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為啥?”母親說。(.)
“其實,”張老太太不緊不慢的說:“就是梅家和想你們商量商量,是不是婚期能提前?”
“啥?提前?這又是為啥?”娘說。
“嗨,梅家想,反正早晚都是要娶的,到不如早點娶過來,雙方家都省心。”
母親一聽,頓時覺得裏麵肯定有問題,十分鎮定的說:“嗨,不著急,我們梅子的嫁衣還沒縫好,在說了,我這大定的回禮還沒準備好呢,不急,早晚都是緣分,早一天晚一天的,又跑不了。”
張嬸到是有些急了,連忙露出她那老奸巨猾的笑:“其實,他娘,你是不知道,這也不知道是訂了親太高興了,還是今年天氣變換不定,這梅家二少爺吧,今年這身子骨就不太順暢,梅家就想,還不如早點娶過去,省的這二少爺天天惶惶著。”
母親聽了,頓時火冒三丈,忍不住的冷笑了幾聲:“是梅家少爺惶惶呢?還是梅家想用我女兒去衝喜?”
“他娘,你咋這麽說。”張嬸嚷到,語氣中充滿了不滿之意“你若是這麽想,不是打我老張的臉嗎?“
娘一聽,現在還不是撕破臉的時候。
“對了,他嬸,”娘說“你說,這段時間我也忙,也沒顧的上,這梅家二少爺,我是一直都沒見到,要不,哪天你帶我去看看唄,順帶腳,和親家商量商量這事。”
張嬸一聽連連阻止,“哪有丈母娘主動去看女婿的”她說“再說了,梅家是講究人家,咱們要是去了,沒準人家挑咱們理呢,現在是不會說什麽,將來,把這事算到梅子身上,當然拉,他們家也不會讓梅子受委屈的,總之,你這一去,在影響梅子,多不好,你說是不是。”
母親想了想。確實有些道理。
“他嬸。你這話到是說到我心窩子裏去了”娘說“不過。梅家到底想什麽時候讓梅子過門呢?”
張老太太見母親已經動搖了。連忙接過話:“下個月。下個月吉利。梅家算過了。就下個月十六號最吉利。對雙方家都吉利。以後。就沒什麽吉利日子了。再說了。到了年底。大正月地。也沒人娶媳婦。要是正月前過門。一個大臘月再加上一個大正月。到時候可夠梅子忙地。他們家子大。婆婆如今也不如當年了。以後就全靠著兩個兒媳婦當家呢!”
“下個月?下個月有點急吧?”母親說。
“不急。這個月不才月初嘛。梅家說了。放大定地禮。親家不用太破費。梅家也知道你們家裏地情況。就是看孩子好。招人疼。那天他們家姑奶奶還直誇梅子呢。說人長地好。也有眼力。”
母親思來想去。畢竟。這是女兒一輩子地大事。若是真嫁了個殘廢。無論身體上還是心理上地。將來怎麽和女兒交代。雖然說“嫁出去地女兒。潑出去地水”但到底是自己身上掉下來地肉呀。怎麽能不心疼呢。
若是不答應,梅家必定不依,說不定還要退婚,再說了,上次和梅家大少爺說好了,大定的時候,一歲要給六塊錢呢,梅子今年十七了,那可是一百多大洋!以後小彥不用去賣菜了,這筆錢可以供他讀書了。
