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七月,丁未,詔曰:“交趾、比景獨隔書朔,斯乃前運方季,因迷遂往。宜曲赦交州,卽以叔獻為刺史,撫安南土。”
魏葭蘆鎮主楊廣香請降,丙辰,以廣香為沙州刺史。
八月,乙亥,魏主如方山;丁醜,還宮。
上聞魏將入寇,九月,乙巳,以豫章王嶷為荊、湘二州刺史,都督如故;以臨川王映為揚州刺史。
丙午,以司空褚淵領尚書令。
壬子,魏以侍中、司徒、東陽王丕為太尉,侍中、尚書右仆射陳建為司徒,侍中、尚書代人苟頹為司空。
己未,魏安樂厲王長樂謀反,賜死。
庚申,魏隴西宣王源賀卒。
冬,十月,己巳朔,魏大赦。
癸未,汝陰太妃王氏卒,諡曰宋恭皇後。
初,晉壽民李烏奴與白水氐楊成等寇梁州,梁州刺史範柏年說降烏奴,擊成,破之。及沈攸之事起,柏年遣兵出魏興,聲雲入援,實候望形勢。事平,朝廷遣王玄邈代之。詔柏年與烏奴俱下,烏奴勸柏年不受代;柏年計未決,玄邈已至,柏年乃留烏奴於漢中,還至魏興,盤桓不進。左衛率豫章胡諧之嚐就柏年求馬,柏年曰:“馬非狗也,安能應無已之求!”待使者甚薄;使者還,語諧之曰:“柏年雲:"胡諧之何物狗!所求無厭!"”諧之恨之,譖於上曰:“柏年恃險聚眾,欲專據一州。”上使雍州刺史南郡王長懋誘柏年,啟為府長史。柏年至襄陽,上欲不問,諧之曰:“見虎格得,而縱上山乎?”甲午,賜柏年死。李烏奴叛入氐,依楊文弘,引氐兵千餘人寇梁州,陷白馬戍。王玄邈使人詐降誘烏奴,烏奴輕兵襲州城,玄邈伏兵邀擊,大破之,烏奴挺身複走入氐。
初,玄邈為青州刺史,上在淮陰,為宋太宗所疑,欲北附魏,遣書結玄邈,玄邈長史清河房叔安曰:“將軍居方州之重,無故舉忠孝而棄之,三齊之士,寧蹈東海而死耳,不敢隨將軍也!”玄邈乃不答上書。及罷州還,至淮陰,嚴軍直過;至建康,啟太宗,稱上有異誌。及上為驃騎,引為司馬,玄邈甚懼,而上待之如初。及破烏奴,上曰:“玄邈果不負吾意遇也。”叔安為寧蜀太守,上賞其忠正,欲用為梁州,會病卒。
十一月,辛亥,立皇太子妃斐氏。
癸醜,魏遣假梁郡王嘉督二將出淮陰,隴西公琛督三將出廣陵,河東公薛虎子督三將出壽陽,奉丹陽王劉昶入寇;許昶以克複舊業,世胙江南,稱藩於魏。蠻酋桓誕請為前驅,以誕為南征西道大都督。義陽民謝天蓋自稱司州刺史,欲以州附魏,魏樂陵鎮將韋珍引兵渡淮應接。豫章王嶷遣中兵參軍蕭惠朗將二千人助司州刺史蕭景先討天蓋,韋珍略七千餘戶而去。景先,上之從子也。南兗州刺史王敬則聞魏將濟淮,委鎮還建康,士民驚散,旣而魏竟不至。上以其功臣,不問。
上之輔宋也,遣驍騎將軍王洪範使柔然,約與共攻魏。洪範自蜀出吐穀渾曆西域乃得達。至是,柔然十餘萬騎寇魏,至塞上而還。
