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強圉協洽(丁未),盡上章涒灘(庚申),凡十四年。
光武皇帝建武二十三年(丁未、四七年)
春,正月,南郡蠻叛;遣武威將軍劉尚討破之。
夏,五月,丁卯,大司徒蔡茂薨。
秋,八月,丙戌,大司空杜林薨。
九月,辛未,以陳留玉況為大司徒。
冬,十月,丙申,以太仆張純為大司空。
武陵蠻精夫相單程等反,遣劉尚發兵萬餘人泝沅水入武溪擊之。尚輕敵深入,蠻乘險邀之,尚一軍悉沒。
初,匈奴單於輿弟右穀蠡王知牙師以次當為左賢王,左賢王次卽當為單於。單於欲傳其子,遂殺知牙師。烏珠留單於有子曰比,為右薁鞬日逐王,領南邊八部。比見知牙師死,出怨言曰:“以兄弟言之,右穀蠡王次當立;以子言之,我前單於長子,我當立!”遂內懷猜懼,庭會稀闊。單於疑之,乃遣兩骨都侯監領比所部兵。及單於蒲奴立,比益恨望,密遣漢人郭衡奉匈奴地圖詣西河太守求內附。兩骨都侯頗覺其意,會五月龍祠,勸單於誅比。比弟漸將王在單於帳下,聞之,馳以報比。比遂聚八部兵四五萬人,待兩骨都侯還,欲殺之。骨都侯且到,知其謀,亡去。單於遣萬騎擊之,見比眾盛,不敢進而還。
是歲,鬲侯朱祜卒。祜為人質直,尚儒學;為將多受降,以克定城邑為本,不存首級之功。又禁製士卒不得虜掠百姓,軍人樂放縱,多以此怨之。
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戊申、四八年)
春,正月,乙亥,赦天下。
匈奴八部大人共議立日逐王比為呼韓邪單於,款五原塞,願永為藩蔽,扞禦北虜。事下公卿,議者皆以為“天下初定,中國空虛,夷狄情偽難知,不可許。”五官中郎將耿國獨以為“宜如孝宣故事,受之,令東扞鮮卑,北拒匈奴,率厲四夷,完複邊郡。”帝從之。
秋,七月,武陵蠻寇臨沅;遣謁者李嵩、中山太守馬成討之,不克。馬援請行,帝湣其老,未許,援曰:“臣尚能被甲上馬。”帝令試之。援據鞍顧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遂遣援率中郎將馬武、耿舒等將四萬餘人征五溪。援謂友人杜愔曰:“吾受厚恩,年迫日索,常恐不得死國事;今獲所願,甘心瞑目,但畏長者家兒或在左右,或與從事,殊難得調,介介獨惡是耳!”
冬,十月,匈奴日逐王比自立為南單於,遣使詣闕奉藩稱臣。上以問朗陵侯臧宮。宮曰:“匈奴饑疫分爭,臣願得五千騎以立功。”帝笑曰:“常勝之家,難與慮敵,吾方自思之。”
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己酉、四九年)
春,正月,遼東徼外貊人寇邊,太守祭肜招降之。肜又以財利撫納鮮卑大都護偏何,使招致異種,駱驛款塞。肜曰:“審欲立功,當歸擊匈奴,斬送頭首,乃信耳。”偏何等卽擊匈奴,斬首二千餘級,持頭詣郡。其後歲歲相攻,輒送首級,受賞賜。自是匈奴衰弱,邊無寇警,鮮卑、烏桓並入朝貢。肜為人質厚重毅,撫夷狄以恩信,故皆畏而愛之,得其死力。
南單於遣其弟左賢王莫將兵萬餘人擊北單於弟薁鞬左賢王,生獲之;北單於震怖,卻地千餘裏。北部薁鞬骨都侯與右骨都侯率眾三萬餘人歸南單於。三月,南單於複遣使詣闕貢獻,求使者監護,遣侍子,修舊約。
戊申晦,日有食之。
馬援軍至臨鄉,擊破蠻兵,斬獲二千餘人。
初,援嚐有疾,虎賁中郎將梁鬆來候之,獨拜床下,援不答。鬆去後,諸子問曰:“梁伯孫,帝壻,貴重朝庭,公卿已下莫不憚之,大人柰何獨不為禮?”援曰:“我乃鬆父友也,雖貴,何得失其序乎!”
