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喜歡先發製人,奉行先下手為強的原則,什麽事都先控製在自己的手中,但也有些人喜歡後發製人,見招拆招,謀定而後動。
劉胤便是傾向於後者的,最起碼在此次的洛陽事件中,他一直充當著後發製人的角色。
當然,後發製人並不是一定要等對手出手之後自己才出手,這一切都控製在自己對整個局勢的掌控之中才行。
在因為劉胤手中握有中尉府這麽一個卓越的情報機構,中尉府那如水銀泄地無孔不入的偵察手段,才能讓他有機會洞悉洛陽城中各勢力的方方麵麵,才能讓劉胤穩坐釣魚台。
劉胤很清楚,現在皇位繼承權的爭奪,已經到了最為關鍵的時刻,劉禪遲遲地沒有表態,說明他還在猶豫,不知該將皇位傳給誰。在這個時候,劉恂一係的人顯然就會沉不氣了,他們一定會采取一定的行動,來確保劉恂上位。
陳寂提供過來的情報,恰恰便證明了這一點,大將軍府那邊動作頻頻,很顯然已經是有所行動了,這裏麵最為積極的是鎮西將軍鍾會,他不僅和薑維往來頻繁,而且在私底下,鍾會的動作更大,不僅派人聯係曹氏宗族勢力,而且還和前晉的那些殘餘勢力打過交道。
對於鍾會的表現,劉胤略略地感到疑惑,因為鍾會與薑維交從過密,很顯然,鍾會的諸多行動,是受到了薑維的指使和安排,但即使薑維欲在洛陽有所行動,也完全沒有理由用到曹氏宗族和前晉殘餘勢力,這無疑讓劉胤有些想不通。
如此看來,鍾會身上的疑點頗多,鍾會奉薑維的命令行事不假,但其在背後陰奉陽違耍小花樣,這一點薑維也肯定是不知曉的。劉胤知道鍾會是一個頗具野心的人物,臣服於季漢隻不過是屈從於形勢,投降薑維也隻不過是好漢不吃眼前虧,從鍾會的一貫作風來看,降漢也隻是一個跳板而已,說不定他還會有著更大的圖謀和更大的野心。
總之不管是薑維還是鍾會,都是劉胤防範的重點,現在距離祭天大典已經是越來越近了,由於牽涉到皇帝出宮的諸多事宜,現在朝廷之中的諸多事務已經暫停了,全部官員都在為祭天大典緊張而忙碌的準備著。
如果對方要動手的話,會不會選擇在祭天大典的時候動手?
劉胤暗暗地捫心自問,連他自己都不禁有些駭然,是啊,還有比這個好的時機嗎?祭天大典時,皇帝在,諸王子在,公卿百官俱在,如果讓自己選擇的話,這樣的機會也是千載難逢的。
盡管在陳寂提供的情報之中,並沒有關於對手動手的具體時間,但憑借著劉胤的敏銳,還是很容易地判斷到對方有可能會在祭天大典進行的時候來動手。
當然,就算對方不動手,劉胤也是要做好祭天大典的安全保衛工作的,涉及到皇帝及朝廷百官的安全,任誰也不敢掉以輕心。
祭天大典的路線已經是安排妥當了,從洛陽的南宮出發,經過開陽門、太學、太廟,一直到達南郊的圜丘,這一路之上,都會有禁軍十步一崗五步一哨地來進行保護,鑒時皇帝的車駕還會有羽林衛的護衛,在安全措施上麵,是十分周到而細致的。
負責整個安全工作的是衛將軍李球,以劉胤對李球的了解,倒不太擔心李球會被薑維鍾會等人給策反了,李球此前一直擔任羽林右部督,是劉禪身邊比較受重用的宮廷宿衛將領之一,對皇帝對朝廷是忠心耿耿。後來李球升任衛將軍,負責統領禁軍,這麽多年來,無論是在南中,還是在雒城,還是遷都到洛陽,李球始終是恪盡職守,出色地履行著自己的職務,護衛著宮廷的安全。
此番祭天大典,李球做為衛將軍,自然是責無旁貸地擔負起保護聖駕的責任,劉胤對他也是十分地信任的。
衛將軍麾下,共設有四個部督,來統轄禁軍,羽林軍左部督馬秉,乃是馬良之子,羽林軍右部督薑源,薑維之子,虎賁督董宏,董和之孫,虎衛督則是由傅著來擔任的。