是歲,魏詔中書監高允議定律令。允雖篤老,而誌識不衰。詔以允家貧養薄,令樂部絲竹十人五日一詣允以娛其誌,朝晡給膳,朔望致牛酒,月給衣服綿絹;入見則備幾杖,問以政治。
契丹莫賀弗勿幹帥部落萬餘口入附於魏,居白狼水東。
高帝建元二年(庚申,公元四八〇年)
春,正月,戊戌朔,大赦。
以司空褚淵為司徒,尚書右仆射王儉為左仆射;淵不受。
辛醜,上祀南郊。
魏隴西公琛等攻拔馬頭戍,殺太守劉從。乙卯,詔內外纂嚴,發兵拒魏,征南郡王長懋為中軍將軍,鎮石頭。
魏廣川莊王略卒。
魏師攻鍾離,徐州刺史崔文仲擊破之。文仲遣軍主崔孝伯渡淮,攻魏茌眉戍主龍得侯等,殺之。文仲,祖思之族人也。
羣蠻依阻山穀,連帶荊、湘、雍、郢、司五州之境,聞魏師入寇,官盡發民丁,南襄城蠻秦遠乘虛寇潼陽,殺縣令。司州蠻引魏兵寇平昌,平昌戍主苟元賓擊破之。北上黃蠻文勉德寇汶陽,汶陽太守戴元賓棄城奔江陵,豫章王嶷遣中兵參軍劉伾緒將千人討之,至當陽,勉德請降,秦遠遁去。
魏將薛道標引兵趣壽陽,上使齊郡太守劉懷慰作冠軍將軍薛淵書以招道標;魏人聞之,召道標還,使梁郡王嘉代之。懷慰,乘民之子也。二月,丁卯朔,嘉與劉昶寇壽陽。將戰,昶四向拜將士,流涕縱橫,曰:“願同戮力,以雪讎恥!”
魏步騎號二十萬,豫州刺史垣崇祖集文武議之,欲治外城,堰肥水以自固。皆曰:“昔佛狸入寇,南平王士卒完盛,數倍於今,猶以郭大難守,退保內城。且自有肥水,未嚐堰也,恐勞而無益。”崇祖曰:“若棄外城,虜必據之,外修樓櫓,內築長圍,則坐成擒矣。守郭築堰,是吾不諫之策也。”乃於城西北堰肥水,堰北築小城,周為深塹,使數千人守之,曰:“虜見城小,以為一舉可取,必悉力攻之,以謀破堰;吾縱水衝之,皆為流屍矣。”魏人果蟻附攻小城,崇祖著白紗帽,肩輿上城,晡時,決堰下水;魏攻城之眾漂墜塹中,人馬溺死以千數。魏師退走。
謝天蓋部曲殺天蓋以降。
宋自孝建以來,政綱弛紊,簿籍訛謬,上詔黃門郎會稽虞玩之等更加檢定,曰:“黃籍,民之大紀,國之治端。自頃巧偽日甚,何以厘革?”玩之上表,以為:“元嘉中,故光祿大夫傅隆年出七十,猶手自書籍,躬加隱校。今欲求治取正,必在勤明令長。愚謂宜以元嘉二十七年籍為正,更立明科,一聽首悔;迷而不返,依製必戮;若有虛昧,州縣同科。”上從之。
上以羣蠻數為叛亂,分荊、益置巴州以鎮之。壬申,以三巴校尉**昭為巴州刺史,領巴東太守。是時,齊之境內,有州二十三,郡三百九十,縣千四百八十五。
乙酉,崔文仲遣軍主陳靖拔魏竹邑,殺戍主白仲都;崔叔延破魏睢陵,殺淮陽太守梁惡。
三月,丁酉朔,以侍中西昌侯鸞為郢州刺史。鸞,帝兄始安貞王道生之子也,早孤,為帝所養,恩過諸子。
魏劉昶以雨水方降,表請還師,魏人許之;丙午,遣車騎大將軍馮熙將兵迎之。
夏,四月,辛巳,魏主如白登山;五月,丙申朔,如火山;壬寅,還平城。
自晉以來,建康宮之外城唯設竹籬,而有六門。會有發白虎樽者,言“白門三重關,竹籬穿不完”。上感其言,命改立都牆。