援兄子嚴、敦並喜譏議,通輕俠,援前在交趾,還書誡之曰:“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好論議人長短,妄是非政法,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願聞子孫有此行也。龍伯高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儉,廉公有威,吾愛之重之,願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父喪致客,數郡畢至;吾愛之重之,不願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伯高者,山都長龍述也;季良者,越騎司馬杜保也;皆京兆人。會保仇人上書,訟“保為行浮薄,亂羣惑眾,伏波將軍萬裏還書以誡兄子,而梁鬆、竇固與之交結,將扇其輕偽,敗亂諸夏。”書奏,帝召責鬆、固,以訟書及援誡書示之,鬆、固叩頭流血,而得不罪。詔免保官,擢拜龍述為零陵太守。鬆由是恨援。
及援討武陵蠻,軍次下雋,有兩道可入,從壺頭則路近而水嶮,從充則塗夷而運遠。耿舒欲從充道;援以為棄日費糧,不如進壺頭,搤其喉咽,充賊自破;以事上之,帝從援策。進營壺頭,賊乘高守隘,水疾,船不得上;會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乃穿岸為室以避炎氣。賊每升險鼓噪,援輒曳足以觀之,左右哀其壯意,莫不為之流涕。耿舒與兄好畤侯弇書曰:“前舒上書當先擊充,糧雖難運而兵馬得用,軍人數萬,爭欲先奮。今壺頭竟不得進,大眾怫鬱行死,誠可痛惜!前到臨鄉,賊無故自致,若夜擊之,卽可殄滅,伏波類西域賈胡,到一處輒止,以是失利。今果疾疫,皆如舒言。”弇得書奏之,帝乃使梁鬆乘驛責問援,因代監軍。
會援卒,鬆因是構陷援。帝大怒,追收援新息侯印綬。初,援在交趾,常餌薏苡實,能輕身,勝障氣,軍還,載之一車。及卒後,有上書譖之者,以為前所載還皆明珠文犀。帝益怒。
援妻孥惶懼,不敢以喪還舊塋,稾葬域西,賓客故人,莫敢吊會。嚴與援妻子草索相連,詣闕請罪。帝乃出鬆書以示之,方知所坐,上書訴冤,前後六上,辭甚哀切。
前雲陽令扶風朱勃詣闕上書曰:“竊見故伏波將軍馬援,拔自西州,欽慕聖義,間關險難,觸冒萬死,經營隴、冀,謀如湧泉,勢如轉規,兵動有功,師進輒克。誅鋤先零,飛矢貫脛;出征交趾,與妻子生訣。間複南討,立陷臨鄉,師已有業,未竟而死;吏士雖疫,援不獨存。夫戰或以久而立功,或以速而致敗,深入未必為得,不進未必為非,人情豈樂久屯絕地不生歸哉!惟援得事朝廷二十二年,北出塞漠,南渡江海,觸冒害氣,僵死軍事,名滅爵絕,國土不傳,海內不知其過,眾庶未聞其毀,家屬杜門,葬不歸墓,怨隙並興,宗親怖栗,死者不能自列,生者莫為之訟,臣竊傷之!夫明主醲於用賞,約於用刑,高祖嚐與陳平金四萬斤以間楚軍,不問出入所為,豈複疑以錢穀間哉!願下公卿,平援功罪,宜絕宜續,以厭海內之望。”帝意稍解。
初,勃年十二,能誦詩、書,常候援兄況,辭言嫻雅,援裁知書,見之自失。況知其意,乃自酌酒慰援曰:“朱勃小器速成,智盡此耳,卒當從汝稟學,勿畏也。”勃未二十,右扶風請試守渭城宰。及援為將軍封侯,而勃位不過縣令。援後雖貴,常待以舊恩而卑侮之,勃愈身自親。及援遇讒,唯勃能終焉。
