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金良對佛教自然是半點好感都欠奉,不過他對道教則另有看法。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東漢時期在民間興起,由現在五米道領袖張魯的祖先張道陵創立,道教的思想。來源於戰國時期老李聃、莊莊周的道家思想以及先秦的神仙方術,它主張修身養性,煉製丹藥,以得道成仙。道教假托《道德經》之名,學問成分較少。實際成分卻是引氣、煉丹,荒誕不經,除了哄騙皇帝修煉長生不老之藥暫時求得一時發展,實際上對後世文化的影響要比佛、儒兩家要弱得多,想想後世那些白蓮教之類的邪門教派多脫胎於道教,想想多少皇帝因為誤服金丹而提前死去,就讓人對道教在這個國度的發展不報什麽希望。


    《道德經》是好的,道教的基本教義也是好的,修身養性、追求得道的理念也可以引申開來,轉化為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相對於從印度阿三那裏舶來的佛教,金良認為土生土長的道教三觀更正。


    金良準備改良道教,使這個本土出產的宗教發揮出它本來應有的作用。


    道教是要改良,特別是張角利用道教派係的太平道造反,讓東漢末年所有諸侯民眾都對道教有一股偏見,若還是道教,根本無法讓人接受。


    金良本人雖然通曉一些心理暗示之類的洗腦方法,但他卻不是最適合創立新教派的人物,他隻能做幕後操手,在幕前表演的另有其人。


    東漢末年,道教裏麵有幾個崢嶸人物,張角三兄弟都俱往矣,不再提了,張魯兄弟身在漢中無法利用,剩下還有兩個具有大神通的人物,一個是南海仙人,另外一個是於吉。


    對於於吉這個人,金良一直心有存疑,他不確定,這個於吉到底是不是漢順帝時期存活下來的那個於吉,還是一個假借漢順帝時期那個於吉之名招搖撞騙的假於吉。


    漢順帝時期有個於吉,據《後漢書?襄楷傳》記載,“順帝時,琅邪宮崇詣闕,上其師於吉於曲陽泉水上所得神書百七十卷,皆縹白素朱介青首朱目,號《太平青領書》”,於吉說是神人所授,實際上是自己創作的,於吉的門徒宮崇到皇宮進獻其師所著“神書”《太平清領書》,其言以陰陽五行為家,多巫覡雜語,被視為妖妄不經,順帝命有命藏之,並未為其立學,故其書未見皇室重視,後來輾轉到了張角手裏,張角跟後世那個得了聖經的洪秀全一樣,從一本書開始發跡。


    漢獻帝建安五年,有一個於吉,正是在演義上被孫策殺掉的於吉,《三國誌?孫策傳》注引《江表傳》道:“時有道士琅邪於吉,先寓居東方,往來吳會,立精舍,燒香讀道書,製作符水以治病,吳會人多事之。”於吉寓居在東部某個地方,經常往來於吳、會稽兩地,燒香給人治病,東漢獻帝建安五年,即西元200年,稱霸吳地的孫策統治時,於吉批評孫策自製力不足,認為“伯符將軍,名而虛之”,孫策聞訊大怒,下令殺死於吉,當地居民都說會有報應,不久後孫策在戰中受暗箭所擊,因而引發重病而死,有人說他是被於吉的亡靈纏身而死。


    現在問題來了,漢順帝在位是公元125到公元144年在位,於吉在漢順帝時期已經成為琅邪太平道掌教,身為宮崇的師父,即便推算他是在漢順帝末年進獻太平經的,到漢獻帝建安五年被殺,保守估計亦已過百歲,是以有人懷疑活躍於東吳的道士於吉是不是原來漢順帝時期的於吉,不過著作《後漢書》的作者範曄把這兩個於吉當成了一個人。


    其實金良傾向於將這兩個於吉當成一個人,因為於吉這種道人修行多年,至少對養生之術有所心得,活上百年稀鬆平常,要知道那個身份從來沒有疑惑的南海仙人生於156年,死於289年,壽至134歲,金良揣測,若是於吉沒被孫策所殺,估計也能活到那麽大的歲數。


