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邊境戰事如何?”耶律賢沉沉的問道。
他的不滿已經表達得很明顯了,但是沒人回答他。
被問話的兩個男人對此問題均是愛理不理,聽而不聞。
“斡朗改那邊進展怎樣?”耶律賢又接著問道。
回答同上,兩個人均無聲無息。
耶律賢俊美的臉龐上一派的無可奈何,他歎息一聲,堂堂遼國皇帝,可以令任何鄰國國君聞風喪膽之人,此時卻隻得認輸。
“那麽……”沒有辦法了,他按捺著頭痛,隻好換下一話題:“那個叫憶香的奴婢,聽說她失蹤了,現在可有線索了嗎?”
“沒有。”
這一回,耶律烈跟耶律隆緒均異口同聲地回答他,語氣中帶著急切。
搖搖頭,耶律賢還真是哭笑不得。
這兩個人,一個是他的長子;另一個是同一個母親所生的親弟弟。
兄弟情深,讓身在龍椅上的他,也根本拿不出什麽天子威儀。
他也就隻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看著原本帶兵出征的他們,卻是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君命有所不受。當然,還得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紅顏必有所爭,愛人死都要救。
耶律賢托著下巴頦,問兩個人:“那麽你們現在究竟知道些什麽?”
耶律隆緒以為父皇也要幫助他們,連忙搶著回答:“隻知道劫持憶香的男人,出手闊綽,平日沉默寡言,住進客棧兩日,皆未有人在白日裏見其外出。我們分析,可能是大宋秘密派人將她劫走。”
大宋?劫走?耶律賢冷著臉思索。什麽時候在他心目中膽小如鼠的宋人們生了這麽大的膽子?敢到他的眼皮底下劫人?
他微微眯眼,掃了下麵前的兩個男人,試探性的問:“這名女奴,是否有什麽特別之處?為什麽隻有她,三番兩次,不是被綁架,就是被劫持?”
他想知道,他的兒子跟耶律烈,他們是否已經知道憶香的真正身份是大宋公主?
耶律烈聲調平板,不疾不徐淡淡回答:“那都是巧合,她隻是個普通女人。”
普通女人?耶律烈暗中冷笑一聲。普通到讓他這兩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男人皆為之不務正業的程度,可見這個女人,她還真是夠“普通”的了。
雖然他心裏知道,耶律烈極有可能發現了什麽,但是在眼下這種情況,他還是沒有揭穿。
“朕會照會大宋朝廷中的內間,讓他幫助尋人。”作為兄弟,他當然要幫忙。
“皇太後駕到!”
聽聞通報,三個男人一起變了臉色,尤其是皇帝耶律賢。
剛剛他麵對耶律烈跟耶律隆緒的時候,一直很正常,正常如一個平凡男人,有著普通輕鬆的心態。
而現在,聽到那一聲“皇太後駕到”後,那俊美的唇邊乍然勾現的笑意,正隱隱透著陰邪之氣。眸光憂沉,黑瞳綻出冷光,眉宇間流泄著陰鬱的冷酷。
一位婦人在眾人的攙扶下緩緩走入大殿。她高髻盤頂,頭戴高翅鎏金銀冠,身穿左衽交領的精致長袍,通體平鏽龍紋,係鎏金捍腰。全身珠光寶氣,雍容華貴。
來者不是別人,正是已故世宗耶律阮皇後,耶律烈和耶律賢的生母,耶律隆緒的奶奶,皇太後蕭撒葛隻。
此時,她的二兒子,當今遼國皇帝耶律賢,冷眼看著他的母後走進殿來。對她的態度依舊多年不改,且越來越冷淡,越來越意興闌珊,仿佛她是個可有可無的無聊之人。
蕭撒葛隻半點都不介意,反正她的目光也無法凝聚在他的身上。
“給皇祖母請安。”
耶律隆緒搶上前問候。
孫子耶律隆緒一直是蕭撒葛隻疼愛的寶貝,在她麵前,總是乖巧可人,她自然先給她的乖孫子三分慈愛的笑容。
“多日不見母後,母後一向可好?”
耶律烈也麵帶微笑致上問候。
見到了沉穩內斂的耶律烈,蕭撒葛隻水漾的眸癡癡地凝睇著他,霎時有些忘形。
她陶醉地看著他那飽滿寬闊的天庭、挺直的鼻、英氣勃發的濃眉、菱角分明的雙唇……這她的這個三兒子,個性豪邁果斷,相貌英姿煥發,較之她心愛男子當年的風采,有過之而無不及。每次見他,她都會有片刻的時間,意亂情迷,仿佛又找回了初見愛郎時刻的怦然心動。
耶律賢此時方才懶洋洋地站起身來,一不問候二不施禮,以慵懶得幾近陰陽怪氣的聲調說道:“母後今日竟會前來,不知所謂何事?”
他深沉地挑起眼,言外之意,充滿了明顯的不歡迎色彩。仿佛是說,這裏是我的地盤,有事沒事,你都給我少來。不需要多言,任誰也看得出來這位親生的兒子對他母親的嫌惡。
蕭撒葛隻對此隻是一聲冷哼,不予置評。她不慌不忙地走上殿階,斂著衣袖,坐上主位。伴隨著她的動作,滿身的金銀玉石、鳳冠上的珠寶裝飾,全部叮當作響,好不熱鬧;袖袍上的那些金銀花鳥,更是隨風起舞,翩然欲飛。
坐穩之後,她才閑閑開口:“多日不見我兒,母後甚是想念,過來看看,難道有何不妥嗎?”
立刻有宮女端上香氣四溢的好茶,她接過來輕輕啜了一口,舒服而又愜意。
耶律賢沒了位置,隻能站立一旁。
蕭撒葛隻表麵上儀態萬方,心中卻是嘿嘿一陣冷笑。仿佛在說:縱然你嫌惡我又如何?我對你,不也同樣嫌惡?你又能耐我幾何?
“不知道又發生了什麽事情,竟然是需要母後插手的呢?”
耶律賢眯起眼,黑瞳星芒閃爍,目光冷鷙陰沉。他站在一旁陰鬱地問道,懶得跟她廢話,直接切入正題,低沉的語調卻有著教人喘不過氣來的壓迫感。
蕭撒葛隻又啜了一口香茗,嫩白如玉的雙手,正與手中的白玉杯,交相映照,綻放出奪目冷豔的白光。
她用眼角的餘光看著她的二兒子,也是當今大遼國的皇帝,眉眼中溢溢的不滿情緒,比手指間玉石的光芒更冷:“朝中諸事,我兒均處理得甚是‘妥當’,我並非想要插手。可是現今發生的這件事情,確實令我這個皇太後不能不聞不問。”
她怪聲怪氣,刻意在“妥當”二字上加重語氣。
接下來豔眸一眯,粉掌收緊,嬌靨凝霜,提出犀利地質疑:“你們都知道,我大遼民族曆來剽悍勇猛,況且我軍現正兵強馬壯、驍勇善戰。無論何種原因,豈可臨陣退縮?你們倒是說說,此番與西夏作戰,竟然提前退兵,究竟所為何事?”
