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歲,邵陵厲公曹芳卒。初,芳之廢遷金墉也,太宰中郎陳留範粲素服拜送,哀動左右;遂稱疾不出,陽狂不言,寢所乘車,足不履地。子孫有婚宦大事,輒密谘焉,合者則色無變,不合則眠寢不安,妻子以此知其旨。子喬等三人,並棄學業,絕人事,侍疾家庭,足不出邑裏。及帝卽位,詔以二千石祿養病,加賜帛百匹,喬以父疾篤,辭不敢受。粲不言凡三十六年,年八十四,終於所寢之車。
吳比三年大疫。
武帝鹹寧元年(乙未、二七五年)
春,正月,戊午朔,大赦,改元。
吳掘地得銀尺,上有刻文;吳主大赦,改元天冊。
吳中書令賀卲中風不能言,去職數月。吳主疑其詐,收付酒藏,掠考千數,卒無一言,乃燒鋸斷其頭,徙其家屬於臨海。又誅樓玄子孫。
夏,六月,鮮卑拓跋力微複遣其子沙漠汗入貢,將還,幽州刺史衛瓘表請留之,又密以金賂其諸部大人離間之。
秋,七月,甲申晦,日有食之。
冬,十二月,丁亥,追尊宣帝廟曰高祖,景帝曰世宗,文帝曰太祖。
大疫,洛陽死者以萬數。
武帝鹹寧二年(丙申、二七六年)
春,令狐豐卒,弟宏繼立,楊欣討斬之。
帝得疾甚劇,及愈,羣臣上壽。詔曰:“每念疫氣死亡者,為之愴然。豈以一身之休息,忘百姓之艱難邪!”諸上禮者,皆絕之。
初,齊王攸有寵於文帝,每見攸,輒撫床呼其小字曰:“此桃符座也!”幾為太子者數矣。臨終,為帝敘漢淮南王、魏陳思王事而泣,執攸手以授帝。太後臨終,亦流涕謂帝曰:“桃符性急,而汝為兄不慈,我若不起,必恐汝不能相容,以是屬汝,勿忘我言!”及帝疾甚,朝野皆屬意於攸。攸妃,賈充之長女也。河南尹夏侯和謂充曰:“卿二壻,親疏等耳。立人當立德。”充不答。攸素惡荀勖及左衛將軍馮紞傾諂,勖乃使紞說帝曰:“陛下前日疾苦不愈,齊王為公卿百姓所歸,太子雖欲高讓,其得免乎!宜遣還藩,以安社稷。”帝陰納之,乃徙和為光祿勳,奪充兵權,而位遇無替。
吳施但之亂,或譖京下督孫楷於吳主曰:“楷不時赴討,懷兩端。”吳主數詰讓之,征為宮下鎮、驃騎將軍。楷自疑懼,夏,六月,將妻子來奔,拜車騎將軍,封丹陽侯。
秋,七月,吳人或言於吳主曰:“臨平湖自漢末薉塞,長老言:"此湖塞,天下亂;此湖開,開下平。"近無故忽更開通,此天下當太平,青蓋入洛之祥也。”吳主以問奉禁都尉曆陽陳訓,對曰:“臣止能望氣,不能達湖之開塞。”退而告其友曰:“青蓋入洛者,將有銜璧之事,非吉祥也。”
或獻小石刻“皇帝”字,雲得於湖邊;吳主大赦,改元天璽。
湘東太守張詠不出算緡,吳主就在所斬之,徇首諸郡。會稽太守車浚公清有政績,值郡旱饑,表求振貸,吳主以為收私恩,遣使梟首。尚書熊睦微有所諫,吳主以刀鐶撞殺之,身無完肌。
八月,己亥,以何曾為太傅,陳騫為大司馬,賈充為太尉,齊王攸為司空。
