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良喜不自勝,連忙扶起董昭:“公仁,我軍中尚缺一名軍師,不知你可願屈居中軍軍師之職?!”說著金良便把中央軍內部參軍的設置說了一下。


    董昭對金良更加敬仰:“將軍對參軍這番設置,真乃神來之筆,有參軍在各級教化將士、嚴控軍紀、參讚軍機,一來可以收攏軍心鼓舞士氣,二來避免主將軍事疏漏,三來可以分主將之兵權,避免主將擁兵自重,有了參軍之後,中央軍戰力必遠勝其他官軍。隻是這中軍軍師之職與參軍有何聯係?”


    “中軍軍師為我中央軍第一軍的總參軍,第一軍又是我的親軍飛虎軍,拱守中軍,所以你便是中軍軍師,中軍軍師同時又是所有軍師之首,負責監督中央軍所有參軍。”


    “主公如此厚待,讓董昭感激不盡,董昭必將竭盡全力,輔佐主公。”董昭沒想到金良一下子就給了自己這麽重的權柄,中軍軍師就等同於金良的副手了。


    金良瞟了沮授一眼,本來這個位置是給沮授的,怎奈看他現在的態度,似是對自己不感冒,還是等情況穩定下來,再前去拜會,細細勸說。金良回顧天子和太後的車駕還在一裏多外,便走到那群將領麵前,在張頜、高覽兩人的介紹下,又認識了一批新的部下。為首一將,年約三十五六,身高八尺五寸,麵目雄毅,一臉傲然,甚是桀驁,正是大將鞠義。


    之前金良也是想過雖然已經有一個重步兵訓練能將高順。但是還是不夠的,這個麴義擅長羌族打法輕步兵訓練的也是非常了得。所以金良不想錯過這次機會,畢竟曆史有名的教官不多。????<麴義,一做曲義。漢靈帝年間,平原麴氏避難西平。成為當地的大姓,麴義常在生活在涼州,精通掌握羌人的戰法。他所部私兵都是精銳。後來成為冀州牧韓馥的部將。


    初平二年(191年),麴義背叛韓馥。韓馥親自率兵征討,反被麴義擊敗,袁紹素來有入主冀州之心,於是與麴義結盟,共同逼迫韓馥出任讓冀州,從而讓袁紹反客為主,成功成為冀州牧,麴義從此在袁紹帳下效力。南匈奴單於於夫羅劫持河內太守張楊反叛袁紹。駐紮在黎陽,袁紹命麴義追擊到鄴南,擊敗南匈奴的部隊。


    初平二年(191年)冬天,袁術任命孫堅為豫州刺史,屯兵陽城。在孫堅出兵攻打董卓的時候,袁紹借機會任命周昂為豫州刺史,派兵襲取了陽城。袁術派遣公孫瓚的弟弟公孫越協助孫堅回救陽城,公孫越在作戰中被流矢射中身亡。當時,正在青州鎮壓黃巾軍的公孫瓚怒不可遏地說:“我弟弟的死是袁紹惹出來的。”於是舉兵攻打袁紹。公孫瓚攻勢淩厲,威震河北。一時間。冀州郡縣紛紛望風歸降。袁紹大驚,為了取悅公孫瓚,緩和局勢。他拔擢公孫瓚的從弟公孫範為勃海太守,但公孫範一到勃海,卻立即倒戈。公孫瓚攻破青州、徐州黃巾軍,兵勢日益強盛,進駐界橋(故址在今河北威縣境內)。