李烏奴數乘間出寇梁州,豫章王嶷遣中兵參軍王圖南將益州兵從劍閣掩擊之;梁、南秦二州刺史崔慧景發梁州兵屯白馬,與圖南覆背擊烏奴,大破之,烏奴走保武興。慧景,祖思之族人也。
秋,七月,辛亥,魏主如火山。
戊午,皇太子穆妃裴氏卒。
詔南郡王長懋移鎮西州。
角城戍主舉城降魏;秋,八月,丁酉,魏遣徐州刺史梁郡王嘉迎之。又遣平南將軍郎大檀等三將出朐城,將軍白吐頭等二將出海西,將軍元泰等二將出連口,將軍封延等三將出角城,鎮南將軍賀羅出下蔡,同入寇。
甲辰,魏主如方山;戊申,遊武州山石窟寺。庚戌,還平城。
崔慧景遣長史裴叔保攻李烏奴於武興,為氐王楊文弘所敗。
九月,甲午朔,日有食之。
丙午,柔然遣使來聘。
汝南太守常元真、龍驤將軍胡青苟降於魏。
閏月,辛巳,遣領軍李安民循行清、泗諸戍以備魏。
魏梁郡王嘉帥眾十萬圍朐山,朐山戍主玄元度嬰城固守,青、冀二州刺史範陽盧紹之遣子奐將兵助之。庚寅,元度大破魏師。台遣軍主崔靈建等將萬餘人自淮入海,夜至,各舉兩炬;魏師望見,遁去。
冬,十月,王儉固請解選職,許之;加儉侍中,以太子詹事何戢領選。上以戢資重,欲加常侍,褚淵曰:“聖旨每以蟬冕不宜過多。臣與王儉旣已左珥,若複加戢,則八座遂有三貂;若帖以驍、遊,亦為不少。”乃以戢為吏部尚書,加驍騎將軍。
甲辰,以沙州刺史楊廣香為西秦州刺史,又以其子炅為武都太守。
丁未,魏以昌黎王馮熙為西道都督,與征南將軍桓誕出義陽,鎮南將軍賀羅出鍾離,同入寇。
淮北四州民不樂屬魏,常思歸江南,上多遣間諜誘之。於是,徐州民桓標之、兗州民徐猛子等所在蠭起為寇盜,聚眾保伍固,推司馬朗之為主。魏遣淮陽王尉元、平南將軍薛虎子等討之。
十一月,戊寅,丹陽尹王僧虔上言:“郡縣獄相承有上湯殺囚,名為救疾,實行冤暴。豈有死生大命,而潛製下邑!愚謂囚病必先刺郡,求職司與醫對共診驗,遠縣家人省視,然後處治。”上從之。
魏葭蘆鎮主楊廣香請降,丙辰,以廣香為沙州刺史。
八月,乙亥,魏主如方山;丁醜,還宮。
上聞魏將入寇,九月,乙巳,以豫章王嶷為荊、湘二州刺史,都督如故;以臨川王映為揚州刺史。
丙午,以司空褚淵領尚書令。
壬子,魏以侍中、司徒、東陽王丕為太尉,侍中、尚書右仆射陳建為司徒,侍中、尚書代人苟頹為司空。
己未,魏安樂厲王長樂謀反,賜死。
庚申,魏隴西宣王源賀卒。
冬,十月,己巳朔,魏大赦。
癸未,汝陰太妃王氏卒,諡曰宋恭皇後。
