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似回到開封城,是他離開開封城後的第十五天。
他帶著一千精銳,花了六天時間奔襲了近千裏,再花了半天時間剿殺了三千山賊。
而善後的時間花了三天,主要是等附近的蒙城等州縣堂官。
等地方官員到來後,趙似把善後事宜轉給地方官員,再雇了舟車,派了精幹人員,把明朝霞的朝霞衛三百六十名婦人,從運河護送回開封府。
留下幾位左翊衛的官吏協助善後,趙似帶著人馬沿著原路回開封城。
回程還是用了六天,因為趙似把它當成一次拉練演習。
十五天,僅僅半個月的時間。
“十三哥回來了?什麽時候的事情?”趙佶一臉的倦意,雙眼微微浮腫。
很明顯,他還沒有從夜夜笙歌,醉生夢死中回過神。
他雙目失神地看著跑來報信邀功的高俅,好半天才回過神來,拍了拍額頭。
“這麽快就回來了?不是隻過去三、四...還是五天?十三哥這麽快就回來了?他真得隻是去宿州剿匪嗎?還是去陳留運了趟糧回來?”
“小的聽說,簡王殿下去樞密院交割了五六百顆首級。”
趙佶眼睛微微一眯,透著不信任的光。
“該不是是附近州縣,殺良冒功吧。”
“殿下,小的聽說簡王還呈交了宿州、蒙城等州縣地方官的交接文書。跟著他一起去進剿的,還有兩位樞密院的承旨和副承旨,以及兩位尚書省錄事。聽說這四位都是抬著回東京的,入了城直接送去醫館,灌了兩三碗參湯才回過神來。一路顛簸,差點把命都顛沒了。”
“他們都確定去了宿州?殺的都是貨真價實的山賊?”
“確定了。聽說當著黃副相、呂副相和安樞相的麵確認了。”
高俅的話讓趙佶有些悻悻然,又有些不知道該說些什麽,“十三哥,還真是讓人想不到。”
默然了一會,趙佶又忍不住開口。
“十三哥何必如此!朝廷有這麽多武將,用不著他冒這個險,出這個風頭。”
高俅沒有出聲回答,可能他也想不明白趙似為什麽要這麽做。
在沉寂聲中,趙佶忍不住說出了自己的心裏話。
“十三哥,為了那個位子,真是拚命啊。”
高俅心裏一凜,臉色有些不自然,但很快就浮現出他此時應該有的同仇敵愾。
“殿下說得沒錯!簡王爺太急功近利了。”
第二天上午,垂拱殿上,趙似向官家和諸位執相陳述剿賊過程。
“有幾位熟悉路況的遞鋪兵卒帶路,我們一路暢行無阻...到了荊山鎮,山賊就是一群烏合之眾,疏於戒備。我們趁著五更時分,兩路對攻夾擊...”
在趙似的嘴裏,他隻是帶著一千人去出了趟差事。所有的事情都是種師中、劉法等人做的。
路線是他們選的,隊伍是他們帶的,人馬是他們約束的,情報是他們偵查的,作戰方案是他們擬定的,戰事也是他們親自帶人打的。
趙似自己隻是跟著去了一趟,最大的作用就是點頭拍板,“好!就這麽幹吧!”
要是普通人聽了趙似的話,心裏肯定在嘀咕。
那你非得舔著臉跟著去幹什麽?有你沒你都一個樣!
可站在垂拱殿上的章惇、李清臣、曾布、範純仁、呂惠卿、黃覆、安燾、蔡京等人,每一位都是出類拔萃的人物,怎麽會跟普通人的想法一樣?
他們都沉默不語,臉上透著複雜的神情。
萬事最難的就是下決斷!因為要承擔責任。
趙似親自跟著去,一半是為了萬一戰敗,他好把所有的責任都擔下來。
這一點,他們知道,劉法等人也知道。
還有啊,別人都是拚命往自己身上攬功,唯獨你簡王趙十三,卻是拚命地把功勞推給自己的屬下。
好你個趙十三郎!
章惇、範純仁和安燾的臉上泛起讚賞的神情,隻是章惇藏得比較深,不像範純仁和安燾那般不加掩飾。
呂惠卿和蔡京神情相似,帶著微微笑。
曾布的神情裏帶著少許驚慌。
李清臣的神情比較複雜,他的眉尖微挑,眼睛裏透著忌憚和厭惡。
他看了一眼站在前麵的章惇,等待了好一會,沒有聽到開口駁斥的聲音,心裏暗暗下定了決心。
等到趙似的陳述完畢,李清臣搶先一步,洪聲開口。
“簡王殿下,賊首陳老六以下的頭目,都殺了?”
