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先生留下七封信,不期然帶給我們種種非虛構故事,竟如此曲折混雜是非莫辨,以至於一部中篇作品,眼看著已經盛不下了。好一座曆史富礦。然而我心激蕩,這才初步探到“礦脈”,我們即將靠攏黛莉之家。這回真是她家吧?
待我買了些糕點煙酒,各自分開提了,一行人鑽入寧武老街巷,亦步亦趨而進。樹森兄走在頭裏,張發兄甩開八字腳,緊隨其後。新房子舊房子老房子大小房子,髙低錯落,皆有曆史符號暗寓其上。我手持相機隨舉隨拍。
趙瑾老人係趙家第九代人,生於197年,眼下在當年九進院的凋零殘部中,苟延殘喘。老門扇,老灰磚,老院家,老煙火,裏邊還有老而不倒的月亮門。百年滄桑事,深不可測人。
屋內光線昏暗,令人雙目不明。趙瑾老人佝僂著腰身,從撿拾回來的破矮椅中,向上探看少許,算是施禮已畢。他不驚不喜,不動聲色,心中早已古井無波。王樹森近前提喚:我是樹森!
樹森?樹森好哇!
老人身子不動,抬臂就近一扯,當空一隻**燈泡放出黃色彌光來,總算把這間狹窄陳屋勉強照亮。坑上一堆爛衣破絮,沿牆一隻晉作老櫃脫了漆皮。三四個大男人,左看右看給各自屁股找看座處。諸兄把我讓在炕沿上,便於麵對麵給老人點煙問話兒,算是嘉賓席位。
老人很愛抽煙,隻是手抖得緊,每吸一口,需用無牙的嘴巴迅即捕捉香煙過濾嘴。
一個衰老的知識分子?一個畢生從事體力勞動的人。終於,話題徐徐展開,相談漸次深入。我提問時,他盯著我,他回答問題時,常看著王樹森。王樹森又點點頭,幫我在本子上做記錄。老人聽不明白時,張發兄就髙聲重複當地方言。我做每一個提問,都必須明白無誤、簡短扼要,老人每一次回答,也是個衰老的知識分子?一個畢生從亊體力勞動的人。
簡短直接、明白無誤,總體上采訪下來,效率出奇的高。連日來,那麽多謎團,那麽多問題,那麽多要緊事,不消一個時辰,全弄得清清楚楚了。
先問老人少年時,在太原求學,常住哪裏?
老人言短聲高:坡子街,趙公館。
那是誰家?
我二叔,趙廷雅。
二叔他是做甚的?
英國劍橋畢業的。
坡子街上幾進院?
裏裏外外三進院。
二叔子女多不多?
仨男的,倆女的,女子也是讀書的!年齡都比你大哇?堂姐最小比我大。
作者趙瑜(右)在寧武采訪趙瑾老人。
你是生在哪一年?生在197年。堂姐比你大多少?大姐巧生子,比我大十幾歲。二姐呢?
二姐梅生子,比我大七八歲。兩個姐姐嫁人沒?
大姐巧生子嫁了個資本家,最愛錢。二姐呢?
二姐梅生子,數她不聽話,哪會嫁人呢?梅生子生在哪一年?梅生姐生在190年!二姐怎樣不聽話?看閑書,到處跑,大人管不了。知道不知道,誰是趙黛莉?
那咱不知道,沒個趙黛莉。院裏還有姐姐嗎?
還有一個老姐姐,沒嫁人,叫月娥。月娥她是誰家的?
她生在六叔廷英家,老閨女,盤盤頭!梅生子和月娥不是一個人吧?咋能成了一個人,差得不是七八歲!老閨女,趙月娥,她為什麽不嫁人?那是人家的隱私!