    不過奉命去征召於吉的士卒,在琅邪一帶轉,耗費了大半年時間,卻一直找不到於吉的蹤跡,隻能回來襄陽,向金良通報,金良依稀記得曆史上記載於吉是琅邪人,至於‘寓居東方’是什麽意思,金良卻隻能推斷為於吉暫時寓居在大漢東部某個地方,到底是徐州還是青州還是揚州,一無所知,隻好暫時宣布放棄,等到機緣來了,於吉會自動上門。


    至於南海仙人,實有其人,字元放,廬江人,精通五經,曉房中術,也懂得占星術,他從星象中預測出漢朝的氣數將盡,國運衰落,天下將要大亂,就感歎地說道:“在這亂世中,官位高的更難保自身,錢財多的更容易死,所以世間的榮華富貴絕不能貪圖啊!”於是南海仙人開始在天柱山精修苦煉道術,在一個石洞中得到一部《九丹金液經》,學會了使自己變化萬端的方術,金良更相信那本經書是一個古代魔術寶典,南海仙人是東漢末年的大衛科波菲爾。


    金良在洛陽的時候,就派人去天柱山征召南海仙人。


    金良當時派人找南海仙人,一是看重他出神入化的魔術,這樣厲害的魔術技能應該會對金良創立新宗教有所幫助,可見金良當時就有了創立新教派取代舊道教的想法,二呢金良有寡人之疾,老婆會越來越多,恐怕應付不過來,南海仙人這家夥因為通曉房中術在曆史上活了一百三十多歲,金良就要向他學一下這個房中術,活長一點兒才能把中國帶入到一個理想的狀態。


    奉命去征召南海仙人的士卒姓王名全,本就是廬江人氏,後來跟隨父親遷移到洛陽做買賣,再後來便加入北軍五校,因為他是廬江人,對天柱山熟稔,金良便派他來天柱山征辟南海仙人。


    王全在天柱山轉了三四個月,將金良交給他的盤纏幾乎花光了,都沒有探尋到南海仙人修道所居的洞府,正待王全萬念俱灰,準備返回襄陽稟告主公之時,他遇到了南海仙人新收的弟葛玄。


    葛玄在道教的發展史上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是葛洪的從祖父,在道教裏被尊為葛仙翁,又稱太極仙翁,在部分道教流派中與張道陵、許遜、薩守堅共為四大天師。


    葛玄原本是琅琊人,後遷丹陽句容,高祖葛廬為漢驃騎大將軍,封下邳侯,他祖父葛祖矩曾為黃門侍郎,他父親葛德儒曆大鴻臚登尚書,素奉道法,所以葛玄出身宦族名門,自幼好學,博覽五經,十五六歲名震江左,性喜老、莊之說,不願仕進,後入天台赤城山修煉,遇左元放得受《白虎七變經》《太清九鼎金液丹經》《三元真一妙經》等,後遨遊山川,正好遇到王全,知道金良派王全來的意圖,意圖重興道教,葛玄便欣喜若狂地帶著王全前去拜見葛玄。


    王全拜見了南海仙人,此時的南海仙人已經入山修煉十載,雖然年齡已經有三十五六歲,看起來卻隻有二十出頭,王全見了,心裏一頭霧水,將信將疑地不肯把金良的書信呈遞出來。


    南海仙人披著一身青色道袍,一臉雲淡風輕,朗聲一笑,王全迷惑於南海仙人的笑容時,卻發現自己兜裏的書信已經落在南海仙人手裏,南海仙人展開書信,仔細一看,原來金良誠心誠意,願意請南海仙人出山重興道教。