明眸含冰,皇太後奉上冷言冷語。
耶律隆緒卻不吃這一套,仗著皇祖母平日裏對他嬌寵有餘,他麵帶笑意半開玩笑地說道:“回稟太後,我和皇叔近日來皆因身體有恙,不得已這才班師回朝。待我二人休養數日後,定當重返沙場,為國盡心竭力,繼續開疆拓土。”
蕭撒葛隻將手中的杯子重重地放回到桌上,臉色凝重,全然沒了慈愛之色,她睜圓了眼怒斥她最疼愛的孫子:“一派托詞!離譜!荒唐!”
耶律隆緒連忙低下頭去不敢言語,皇太後一甩袍袖,直直地瞪住三人:“我現在就要知道,究竟所為何事?”
轉過頭來,她凝定耶律烈,語氣中充滿威嚴:“烈兒,你是我大遼兵馬元帥,掌管著天下兵權,怎麽不見給隆緒做些好榜樣?”
不同於耶律賢的冷淡和耶律隆緒的天真,耶律烈的態度泰然自若,麵沉似水,臉上毫無波瀾,語氣更是恭敬如常:“母後不必動怒,孩兒方才也已經向皇兄解釋過了,我和緒兒並非是臨陣退縮,隻是暫且休整一段時間。這段時間之內,我不會再出征。”
他沉靜的語氣,不卑不亢,卻包含著鋼鐵般的意誌,預示著無論是任何人,對他的決定均是不容置疑、不容更改。
耶律隆緒立刻點頭:“我也是。”
皇太後杏眼圓瞪,怒氣立時有如火焰,從胸口竄燒出來,氣得咬緊牙關,火冒三丈:“你們……”
“我等還有事要議,母後不宜過度勞累,還是回去休息吧!”
耶律賢在一旁用平靜到幾近冷血的聲調,淡淡地打斷她。陰沉的臉上,眼神更顯出剔黑的冷光,就連眸底都在透出寒意。
不等皇太後有所表示,他已經搶先表示:“恭送母後。”
原本意氣風發的皇太後,這會兒的臉色變得難看極了,明亮得冰冷的眼眸,直瞪著耶律賢。
他以為他現在當了皇帝,就可以目中無人,不把她這個皇太後放在眼裏嗎?
想不到,他還在為當年的事耿耿於懷,即便是親生母子也不能解開這個心結。
蕭撒葛隻咬著牙,皮笑肉不笑地說道:“既然如此,我朝中大事,就要勞煩你們幾位多多費心了。”
“兒臣定當盡心盡力。”
耶律賢和耶律烈立刻第二次異口同聲地說道。
“孫兒也當竭盡全力。”耶律隆緒補充。
皇太後怒氣衝衝地起身,氣急敗壞地離開。
雖然沒有問出什麽答案,但她心中卻也另有盤算。雖說她此番前來,除了為了向某人示威,也是找個名目順便看望一下她的烈兒。
她的三個兒子中,最疼愛的就是耶律烈,曾經也一度想要扶持這個聰明能幹的三兒子繼任皇位。
可是自從二兒子耶律賢登基繼位後,就一直很忌憚曾經一度把持重權的她。
尤其是耶律烈掌握了兵權後,就更加忌憚她跟耶律烈見麵,生怕他們母子聯手將他這個皇帝拉下馬。
她雖然見不著耶律烈,但心裏一直牽掛著兒子,聽說他因為一個女子停戰返回,特意前來看看是怎麽回事?
究竟是何女子,有這個魅力打動她這個智勇雙全兒子的心?
*
馬車轟隆隆地前進,趙如煙幾乎沒有時間對著眼前這座城市華麗巍峨的外城的南城樓發怔。[.超多好看小說]
汴京。
她簡直不敢相信,她居然真的回到了大宋的都城汴京。
第無數次掀開車上窗簾的一角,帶著驚異的目光,她打量著眼前熟悉又陌生城樓的熱鬧和奢華。
暖春三月,京城內的各色春花陸續開放,萬紫千紅,將繁華京城,點綴得有如一匹織錦緞。形體複雜優美的樓閣建築上,到處是精美的裝飾和華麗的彩畫,桃李爭春,楊柳依依,晴雲碧樹,殿宇崢嶸。
六方商賈,八方水脈,匯集一處。繁華京城,富甲天下。
一路行來,隻看見數不清的樓閣殿鋪鱗次櫛比,其匾額、楹聯、幌子、字號,令人眼花繚亂。店鋪各具特色,經營品種一應俱全,沒有買不到的,隻有想不到的。
幾天前,她對於大宋京城的繁華景象,還隻能無限遐想。而如今看到原汁原味的汴京城盛景近在眼前,趙如煙卻不知道自己該不該開心和興奮。
也不知是不是即將抵達目的地,處心積慮的目的達成也是勝利在望,老謀深算的王有才完全放下了心。他主動要求趙如煙走下車來,一路步行,盡情地走在春風之中,享受春天的愜意。他甚至和顏悅色地跟她談天說地的攀聊起來。
雖然很快就能見到父皇跟母後,可不知為何,趙如煙的心裏反而覺得不踏實起來。
一路上都太順利了,讓她感覺到眼前的一切,都如此的不真實。
難道這個王有才根本就沒有心懷不軌,他當真是授了她父皇的密旨,秘密潛入大遼營救她的?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身處最繁華的都市之中,到處都是挑著擔子吆喝叫賣的小商小販,各種各樣的小吃正散發著誘人的香味,讓人目不暇接。
但趙如煙的心中卻多了分不安,因為王有才手下的一些人,看她的眼神中,多了一分肆無忌憚的寒意。
他們把她帶回大宋,究竟想要做什麽?