母親心底還是願意將我嫁入梅家的,起碼,梅家也算是有錢的,母親大約是被窮怕了。
思來想去,母親最後還是答應了。
放大定的那天,梅家太太親自來了,隨行的還有八個人抬的四個箱子,這個年代,這算是非常大的禮,無論箱子裏裝的是什麽,這種禮都給足了女方家的麵子,說明了男方對女方的重視。
母親張羅著人們擠在狹小的院子裏,那天,真的很熱鬧,送彩禮的人、母親請來幫忙的人,當然還少不了看熱鬧的人。(.好看的小說)
到了吉時,弟弟找來一個三、四歲的幼童,隻見這個孩子對著箱子,三鞠躬,然後,用他的小手拍了拍箱子,扯去封箱的紅紙,這就打開了箱子。最先看見的,是一個紅紙包,梅家太太親自拿了出來,遞給了小孩,接著,梅家太太在箱子裏拿出了一對鐲子,徑直走到我的屋裏。
我在窗口看到了她的舉動,慌慌張張的抹了抹身上的衣服,緊接著,她走了進來。
穿著暗紫色緞子的略微收身的齊膝大襟衣,高高的領子,將脖子托的修長,肥大的杏色圍褶裙,相比之下,母親那穿了多年的青色的齊膝大襟衣,不但顯得鄉氣,更顯得笨拙。
梅家太太臉上的皺紋很少,若是母親有她這樣的生活環境,相信,一定比她更加的漂亮。
梅家太太一見我,就拉著我的手,迅速的將鐲子套在我的手腕上,她似乎是完成了一樣任務,頓時鬆了一口氣,接著對我說:“孩子,希望你們倆白頭到老,和和美美。”我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順從的說了一句:“謝謝娘,”這句話,到是讓梅家太太樂壞了,大約,沒有哪個兒媳婦在沒過門的時候就先喊了娘吧。
以後的那段時間,我沉浸在那份羞怯裏,任憑著母親和弟弟的忙碌,絲毫沒有幫忙的意思。
大禮前的一天,弟弟帶著請來幫忙的人去送了嫁妝,母親難得休息,就拿來烙鐵(舊時代的熨鬥,前麵是一個大約7、8公分的三角頭,連接著一根長的鐵棍,在手握處彎過來,用的時候,隻要放在灶膛的火堆裏燒熱,沾一下水,接著,在衣服上噴上水,就可以熨燙了)和我一起熨燙明日要穿的吉服。
那大紅色禮服上繡著的朱紅色的牡丹,是我這些日子來一針一針的精心雕琢出來的,現在回想起來,不但漂亮且觸目驚心,自我穿上那件紅袍,真正的苦日子就拉開了序幕。
傍晚的時候,弟弟搖搖晃晃的回來了,不會喝酒的他被灌醉了,我一麵扶著他,一麵責怪他:“你也是,本來就不會喝,再說了,還是小孩呢,他們怎麽這樣。多虧娘出去了,要不然,你準少不了一頓打!”
弟弟顫巍巍的被我弄到了房間,突然大聲的哭了起來,他坐在炕上,盤著腿,鼻涕眼淚一瞬間就混在了一起。
“你要死!”我罵“不過說了你幾句,怎麽還哭上了,哪像個大丈夫。”
我的弟弟搖著頭:“我不做大丈夫了,姐。”含含糊糊的哭聲,讓我意識到,他是不舍得不嫁的。
我摟著弟弟,也哭了,是呀,我這一去,是生是死,是好是壞,又有誰能知道呢?
