮮血直流也不自覺,隻是滿臉不甘心的瞪著董卓,董卓被他陰狠的眼神看的發虛,右手用力往回撤劍,卻被何進抓的死死的怎麽都抽不出來,董卓抬起腳,抵住何進的大肚子連蹬帶拽,終於將劍從何進的身上抽出了,因為用力過度,一個踉蹌差點一屁股墩到地下,何進壯碩的身體此時如同泄了氣的皮球,被董卓這一腳踹出,骨碌碌滾到水池邊,落入水池跟趙融的腦袋作伴去了。
劍是好劍,連殺兩人,劍身不沾血,董卓這一趔趄之間,粘在劍上的血跡已經蹤影全無,仿佛被利劍吸入劍身一樣。沒人注意到劍身之上的兩個古篆字:嗜血。
董卓抬起長劍,哈哈大笑道:“蒲大師出品,果非凡品,還有誰想試此劍?”董卓無恥的舉著長劍轉了一圈,群臣靜若寒蟬,莫不敢言。
“臣再次恭請我皇退位讓賢,傳位於渤海王劉協!”董卓舉著長劍絲毫沒有一點恭敬的意思還舔著臉說恭請皇帝退位。
登基不知一月的少帝劉辯退位了。原本膽戰心驚生怕何太後迫害的渤海王劉協搖身一變,被董卓推上了九五之尊的寶座,現如今惶惶不可終日的卻成了何太後。
莫道是世事無常多變幻,到頭來楚河漢界由誰劃,當然是由拳頭大的來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