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一驚,急忙抓著張嬸的胳膊,連忙問到:“怎麽了?他嬸?有什麽變故?”
張嬸一副故弄玄虛的樣子:“沒有,沒有,你想多了,我就在他們到之前看看準備怎麽樣了。”母親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顫巍巍的從兜裏掏出了一張封好的紙包。
“他嬸。”娘說“我們也不太懂規矩,就全靠你了。”
張老太太趕忙接過裏麵塞著錢的紙包:“放心吧,有我呢!”然後,邁著她的小腳出了門。
我由廂房出來,“娘!”我說“你沒看出來,她故意的,這算什麽!”
母親瞪了我一眼“你懂什麽,”她說。
不到小半個時辰,又有人敲門了。這次,一定是他們來了,母親應聲急匆匆的走到門口,隨即停了下來,又抿了抿頭發,然後,給弟弟使了一個眼色。
弟弟去開門的,我躲在窗口,斜著身子偷看外麵,不能讓他們馬上見到我,據我嫁了的遠房表姐說,女孩子一定要矜持,若太主動了,將來婆家會看不起,一種可有可無的態度,才最惹人憐愛。
門開了,呼呼啦啦的進來四、五個人,很快的,就擠滿了我家的小院。中間的那個男人,高高的,瘦瘦的,穿著玉色長袍,戴著金絲邊的眼鏡,大概年紀也不小了,應該不是他。
母親將他們讓進了正房,我的弟弟忙來忙去,穿梭與正房、灶台和我的屋子,他也會時不時的匯報一些情報,不過都是很簡單,畢竟,能讓他聽到的話,不多。
那天,我要嫁的那個人,沒有來。
來地。是他地哥哥、嫂子、姑姑和家中地一個老媽子。
正房裏時不時地傳來笑聲。不清楚他們在說什麽。我地心裏卻是五味雜陳。說不上來地味道。[]沒有激動。隻有落寞。
這時候地張嬸。帶著他家中地三個女人來到了我地房間。留下他哥哥與母親單獨地聊些什麽。張嬸擺出一副得意洋洋地架勢。見我站起來相迎。急忙拽過我地手。我很清楚。這樣地動作。一方麵是對我表示親近、友好。更重要地。是讓她們家地女人看清楚。我第一不是斷掌。第二沒有皮膚病。
我請她們坐下。又連忙叫小彥端茶上來。我低下了頭。不願意她們死死地盯著我看。然後。站在炕梢邊。
張嬸放肆地抽上了旱煙。指著我對她們說:“這孩子不但漂亮。也能幹。家中裏裏外外地沒少幫著忙活。”那些女人們敷衍地點頭。敷衍地笑。我沒有吭聲也沒有笑。隻是抬眼看了看。我像是活在一群瘋子裏地活人。也許。她們是清醒地。我才是瘋子。
多虧了小彥及時地送茶進來。我幫著他端茶給她們。這時一個女人開口了:“小兄弟。上學了吧。”一個問題。讓弟弟和我都有些猶豫。母親此前千萬叮囑。讓我們一致口徑。說弟弟正在讀書。畢竟。我未來地夫家是有頭臉地人家。不需要一個賣菜地窮親戚。或許。這樣。也能是為我好。將來。不至於抬不起頭。
為什麽要騙人呢?我從來沒有看不起我的家庭,我們都是憑一雙手吃飯,隻不過,我們的本事差了點,勉強糊口,人家的本事好一點,能榮華富貴,都是憑本事吃飯,有什麽看得起看不起呢?
還是張嬸出來解了圍:“哎,你們不知道,他們姐倆孝順,他爹病重的時候,為了治病,他們就都不讀書了,這不,現在日子緩過些,他準備接著讀呢。”
這倒使我佩服起張嬸,一句話,不但緩和了氣氛,不卑不亢的,沒讓人瞧低我們。(.)