謁者南陽宗均監援軍,援旣卒,軍士疫死者太半,蠻亦饑困。均乃與諸將議曰:“今道遠士病,不可以戰,欲權承製降之,何如?”諸將皆伏地莫敢應。均曰:“夫忠臣出竟,有可以安國家,專之可也。”乃矯製調伏波司馬呂種守沅陵長,命種奉詔書入虜營,告以恩信,因勒兵隨其後。蠻夷震怖,冬十月,共斬其大帥而降。於是均入賊營,散其眾,遣歸本郡,為置長吏而還,羣蠻遂平。均未至,先自劾矯製之罪;上嘉其功,迎,賜以金帛,令過家上塚。
是歲,遼西烏桓大人郝旦等率眾內屬,詔封烏桓渠帥為侯、王、君長者八十一人,使居塞內,布於緣邊諸郡,令招來種人,給其衣食,遂為漢偵候,助擊匈奴、鮮卑。時司徒掾班彪上言:“烏桓天性輕黠,好為寇賊,若久放縱而無總領者,必複掠居人,但委主降掾吏,恐非所能製。臣愚以為宜複置烏桓校尉,誠有益於附集,省國家之邊慮。”帝從之,於是始複置校尉於上穀寧城,開營府,幷領鮮卑賞賜、質子,歲時互市焉。
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庚戌、五〇年)
正月,詔增百官奉,其千石已上,減於西京舊製,六百石已下,增於舊秩。
初作壽陵。帝曰:“古者帝王之葬,皆陶人、瓦器、木車、茅馬,使後世之人不知其處。太宗識終始之義,景帝能述遵孝道,遭天下反複,而霸陵獨完受其福,豈不美哉!今所製地不過二三頃,無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使迭興之後,與丘隴同體。”
光武皇帝建武二十三年(丁未、四七年)
春,正月,南郡蠻叛;遣武威將軍劉尚討破之。
夏,五月,丁卯,大司徒蔡茂薨。
秋,八月,丙戌,大司空杜林薨。
九月,辛未,以陳留玉況為大司徒。
冬,十月,丙申,以太仆張純為大司空。
武陵蠻精夫相單程等反,遣劉尚發兵萬餘人泝沅水入武溪擊之。尚輕敵深入,蠻乘險邀之,尚一軍悉沒。
初,匈奴單於輿弟右穀蠡王知牙師以次當為左賢王,左賢王次卽當為單於。單於欲傳其子,遂殺知牙師。烏珠留單於有子曰比,為右薁鞬日逐王,領南邊八部。比見知牙師死,出怨言曰:“以兄弟言之,右穀蠡王次當立;以子言之,我前單於長子,我當立!”遂內懷猜懼,庭會稀闊。單於疑之,乃遣兩骨都侯監領比所部兵。及單於蒲奴立,比益恨望,密遣漢人郭衡奉匈奴地圖詣西河太守求內附。兩骨都侯頗覺其意,會五月龍祠,勸單於誅比。比弟漸將王在單於帳下,聞之,馳以報比。比遂聚八部兵四五萬人,待兩骨都侯還,欲殺之。骨都侯且到,知其謀,亡去。單於遣萬騎擊之,見比眾盛,不敢進而還。
是歲,鬲侯朱祜卒。祜為人質直,尚儒學;為將多受降,以克定城邑為本,不存首級之功。又禁製士卒不得虜掠百姓,軍人樂放縱,多以此怨之。
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戊申、四八年)
春,正月,乙亥,赦天下。
匈奴八部大人共議立日逐王比為呼韓邪單於,款五原塞,願永為藩蔽,扞禦北虜。事下公卿,議者皆以為“天下初定,中國空虛,夷狄情偽難知,不可許。”五官中郎將耿國獨以為“宜如孝宣故事,受之,令東扞鮮卑,北拒匈奴,率厲四夷,完複邊郡。”帝從之。
秋,七月,武陵蠻寇臨沅;遣謁者李嵩、中山太守馬成討之,不克。馬援請行,帝湣其老,未許,援曰:“臣尚能被甲上馬。”帝令試之。援據鞍顧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鑠哉是翁!”遂遣援率中郎將馬武、耿舒等將四萬餘人征五溪。援謂友人杜愔曰:“吾受厚恩,年迫日索,常恐不得死國事;今獲所願,甘心瞑目,但畏長者家兒或在左右,或與從事,殊難得調,介介獨惡是耳!”
