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政治家說,人是必須要明是非的,這是人與低級動物的最根本區別,或者可以說,不辨是非的人無異於豬。
現實也是這樣的,我不相信有人挨了打還會直念人家的好,即使迫於壓力,至少也會在心裏罵“沒辦法,權作兒子打了老子”。至於奮起反擊,更是司空見慣了。
如此說來,是非標準不僅體現於人誌得意滿時,或許走麥城時反映得更具體更生動,所以,我的講述便從我那段走麥城的經曆說起。
關於這段經曆,前麵的講述中曾多次提及,說是由於對立麵的竭力反對。在這裏,我們不妨再回到那段經曆,但為了敘事的係統性,還是得從我和鄉長的矛盾說起。
或許我們之間根本算不上矛盾,至多也就是分歧,但分歧如果加上誤解最容易演成矛盾,而且往往會非常激烈。矛盾激化的最終結果,或必有一傷或兩敗俱傷,無論哪種結果,傷者都隻能是弱者,我們也絕不可以否認沒有弱者或沒有強者的意外的出現。
或許他命中該有此一劫,隻能自認倒黴,偏偏撞上了正意氣風發的我。那時候,我剛從乍走向權力巔峰的那種暈暈乎乎的感覺中走出來,多少尚帶有點兒餘感。說來奇怪,這感覺居然持續了如此長的時間。這感覺真好。我想,那些堅忍不拔的為官者之所以肯不惜代價,最大的原因便是追求這感覺吧。
感覺雖好,終究會過去,畢竟還要做事,我知道,這世上不做事的官必定長不了,但做事也要看你如何做。或許由於長期跟隨領導的緣故,我那會兒感覺自己當真頗有些領袖氣質,似乎天生就是做領袖的料。
但我當時對自己並不太滿意,所以便竭力模仿,模仿那些隻要一閉上眼就能活靈活現地展現到自己麵前的這領導或那領導平日裏最值得自己肯定和學習的神態、動作、語氣。模仿就會不自然,但我認為這是少了時間磨礪的緣故,隻要假以時日,所有的這些將都是領袖者所必須具備的東西。
我曾經對自己的老領導甚至更高一級的領導暗暗地揣摩過,他們的一言一行似乎永遠都在暗示著什麽,最難弄可貴的卻是總有人能夠心領神會,適時地實現他們的意圖。
鄉鎮便不同,常常給人曲高和寡的感覺,這不能不說是領導人的悲哀,也是他們落後的根本原因,我認為。所以,我必須改造他們,第一便是觀念。
觀念落後是落後的第一原因,或許你也會有這樣的感覺:凡是曾經錯失過的機遇往往並不是自己當時缺少抓住機遇的勇氣和能力,而都是因為觀念,是觀念讓自己經常懊喪不已。
觀念的轉變必須靠見識,見識的增長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所以,我的工作必須圍繞著提高他們的見識展開。這是我當時最真實的想法。我曆來認為,見識中蘊含著大氣,即無論做什麽都必須注重用大手筆。
事情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年下來,除了別出新裁地把各部門站所分別冠以“中國D鄉某某單位,譬如土地所稱為中國土地”字樣反惹來同行的嘲笑之外,雖別無斬獲,但我對自己還是滿意的,因為我首先要傳遞的便是這種“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大氣。
既做了領袖,信念便要堅定,寧肯招致非議,也絕不可以牆上草一樣左右搖擺。這可是一個領導者所必須具備的最起碼的素質。
我認為,考察一個領導者的政績,根本不需要去看他具體做了哪幾件事或者辦了幾家工廠,關鍵要看他有沒有塑造起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自己的絕對權威能不能樹起來,尤其是在最低一級政府的鄉鎮。
關於這一點兒,便少有人能理解,其中也包括鄉長。要知道,在鄉鎮要幹成一件事,鄉鎮長的支持是至關重要的,盡管他隻是黨內的二把手,但他畢竟還是政府的一把手。
鄉長是自鄉鎮成長起來的幹部,之所以能坐到鄉長的位置,據說是沾了他一位遠房親戚的光,可惜他的這位遠房親戚隻做了一年縣委副書記便稀裏糊塗地死在了酒桌上,落了個很不好的名聲。
這次調整,他原想再前進一步,而且據說縣委常委會也曾正式通過,但就在縣委常委會通過他任命那夜的第二天上午的談話中,談話對象卻突然換成了我,正是由於這個任誰也難接受的事實的打擊,他的情緒甚是低落。
居然把如此的兩個人安排到一起搭班子,這實在是組織部門的一次重大失誤。
我原以為一向以嚴謹著稱的組織部門決不會發生如此低級的而且絕不該發生的失誤,但這實在是一次失誤,抱著對組織負責的態度,我還是找到了組織部長。
部長隻笑而不答,抵不過我的再三解釋,部長才勉強說了句“既錯了,便將錯就錯吧”。
部長雖隻是常委,但在幹部任用方麵卻是絕對的權威,既部長如是說,我雖心裏不服,嘴上卻不敢與之爭執。
這絕對是一次失誤,這樣的事兒居然也會出失誤。這樣想著,漸而對部長流傳的嚴謹作風產生了懷疑。
這畢竟是絕對不可以有失誤的事兒,眾所周知,現代社會在人事安排方麵的密是無法保的,當事人終有一天便會了解到事情的內幕,有的甚至會把常委會上某某人是如何說的都打聽得清清楚楚,盡管事情既成定局,已於事無補,這也算是一種獵奇吧。
我常常想,或許正是由於這種人事安排上的不公開才導致了目前這樣的局麵。
直至我做到書記,我才深刻地體會到了領導們的良苦用心,以中國這樣的國情確有不少不便於公開的事情。譬如,有人送了禮,自己自不會去說,送禮的人得了好處更不會去說,更何況還有行賄罪,沒人肯去招惹這樣的麻煩而斷送既定的利益,尤其在人事方麵。
受賄的人是可恨,行賄的就不可恨嗎?沒有行賄的,哪來受賄的?而且這些人總要找一些讓人無法拒絕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似乎不收他的禮便是不實在,非要做惡人似地。話又說回來了,如若不送,能稱心所願嗎?
閑話少說,且說事實果如我所料,鄉長很快便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卻並沒有出現我所擔心的那種結局。
或許恰如處長所說,鄉鎮成長的幹部最善於擺正位置。他經常這樣說,因為他也是自鄉鎮開始幹起的,他非常留戀在鄉鎮幹的那些日子,說鄉鎮人忠厚實在可靠,所以常有滋有味地回憶起當時的一些情節,盡管他後來並不想太多人知道他的這段經曆,仿佛這段經曆會貶低了自己的身份。
鄉長無疑便具有這樣的品質,我想,這應該能夠稱得上一種品質,因為我能夠想象得出他那無與倫比的憤怒、沮喪與無奈,盡管他隱藏得極深,但在找我談話時仍免不了激動,他說,我知道這是組織的安排,與你無幹,我會全力配合你的。
我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見過他關於這方麵感情流露的人,而且稍縱即逝,激動很快就恢複了平靜,但我實不知說什麽好,甚至沒有一句安慰的話,隻在不停地點頭,那種因獲得意外的信任而必然的激動與興奮讓我渾身顫抖不已,談話結束時才發現自己的眼睛居然是濕潤的,而他卻一臉地輕鬆,讓我隱隱產生了一絲妒意。
他便是這樣的人,長期的農村工作經曆讓他既具有農村人的憨厚,又不乏狡猾與倔強。
話語雖遠不如人的思想與表情豐富,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卻是至關重要不可或缺的。
自從有了這次開誠布公的談話,雖然我們才僅僅開了三次黨委會,他已在到處鼓吹我思路清晰才華出眾,甚至連崇拜的詞兒也用上了。
現在回想起來,這人確不簡單,居然如此快捷而又準確地抓住了我愛慕虛榮妄自尊大的心理,商量工作從不用商量一詞而堅持匯報,而我卻自以為是地居然要抓住他,因此便經常捏造一些半真半假的卻又絕不會影響到領導威信的秩聞趣事公開地講,因為我特喜歡他那種專注聽講之後必要流露出來的既羨且妒的神色。所以,我毫不遲疑地把鎮裏的大權全交給了他。
不想外打正著,原來這種安排並非失誤,而是********在考察我的人品。
書記是一位有肚量的人,他認為肚量大小能夠決定一個人的作為,正如古語所說“宰相肚裏能撐船”。他常說,有容乃大,鄉鎮的兩個一把手如果搞不好關係,責任必定在書記身上。
我的誤打誤撞居然首先為自己從書記那裏贏得了至關重要的一分,也為我日後順利解決鄉長的問題埋下了伏筆。
分歧往往是悄然地逐步地而非明顯地突然地發生,有一件事,或許應該算作我們之間分歧的開始,便是“關於修路”。
那時候,D鄉所謂的路根本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路,土路且狹窄擁擠,一到雨季便泥濘不堪,恰如書記所言,隻有叫做街或巷才更準確。書記在我們縣任職期間,之所以隻到過D鄉一次,便是因為這路。
還是那年防汛,書記沒有聽從縣委辦公室主任的安排改乘吉普車,剛入D鄉車便陷入了泥坑,辦公室主任便下車招呼圍觀的群眾幫著推車,群眾正為這路鬧情緒,巴不得多看一會兒這少有人來的新鮮,自是沒人肯應,害得主任隻好招呼書記和鄉長前來推車,這事兒一時間傳為笑談。
其時,周邊鄉鎮早已高唱著“要想富,先修路”紛紛把土路改成了柏油路。正因為這路,不少客商寧肯多繞幾十公裏的路也絕不肯經過D鄉。
應該說,路已成為製約D鄉發展的最大瓶頸,卻總是無人提議,其實,有不少事兒的開始是需要有人提議的,尤其是農村集體的事兒,如果沒人倡議,即使再簡單,也不會有人去想去幹。
我想,這應該是鄉鎮政府最大的職責。說起來,也怨不得我的前任們。財稅體製改革後,D鄉的財政確已困難到了極致,盡管我再三向機關幹部保證要提高他們的待遇,工資卻隻能勉強維持在原來的百分之七十,已經在有損我的威信,關於我“大假空”的傳言逐步開始傳入我的耳中。