那群女人的中間,發出了感歎的聲音:“現在這樣的孩子少見了。”
沒等吃午飯,他們就走了,大概是正主沒來,也不好意思多留吧,見一下家中情況,然後回去複命。
母親還抱怨呢:“我都請了隔壁文嬸幫忙,結果都不吃飯就走。”
我打趣到:“那不是省下了。”
母親瞪了我一眼。
弟弟給我使了一個眼色,我跟著他進了屋,他十分嚴肅的和我說:“姐,這人咱不能嫁。”
我疑惑的看著他,“真不能嫁,姐,”他說“這人肯定有毛病,我剛才聽張嬸說‘這幾天風大,梅家(未來夫家)小少爺,有點冒了風,有些發熱,但沒什麽大礙,不過,這見麵可是最重要的,好日子可耽誤不得,今兒,就沒來成,再說了,舊式人家不比現在新式的,雙方見麵到是其次,隻要就是家長們見一見,不過呢,我老張以性命擔保,這孩子,錯不了,你們雙方呀,是天生的一對!’”我看著弟弟的表情,哈哈的大笑了起來,他把張老太太的樣子學的惟妙惟肖的。“你看,人家告訴你,你就笑。”弟弟說,“不是,不是,”我連忙忍住了笑“你學張嬸的那股‘勁’學的真像。不過,我也覺得,那人肯定不咋地,要不然,怎麽不來?沒準是個癱子。”弟弟瞪大了眼睛看著我“你說這話咋和說別人的事兒似的。”
弟弟,你哪裏知道我的苦心,無論那個人是癱、是瘸、是聾、是啞,隻要能換來你過上好一點的日子,我也就無憾了。
相看過了不久,母親就和那邊定了婚書,
我相信,母親一定不會不知道裏麵的問題,對方的毛病,沒不會像張老太太說的那麽簡單,也許他真的是癱子。
我,不過是一條繩索,牽引著兩個家庭,一麵,若是得了臉,弟弟或許能飛黃騰達,一麵,若是失了意,最起碼,不至於餓死。
這樣的安排也好,我能接受!
沒有“放定”前,我就開始縫製嫁衣了,我慢慢的縫著,打發著寂寞的時光,我是多麽的喜歡午後的陽光呀,溫暖的陽光,耀眼的,曬到人身上,暖暖的,讓人懶洋洋的,舒服的和放鬆的。
此時此刻,我一麵享受著午間陽光的愜意,一麵,親手縫紉著嫁衣,親手的,將自己當成物品,換到一個活死人墓裏去。
“放小定”的那天,真的把母親忙壞了,我還清楚的記得,已經到春天了,桃花已經盛開了,我還記得“放小定”的前一天,還教弟弟《詩經》上的那段:“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益其世家。”春天來了,桃花多美呀,“人麵不知何處,桃花依舊春風。”多麽靈動的字眼,桃花開了,而我心中的那個人,你,知道我要出嫁了嗎?
母親準備的回禮:文房四寶、男士鞋帽、長袍和衣料,換來梅家一大盒子的金首飾和一盒子的上等衣料。母親高興壞了,也忘記了一天的勞碌,將首飾一件一件的攤到炕上,一件一件的拿給我看,那是一對鐲子,一對戒指,一對耳環還有一對項鏈,在北方的這個小城市裏,算的上是頂大的禮,“等放大定,接彩禮那天,指不定又是多大呢!”母親高興的說。
我沒說什麽,也不願意看梅家的禮物,母親大約看出了我的心事。“梅子,”她說“娘真的為你好,你難道還沒吃夠苦嗎?你還是年紀太小了,你不懂。過去,你姥爺家也算是大戶人家,現如今敗了,娘也算是從鳳凰堆掉到了雞窩,你爹沒得病前,家裏還能過的去,你看看這幾年,咱家被折騰的,你們跟這爹娘也吃盡了苦,娘若在把你嫁一個窮苦人家去,你說,娘能對得起你嗎!”
我很不耐煩的聽完,沒有回答什麽。現在,一切都無所謂了。
後來,雙方終於選定了日子,在第二年春天的五月,我就要正式嫁過去。在這裏,不得不承認,梅家確實是官宦人家,各種禮節都很到位,每逢節日都會有禮物送來,像端午節的粽子,中元節的水果,中秋節的月餅等等。
父親的祭日剛過後不久的一天,張嬸又來了。
這次,是急匆匆的。
張老太太的臉上,露出未曾有過的歉意和謙卑,和我的母親一起坐在屋簷的下麵,沒有了往日的張揚,和母親講話也是吞吞吐吐的。倒是母親忍不住了“他嬸,有話就直說吧。”母親說。
張嬸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妮子他娘,你還真是個爽快人,其實,梅家,昨個下午托人來找我了。”她試探性的說,母親側著頭,看了看她,隨即又轉了過去。
“咋了?要退婚不成?”母親說,也許,這是她此時此刻最擔心的事情,在我們這個偏僻的地區,流行著一種不成文的習俗,即,“放小定”以後,若是被退婚,女孩子三年內不得出嫁,即使嫁人,大多也嫁不到好的人家。若是“放大定”後,男人死了,女孩就成了“望門寡婦”,一樣是要給丈夫守寡的,還會背上“克夫”的罪名,即使想嫁,即使婆家準嫁,也真的沒有人敢娶,誰家也不願意要個“克夫”的女人呀!