客棧之中,王有才安頓趙如煙在樓上最好的房間中住下,然後示意店小二先帶著趙如煙等人上樓。
“今日天色稍晚,公主請先在這裏稍事休息,若無意外,明日您便會見到孫大人。明日,孫大人一到,便會親自帶您回宮,小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趙如煙毫無表情地點頭,跟隨店小二向樓上走去。讓那個臉上帶上了幾分佞笑的男人,暫時從她眼前消失。
剛上了幾個台階,就聽到王有才在跟手下的人交待著:“我現在親自去向孫大人稟報,順利的話,估計明日事情就可以了結。你們給我仔細看顧好,絕不能讓人跑了。”
“王大人放心。已經到了這裏了,她就是插了翅膀,也絕對飛不出去。”
聽起來回話的那個男人似乎頗為得意,甚至還嗬嗬幹笑了幾聲。
趙如煙的臉色,轉眼變得慘白。
她還未上到二樓,他們之間的距離並不遠,處事謹慎的王有才應該想得到,她能夠聽得到他們的談話。
可是,他們之間的交流,似乎已經不必避諱於她。
按說她是大宋的公主,來到自己的地盤,他們應該畏懼她才是,怎麽感覺這些人反而肆無忌憚的囂張了起來。
到底是何原因,讓他們有這個底氣,跟她堂堂一個公主作對?
“公主,這些人來者不善,我們需不需要……”薩森似乎也感覺到不對,他在趙如煙身邊低聲問。
“我們暫時先按兵不動,看他們使什麽詭計。”趙如煙微微眯眼,她就不信了,在大宋的地盤上,這些人能把她怎麽樣。
當天晚上,他們就出了事。
正在睡夢中的趙如煙,吸入了一道迷香,緊接著就什麽事都不知道了。
等到她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正躺在一輛華麗的馬車上,身邊已經無碧瑤跟薩森兩人。
馬車駛的街道不同於昨天繁華的鬧市,而是嚴肅穆地樹立著一道道的衙門,上麵分別書寫著尚書省、禦史台等等大字,表示著機構的不同用途和意義。
趙如煙心裏頓時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難道她已經進入皇城了?
隨著繼續一路前行,路邊的建築,越來越證實她的想法,穿著官服的人竟然也是越來越多。每座衙門之前,都有一堆堆的官員聚集著。
這裏是大宋王朝的核心所在,不同於皇帝後宮,這裏是皇帝與大臣議政的地方,汴京裏最內的城牆,就是宮城,它的裏麵還有一個百姓們熟知的名字,叫做大內。尋常是不允許女子進入的,就連趙如煙也是第一次來。
她不明白王有才為何不將她直接帶入後宮,麵見父皇,而選擇帶她從這裏進宮。
盡管如此,她那雙晶瑩剔透的水眸中依舊有著驕傲。不管前方等待她的是什麽,她都選擇:坦然麵對。
大宋的皇宮,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南有朱雀門,北有玄武門。趙如煙坐在馬車裏,不知道自己進的是什麽門,但隻見宮城巍峨,殿宇雄偉壯觀。
馬車停下後,從叫做宣德樓的一個側門進入,王有才一路上戰戰兢兢的樣子,仿佛在大內每走上一步皆是如履薄冰,態度甚是恭敬,大有知禮守禮官員之典雅風範。
趙如煙亦步亦趨地跟著,模樣坦蕩,昂首挺胸。
她倒要看看,回到大宋的皇宮,王有才還能使出什麽詭計?!
就這樣兩人一直走了近一個時辰,王有才終於在一個宮殿外麵遠遠地停下腳步。
趙如煙抬眼一望,隻見一塊豎匾上寫著三個大字:崇政殿。
崇政殿?那不就是金鑾殿嗎?它是皇宮的正殿,是她父皇日常臨朝理政之處,王有才真的會把她帶去見她父皇?
見到二人,一個身著綠袍、頭戴三梁冠的男人立刻走了過來,王有才連忙躬身施禮,這個男子應該就是王有才口中的孫大人。
這位孫大人是一派嚴肅,抬手示意他停在那裏,不要再上前。
對趙如煙也隻是簡單的行了個禮,便讓她跟他一起步入殿內。
此時正是上朝十分,這金鑾殿裏的文武官員數以百計,全部都是紫袍或紅袍,而且幾乎每個人都佩著金魚袋或者銀魚袋,看來能上到這裏的官員每一個都至少是六品以上,大宋的勳貴們已是盡集於此。
沿著殿前的台階拾階而上,進入大殿後,便聽見帶她進去的孫大人跪地拜首:“兩浙知州孫堯楊拜見陛下,恭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龍椅上端坐一人,頭帶袞冕,身穿淡黃色袞龍袍,臉色略顯蒼白,雙目深陷,看起來似乎有些精神疲憊。無須多言,任何人都知道他的身份,皇帝趙光義。
趙如煙正想跟父皇行禮,突然金殿之上,還有一個人不能不引起她的注意。
此人正站立在文武百官的前方,看起來剛剛正在呈奏表文,此時也跟隨著殿內所有人的目光一起,打量著走進大殿跪倒在地的趙如煙。
他約莫有四十多歲,身著紫袍玉帶,腰佩金魚袋,炯炯的目光,似乎透著精明強幹。然而不需細看,便能夠輕易看到此人眼底閃爍的沉鷙,威嚴中透著格外的峻厲。
他的臉上帶著年長者的世故、為官多年的專橫,看到她,他的目光更冷峭,嘴角更是逼出帶著殘忍的冷笑。
趙如煙心下一驚,此人不是潘太師嗎?
難道兩浙知州孫堯楊孫大人是潘太師的人,那個王有才是孫大人的屬官,他們都是受了潘太師的命令,才奉命將她帶回大宋?
也就是說,將她從大遼帶回大宋的,不是別人,正是潘太師。
可是潘太師會有那麽好心嗎?當年他的兒子潘濤,可是死在她跟楊玉的手上,他突然派人將她從大遼帶回來,恐怕目的不可能隻是救她討好她父皇那麽簡單。
接下來潘太師跟孫大人之間的對話,立刻驗證了她的猜測。
潘太師冷冷地叫道:“孫堯楊!”
那名中年男子立刻躬身施禮:“下官在!”
潘太師凝睇著她的眼神更冷,精湛的語氣,甚是簡明扼要:“念!”
孫堯楊一拜:“下官遵旨!”