    自從張道陵創立道教以來,道教在中土的發展一直很順利,畢竟這個國家的民眾還是很需要宗教崇拜,儒教是政治信仰取代不了宗教信仰,佛教從天竺胡人出舶來被大部分漢人不齒發展緩慢,道教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偏偏在這時出現了一個人物張角,本來他好好地發展太平道,不要像後世那些邪教頭目洪秀全之流一樣得到一本經書就想造反,道教在他手裏還能得到更大的發展,可惜張角那廝不但年老體弱,而且誌大才疏,野心勃勃,隻把道教當成一個拉攏叛兵的工具,因為他的叛亂,致使好好的太平道被朝廷打垮,隻剩下張魯的五鬥米道,道教遂陷入低穀。曆史上,曹操基於太平道的危險,看不到中國本土宗教對國家的長遠好處,便抑製道教發展,南海仙人因此不滿,隻得恃才放曠,戲耍曹操。


    南海仙人之所以遁入空山專心修道,跟道教在這個時期發展的低潮大有關聯,作為一個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理想的四有道士。南海仙人實際上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該如何才能重興道教。


    金良的書信正中南海仙人的下懷,特別是金良提及天子劉辯自幼為史道人撫養,對道士充滿好感。若是南海仙人願意來重興道教,天子劉辯願奉南海仙人為師,尊南海仙人為國師。


    修道十年有些心得的南海仙人再也無法靜下心去修煉了。他收拾行李,準備帶著葛玄,去襄陽投奔金良。


    王全卻拿出金良的第二封書信,交給南海仙人,書信中請南海仙人先去拜訪其他各路諸侯,最後再去襄陽。


    南海仙人十分不解金良為什麽要他這樣做,但見金良書信裏措辭十分果斷,隻得依從。


    南海仙人離開天柱山。往北直行,路上經過了豫州。此時劉表擔任豫州刺史,劉表拋開漢室宗親的身份,其實是通曉易學的大儒,他信奉孔子的“子不語鬼怪亂力神”,見到南海仙人後,以為南海仙人裝神弄鬼。又想起當年的張角,便毫不猶豫地認為南海仙人是個惑亂人心的妖道,打算將他抓住殺掉。


    南海仙人卻不慌不忙地說道:“我有些微薄的禮物想犒勞你的軍隊。”


    劉表說道:“你這個道士孤身一人,我的人馬這麽多,你能犒勞得過來嗎?”


    南海仙人又重說了一遍。劉表就派人去看是什麽禮物,見隻有一鬥酒和一小紮肉幹,但十個人抬也沒抬動。


    南海仙人就自己把幹肉拿來,把肉一片片削落在地上,請一百個人拿酒和幹肉分發給士兵。每個士兵三杯酒一片肉幹。肉幹吃起來和平常的味道一樣,一萬多士兵都吃飽喝足,但酒器中的酒一點也沒少,肉幹也沒吃光,劉表的一千多賓客也都喝得大醉。


    劉表大吃一驚,打消了殺害南海仙人的意思。


    幾天後,南海仙人離開劉表,到了徐州,麵見了徐州刺史陶謙,此時的陶謙被一個手下笮融蒙蔽,開始信奉佛教,又因黃巾暴亂的原因,極端敵視道教,便派部將曹豹追殺南海仙人。


    南海仙人穿著木鞋,拿著個竹杖慢慢地走,曹豹在後麵手持兵器追趕,卻總也追不上南海仙人,這才知道南海仙人有道術,不敢再殺他,趕緊回報陶謙,陶謙不信,自己領人馬追殺南海仙人,還是隻看到南海仙人的背影卻永遠追不上,隻得放棄追殺。


    那個慫恿陶謙信奉佛教的笮融不信,領著一群僧兵追殺南海仙人,南海仙人鑽進羊群中,追捕他的人分不清,就查羊的原數,果然多出了一隻,知道南海仙人變成了羊,卻分不清到底那一隻才是南海仙人變化的,準備把所有羊都殺掉,這時南海仙人顯身,對笮融說道:“你雖然信佛,卻沒有佛的慈悲心,多行殺戮,多行不義,必自斃。”南海仙人說完,就化為一縷青煙,消失在笮融麵前。