“薑源?”劉胤低低地沉吟著,很顯然薑源在禁軍之中,是劉胤最為不放心的一個角色了,如果此番薑維有什麽動作的話,薑源必定會成為其內應,成為薑維手中一枚最為得力的棋子。
一個羽林右部督統領著兩營的羽林軍,整整的一萬人馬,如果說這一萬多人都對薑源言聽計從的,那也不可能的事,但到了真正的關鍵時刻,薑源也未必需要這麽多的人,隻需將自己的一些親信死士派遣出來,就足以成大事了。
看來羽林軍這邊,劉胤還是不能掉以輕心,不管薑維采用何種手段來動手,確保皇帝的安全才是重中之中的,劉胤現在身為大司馬,在朝中的地位自然是舉足輕重的,這次的祭天大典,也完全是由他和霍弋、薑維來主持,薑維借口年事已高,請假休息,主要的擔子還是在劉胤和霍弋的肩上。
對此,劉胤和霍弋進行了簡單地分工,祭天大典的儀式和流程,是由霍弋來安排的,劉胤則負責內保事務。薑信不出頭露麵,則似乎更印證了中尉府的情報上所提的,薑維絕對與此事脫不了幹係。
劉胤不禁是扼腕歎息,對於薑維,原本他還是極為尊重的,做為蜀國最後的頂梁柱,薑維在蜀國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劉胤重生之後,非常願意和薑維攜手一道來護佑季漢大旗的。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陰差陽錯之下,劉胤卻不知不覺地走到了薑維的對立麵,由於雙方支持的皇位繼承人不同,雙方的關係已經明顯地對立了起來,就算是在尚書台議事之時碰麵,薑維也一直板著冷峻的麵孔,一付生人勿近的樣子。看來這場權力的相爭,已經不是劉胤想避免就能避免得了的。
劉胤便是傾向於後者的,最起碼在此次的洛陽事件中,他一直充當著後發製人的角色。
當然,後發製人並不是一定要等對手出手之後自己才出手,這一切都控製在自己對整個局勢的掌控之中才行。
在因為劉胤手中握有中尉府這麽一個卓越的情報機構,中尉府那如水銀泄地無孔不入的偵察手段,才能讓他有機會洞悉洛陽城中各勢力的方方麵麵,才能讓劉胤穩坐釣魚台。
劉胤很清楚,現在皇位繼承權的爭奪,已經到了最為關鍵的時刻,劉禪遲遲地沒有表態,說明他還在猶豫,不知該將皇位傳給誰。在這個時候,劉恂一係的人顯然就會沉不氣了,他們一定會采取一定的行動,來確保劉恂上位。
陳寂提供過來的情報,恰恰便證明了這一點,大將軍府那邊動作頻頻,很顯然已經是有所行動了,這裏麵最為積極的是鎮西將軍鍾會,他不僅和薑維往來頻繁,而且在私底下,鍾會的動作更大,不僅派人聯係曹氏宗族勢力,而且還和前晉的那些殘餘勢力打過交道。
對於鍾會的表現,劉胤略略地感到疑惑,因為鍾會與薑維交從過密,很顯然,鍾會的諸多行動,是受到了薑維的指使和安排,但即使薑維欲在洛陽有所行動,也完全沒有理由用到曹氏宗族和前晉殘餘勢力,這無疑讓劉胤有些想不通。
如此看來,鍾會身上的疑點頗多,鍾會奉薑維的命令行事不假,但其在背後陰奉陽違耍小花樣,這一點薑維也肯定是不知曉的。劉胤知道鍾會是一個頗具野心的人物,臣服於季漢隻不過是屈從於形勢,投降薑維也隻不過是好漢不吃眼前虧,從鍾會的一貫作風來看,降漢也隻是一個跳板而已,說不定他還會有著更大的圖謀和更大的野心。
總之不管是薑維還是鍾會,都是劉胤防範的重點,現在距離祭天大典已經是越來越近了,由於牽涉到皇帝出宮的諸多事宜,現在朝廷之中的諸多事務已經暫停了,全部官員都在為祭天大典緊張而忙碌的準備著。
如果對方要動手的話,會不會選擇在祭天大典的時候動手?