末一句淡淡回答,聲震屋瓦。這是一句近乎自由知識分子式的回答,一句受過西方現代意識熏陶的回答,一個懂得尊重女性、尊重個人隱私權的回答。本來眾人全都哈著腰,聽了這句話,全都直起腰來,相互探看,覺出了彼此間所受教育大有不同。
此前在太原打聽到的“盤盤頭”趙月娥,在這裏對上號了。並且在這蒼黑貧寒的偏遠陳屋裏,有人還要保護她的隱私。
從老人處得知,警務廳長趙廷英一家人,另有大院居住。單單一個月娥,卻在坡子街二叔家住,終生未嫁,1988年逝於北京。趙廷雅坐洋車,趙廷英坐汽車,也在這裏又一次得到證實。二戰結束後,趙廷英蹲了北京監獄,趙廷雅去往甘肅教書。前者死在北京,後者死在天津。趙瑾當時斷了學費,遂進民族革命大學成為公費生。畢業後,當過小公務員,教過書,到1955年前後,在中共“審幹”中被清洗回鄉勞動。是的,老人使用了“清洗”一詞。
我們把這段采訪小結一下:
那位“盤盤頭”趙月娥,年齡比較大,似可排除在“趙黛莉”之外。而老人談到一位小堂姐名叫“梅生子”,卻必須納入我們視線:這位小堂姐,生在190年,竟是對的。好看閑書,不聽話,亦未嫁人,又對了。於是我繼續探問“梅生子”後邊的事,趙瑾老人記憶清晰,回答迅速,尤其讓人生了牽掛:
趙梅生,就讀於太原女子師範,將近畢業時,不足十八歲,日軍犯我太原。而趙瑾當時住宿在學堂。他說,二叔趙廷雅每個月給他學雜費三十塊大洋。我說那可不少!心裏相疑,該是一個學期給這麽多吧?趙瑾老人繼而回憶:每逢周日,他都要從學校回到坡子街二叔家來玩耍。
日軍占領太原。這一天,小趙瑾回到趙公館,尋找小堂姐梅生子卻不在家,便向二叔打問:我梅姐上哪兒啦?甚時回來?想不到二叔生著氣嗬斥道:問她做甚?這個不聽話的,跑到西安流浪去啦!以後誰都不許問她的事!就這樣,梅生子離家出走從此消失,直到抗戰八年勝利後,直到後來趙瑾離開太原返鄉,直到如今,再沒見她回來過,也從未有過聯係。
唔,是這樣!抗戰爆發,趙梅生一去不複返。終於,調研關鍵點出來了:“坡子街0號”,一大家子人,三個女生,“盤盤頭”趙月娥年齡最大,“愛錢的”堂姐趙巧生,早已嫁人,僅僅剩下這位梅生子與巴金信中年齡完全相符。信中一再說黛莉要離家,要犧牲,要革命,這位梅生子正是一個離家出走的人。
趙梅生一一趙黛莉?
我在推想,黛莉一向思想進步,眼看著日寇殺來,山河破碎,她立誌投身抗日。想不到,大敵當前,父親卻是另外一種態度與立場,足令這位小女兒憂傷憤怒。降日,她絕不能接受!本來,她早就要掙脫家庭羈絆,投身社會洪流,而今更是唯有叛家出走一途,別無任何選擇。
梅生子此去七十載,音訊全隔斷,生死兩茫茫。算一算,趙梅生190年出生,到009年就該九十歲高齡。她已經謝世的可能性,遠大於生。我們似乎找到了趙黛莉?