突然間,弟弟掙開了我的手,連滾帶爬的掙紮到炕櫃前麵,從最下麵那個抽屜的最裏麵娶出了一隻黑色的鋼筆,他低著頭:“姐,”他說:“其實,我一直沒和你說,那個找你繡手絹的人,給了我一隻鋼筆,不是問我他要的。”他突然間抬起了頭“是他主動給的,就在那天我送手帕的時候,他問我會不會寫字,我說會,他就送了我這個,他說,以後有條件的話,還是讀書吧,這個留著做個紀念。”
我沒有責怪弟弟,那個時候,有鋼筆的人並不是很多,大多數人還是用毛筆的,弟弟有一隻這樣的筆也好。
“姐,”他又接著說“這支筆,給你吧,留個念,婆家虐待你的時候,起碼想起我,還有個指望。”
我笑了:“傻孩子,哪那麽多婆婆喜歡虐待兒媳婦。你沒聽說過嗎‘看媳婦就能看婆婆’,若是婆婆被婆婆的婆婆虐待過,才會虐待媳婦的,人家是大戶人家,規矩是多了點,不過應該不會打罵兒媳的。”
弟弟執拗的將筆塞到我的手中,也好,做個紀念吧。
第二天,在迷迷糊糊的不安與磕磕絆絆中,我聽到了門外傳來吹吹打打的鼓樂與喧鬧的聲音,吉時就快到了。
母親迅速而仔細的打量著我,然後,在我的頭頂上取下一縷頭發,挽成一個小小髻,取“結發夫妻”的意思。梅家的紅包遞了進來,“截門”的親友們打開了門,頓時,吵鬧的樂隊與轎子,從容的擠進了我家的小院,一麵擠,一麵撒下手中的大錢。母親,早出門恭候,與弟弟一起將迎親的人們迎入正房。
母親親自取出了寓意著福壽綿長的“子孫碗箸”,梅家的大兒媳小心翼翼的接過,然後用紅布包好,她又叫來“提茶壺”的小孩(按規矩,新娘的花轎不可以空著,所以,來的時候,有一個孩子坐在裏麵,手中拿著一把茶壺,茶壺裏麵放入少量的清水,豆腐一塊,上麵插著一朵蝙蝠形的紅絨花,壺的上麵,蓋有四方形的紅羅帕一麵。),她接過孩子手中的茶壺與羅帕,將大紅色的羅帕遞給我的母親,母親接過,然後,和文嬸撐開,一起走到裏屋,這個時候,我的一個遠房表姐,迅速的將茶壺裏的紅絨花戴到我的頭上,這時,母親和文嬸將大紅色的羅帕蓋在了我的頭上,一切就沉浸在這個紅色的,看似吉祥如意的天羅地網中。
文嬸和表姐扶著我起來,我輕微的低著頭,能透過蓋頭的縫隙,看到地麵上的事物,弟弟過來了,一把抱起了我,我們這地方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新娘子的腳不能沾地,需要兄弟抱到轎子裏,我聽見耳邊有弟弟的粗粗的喘息聲,他的年紀不大,現在想想,當時的我,並不重,也許,弟弟是因為長時間的應營養不良吧,所以,才有些吃力。
“其實,”張老太太不緊不慢的說:“就是梅家和想你們商量商量,是不是婚期能提前?”
“啥?提前?這又是為啥?”娘說。
“嗨,梅家想,反正早晚都是要娶的,到不如早點娶過來,雙方家都省心。”
母親一聽,頓時覺得裏麵肯定有問題,十分鎮定的說:“嗨,不著急,我們梅子的嫁衣還沒縫好,在說了,我這大定的回禮還沒準備好呢,不急,早晚都是緣分,早一天晚一天的,又跑不了。”
張嬸到是有些急了,連忙露出她那老奸巨猾的笑:“其實,他娘,你是不知道,這也不知道是訂了親太高興了,還是今年天氣變換不定,這梅家二少爺吧,今年這身子骨就不太順暢,梅家就想,還不如早點娶過去,省的這二少爺天天惶惶著。”
母親聽了,頓時火冒三丈,忍不住的冷笑了幾聲:“是梅家少爺惶惶呢?還是梅家想用我女兒去衝喜?”
“他娘,你咋這麽說。”張嬸嚷到,語氣中充滿了不滿之意“你若是這麽想,不是打我老張的臉嗎?“
娘一聽,現在還不是撕破臉的時候。
“對了,他嬸,”娘說“你說,這段時間我也忙,也沒顧的上,這梅家二少爺,我是一直都沒見到,要不,哪天你帶我去看看唄,順帶腳,和親家商量商量這事。”
張嬸一聽連連阻止,“哪有丈母娘主動去看女婿的”她說“再說了,梅家是講究人家,咱們要是去了,沒準人家挑咱們理呢,現在是不會說什麽,將來,把這事算到梅子身上,當然拉,他們家也不會讓梅子受委屈的,總之,你這一去,在影響梅子,多不好,你說是不是。”
母親想了想。確實有些道理。
“他嬸。你這話到是說到我心窩子裏去了”娘說“不過。梅家到底想什麽時候讓梅子過門呢?”