劉胤暗暗地捫心自問,連他自己都不禁有些駭然,是啊,還有比這個好的時機嗎?祭天大典時,皇帝在,諸王子在,公卿百官俱在,如果讓自己選擇的話,這樣的機會也是千載難逢的。
盡管在陳寂提供的情報之中,並沒有關於對手動手的具體時間,但憑借著劉胤的敏銳,還是很容易地判斷到對方有可能會在祭天大典進行的時候來動手。
當然,就算對方不動手,劉胤也是要做好祭天大典的安全保衛工作的,涉及到皇帝及朝廷百官的安全,任誰也不敢掉以輕心。
祭天大典的路線已經是安排妥當了,從洛陽的南宮出發,經過開陽門、太學、太廟,一直到達南郊的圜丘,這一路之上,都會有禁軍十步一崗五步一哨地來進行保護,鑒時皇帝的車駕還會有羽林衛的護衛,在安全措施上麵,是十分周到而細致的。
負責整個安全工作的是衛將軍李球,以劉胤對李球的了解,倒不太擔心李球會被薑維鍾會等人給策反了,李球此前一直擔任羽林右部督,是劉禪身邊比較受重用的宮廷宿衛將領之一,對皇帝對朝廷是忠心耿耿。後來李球升任衛將軍,負責統領禁軍,這麽多年來,無論是在南中,還是在雒城,還是遷都到洛陽,李球始終是恪盡職守,出色地履行著自己的職務,護衛著宮廷的安全。
此番祭天大典,李球做為衛將軍,自然是責無旁貸地擔負起保護聖駕的責任,劉胤對他也是十分地信任的。
衛將軍麾下,共設有四個部督,來統轄禁軍,羽林軍左部督馬秉,乃是馬良之子,羽林軍右部督薑源,薑維之子,虎賁督董宏,董和之孫,虎衛督則是由傅著來擔任的。
“薑源?”劉胤低低地沉吟著,很顯然薑源在禁軍之中,是劉胤最為不放心的一個角色了,如果此番薑維有什麽動作的話,薑源必定會成為其內應,成為薑維手中一枚最為得力的棋子。
一個羽林右部督統領著兩營的羽林軍,整整的一萬人馬,如果說這一萬多人都對薑源言聽計從的,那也不可能的事,但到了真正的關鍵時刻,薑源也未必需要這麽多的人,隻需將自己的一些親信死士派遣出來,就足以成大事了。
看來羽林軍這邊,劉胤還是不能掉以輕心,不管薑維采用何種手段來動手,確保皇帝的安全才是重中之中的,劉胤現在身為大司馬,在朝中的地位自然是舉足輕重的,這次的祭天大典,也完全是由他和霍弋、薑維來主持,薑維借口年事已高,請假休息,主要的擔子還是在劉胤和霍弋的肩上。
對此,劉胤和霍弋進行了簡單地分工,祭天大典的儀式和流程,是由霍弋來安排的,劉胤則負責內保事務。薑信不出頭露麵,則似乎更印證了中尉府的情報上所提的,薑維絕對與此事脫不了幹係。
劉胤不禁是扼腕歎息,對於薑維,原本他還是極為尊重的,做為蜀國最後的頂梁柱,薑維在蜀國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劉胤重生之後,非常願意和薑維攜手一道來護佑季漢大旗的。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陰差陽錯之下,劉胤卻不知不覺地走到了薑維的對立麵,由於雙方支持的皇位繼承人不同,雙方的關係已經明顯地對立了起來,就算是在尚書台議事之時碰麵,薑維也一直板著冷峻的麵孔,一付生人勿近的樣子。看來這場權力的相爭,已經不是劉胤想避免就能避免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