眾人抽了一陣子煙,小議一段,話題一轉,把采訪推向高潮。
王樹森先生說過,趙家兄弟九人,老五趙廷玉,抗日殺敵,是遠近聞名的一條好漢。現在,我把王先生所述故事與趙瑾老人回憶的細節,糅合一處講給各位看官:
197年秋,日寇進攻山西,首先突破張家口,攻陷大同防線,在雁門關外與我軍大規模作戰。風吼馬叫黃河咆哮,國軍晉軍八路軍,聯合阻敵抗寇。而晉綏軍傅作義將軍所部,發動長城抗戰,點燃烽火要更早些。且說趙家老五趙廷玉、老六趙廷英,早年同於著名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同為步兵科第五期健兒,回到山西都從排級做起。老五趙廷玉在傅作義部升至團長,又升任綏遠省政府軍事處少將處長;老六趙廷英曾在第六軍楊耀芳部任第四十七師師長,後為第七集團軍趙承綬軍部少將高參而降敵。說到底,傅作義、楊耀芳、趙承綬、趙廷玉、趙廷英,五將軍同是保定軍校第五期1918年畢業生。除了親兄弟,就是換過帖的拜把子。人間滄桑,大浪淘沙,五將軍卻各自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
197年抗戰爆發不久,老五趙廷玉受傅作義之命,暫時離開前線,前往太原及晉西北等地,為軍隊籌集被服錢糧,做一名軍需後勤官,出任晉軍糧服局長。10月裏轉回寧武籌糧籌款。不料,日軍二次攻城而來,百姓驚慌逃散。趙廷玉“不聽家裏人勸”,義憤填膺,誓不離家,反將兩把盒子槍裝滿子彈。他身為國軍少將,壓根兒就不想逃離本土家園。這天趙廷玉正在家裏,轟然間,大批日軍破門而入,九進院裏劍拔弩張。趙廷玉獨身應對,僵持一陣,與第一輪來敵幸未發生衝突。未料,日軍前腳撒出大院,複又卷土重來。不知是日軍突然意識到此人非比尋常,還是其他什麽原因,總之這次複來,雙方言辭淩厲。日軍悍然向趙廷玉索要錢糧,趙當然堅辭不給。趙瑾老人說,日軍萬般惱怒,“打了廷玉一個耳光”。很顯然,今日血火之災是躲不過去了,即使躲過今日,日寇踐踏成性,明日還會遭殃。要麽你就諂敵投降做個亡國奴。說時遲,那時快,隻見受過正規訓練的趙廷玉,迅速跨入裏進院中,依托熟悉地形,怒拔精良雙槍,回身對敵射擊,敵頑應聲倒下。頓時,大批日軍團團包圍了九進老院,投彈掃射,大舉進攻。趙廷玉與敵展開激烈巷戰,雖孤身一人,偏要打出一片威風!古有楊家將,奮勇殺賊,精忠報國,血染塞北大地,而今趙廷玉,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雙,誓不降敵。
時寧武城鄉,除國軍、晉軍、川軍外,亦屬八路軍賀龍所部10師新辟遊擊區,有58旅蕭克、59旅王震,包括宋時輪支隊、餘秋裏支隊眾官兵,堅持浴血抗戰。日軍陷城,我10師曾經燒毀敵人軍火庫並安全撒出。此刻,城外軍民忽然聽到城內槍炮密集,分明發生了激烈戰鬥,當時均感意外,以為另有一支敢死隊人城突襲殺敵。實是趙廷玉一人,單兵往複與敵拚殺,威震敵膽!趙廷玉憑借高超勇猛的軍事技術,加上充足彈藥,麵對數百倍之頏敵,愈戰愈勇!直殺得瓦礫迸射,天昏地暗,九進院內外,倒下一片豺狼屍體。此戰結局是:趙廷玉且戰且退,直至打光最後一梭子彈!他深陷院中無法突出重圍。敵軍眼看就要衝上前來。緊要關頭,趙廷玉將軍猛然豎起了院中長梯,迅速攀上房頂,決計越牆突圍。在此一瞬間,他暴露在敵寇狙擊手槍口下,隨著一聲槍響,將軍被擊中致命一彈,應聲從房簷轟然栽落,血染大宅門。
殘陽如血。日寇收拾戰場,攜屍而退;烈士英魂不散,威震敵膽。將軍靜靜地躺在大院血泊之中。兩日後,鄉親們從外麵漸次回城一趙瑾老人憶道:隻見梯子下麵,鮮血已經凝結,家中兩隻長毛獅子狗,一左一右忠誠地護衛在將軍屍體旁邊,長久地臥伺不動,一聲聲哀嚎嗚咽,催人淚下!老人記憶清晰,當時院中二門道裏,放著一隻“洋油”鐵皮桶,“那是美孚牌的”,小趙瑾就懷抱這隻桶子,在趙廷玉多個隱身射擊處,拾撿盒子槍子彈殼,結果“隻用了一陣兒工夫,我就撿了滿滿一桶子彈殼”。真不知這位傅作義軍需局長,究竟在家中儲備了多少彈藥,又打出了多少發仇恨的子彈!狙擊手,狙擊手!