按照鄉長的意見,路能修當然最好,但以D鄉目前的財力,即使不修,也沒人能挑出我們的毛病。而我卻堅持認為,必須要修。見我態度堅決,他隻好轉而支持我。由於兩個人事先達成了一致,鄉黨委很快便形成了決定,盡管我們當時手裏連一分錢的啟動資金也沒有。
關於這個決定,現在看來,絕對是不可思議的,但我當時便有這樣一股衝勁,可以說完全憑意氣用事,我不相信,憑意氣用事就無法成事,人需要的往往恰恰便是這股衝勁。
我雖這樣認為,當時勿庸置辯的現實卻是大家跟我現在一樣覺得不可思議,有的甚至認為黨委做出這樣的決定無異於兒戲,根本不可能實現。逢有類似情況最好的辦法便是不說話,等待觀望,萬一有實現的那一天,也不致於損了自己。
而我卻固執地認為,既已做出了決定,便要義無反顧地去實施。按照常理,實施之前必要首先統一思想,但空洞的說教不僅不利於統一思想,反而容易引發無休止的爭論,從而耽擱了正事。所以,我決定還是先幹起來再說,在我看來,隻有先幹起來才是解決當前問題的唯一辦法。
所謂先幹起來,不過是成立一個由鄉長親自任總指揮的高規格修路工程指揮部。正是這個並沒有被我抱有多大希望的指揮部,居然讓這盤死棋活了起來。漸漸地,便有人上門攬生意,由於手中沒錢,鄉長底氣不足,隻能左右支唔,卻反而被人當成了端架子,而有些事情越端架子,別人往往會越以為有油水可揩,攬生意的人居然越來越多。
真讓人搞不清,天底下何以會有如此多的修路隊,有的甚至肯不惜預先墊付前期的啟動資金。據說,有不少工程都是這樣幹起來的。盡管我知道如此的空手套白狼終不是長久之計,但這畢竟是一件好事,似乎讓人看到了某種希望。
鄉黨委會在路寬問題上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又互不相讓的觀點便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兒,盡管還隻是爭論,但畢竟已開始爭論,它強烈地傳達著這樣一個信息:人們已開始研究路的問題。
一種觀點認為,在原路的基礎上罩上油,已算是D鄉開天辟地的大事,這樣不僅可以節省當時其實並不存在的修路資金,而且可以避開修路拆遷的矛盾,是個既省錢又省力最現實的辦法。要知道,D鄉自古隻有一條縱穿鄉駐地村莊的路,要做調整,必然會牽扯到路邊住戶的拆遷,拆遷問題可是件任誰都頭疼不已的大事。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路要麽不休,要修便要與臨鎮十五米寬的標準取齊,否則便顯得小氣,這不單是麵子問題。
兩種觀點相持不下,自是要我和鄉長做決斷。我認為,這既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榮譽。我知道,鄉長偏向前一種觀點。在他吞吞吐吐地表達了自己的意思後,持前一種觀點的人仿佛看到了勝利的曙光,都自得地仰起了頭,而持後一種觀點的人則把目光轉向了我,象是在尋求庇護,最終做決定的畢竟是我。
2
那一陣子,我發現鄉長總有這種遇事便吞吞吐吐被部長稱之為成熟的習慣,看似在尊重別人,卻又不是。起初,我認為是觀念上的,又不全是,模模糊糊,說不清,道不明,卻如鯁在喉。如果說這種自一開始便有的感覺是一種感覺的話,現在便不是了,因為財政所長不止一次地在我麵前嘮叨說鄉長的心眼兒特多。
我自明白,官場上不止一次地誇別人心眼兒多,並不是在真正地誇獎,而應該叫做詆毀,因為心眼兒多的人保不準背後便陰謀多,陰謀似乎有時候跟心眼兒多是同義的。不過,話卻是不便於明說的,官場語言追求的就是這種效果。
財政所長當然是有所求的,誰都不會做損人不利己的事:他不惜一切貼近我的目的並不是他所說的感情與崇拜,除了維護自己的職位之外,正試圖謀求副鄉長的位置。
盡管我再三勸自己,這種人絕不能用,這種人的話也絕不能全信,但還是喜歡聽他嘮叨,雖然我有時候也會讓他難堪,但這種人都是機靈鬼,對我的意圖總能準確把握,這讓我感到很可怕,卻又覺得離不了他,因為他總能適時地給我提供一些鎮長的信息:一個單位的一把手,如果連下屬的信息也把握不住,那將是無比可怕的。所以,既要利用又要防備象所長這樣的人。盡管在我到大項目辦任副主任之前沒有忘記免去了他財政所長的職務,但當時他卻讓我對鄉長了如指掌,包括他經常找哪些人喝酒吃飯,說了哪些該說不該說的話。
——鄉長這人確有這樣的毛病:在我麵前貓兒一樣溫順,總喜歡背後搞一些小動作,譬如在我外出期間,他經常召集班子中的一些成員今天到這個下屬單位殺一頭豬,明天到那個下屬單位宰一隻羊,總以為我啥也不知道。
其實,那時我是自信的,不屑與之計較這些吃吃喝喝的小事兒,即使他自覺的那些相好,隻要軟硬兼施幾個回合便會自動投到我這邊來。
最不該的是,他不該在會下對我百依百順,到了會上卻與我唱起了反調。
想著這些,我便來氣,清了清嗓子,環顧了一下四周,自顧自地說道,兩種觀點,我都不同意,我們的路,要擴到三十米。
三十米的路寬,對現在來說,是個合適的路寬,但在十年前卻是個天文數字,而且要涉及到上百個拆遷戶。所以,持兩種觀點的人一時間都麵麵相覷。
那一刻,我突然變得霸道起來,不會讓任何人有反對的機會。或許一把手就是需要點兒霸道,事實上這個我不冷靜情況下說出來的數字竟真的通過了鄉黨委會而確定為D鄉的路寬,而且這個路寬在今天仍在繼續使用著。
再說鄉長的觀點被毫不容情地否決了,臉漲得通紅。要知道,觀點能不能獲得支持,不單純是個麵子問題,之後的威信必會大減。所以,單位的主要領導研究問題時,總要先提出一個大概的思路,由大家盡情地去討論,最後結合大家的意見修訂自己業已形成意見,盡量拿出讓各方都能接受的意見,霸道的領導當然例外,但必也要有能夠獲得通過的自信。
但在當時,我還離不了鄉長的支持,因為有不少的工作需要他去做,我必須要照顧到他的情緒。如何才能照顧到他的情緒呢?自然要有個自圓其說的說法,但我卻委實無法自圓其說。
聽人說,情急往往能束縛人的思維,而我竟有這樣的功能,越是情急,思維越活躍。這時候,多日思慮未果的籌資計劃居然在一時間便成熟了:一是我們的路雖然在D鄉,但可以往縣級公路上靠,爭取交通局支持一部分。這件事兒,我已跟交通局溝通過,看來問題不大。
二是充分發動各村讚助,注意,我們叫讚助,由村集體出資,絕不允許向農戶攤派,我向各村了解過,不少村莊現在還有點兒積蓄。這樣不違反農民負擔政策吧?我主動謙虛地向鄉長谘詢政策,他的臉色稍霽了些,不情願卻還是點了點頭。當然,事後有不少村莊向農戶做了攤派,當然也湧現出了一些捐資修路的戶,我自作主張地給他們立了碑。
三是發動全鎮的幹部捐一點兒。
四是鎮財政融資一部分。
五是各修路施工隊的墊資。
……
或許由於受到了自己預想效果的鼓舞,我那天的談興十足,居然一口氣列舉了十多條籌資措施,講了足足有三個小時,會議到晚飯後才散。
那一刻,我覺得自己簡直就是個天才,無與倫比的天才,興奮,難耐的興奮烘烤著我,在會後仍持續了好長時間。
千萬不要小瞧了鄉鎮政府的辦事能力和辦事效率,隻要有了恰當的籌資計劃,總能整出錢來。而隻有有了錢,修路才真正成了一個能夠行得通的計劃。
希望終究不是現實,還至多能算得上一個計劃,而計劃即使再周密也必須靠人去實施才能變成現實。為此,我組建了一支龐大的隊伍,舉全鎮之力去落實這個籌資計劃。同時,要求各村都要成立由村支書親自掛帥的籌資工作領導班子和工作班子,青年、婦女、民兵、學校、商會等群團組織根據各自的具體職能和實際情況定目標壓擔子積極開展活動,鎮機關的幹部實行包村製,籌資計劃和進度一天一通報,先進者予以表揚並按一定的比例進行獎勵,落後者由鎮長負責進行誡勉談話,遲遲沒有進度者就地免職,即所謂的“人叫人幹,人不幹,政策調到一大片”。
為了促進計劃的落實,我召開了一個由上萬人參加的動員大會,提出了一係列的諸如“凡事讓路”“一分不少,一元不多”等口號,活動轟轟烈烈地開展了起來。實踐證明,這種當時最為流行的農村工作方式確十分有效。
且不多講我當時是如何激情飛揚地開展工作,單說一個月後,D鄉財政終於有了一筆多少年來都不曾有過的資金,盡管這筆資金還遠遠不足縣交通局所規定的配套資金,卻畢竟還是有了,小動物們早已為之沾沾自喜了,尤其是鄉長,連走路都變得輕飄飄的,正如他所說,這路倘若不修,已足夠寬敞一陣子了。
對於這樣的局麵,我卻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滿意。鄉鎮這地方,說大確不大,隻是共和國最低一級政府;說小卻也不能算小,終究是一級政府,管理著幾十個村三四萬人。費了如此大的氣力,卻隻籌了這麽一點點資金,又有什麽值得驕傲的呢?唯一的原因,就是工作不賣力。總結時,我毫不容情地這樣說。
或許是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態或許被我戳痛了傷疤,鄉長的臉一會兒青一會兒白,盡管他沒有辯駁,但心裏必定是不服的。
不服?不服也得聽著,誰叫你是二把手來?我這樣想著,暗暗有些自鳴得意。
人就是這樣莫名其妙地古怪,看人順眼的時候,塌鼻梁也成了美人胚子,一旦要是看不順眼了,再美的人也是蹩腳的。