冬,十月,匈奴日逐王比自立為南單於,遣使詣闕奉藩稱臣。上以問朗陵侯臧宮。宮曰:“匈奴饑疫分爭,臣願得五千騎以立功。”帝笑曰:“常勝之家,難與慮敵,吾方自思之。”
光武帝建武二十五年(己酉、四九年)
春,正月,遼東徼外貊人寇邊,太守祭肜招降之。肜又以財利撫納鮮卑大都護偏何,使招致異種,駱驛款塞。肜曰:“審欲立功,當歸擊匈奴,斬送頭首,乃信耳。”偏何等卽擊匈奴,斬首二千餘級,持頭詣郡。其後歲歲相攻,輒送首級,受賞賜。自是匈奴衰弱,邊無寇警,鮮卑、烏桓並入朝貢。肜為人質厚重毅,撫夷狄以恩信,故皆畏而愛之,得其死力。
南單於遣其弟左賢王莫將兵萬餘人擊北單於弟薁鞬左賢王,生獲之;北單於震怖,卻地千餘裏。北部薁鞬骨都侯與右骨都侯率眾三萬餘人歸南單於。三月,南單於複遣使詣闕貢獻,求使者監護,遣侍子,修舊約。
戊申晦,日有食之。
馬援軍至臨鄉,擊破蠻兵,斬獲二千餘人。
初,援嚐有疾,虎賁中郎將梁鬆來候之,獨拜床下,援不答。鬆去後,諸子問曰:“梁伯孫,帝壻,貴重朝庭,公卿已下莫不憚之,大人柰何獨不為禮?”援曰:“我乃鬆父友也,雖貴,何得失其序乎!”
援兄子嚴、敦並喜譏議,通輕俠,援前在交趾,還書誡之曰:“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好論議人長短,妄是非政法,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願聞子孫有此行也。龍伯高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儉,廉公有威,吾愛之重之,願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俠好義,憂人之憂,樂人之樂,父喪致客,數郡畢至;吾愛之重之,不願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猶為謹敕之士,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伯高者,山都長龍述也;季良者,越騎司馬杜保也;皆京兆人。會保仇人上書,訟“保為行浮薄,亂羣惑眾,伏波將軍萬裏還書以誡兄子,而梁鬆、竇固與之交結,將扇其輕偽,敗亂諸夏。”書奏,帝召責鬆、固,以訟書及援誡書示之,鬆、固叩頭流血,而得不罪。詔免保官,擢拜龍述為零陵太守。鬆由是恨援。
及援討武陵蠻,軍次下雋,有兩道可入,從壺頭則路近而水嶮,從充則塗夷而運遠。耿舒欲從充道;援以為棄日費糧,不如進壺頭,搤其喉咽,充賊自破;以事上之,帝從援策。進營壺頭,賊乘高守隘,水疾,船不得上;會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乃穿岸為室以避炎氣。賊每升險鼓噪,援輒曳足以觀之,左右哀其壯意,莫不為之流涕。耿舒與兄好畤侯弇書曰:“前舒上書當先擊充,糧雖難運而兵馬得用,軍人數萬,爭欲先奮。今壺頭竟不得進,大眾怫鬱行死,誠可痛惜!前到臨鄉,賊無故自致,若夜擊之,卽可殄滅,伏波類西域賈胡,到一處輒止,以是失利。今果疾疫,皆如舒言。”弇得書奏之,帝乃使梁鬆乘驛責問援,因代監軍。