    笮融起初不信,在信奉佛教的同時,依然多行殺戮,多行不義,到他被山中百姓所殺之時,他才意識到自己這一輩子是最罪惡的一生。


    笮融這個人,值得提一提,他算是中國佛教史上的一枝奇葩,可以跟石勒石虎叔侄相提並論,都是屬於那種口中有佛心中無佛的典型人物。


    笮融是徐州丹楊郡的地方豪強,起初聚眾數百,往依徐州牧陶謙,年老昏聵的陶謙瞎了眼,任命笮融為下邳國相,並負責運輸廣陵郡、下邳郡和彭城郡這三郡的糧食到徐州州治郯縣去,可笮融得到此三郡糧食和封國進貢物品後,並沒有送到郯縣去,反而中飽私囊占為己用。笮融中飽私囊後,沒去做別的事情,反倒是在下邳郡廣興佛寺廟宇,要下邳郡人民日夜頌讀佛經,這使得附近各郡的和尚、尼姑和佛教徒遷入下邳郡,前後高達五千多戶之多。每到佛祖誕辰,舉辦浴佛會,光是在路旁設酒宴的費用多達數億錢。


    初平四年,笮融花巨資在下邳修造浮屠寺,建在下邳城南,寺中有塔,上有金盤,下有重樓,塔為九層八角,每層皆有飛簷,每麵鑲有銅境,塔頂亦有一麵銅鏡朝天,稱為“九鏡塔”。據說,堂閣周圍可容納三千多人在其內課讀佛經,佛像外塗黃金,披著錦彩的袈裟。每到浴佛會時,在路旁設席長數十裏,置酒飯任人飲食,來參觀、拜佛的百姓達萬人之多,當時鋪排之奢華、場麵之宏廣、氣勢之雄偉為世所難見。


    笮融在下邳所做的各項佛事算得上是中國佛教發展史上具有彪炳性的功業,他所興建的佛祠、佛塔以“上累金盤、下為重樓”的結構,成為中國早期佛塔的基本塔型,並且這一佛寺布局的形式基本上延續至唐初。祠內所塑之黃金塑身的佛像也是我國文獻上有關佛像鑄造的最早記載,並且笮融在境內接受佛教之人,免除佛教信徒的徭役賦稅,也成為以後曆代官方支持佛教的舉措之一。同時,笮融的這些活動使徐州、下邳在此後很長一個曆史時期內,始終是我國佛教的重鎮之一。


    可這樣的一個人物,按說接受了佛祖佛經熏陶,應該是一個非常慈悲為懷的人物,實際上他的舉動跟禮佛毫無關係,反而在禮佛後變得更凶殘。


    浮屠寺造好的初平四年,曹操進攻徐州,徐州全境如驚弓之鳥般,笮融帶領手下士兵和部屬男女共一萬多人南下廣陵郡,廣陵郡長趙昱,將笮融奉為貴賓,並擺下盛大的酒席招待笮融和其士兵和部屬,笮融看到廣陵郡物豐民富,不禁心動,於是在一次酒宴裏,藉以敬酒的時候,斬殺趙昱,並命其士兵殺燒擄掠廣陵郡,帶著其手下士兵和部屬及掠奪廣陵郡的財物南下秣陵,投靠薛禮。


    薛禮原是陶謙手下的彭城國相,但受到陶謙的迫害,薛禮隻好帶著其部屬逃到秣陵去,薛禮也跟趙昱一樣,設宴款待笮融,但是笮融也殺害薛禮,吞薛禮的部屬,又投靠揚州刺史劉繇。


    公元195年、東漢興平二年,揚州刺史劉繇命笮融協助豫章郡太守朱皓,進攻荊州牧劉表所任命的豫章郡長諸葛玄;許邵對劉繇說“笮融這個人,從來不在乎別人對他的評論;朱皓個性忠厚老實,容易推心置腹、輕信他人,要指示朱皓嚴防笮融”,劉繇不信許邵之言。笮融到達豫章郡後,又用殺趙昱、薛禮的方式,殺死朱皓,並自己當上豫章郡太守。劉繇得知後大為震怒,帶兵攻勢笮融,笮融部屬潰散,笮融逃亡到深山去,被山中百姓和山越聯手殺死,將笮融首級獻給劉繇。