當時的鄉長便這樣。不知從何時起,原本覺著極為瀟灑的他喜好喝兩口兒的習慣開始變得如此醜陋。什麽******瀟灑?原本就是饞酒。他好喝兩口兒,量卻不大,而且一喝就上臉,根本藏不住,偏偏卻好召集。無利不起早,必定******有鬼。不是有人說了嘛,最近這小動物醉了酒,常常說一些出格的話,居然還有些高傲呢。盡管我再三提醒自己千萬不要信財政所長的話,但他的話卻總在我的耳邊回旋,又由不得我不信。胡亂猜測著,想著,居然覺得自己關於工作不賣力的決斷是何等的準確英明。
但我很快就發現自己錯了,錯了就錯了,一把手說出去的話豈是可以隨便收回來的?錯歸錯,但也絕對不是鄉長所說的“窮山惡水出刁民”沒人肯交,說什麽越是不肯交的地方越有錢,因為單不交的這一塊就積攢了不少。純******胡扯談,單純上交的這一塊又能有多少,有了粉又有誰肯不把它塗到臉上去呢?D鄉當時確無此財力,我之所以能認識到這一點兒,並非來自於那些習慣於歌功頌德的匯報,全靠我當時的一個逢集日便要去走一走的習慣。
這個習慣是來到D鄉後才形成的,應該歸功於我生長於農村並有幸在縣鄉兩級幹過的經曆,它讓我根本無法相信那些統計上來的報表。
我認為,要真正了解一個地方的經濟,必先了解這個地方的市場,或者說市場就是一個地方經濟的晴雨表。
我從來沒有說過自己是個好人,但也絕對不是一個壞人。初到D鄉,盡管我嶽父再三警告我謹慎穩妥為要且不可單純追求政績,但我還是決定要做一個好官,一個好官必須要有所表現。
其時,我對於嶽父的崇拜漸已褪去,在我看來,他不過是個故弄玄虛的糟老頭子,因為我當時並不了解他太多的背景。關於這一點兒,前麵的講述中已有提及。隻說即使我清楚,以我當時的傲氣勁兒,也絕不會心甘情願地聽命於他。所以,便養成了這樣的習慣。
某一天,我大清早便來到了集上,見一父女正在賣一懷孕的母豬,甚覺奇怪,便上前搭訕。賣豬的父女顯然不認識我,開口便問,客官,買吧?
不答,反問,該生仔了吧?為什麽要賣?
答,交修路錢唄。
問,不是說自願嗎?
答,哪來自願的事?說是自願,可人家都交,咱能不交嗎?這路,該修一修了,不過,咳,也太寬了。
問,賣了,咋辦?
答,修好路再養唄,咳,這路真是憋死人了。
我正欲再探究竟,姑娘已開始埋怨他爹囉嗦,因為已來了主顧,他爹便忙著打理主顧。
要知道,在D鄉懷孕的母豬是絕不能賣的,就跟賣地賣房子同是一個理兒。一時間,我的眼睛濕潤了。哪裏去找這麽好的老百姓?我突然間想到了我的佝僂著腰勞作的父母、姐姐以及父女倆賣掉母豬後的輕鬆,賣掉了母豬,他們又該怎麽辦呢?思路翻轉著,我發覺自己居然還是個多愁善感的人。意識到失態,便咳了一聲,故作沒事地離開。
此刻,父女倆顯已成交,因為他爹正在邊笨拙地數著錢邊叮囑女兒,要她趕快去村委會交款。
看來,說鄉長不賣力還真冤枉他了。小樣兒,冤枉就冤枉了,二把手竟然敢挑一把手的毛病,說什麽是融資拖了籌資的後腿。
我分工融資,融資是難,銀行信用社不歸鄉裏管,兩位主任點頭哈腰地說了一籮筐的好話,卻就是不肯開口放款,反而想去討鎮辦企業的債。見鬼去吧,鄉辦企業已全趴下了,哪裏去找錢?我不想給鄉長留下口實,決定去找我嶽父。
嶽父說,錢已按鄉裏的標準交了,是不能再交的。
他倒是支持修路,而且讚成我確定的標準,所以他們村第一個交了錢。但他卻認為,路該修,似乎不應該在我的任期內修。我不服,所以拖到今天才來找他。
既找到了他,他給了我十萬元,但提及立碑的事,他堅決不肯,他說他不想出風頭,要立碑,便書個路人吧。他永遠是咱們前麵所提及的那副模樣,意誌卻不容人違背。我畢恭畢敬地離去時,竟然聽到他一聲長長地歎息,這總讓我心裏有個難解的疙瘩,而且讓我覺得太傷自尊,要不是為了這路,我想我不可能去拿這十萬塊錢,那時候,我認為人是該有自尊的,尤其是男人。
回頭又想,他畢竟是我的長輩,盡管他同樣是我的下級,在這裏傷自尊總比輸給鄉長要強。有了這十萬塊,總可以交待一番了吧。念及此,我募然一驚,是不是太自私了?我自問著。或許這應該是一把手的通病吧,不,確切地說,應該叫做風度。十萬塊確是不多,對於修路工程無異於杯水車薪,但有總比沒有好。
絕不應該輸給了鎮長,折了一把手的威名。但我實在無法,我必須要找出他的失誤,凡人就不可能沒有失誤,隻要肯找,總會有,而且能夠是個令人心服口服的失誤,隻有這樣才能徹底地征服他。對了,機關幹部的捐助他便沒有抓。機關幹部的工資原就不齊,有不少人確是困難的,但總不能不有所表示吧。我伸手摸了摸兜裏裝著的我背著阿鳳準備送給我哥蓋房的一萬塊,我決定把它捐上。這小動物絕對是在等我,如果我不捐,這件事他必是不能抓的。我隻有暗暗地對我哥說對不起了。
其實,這種對不起我是經常說的,而且每次都發誓要加倍地補償,然而每次都這樣。我想,我的家人是能夠體諒我的,他們總希望我有個更好的前程,為了這,他們是願意我這樣做的,他們不止一次地表示過。
3
果然,在我的帶動下,修路的配套資金勉強湊齊了。但我和鄉長之間的分歧也日趨公開化了,在我帶頭捐助的那天,我開了一個全體機關幹部會,雖然在會上講了不少的好話,臨散會時卻故意不點名地批評了鄉長,原隻想殺一殺他的威,不想這小動物竟然敢於在捐款時發了一句極不情願的牢騷,我沒有搭理他,因為他早已被機關幹部的譴責聲所淹沒——“就你有困難,書記就沒有?書記的捐助難道不是你的一百倍嗎?”聲音雖然小、亂、雜,卻絕對可以聽得清。
他黑著臉,獵鷹一樣在四處尋找著目標。他畢竟還有威,聲音頓時被他的目光所消滅,每個人都低著頭,他根本無法發現目標。
我感到好笑,但強自壓抑著,我堅信,經過如此一番折騰,他的威信必定會一落千丈,夠小動物喝一壺的了。及至散了會,我們倆一先一後走出會場時,我發現了他怨毒的目光,我們之間的分歧必定已變成了矛盾,但我還是親熱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說了一聲“明天見”,他以絲毫不亞於我的熱情回頭拍了拍我的肩膀同樣說了聲“明天見”,這可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而且他的笑裏明顯藏著詭秘。
這時候,我已養成了捉摸人的習慣,望著他略顯可憐的背影,我手扶額頭思考了好一陣子才驀然驚覺,倘若這條路修好,受益最大的當數我嶽父他們村,因為公路縱穿他們村,這實在是一個巧合。盡管是巧合,可他會怎麽想呢?我相信,除了他,所有的人包括農民此時仍不會意識到。任他怎麽想,路是必須修下去的,我習慣性地頓了頓腳以表示自己的決心。
D鄉的班子真的該動一動了,除了兩任書記之外,這個班子已有很長時間沒有動過了。時間長了,不自覺間生出的惰性便會逐漸磨損它的戰鬥力。這不,賬麵上剛有了點兒錢,消息立馬便給透了出去,倒省去了我原積極準備大加炒作的麻煩。
天底下哪裏去找如此便宜的事情?結果是,參加招標的施工隊倒是招來了,討債者卻也蜂擁而至。這些討債者畢竟不同於一般的討債者,多少都自覺有一點兒背景,哪一個是省油的燈?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理由充分,直讓人覺得這款非還不可,若不然,似乎便枉到人世走了一遭:爹娘老子病了,該不該還?孩子結婚生子,該不該還?倘若不還,老婆尋死覓活咋辦?家裏揭不開鍋了咋辦?盡管一個個肥頭大耳,穿名牌衣裝,抽高檔香煙。先是義正辭嚴,繼而苦苦哀求,再次哭哭啼啼,最後居然高傲起來,隨意撥一個電話,便足夠你應付一陣子。
應付便應付吧,這錢是堅決不能動的。我給財政所長下了死命令,也在給自己打氣。幸虧我那段做辦公室主任的經曆,練就了一套應付的本事,即使如此,仍然讓我頭暈腦漲不已。
現實往往便這樣,怕什麽便來什麽,越是怕麻煩,麻煩偏偏便來了。這一頭尚未糾纏清楚,招標的事兒偏又遇上了麻煩——因為四家投標商的參與,原先確定的公開招標方案已無法實施,整個思路都亂了套。喂,你先別不信,且聽我慢慢講來。
這第一家,便是交通局長的妹夫。局長親自打來了電話,盡管沒談及投標的事兒,卻跟我談了很長時間的配套資金問題,那意思很明顯,在工程投標上,我有絕對的決定權,而配套資金雖已談定,終究還是需要經過研究的。
第二家,則是組織部長的侄子。部長自不屑過問此等小事情,秘書卻已早早打來了電話,說部長很掛念你,據說你搞組織工作很有一套,部長準備親自前往調研。沒隔一天,部長果然來了。看過工作之後,部長顯得很高興,高度評價了我的工作。那天,部長喝了不少酒,故作醉酒的模樣仿佛說漏了嘴似地告訴我,縣委班子可能要調整,而他本人很可能因為組織信任擔任管黨務的副書記。說完,部長連呼自己多嘴,千叮嚀萬囑咐要我千萬不要外傳,仿佛非常擔心似地。
第三家,是地委某副秘書長的弟弟。據說這位副秘書長後勁十足,如果部長所言不虛的話,此人極有可能調我們縣任********。
第四位,是我們D鄉人。此人表麵上厚道老實,界外人或許看不出有什麽大的背景,卻是縣委現任書記的編外小舅子。剛才曾提及,書記對我們鄉的路始終非常關注。他雖沒有說什麽,對我們鄉的路卻過問多起來,力主D鄉是窮鄉,修路這樣的機會要盡量留給本鄉人。</
p>
應該說,僅這四家投標商,恐怕沒有一家是我這個小小的鄉書記能夠得罪得起的。迫於無奈,我決定住院。
醫院應該是目前最安靜的場所,我最需要這樣一個場所,我必須冷靜下來認真地理一理自己的思路以應付這些事先沒有料到的變故。
住到醫院裏居然也沒能得到安寧,盡管我再三強調我住院的事一定要保密,而且覺著做得也極為隱秘,但還是有相幹或不相幹的人提著讓你根本無法推辭的東西尋上門來探望,漸漸地竟絡繹不絕起來。
至此,我方才明白為什麽有的領導總喜歡住院,仿佛一年不住個三五次便心有不甘似地。
但此時的我,心思全在路上,病房裏堆積如山的東西愈加讓我煩躁不安。
我認為,必定有人在搗鬼,做得如此隱秘,何以知道的人會這樣多?