吳曆陽山有七穿駢羅,穿中黃赤,俗謂之石印,雲:“石印封發,天下當太平。”曆陽長上言石印發,吳主遣使者以太牢祠之。使者作高梯登其上,以朱書石曰:“楚九州島渚,吳九州島都。揚州士,作天子,四世治,太平始。”還以聞。吳主大喜,封其山神為王,大赦,改明年元曰天紀。
冬,十月,以汝陰王駿為征西大將軍,羊祜為征南大將軍,皆開府辟召,儀同三司。
祜上疏請伐吳曰:“先帝西平巴、蜀,南和吳、會,庶幾海內得以休息;而吳複背信,使邊事更興。夫期運雖天所授,而功業必因人而成,不一大舉掃滅,則兵役無時得息也。蜀平之時,天下皆謂吳當幷亡,自是以來,十有三年矣。夫謀之雖多,決之欲獨。凡以險阻得全者,謂其勢均力敵耳。若輕重不齊,強弱異勢,雖有險阻,不可保也。蜀之為國,非不險也,皆雲一夫荷戟,千人莫當。及進兵之日,曾無藩籬之限,乘勝席卷,徑至成都,漢中諸城,皆鳥棲而不敢出,非無戰心,誠力不足以相抗也。及劉禪請降,諸營堡索然俱散。今江、淮之險不如劍閣,孫皓之暴過於劉禪,吳人之困甚於巴、蜀,而大晉兵力盛於往時,不於此際平壹四海,而更阻兵相守,使天下困於征戍,經曆盛衰,不可長久也。今若引梁、益之兵水陸俱下,荊、楚之眾進臨江陵,平南、豫州直指夏口,徐、揚、青、兗並會秣陵;以一隅之吳當天下之眾,勢分形散,所備皆急。巴、漢奇兵出其空虛,一處傾壞,則上下震蕩,雖有智者不能為吳謀矣。吳緣江為國,東西數千裏,所敵者大,無有寧息。孫皓恣情任意,與下多忌,將疑於朝,士困於野,無有保世之計,一定之心;平常之日,猶懷去就,兵臨之際,必有應者,終不能齊力致死,已可知也。其俗急速不能持久,弓弩戟楯不如中國;唯有水戰是其所便,一入其境,則長江非複所保,還趣城池,去長入短,非吾敵也。官軍縣進,人有致死之誌,吳人內顧,各有離散之心,如此,軍不踰時,克可必矣。”帝深納之。而朝議方以秦、涼為憂,祜複表曰:“吳平則胡自定,但當速濟大功耳。”議者多有不同,賈充、荀勖、馮紞尤以伐吳為不可。祜歎曰:“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天與不取,豈非更事者恨於後時哉!”唯度支尚書杜預、中書令張華與帝意合,讚成其計。
丁卯,立皇後楊氏,大赦。後,元皇後之從妹也,美而有婦德。帝初聘後,後叔父珧上表曰:“自古一門二後,未有能全其宗者,乞藏此表於宗廟,異日如臣之言,得以免禍。”帝許之。
十二月,以後父鎮軍將軍駿為車騎將軍,封臨晉侯。尚書褚{契,大改石}、郭奕皆表駿小器,不可任社稷之重。帝不從。駿驕傲自得,胡奮謂駿曰:“卿恃女更益豪邪!曆觀前世,與天家婚,未有不滅門者,但早晚事耳。”駿曰:“卿女不在天家乎?”奮曰:“我女與卿女作婢耳,何能為損益乎!”