    不論是東漢三國時代,還是在後世和諧年間,金良見過聽過太多笮融式人物,特別是那些胡人,他們一邊禮佛,一邊肆意地屠殺漢人,揮舞起屠刀的時候心裏沒有半點慈悲。


    從笮融這樣的人物身上,金良看不出佛教有任何存在的意義。反倒是信奉道教,除了供給皇帝一些長生不老藥費點錢之外,幾乎不會對國計民生造成危害,佛教就不同了,看看那些全身鍍金的泥胎和終日無所事事的和尚,就知道有多勞民傷財了。


    卻說南海仙人隨後又見了兗州刺史劉岱、東郡太守曹操、泰山太守劉備等人,都無一例外地遭到他們的追殺,南海仙人這才明白金良的意思,除了他金良之外,天下其他權勢人物都對道教有根深蒂固的偏見,他南海仙人若想複興道教,必須要跟金良合作。


    南海仙人來到了襄陽,麵見了金良,兩人在一起談論該如何發展宗教,談了三天三夜。


    金良高屋建瓴,將現在西方大秦國開始興盛的基督教、中東開始興盛的某個宗教、潛入中土的佛教在一起討論,分析各個宗教的優缺點,同時指出土生土長的道教的致命缺陷。


    南海仙人心悅臣服,決定跟金良一起全力改革道教,將道教改良為一個被大部分漢人接受並對漢人擴展生存空間、從善積德有極強推動力的宗教。


    金良把南海仙人說服以後,便帶著南海仙人拜見了當今天子劉辯。


    劉辯由史道人撫養長大,從小就對道教道士很有親切感,看到仙風道骨一表非凡的南海仙人,心裏便很是喜歡,聽金良介紹說南海仙人從一部《九丹金液經》,學會了使自己變化萬端的方術,法術很多記也記不過來,便讓南海仙人為他表演方術。


    雖然天子劉辯是傀儡皇帝,但劉漢皇室畢竟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尚有它的餘威,忠於劉漢皇室的朝廷大臣和地方諸侯依然有很多,隻要天子劉辯認可了南海仙人認可了新教,對新教在大漢治下的傳播大有裨益。


    南海仙人想到這裏,便放下得道高士的架子,現場給劉辯表演方術。


    南海仙人拿起一隻酒杯,倒滿酒,拔下頭上的道簪給劉辯看看,劉辯拿在手裏一看,確實是墨竹做的簪子,南海仙人將道簪在酒裏攪和一番,片刻間道簪都溶在了酒中,就像磨墨時墨溶入水中一樣,劉辯在此之前隻是跟著史道人煉丹,那裏看到過這樣的方術,不禁目瞪口呆。


    南海仙人用袍子一卷酒杯,瞬時間,那墨竹簪子完好無損地握在南海仙人手裏,酒杯裏麵的酒還是純淨甘冽的美酒,南海仙人舉起酒杯,對劉辯笑道:“陛下,我們把這杯子裏麵的酒分成兩半吧。”


    劉辯以為南海仙人要自己先喝半杯然後再給南海仙人喝自己剩的半杯,覺得南海仙人有些無禮。不禁麵色一沉,沒想到南海仙人先用那墨竹簪子把自己的酒杯劃了一下,酒杯就分成了兩半。兩半中都有酒,相隔著好幾寸,那酒像是冷凝在半空中。並不往下滾落。南海仙人舉起一半杯子,一飲而盡,又把另一半杯子遞給了劉辯,劉辯將信將疑地把那一半酒杯裏的酒飲下,果然跟之前的味道一樣。