這些人的目的絕不單純是他們嘴裏所說的感情,盡管其中也不乏想借此機會來籠絡感情的人,但這種人終究是少數,多數還是有所求而來,沒有想到,這反而給他們提供了機會。
想著他們的那副兩眼緊盯著故意躺倒床上滿臉痛苦的我吞吞吐吐欲說還休卻總是要把用意講明白的嘴臉,我便莫名其妙地上火,竟象是真的病了。
我在生氣上火,卻忙壞了阿鳳,這個多日不見的貪婪世俗的女人!我看不慣她興奮不已地直在我眼前晃,便訓斥她。她感到委屈,嘴一張便哭了出來,邊哭邊含混不清地嘮叨著什麽。女人,難道都******這副德行?敢作敢當的那股勁兒哪裏去了?
前麵曾提及,因為她與二愣子之間或許隻是為了氣我卻既成事實的關係,我們之間已到了冰點,她便跟我鬧,不停地鬧,似乎隻有鬧個不休才算她的本事才能完事。我不敢說自己是個體麵的男人,但凡體麵的男人都怕鬧,這一招倒是女人降服男人的絕妙。
正不可開交,財政所長的電話不合時宜地打了過來,問暫時主持工作的鄉長欲撥五萬元咋辦。
這錢絕不能動,我一驚,問,他做什麽用?
電話裏答,還債。
我說,堅決不能撥。
電話裏吞吞吐吐起來,說已撥了,您沒有見過他那凶樣,象是要吃了我似地,說如果不撥當場就免了我,我不敢不撥。
對方顯是還要再做解釋,我已吼了起來,**的混蛋,撥了還說什麽。掛斷了電話,我仍在激動不已,越想越氣,越想越窩囊,狠狠地把手機摔倒了地上,碎成了兩瓣。
女人總算不鬧了,我衝出了病房,決定去找書記,這小動物實在該治一治了,要不然要翻天。
及至到了街上,涼風一吹,我才清醒過來:書記是不能隨便見的,必須提前預約。人急就亂,茫然無措了好一陣子才記起打電話,電話摔了咋辦?一公用電話亭就在眼前,我決定打公用電話。
用公用電話給書記打電話無疑是極不禮貌的,但憤怒已讓我顧不了這麽多了,而且這畢竟是我多少年來的頭一次,左右環顧了多遍直至確定無人瞧見才做賊一樣走了進去。
或許因為號碼不熟,電話響了多遍,對方卻總是無人接。正泄氣,對方卻把電話回了過來,聽見是我,一愣,說在地委開會,有話快說。
那一刻,我象是見到了多日不見的娘老子,激動不已,眼裏竟然夾著淚,說話也變得囉哩囉嗦,意思卻總算明白無遺地說了出來,因為我是下了決心的。
對方聽完了我的陳述,許久沒有說話,終於才說,我知道了,你別急,趕緊回到D鄉,千萬別再出事。
出事?書記居然也認為這是一個事故!
或許由於受到了鼓勵,我回到D鄉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撤掉了財政所長。怕他免了你,難道就不怕我免了你?想著,竟覺痛快淋漓。
這可是我到D鄉之後調整的第一個幹部,不少人自覺臉麵不小趕來求情,包括前任書記,包括鄉長,也包括所長本人,但都被我婉言謝絕了。
我做事從不喜歡拖泥帶水,隨之又調整了領導班子分工,由我親自負責財政這一塊,鄉長則隻負責工程施工。殺雞駭猴?難道不需要?
許多的顧慮突然消失,讓我倍感愜意,思路一下子貫通,我決定把工程分為四段分包給四家。
這個決定沒有完全實現書記的意圖,我能夠感覺出書記的不滿,說是感覺,千萬別不信,其實官場上的事多是靠感覺的,因為沒有人會象老師教學生那樣告訴你對錯,沒有理由的本身就是理由。
我猜想,必定是這個原因,不僅鄉長的事兒遲遲沒有得到解決,書記還授意我把工程施工全部交給鄉長負責,而我則隻負責把財政關,盡管書記說這話時的語氣是模糊的、詭秘的,態度卻是堅決的。
我實在猜不透其中的玄機,要知道,即使拋開我當時最為不屑的其中背後的交易不去說,單就施工本身來說,便是整個工程的關鍵之關鍵,把這麽重要的工作交給他,分明是對我的不信任,說不信任,卻又讓我死死地扼住工程的命脈——資金。
當時的我雖已有過一些經曆,也聽說過不少關於工程建設方麵的事兒,但從不過問鄉鎮事務的書記,居然一反常態做出了類似於我那位極端不信任我的嶽父的安排,著實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難道我那位不陰不陽的嶽父能夠參與到了其中?其時,心高氣傲的我雖常感覺到自己閱曆不足而和因閱曆不足而帶來的困難,但遭此不辨是非的變故,仍難免要耿耿於懷。
如此便如此吧,說話處事自然多了些憤憤不平。——人既要做成事,還要四麵光,永遠是不可能的,因為即使光也是相對的,任何事都是相對的。至現在,我仍頑固地認為。
鄉長確是一把處理農村矛盾糾紛的好手,盡管期間陸續發生了一些諸如拆遷戶拆遷不及時、施工隊之間鬧糾紛打傷人、個別村莊因籌資和出工引發個別群眾上訪等一係列的棘手問題,但都被他幾個回合便擺平了,盡管當時的群眾不同於現在,修路本身也是一件順應民心的工程,終究還需要些手段。
應該說,他那一段是自我們搭班子以來最賣力的日子,終日裏忙忙碌碌,連臉上那些肥胖的肌肉也鬆弛了許多,這不能不讓我感動。為此,我以宴請施工隊長的名義請了他一頓,樂得他屁顛屁顛的。
五個月一晃過去了,已近深秋,路總算修好了。可未及人們從走上油路的喜悅中掙脫出來,便開始有人發現路出現了裂縫,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了越來越多的裂縫,先是四家施工隊的接縫處,繼而其他的地方也發現了裂縫。
據有經驗的人說,油路裂縫屬於典型的偷工減料方麵的質量問題,這些裂縫絕不可以忽視,一旦進入冬季,灌了水加上冰凍,路麵必然要壞,而且除非大麵積返修,東切一下西割一塊地修補方式根本無濟於事,由於同樣的原因,甚至導致油路反不如土路好走的局麵。
中國人有個習慣,出了事往往首先想到的便是追究責任。費了如此氣力,耗了如此錢財,居然整出如此路來!群情洶洶,譴責聲一片。此時,如果把鄉長置於群眾之中,恐怕有人連殺他的心都有。
與之相對應的便是關於他的謠言,這恐怕也是中國人的一大傳統。據說,他收了某某的錢,錢是用紅包包的,也有人說是用信封裝的,還有人說他起初不肯要,不是不肯要,或是出於良心發現,或是不敢,後來被人強塞進褲子兜裏,便半推半就接受了。
政治家說,人是必須要明是非的,這是人與低級動物的最根本區別,或者可以說,不辨是非的人無異於豬。
現實也是這樣的,我不相信有人挨了打還會直念人家的好,即使迫於壓力,至少也會在心裏罵“沒辦法,權作兒子打了老子”。至於奮起反擊,更是司空見慣了。
如此說來,是非標準不僅體現於人誌得意滿時,或許走麥城時反映得更具體更生動,所以,我的講述便從我那段走麥城的經曆說起。
關於這段經曆,前麵的講述中曾多次提及,說是由於對立麵的竭力反對。在這裏,我們不妨再回到那段經曆,但為了敘事的係統性,還是得從我和鄉長的矛盾說起。
或許我們之間根本算不上矛盾,至多也就是分歧,但分歧如果加上誤解最容易演成矛盾,而且往往會非常激烈。矛盾激化的最終結果,或必有一傷或兩敗俱傷,無論哪種結果,傷者都隻能是弱者,我們也絕不可以否認沒有弱者或沒有強者的意外的出現。
或許他命中該有此一劫,隻能自認倒黴,偏偏撞上了正意氣風發的我。那時候,我剛從乍走向權力巔峰的那種暈暈乎乎的感覺中走出來,多少尚帶有點兒餘感。說來奇怪,這感覺居然持續了如此長的時間。這感覺真好。我想,那些堅忍不拔的為官者之所以肯不惜代價,最大的原因便是追求這感覺吧。
感覺雖好,終究會過去,畢竟還要做事,我知道,這世上不做事的官必定長不了,但做事也要看你如何做。或許由於長期跟隨領導的緣故,我那會兒感覺自己當真頗有些領袖氣質,似乎天生就是做領袖的料。
但我當時對自己並不太滿意,所以便竭力模仿,模仿那些隻要一閉上眼就能活靈活現地展現到自己麵前的這領導或那領導平日裏最值得自己肯定和學習的神態、動作、語氣。模仿就會不自然,但我認為這是少了時間磨礪的緣故,隻要假以時日,所有的這些將都是領袖者所必須具備的東西。
我曾經對自己的老領導甚至更高一級的領導暗暗地揣摩過,他們的一言一行似乎永遠都在暗示著什麽,最難弄可貴的卻是總有人能夠心領神會,適時地實現他們的意圖。
鄉鎮便不同,常常給人曲高和寡的感覺,這不能不說是領導人的悲哀,也是他們落後的根本原因,我認為。所以,我必須改造他們,第一便是觀念。
觀念落後是落後的第一原因,或許你也會有這樣的感覺:凡是曾經錯失過的機遇往往並不是自己當時缺少抓住機遇的勇氣和能力,而都是因為觀念,是觀念讓自己經常懊喪不已。
觀念的轉變必須靠見識,見識的增長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所以,我的工作必須圍繞著提高他們的見識展開。這是我當時最真實的想法。我曆來認為,見識中蘊含著大氣,即無論做什麽都必須注重用大手筆。