    公孫瓚自己任命嚴綱為冀州州牧,田楷為青州州牧,單經為兗州(今山東金鄉縣西北)州牧,並配置了郡守縣令。?三國誌係列麴義形象袁紹親自領兵迎戰公孫瓚,兩軍在界橋南二十裏處交鋒。公孫瓚以三萬步兵。排列成方陣,兩翼各配備騎兵五千多人。袁紹令麹義率八百精兵為先鋒。以強弩千張為掩護,他統領步兵數萬在後。公孫瓚見袁紹兵少。下令騎兵發起衝鋒,踐踏敵陣。麹義的士兵鎮靜地俯伏在盾牌下,待敵騎衝到隻距離幾十步的地方,一齊跳躍而起,砍殺過去;與此同時,千張強弩齊發,向白馬義從射去。公孫瓚的軍隊遭到意想不到的打擊,全軍陷入一片混亂,騎兵、步兵都爭相逃命。麴義的軍隊則越戰越勇,臨陣斬殺了公孫瓚所署冀州刺史嚴綱,斬殺千餘人,又乘勝追到界橋。公孫瓚企圖守住界橋,但再次被打敗了。麹義一直追擊到公孫瓚的駐營地。袁紹命令部隊追擊敵人,自己緩緩而進,隨身隻帶著強弩數十張,持戟衛士百多人。在距離界橋十餘裏處,聽說前方已經獲勝,就下馬卸鞍,稍事休息。這時公孫瓚部逃散的騎兵二千多突然出現,重重圍住了袁紹,箭如雨下。別駕田豐拉著袁紹,要他退進一堵矮牆裏,袁紹猛地將頭盔摜在地上,說:“大丈夫寧可衝上前戰死,躲在牆後,難道就能活命嗎!”他指揮強弩手應戰,殺傷了公孫瓚的不少騎兵,公孫瓚的部隊沒有認出袁紹,也漸漸後退。稍頃,麹義領兵來迎袁紹,公孫瓚的騎兵才撤走了。


    興平二年(195年),公孫瓚殺害劉虞,盡得幽州之地,劉虞的從事漁陽鮮於輔、齊周、騎督尉鮮於銀等率幽州兵馬想為劉虞報仇,因燕國(今北京大興)閻柔素有恩義,他們便推舉閻柔為烏丸司馬。閻柔招集鮮卑、烏丸等兵馬,共得漢兵、胡兵數萬人,與公孫瓚所置漁陽太守鄒丹戰於潞河(今朝白河)之北,大敗公孫瓚軍,斬殺鄒丹。烏桓峭王也率其部落的人及鮮卑騎兵七千餘騎,隨鮮於輔迎接劉虞之子劉和與袁紹將麴義,合兵共十萬攻打公孫瓚,在鮑丘大敗公孫瓚,斬首二萬餘。


    公孫瓚連戰連敗,隻得退還易京固守不出,麴義等乘勝追擊,包圍易京。公孫瓚在易京內開置屯田。兩軍相持一年有餘,麴義糧盡退兵,公孫瓚乘勢出擊,擊敗麴義,盡得其車重。


    後來麴義因自恃有功而驕傲放縱、心懷不軌,袁紹召見他將其斬殺,兼並他的部眾,有餘部逃亡的,也被袁紹分兵撲滅。>


    金良知道,麴義為人剛烈、孤傲,不懂進退之節,不諳從政之道。更不會阿諛逢迎,這自然不對袁紹的胃口,袁紹此人外寬而內忌。雖然看上去一付禮賢下士的樣子,實則性情沉猜。果於殺戮,對麴義這樣功高蓋世、文武雙全而又不會附迎的下屬自然不會放心,因此找個借口將其殺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金良對於這樣的大將自有統禦之道,不擔心他的謀反,隻擔心他出工不出力。


    金良上前主動拱手道:“久仰鞠將軍大名,金城鞠家世代驍將,鞠將軍更是青出於藍,跟隨皇甫中郎大破黃巾。驍勇冠於冀州,呂布今日一見,足慰平生。”


    鞠義擺著架子,主要是擔心金良因他不是嫡係,怕不肯善待他,見金良態度如此赤誠,他也不好再端著架子,忙滾鞍下馬,俯身下拜:“末將久聞將軍驍勇冠並州的大名,又聞聽將軍以數萬弱旅大破白波、黑山諸賊。將軍之用兵遠勝末將,末將拜服,五體投地。”


    “不知鞠將軍可有表字?”金良記得曆史上根本沒有記載鞠義的表字。但看他地位挺高的,應該有字。


    “末將表字輔仁。”鞠義恭敬道,金良了解這種恃才傲物的人的性格,他們在禮節上通常都是被動還恩式,若是他們認可的有才能的人主動對他們施禮,他會對那個人更加尊敬,所謂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以義輔仁,鞠將軍這個表字起得真好!”金良不禁讚歎道。