母親的一句“咋了,要退婚不成?”到是嚇了張嬸一跳,她連忙說:“不是,你想哪去了。”
張嬸一副故弄玄虛的樣子:“沒有,沒有,你想多了,我就在他們到之前看看準備怎麽樣了。”母親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顫巍巍的從兜裏掏出了一張封好的紙包。
“他嬸。”娘說“我們也不太懂規矩,就全靠你了。”
張老太太趕忙接過裏麵塞著錢的紙包:“放心吧,有我呢!”然後,邁著她的小腳出了門。
我由廂房出來,“娘!”我說“你沒看出來,她故意的,這算什麽!”
母親瞪了我一眼“你懂什麽,”她說。
不到小半個時辰,又有人敲門了。這次,一定是他們來了,母親應聲急匆匆的走到門口,隨即停了下來,又抿了抿頭發,然後,給弟弟使了一個眼色。
弟弟去開門的,我躲在窗口,斜著身子偷看外麵,不能讓他們馬上見到我,據我嫁了的遠房表姐說,女孩子一定要矜持,若太主動了,將來婆家會看不起,一種可有可無的態度,才最惹人憐愛。
門開了,呼呼啦啦的進來四、五個人,很快的,就擠滿了我家的小院。中間的那個男人,高高的,瘦瘦的,穿著玉色長袍,戴著金絲邊的眼鏡,大概年紀也不小了,應該不是他。
母親將他們讓進了正房,我的弟弟忙來忙去,穿梭與正房、灶台和我的屋子,他也會時不時的匯報一些情報,不過都是很簡單,畢竟,能讓他聽到的話,不多。
那天,我要嫁的那個人,沒有來。
來地。是他地哥哥、嫂子、姑姑和家中地一個老媽子。
正房裏時不時地傳來笑聲。不清楚他們在說什麽。我地心裏卻是五味雜陳。說不上來地味道。[]沒有激動。隻有落寞。
這時候地張嬸。帶著他家中地三個女人來到了我地房間。留下他哥哥與母親單獨地聊些什麽。張嬸擺出一副得意洋洋地架勢。見我站起來相迎。急忙拽過我地手。我很清楚。這樣地動作。一方麵是對我表示親近、友好。更重要地。是讓她們家地女人看清楚。我第一不是斷掌。第二沒有皮膚病。
我請她們坐下。又連忙叫小彥端茶上來。我低下了頭。不願意她們死死地盯著我看。然後。站在炕梢邊。
張嬸放肆地抽上了旱煙。指著我對她們說:“這孩子不但漂亮。也能幹。家中裏裏外外地沒少幫著忙活。”那些女人們敷衍地點頭。敷衍地笑。我沒有吭聲也沒有笑。隻是抬眼看了看。我像是活在一群瘋子裏地活人。也許。她們是清醒地。我才是瘋子。
多虧了小彥及時地送茶進來。我幫著他端茶給她們。這時一個女人開口了:“小兄弟。上學了吧。”一個問題。讓弟弟和我都有些猶豫。母親此前千萬叮囑。讓我們一致口徑。說弟弟正在讀書。畢竟。我未來地夫家是有頭臉地人家。不需要一個賣菜地窮親戚。或許。這樣。也能是為我好。將來。不至於抬不起頭。
為什麽要騙人呢?我從來沒有看不起我的家庭,我們都是憑一雙手吃飯,隻不過,我們的本事差了點,勉強糊口,人家的本事好一點,能榮華富貴,都是憑本事吃飯,有什麽看得起看不起呢?
還是張嬸出來解了圍:“哎,你們不知道,他們姐倆孝順,他爹病重的時候,為了治病,他們就都不讀書了,這不,現在日子緩過些,他準備接著讀呢。”
這倒使我佩服起張嬸,一句話,不但緩和了氣氛,不卑不亢的,沒讓人瞧低我們。(.)