“殺了!”趙似毫不遲疑地答道,“他們想跑,還有的要負隅頑抗,我隻好下令,格殺勿論。也不是全部當場被格殺,還有十幾個負了重傷。”
“我們也沒有帶軍醫,荊山鎮裏的幾位郎中早就跟著百姓們跑得精光。沒法救治,隻好眼睜睜看著他們慘叫哀嚎。實在看不下去了,本王隻好秉承悲天憫人之心,叫士兵給補上幾刀,幫他們解脫,早離痛苦。”
李清臣都被氣笑了。
“簡王殿下說得好啊!想跑,負隅頑抗!還悲天憫人!那些賊首已經束手就擒,怎麽突然想要逃脫掙紮了?”
“李相,我猜想,大概可能應該是我把這些混賬的罪行在百姓們麵前一一揭發,而且也不時有百姓和山賊嘍囉們出來指證。覺得森嚴國法之下,難逃一死。所以趁著還沒有被押解去大牢裏,拚死一搏吧。”
李清臣毫不客氣地逼問道:“那些山賊手無寸鐵,在驍騎營的團團包圍,居然做出如此不智,不合常理吧。”
“不合常理?李相,而今四海升平,百姓安居樂業,他們聚兵造反,就已經不合常理。他們敢殺官禍民,各個都是膽大殘暴之人。他們原本以為投降了朝廷會優撫,既往不咎。”
“隻是沒有想到,國法森嚴,逃是逃不掉的。死到臨頭,當然敢拚死一搏了。”
李清臣步步緊逼,“簡王此言過於荒謬了吧。這些山賊已經伏法,當由法司審理定罪,按照人之常情,當會安分守己,聽從國法懲治,怎麽會做出如此冒險之事。簡王,你這是擅權好殺!”
“擅權好殺!李相扣得好帽子啊!”趙似冷笑一聲,也不客氣了。
“李相身為宰相,不問山賊為何聚兵起事,如何根除隱患,以避免效尤者;不問荊山鎮附近百姓,被山賊殘害多少,如何安撫賑濟;不問剿賊官兵傷亡多少,如何犒賞。”
“先忙不迭地為數十位聚兵作亂、殘害百姓、無惡不作、死有餘辜的山賊打抱不平!李相,你到底是天下萬民的宰相,還是山賊的宰相?又或者,這些山賊跟李相有什麽關聯,讓你如此痛惜牽掛!”
李清臣被氣得臉色鐵青,指著趙似,渾身上下都在哆嗦,讓旁人見了,生怕他下一息就會倒下。
此時的李清臣終於體會到那一回章惇的痛苦。
眼前這位簡王長得雄壯豪邁,卻心細如發,言語如刀。他總是能敏銳地抓住對手的漏洞,然後集中火力大肆攻擊。
總是能夠推論出有力的論點,這些論點就像犀利的箭矢長槍,捅得你千瘡百孔。然後再編織出大得嚇死人的帽子,把你壓得死死的。
“好了!不必為了一群死有餘辜的山賊在朝堂上爭吵不休。”
官家開口了,似乎在指責趙似。但話語裏對李清臣的不滿,眾人卻聽得明明白白。
唉,為什麽我們這些做文官的,吵架都吵不過一位五大三粗的家夥。難道他真的心思赤誠,所以自帶正義?
“十三哥四州宣撫使的差事辦完了,就此交接吧。後續對地方和受禍害百姓的安撫,你也過問下。有功必賞,朕...”
官家想了想,對章惇曾布說道:“如何犒賞,政事堂和樞密院擬個草案出來。”
還沒等章惇和曾布答話,趙似上前稟告道:“官家,臣弟不求犒賞。做這麽點事,是臣弟應盡的本職,不必犒賞。還請官家、幾位執相把犒賞分給出力流血,賣命盡王事的官兵們吧。”
官家看著趙似,點了點頭。
“準!”
第二天早上,趙似吃過早飯,準備去政事堂和樞密院問問,到底如何犒賞官兵。曹鐸急匆匆地前來稟告。
“十三郎,昨晚出大事了!”
“什麽大事?”
“侍衛步軍司奉節軍一指揮丁世友,因為禁軍整飭,篩選不過,要被另行安置,想不過,闔家八口上吊。早上被人發現,殿前、侍衛諸軍群情洶湧,數百軍官正在串聯,要來簡王府討個公道!”