武帝鹹寧三年(丁酉、二七七年)
春,正月,丙子朔,日有食之。
立皇子裕為始平王;庚寅,裕卒。
三月,平虜護軍文鴦督涼、秦、雍州諸軍討樹機能,破之,諸胡二十萬口來降。
夏,五月,吳將邵顗、夏祥帥眾七千餘人來降。
秋,七月,中山王睦坐招誘逋亡,貶為丹水縣侯。
有星孛於紫宮。
衛將軍楊珧等建議,以為“古者封建諸候,所以藩衛王室;今諸王公皆在京師,非扞城之義。又,異姓諸將居邊,宜參以親戚。”帝乃詔諸王各以戶邑多少為三等,大國置三軍五千人,次國二軍三千人,小國一軍一千一百人;諸王為都督者,各徙其國使相近。八月,癸亥,徙扶風王亮為汝南王,出為鎮南大將軍,都督豫州諸軍事;琅邪王倫為趙王,督鄴城守事;勃海王輔為太原王,監幷州諸軍事;以東莞王伷在徐州,徙封琅邪王;汝陰王駿在關中,徙封扶風王;又徙太原王顒為河間王;汝南王柬為南陽王。輔,孚之子;顒,孚之孫也。其無官者,皆遣就國。諸王公戀京師,皆涕泣而去。又封皇子瑋為始平王,允為濮陽王,該為新都王,遐為清河王。
其異姓之臣有大功者,皆封郡公、郡侯。封賈充為魯郡公。追封王沈為博陵郡公。
徙封巨平侯羊祜為南城郡侯,祜固辭不受。祜每拜官爵,常多避讓,至心素著,故特見申於分列之外。祜曆事二世,職典樞要,凡謀議損益,皆焚其草,世莫得聞;所進達之人皆不知所由。常曰:“拜官公朝,謝恩私門,吾所不敢也。”
兗、豫、徐、青、荊、益、梁七州大水。
冬,十二月,吳夏口督孫慎入江夏、汝南,略千餘家而去。詔遣侍臣詰羊祜不追討之意,幷欲移荊州。祜曰:“江夏去襄陽八百裏,比知賊問,賊已去經日,步軍安能追之!勞師以免責,非臣誌也。昔魏武帝置都督,類皆與州相近,以兵勢好合惡離故也。疆埸之間,一彼一此,慎守而已。若輒徙州,賊出無常,亦未知州之所宜據也。”
是歲,大司馬陳騫自揚州入朝,以高平公罷。
吳主以會稽張俶多所譖白,甚見寵任,累遷司直中郎將,封侯。其父為山陰縣卒,知俶不良,上表曰:“若用俶為司直,有罪乞不從坐。”吳主許之。俶表置彈曲二十人,專糾司不法,於是吏民各以愛憎互相告訐,獄犴盈溢,上下囂然。俶大為奸利,驕奢暴橫,事發,父子皆車裂。
吳比三年大疫。
武帝鹹寧元年(乙未、二七五年)
春,正月,戊午朔,大赦,改元。
吳掘地得銀尺,上有刻文;吳主大赦,改元天冊。
吳中書令賀卲中風不能言,去職數月。吳主疑其詐,收付酒藏,掠考千數,卒無一言,乃燒鋸斷其頭,徙其家屬於臨海。又誅樓玄子孫。
夏,六月,鮮卑拓跋力微複遣其子沙漠汗入貢,將還,幽州刺史衛瓘表請留之,又密以金賂其諸部大人離間之。
秋,七月,甲申晦,日有食之。
冬,十二月,丁亥,追尊宣帝廟曰高祖,景帝曰世宗,文帝曰太祖。
大疫,洛陽死者以萬數。
武帝鹹寧二年(丙申、二七六年)
春,令狐豐卒,弟宏繼立,楊欣討斬之。
帝得疾甚劇,及愈,羣臣上壽。詔曰:“每念疫氣死亡者,為之愴然。豈以一身之休息,忘百姓之艱難邪!”諸上禮者,皆絕之。
初,齊王攸有寵於文帝,每見攸,輒撫床呼其小字曰:“此桃符座也!”幾為太子者數矣。臨終,為帝敘漢淮南王、魏陳思王事而泣,執攸手以授帝。太後臨終,亦流涕謂帝曰:“桃符性急,而汝為兄不慈,我若不起,必恐汝不能相容,以是屬汝,勿忘我言!”及帝疾甚,朝野皆屬意於攸。攸妃,賈充之長女也。河南尹夏侯和謂充曰:“卿二壻,親疏等耳。立人當立德。”充不答。攸素惡荀勖及左衛將軍馮紞傾諂,勖乃使紞說帝曰:“陛下前日疾苦不愈,齊王為公卿百姓所歸,太子雖欲高讓,其得免乎!宜遣還藩,以安社稷。”帝陰納之,乃徙和為光祿勳,奪充兵權,而位遇無替。
