攪得整個大清不得安寧足足十三年的太平天國,就這麽轟然倒塌帶給各地封疆的震動是巨大的。<strong>最新章節全文閱讀.</strong>-..-
湘軍拿下此等偉功,不管朝廷對他們觀感如何,一個冉冉升起影響力巨大的政治軍事集團從此奠定根基,隻要他們不做出十惡不赦之罪,起碼二十年風光日子是跑不掉的。
曾國藩達成了目的建立不世奇功,不用擔心哪天被朝廷突然拿下官帽,湘軍一幹將校跟著‘雞’犬升天升官發財指日可待,引來無數羨慕嫉妒恨的目光之外,當然也成了一幹紅眼病人的活靶子。
這對於吳可和手下鄉勇隊將士而言,其實是好事一件。
要不是擔心功高震主,哪輪得到曾國藩和湘軍搶這樣的大功?
真要不顧傷亡死磕,當初的圍攻金陵戰役太平軍就撐不下來,隻是吳可舍不得拿手下的命去填坑,也沒這個必要而已。
“你們羨慕什麽,湘軍‘混’得越滋潤咱們的日子才會越好過,不要被一時的繁華‘迷’‘花’了眼!”麵對手下官員‘露’出的眼紅之態,吳可沒好氣說道。
手下官員經他一點立刻醒悟,卻是再也不提曾國藩以及湘軍之事。
吳可能坦然麵對湘軍和曾國藩立下如此奇功,可不代表其他封疆也能做到如此坦然無礙。
其它省份封疆也就罷了,如今湘軍勢大可不是誰都能得罪得起的,可閩浙總督左宗棠卻不同。作為南方三督聯盟之一,雖然手頭楚軍實力隻能排行第二,卻也有跟湘軍叫板的資格。
左宗棠‘性’格頑固火暴,他一旦看不順眼或者幹係不睦,各種冷嘲熱諷以及吐槽嘴炮,他跟湘軍和曾國藩的關係差勁得很,這次湘軍立下如此奇他怎麽可能眼睜睜看著無動於衷?
老左的情況其實跟吳可差不多,升得太快此時已經到了頂點,就算有再大功勞除了引來朝廷忌憚之外,也沒其它什麽作用。加上浙江軍權被湘軍拿去,單獨依靠手下楚軍以及福建清軍,卻是沒‘精’力和功夫參與攻打金陵之役。
抱著我沒得到便宜你也別想好過的心態,左宗棠雖然沒有赤膊上陣卻也在暗地裏動了不少手腳,給此時正與朝廷扯皮整得焦頭爛額的曾國藩找茬。[八零電子書]
說起這次曾國藩與朝廷之間的扯皮,在曆史上可是非常有名的疑團之一。
天京城被湘軍攻破之後,城中太平軍縱火焚燒城內的王府,為了“不留半塊爛布給清妖享用”,使出‘玉’石俱焚的自毀手段。
率先殺入城中的湘軍大將曾國荃傳令關閉城‘門’,不許太平軍出逃,同時撲救天王府的大火,同時蕭孚泗的吉字營搜捕到天王兄洪仁達和忠王李秀成
按照曾國藩給朝廷上書時的說法,金陵一役殺死太平軍十多萬名。所有在天京的王爺、主將和天將,以及天國的大小官員三千人,都死在‘亂’兵之中。
而進入天京的湘軍在‘大掠三日’的命令刺‘激’下,徹底成了一支強盜式的軍隊,如同一群貪暴的豺狼在城中大肆搶掠,把看到的錢財一搶而空然後放火焚燒,大火七天七夜不熄。其中蕭孚泗更是搶走了天王府的金銀,舉火一焚毀滅證跡。