會援卒,鬆因是構陷援。帝大怒,追收援新息侯印綬。初,援在交趾,常餌薏苡實,能輕身,勝障氣,軍還,載之一車。及卒後,有上書譖之者,以為前所載還皆明珠文犀。帝益怒。
援妻孥惶懼,不敢以喪還舊塋,稾葬域西,賓客故人,莫敢吊會。嚴與援妻子草索相連,詣闕請罪。帝乃出鬆書以示之,方知所坐,上書訴冤,前後六上,辭甚哀切。
前雲陽令扶風朱勃詣闕上書曰:“竊見故伏波將軍馬援,拔自西州,欽慕聖義,間關險難,觸冒萬死,經營隴、冀,謀如湧泉,勢如轉規,兵動有功,師進輒克。誅鋤先零,飛矢貫脛;出征交趾,與妻子生訣。間複南討,立陷臨鄉,師已有業,未竟而死;吏士雖疫,援不獨存。夫戰或以久而立功,或以速而致敗,深入未必為得,不進未必為非,人情豈樂久屯絕地不生歸哉!惟援得事朝廷二十二年,北出塞漠,南渡江海,觸冒害氣,僵死軍事,名滅爵絕,國土不傳,海內不知其過,眾庶未聞其毀,家屬杜門,葬不歸墓,怨隙並興,宗親怖栗,死者不能自列,生者莫為之訟,臣竊傷之!夫明主醲於用賞,約於用刑,高祖嚐與陳平金四萬斤以間楚軍,不問出入所為,豈複疑以錢穀間哉!願下公卿,平援功罪,宜絕宜續,以厭海內之望。”帝意稍解。
初,勃年十二,能誦詩、書,常候援兄況,辭言嫻雅,援裁知書,見之自失。況知其意,乃自酌酒慰援曰:“朱勃小器速成,智盡此耳,卒當從汝稟學,勿畏也。”勃未二十,右扶風請試守渭城宰。及援為將軍封侯,而勃位不過縣令。援後雖貴,常待以舊恩而卑侮之,勃愈身自親。及援遇讒,唯勃能終焉。
謁者南陽宗均監援軍,援旣卒,軍士疫死者太半,蠻亦饑困。均乃與諸將議曰:“今道遠士病,不可以戰,欲權承製降之,何如?”諸將皆伏地莫敢應。均曰:“夫忠臣出竟,有可以安國家,專之可也。”乃矯製調伏波司馬呂種守沅陵長,命種奉詔書入虜營,告以恩信,因勒兵隨其後。蠻夷震怖,冬十月,共斬其大帥而降。於是均入賊營,散其眾,遣歸本郡,為置長吏而還,羣蠻遂平。均未至,先自劾矯製之罪;上嘉其功,迎,賜以金帛,令過家上塚。
是歲,遼西烏桓大人郝旦等率眾內屬,詔封烏桓渠帥為侯、王、君長者八十一人,使居塞內,布於緣邊諸郡,令招來種人,給其衣食,遂為漢偵候,助擊匈奴、鮮卑。時司徒掾班彪上言:“烏桓天性輕黠,好為寇賊,若久放縱而無總領者,必複掠居人,但委主降掾吏,恐非所能製。臣愚以為宜複置烏桓校尉,誠有益於附集,省國家之邊慮。”帝從之,於是始複置校尉於上穀寧城,開營府,幷領鮮卑賞賜、質子,歲時互市焉。
光武帝建武二十六年(庚戌、五〇年)
正月,詔增百官奉,其千石已上,減於西京舊製,六百石已下,增於舊秩。
初作壽陵。帝曰:“古者帝王之葬,皆陶人、瓦器、木車、茅馬,使後世之人不知其處。太宗識終始之義,景帝能述遵孝道,遭天下反複,而霸陵獨完受其福,豈不美哉!今所製地不過二三頃,無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使迭興之後,與丘隴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