吳施但之亂,或譖京下督孫楷於吳主曰:“楷不時赴討,懷兩端。”吳主數詰讓之,征為宮下鎮、驃騎將軍。楷自疑懼,夏,六月,將妻子來奔,拜車騎將軍,封丹陽侯。
秋,七月,吳人或言於吳主曰:“臨平湖自漢末薉塞,長老言:"此湖塞,天下亂;此湖開,開下平。"近無故忽更開通,此天下當太平,青蓋入洛之祥也。”吳主以問奉禁都尉曆陽陳訓,對曰:“臣止能望氣,不能達湖之開塞。”退而告其友曰:“青蓋入洛者,將有銜璧之事,非吉祥也。”
或獻小石刻“皇帝”字,雲得於湖邊;吳主大赦,改元天璽。
湘東太守張詠不出算緡,吳主就在所斬之,徇首諸郡。會稽太守車浚公清有政績,值郡旱饑,表求振貸,吳主以為收私恩,遣使梟首。尚書熊睦微有所諫,吳主以刀鐶撞殺之,身無完肌。
八月,己亥,以何曾為太傅,陳騫為大司馬,賈充為太尉,齊王攸為司空。
吳曆陽山有七穿駢羅,穿中黃赤,俗謂之石印,雲:“石印封發,天下當太平。”曆陽長上言石印發,吳主遣使者以太牢祠之。使者作高梯登其上,以朱書石曰:“楚九州島渚,吳九州島都。揚州士,作天子,四世治,太平始。”還以聞。吳主大喜,封其山神為王,大赦,改明年元曰天紀。
冬,十月,以汝陰王駿為征西大將軍,羊祜為征南大將軍,皆開府辟召,儀同三司。
祜上疏請伐吳曰:“先帝西平巴、蜀,南和吳、會,庶幾海內得以休息;而吳複背信,使邊事更興。夫期運雖天所授,而功業必因人而成,不一大舉掃滅,則兵役無時得息也。蜀平之時,天下皆謂吳當幷亡,自是以來,十有三年矣。夫謀之雖多,決之欲獨。凡以險阻得全者,謂其勢均力敵耳。若輕重不齊,強弱異勢,雖有險阻,不可保也。蜀之為國,非不險也,皆雲一夫荷戟,千人莫當。及進兵之日,曾無藩籬之限,乘勝席卷,徑至成都,漢中諸城,皆鳥棲而不敢出,非無戰心,誠力不足以相抗也。及劉禪請降,諸營堡索然俱散。今江、淮之險不如劍閣,孫皓之暴過於劉禪,吳人之困甚於巴、蜀,而大晉兵力盛於往時,不於此際平壹四海,而更阻兵相守,使天下困於征戍,經曆盛衰,不可長久也。今若引梁、益之兵水陸俱下,荊、楚之眾進臨江陵,平南、豫州直指夏口,徐、揚、青、兗並會秣陵;以一隅之吳當天下之眾,勢分形散,所備皆急。巴、漢奇兵出其空虛,一處傾壞,則上下震蕩,雖有智者不能為吳謀矣。吳緣江為國,東西數千裏,所敵者大,無有寧息。孫皓恣情任意,與下多忌,將疑於朝,士困於野,無有保世之計,一定之心;平常之日,猶懷去就,兵臨之際,必有應者,終不能齊力致死,已可知也。其俗急速不能持久,弓弩戟楯不如中國;唯有水戰是其所便,一入其境,則長江非複所保,還趣城池,去長入短,非吾敵也。官軍縣進,人有致死之誌,吳人內顧,各有離散之心,如此,軍不踰時,克可必矣。”帝深納之。而朝議方以秦、涼為憂,祜複表曰:“吳平則胡自定,但當速濟大功耳。”議者多有不同,賈充、荀勖、馮紞尤以伐吳為不可。祜歎曰:“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天與不取,豈非更事者恨於後時哉!”唯度支尚書杜預、中書令張華與帝意合,讚成其計。
丁卯,立皇後楊氏,大赦。後,元皇後之從妹也,美而有婦德。帝初聘後,後叔父珧上表曰:“自古一門二後,未有能全其宗者,乞藏此表於宗廟,異日如臣之言,得以免禍。”帝許之。
十二月,以後父鎮軍將軍駿為車騎將軍,封臨晉侯。尚書褚{契,大改石}、郭奕皆表駿小器,不可任社稷之重。帝不從。駿驕傲自得,胡奮謂駿曰:“卿恃女更益豪邪!曆觀前世,與天家婚,未有不滅門者,但早晚事耳。”駿曰:“卿女不在天家乎?”奮曰:“我女與卿女作婢耳,何能為損益乎!”