打開手中長長的上奏表文,他開始朗聲宣讀。
趙如煙澄亮的眼眸,仰頭看著孫堯楊的那張嘴開開合合,表文冗長,讓這個男人直說得口沫橫飛。
她知道,這位孫堯楊孫大人,費盡心機不遠萬裏派下屬王有才將她從大遼“救回”大宋的答案,終於就要在現在這個時刻,即將在表文中揭曉。
聽著聽著,血色漸漸從她美麗的臉龐上褪淨,潔白纖細的手握成拳頭,握得很緊,指尖甚至深深地陷入了掌心,幾乎要將幼嫩的皮膚刺出血來……
就像是陡然被丟進了冰冷的水中一般,趙如煙不由自主地劇烈顫抖著,她想要保持冷靜,但是無數的不安和憤怒一起狂湧上心頭,讓她的手甚至是她的身體,都在不斷不斷地顫抖……
孫堯楊上奏的表文冗長而又艱澀,但是大致上的意思趙如煙還是聽明白了。
表文的意思是說,大宋自開國以來,兵力強盛,一直讓它國忌憚,但由於幽雲十六州恰好處於大宋與其他幾國交界之處,戰略位置極其重要,自古以來就為兵家必爭之地。
大宋原是派有重兵把守。而當初,遼人之所以入侵成功,就是因了她這個禍國殃民的妖女公主。
現已查明,她不守婦道,起心動念,狐媚遼國的太子跟北院大王,孽造惡因,通敵賣國,致使遼人為了搶奪她,鐵蹄進攻大宋,使得大宋損失三座城池,怨聲載道,民不聊生。而她卻在遼國每日揮霍糜爛,縱情聲色,跟遼國大王和太子飲酒作樂。
這種禍國殃民的公主,實為娼妓蕩婦,大逆不忠,鐵證如山。
聽著孫堯楊最後的幾句話,趙如煙已由先前的全身顫抖到極致木然。
“大宋公主趙如煙,妄佞狂悖,十惡不赦,通敵叛國。想我朗清中華,豈容此狂誕之女濫側之?臣與公主,素無嫌怨,但法紀所關,何敢徇私枉法,隱遁不言?祈我主明君對其嚴加議處,以為狂妄不敬妄圖亡我江山者之戒。臣合擬將其淩遲,押赴市曹中,剮一百二十刀處死。”
通敵叛國,淩遲處死?!
趙如煙隻覺得腦袋一陣眩暈,事情的發展是那麽那麽的突然,突然到即便再給她一萬次的機會,她也不會想到這樣一個結果。
她心心念念想要回到的大宋,竟然將她這個可憐的被擄劫至大遼的公主,顛倒是非的說成是她‘媚惑遼主,通敵叛國’?
天理何在,王法何存?
趙如煙沒有辦法思考,心裏卻清楚的知道,潘太師一行人,正在一手將她推向絕望的深淵。
他們似乎早就下定了決心,打定了主意,要讓這世上所有的冤屈、所有的厄運、所有的悲慘,統統都降臨在她的身上,不管她怎麽努力,也休想掙脫。
大殿上有無數道淩厲怨恨的目光射向了趙如煙,仿佛大宋屢屢被遼人掠奪侵占的國土,仿佛大宋這些年所有的苦難,全都應該歸罪於趙如煙。
青竹蛇兒口,黃蜂尾上針。
潘太師一揮袍袖,聲音正義凜然:“皇上,公主德行有失,傷風敗俗,罪孽深重,敗國、敗家、敗親、敗本、敗行之敗類,實乃國之大不幸!民之大不幸!還請皇上立即下令將公主淩遲處死!”
話音剛落,左列的大臣們聲音此起彼伏,雖然半點也不齊整,意見卻高度一致:“懇請萬歲處死公主!”
“天網恢恢!”
“掌善司惡!”
“公主犯法應與庶民同罪!”
“舉頭三尺有青天。人可欺,天不可欺。”
“天理昭昭!”
百官們搖頭晃腦,齊聲相應。
從來沒見死氣沉沉、令人大氣兒都不敢出的金鑾殿,像今天這麽熱鬧過。
左側的官員們應受潘太師的指使,意見高度的一致,全都是要處死趙如煙。
給她定了個‘媚惑遼主,通敵叛國’的帽子,好像遼人打來了,大宋之所以兵敗垂成,全是因為她這個禍水公主。
一時間,她倒成了眾矢之的了。
殿上的趙光義,眸光深邃,一瞬不瞬的盯著趙如煙,一股從他的心中燃起的熊熊怒火,一路蔓延,一直到達眼中,即將爆發。
趙如煙知道父皇定是聽進了一部分讒言,畢竟潘太師在朝中的地位,在他父皇心目中的位置不容小覷,而她又隻是一個掛名的公主,並非趙光義所親生。
不管此等謠言,趙光義是信也好,不信也罷,將她出賣換取群臣的支持,和一代明主的美名,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
她心裏清楚,自己不應該抱太多的幻想,盡管此刻決定她生死的,是看著她長大,對她寵溺至極的父皇。
可是心底總是有一個小小的聲音在告訴她,父皇不會見死不救,父皇一定舍不得殺她的,一個潘太師而已,怎抵得上他們父女這麽多年的感情。
趙如煙目光堅定的望著趙廣義,仿佛心裏已經有了答案。
可是趙光義卻突然一拂手,冷聲喝道:“拿下!”
那一瞬,趙如煙整個人都呆了。
一大群的衛士們魚貫而入,無數明晃晃的刀劍帶著鋒利的星芒,立刻架到了趙如煙的脖頸上。
歡呼聲叫好聲轟然四起:“我主聖明!”
“聖上萬歲啊!”
在一片叫好聲中,趙如煙悲涼地感受著頸部刀鋒上犀利的涼意;悲涼地凝望著眼前大快人心的激動場景;悲涼地看著那些文武百官們,嘴角輕揚成蔑視的弧度,望向她的目光不屑得比寒潭還要冷上幾分。
此時此刻,她才真正的悲涼的清醒。
為何大宋屢屢遭遼國侵犯,民不聊生,百姓怨聲載道,當權者就隻知道一味的向遼求和?
就是朝堂上有這麽多奸佞小人,蠱惑人心,混淆視聽……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那孫堯楊的表文中,除了羅列了大量的令人觸目驚心的形容蕩婦的詞語之外,哪樁哪件是細致說明了她究竟身犯何罪,又有何人何事為證?
文武百官們,他們聽到了什麽?又在叫好什麽?在比誰的對聯對得更齊整嗎?在比誰的用詞更大義凜然、威武不屈嗎?
趙如煙的眼裏盡是嘲弄。
眼前的這些人,就是她以為的大宋親人……
她以為,他們是宋人,她也是宋人。那麽,所有的宋人,就應該是自己的親人。但是,這些親人們,卻如此不願意善待她。究竟他們是不知情,還是不想知情?