趙似的臉色變得極其難看。
他帶著一千精銳,花了六天時間奔襲了近千裏,再花了半天時間剿殺了三千山賊。
而善後的時間花了三天,主要是等附近的蒙城等州縣堂官。
等地方官員到來後,趙似把善後事宜轉給地方官員,再雇了舟車,派了精幹人員,把明朝霞的朝霞衛三百六十名婦人,從運河護送回開封府。
留下幾位左翊衛的官吏協助善後,趙似帶著人馬沿著原路回開封城。
回程還是用了六天,因為趙似把它當成一次拉練演習。
十五天,僅僅半個月的時間。
“十三哥回來了?什麽時候的事情?”趙佶一臉的倦意,雙眼微微浮腫。
很明顯,他還沒有從夜夜笙歌,醉生夢死中回過神。
他雙目失神地看著跑來報信邀功的高俅,好半天才回過神來,拍了拍額頭。
“這麽快就回來了?不是隻過去三、四...還是五天?十三哥這麽快就回來了?他真得隻是去宿州剿匪嗎?還是去陳留運了趟糧回來?”
“小的聽說,簡王殿下去樞密院交割了五六百顆首級。”
趙佶眼睛微微一眯,透著不信任的光。
“該不是是附近州縣,殺良冒功吧。”
“殿下,小的聽說簡王還呈交了宿州、蒙城等州縣地方官的交接文書。跟著他一起去進剿的,還有兩位樞密院的承旨和副承旨,以及兩位尚書省錄事。聽說這四位都是抬著回東京的,入了城直接送去醫館,灌了兩三碗參湯才回過神來。一路顛簸,差點把命都顛沒了。”
“他們都確定去了宿州?殺的都是貨真價實的山賊?”
“確定了。聽說當著黃副相、呂副相和安樞相的麵確認了。”
高俅的話讓趙佶有些悻悻然,又有些不知道該說些什麽,“十三哥,還真是讓人想不到。”
默然了一會,趙佶又忍不住開口。
“十三哥何必如此!朝廷有這麽多武將,用不著他冒這個險,出這個風頭。”
高俅沒有出聲回答,可能他也想不明白趙似為什麽要這麽做。
在沉寂聲中,趙佶忍不住說出了自己的心裏話。
“十三哥,為了那個位子,真是拚命啊。”
高俅心裏一凜,臉色有些不自然,但很快就浮現出他此時應該有的同仇敵愾。
“殿下說得沒錯!簡王爺太急功近利了。”
第二天上午,垂拱殿上,趙似向官家和諸位執相陳述剿賊過程。
“有幾位熟悉路況的遞鋪兵卒帶路,我們一路暢行無阻...到了荊山鎮,山賊就是一群烏合之眾,疏於戒備。我們趁著五更時分,兩路對攻夾擊...”
在趙似的嘴裏,他隻是帶著一千人去出了趟差事。所有的事情都是種師中、劉法等人做的。
路線是他們選的,隊伍是他們帶的,人馬是他們約束的,情報是他們偵查的,作戰方案是他們擬定的,戰事也是他們親自帶人打的。
趙似自己隻是跟著去了一趟,最大的作用就是點頭拍板,“好!就這麽幹吧!”
要是普通人聽了趙似的話,心裏肯定在嘀咕。
那你非得舔著臉跟著去幹什麽?有你沒你都一個樣!
可站在垂拱殿上的章惇、李清臣、曾布、範純仁、呂惠卿、黃覆、安燾、蔡京等人,每一位都是出類拔萃的人物,怎麽會跟普通人的想法一樣?
他們都沉默不語,臉上透著複雜的神情。
萬事最難的就是下決斷!因為要承擔責任。
趙似親自跟著去,一半是為了萬一戰敗,他好把所有的責任都擔下來。
這一點,他們知道,劉法等人也知道。
還有啊,別人都是拚命往自己身上攬功,唯獨你簡王趙十三,卻是拚命地把功勞推給自己的屬下。
好你個趙十三郎!
章惇、範純仁和安燾的臉上泛起讚賞的神情,隻是章惇藏得比較深,不像範純仁和安燾那般不加掩飾。
呂惠卿和蔡京神情相似,帶著微微笑。
曾布的神情裏帶著少許驚慌。
李清臣的神情比較複雜,他的眉尖微挑,眼睛裏透著忌憚和厭惡。
他看了一眼站在前麵的章惇,等待了好一會,沒有聽到開口駁斥的聲音,心裏暗暗下定了決心。
等到趙似的陳述完畢,李清臣搶先一步,洪聲開口。
“簡王殿下,賊首陳老六以下的頭目,都殺了?”