    “末將的表字乃是皇甫將軍給我起得。”鞠義向皇甫嵩現在的安定郡拱了拱手。????“我亦仰慕皇甫將軍之仁義忠勇之風,現今能與他共同輔佐天子。同入內閣十大輔政大臣,實乃金良的福分。”金良誠心誠意道。


    “將軍能否跟末將到旁邊敘話?”鞠義見金良對他的態度甚好。便壯起膽子問道。


    金良回頭看了看聖駕還遠得很,便笑著說:“有何不可。”


    兩人走開幾十步。鞠義方低聲道:“末將身後那些將領多半是荊州世家子弟,我與將軍所言皆針對此地世家土豪,所以不能當著他們的麵來講。


    “你們鞠家不是平原郡的世家土豪嗎?”金良詫異地問道。


    “將軍有所不知,我祖鞠譚乃哀帝年間的尚書令,哀帝建平三年,在東平王劉雲的封地內,瓠山中間,有大石轉側立,高九尺六寸,移原址一丈,遠近傳為異聞,嘩動一時。東平王以為那不是吉兆,便在宮內仿瓠山形狀造一土山,上立石像,插上黃草,以便隨時祈禱。此事被光祿大夫息夫躬、孫寵知道後,便借此發生事端,以圖封侯,於是二人一起向哀帝上書說劉雲宮中立石,祗毀朝廷,欲求非望,行霍顯之謀荊軻之變,哀帝於是下旨廢劉雲為庶人。當時,我祖尚書令鞠譚、廷尉梁相、仆射宗伯鳳三人急忙聯名上奏‘因未見確實,應委公卿複訊。’哀帝大怒,下旨斥責我祖為‘不知嫉惡討賊,意存觀望,罪與相等’,遂一並削職為民。我祖為避此大難,遂舉家遷逃到涼州西平,此後數百年間,我鞠家在西平、金城繁衍,漸為當地豪族,奈何祖輩數代皆對平原故裏念念不忘,囑托我等要在平原重振家聲。”


    鞠義說到這裏,不禁長歎一聲:“我跟隨皇甫老將軍來冀州平定黃巾之亂,便有乘此功績在平原立家,怎奈冀州這一帶世家林立,盤根錯節,我家從外地重返故裏,時隔百年,一切早被其他世家瓜分,我雖有數千兵馬,亦不敢大動幹戈,隻能寄希望冀州之主能援於我,怎奈原先的冀州刺史賈琮誌大才疏,敵不過世家,積勞成疾,病死任上,我被世家子弟排擠,鬱鬱不得誌。這次與將軍相商,便是希望將軍在荊州刺史任上能援於我,助我在平原建立家業。


    對了,聽說將軍已經勸諫太後將冀州合並河內、東郡改為司隸,將軍現任司隸校尉,那將軍的權柄更大了,若是將軍肯支持我,我鞠義必能在平原站穩腳跟。”


    金良沉吟著,一直不開口。????鞠義頓時明白金良的意思,你鞠義不奉我金良為主公,我憑什麽支持你。


    鞠義俯身下拜:“鞠義願奉金良為主公,終此一生,忠誠效死,永不背叛。”


    “輔仁。我不喜為司隸校尉,喜得輔仁啊。輔仁真乃良將,將來可願為我掃平黃巾殘黨。討伐烏桓鮮卑等蠻族?”金良趕緊把鞠義攙扶起來,同時拍上一個結結實實的馬屁和一個大大的許諾。


    鞠義拱手道:“固所願也。不敢請爾。”


    “輔仁,對於在平原郡立家之事,你且放寬心,”金良陰森森一笑道:“那幫世家亦是我眼中釘肉中刺,我不抑製他們,我不除掉他們,我寢食難安。今日之境況,你也看到了。這幫世家真乃鼠目寸光之輩,竟敢藐視天子,藐視太後,藐視我等十大輔臣,當真是不知死活。”


    鞠義見金良如此鮮明地表明立場,就知道自己未來在平原郡興旺鞠家是有指望了,十分欣喜。


    “輔仁,現在整個荊州有多少人馬?你能掌握多少?”金良最是重視槍杆子。


    “諸郡縣人馬加在一起,約有三萬,諸將領私兵約有一萬多。我本部人馬僅有三千餘人。”金良黯然道。“那荊州諸世家大族的私兵計有多少?”金良又問道。


    “整個荊州世家,約有一百家,平均每一個縣有一到兩家。每家私兵多則數千,少則數百,折合起來不過十餘萬。”鞠義盤算了一下。????“那也不算多啊。”有些藐視道:“我現在手頭也有十餘萬人馬。”