    南海仙人喝完酒以後,把手中的半個杯子往宮殿的雕梁上一扔,杯子順勢化為一隻往下俯衝的飛鳥,南海仙人一把抓過那隻飛鳥。那飛鳥到了南海仙人手裏又變成了半隻杯子,南海仙人左手一招,原本在劉辯手裏的半個杯子瞬間到了南海仙人手裏,杯子的兩半緊緊貼在一起,恢複成原狀,南海仙人再倒下酒,滴酒不漏。


    金良百無聊賴地伸了一個懶腰。南海仙人這些方術跟後世魔術沒啥兩樣,即便震懾住劉辯,卻也無法在劉辯心裏留下深刻印象,恐怕隻是讓劉辯覺得好玩罷了。


    南海仙人見金良的表情,就知道自己這些方術還是不夠有震懾力。眼珠一轉,瞬間想到了一個震懾心靈的方術,他衝著劉辯微微一笑道:“陛下,您想不想念先帝?”


    先帝便是劉辯的父親漢靈帝,漢靈帝當年寵愛的是王美人,疼愛的是王美人的兒子劉協,而不是劉辯,劉辯從小就跟著史道人,對漢靈帝並沒有多少父子感情,但這大殿上除了金良、南海仙人之外,還有上百個朝廷大臣,這麽多雙眼睛耳朵下,劉辯隻得露出一副緬懷的表情道:“朕很思念先帝。”


    就在眾目睽睽之下,南海仙人化為一陣青煙,原地消失不見,大殿裏的眾人盡皆錯愕。


    過不多時,外麵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道:“辯兒,父皇來看你了!”


    從外麵走進來一個三十歲左右的男子,一身明黃色龍袍,麵容俊朗,臉上稍有酒色過度的青氣。


    盡管劉辯對漢靈帝有諸多不滿,但這畢竟是他的親生父親,劉辯泣不成聲,跪倒在地道:“父皇!”


    在場的朝廷大臣盡皆愕然,莫非是先帝死而複生,見劉辯跪下了,也隻得俯身下拜道:“先帝陛下!”場麵極度詭異,金良都不知道南海仙人是怎麽樣做到這一點的,恐怕後世那個大衛科波菲爾也很難做到啊。


    金良之前從未見過漢靈帝,還真不知道漢靈帝竟然長得還挺英俊的,難怪他寵愛劉協,不喜歡劉辯,因為劉協長得像他,而劉辯更多像他母後何蓮那邊的,外甥像舅,劉辯反倒是跟殺豬佬何進長得有些相似。


    現在出現的漢靈帝,邁步來到一臉驚訝的金良麵前,微微笑道:“金將軍,你輔助辯兒,平定冀州並州朔州青州,為中興大漢鋪平了道路,朕甚為寬心,金將軍你真乃我大漢股肱之臣。”


    這個漢靈帝嘉獎過金良之後,轉頭對劉辯說道:“辯兒,金將軍有匡扶大漢之功,父皇想效仿西周故事,將辯兒托孤於金將軍,辯兒,你可願認金良將軍為尚父?”


    劉辯雖然一頭霧水,但他知道現在這樣的糊塗狀態正適合把金良的尚父身份公之於眾,便恭敬地說道:“孩兒願意。”


    這個漢靈帝主持完劉辯拜金良為尚父的儀式後,仰天大笑,笑聲剛剛消失,整個人也憑空消失。


    過了許久,原來南海仙人端坐的位置上才慢慢出現南海仙人的影蹤,南海仙人還一臉茫然地問在場的朝廷大臣道:“剛剛發生了什麽事情?”


    眾位朝廷大臣與劉辯皆麵麵相覷,不知道該如何形容剛才的詭異情景,剛才那個男子確實是先帝。


    金良搶先一步,走到南海仙人的麵前,躬身施禮道:“道長竟能與天界溝通,將先帝請入凡間,與少帝會麵,不愧是有大神通的得道之士!”


    金良轉頭對劉辯與眾大臣說道:“陛下,如此有大神通的得道之士,若不封為國師,豈不屈才?!”