武帝鹹寧三年(丁酉、二七七年)
春,正月,丙子朔,日有食之。
立皇子裕為始平王;庚寅,裕卒。
三月,平虜護軍文鴦督涼、秦、雍州諸軍討樹機能,破之,諸胡二十萬口來降。
夏,五月,吳將邵顗、夏祥帥眾七千餘人來降。
秋,七月,中山王睦坐招誘逋亡,貶為丹水縣侯。
有星孛於紫宮。
衛將軍楊珧等建議,以為“古者封建諸候,所以藩衛王室;今諸王公皆在京師,非扞城之義。又,異姓諸將居邊,宜參以親戚。”帝乃詔諸王各以戶邑多少為三等,大國置三軍五千人,次國二軍三千人,小國一軍一千一百人;諸王為都督者,各徙其國使相近。八月,癸亥,徙扶風王亮為汝南王,出為鎮南大將軍,都督豫州諸軍事;琅邪王倫為趙王,督鄴城守事;勃海王輔為太原王,監幷州諸軍事;以東莞王伷在徐州,徙封琅邪王;汝陰王駿在關中,徙封扶風王;又徙太原王顒為河間王;汝南王柬為南陽王。輔,孚之子;顒,孚之孫也。其無官者,皆遣就國。諸王公戀京師,皆涕泣而去。又封皇子瑋為始平王,允為濮陽王,該為新都王,遐為清河王。
其異姓之臣有大功者,皆封郡公、郡侯。封賈充為魯郡公。追封王沈為博陵郡公。
徙封巨平侯羊祜為南城郡侯,祜固辭不受。祜每拜官爵,常多避讓,至心素著,故特見申於分列之外。祜曆事二世,職典樞要,凡謀議損益,皆焚其草,世莫得聞;所進達之人皆不知所由。常曰:“拜官公朝,謝恩私門,吾所不敢也。”
兗、豫、徐、青、荊、益、梁七州大水。
冬,十二月,吳夏口督孫慎入江夏、汝南,略千餘家而去。詔遣侍臣詰羊祜不追討之意,幷欲移荊州。祜曰:“江夏去襄陽八百裏,比知賊問,賊已去經日,步軍安能追之!勞師以免責,非臣誌也。昔魏武帝置都督,類皆與州相近,以兵勢好合惡離故也。疆埸之間,一彼一此,慎守而已。若輒徙州,賊出無常,亦未知州之所宜據也。”
是歲,大司馬陳騫自揚州入朝,以高平公罷。
吳主以會稽張俶多所譖白,甚見寵任,累遷司直中郎將,封侯。其父為山陰縣卒,知俶不良,上表曰:“若用俶為司直,有罪乞不從坐。”吳主許之。俶表置彈曲二十人,專糾司不法,於是吏民各以愛憎互相告訐,獄犴盈溢,上下囂然。俶大為奸利,驕奢暴橫,事發,父子皆車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