殺紅了眼的入城湘軍化身野獸瘋狂屠戮,連老人和幼,童都不放過。士兵們搜搶‘婦’‘女’,四十歲以下的‘女’‘性’無人幸免。老人更是被當作屠宰對象,有的被砍十幾刀,有的被砍幾十刀淒慘之極。全城都是受害者的芭,連兩三歲的幼,童也被誣為孽種而斬草除根,天京一時被鮮血染紅宛如人間地獄。
左宗棠就拿這事不斷攻擊湘軍上下,說他們是一群隻知野蠻殺戮的屠夫,殺良冒功喪心病狂,作為湘軍領袖曾國藩負有不可推禦之責。
同時湘軍一把火將金陵差點燒成白地,給朝廷日後的接收以及恢複造成極大‘浪’費,左宗棠也沒少拿此事噴湘軍上下‘敗家子’。
曾國藩顯然也知道湘軍做得太過,所以在戰後一反常態聯合湖廣總督官文,一起大吹朝廷馬匹以減輕湘軍麵臨的輿論壓力。
沒錯,隨著左宗棠挑出找湘軍麻煩,那些羨慕嫉妒恨卻育限於自身實力不足,不敢做出頭鳥的封疆大吏們紛紛跳將出來,指責湘軍突入金陵之後對普通百姓的屠殺行徑,一個個化身衛道士將湘軍釘在道德的恥辱柱上一陣狠批。
朝堂上也有不少大臣和兩宮太後覺得湘軍功勞太大,搞不好有尾大不掉的跡象,在這關口要是能壓一壓湘軍的風頭自是最好不過。
要不是恭親王看在同屬洋務派大佬的份上,努力為曾國藩說話減輕來自朝廷的防備,隻怕心中壓力會更大。
曾國藩和官文聯合上奏說,洪秀全倡導叛‘亂’長達十五年,竊據金陵的時間也長達十二年,影響非常廣泛。而本朝的武功強盛,超過了前古,屢次削平大難,在史冊上大放光彩。
朝廷的軍隊能夠將他們逐步‘蕩’平,都是因為文宗顯皇帝盛德宏模,打下了戡‘亂’的基礎,而宮廷極為節儉,卻不惜用巨額軍餉招募戰士;朝廷對官員的管理雖然極為慎重,卻不惜破格提拔有功之臣;朝廷的謀劃雖然極為‘精’密,仍然不惜委屈自己而聽從將帥的計謀。
一頓馬屁拍得朝廷上至兩宮太後下至普通朝臣心情舒暢,為此還特意大大地慶賀一番。國際上也第一時間報道了這個大好消息,不管心情如何英法兩國在中國的官員,也第一時間向朝廷和曾國藩表示慶賀。
在湘軍攻克金陵之前,英法兩國眼見太平天國敗亡再即,他們想要分上一杯羹曾多次提出派兵協助,還提出調印度兵增援都遭到曾國荃拒絕。
而對於膽敢協助太平軍的外國人,拿下金陵的戰鬥中曾國荃更是毫不客氣,令部隊不加分別一概攻擊,將他們與太平軍同時殲滅,為還引來英法等國使節好一陣不滿抗議。
這些都是小問題,雖然難免遭人‘雞’蛋裏挑骨頭詬病一番,其實對湘軍的打擊不大,最多也就損些名頭而已,對於此時的湘軍來說屁都不是。
關鍵是朝廷與湘軍在金陵城的繳獲分配上,產生了極大矛盾和衝突。
江浙是天下財富最集中的省份,而金陵作為十朝古都,由太平天國經營十多年,金銀財寶堆積如山。曾國荃的部隊在這裏得到的錢財,是一個難以統計的數字,全都被湘軍放的那一把火推得幹幹淨淨。
曾國荃下令攻城時沒有宣布紀律,當曾國藩得知弟弟縱容部下燒殺搶擄時,便對他加以訓斥,而他辯解道:立功的將士太多,清廷拿來獎勵的官職太少,而且其中很多隻是虛職,五個實缺,有一萬多人排隊等著,那麽這些大兵吃什麽?拿什麽養活老婆孩子?