寧武戰後一個多月,日軍攻陷太原。
趙瑾老人的講述,使這間蒼黑老屋變得巍峨高大。
趙梅生離家出走,流落西安,她還活著嗎?她在哪裏呢?
撰者在《後記》中寫道:二十世紀中葉,自日寇侵華,中國社會即入多事之秋。國人生存尚自難保,修譜之事亦中斷數十春秋。現今重事整理,拾遺補缺,時猶未晚。”
也許,是悲壯故事拉近了曆史與現實之間的距離,也拉近了趙瑾老人與來訪者之間的距離,也許,趙老出於和樹森先生曾經共患苦難的感情,也許,是一個文化老者不願意讓我們空手而歸,總之,就在即將結束采訪之際,趙老艱難地站起身來,要給我找出一樣東西,說:“這東西,可能你能用上哇!”就是這樣東西,讓我們看到了確鑿的希望。趙老顫巍巍地挪動腳步,來客急忙讓開。他打開靠牆老櫃子,探進一隻胳膊,彎腰在櫃子底部耐心地抓挖著。櫃門裏頭黑暗雜亂,我什麽也看不清。他摸索這樣東西,大夥兒全都閉了氣,沒有言語。
老人直起腰來,把十幾頁有些殘破的打印稿,鄭重交給樹森。王樹森雙手接過,又默默地交給我看一一這是一種非常簡易的家譜。封皮上打印了一個標題《山西寧武趙氏家族成員譜》,下麵印有時間,為“公元000年五月二十日”。撰者在《後記》中寫道:“二十世紀中葉,自日寇侵華,中國社會即入多事之秋。國人生存尚自難保,修譜之事亦中斷數十春秋。現今重事整理,拾遺補缺,時猶未晚。”相問後得知,這一冊簡易家譜的撰者,是趙家流落廣西柳州的第九代人趙柱先生,依據當年匆匆帶走的老譜整續而來。這位趙柱老人生於190年,為黃埔軍校第二十二期畢業生,是趙瑾老人的堂弟,後在柳州一家工廠做廠長。趙柱之父為日本明治大學畢業的趙廷疇。1998年前後,趙柱先生把這份新修家譜轉交給留居北京的第八代前輩趙廷助,再做補充核對。趙廷助老人即命其侄孫第十代人趙靄齡當此重任。趙靄齡生於199年,曾任吉林遼源礦務局高級工程師,後居北京。趙靄齡在趙柱修譜基礎上,廣為調查落實,盡可能地補充了趙家後兩代人簡況,終成此譜,計二十八頁。如果趙梅生果真是趙黛莉的話,她應該列於趙家第九代人當中,和趙瑾老人一樣。
我手持此譜,湊近了小屋半空裏那隻昏黃燈泡,檢看其中第
九代人。在第十五頁中,我看到兩行字:
趙梅生,生於190年,居西安。先後供職於西安交大、建設銀行等。任會計。退休。
嗣一女:趙健,居西安,任職建設銀行會計、處長。適河南籍周明東。
很短,沒了。
然而這卻是許久以來我所得到的最為直接、最為可靠的一條信息。此後開展工作,憑的就是這幾句話。感謝趙瑾老人,祝他健康長壽。出於對樹森先生的信賴,趙老特許我們上街複印此件。張發兄、樹森和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這一趟寧武冰雪路,沒有白來,最是關鍵。(未完待續)
待我買了些糕點煙酒,各自分開提了,一行人鑽入寧武老街巷,亦步亦趨而進。樹森兄走在頭裏,張發兄甩開八字腳,緊隨其後。新房子舊房子老房子大小房子,髙低錯落,皆有曆史符號暗寓其上。我手持相機隨舉隨拍。
趙瑾老人係趙家第九代人,生於197年,眼下在當年九進院的凋零殘部中,苟延殘喘。老門扇,老灰磚,老院家,老煙火,裏邊還有老而不倒的月亮門。百年滄桑事,深不可測人。
屋內光線昏暗,令人雙目不明。趙瑾老人佝僂著腰身,從撿拾回來的破矮椅中,向上探看少許,算是施禮已畢。他不驚不喜,不動聲色,心中早已古井無波。王樹森近前提喚:我是樹森!