事情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年下來,除了別出新裁地把各部門站所分別冠以“中國D鄉某某單位,譬如土地所稱為中國土地”字樣反惹來同行的嘲笑之外,雖別無斬獲,但我對自己還是滿意的,因為我首先要傳遞的便是這種“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大氣。
既做了領袖,信念便要堅定,寧肯招致非議,也絕不可以牆上草一樣左右搖擺。這可是一個領導者所必須具備的最起碼的素質。
我認為,考察一個領導者的政績,根本不需要去看他具體做了哪幾件事或者辦了幾家工廠,關鍵要看他有沒有塑造起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自己的絕對權威能不能樹起來,尤其是在最低一級政府的鄉鎮。
關於這一點兒,便少有人能理解,其中也包括鄉長。要知道,在鄉鎮要幹成一件事,鄉鎮長的支持是至關重要的,盡管他隻是黨內的二把手,但他畢竟還是政府的一把手。
鄉長是自鄉鎮成長起來的幹部,之所以能坐到鄉長的位置,據說是沾了他一位遠房親戚的光,可惜他的這位遠房親戚隻做了一年縣委副書記便稀裏糊塗地死在了酒桌上,落了個很不好的名聲。
這次調整,他原想再前進一步,而且據說縣委常委會也曾正式通過,但就在縣委常委會通過他任命那夜的第二天上午的談話中,談話對象卻突然換成了我,正是由於這個任誰也難接受的事實的打擊,他的情緒甚是低落。
居然把如此的兩個人安排到一起搭班子,這實在是組織部門的一次重大失誤。
我原以為一向以嚴謹著稱的組織部門決不會發生如此低級的而且絕不該發生的失誤,但這實在是一次失誤,抱著對組織負責的態度,我還是找到了組織部長。
部長隻笑而不答,抵不過我的再三解釋,部長才勉強說了句“既錯了,便將錯就錯吧”。
部長雖隻是常委,但在幹部任用方麵卻是絕對的權威,既部長如是說,我雖心裏不服,嘴上卻不敢與之爭執。
這絕對是一次失誤,這樣的事兒居然也會出失誤。這樣想著,漸而對部長流傳的嚴謹作風產生了懷疑。
這畢竟是絕對不可以有失誤的事兒,眾所周知,現代社會在人事安排方麵的密是無法保的,當事人終有一天便會了解到事情的內幕,有的甚至會把常委會上某某人是如何說的都打聽得清清楚楚,盡管事情既成定局,已於事無補,這也算是一種獵奇吧。
我常常想,或許正是由於這種人事安排上的不公開才導致了目前這樣的局麵。
直至我做到書記,我才深刻地體會到了領導們的良苦用心,以中國這樣的國情確有不少不便於公開的事情。譬如,有人送了禮,自己自不會去說,送禮的人得了好處更不會去說,更何況還有行賄罪,沒人肯去招惹這樣的麻煩而斷送既定的利益,尤其在人事方麵。
受賄的人是可恨,行賄的就不可恨嗎?沒有行賄的,哪來受賄的?而且這些人總要找一些讓人無法拒絕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似乎不收他的禮便是不實在,非要做惡人似地。話又說回來了,如若不送,能稱心所願嗎?
閑話少說,且說事實果如我所料,鄉長很快便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卻並沒有出現我所擔心的那種結局。
或許恰如處長所說,鄉鎮成長的幹部最善於擺正位置。他經常這樣說,因為他也是自鄉鎮開始幹起的,他非常留戀在鄉鎮幹的那些日子,說鄉鎮人忠厚實在可靠,所以常有滋有味地回憶起當時的一些情節,盡管他後來並不想太多人知道他的這段經曆,仿佛這段經曆會貶低了自己的身份。
鄉長無疑便具有這樣的品質,我想,這應該能夠稱得上一種品質,因為我能夠想象得出他那無與倫比的憤怒、沮喪與無奈,盡管他隱藏得極深,但在找我談話時仍免不了激動,他說,我知道這是組織的安排,與你無幹,我會全力配合你的。
我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見過他關於這方麵感情流露的人,而且稍縱即逝,激動很快就恢複了平靜,但我實不知說什麽好,甚至沒有一句安慰的話,隻在不停地點頭,那種因獲得意外的信任而必然的激動與興奮讓我渾身顫抖不已,談話結束時才發現自己的眼睛居然是濕潤的,而他卻一臉地輕鬆,讓我隱隱產生了一絲妒意。
他便是這樣的人,長期的農村工作經曆讓他既具有農村人的憨厚,又不乏狡猾與倔強。
話語雖遠不如人的思想與表情豐富,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卻是至關重要不可或缺的。
自從有了這次開誠布公的談話,雖然我們才僅僅開了三次黨委會,他已在到處鼓吹我思路清晰才華出眾,甚至連崇拜的詞兒也用上了。
現在回想起來,這人確不簡單,居然如此快捷而又準確地抓住了我愛慕虛榮妄自尊大的心理,商量工作從不用商量一詞而堅持匯報,而我卻自以為是地居然要抓住他,因此便經常捏造一些半真半假的卻又絕不會影響到領導威信的秩聞趣事公開地講,因為我特喜歡他那種專注聽講之後必要流露出來的既羨且妒的神色。所以,我毫不遲疑地把鎮裏的大權全交給了他。
不想外打正著,原來這種安排並非失誤,而是********在考察我的人品。
書記是一位有肚量的人,他認為肚量大小能夠決定一個人的作為,正如古語所說“宰相肚裏能撐船”。他常說,有容乃大,鄉鎮的兩個一把手如果搞不好關係,責任必定在書記身上。
我的誤打誤撞居然首先為自己從書記那裏贏得了至關重要的一分,也為我日後順利解決鄉長的問題埋下了伏筆。
分歧往往是悄然地逐步地而非明顯地突然地發生,有一件事,或許應該算作我們之間分歧的開始,便是“關於修路”。
那時候,D鄉所謂的路根本算不上嚴格意義上的路,土路且狹窄擁擠,一到雨季便泥濘不堪,恰如書記所言,隻有叫做街或巷才更準確。書記在我們縣任職期間,之所以隻到過D鄉一次,便是因為這路。
還是那年防汛,書記沒有聽從縣委辦公室主任的安排改乘吉普車,剛入D鄉車便陷入了泥坑,辦公室主任便下車招呼圍觀的群眾幫著推車,群眾正為這路鬧情緒,巴不得多看一會兒這少有人來的新鮮,自是沒人肯應,害得主任隻好招呼書記和鄉長前來推車,這事兒一時間傳為笑談。
其時,周邊鄉鎮早已高唱著“要想富,先修路”紛紛把土路改成了柏油路。正因為這路,不少客商寧肯多繞幾十公裏的路也絕不肯經過D鄉。
應該說,路已成為製約D鄉發展的最大瓶頸,卻總是無人提議,其實,有不少事兒的開始是需要有人提議的,尤其是農村集體的事兒,如果沒人倡議,即使再簡單,也不會有人去想去幹。
我想,這應該是鄉鎮政府最大的職責。說起來,也怨不得我的前任們。財稅體製改革後,D鄉的財政確已困難到了極致,盡管我再三向機關幹部保證要提高他們的待遇,工資卻隻能勉強維持在原來的百分之七十,已經在有損我的威信,關於我“大假空”的傳言逐步開始傳入我的耳中。
按照鄉長的意見,路能修當然最好,但以D鄉目前的財力,即使不修,也沒人能挑出我們的毛病。而我卻堅持認為,必須要修。見我態度堅決,他隻好轉而支持我。由於兩個人事先達成了一致,鄉黨委很快便形成了決定,盡管我們當時手裏連一分錢的啟動資金也沒有。
關於這個決定,現在看來,絕對是不可思議的,但我當時便有這樣一股衝勁,可以說完全憑意氣用事,我不相信,憑意氣用事就無法成事,人需要的往往恰恰便是這股衝勁。
我雖這樣認為,當時勿庸置辯的現實卻是大家跟我現在一樣覺得不可思議,有的甚至認為黨委做出這樣的決定無異於兒戲,根本不可能實現。逢有類似情況最好的辦法便是不說話,等待觀望,萬一有實現的那一天,也不致於損了自己。
而我卻固執地認為,既已做出了決定,便要義無反顧地去實施。按照常理,實施之前必要首先統一思想,但空洞的說教不僅不利於統一思想,反而容易引發無休止的爭論,從而耽擱了正事。所以,我決定還是先幹起來再說,在我看來,隻有先幹起來才是解決當前問題的唯一辦法。
所謂先幹起來,不過是成立一個由鄉長親自任總指揮的高規格修路工程指揮部。正是這個並沒有被我抱有多大希望的指揮部,居然讓這盤死棋活了起來。漸漸地,便有人上門攬生意,由於手中沒錢,鄉長底氣不足,隻能左右支唔,卻反而被人當成了端架子,而有些事情越端架子,別人往往會越以為有油水可揩,攬生意的人居然越來越多。
真讓人搞不清,天底下何以會有如此多的修路隊,有的甚至肯不惜預先墊付前期的啟動資金。據說,有不少工程都是這樣幹起來的。盡管我知道如此的空手套白狼終不是長久之計,但這畢竟是一件好事,似乎讓人看到了某種希望。