聽了弟弟這番話,曾國藩隻好歎息說:“凡是帶兵的人,都免不了中飽‘私’囊,我無法禁止別人的這種行為。”他無法要求別人做聖人,隻好獨善其身了。
入城湘軍搶來的大量財物要運送回家,湘軍水師的上行船,大部分都為湘軍運送贓物。曾國荃更強硬規定士兵托運的行李,水師無權檢查,隻有他的監察部‘門’可以檢查。他委任的監察官員當然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受了幾坨銀子的賄賂便放行,大家皆大歡喜都有好處可得。
早在攻打吉安時,其部吉字營的士兵就用馬隊護送贓物回湖南;打下九江以後,大部分將士走水路運贓;後來不敢明目張膽地用水師的船隻運了,就雇用民船運送。攻克安慶以後,有的將士甚至與洋船搭上了線,將金銀珠寶一箱箱運到城陵磯,在那裏有專‘門’的保鏢取貨,再將贓物護送回他們的老家。
在曾國荃的部隊裏,官階越高,越是貪心,軍營中流傳著“頂紅心黑”的歌謠。上梁不正下梁歪,當兵的就去搜刮老百姓。參將、遊擊和都司一類的軍官所得的餉銀,加上他們一路擄掠的銀子,平均每人都有了十二萬到二十萬兩的積蓄。
守備、千總和把總平均收入則有七萬到十萬兩,就連一個普通的小兵,餉銀加上擄掠所得,每人也有二萬到五萬兩銀子。難怪湘中地區出去當兵的人,家家蓋起了大瓦房,購置了幾十上百畝的田產,喂了好幾頭水牛。
曾國荃的部屬帶著大量銀子還鄉,互相攀比奢侈,有的一夜輸掉幾萬兩銀子,把一個本來注重農耕和文化的湘潭攪得烏煙瘴氣。
吉字營五萬將士的燒殺搶掠瘋狂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連友軍都看不慣了。曾國藩當然是明白這種情況的,“升官發財樂嗬嗬”是他這支部隊的動力。他在1857年給鹹豐帝的奏折裏公開宣稱:湘軍的將士認為軍營是圖名圖利的場所,把打仗當作日常的事務。
因為搜刮得實在太狠,等到朝廷派來接手戰利品的欽差樂嗬嗬趕到金陵時,等待這位的卻是大半變成廢墟的金陵城,以及少得可憐的金銀繳獲……。
湘軍拿下此等偉功,不管朝廷對他們觀感如何,一個冉冉升起影響力巨大的政治軍事集團從此奠定根基,隻要他們不做出十惡不赦之罪,起碼二十年風光日子是跑不掉的。
曾國藩達成了目的建立不世奇功,不用擔心哪天被朝廷突然拿下官帽,湘軍一幹將校跟著‘雞’犬升天升官發財指日可待,引來無數羨慕嫉妒恨的目光之外,當然也成了一幹紅眼病人的活靶子。
這對於吳可和手下鄉勇隊將士而言,其實是好事一件。
要不是擔心功高震主,哪輪得到曾國藩和湘軍搶這樣的大功?
真要不顧傷亡死磕,當初的圍攻金陵戰役太平軍就撐不下來,隻是吳可舍不得拿手下的命去填坑,也沒這個必要而已。
“你們羨慕什麽,湘軍‘混’得越滋潤咱們的日子才會越好過,不要被一時的繁華‘迷’‘花’了眼!”麵對手下官員‘露’出的眼紅之態,吳可沒好氣說道。
手下官員經他一點立刻醒悟,卻是再也不提曾國藩以及湘軍之事。
吳可能坦然麵對湘軍和曾國藩立下如此奇功,可不代表其他封疆也能做到如此坦然無礙。
其它省份封疆也就罷了,如今湘軍勢大可不是誰都能得罪得起的,可閩浙總督左宗棠卻不同。作為南方三督聯盟之一,雖然手頭楚軍實力隻能排行第二,卻也有跟湘軍叫板的資格。
左宗棠‘性’格頑固火暴,他一旦看不順眼或者幹係不睦,各種冷嘲熱諷以及吐槽嘴炮,他跟湘軍和曾國藩的關係差勁得很,這次湘軍立下如此奇他怎麽可能眼睜睜看著無動於衷?