張老太太見母親已經動搖了。連忙接過話:“下個月。下個月吉利。梅家算過了。就下個月十六號最吉利。對雙方家都吉利。以後。就沒什麽吉利日子了。再說了。到了年底。大正月地。也沒人娶媳婦。要是正月前過門。一個大臘月再加上一個大正月。到時候可夠梅子忙地。他們家子大。婆婆如今也不如當年了。以後就全靠著兩個兒媳婦當家呢!”
“下個月?下個月有點急吧?”母親說。
“不急。這個月不才月初嘛。梅家說了。放大定地禮。親家不用太破費。梅家也知道你們家裏地情況。就是看孩子好。招人疼。那天他們家姑奶奶還直誇梅子呢。說人長地好。也有眼力。”
母親思來想去。畢竟。這是女兒一輩子地大事。若是真嫁了個殘廢。無論身體上還是心理上地。將來怎麽和女兒交代。雖然說“嫁出去地女兒。潑出去地水”但到底是自己身上掉下來地肉呀。怎麽能不心疼呢。
若是不答應,梅家必定不依,說不定還要退婚,再說了,上次和梅家大少爺說好了,大定的時候,一歲要給六塊錢呢,梅子今年十七了,那可是一百多大洋!以後小彥不用去賣菜了,這筆錢可以供他讀書了。
母親心底還是願意將我嫁入梅家的,起碼,梅家也算是有錢的,母親大約是被窮怕了。
思來想去,母親最後還是答應了。
放大定的那天,梅家太太親自來了,隨行的還有八個人抬的四個箱子,這個年代,這算是非常大的禮,無論箱子裏裝的是什麽,這種禮都給足了女方家的麵子,說明了男方對女方的重視。
母親張羅著人們擠在狹小的院子裏,那天,真的很熱鬧,送彩禮的人、母親請來幫忙的人,當然還少不了看熱鬧的人。(.好看的小說)
到了吉時,弟弟找來一個三、四歲的幼童,隻見這個孩子對著箱子,三鞠躬,然後,用他的小手拍了拍箱子,扯去封箱的紅紙,這就打開了箱子。最先看見的,是一個紅紙包,梅家太太親自拿了出來,遞給了小孩,接著,梅家太太在箱子裏拿出了一對鐲子,徑直走到我的屋裏。
我在窗口看到了她的舉動,慌慌張張的抹了抹身上的衣服,緊接著,她走了進來。
穿著暗紫色緞子的略微收身的齊膝大襟衣,高高的領子,將脖子托的修長,肥大的杏色圍褶裙,相比之下,母親那穿了多年的青色的齊膝大襟衣,不但顯得鄉氣,更顯得笨拙。
梅家太太臉上的皺紋很少,若是母親有她這樣的生活環境,相信,一定比她更加的漂亮。
梅家太太一見我,就拉著我的手,迅速的將鐲子套在我的手腕上,她似乎是完成了一樣任務,頓時鬆了一口氣,接著對我說:“孩子,希望你們倆白頭到老,和和美美。”我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順從的說了一句:“謝謝娘,”這句話,到是讓梅家太太樂壞了,大約,沒有哪個兒媳婦在沒過門的時候就先喊了娘吧。
以後的那段時間,我沉浸在那份羞怯裏,任憑著母親和弟弟的忙碌,絲毫沒有幫忙的意思。
大禮前的一天,弟弟帶著請來幫忙的人去送了嫁妝,母親難得休息,就拿來烙鐵(舊時代的熨鬥,前麵是一個大約7、8公分的三角頭,連接著一根長的鐵棍,在手握處彎過來,用的時候,隻要放在灶膛的火堆裏燒熱,沾一下水,接著,在衣服上噴上水,就可以熨燙了)和我一起熨燙明日要穿的吉服。
那大紅色禮服上繡著的朱紅色的牡丹,是我這些日子來一針一針的精心雕琢出來的,現在回想起來,不但漂亮且觸目驚心,自我穿上那件紅袍,真正的苦日子就拉開了序幕。
傍晚的時候,弟弟搖搖晃晃的回來了,不會喝酒的他被灌醉了,我一麵扶著他,一麵責怪他:“你也是,本來就不會喝,再說了,還是小孩呢,他們怎麽這樣。多虧娘出去了,要不然,你準少不了一頓打!”