樹森?樹森好哇!
老人身子不動,抬臂就近一扯,當空一隻**燈泡放出黃色彌光來,總算把這間狹窄陳屋勉強照亮。坑上一堆爛衣破絮,沿牆一隻晉作老櫃脫了漆皮。三四個大男人,左看右看給各自屁股找看座處。諸兄把我讓在炕沿上,便於麵對麵給老人點煙問話兒,算是嘉賓席位。
老人很愛抽煙,隻是手抖得緊,每吸一口,需用無牙的嘴巴迅即捕捉香煙過濾嘴。
一個衰老的知識分子?一個畢生從事體力勞動的人。終於,話題徐徐展開,相談漸次深入。我提問時,他盯著我,他回答問題時,常看著王樹森。王樹森又點點頭,幫我在本子上做記錄。老人聽不明白時,張發兄就髙聲重複當地方言。我做每一個提問,都必須明白無誤、簡短扼要,老人每一次回答,也是個衰老的知識分子?一個畢生從亊體力勞動的人。
簡短直接、明白無誤,總體上采訪下來,效率出奇的高。連日來,那麽多謎團,那麽多問題,那麽多要緊事,不消一個時辰,全弄得清清楚楚了。
先問老人少年時,在太原求學,常住哪裏?
老人言短聲高:坡子街,趙公館。
那是誰家?
我二叔,趙廷雅。
二叔他是做甚的?
英國劍橋畢業的。
坡子街上幾進院?
裏裏外外三進院。
二叔子女多不多?
仨男的,倆女的,女子也是讀書的!年齡都比你大哇?堂姐最小比我大。
作者趙瑜(右)在寧武采訪趙瑾老人。
你是生在哪一年?生在197年。堂姐比你大多少?大姐巧生子,比我大十幾歲。二姐呢?
二姐梅生子,比我大七八歲。兩個姐姐嫁人沒?
大姐巧生子嫁了個資本家,最愛錢。二姐呢?
二姐梅生子,數她不聽話,哪會嫁人呢?梅生子生在哪一年?梅生姐生在190年!二姐怎樣不聽話?看閑書,到處跑,大人管不了。知道不知道,誰是趙黛莉?
那咱不知道,沒個趙黛莉。院裏還有姐姐嗎?
還有一個老姐姐,沒嫁人,叫月娥。月娥她是誰家的?
她生在六叔廷英家,老閨女,盤盤頭!梅生子和月娥不是一個人吧?咋能成了一個人,差得不是七八歲!老閨女,趙月娥,她為什麽不嫁人?那是人家的隱私!