“殺了!”趙似毫不遲疑地答道,“他們想跑,還有的要負隅頑抗,我隻好下令,格殺勿論。也不是全部當場被格殺,還有十幾個負了重傷。”
“我們也沒有帶軍醫,荊山鎮裏的幾位郎中早就跟著百姓們跑得精光。沒法救治,隻好眼睜睜看著他們慘叫哀嚎。實在看不下去了,本王隻好秉承悲天憫人之心,叫士兵給補上幾刀,幫他們解脫,早離痛苦。”
李清臣都被氣笑了。
“簡王殿下說得好啊!想跑,負隅頑抗!還悲天憫人!那些賊首已經束手就擒,怎麽突然想要逃脫掙紮了?”
“李相,我猜想,大概可能應該是我把這些混賬的罪行在百姓們麵前一一揭發,而且也不時有百姓和山賊嘍囉們出來指證。覺得森嚴國法之下,難逃一死。所以趁著還沒有被押解去大牢裏,拚死一搏吧。”
李清臣毫不客氣地逼問道:“那些山賊手無寸鐵,在驍騎營的團團包圍,居然做出如此不智,不合常理吧。”
“不合常理?李相,而今四海升平,百姓安居樂業,他們聚兵造反,就已經不合常理。他們敢殺官禍民,各個都是膽大殘暴之人。他們原本以為投降了朝廷會優撫,既往不咎。”
“隻是沒有想到,國法森嚴,逃是逃不掉的。死到臨頭,當然敢拚死一搏了。”
李清臣步步緊逼,“簡王此言過於荒謬了吧。這些山賊已經伏法,當由法司審理定罪,按照人之常情,當會安分守己,聽從國法懲治,怎麽會做出如此冒險之事。簡王,你這是擅權好殺!”
“擅權好殺!李相扣得好帽子啊!”趙似冷笑一聲,也不客氣了。
“李相身為宰相,不問山賊為何聚兵起事,如何根除隱患,以避免效尤者;不問荊山鎮附近百姓,被山賊殘害多少,如何安撫賑濟;不問剿賊官兵傷亡多少,如何犒賞。”
“先忙不迭地為數十位聚兵作亂、殘害百姓、無惡不作、死有餘辜的山賊打抱不平!李相,你到底是天下萬民的宰相,還是山賊的宰相?又或者,這些山賊跟李相有什麽關聯,讓你如此痛惜牽掛!”
李清臣被氣得臉色鐵青,指著趙似,渾身上下都在哆嗦,讓旁人見了,生怕他下一息就會倒下。
此時的李清臣終於體會到那一回章惇的痛苦。
眼前這位簡王長得雄壯豪邁,卻心細如發,言語如刀。他總是能敏銳地抓住對手的漏洞,然後集中火力大肆攻擊。
總是能夠推論出有力的論點,這些論點就像犀利的箭矢長槍,捅得你千瘡百孔。然後再編織出大得嚇死人的帽子,把你壓得死死的。
“好了!不必為了一群死有餘辜的山賊在朝堂上爭吵不休。”
官家開口了,似乎在指責趙似。但話語裏對李清臣的不滿,眾人卻聽得明明白白。
唉,為什麽我們這些做文官的,吵架都吵不過一位五大三粗的家夥。難道他真的心思赤誠,所以自帶正義?
“十三哥四州宣撫使的差事辦完了,就此交接吧。後續對地方和受禍害百姓的安撫,你也過問下。有功必賞,朕...”
官家想了想,對章惇曾布說道:“如何犒賞,政事堂和樞密院擬個草案出來。”
還沒等章惇和曾布答話,趙似上前稟告道:“官家,臣弟不求犒賞。做這麽點事,是臣弟應盡的本職,不必犒賞。還請官家、幾位執相把犒賞分給出力流血,賣命盡王事的官兵們吧。”
官家看著趙似,點了點頭。
“準!”
第二天早上,趙似吃過早飯,準備去政事堂和樞密院問問,到底如何犒賞官兵。曹鐸急匆匆地前來稟告。
“十三郎,昨晚出大事了!”
“什麽大事?”
“侍衛步軍司奉節軍一指揮丁世友,因為禁軍整飭,篩選不過,要被另行安置,想不過,闔家八口上吊。早上被人發現,殿前、侍衛諸軍群情洶湧,數百軍官正在串聯,要來簡王府討個公道!”
趙似的臉色變得極其難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