老左的情況其實跟吳可差不多,升得太快此時已經到了頂點,就算有再大功勞除了引來朝廷忌憚之外,也沒其它什麽作用。加上浙江軍權被湘軍拿去,單獨依靠手下楚軍以及福建清軍,卻是沒‘精’力和功夫參與攻打金陵之役。
抱著我沒得到便宜你也別想好過的心態,左宗棠雖然沒有赤膊上陣卻也在暗地裏動了不少手腳,給此時正與朝廷扯皮整得焦頭爛額的曾國藩找茬。[八零電子書]
說起這次曾國藩與朝廷之間的扯皮,在曆史上可是非常有名的疑團之一。
天京城被湘軍攻破之後,城中太平軍縱火焚燒城內的王府,為了“不留半塊爛布給清妖享用”,使出‘玉’石俱焚的自毀手段。
率先殺入城中的湘軍大將曾國荃傳令關閉城‘門’,不許太平軍出逃,同時撲救天王府的大火,同時蕭孚泗的吉字營搜捕到天王兄洪仁達和忠王李秀成
按照曾國藩給朝廷上書時的說法,金陵一役殺死太平軍十多萬名。所有在天京的王爺、主將和天將,以及天國的大小官員三千人,都死在‘亂’兵之中。
而進入天京的湘軍在‘大掠三日’的命令刺‘激’下,徹底成了一支強盜式的軍隊,如同一群貪暴的豺狼在城中大肆搶掠,把看到的錢財一搶而空然後放火焚燒,大火七天七夜不熄。其中蕭孚泗更是搶走了天王府的金銀,舉火一焚毀滅證跡。
殺紅了眼的入城湘軍化身野獸瘋狂屠戮,連老人和幼,童都不放過。士兵們搜搶‘婦’‘女’,四十歲以下的‘女’‘性’無人幸免。老人更是被當作屠宰對象,有的被砍十幾刀,有的被砍幾十刀淒慘之極。全城都是受害者的芭,連兩三歲的幼,童也被誣為孽種而斬草除根,天京一時被鮮血染紅宛如人間地獄。
左宗棠就拿這事不斷攻擊湘軍上下,說他們是一群隻知野蠻殺戮的屠夫,殺良冒功喪心病狂,作為湘軍領袖曾國藩負有不可推禦之責。
同時湘軍一把火將金陵差點燒成白地,給朝廷日後的接收以及恢複造成極大‘浪’費,左宗棠也沒少拿此事噴湘軍上下‘敗家子’。
曾國藩顯然也知道湘軍做得太過,所以在戰後一反常態聯合湖廣總督官文,一起大吹朝廷馬匹以減輕湘軍麵臨的輿論壓力。
沒錯,隨著左宗棠挑出找湘軍麻煩,那些羨慕嫉妒恨卻育限於自身實力不足,不敢做出頭鳥的封疆大吏們紛紛跳將出來,指責湘軍突入金陵之後對普通百姓的屠殺行徑,一個個化身衛道士將湘軍釘在道德的恥辱柱上一陣狠批。
朝堂上也有不少大臣和兩宮太後覺得湘軍功勞太大,搞不好有尾大不掉的跡象,在這關口要是能壓一壓湘軍的風頭自是最好不過。
要不是恭親王看在同屬洋務派大佬的份上,努力為曾國藩說話減輕來自朝廷的防備,隻怕心中壓力會更大。
曾國藩和官文聯合上奏說,洪秀全倡導叛‘亂’長達十五年,竊據金陵的時間也長達十二年,影響非常廣泛。而本朝的武功強盛,超過了前古,屢次削平大難,在史冊上大放光彩。
朝廷的軍隊能夠將他們逐步‘蕩’平,都是因為文宗顯皇帝盛德宏模,打下了戡‘亂’的基礎,而宮廷極為節儉,卻不惜用巨額軍餉招募戰士;朝廷對官員的管理雖然極為慎重,卻不惜破格提拔有功之臣;朝廷的謀劃雖然極為‘精’密,仍然不惜委屈自己而聽從將帥的計謀。
一頓馬屁拍得朝廷上至兩宮太後下至普通朝臣心情舒暢,為此還特意大大地慶賀一番。國際上也第一時間報道了這個大好消息,不管心情如何英法兩國在中國的官員,也第一時間向朝廷和曾國藩表示慶賀。