想當初她身在大遼那樣一個異國他鄉,個中經曆雖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但卻多次僥幸得以幸免於難。現在,她卻麵臨著即將被“自家人”,處以淩遲之刑。
請牢記本站域名:g.xxx
他的不滿已經表達得很明顯了,但是沒人回答他。
被問話的兩個男人對此問題均是愛理不理,聽而不聞。
“斡朗改那邊進展怎樣?”耶律賢又接著問道。
回答同上,兩個人均無聲無息。
耶律賢俊美的臉龐上一派的無可奈何,他歎息一聲,堂堂遼國皇帝,可以令任何鄰國國君聞風喪膽之人,此時卻隻得認輸。
“那麽……”沒有辦法了,他按捺著頭痛,隻好換下一話題:“那個叫憶香的奴婢,聽說她失蹤了,現在可有線索了嗎?”
“沒有。”
這一回,耶律烈跟耶律隆緒均異口同聲地回答他,語氣中帶著急切。
搖搖頭,耶律賢還真是哭笑不得。
這兩個人,一個是他的長子;另一個是同一個母親所生的親弟弟。
兄弟情深,讓身在龍椅上的他,也根本拿不出什麽天子威儀。
他也就隻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看著原本帶兵出征的他們,卻是途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君命有所不受。當然,還得眼睜睜地看著他們,紅顏必有所爭,愛人死都要救。
耶律賢托著下巴頦,問兩個人:“那麽你們現在究竟知道些什麽?”
耶律隆緒以為父皇也要幫助他們,連忙搶著回答:“隻知道劫持憶香的男人,出手闊綽,平日沉默寡言,住進客棧兩日,皆未有人在白日裏見其外出。我們分析,可能是大宋秘密派人將她劫走。”
大宋?劫走?耶律賢冷著臉思索。什麽時候在他心目中膽小如鼠的宋人們生了這麽大的膽子?敢到他的眼皮底下劫人?
他微微眯眼,掃了下麵前的兩個男人,試探性的問:“這名女奴,是否有什麽特別之處?為什麽隻有她,三番兩次,不是被綁架,就是被劫持?”
他想知道,他的兒子跟耶律烈,他們是否已經知道憶香的真正身份是大宋公主?
耶律烈聲調平板,不疾不徐淡淡回答:“那都是巧合,她隻是個普通女人。”
普通女人?耶律烈暗中冷笑一聲。普通到讓他這兩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男人皆為之不務正業的程度,可見這個女人,她還真是夠“普通”的了。
雖然他心裏知道,耶律烈極有可能發現了什麽,但是在眼下這種情況,他還是沒有揭穿。
“朕會照會大宋朝廷中的內間,讓他幫助尋人。”作為兄弟,他當然要幫忙。
“皇太後駕到!”
聽聞通報,三個男人一起變了臉色,尤其是皇帝耶律賢。
剛剛他麵對耶律烈跟耶律隆緒的時候,一直很正常,正常如一個平凡男人,有著普通輕鬆的心態。
而現在,聽到那一聲“皇太後駕到”後,那俊美的唇邊乍然勾現的笑意,正隱隱透著陰邪之氣。眸光憂沉,黑瞳綻出冷光,眉宇間流泄著陰鬱的冷酷。
一位婦人在眾人的攙扶下緩緩走入大殿。她高髻盤頂,頭戴高翅鎏金銀冠,身穿左衽交領的精致長袍,通體平鏽龍紋,係鎏金捍腰。全身珠光寶氣,雍容華貴。
來者不是別人,正是已故世宗耶律阮皇後,耶律烈和耶律賢的生母,耶律隆緒的奶奶,皇太後蕭撒葛隻。
此時,她的二兒子,當今遼國皇帝耶律賢,冷眼看著他的母後走進殿來。對她的態度依舊多年不改,且越來越冷淡,越來越意興闌珊,仿佛她是個可有可無的無聊之人。
蕭撒葛隻半點都不介意,反正她的目光也無法凝聚在他的身上。
“給皇祖母請安。”
耶律隆緒搶上前問候。
孫子耶律隆緒一直是蕭撒葛隻疼愛的寶貝,在她麵前,總是乖巧可人,她自然先給她的乖孫子三分慈愛的笑容。
“多日不見母後,母後一向可好?”
耶律烈也麵帶微笑致上問候。
見到了沉穩內斂的耶律烈,蕭撒葛隻水漾的眸癡癡地凝睇著他,霎時有些忘形。
她陶醉地看著他那飽滿寬闊的天庭、挺直的鼻、英氣勃發的濃眉、菱角分明的雙唇……這她的這個三兒子,個性豪邁果斷,相貌英姿煥發,較之她心愛男子當年的風采,有過之而無不及。每次見他,她都會有片刻的時間,意亂情迷,仿佛又找回了初見愛郎時刻的怦然心動。
耶律賢此時方才懶洋洋地站起身來,一不問候二不施禮,以慵懶得幾近陰陽怪氣的聲調說道:“母後今日竟會前來,不知所謂何事?”
他深沉地挑起眼,言外之意,充滿了明顯的不歡迎色彩。仿佛是說,這裏是我的地盤,有事沒事,你都給我少來。不需要多言,任誰也看得出來這位親生的兒子對他母親的嫌惡。
蕭撒葛隻對此隻是一聲冷哼,不予置評。她不慌不忙地走上殿階,斂著衣袖,坐上主位。伴隨著她的動作,滿身的金銀玉石、鳳冠上的珠寶裝飾,全部叮當作響,好不熱鬧;袖袍上的那些金銀花鳥,更是隨風起舞,翩然欲飛。
坐穩之後,她才閑閑開口:“多日不見我兒,母後甚是想念,過來看看,難道有何不妥嗎?”
立刻有宮女端上香氣四溢的好茶,她接過來輕輕啜了一口,舒服而又愜意。
耶律賢沒了位置,隻能站立一旁。
蕭撒葛隻表麵上儀態萬方,心中卻是嘿嘿一陣冷笑。仿佛在說:縱然你嫌惡我又如何?我對你,不也同樣嫌惡?你又能耐我幾何?
“不知道又發生了什麽事情,竟然是需要母後插手的呢?”
耶律賢眯起眼,黑瞳星芒閃爍,目光冷鷙陰沉。他站在一旁陰鬱地問道,懶得跟她廢話,直接切入正題,低沉的語調卻有著教人喘不過氣來的壓迫感。
蕭撒葛隻又啜了一口香茗,嫩白如玉的雙手,正與手中的白玉杯,交相映照,綻放出奪目冷豔的白光。
她用眼角的餘光看著她的二兒子,也是當今大遼國的皇帝,眉眼中溢溢的不滿情緒,比手指間玉石的光芒更冷:“朝中諸事,我兒均處理得甚是‘妥當’,我並非想要插手。可是現今發生的這件事情,確實令我這個皇太後不能不聞不問。”
她怪聲怪氣,刻意在“妥當”二字上加重語氣。
接下來豔眸一眯,粉掌收緊,嬌靨凝霜,提出犀利地質疑:“你們都知道,我大遼民族曆來剽悍勇猛,況且我軍現正兵強馬壯、驍勇善戰。無論何種原因,豈可臨陣退縮?你們倒是說說,此番與西夏作戰,竟然提前退兵,究竟所為何事?”