初,晉壽民李烏奴與白水氐楊成等寇梁州,梁州刺史範柏年說降烏奴,擊成,破之。及沈攸之事起,柏年遣兵出魏興,聲雲入援,實候望形勢。事平,朝廷遣王玄邈代之。詔柏年與烏奴俱下,烏奴勸柏年不受代;柏年計未決,玄邈已至,柏年乃留烏奴於漢中,還至魏興,盤桓不進。左衛率豫章胡諧之嚐就柏年求馬,柏年曰:“馬非狗也,安能應無已之求!”待使者甚薄;使者還,語諧之曰:“柏年雲:"胡諧之何物狗!所求無厭!"”諧之恨之,譖於上曰:“柏年恃險聚眾,欲專據一州。”上使雍州刺史南郡王長懋誘柏年,啟為府長史。柏年至襄陽,上欲不問,諧之曰:“見虎格得,而縱上山乎?”甲午,賜柏年死。李烏奴叛入氐,依楊文弘,引氐兵千餘人寇梁州,陷白馬戍。王玄邈使人詐降誘烏奴,烏奴輕兵襲州城,玄邈伏兵邀擊,大破之,烏奴挺身複走入氐。
初,玄邈為青州刺史,上在淮陰,為宋太宗所疑,欲北附魏,遣書結玄邈,玄邈長史清河房叔安曰:“將軍居方州之重,無故舉忠孝而棄之,三齊之士,寧蹈東海而死耳,不敢隨將軍也!”玄邈乃不答上書。及罷州還,至淮陰,嚴軍直過;至建康,啟太宗,稱上有異誌。及上為驃騎,引為司馬,玄邈甚懼,而上待之如初。及破烏奴,上曰:“玄邈果不負吾意遇也。”叔安為寧蜀太守,上賞其忠正,欲用為梁州,會病卒。
十一月,辛亥,立皇太子妃斐氏。
癸醜,魏遣假梁郡王嘉督二將出淮陰,隴西公琛督三將出廣陵,河東公薛虎子督三將出壽陽,奉丹陽王劉昶入寇;許昶以克複舊業,世胙江南,稱藩於魏。蠻酋桓誕請為前驅,以誕為南征西道大都督。義陽民謝天蓋自稱司州刺史,欲以州附魏,魏樂陵鎮將韋珍引兵渡淮應接。豫章王嶷遣中兵參軍蕭惠朗將二千人助司州刺史蕭景先討天蓋,韋珍略七千餘戶而去。景先,上之從子也。南兗州刺史王敬則聞魏將濟淮,委鎮還建康,士民驚散,旣而魏竟不至。上以其功臣,不問。
上之輔宋也,遣驍騎將軍王洪範使柔然,約與共攻魏。洪範自蜀出吐穀渾曆西域乃得達。至是,柔然十餘萬騎寇魏,至塞上而還。
是歲,魏詔中書監高允議定律令。允雖篤老,而誌識不衰。詔以允家貧養薄,令樂部絲竹十人五日一詣允以娛其誌,朝晡給膳,朔望致牛酒,月給衣服綿絹;入見則備幾杖,問以政治。
契丹莫賀弗勿幹帥部落萬餘口入附於魏,居白狼水東。
高帝建元二年(庚申,公元四八〇年)
春,正月,戊戌朔,大赦。
以司空褚淵為司徒,尚書右仆射王儉為左仆射;淵不受。
辛醜,上祀南郊。
魏隴西公琛等攻拔馬頭戍,殺太守劉從。乙卯,詔內外纂嚴,發兵拒魏,征南郡王長懋為中軍將軍,鎮石頭。
魏廣川莊王略卒。
魏師攻鍾離,徐州刺史崔文仲擊破之。文仲遣軍主崔孝伯渡淮,攻魏茌眉戍主龍得侯等,殺之。文仲,祖思之族人也。
羣蠻依阻山穀,連帶荊、湘、雍、郢、司五州之境,聞魏師入寇,官盡發民丁,南襄城蠻秦遠乘虛寇潼陽,殺縣令。司州蠻引魏兵寇平昌,平昌戍主苟元賓擊破之。北上黃蠻文勉德寇汶陽,汶陽太守戴元賓棄城奔江陵,豫章王嶷遣中兵參軍劉伾緒將千人討之,至當陽,勉德請降,秦遠遁去。
魏將薛道標引兵趣壽陽,上使齊郡太守劉懷慰作冠軍將軍薛淵書以招道標;魏人聞之,召道標還,使梁郡王嘉代之。懷慰,乘民之子也。二月,丁卯朔,嘉與劉昶寇壽陽。將戰,昶四向拜將士,流涕縱橫,曰:“願同戮力,以雪讎恥!”