末一句淡淡回答,聲震屋瓦。這是一句近乎自由知識分子式的回答,一句受過西方現代意識熏陶的回答,一個懂得尊重女性、尊重個人隱私權的回答。本來眾人全都哈著腰,聽了這句話,全都直起腰來,相互探看,覺出了彼此間所受教育大有不同。
此前在太原打聽到的“盤盤頭”趙月娥,在這裏對上號了。並且在這蒼黑貧寒的偏遠陳屋裏,有人還要保護她的隱私。
從老人處得知,警務廳長趙廷英一家人,另有大院居住。單單一個月娥,卻在坡子街二叔家住,終生未嫁,1988年逝於北京。趙廷雅坐洋車,趙廷英坐汽車,也在這裏又一次得到證實。二戰結束後,趙廷英蹲了北京監獄,趙廷雅去往甘肅教書。前者死在北京,後者死在天津。趙瑾當時斷了學費,遂進民族革命大學成為公費生。畢業後,當過小公務員,教過書,到1955年前後,在中共“審幹”中被清洗回鄉勞動。是的,老人使用了“清洗”一詞。
我們把這段采訪小結一下:
那位“盤盤頭”趙月娥,年齡比較大,似可排除在“趙黛莉”之外。而老人談到一位小堂姐名叫“梅生子”,卻必須納入我們視線:這位小堂姐,生在190年,竟是對的。好看閑書,不聽話,亦未嫁人,又對了。於是我繼續探問“梅生子”後邊的事,趙瑾老人記憶清晰,回答迅速,尤其讓人生了牽掛:
趙梅生,就讀於太原女子師範,將近畢業時,不足十八歲,日軍犯我太原。而趙瑾當時住宿在學堂。他說,二叔趙廷雅每個月給他學雜費三十塊大洋。我說那可不少!心裏相疑,該是一個學期給這麽多吧?趙瑾老人繼而回憶:每逢周日,他都要從學校回到坡子街二叔家來玩耍。
日軍占領太原。這一天,小趙瑾回到趙公館,尋找小堂姐梅生子卻不在家,便向二叔打問:我梅姐上哪兒啦?甚時回來?想不到二叔生著氣嗬斥道:問她做甚?這個不聽話的,跑到西安流浪去啦!以後誰都不許問她的事!就這樣,梅生子離家出走從此消失,直到抗戰八年勝利後,直到後來趙瑾離開太原返鄉,直到如今,再沒見她回來過,也從未有過聯係。
唔,是這樣!抗戰爆發,趙梅生一去不複返。終於,調研關鍵點出來了:“坡子街0號”,一大家子人,三個女生,“盤盤頭”趙月娥年齡最大,“愛錢的”堂姐趙巧生,早已嫁人,僅僅剩下這位梅生子與巴金信中年齡完全相符。信中一再說黛莉要離家,要犧牲,要革命,這位梅生子正是一個離家出走的人。
趙梅生一一趙黛莉?
我在推想,黛莉一向思想進步,眼看著日寇殺來,山河破碎,她立誌投身抗日。想不到,大敵當前,父親卻是另外一種態度與立場,足令這位小女兒憂傷憤怒。降日,她絕不能接受!本來,她早就要掙脫家庭羈絆,投身社會洪流,而今更是唯有叛家出走一途,別無任何選擇。
梅生子此去七十載,音訊全隔斷,生死兩茫茫。算一算,趙梅生190年出生,到009年就該九十歲高齡。她已經謝世的可能性,遠大於生。我們似乎找到了趙黛莉?