明眸含冰,皇太後奉上冷言冷語。
耶律隆緒卻不吃這一套,仗著皇祖母平日裏對他嬌寵有餘,他麵帶笑意半開玩笑地說道:“回稟太後,我和皇叔近日來皆因身體有恙,不得已這才班師回朝。待我二人休養數日後,定當重返沙場,為國盡心竭力,繼續開疆拓土。”
蕭撒葛隻將手中的杯子重重地放回到桌上,臉色凝重,全然沒了慈愛之色,她睜圓了眼怒斥她最疼愛的孫子:“一派托詞!離譜!荒唐!”
耶律隆緒連忙低下頭去不敢言語,皇太後一甩袍袖,直直地瞪住三人:“我現在就要知道,究竟所為何事?”
轉過頭來,她凝定耶律烈,語氣中充滿威嚴:“烈兒,你是我大遼兵馬元帥,掌管著天下兵權,怎麽不見給隆緒做些好榜樣?”
不同於耶律賢的冷淡和耶律隆緒的天真,耶律烈的態度泰然自若,麵沉似水,臉上毫無波瀾,語氣更是恭敬如常:“母後不必動怒,孩兒方才也已經向皇兄解釋過了,我和緒兒並非是臨陣退縮,隻是暫且休整一段時間。這段時間之內,我不會再出征。”
他沉靜的語氣,不卑不亢,卻包含著鋼鐵般的意誌,預示著無論是任何人,對他的決定均是不容置疑、不容更改。
耶律隆緒立刻點頭:“我也是。”
皇太後杏眼圓瞪,怒氣立時有如火焰,從胸口竄燒出來,氣得咬緊牙關,火冒三丈:“你們……”
“我等還有事要議,母後不宜過度勞累,還是回去休息吧!”
耶律賢在一旁用平靜到幾近冷血的聲調,淡淡地打斷她。陰沉的臉上,眼神更顯出剔黑的冷光,就連眸底都在透出寒意。
不等皇太後有所表示,他已經搶先表示:“恭送母後。”
原本意氣風發的皇太後,這會兒的臉色變得難看極了,明亮得冰冷的眼眸,直瞪著耶律賢。
他以為他現在當了皇帝,就可以目中無人,不把她這個皇太後放在眼裏嗎?
想不到,他還在為當年的事耿耿於懷,即便是親生母子也不能解開這個心結。
蕭撒葛隻咬著牙,皮笑肉不笑地說道:“既然如此,我朝中大事,就要勞煩你們幾位多多費心了。”
“兒臣定當盡心盡力。”
耶律賢和耶律烈立刻第二次異口同聲地說道。
“孫兒也當竭盡全力。”耶律隆緒補充。
皇太後怒氣衝衝地起身,氣急敗壞地離開。
雖然沒有問出什麽答案,但她心中卻也另有盤算。雖說她此番前來,除了為了向某人示威,也是找個名目順便看望一下她的烈兒。
她的三個兒子中,最疼愛的就是耶律烈,曾經也一度想要扶持這個聰明能幹的三兒子繼任皇位。
可是自從二兒子耶律賢登基繼位後,就一直很忌憚曾經一度把持重權的她。
尤其是耶律烈掌握了兵權後,就更加忌憚她跟耶律烈見麵,生怕他們母子聯手將他這個皇帝拉下馬。
她雖然見不著耶律烈,但心裏一直牽掛著兒子,聽說他因為一個女子停戰返回,特意前來看看是怎麽回事?
究竟是何女子,有這個魅力打動她這個智勇雙全兒子的心?
*
馬車轟隆隆地前進,趙如煙幾乎沒有時間對著眼前這座城市華麗巍峨的外城的南城樓發怔。[.超多好看小說]
汴京。
她簡直不敢相信,她居然真的回到了大宋的都城汴京。
第無數次掀開車上窗簾的一角,帶著驚異的目光,她打量著眼前熟悉又陌生城樓的熱鬧和奢華。
暖春三月,京城內的各色春花陸續開放,萬紫千紅,將繁華京城,點綴得有如一匹織錦緞。形體複雜優美的樓閣建築上,到處是精美的裝飾和華麗的彩畫,桃李爭春,楊柳依依,晴雲碧樹,殿宇崢嶸。
六方商賈,八方水脈,匯集一處。繁華京城,富甲天下。
一路行來,隻看見數不清的樓閣殿鋪鱗次櫛比,其匾額、楹聯、幌子、字號,令人眼花繚亂。店鋪各具特色,經營品種一應俱全,沒有買不到的,隻有想不到的。
幾天前,她對於大宋京城的繁華景象,還隻能無限遐想。而如今看到原汁原味的汴京城盛景近在眼前,趙如煙卻不知道自己該不該開心和興奮。
也不知是不是即將抵達目的地,處心積慮的目的達成也是勝利在望,老謀深算的王有才完全放下了心。他主動要求趙如煙走下車來,一路步行,盡情地走在春風之中,享受春天的愜意。他甚至和顏悅色地跟她談天說地的攀聊起來。
雖然很快就能見到父皇跟母後,可不知為何,趙如煙的心裏反而覺得不踏實起來。
一路上都太順利了,讓她感覺到眼前的一切,都如此的不真實。
難道這個王有才根本就沒有心懷不軌,他當真是授了她父皇的密旨,秘密潛入大遼營救她的?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身處最繁華的都市之中,到處都是挑著擔子吆喝叫賣的小商小販,各種各樣的小吃正散發著誘人的香味,讓人目不暇接。
但趙如煙的心中卻多了分不安,因為王有才手下的一些人,看她的眼神中,多了一分肆無忌憚的寒意。
他們把她帶回大宋,究竟想要做什麽?