鄉黨委會在路寬問題上形成了兩種截然不同又互不相讓的觀點便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兒,盡管還隻是爭論,但畢竟已開始爭論,它強烈地傳達著這樣一個信息:人們已開始研究路的問題。
一種觀點認為,在原路的基礎上罩上油,已算是D鄉開天辟地的大事,這樣不僅可以節省當時其實並不存在的修路資金,而且可以避開修路拆遷的矛盾,是個既省錢又省力最現實的辦法。要知道,D鄉自古隻有一條縱穿鄉駐地村莊的路,要做調整,必然會牽扯到路邊住戶的拆遷,拆遷問題可是件任誰都頭疼不已的大事。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路要麽不休,要修便要與臨鎮十五米寬的標準取齊,否則便顯得小氣,這不單是麵子問題。
兩種觀點相持不下,自是要我和鄉長做決斷。我認為,這既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榮譽。我知道,鄉長偏向前一種觀點。在他吞吞吐吐地表達了自己的意思後,持前一種觀點的人仿佛看到了勝利的曙光,都自得地仰起了頭,而持後一種觀點的人則把目光轉向了我,象是在尋求庇護,最終做決定的畢竟是我。
2
那一陣子,我發現鄉長總有這種遇事便吞吞吐吐被部長稱之為成熟的習慣,看似在尊重別人,卻又不是。起初,我認為是觀念上的,又不全是,模模糊糊,說不清,道不明,卻如鯁在喉。如果說這種自一開始便有的感覺是一種感覺的話,現在便不是了,因為財政所長不止一次地在我麵前嘮叨說鄉長的心眼兒特多。
我自明白,官場上不止一次地誇別人心眼兒多,並不是在真正地誇獎,而應該叫做詆毀,因為心眼兒多的人保不準背後便陰謀多,陰謀似乎有時候跟心眼兒多是同義的。不過,話卻是不便於明說的,官場語言追求的就是這種效果。
財政所長當然是有所求的,誰都不會做損人不利己的事:他不惜一切貼近我的目的並不是他所說的感情與崇拜,除了維護自己的職位之外,正試圖謀求副鄉長的位置。
盡管我再三勸自己,這種人絕不能用,這種人的話也絕不能全信,但還是喜歡聽他嘮叨,雖然我有時候也會讓他難堪,但這種人都是機靈鬼,對我的意圖總能準確把握,這讓我感到很可怕,卻又覺得離不了他,因為他總能適時地給我提供一些鎮長的信息:一個單位的一把手,如果連下屬的信息也把握不住,那將是無比可怕的。所以,既要利用又要防備象所長這樣的人。盡管在我到大項目辦任副主任之前沒有忘記免去了他財政所長的職務,但當時他卻讓我對鄉長了如指掌,包括他經常找哪些人喝酒吃飯,說了哪些該說不該說的話。
——鄉長這人確有這樣的毛病:在我麵前貓兒一樣溫順,總喜歡背後搞一些小動作,譬如在我外出期間,他經常召集班子中的一些成員今天到這個下屬單位殺一頭豬,明天到那個下屬單位宰一隻羊,總以為我啥也不知道。
其實,那時我是自信的,不屑與之計較這些吃吃喝喝的小事兒,即使他自覺的那些相好,隻要軟硬兼施幾個回合便會自動投到我這邊來。
最不該的是,他不該在會下對我百依百順,到了會上卻與我唱起了反調。
想著這些,我便來氣,清了清嗓子,環顧了一下四周,自顧自地說道,兩種觀點,我都不同意,我們的路,要擴到三十米。
三十米的路寬,對現在來說,是個合適的路寬,但在十年前卻是個天文數字,而且要涉及到上百個拆遷戶。所以,持兩種觀點的人一時間都麵麵相覷。
那一刻,我突然變得霸道起來,不會讓任何人有反對的機會。或許一把手就是需要點兒霸道,事實上這個我不冷靜情況下說出來的數字竟真的通過了鄉黨委會而確定為D鄉的路寬,而且這個路寬在今天仍在繼續使用著。
再說鄉長的觀點被毫不容情地否決了,臉漲得通紅。要知道,觀點能不能獲得支持,不單純是個麵子問題,之後的威信必會大減。所以,單位的主要領導研究問題時,總要先提出一個大概的思路,由大家盡情地去討論,最後結合大家的意見修訂自己業已形成意見,盡量拿出讓各方都能接受的意見,霸道的領導當然例外,但必也要有能夠獲得通過的自信。
但在當時,我還離不了鄉長的支持,因為有不少的工作需要他去做,我必須要照顧到他的情緒。如何才能照顧到他的情緒呢?自然要有個自圓其說的說法,但我卻委實無法自圓其說。
聽人說,情急往往能束縛人的思維,而我竟有這樣的功能,越是情急,思維越活躍。這時候,多日思慮未果的籌資計劃居然在一時間便成熟了:一是我們的路雖然在D鄉,但可以往縣級公路上靠,爭取交通局支持一部分。這件事兒,我已跟交通局溝通過,看來問題不大。
二是充分發動各村讚助,注意,我們叫讚助,由村集體出資,絕不允許向農戶攤派,我向各村了解過,不少村莊現在還有點兒積蓄。這樣不違反農民負擔政策吧?我主動謙虛地向鄉長谘詢政策,他的臉色稍霽了些,不情願卻還是點了點頭。當然,事後有不少村莊向農戶做了攤派,當然也湧現出了一些捐資修路的戶,我自作主張地給他們立了碑。
三是發動全鎮的幹部捐一點兒。
四是鎮財政融資一部分。
五是各修路施工隊的墊資。
……
或許由於受到了自己預想效果的鼓舞,我那天的談興十足,居然一口氣列舉了十多條籌資措施,講了足足有三個小時,會議到晚飯後才散。
那一刻,我覺得自己簡直就是個天才,無與倫比的天才,興奮,難耐的興奮烘烤著我,在會後仍持續了好長時間。
千萬不要小瞧了鄉鎮政府的辦事能力和辦事效率,隻要有了恰當的籌資計劃,總能整出錢來。而隻有有了錢,修路才真正成了一個能夠行得通的計劃。
希望終究不是現實,還至多能算得上一個計劃,而計劃即使再周密也必須靠人去實施才能變成現實。為此,我組建了一支龐大的隊伍,舉全鎮之力去落實這個籌資計劃。同時,要求各村都要成立由村支書親自掛帥的籌資工作領導班子和工作班子,青年、婦女、民兵、學校、商會等群團組織根據各自的具體職能和實際情況定目標壓擔子積極開展活動,鎮機關的幹部實行包村製,籌資計劃和進度一天一通報,先進者予以表揚並按一定的比例進行獎勵,落後者由鎮長負責進行誡勉談話,遲遲沒有進度者就地免職,即所謂的“人叫人幹,人不幹,政策調到一大片”。
為了促進計劃的落實,我召開了一個由上萬人參加的動員大會,提出了一係列的諸如“凡事讓路”“一分不少,一元不多”等口號,活動轟轟烈烈地開展了起來。實踐證明,這種當時最為流行的農村工作方式確十分有效。
且不多講我當時是如何激情飛揚地開展工作,單說一個月後,D鄉財政終於有了一筆多少年來都不曾有過的資金,盡管這筆資金還遠遠不足縣交通局所規定的配套資金,卻畢竟還是有了,小動物們早已為之沾沾自喜了,尤其是鄉長,連走路都變得輕飄飄的,正如他所說,這路倘若不修,已足夠寬敞一陣子了。
對於這樣的局麵,我卻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滿意。鄉鎮這地方,說大確不大,隻是共和國最低一級政府;說小卻也不能算小,終究是一級政府,管理著幾十個村三四萬人。費了如此大的氣力,卻隻籌了這麽一點點資金,又有什麽值得驕傲的呢?唯一的原因,就是工作不賣力。總結時,我毫不容情地這樣說。
或許是意識到了自己的失態或許被我戳痛了傷疤,鄉長的臉一會兒青一會兒白,盡管他沒有辯駁,但心裏必定是不服的。
不服?不服也得聽著,誰叫你是二把手來?我這樣想著,暗暗有些自鳴得意。
人就是這樣莫名其妙地古怪,看人順眼的時候,塌鼻梁也成了美人胚子,一旦要是看不順眼了,再美的人也是蹩腳的。
當時的鄉長便這樣。不知從何時起,原本覺著極為瀟灑的他喜好喝兩口兒的習慣開始變得如此醜陋。什麽******瀟灑?原本就是饞酒。他好喝兩口兒,量卻不大,而且一喝就上臉,根本藏不住,偏偏卻好召集。無利不起早,必定******有鬼。不是有人說了嘛,最近這小動物醉了酒,常常說一些出格的話,居然還有些高傲呢。盡管我再三提醒自己千萬不要信財政所長的話,但他的話卻總在我的耳邊回旋,又由不得我不信。胡亂猜測著,想著,居然覺得自己關於工作不賣力的決斷是何等的準確英明。
但我很快就發現自己錯了,錯了就錯了,一把手說出去的話豈是可以隨便收回來的?錯歸錯,但也絕對不是鄉長所說的“窮山惡水出刁民”沒人肯交,說什麽越是不肯交的地方越有錢,因為單不交的這一塊就積攢了不少。純******胡扯談,單純上交的這一塊又能有多少,有了粉又有誰肯不把它塗到臉上去呢?D鄉當時確無此財力,我之所以能認識到這一點兒,並非來自於那些習慣於歌功頌德的匯報,全靠我當時的一個逢集日便要去走一走的習慣。
這個習慣是來到D鄉後才形成的,應該歸功於我生長於農村並有幸在縣鄉兩級幹過的經曆,它讓我根本無法相信那些統計上來的報表。
我認為,要真正了解一個地方的經濟,必先了解這個地方的市場,或者說市場就是一個地方經濟的晴雨表。