    不論那個漢靈帝之前對劉辯如何刻薄,但剛才那個冒出來的漢靈帝讓劉辯感受到短暫的父愛,劉辯龍顏大悅,一臉歡喜道:“便從大將軍所奏,封道長為國師,總領天下道士。”


    在場的朝廷大臣,很大一部分人都把太平道、五鬥米道視為洪水猛獸,但大部分人朝中為官多年,知道暫時不可拂逆聖意,偏偏有幾個不開眼的跳出來,厲聲道:“陛下萬萬不可,萬萬不可,這些方術皆是旁門左道,奇技淫巧罷了,焉能立為正道。”


    劉辯封南海仙人這個道士為國師,也算還了他之前的師父史道人的養育之恩,他師父生前耿耿於懷的是道門不昌,這一次應該能把道教給振興幾分,劉辯正歡喜間,看到那些清流大臣們跪在下麵,高聲說不可,不禁勃然大怒,特別是聽到把他父親漢靈帝請下凡間的大神通說成旁門左道,更觸犯到了小皇帝的逆鱗,他猛地一拍龍案,咆哮道:“道長乃陸地神仙一般人物,這般降尊紆貴給你們展示他那無上神通,你們不知敬畏,竟然如此誹謗,你們如此目無尊上,藐視道法,朕今日不降罪你們,如此對得起先帝!禦前侍衛何在,將這些信口雌黃誹謗國師的逆臣拉出去,杖責五十!”


    內宮裏麵的禦前侍衛都是女的,而這金鑾寶殿上麵的禦前侍衛都是龍驤軍和虎賁軍精銳充任,今日的禦前侍衛統領是龍驤軍統領王越,王越跨著青冥寶劍,跨步來到階前,單膝跪下道:“謹遵聖諭!”


    王越起身時向金良投了一個問詢的眼神,金良重重地點了點頭,意思是對這些人要狠狠地打。


    金良看得清楚,這些站出來反對立南海仙人為國師的大臣皆是世家大臣,雖然他們都是中立世家的,但所謂中立世家也隻是在軍事上不做叛亂,但在政治上卻一直對金良心有不滿。金良麾下人才雖然濟濟,但多是年輕人,入朝為公卿難以服眾,所以金良容忍了部分中立世家人物充斥在朝堂上,大部分中立世家人物對金良給他們機會立於朝堂為公卿都心有感激,在很多事情上都不拂逆金良的意圖,但始終還是有一些不識時務的東西,他們這次跳出來否定南海仙人,也是為了否定那個漢靈帝的出現,否定金良做劉辯的尚父,因為一旦金良名正言順地做了金良的尚父,便如同當年的金不韋,不想大權獨攬都不行。


    王越眼裏閃過一絲厲色,當年汝南袁家等世家使他如奴役,是金良把他扶持到龍驤將軍這個高級將軍的位置上,他對金良是忠心不二,對那些世家卻恨如敵酋。王越得了金良的暗示,暗下命令,讓麾下禦前侍衛對那幾個跳梁小醜重重得打,五十杖完畢,這些跳梁小醜皮開肉綻的慘狀下也已傷筋動骨,甚至有些荒淫無度身體虧損的家夥被打得氣絕身亡。


    原本那些世家大臣也想象剛才那幾個人一樣站出來反對,但看那幾個人被杖責後的慘樣,這些家夥都縮起了腦袋,他們暗想道,反正大家都知道這個小皇帝是道人撫養長大的,對道人感情好,這次算是這個小皇帝在瞎胡鬧吧。


    天子劉辯的聖旨經過內閣輔政大臣的簽發,正式生效,即日起南海仙人便是大漢的護國仙師,統領天下道士,不管是任何教派的道士,全都歸南海仙人管轄。


    南海仙人升任國師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把普天之下有方術有道行的道士們全都征辟到襄陽,六個月內不到襄陽報到者皆被當做邪門歪道,全天下道門統一討伐之。