眾人抽了一陣子煙,小議一段,話題一轉,把采訪推向高潮。
王樹森先生說過,趙家兄弟九人,老五趙廷玉,抗日殺敵,是遠近聞名的一條好漢。現在,我把王先生所述故事與趙瑾老人回憶的細節,糅合一處講給各位看官:
197年秋,日寇進攻山西,首先突破張家口,攻陷大同防線,在雁門關外與我軍大規模作戰。風吼馬叫黃河咆哮,國軍晉軍八路軍,聯合阻敵抗寇。而晉綏軍傅作義將軍所部,發動長城抗戰,點燃烽火要更早些。且說趙家老五趙廷玉、老六趙廷英,早年同於著名的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同為步兵科第五期健兒,回到山西都從排級做起。老五趙廷玉在傅作義部升至團長,又升任綏遠省政府軍事處少將處長;老六趙廷英曾在第六軍楊耀芳部任第四十七師師長,後為第七集團軍趙承綬軍部少將高參而降敵。說到底,傅作義、楊耀芳、趙承綬、趙廷玉、趙廷英,五將軍同是保定軍校第五期1918年畢業生。除了親兄弟,就是換過帖的拜把子。人間滄桑,大浪淘沙,五將軍卻各自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人生之路。
197年抗戰爆發不久,老五趙廷玉受傅作義之命,暫時離開前線,前往太原及晉西北等地,為軍隊籌集被服錢糧,做一名軍需後勤官,出任晉軍糧服局長。10月裏轉回寧武籌糧籌款。不料,日軍二次攻城而來,百姓驚慌逃散。趙廷玉“不聽家裏人勸”,義憤填膺,誓不離家,反將兩把盒子槍裝滿子彈。他身為國軍少將,壓根兒就不想逃離本土家園。這天趙廷玉正在家裏,轟然間,大批日軍破門而入,九進院裏劍拔弩張。趙廷玉獨身應對,僵持一陣,與第一輪來敵幸未發生衝突。未料,日軍前腳撒出大院,複又卷土重來。不知是日軍突然意識到此人非比尋常,還是其他什麽原因,總之這次複來,雙方言辭淩厲。日軍悍然向趙廷玉索要錢糧,趙當然堅辭不給。趙瑾老人說,日軍萬般惱怒,“打了廷玉一個耳光”。很顯然,今日血火之災是躲不過去了,即使躲過今日,日寇踐踏成性,明日還會遭殃。要麽你就諂敵投降做個亡國奴。說時遲,那時快,隻見受過正規訓練的趙廷玉,迅速跨入裏進院中,依托熟悉地形,怒拔精良雙槍,回身對敵射擊,敵頑應聲倒下。頓時,大批日軍團團包圍了九進老院,投彈掃射,大舉進攻。趙廷玉與敵展開激烈巷戰,雖孤身一人,偏要打出一片威風!古有楊家將,奮勇殺賊,精忠報國,血染塞北大地,而今趙廷玉,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雙,誓不降敵。
時寧武城鄉,除國軍、晉軍、川軍外,亦屬八路軍賀龍所部10師新辟遊擊區,有58旅蕭克、59旅王震,包括宋時輪支隊、餘秋裏支隊眾官兵,堅持浴血抗戰。日軍陷城,我10師曾經燒毀敵人軍火庫並安全撒出。此刻,城外軍民忽然聽到城內槍炮密集,分明發生了激烈戰鬥,當時均感意外,以為另有一支敢死隊人城突襲殺敵。實是趙廷玉一人,單兵往複與敵拚殺,威震敵膽!趙廷玉憑借高超勇猛的軍事技術,加上充足彈藥,麵對數百倍之頏敵,愈戰愈勇!直殺得瓦礫迸射,天昏地暗,九進院內外,倒下一片豺狼屍體。此戰結局是:趙廷玉且戰且退,直至打光最後一梭子彈!他深陷院中無法突出重圍。敵軍眼看就要衝上前來。緊要關頭,趙廷玉將軍猛然豎起了院中長梯,迅速攀上房頂,決計越牆突圍。在此一瞬間,他暴露在敵寇狙擊手槍口下,隨著一聲槍響,將軍被擊中致命一彈,應聲從房簷轟然栽落,血染大宅門。
殘陽如血。日寇收拾戰場,攜屍而退;烈士英魂不散,威震敵膽。將軍靜靜地躺在大院血泊之中。兩日後,鄉親們從外麵漸次回城一趙瑾老人憶道:隻見梯子下麵,鮮血已經凝結,家中兩隻長毛獅子狗,一左一右忠誠地護衛在將軍屍體旁邊,長久地臥伺不動,一聲聲哀嚎嗚咽,催人淚下!老人記憶清晰,當時院中二門道裏,放著一隻“洋油”鐵皮桶,“那是美孚牌的”,小趙瑾就懷抱這隻桶子,在趙廷玉多個隱身射擊處,拾撿盒子槍子彈殼,結果“隻用了一陣兒工夫,我就撿了滿滿一桶子彈殼”。真不知這位傅作義軍需局長,究竟在家中儲備了多少彈藥,又打出了多少發仇恨的子彈!狙擊手,狙擊手!