客棧之中,王有才安頓趙如煙在樓上最好的房間中住下,然後示意店小二先帶著趙如煙等人上樓。
“今日天色稍晚,公主請先在這裏稍事休息,若無意外,明日您便會見到孫大人。明日,孫大人一到,便會親自帶您回宮,小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趙如煙毫無表情地點頭,跟隨店小二向樓上走去。讓那個臉上帶上了幾分佞笑的男人,暫時從她眼前消失。
剛上了幾個台階,就聽到王有才在跟手下的人交待著:“我現在親自去向孫大人稟報,順利的話,估計明日事情就可以了結。你們給我仔細看顧好,絕不能讓人跑了。”
“王大人放心。已經到了這裏了,她就是插了翅膀,也絕對飛不出去。”
聽起來回話的那個男人似乎頗為得意,甚至還嗬嗬幹笑了幾聲。
趙如煙的臉色,轉眼變得慘白。
她還未上到二樓,他們之間的距離並不遠,處事謹慎的王有才應該想得到,她能夠聽得到他們的談話。
可是,他們之間的交流,似乎已經不必避諱於她。
按說她是大宋的公主,來到自己的地盤,他們應該畏懼她才是,怎麽感覺這些人反而肆無忌憚的囂張了起來。
到底是何原因,讓他們有這個底氣,跟她堂堂一個公主作對?
“公主,這些人來者不善,我們需不需要……”薩森似乎也感覺到不對,他在趙如煙身邊低聲問。
“我們暫時先按兵不動,看他們使什麽詭計。”趙如煙微微眯眼,她就不信了,在大宋的地盤上,這些人能把她怎麽樣。
當天晚上,他們就出了事。
正在睡夢中的趙如煙,吸入了一道迷香,緊接著就什麽事都不知道了。
等到她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正躺在一輛華麗的馬車上,身邊已經無碧瑤跟薩森兩人。
馬車駛的街道不同於昨天繁華的鬧市,而是嚴肅穆地樹立著一道道的衙門,上麵分別書寫著尚書省、禦史台等等大字,表示著機構的不同用途和意義。
趙如煙心裏頓時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難道她已經進入皇城了?
隨著繼續一路前行,路邊的建築,越來越證實她的想法,穿著官服的人竟然也是越來越多。每座衙門之前,都有一堆堆的官員聚集著。
這裏是大宋王朝的核心所在,不同於皇帝後宮,這裏是皇帝與大臣議政的地方,汴京裏最內的城牆,就是宮城,它的裏麵還有一個百姓們熟知的名字,叫做大內。尋常是不允許女子進入的,就連趙如煙也是第一次來。
她不明白王有才為何不將她直接帶入後宮,麵見父皇,而選擇帶她從這裏進宮。
盡管如此,她那雙晶瑩剔透的水眸中依舊有著驕傲。不管前方等待她的是什麽,她都選擇:坦然麵對。
大宋的皇宮,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南有朱雀門,北有玄武門。趙如煙坐在馬車裏,不知道自己進的是什麽門,但隻見宮城巍峨,殿宇雄偉壯觀。
馬車停下後,從叫做宣德樓的一個側門進入,王有才一路上戰戰兢兢的樣子,仿佛在大內每走上一步皆是如履薄冰,態度甚是恭敬,大有知禮守禮官員之典雅風範。
趙如煙亦步亦趨地跟著,模樣坦蕩,昂首挺胸。
她倒要看看,回到大宋的皇宮,王有才還能使出什麽詭計?!
就這樣兩人一直走了近一個時辰,王有才終於在一個宮殿外麵遠遠地停下腳步。
趙如煙抬眼一望,隻見一塊豎匾上寫著三個大字:崇政殿。
崇政殿?那不就是金鑾殿嗎?它是皇宮的正殿,是她父皇日常臨朝理政之處,王有才真的會把她帶去見她父皇?
見到二人,一個身著綠袍、頭戴三梁冠的男人立刻走了過來,王有才連忙躬身施禮,這個男子應該就是王有才口中的孫大人。
這位孫大人是一派嚴肅,抬手示意他停在那裏,不要再上前。
對趙如煙也隻是簡單的行了個禮,便讓她跟他一起步入殿內。
此時正是上朝十分,這金鑾殿裏的文武官員數以百計,全部都是紫袍或紅袍,而且幾乎每個人都佩著金魚袋或者銀魚袋,看來能上到這裏的官員每一個都至少是六品以上,大宋的勳貴們已是盡集於此。
沿著殿前的台階拾階而上,進入大殿後,便聽見帶她進去的孫大人跪地拜首:“兩浙知州孫堯楊拜見陛下,恭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龍椅上端坐一人,頭帶袞冕,身穿淡黃色袞龍袍,臉色略顯蒼白,雙目深陷,看起來似乎有些精神疲憊。無須多言,任何人都知道他的身份,皇帝趙光義。
趙如煙正想跟父皇行禮,突然金殿之上,還有一個人不能不引起她的注意。
此人正站立在文武百官的前方,看起來剛剛正在呈奏表文,此時也跟隨著殿內所有人的目光一起,打量著走進大殿跪倒在地的趙如煙。
他約莫有四十多歲,身著紫袍玉帶,腰佩金魚袋,炯炯的目光,似乎透著精明強幹。然而不需細看,便能夠輕易看到此人眼底閃爍的沉鷙,威嚴中透著格外的峻厲。
他的臉上帶著年長者的世故、為官多年的專橫,看到她,他的目光更冷峭,嘴角更是逼出帶著殘忍的冷笑。
趙如煙心下一驚,此人不是潘太師嗎?
難道兩浙知州孫堯楊孫大人是潘太師的人,那個王有才是孫大人的屬官,他們都是受了潘太師的命令,才奉命將她帶回大宋?
也就是說,將她從大遼帶回大宋的,不是別人,正是潘太師。
可是潘太師會有那麽好心嗎?當年他的兒子潘濤,可是死在她跟楊玉的手上,他突然派人將她從大遼帶回來,恐怕目的不可能隻是救她討好她父皇那麽簡單。
接下來潘太師跟孫大人之間的對話,立刻驗證了她的猜測。
潘太師冷冷地叫道:“孫堯楊!”
那名中年男子立刻躬身施禮:“下官在!”
潘太師凝睇著她的眼神更冷,精湛的語氣,甚是簡明扼要:“念!”
孫堯楊一拜:“下官遵旨!”