我從來沒有說過自己是個好人,但也絕對不是一個壞人。初到D鄉,盡管我嶽父再三警告我謹慎穩妥為要且不可單純追求政績,但我還是決定要做一個好官,一個好官必須要有所表現。
其時,我對於嶽父的崇拜漸已褪去,在我看來,他不過是個故弄玄虛的糟老頭子,因為我當時並不了解他太多的背景。關於這一點兒,前麵的講述中已有提及。隻說即使我清楚,以我當時的傲氣勁兒,也絕不會心甘情願地聽命於他。所以,便養成了這樣的習慣。
某一天,我大清早便來到了集上,見一父女正在賣一懷孕的母豬,甚覺奇怪,便上前搭訕。賣豬的父女顯然不認識我,開口便問,客官,買吧?
不答,反問,該生仔了吧?為什麽要賣?
答,交修路錢唄。
問,不是說自願嗎?
答,哪來自願的事?說是自願,可人家都交,咱能不交嗎?這路,該修一修了,不過,咳,也太寬了。
問,賣了,咋辦?
答,修好路再養唄,咳,這路真是憋死人了。
我正欲再探究竟,姑娘已開始埋怨他爹囉嗦,因為已來了主顧,他爹便忙著打理主顧。
要知道,在D鄉懷孕的母豬是絕不能賣的,就跟賣地賣房子同是一個理兒。一時間,我的眼睛濕潤了。哪裏去找這麽好的老百姓?我突然間想到了我的佝僂著腰勞作的父母、姐姐以及父女倆賣掉母豬後的輕鬆,賣掉了母豬,他們又該怎麽辦呢?思路翻轉著,我發覺自己居然還是個多愁善感的人。意識到失態,便咳了一聲,故作沒事地離開。
此刻,父女倆顯已成交,因為他爹正在邊笨拙地數著錢邊叮囑女兒,要她趕快去村委會交款。
看來,說鄉長不賣力還真冤枉他了。小樣兒,冤枉就冤枉了,二把手竟然敢挑一把手的毛病,說什麽是融資拖了籌資的後腿。
我分工融資,融資是難,銀行信用社不歸鄉裏管,兩位主任點頭哈腰地說了一籮筐的好話,卻就是不肯開口放款,反而想去討鎮辦企業的債。見鬼去吧,鄉辦企業已全趴下了,哪裏去找錢?我不想給鄉長留下口實,決定去找我嶽父。
嶽父說,錢已按鄉裏的標準交了,是不能再交的。
他倒是支持修路,而且讚成我確定的標準,所以他們村第一個交了錢。但他卻認為,路該修,似乎不應該在我的任期內修。我不服,所以拖到今天才來找他。
既找到了他,他給了我十萬元,但提及立碑的事,他堅決不肯,他說他不想出風頭,要立碑,便書個路人吧。他永遠是咱們前麵所提及的那副模樣,意誌卻不容人違背。我畢恭畢敬地離去時,竟然聽到他一聲長長地歎息,這總讓我心裏有個難解的疙瘩,而且讓我覺得太傷自尊,要不是為了這路,我想我不可能去拿這十萬塊錢,那時候,我認為人是該有自尊的,尤其是男人。
回頭又想,他畢竟是我的長輩,盡管他同樣是我的下級,在這裏傷自尊總比輸給鄉長要強。有了這十萬塊,總可以交待一番了吧。念及此,我募然一驚,是不是太自私了?我自問著。或許這應該是一把手的通病吧,不,確切地說,應該叫做風度。十萬塊確是不多,對於修路工程無異於杯水車薪,但有總比沒有好。
絕不應該輸給了鎮長,折了一把手的威名。但我實在無法,我必須要找出他的失誤,凡人就不可能沒有失誤,隻要肯找,總會有,而且能夠是個令人心服口服的失誤,隻有這樣才能徹底地征服他。對了,機關幹部的捐助他便沒有抓。機關幹部的工資原就不齊,有不少人確是困難的,但總不能不有所表示吧。我伸手摸了摸兜裏裝著的我背著阿鳳準備送給我哥蓋房的一萬塊,我決定把它捐上。這小動物絕對是在等我,如果我不捐,這件事他必是不能抓的。我隻有暗暗地對我哥說對不起了。
其實,這種對不起我是經常說的,而且每次都發誓要加倍地補償,然而每次都這樣。我想,我的家人是能夠體諒我的,他們總希望我有個更好的前程,為了這,他們是願意我這樣做的,他們不止一次地表示過。
3
果然,在我的帶動下,修路的配套資金勉強湊齊了。但我和鄉長之間的分歧也日趨公開化了,在我帶頭捐助的那天,我開了一個全體機關幹部會,雖然在會上講了不少的好話,臨散會時卻故意不點名地批評了鄉長,原隻想殺一殺他的威,不想這小動物竟然敢於在捐款時發了一句極不情願的牢騷,我沒有搭理他,因為他早已被機關幹部的譴責聲所淹沒——“就你有困難,書記就沒有?書記的捐助難道不是你的一百倍嗎?”聲音雖然小、亂、雜,卻絕對可以聽得清。
他黑著臉,獵鷹一樣在四處尋找著目標。他畢竟還有威,聲音頓時被他的目光所消滅,每個人都低著頭,他根本無法發現目標。
我感到好笑,但強自壓抑著,我堅信,經過如此一番折騰,他的威信必定會一落千丈,夠小動物喝一壺的了。及至散了會,我們倆一先一後走出會場時,我發現了他怨毒的目光,我們之間的分歧必定已變成了矛盾,但我還是親熱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說了一聲“明天見”,他以絲毫不亞於我的熱情回頭拍了拍我的肩膀同樣說了聲“明天見”,這可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而且他的笑裏明顯藏著詭秘。
這時候,我已養成了捉摸人的習慣,望著他略顯可憐的背影,我手扶額頭思考了好一陣子才驀然驚覺,倘若這條路修好,受益最大的當數我嶽父他們村,因為公路縱穿他們村,這實在是一個巧合。盡管是巧合,可他會怎麽想呢?我相信,除了他,所有的人包括農民此時仍不會意識到。任他怎麽想,路是必須修下去的,我習慣性地頓了頓腳以表示自己的決心。
D鄉的班子真的該動一動了,除了兩任書記之外,這個班子已有很長時間沒有動過了。時間長了,不自覺間生出的惰性便會逐漸磨損它的戰鬥力。這不,賬麵上剛有了點兒錢,消息立馬便給透了出去,倒省去了我原積極準備大加炒作的麻煩。
天底下哪裏去找如此便宜的事情?結果是,參加招標的施工隊倒是招來了,討債者卻也蜂擁而至。這些討債者畢竟不同於一般的討債者,多少都自覺有一點兒背景,哪一個是省油的燈?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理由充分,直讓人覺得這款非還不可,若不然,似乎便枉到人世走了一遭:爹娘老子病了,該不該還?孩子結婚生子,該不該還?倘若不還,老婆尋死覓活咋辦?家裏揭不開鍋了咋辦?盡管一個個肥頭大耳,穿名牌衣裝,抽高檔香煙。先是義正辭嚴,繼而苦苦哀求,再次哭哭啼啼,最後居然高傲起來,隨意撥一個電話,便足夠你應付一陣子。
應付便應付吧,這錢是堅決不能動的。我給財政所長下了死命令,也在給自己打氣。幸虧我那段做辦公室主任的經曆,練就了一套應付的本事,即使如此,仍然讓我頭暈腦漲不已。
現實往往便這樣,怕什麽便來什麽,越是怕麻煩,麻煩偏偏便來了。這一頭尚未糾纏清楚,招標的事兒偏又遇上了麻煩——因為四家投標商的參與,原先確定的公開招標方案已無法實施,整個思路都亂了套。喂,你先別不信,且聽我慢慢講來。
這第一家,便是交通局長的妹夫。局長親自打來了電話,盡管沒談及投標的事兒,卻跟我談了很長時間的配套資金問題,那意思很明顯,在工程投標上,我有絕對的決定權,而配套資金雖已談定,終究還是需要經過研究的。
第二家,則是組織部長的侄子。部長自不屑過問此等小事情,秘書卻已早早打來了電話,說部長很掛念你,據說你搞組織工作很有一套,部長準備親自前往調研。沒隔一天,部長果然來了。看過工作之後,部長顯得很高興,高度評價了我的工作。那天,部長喝了不少酒,故作醉酒的模樣仿佛說漏了嘴似地告訴我,縣委班子可能要調整,而他本人很可能因為組織信任擔任管黨務的副書記。說完,部長連呼自己多嘴,千叮嚀萬囑咐要我千萬不要外傳,仿佛非常擔心似地。
第三家,是地委某副秘書長的弟弟。據說這位副秘書長後勁十足,如果部長所言不虛的話,此人極有可能調我們縣任********。
第四位,是我們D鄉人。此人表麵上厚道老實,界外人或許看不出有什麽大的背景,卻是縣委現任書記的編外小舅子。剛才曾提及,書記對我們鄉的路始終非常關注。他雖沒有說什麽,對我們鄉的路卻過問多起來,力主D鄉是窮鄉,修路這樣的機會要盡量留給本鄉人。</
p>
應該說,僅這四家投標商,恐怕沒有一家是我這個小小的鄉書記能夠得罪得起的。迫於無奈,我決定住院。
醫院應該是目前最安靜的場所,我最需要這樣一個場所,我必須冷靜下來認真地理一理自己的思路以應付這些事先沒有料到的變故。
住到醫院裏居然也沒能得到安寧,盡管我再三強調我住院的事一定要保密,而且覺著做得也極為隱秘,但還是有相幹或不相幹的人提著讓你根本無法推辭的東西尋上門來探望,漸漸地竟絡繹不絕起來。
至此,我方才明白為什麽有的領導總喜歡住院,仿佛一年不住個三五次便心有不甘似地。
但此時的我,心思全在路上,病房裏堆積如山的東西愈加讓我煩躁不安。
我認為,必定有人在搗鬼,做得如此隱秘,何以知道的人會這樣多?