魏步騎號二十萬,豫州刺史垣崇祖集文武議之,欲治外城,堰肥水以自固。皆曰:“昔佛狸入寇,南平王士卒完盛,數倍於今,猶以郭大難守,退保內城。且自有肥水,未嚐堰也,恐勞而無益。”崇祖曰:“若棄外城,虜必據之,外修樓櫓,內築長圍,則坐成擒矣。守郭築堰,是吾不諫之策也。”乃於城西北堰肥水,堰北築小城,周為深塹,使數千人守之,曰:“虜見城小,以為一舉可取,必悉力攻之,以謀破堰;吾縱水衝之,皆為流屍矣。”魏人果蟻附攻小城,崇祖著白紗帽,肩輿上城,晡時,決堰下水;魏攻城之眾漂墜塹中,人馬溺死以千數。魏師退走。
謝天蓋部曲殺天蓋以降。
宋自孝建以來,政綱弛紊,簿籍訛謬,上詔黃門郎會稽虞玩之等更加檢定,曰:“黃籍,民之大紀,國之治端。自頃巧偽日甚,何以厘革?”玩之上表,以為:“元嘉中,故光祿大夫傅隆年出七十,猶手自書籍,躬加隱校。今欲求治取正,必在勤明令長。愚謂宜以元嘉二十七年籍為正,更立明科,一聽首悔;迷而不返,依製必戮;若有虛昧,州縣同科。”上從之。
上以羣蠻數為叛亂,分荊、益置巴州以鎮之。壬申,以三巴校尉**昭為巴州刺史,領巴東太守。是時,齊之境內,有州二十三,郡三百九十,縣千四百八十五。
乙酉,崔文仲遣軍主陳靖拔魏竹邑,殺戍主白仲都;崔叔延破魏睢陵,殺淮陽太守梁惡。
三月,丁酉朔,以侍中西昌侯鸞為郢州刺史。鸞,帝兄始安貞王道生之子也,早孤,為帝所養,恩過諸子。
魏劉昶以雨水方降,表請還師,魏人許之;丙午,遣車騎大將軍馮熙將兵迎之。
夏,四月,辛巳,魏主如白登山;五月,丙申朔,如火山;壬寅,還平城。
自晉以來,建康宮之外城唯設竹籬,而有六門。會有發白虎樽者,言“白門三重關,竹籬穿不完”。上感其言,命改立都牆。
李烏奴數乘間出寇梁州,豫章王嶷遣中兵參軍王圖南將益州兵從劍閣掩擊之;梁、南秦二州刺史崔慧景發梁州兵屯白馬,與圖南覆背擊烏奴,大破之,烏奴走保武興。慧景,祖思之族人也。
秋,七月,辛亥,魏主如火山。
戊午,皇太子穆妃裴氏卒。
詔南郡王長懋移鎮西州。
角城戍主舉城降魏;秋,八月,丁酉,魏遣徐州刺史梁郡王嘉迎之。又遣平南將軍郎大檀等三將出朐城,將軍白吐頭等二將出海西,將軍元泰等二將出連口,將軍封延等三將出角城,鎮南將軍賀羅出下蔡,同入寇。
甲辰,魏主如方山;戊申,遊武州山石窟寺。庚戌,還平城。
崔慧景遣長史裴叔保攻李烏奴於武興,為氐王楊文弘所敗。
九月,甲午朔,日有食之。
丙午,柔然遣使來聘。
汝南太守常元真、龍驤將軍胡青苟降於魏。
閏月,辛巳,遣領軍李安民循行清、泗諸戍以備魏。
魏梁郡王嘉帥眾十萬圍朐山,朐山戍主玄元度嬰城固守,青、冀二州刺史範陽盧紹之遣子奐將兵助之。庚寅,元度大破魏師。台遣軍主崔靈建等將萬餘人自淮入海,夜至,各舉兩炬;魏師望見,遁去。
冬,十月,王儉固請解選職,許之;加儉侍中,以太子詹事何戢領選。上以戢資重,欲加常侍,褚淵曰:“聖旨每以蟬冕不宜過多。臣與王儉旣已左珥,若複加戢,則八座遂有三貂;若帖以驍、遊,亦為不少。”乃以戢為吏部尚書,加驍騎將軍。
甲辰,以沙州刺史楊廣香為西秦州刺史,又以其子炅為武都太守。
丁未,魏以昌黎王馮熙為西道都督,與征南將軍桓誕出義陽,鎮南將軍賀羅出鍾離,同入寇。
淮北四州民不樂屬魏,常思歸江南,上多遣間諜誘之。於是,徐州民桓標之、兗州民徐猛子等所在蠭起為寇盜,聚眾保伍固,推司馬朗之為主。魏遣淮陽王尉元、平南將軍薛虎子等討之。
十一月,戊寅,丹陽尹王僧虔上言:“郡縣獄相承有上湯殺囚,名為救疾,實行冤暴。豈有死生大命,而潛製下邑!愚謂囚病必先刺郡,求職司與醫對共診驗,遠縣家人省視,然後處治。”上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