在湘軍攻克金陵之前,英法兩國眼見太平天國敗亡再即,他們想要分上一杯羹曾多次提出派兵協助,還提出調印度兵增援都遭到曾國荃拒絕。
而對於膽敢協助太平軍的外國人,拿下金陵的戰鬥中曾國荃更是毫不客氣,令部隊不加分別一概攻擊,將他們與太平軍同時殲滅,為還引來英法等國使節好一陣不滿抗議。
這些都是小問題,雖然難免遭人‘雞’蛋裏挑骨頭詬病一番,其實對湘軍的打擊不大,最多也就損些名頭而已,對於此時的湘軍來說屁都不是。
關鍵是朝廷與湘軍在金陵城的繳獲分配上,產生了極大矛盾和衝突。
江浙是天下財富最集中的省份,而金陵作為十朝古都,由太平天國經營十多年,金銀財寶堆積如山。曾國荃的部隊在這裏得到的錢財,是一個難以統計的數字,全都被湘軍放的那一把火推得幹幹淨淨。
曾國荃下令攻城時沒有宣布紀律,當曾國藩得知弟弟縱容部下燒殺搶擄時,便對他加以訓斥,而他辯解道:立功的將士太多,清廷拿來獎勵的官職太少,而且其中很多隻是虛職,五個實缺,有一萬多人排隊等著,那麽這些大兵吃什麽?拿什麽養活老婆孩子?
聽了弟弟這番話,曾國藩隻好歎息說:“凡是帶兵的人,都免不了中飽‘私’囊,我無法禁止別人的這種行為。”他無法要求別人做聖人,隻好獨善其身了。
入城湘軍搶來的大量財物要運送回家,湘軍水師的上行船,大部分都為湘軍運送贓物。曾國荃更強硬規定士兵托運的行李,水師無權檢查,隻有他的監察部‘門’可以檢查。他委任的監察官員當然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受了幾坨銀子的賄賂便放行,大家皆大歡喜都有好處可得。
早在攻打吉安時,其部吉字營的士兵就用馬隊護送贓物回湖南;打下九江以後,大部分將士走水路運贓;後來不敢明目張膽地用水師的船隻運了,就雇用民船運送。攻克安慶以後,有的將士甚至與洋船搭上了線,將金銀珠寶一箱箱運到城陵磯,在那裏有專‘門’的保鏢取貨,再將贓物護送回他們的老家。
在曾國荃的部隊裏,官階越高,越是貪心,軍營中流傳著“頂紅心黑”的歌謠。上梁不正下梁歪,當兵的就去搜刮老百姓。參將、遊擊和都司一類的軍官所得的餉銀,加上他們一路擄掠的銀子,平均每人都有了十二萬到二十萬兩的積蓄。
守備、千總和把總平均收入則有七萬到十萬兩,就連一個普通的小兵,餉銀加上擄掠所得,每人也有二萬到五萬兩銀子。難怪湘中地區出去當兵的人,家家蓋起了大瓦房,購置了幾十上百畝的田產,喂了好幾頭水牛。
曾國荃的部屬帶著大量銀子還鄉,互相攀比奢侈,有的一夜輸掉幾萬兩銀子,把一個本來注重農耕和文化的湘潭攪得烏煙瘴氣。
吉字營五萬將士的燒殺搶掠瘋狂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連友軍都看不慣了。曾國藩當然是明白這種情況的,“升官發財樂嗬嗬”是他這支部隊的動力。他在1857年給鹹豐帝的奏折裏公開宣稱:湘軍的將士認為軍營是圖名圖利的場所,把打仗當作日常的事務。
因為搜刮得實在太狠,等到朝廷派來接手戰利品的欽差樂嗬嗬趕到金陵時,等待這位的卻是大半變成廢墟的金陵城,以及少得可憐的金銀繳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