這些人的目的絕不單純是他們嘴裏所說的感情,盡管其中也不乏想借此機會來籠絡感情的人,但這種人終究是少數,多數還是有所求而來,沒有想到,這反而給他們提供了機會。
想著他們的那副兩眼緊盯著故意躺倒床上滿臉痛苦的我吞吞吐吐欲說還休卻總是要把用意講明白的嘴臉,我便莫名其妙地上火,竟象是真的病了。
我在生氣上火,卻忙壞了阿鳳,這個多日不見的貪婪世俗的女人!我看不慣她興奮不已地直在我眼前晃,便訓斥她。她感到委屈,嘴一張便哭了出來,邊哭邊含混不清地嘮叨著什麽。女人,難道都******這副德行?敢作敢當的那股勁兒哪裏去了?
前麵曾提及,因為她與二愣子之間或許隻是為了氣我卻既成事實的關係,我們之間已到了冰點,她便跟我鬧,不停地鬧,似乎隻有鬧個不休才算她的本事才能完事。我不敢說自己是個體麵的男人,但凡體麵的男人都怕鬧,這一招倒是女人降服男人的絕妙。
正不可開交,財政所長的電話不合時宜地打了過來,問暫時主持工作的鄉長欲撥五萬元咋辦。
這錢絕不能動,我一驚,問,他做什麽用?
電話裏答,還債。
我說,堅決不能撥。
電話裏吞吞吐吐起來,說已撥了,您沒有見過他那凶樣,象是要吃了我似地,說如果不撥當場就免了我,我不敢不撥。
對方顯是還要再做解釋,我已吼了起來,**的混蛋,撥了還說什麽。掛斷了電話,我仍在激動不已,越想越氣,越想越窩囊,狠狠地把手機摔倒了地上,碎成了兩瓣。
女人總算不鬧了,我衝出了病房,決定去找書記,這小動物實在該治一治了,要不然要翻天。
及至到了街上,涼風一吹,我才清醒過來:書記是不能隨便見的,必須提前預約。人急就亂,茫然無措了好一陣子才記起打電話,電話摔了咋辦?一公用電話亭就在眼前,我決定打公用電話。
用公用電話給書記打電話無疑是極不禮貌的,但憤怒已讓我顧不了這麽多了,而且這畢竟是我多少年來的頭一次,左右環顧了多遍直至確定無人瞧見才做賊一樣走了進去。
或許因為號碼不熟,電話響了多遍,對方卻總是無人接。正泄氣,對方卻把電話回了過來,聽見是我,一愣,說在地委開會,有話快說。
那一刻,我象是見到了多日不見的娘老子,激動不已,眼裏竟然夾著淚,說話也變得囉哩囉嗦,意思卻總算明白無遺地說了出來,因為我是下了決心的。
對方聽完了我的陳述,許久沒有說話,終於才說,我知道了,你別急,趕緊回到D鄉,千萬別再出事。
出事?書記居然也認為這是一個事故!
或許由於受到了鼓勵,我回到D鄉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撤掉了財政所長。怕他免了你,難道就不怕我免了你?想著,竟覺痛快淋漓。
這可是我到D鄉之後調整的第一個幹部,不少人自覺臉麵不小趕來求情,包括前任書記,包括鄉長,也包括所長本人,但都被我婉言謝絕了。
我做事從不喜歡拖泥帶水,隨之又調整了領導班子分工,由我親自負責財政這一塊,鄉長則隻負責工程施工。殺雞駭猴?難道不需要?
許多的顧慮突然消失,讓我倍感愜意,思路一下子貫通,我決定把工程分為四段分包給四家。
這個決定沒有完全實現書記的意圖,我能夠感覺出書記的不滿,說是感覺,千萬別不信,其實官場上的事多是靠感覺的,因為沒有人會象老師教學生那樣告訴你對錯,沒有理由的本身就是理由。
我猜想,必定是這個原因,不僅鄉長的事兒遲遲沒有得到解決,書記還授意我把工程施工全部交給鄉長負責,而我則隻負責把財政關,盡管書記說這話時的語氣是模糊的、詭秘的,態度卻是堅決的。
我實在猜不透其中的玄機,要知道,即使拋開我當時最為不屑的其中背後的交易不去說,單就施工本身來說,便是整個工程的關鍵之關鍵,把這麽重要的工作交給他,分明是對我的不信任,說不信任,卻又讓我死死地扼住工程的命脈——資金。
當時的我雖已有過一些經曆,也聽說過不少關於工程建設方麵的事兒,但從不過問鄉鎮事務的書記,居然一反常態做出了類似於我那位極端不信任我的嶽父的安排,著實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難道我那位不陰不陽的嶽父能夠參與到了其中?其時,心高氣傲的我雖常感覺到自己閱曆不足而和因閱曆不足而帶來的困難,但遭此不辨是非的變故,仍難免要耿耿於懷。
如此便如此吧,說話處事自然多了些憤憤不平。——人既要做成事,還要四麵光,永遠是不可能的,因為即使光也是相對的,任何事都是相對的。至現在,我仍頑固地認為。
鄉長確是一把處理農村矛盾糾紛的好手,盡管期間陸續發生了一些諸如拆遷戶拆遷不及時、施工隊之間鬧糾紛打傷人、個別村莊因籌資和出工引發個別群眾上訪等一係列的棘手問題,但都被他幾個回合便擺平了,盡管當時的群眾不同於現在,修路本身也是一件順應民心的工程,終究還需要些手段。
應該說,他那一段是自我們搭班子以來最賣力的日子,終日裏忙忙碌碌,連臉上那些肥胖的肌肉也鬆弛了許多,這不能不讓我感動。為此,我以宴請施工隊長的名義請了他一頓,樂得他屁顛屁顛的。
五個月一晃過去了,已近深秋,路總算修好了。可未及人們從走上油路的喜悅中掙脫出來,便開始有人發現路出現了裂縫,漸漸地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了越來越多的裂縫,先是四家施工隊的接縫處,繼而其他的地方也發現了裂縫。
據有經驗的人說,油路裂縫屬於典型的偷工減料方麵的質量問題,這些裂縫絕不可以忽視,一旦進入冬季,灌了水加上冰凍,路麵必然要壞,而且除非大麵積返修,東切一下西割一塊地修補方式根本無濟於事,由於同樣的原因,甚至導致油路反不如土路好走的局麵。
中國人有個習慣,出了事往往首先想到的便是追究責任。費了如此氣力,耗了如此錢財,居然整出如此路來!群情洶洶,譴責聲一片。此時,如果把鄉長置於群眾之中,恐怕有人連殺他的心都有。
與之相對應的便是關於他的謠言,這恐怕也是中國人的一大傳統。據說,他收了某某的錢,錢是用紅包包的,也有人說是用信封裝的,還有人說他起初不肯要,不是不肯要,或是出於良心發現,或是不敢,後來被人強塞進褲子兜裏,便半推半就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