寧武戰後一個多月,日軍攻陷太原。
趙瑾老人的講述,使這間蒼黑老屋變得巍峨高大。
趙梅生離家出走,流落西安,她還活著嗎?她在哪裏呢?
撰者在《後記》中寫道:二十世紀中葉,自日寇侵華,中國社會即入多事之秋。國人生存尚自難保,修譜之事亦中斷數十春秋。現今重事整理,拾遺補缺,時猶未晚。”
也許,是悲壯故事拉近了曆史與現實之間的距離,也拉近了趙瑾老人與來訪者之間的距離,也許,趙老出於和樹森先生曾經共患苦難的感情,也許,是一個文化老者不願意讓我們空手而歸,總之,就在即將結束采訪之際,趙老艱難地站起身來,要給我找出一樣東西,說:“這東西,可能你能用上哇!”就是這樣東西,讓我們看到了確鑿的希望。趙老顫巍巍地挪動腳步,來客急忙讓開。他打開靠牆老櫃子,探進一隻胳膊,彎腰在櫃子底部耐心地抓挖著。櫃門裏頭黑暗雜亂,我什麽也看不清。他摸索這樣東西,大夥兒全都閉了氣,沒有言語。
老人直起腰來,把十幾頁有些殘破的打印稿,鄭重交給樹森。王樹森雙手接過,又默默地交給我看一一這是一種非常簡易的家譜。封皮上打印了一個標題《山西寧武趙氏家族成員譜》,下麵印有時間,為“公元000年五月二十日”。撰者在《後記》中寫道:“二十世紀中葉,自日寇侵華,中國社會即入多事之秋。國人生存尚自難保,修譜之事亦中斷數十春秋。現今重事整理,拾遺補缺,時猶未晚。”相問後得知,這一冊簡易家譜的撰者,是趙家流落廣西柳州的第九代人趙柱先生,依據當年匆匆帶走的老譜整續而來。這位趙柱老人生於190年,為黃埔軍校第二十二期畢業生,是趙瑾老人的堂弟,後在柳州一家工廠做廠長。趙柱之父為日本明治大學畢業的趙廷疇。1998年前後,趙柱先生把這份新修家譜轉交給留居北京的第八代前輩趙廷助,再做補充核對。趙廷助老人即命其侄孫第十代人趙靄齡當此重任。趙靄齡生於199年,曾任吉林遼源礦務局高級工程師,後居北京。趙靄齡在趙柱修譜基礎上,廣為調查落實,盡可能地補充了趙家後兩代人簡況,終成此譜,計二十八頁。如果趙梅生果真是趙黛莉的話,她應該列於趙家第九代人當中,和趙瑾老人一樣。
我手持此譜,湊近了小屋半空裏那隻昏黃燈泡,檢看其中第
九代人。在第十五頁中,我看到兩行字:
趙梅生,生於190年,居西安。先後供職於西安交大、建設銀行等。任會計。退休。
嗣一女:趙健,居西安,任職建設銀行會計、處長。適河南籍周明東。
很短,沒了。
然而這卻是許久以來我所得到的最為直接、最為可靠的一條信息。此後開展工作,憑的就是這幾句話。感謝趙瑾老人,祝他健康長壽。出於對樹森先生的信賴,趙老特許我們上街複印此件。張發兄、樹森和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這一趟寧武冰雪路,沒有白來,最是關鍵。(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