弟弟顫巍巍的被我弄到了房間,突然大聲的哭了起來,他坐在炕上,盤著腿,鼻涕眼淚一瞬間就混在了一起。
“你要死!”我罵“不過說了你幾句,怎麽還哭上了,哪像個大丈夫。”
我的弟弟搖著頭:“我不做大丈夫了,姐。”含含糊糊的哭聲,讓我意識到,他是不舍得不嫁的。
我摟著弟弟,也哭了,是呀,我這一去,是生是死,是好是壞,又有誰能知道呢?
突然間,弟弟掙開了我的手,連滾帶爬的掙紮到炕櫃前麵,從最下麵那個抽屜的最裏麵娶出了一隻黑色的鋼筆,他低著頭:“姐,”他說:“其實,我一直沒和你說,那個找你繡手絹的人,給了我一隻鋼筆,不是問我他要的。”他突然間抬起了頭“是他主動給的,就在那天我送手帕的時候,他問我會不會寫字,我說會,他就送了我這個,他說,以後有條件的話,還是讀書吧,這個留著做個紀念。”
我沒有責怪弟弟,那個時候,有鋼筆的人並不是很多,大多數人還是用毛筆的,弟弟有一隻這樣的筆也好。
“姐,”他又接著說“這支筆,給你吧,留個念,婆家虐待你的時候,起碼想起我,還有個指望。”
我笑了:“傻孩子,哪那麽多婆婆喜歡虐待兒媳婦。你沒聽說過嗎‘看媳婦就能看婆婆’,若是婆婆被婆婆的婆婆虐待過,才會虐待媳婦的,人家是大戶人家,規矩是多了點,不過應該不會打罵兒媳的。”
弟弟執拗的將筆塞到我的手中,也好,做個紀念吧。
第二天,在迷迷糊糊的不安與磕磕絆絆中,我聽到了門外傳來吹吹打打的鼓樂與喧鬧的聲音,吉時就快到了。
母親迅速而仔細的打量著我,然後,在我的頭頂上取下一縷頭發,挽成一個小小髻,取“結發夫妻”的意思。梅家的紅包遞了進來,“截門”的親友們打開了門,頓時,吵鬧的樂隊與轎子,從容的擠進了我家的小院,一麵擠,一麵撒下手中的大錢。母親,早出門恭候,與弟弟一起將迎親的人們迎入正房。
母親親自取出了寓意著福壽綿長的“子孫碗箸”,梅家的大兒媳小心翼翼的接過,然後用紅布包好,她又叫來“提茶壺”的小孩(按規矩,新娘的花轎不可以空著,所以,來的時候,有一個孩子坐在裏麵,手中拿著一把茶壺,茶壺裏麵放入少量的清水,豆腐一塊,上麵插著一朵蝙蝠形的紅絨花,壺的上麵,蓋有四方形的紅羅帕一麵。),她接過孩子手中的茶壺與羅帕,將大紅色的羅帕遞給我的母親,母親接過,然後,和文嬸撐開,一起走到裏屋,這個時候,我的一個遠房表姐,迅速的將茶壺裏的紅絨花戴到我的頭上,這時,母親和文嬸將大紅色的羅帕蓋在了我的頭上,一切就沉浸在這個紅色的,看似吉祥如意的天羅地網中。
文嬸和表姐扶著我起來,我輕微的低著頭,能透過蓋頭的縫隙,看到地麵上的事物,弟弟過來了,一把抱起了我,我們這地方有個不成文的規定,新娘子的腳不能沾地,需要兄弟抱到轎子裏,我聽見耳邊有弟弟的粗粗的喘息聲,他的年紀不大,現在想想,當時的我,並不重,也許,弟弟是因為長時間的應營養不良吧,所以,才有些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