那群女人的中間,發出了感歎的聲音:“現在這樣的孩子少見了。”
沒等吃午飯,他們就走了,大概是正主沒來,也不好意思多留吧,見一下家中情況,然後回去複命。
母親還抱怨呢:“我都請了隔壁文嬸幫忙,結果都不吃飯就走。”
我打趣到:“那不是省下了。”
母親瞪了我一眼。
弟弟給我使了一個眼色,我跟著他進了屋,他十分嚴肅的和我說:“姐,這人咱不能嫁。”
我疑惑的看著他,“真不能嫁,姐,”他說“這人肯定有毛病,我剛才聽張嬸說‘這幾天風大,梅家(未來夫家)小少爺,有點冒了風,有些發熱,但沒什麽大礙,不過,這見麵可是最重要的,好日子可耽誤不得,今兒,就沒來成,再說了,舊式人家不比現在新式的,雙方見麵到是其次,隻要就是家長們見一見,不過呢,我老張以性命擔保,這孩子,錯不了,你們雙方呀,是天生的一對!’”我看著弟弟的表情,哈哈的大笑了起來,他把張老太太的樣子學的惟妙惟肖的。“你看,人家告訴你,你就笑。”弟弟說,“不是,不是,”我連忙忍住了笑“你學張嬸的那股‘勁’學的真像。不過,我也覺得,那人肯定不咋地,要不然,怎麽不來?沒準是個癱子。”弟弟瞪大了眼睛看著我“你說這話咋和說別人的事兒似的。”
弟弟,你哪裏知道我的苦心,無論那個人是癱、是瘸、是聾、是啞,隻要能換來你過上好一點的日子,我也就無憾了。
相看過了不久,母親就和那邊定了婚書,
我相信,母親一定不會不知道裏麵的問題,對方的毛病,沒不會像張老太太說的那麽簡單,也許他真的是癱子。
我,不過是一條繩索,牽引著兩個家庭,一麵,若是得了臉,弟弟或許能飛黃騰達,一麵,若是失了意,最起碼,不至於餓死。
這樣的安排也好,我能接受!
沒有“放定”前,我就開始縫製嫁衣了,我慢慢的縫著,打發著寂寞的時光,我是多麽的喜歡午後的陽光呀,溫暖的陽光,耀眼的,曬到人身上,暖暖的,讓人懶洋洋的,舒服的和放鬆的。
此時此刻,我一麵享受著午間陽光的愜意,一麵,親手縫紉著嫁衣,親手的,將自己當成物品,換到一個活死人墓裏去。
“放小定”的那天,真的把母親忙壞了,我還清楚的記得,已經到春天了,桃花已經盛開了,我還記得“放小定”的前一天,還教弟弟《詩經》上的那段:“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益其世家。”春天來了,桃花多美呀,“人麵不知何處,桃花依舊春風。”多麽靈動的字眼,桃花開了,而我心中的那個人,你,知道我要出嫁了嗎?
母親準備的回禮:文房四寶、男士鞋帽、長袍和衣料,換來梅家一大盒子的金首飾和一盒子的上等衣料。母親高興壞了,也忘記了一天的勞碌,將首飾一件一件的攤到炕上,一件一件的拿給我看,那是一對鐲子,一對戒指,一對耳環還有一對項鏈,在北方的這個小城市裏,算的上是頂大的禮,“等放大定,接彩禮那天,指不定又是多大呢!”母親高興的說。
我沒說什麽,也不願意看梅家的禮物,母親大約看出了我的心事。“梅子,”她說“娘真的為你好,你難道還沒吃夠苦嗎?你還是年紀太小了,你不懂。過去,你姥爺家也算是大戶人家,現如今敗了,娘也算是從鳳凰堆掉到了雞窩,你爹沒得病前,家裏還能過的去,你看看這幾年,咱家被折騰的,你們跟這爹娘也吃盡了苦,娘若在把你嫁一個窮苦人家去,你說,娘能對得起你嗎!”
我很不耐煩的聽完,沒有回答什麽。現在,一切都無所謂了。
後來,雙方終於選定了日子,在第二年春天的五月,我就要正式嫁過去。在這裏,不得不承認,梅家確實是官宦人家,各種禮節都很到位,每逢節日都會有禮物送來,像端午節的粽子,中元節的水果,中秋節的月餅等等。
父親的祭日剛過後不久的一天,張嬸又來了。
這次,是急匆匆的。
張老太太的臉上,露出未曾有過的歉意和謙卑,和我的母親一起坐在屋簷的下麵,沒有了往日的張揚,和母親講話也是吞吞吐吐的。倒是母親忍不住了“他嬸,有話就直說吧。”母親說。
張嬸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妮子他娘,你還真是個爽快人,其實,梅家,昨個下午托人來找我了。”她試探性的說,母親側著頭,看了看她,隨即又轉了過去。
“咋了?要退婚不成?”母親說,也許,這是她此時此刻最擔心的事情,在我們這個偏僻的地區,流行著一種不成文的習俗,即,“放小定”以後,若是被退婚,女孩子三年內不得出嫁,即使嫁人,大多也嫁不到好的人家。若是“放大定”後,男人死了,女孩就成了“望門寡婦”,一樣是要給丈夫守寡的,還會背上“克夫”的罪名,即使想嫁,即使婆家準嫁,也真的沒有人敢娶,誰家也不願意要個“克夫”的女人呀!
母親的一句“咋了,要退婚不成?”到是嚇了張嬸一跳,她連忙說:“不是,你想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