    襄陽朝廷掌控在金良手中,而金良統轄冀州、並州、朔州、青州四州,麾下有二十萬正規軍和近百萬郡縣鄉兵,軍威可謂天下第一,那些道士不怕同道人討伐,卻怕襄陽朝廷出動軍隊,所以不管有沒有方術道行的,都往襄陽而來。


    大漢治下的大部分道士收到通告,都往襄陽而來,隻有張修、張魯在漢中的五鬥米道置若罔聞,他們自詡為張道陵天師嫡傳,並不把南海仙人這個自立門戶的道人放在眼裏,他們卻忘了現在的南海仙人已經不是天柱山修道的南海仙人,現在的南海仙人身後有金良的支持,張修、張魯現在的行為已經注定了他們日後的覆滅。


    讓金良欣喜的是,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於吉這次也來到襄陽,這個老頭敏感地覺察到襄陽朝廷有扶持道教複興的意圖,不僅攜帶了上百個門人弟子前來襄陽,還攜帶了修訂版的《太平清領書》獻給金良。


    經過金良觀察,又經過華佗、張仲景暗地裏的檢查,這個於吉確實已經九十多歲,從年齡上判斷,確實是漢順帝時期就嶄露頭角的於吉,金良、南海仙人再跟這個於吉探討一下道法,這個於吉雖然九十多歲了,玩起方術道法比三十多歲的南海仙人還要靈活,而精湛神通之處有甚於南海仙人。


    南海仙人佩服得五體投地,想拜於吉為師,被於吉拒絕道:“天子欽命的國師怎能拜他人為師。”


    南海仙人執意要拜,於吉執意不肯,金良在旁勸解,於吉最後決定帶師收徒,收南海仙人為自己的師弟。


    金良又帶於吉拜見天子劉辯,劉辯見識了於吉的方術道法後,欣然冊封於吉為護國左仙師,南海仙人則為護國右仙師。


    金良笑說道:“陛下,兩位國師都有通天之能。封為仙師,不如封做天師。”


    經金良的建議,劉辯改封於吉為輔漢天師。南海仙人為佐漢天師。


    金良這個舉動,就是要把那個桀驁不馴自以為道教正統的五鬥米道打入萬劫不複之地。


    這個國度的宗教不同於西方的宗教,在這個國度。宗教信仰永遠都是政治信仰的附庸,不要想著能夠清高地淩駕在政治之上。


    金良在後世曾經去過龍虎山,看過那個張道陵開創道教的過程,跟其他宗教一般無二,明眼人都能看出來,裏麵充滿了裝神弄鬼,而且非常能夠看出張道陵在開創道教時企圖創造一個不受大漢管轄的國中之國的野心,在張道陵和他兒子張衡兩代沒有實現的理想。在他們孫子張魯那裏暫時得到了實現,五鬥米教興盛的漢中,曾經**了十多年,甚至於張魯歸降了曹操以後,五鬥米教也流傳到了中原。


    張道陵曾被封為輔漢天師,卻因為他的孫子張修、張魯的愚蠢舉動,他已經沒可能再被封為輔漢天師。但因為他在道教的開創性地位,勉強還給他留個位置吧。


    金良仔細看過五鬥米教的教義,非常不完善不具體,太平道的教義也很殘缺,難怪道教搞不過佛教。佛教東入中土後銳意創新,一直跟著國人的愚昧品味改變著,甚至不惜把觀世音菩薩原本的男身變成女身,以適應國人的母性崇拜。


    道教的教義必須要改變,不能再搞神秘主義,不能再神秘到普通大眾都不鳥的地步。


    對於新教在大漢的普及,金良是非常有信心的,南海仙人和於吉這兩個最善於裝神怒鬼玩仙風道骨的大忽悠努力下,再加上他們徒子徒孫們以及其他道士的眾誌成城之下,新教絕對是信者雲集,金良再在後麵扶持著,對付那些對道教杯弓蛇影的世家子弟們,絕對能把新教搞成全民信仰的國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群芳尋蹤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之天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之天狼並收藏三國之群芳尋蹤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