打開手中長長的上奏表文,他開始朗聲宣讀。
趙如煙澄亮的眼眸,仰頭看著孫堯楊的那張嘴開開合合,表文冗長,讓這個男人直說得口沫橫飛。
她知道,這位孫堯楊孫大人,費盡心機不遠萬裏派下屬王有才將她從大遼“救回”大宋的答案,終於就要在現在這個時刻,即將在表文中揭曉。
聽著聽著,血色漸漸從她美麗的臉龐上褪淨,潔白纖細的手握成拳頭,握得很緊,指尖甚至深深地陷入了掌心,幾乎要將幼嫩的皮膚刺出血來……
就像是陡然被丟進了冰冷的水中一般,趙如煙不由自主地劇烈顫抖著,她想要保持冷靜,但是無數的不安和憤怒一起狂湧上心頭,讓她的手甚至是她的身體,都在不斷不斷地顫抖……
孫堯楊上奏的表文冗長而又艱澀,但是大致上的意思趙如煙還是聽明白了。
表文的意思是說,大宋自開國以來,兵力強盛,一直讓它國忌憚,但由於幽雲十六州恰好處於大宋與其他幾國交界之處,戰略位置極其重要,自古以來就為兵家必爭之地。
大宋原是派有重兵把守。而當初,遼人之所以入侵成功,就是因了她這個禍國殃民的妖女公主。
現已查明,她不守婦道,起心動念,狐媚遼國的太子跟北院大王,孽造惡因,通敵賣國,致使遼人為了搶奪她,鐵蹄進攻大宋,使得大宋損失三座城池,怨聲載道,民不聊生。而她卻在遼國每日揮霍糜爛,縱情聲色,跟遼國大王和太子飲酒作樂。
這種禍國殃民的公主,實為娼妓蕩婦,大逆不忠,鐵證如山。
聽著孫堯楊最後的幾句話,趙如煙已由先前的全身顫抖到極致木然。
“大宋公主趙如煙,妄佞狂悖,十惡不赦,通敵叛國。想我朗清中華,豈容此狂誕之女濫側之?臣與公主,素無嫌怨,但法紀所關,何敢徇私枉法,隱遁不言?祈我主明君對其嚴加議處,以為狂妄不敬妄圖亡我江山者之戒。臣合擬將其淩遲,押赴市曹中,剮一百二十刀處死。”
通敵叛國,淩遲處死?!
趙如煙隻覺得腦袋一陣眩暈,事情的發展是那麽那麽的突然,突然到即便再給她一萬次的機會,她也不會想到這樣一個結果。
她心心念念想要回到的大宋,竟然將她這個可憐的被擄劫至大遼的公主,顛倒是非的說成是她‘媚惑遼主,通敵叛國’?
天理何在,王法何存?
趙如煙沒有辦法思考,心裏卻清楚的知道,潘太師一行人,正在一手將她推向絕望的深淵。
他們似乎早就下定了決心,打定了主意,要讓這世上所有的冤屈、所有的厄運、所有的悲慘,統統都降臨在她的身上,不管她怎麽努力,也休想掙脫。
大殿上有無數道淩厲怨恨的目光射向了趙如煙,仿佛大宋屢屢被遼人掠奪侵占的國土,仿佛大宋這些年所有的苦難,全都應該歸罪於趙如煙。
青竹蛇兒口,黃蜂尾上針。
潘太師一揮袍袖,聲音正義凜然:“皇上,公主德行有失,傷風敗俗,罪孽深重,敗國、敗家、敗親、敗本、敗行之敗類,實乃國之大不幸!民之大不幸!還請皇上立即下令將公主淩遲處死!”
話音剛落,左列的大臣們聲音此起彼伏,雖然半點也不齊整,意見卻高度一致:“懇請萬歲處死公主!”
“天網恢恢!”
“掌善司惡!”
“公主犯法應與庶民同罪!”
“舉頭三尺有青天。人可欺,天不可欺。”
“天理昭昭!”
百官們搖頭晃腦,齊聲相應。
從來沒見死氣沉沉、令人大氣兒都不敢出的金鑾殿,像今天這麽熱鬧過。
左側的官員們應受潘太師的指使,意見高度的一致,全都是要處死趙如煙。
給她定了個‘媚惑遼主,通敵叛國’的帽子,好像遼人打來了,大宋之所以兵敗垂成,全是因為她這個禍水公主。
一時間,她倒成了眾矢之的了。
殿上的趙光義,眸光深邃,一瞬不瞬的盯著趙如煙,一股從他的心中燃起的熊熊怒火,一路蔓延,一直到達眼中,即將爆發。
趙如煙知道父皇定是聽進了一部分讒言,畢竟潘太師在朝中的地位,在他父皇心目中的位置不容小覷,而她又隻是一個掛名的公主,並非趙光義所親生。
不管此等謠言,趙光義是信也好,不信也罷,將她出賣換取群臣的支持,和一代明主的美名,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
她心裏清楚,自己不應該抱太多的幻想,盡管此刻決定她生死的,是看著她長大,對她寵溺至極的父皇。
可是心底總是有一個小小的聲音在告訴她,父皇不會見死不救,父皇一定舍不得殺她的,一個潘太師而已,怎抵得上他們父女這麽多年的感情。
趙如煙目光堅定的望著趙廣義,仿佛心裏已經有了答案。
可是趙光義卻突然一拂手,冷聲喝道:“拿下!”
那一瞬,趙如煙整個人都呆了。
一大群的衛士們魚貫而入,無數明晃晃的刀劍帶著鋒利的星芒,立刻架到了趙如煙的脖頸上。
歡呼聲叫好聲轟然四起:“我主聖明!”
“聖上萬歲啊!”
在一片叫好聲中,趙如煙悲涼地感受著頸部刀鋒上犀利的涼意;悲涼地凝望著眼前大快人心的激動場景;悲涼地看著那些文武百官們,嘴角輕揚成蔑視的弧度,望向她的目光不屑得比寒潭還要冷上幾分。
此時此刻,她才真正的悲涼的清醒。
為何大宋屢屢遭遼國侵犯,民不聊生,百姓怨聲載道,當權者就隻知道一味的向遼求和?
就是朝堂上有這麽多奸佞小人,蠱惑人心,混淆視聽……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那孫堯楊的表文中,除了羅列了大量的令人觸目驚心的形容蕩婦的詞語之外,哪樁哪件是細致說明了她究竟身犯何罪,又有何人何事為證?
文武百官們,他們聽到了什麽?又在叫好什麽?在比誰的對聯對得更齊整嗎?在比誰的用詞更大義凜然、威武不屈嗎?
趙如煙的眼裏盡是嘲弄。
眼前的這些人,就是她以為的大宋親人……
她以為,他們是宋人,她也是宋人。那麽,所有的宋人,就應該是自己的親人。但是,這些親人們,卻如此不願意善待她。究竟他們是不知情,還是不想知情?
想當初她身在大遼那樣一個異國他鄉,個中經曆雖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但卻多次僥幸得以幸免於難。現在,她卻麵臨著即將被“自家人”,處以淩遲之刑。
請牢記本站域名:g.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