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樵夫飲宴圖》讓柳逸玄大吃一驚,特別是落款“張擇端”三個字更是讓柳逸玄如獲珍寶一般。柳逸玄讓店裏的夥計取下那幅畫來觀賞,卻見這幅畫的紙質和筆墨都是較新的,並無做舊痕跡,看來是一幅剛完成不久的畫作。再來看內容,畫麵上的青山秀水之間,有六個砍柴而歸的樵夫正坐在山間的草亭下飲水、用餐,他們的飲具是幾個粗糙的陶罐和葫蘆,吃的也是些飯團、炊餅等尋常的幹糧。


    柳逸玄仔細看了看這幅畫作,畫風與其他同時代的作品有很大不同,宋代的山水文人畫,多是描繪文人雅士的山水之樂,或者是含有宗教色彩的佛道神仙圖,而張擇端的畫作又往往聚焦在市井流民的身上,多描繪山野村夫、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這讓這位翰林院畫師的作品很難得到世人的重視。宋代文人上至君王下至士大夫,都喜好安樂祥和的富貴之景,或欣賞梅蘭竹菊這些高雅景致,對關於市井流民的文藝作品仿佛興趣不大,或許這也是宋徽宗看不上那幅《清明上河圖》的原因吧,他雖題了字,但卻不願意收藏,隻把他賜給手下的大臣。


    然而張擇端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他把目光放在了尋常百姓的身上,他讓打柴的樵夫、搖櫓的船夫、拉纖的纖夫、趕車的車夫、田間的農夫、街上的販夫走卒、店裏的掌櫃夥計、青樓的丫鬟歌女、甚至和尚道士三教九流都可以成為畫裏的主角,從這點來講,他是一個寫實主義的畫家,他隻畫他能看得見的東西。(.)所以他流傳下來的那幅《清明上河圖》既具有藝術價值,也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


    柳逸玄將眼前的這幅畫反複把玩了數遍,將畫中山水樹木和人物衣著表情的繪畫風格同那幅《清明上河圖》仔細做了一個對比,最後得出結論,這幅畫應該就是張擇端的真跡。


    柳逸玄來問店裏的夥計:“這幅畫我挺喜歡的。不知是個什麽價格?”


    那夥計看了看這幅畫的擺放位置,便知道這幅畫屬於什麽價位,開口言道:“公子要是喜歡的話,給三十兩銀子就行!”


    “三十兩銀子?”柳逸玄顯然有些吃驚,他沒想到堂堂翰林書畫院張擇端的真跡竟隻賣三十兩紋銀,看來這襄陽的物價倒是挺穩定的。不過那位店裏的夥計對他吃驚的表情也略感意外。以為客人嫌要價太高,連忙又說道:“公子要是嫌貴的話,二十八兩也是可以商量的。”


    柳逸玄這才意識到,這位張擇端畫師在北宋還算不得什麽有名的畫家,他早年曾勵誌參加科舉考試。可是屢試不中之後便改學繪畫,經人舉薦才進了翰林書畫院,他在京城先是完成了那幅《清明上河圖》,後又畫了一幅《西湖掙標圖》,並將後者進獻給了徽宗皇帝,徽宗見畫中多處有暗諷朝政之意,便將張擇端貶出京城,永不錄用。因此這張擇端便退出官場銷聲匿跡。


    “看來這張擇端離開京城的日子也並不好過,自己無官無品,也不會別的什麽手藝。並且名氣也沒有那麽大,即便是賣畫為生,也隻能是勉強度日了!”柳逸玄本想買他一幅畫照顧一下他的生意,但轉而一想,要是能打聽一點關於張擇端的信息豈不是更有價值,都說這張擇端喜歡四處雲遊。萬一就隱居在這襄陽附近,豈不是連他本人都能見到了?


    “小二。你這畫是從哪裏收的啊?”


    “這個…小的還真不知道,小店裏的畫都是掌櫃的到外麵收的。小的也不清楚。”


    “哦,那你掌櫃的呢?勞煩請他出來一下,我有些事情想向他打聽一下。”


    “我們掌櫃的在裏間休息呢,您要是見他,我給您去言語一聲。”說罷便安排了別的夥計照應著,自己轉身進了裏間。


    不到半盞茶的功夫,隻見裏間走出來一位裝扮儒雅手拿折扇的中年男子出來,柳逸玄料定這便是店裏的掌櫃,這掌櫃中等身材,細眉小眼,看年紀也就四十五六的樣子,一見有客人登門連忙笑臉來迎。


    “哎呦,不知公子大駕,有失遠迎,有失遠迎!”


    柳逸玄不願跟他客套,隻拿著手裏的那幅畫前來問道:“掌櫃的,這幅畫本公子甚是喜愛,想把它收藏起來,價錢嘛,小二剛才也跟我說了,我並無異議,我就是想向掌櫃的打聽一下,這幅畫您是什麽時候收來的?是在哪裏收來的?”


    這掌櫃聽完柳逸玄的話,就眯著眼睛把那幅《樵夫飲宴圖》拿在手中看了看,又暗中瞅了柳逸玄一眼,不知他是何來曆,但作為一個生意人,他的目的就是把東西賣出去,掙到該掙的錢就行,因此也沒有多想什麽,便說道:“公子倒是眼光獨特,這幅畫雖不是本店裏的精品,但也是出自一位翰林之手,公子能將此畫看中,可見也是有眼光啊!”又說道:“此畫是我兩個月前從城外鹿門寺老住持的手裏收來的,據那老和尚講,他寺裏住了一位外地遊方而來的學士,那學士本是京城翰林院的官員,因被罷了官職一直四處遊學,喜愛在山間作畫,隻可惜不善產業,手裏也沒有多少盤纏,便畫了幾幅畫贈與寺裏的住持,已抵房租及吃喝費用,那住持收了這畫也覺得並無用處,隻掛在房中附庸風雅罷了,正巧那日我與渾家到那寺中還願,那老住持知道我是幹這行的,便把這幾幅畫拿來與我看,問問我能賣個什麽價錢,我看這幾幅畫雖不是出自大家之手,那也是別開生麵吧,便開了價錢從那老和尚手裏買了過來。”


    “哦,原來是這樣啊,那掌櫃的可曾見過那位作畫的學士?”


    “這倒是沒有,那學士喜愛遊山玩水,隻是寄居於鹿門寺內,小人一時也沒有與他謀過麵。”說罷搖頭,故作歎氣之狀。


    “那學士可還在鹿門寺裏住著?”柳逸玄繼續打聽。


    “這小人就不知道了,兩月前是在那寺裏住著的,這會子有沒有去哪裏遊玩,小人就不知曉了。”


    聽完這話,柳逸玄急忙從懷裏取出三十兩銀子放在櫃台,然後轉身對靈兒說道:“靈兒,咱們走!”


    “去哪兒啊,玄哥哥?”


    “鹿門寺!”(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夢回清明上河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鶴並收藏夢回清明上河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