    “主公不可輕敵,我剛才說的是他們久經訓練的家兵,”鞠義見可;有幾分輕敵,連忙諫道:“若是他們意圖謀反,對抗主公,依照他們現在蓄積的家奴、佃戶的數量,他們可以拉起不下三十多萬的兵馬。每家每戶多則上萬,少則數千。而且這些世家大多盤根交錯。同氣連枝,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十分難纏。將來主公若是能夠把冀州這些世家給平定了,天下亦不難平定。”


    好看聽鞠義這麽一說,倒吸一口涼氣,趕緊拱手問道:“輔仁,不知你有何良策?”


    “我乃一介匹夫,未有良謀,所以才不能在平原郡立足,”鞠義指了指董昭和沮授:“此二人皆有良謀,主公可向他們問策,另外有一人,巨鹿人田豐,田家雖是巨鹿大家,然田豐甚有遠謀,隻要主公能保田家,田豐必然出策來削弱其他世家,以興主公之兵。”


    “此事不可操之過急,須要徐徐圖之。”金良跟鞠義許諾道:“你放心,五年之內,必助輔仁興盛祖業。”


    鞠義得到金良的許諾,大喜,又指了指那群將領:“這些將領多是酒囊飯袋,唯有一人可用!”


    金良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一匹黑馬上端坐著一位大將,二十四五歲年紀,長相古樸,表情淡然。????鞠義介紹道:“此人姓朱名靈,字文博,乃清河鄃縣人,朱家乃清河大族,然而朱靈並非嫡子,所以不得繼承家業,遂淪為行伍,此人有大將之才,為將忠謹,治軍威嚴,可堪大用。”


    金良點點頭,對朱靈這個人他是知道的。


    此人雖然名聲不彰,但在曹魏五子良將和宗親大將後麵數下來論軍功和本領便數他是第一位了,官位僅在徐晃之後,還曾官拜後將軍。


    金良對朱靈的忠誠亦是有所了解,他讀過《九州春秋》,裏麵記載,袁紹部將清河人季雍占據鄃縣投降公孫瓚,公孫瓚派兵前去防守,袁紹命令朱靈前去奪回城池。當時朱靈的家人都在城中,季雍便將朱靈的母親和兄弟等人押到城樓上,企圖誘降朱靈。朱靈對著城池號啕大哭,說:“大丈夫一旦立身出世,為他人賣命,哪裏還能顧及家裏呢!”於是力戰攻克城池,生擒季雍,但是家人也因此都被公孫瓚殺害了。這樣的大將若是能得到他的忠誠,真是一種榮幸,可惜袁紹不在乎,把他送去曹操那裏幫忙,朱靈的家人算白死了。????曹操卻一直認為朱靈是袁紹派來的臥底,對他也不信任,甚至派於禁去奪朱靈的部曲。


    金良暗道,朱靈你這個悲催的家夥,應該也不會再重複那個悲催的曆史了。


    金良走到朱靈麵前,拱手道:“素聞文博大名,金良這廂有禮了。”


    真的是久聞文博大名啊,深-圳的文博會都舉辦了好幾屆了金良心裏打趣道。


    朱靈趕緊滾鞍下馬,回禮道:“末將朱靈久聞將軍馬中赤兔人中金良之盛名,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文博暫居何職?”


    “末將現任郡中軍司馬,與張雋義、高子遠同儕。”


    “如此真埋沒將才,文博可願跟隨本將軍一起討伐董卓逆賊?”金良出言招納道。


    “固所願也,不敢請爾。”朱靈跪伏下拜:“朱靈願奉金良為主公。”


    朱靈跟鞠義一起出迎金良,事先已經想好了,就要靠投奔金良取戰功樹名望,早日奪回家族控製權。


    “文博快快請起,以文博之才,必定能凱旋建功,未來必有將軍之位。”金良勉勵道。(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群芳尋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之天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之天狼並收藏三國之群芳尋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