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愷笑道:“義軍本是一家,大家揭竿而起的目的開始的時候隻是為了尋求一條活路,等到聲勢壯大之後自然而然就想著有一天能推翻大明,自己去坐那龍庭。
可是義軍首領當真坐了龍庭就敢保證自己能做的比舊王朝更好?
至少就憑現在的所作所為,咱是看不到這一點,甚至於比黑暗沒落的明王朝做的更加不堪!
百姓需要這樣的新朝又有何用?
當然,在李將軍看來,這些隻是暫時的,等到哪一天新朝真的建立,那麽新朝自然會以民為本,會予民以生息,可在咱看來就是放屁!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曆朝曆代農民起義為何難以成事,其根本就在於沒有真正的以民為本,或者說當勢力滋生野心之後,那些民軍領袖已然忘了本!
窮苦百姓出身,受盡了欺壓與迫害,當他們成為當權者,他們就會成千上萬倍的將自己曾經受過的欺壓發泄出去,不管發泄的對象是豪族還是權貴又或者是無辜的小民。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為了籠絡軍心,縱容士兵搶掠,對麾下當兵的種種獸性選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之所以說這些義軍首領們忘本,是因為他們早就忘了,他們也被搶過,也曾彷徨無助過。”
李定國能被張獻忠派來遊說馮愷,自然也是能言善辯之輩,可是這一刻他卻悲哀的發現,在絕對的事實麵前,再如何巧言如簧,說出來的話也會顯得無比的蒼白。
“闖王去年年初和年尾兩圍開封卻久戰不下,最終被官軍逼退,咱得到最新消息,現在李自成第三次圍困開封,可見闖王要奪開封之心甚堅。
然而開封乃周王鎮封之地,而周王仗義疏財以至開封軍民一心,又或者是知道洛陽失陷之後,城中百姓的悲慘遭遇,所以更生出同仇敵愾之心,就憑李自成手上的數萬老營兵馬想要拿下城高壕深又上下一心禦敵的開封談何容易。”
李定國讚同道:“在下與馮帥所見略同,闖王屢攻開封不下,鍥而不舍的精神固然可嘉,但從戰略角度而言實在不智。”
“但是在咱看來這次開封恐怕是守不住了……”
“啊?”李定國一怔,其實他剛才想說的是,隻要開封城糧食不斷絕,李自成想要破開封幾乎是做夢,可開封城怎麽可能缺糧,除非李自成能頂住官軍進攻,死困開封長達一年以上!
現在馮愷話鋒突轉,竟然說李自成這一次打開封竟然能破城?
“窮苦漢子成了反王,眼裏麵就隻剩下了個人利益,哪裏還會去管百姓的死活。”馮愷歎息了一聲道:“兩打開封不下,李自成想必是惱火無比,這一次他恐怕要掘黃河了……”
李定國情不自禁的打了一個寒顫!
掘黃河!
說實話,李自成打開封兩次未果,義父軍中也有過論戰,大哥張可望就曾經說過,如果是他攻打開封就掘了黃河,倒灌開封城。
不過很快被義父痛斥了一頓,引黃河水倒灌開封城是什麽概念?
幾十上百萬人的開封城內的百姓都將成為魚蝦,一百個當中能活下來一個估計都不容易。
這麽幹簡直就是滅絕人性,喪盡天良,也必然會讓義軍失盡民心,冒天下如此之大不韙,除了瘋子估計誰都幹不出來這事。
所以哪怕馮愷給出了預判,李定國也隻是震驚了一下,下意識的就認為這根本就不可能發生。
馮愷嗬嗬笑了兩聲,現在曆史還沒偏離原先的軌道,那麽李自成三圍開封,這一次也確實該掘河淹城了。
可笑的是李自成想拿下開封宰了周王,然後把開封城給洗劫一遍充實軍資,可誰能想到黃河水是把開封給淹了,然後……就淹了,等到官軍殺過來水也沒退半點,鬱悶的李自成隻能撤退。
等於是費了半天的力氣,最後連毛都沒撈著一根,還白白背負了驚天殺孽,也成為明末農民戰爭史上最大的汙點,沒有之一……
更可笑的還不是李自成,最可笑的是崇禎,話說朝廷沒銀子,竟然有人建議說開封被淹,大水方退,可以派人去被淹後的開封城尋找財物,他麽的崇禎竟然答應了,不過沒能成行罷了。
“李將軍此番前來,無外乎是覺得咱原本是八大王麾下,所以想要遊說咱歸於八大王,隻要咱答應,或許下一刻八大王就該率兵入川了吧。”
李定國有些尷尬,不過這並不難猜。
“八大王要是入川占據成都,那麽官軍必然尾隨而至,屆時八大王自然龜縮養兵,咱這武銳軍想必就是馬前卒,成為抵擋官軍的急先鋒了吧。”
“都是義軍,何須分的這般仔細……”李定國鬱悶,他算是發現了,自己義父那點小心思想要瞞過馮愷幾乎是做夢,隻可惜這麽傑出的人才,當初咋就沒發現呢?
“當然,或許八大王自己也沒抱多大的指望,所謂漫天要價,坐地還錢,香火情隻要在,那麽在八大王眼裏就算咱拒絕這個提議,也會礙於麵子不會拒絕別的。
比如借兵,最好還是騎兵,也不多借,借個三萬四萬不嫌多,一萬兩萬不嫌少,至於借過去的這些兵,自然而然就會成為八大王的,軍隊將領自然也會替換上嫡係對吧。
還有就是軍資,尤其是義軍最缺的甲胄火器刀槍糧食什麽的,自然是多多益善對吧……”
李定國的臉色越來越尷尬,他知道這次成都之行估計是白跑了,因為他聽的出來,馮愷的話音當中充斥著濃濃的,絲毫不加掩飾的鄙視。
說簡單點就是馮愷根本就沒把縱橫天下,把官軍耍的團團轉的義父放在眼裏,更直接一點就是在馮愷眼裏,義父就是難以成事的流寇,他根本不屑與之為伍。
“十萬武銳軍傾注了咱太多的心血,歸順、借兵那是不可能的,甚至不客氣的說,就算咱願意借,軍中的那些老弟兄也不會願意,就算將領願意,武銳軍的戰士也不可能願意,因為武銳軍的戰士彼此是生死不離的兄弟,是不拋棄不放棄的袍澤,他們如何能願意離開自己的家去和官軍遊戰……”
可是義軍首領當真坐了龍庭就敢保證自己能做的比舊王朝更好?
至少就憑現在的所作所為,咱是看不到這一點,甚至於比黑暗沒落的明王朝做的更加不堪!
百姓需要這樣的新朝又有何用?
當然,在李將軍看來,這些隻是暫時的,等到哪一天新朝真的建立,那麽新朝自然會以民為本,會予民以生息,可在咱看來就是放屁!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曆朝曆代農民起義為何難以成事,其根本就在於沒有真正的以民為本,或者說當勢力滋生野心之後,那些民軍領袖已然忘了本!
窮苦百姓出身,受盡了欺壓與迫害,當他們成為當權者,他們就會成千上萬倍的將自己曾經受過的欺壓發泄出去,不管發泄的對象是豪族還是權貴又或者是無辜的小民。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為了籠絡軍心,縱容士兵搶掠,對麾下當兵的種種獸性選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之所以說這些義軍首領們忘本,是因為他們早就忘了,他們也被搶過,也曾彷徨無助過。”
李定國能被張獻忠派來遊說馮愷,自然也是能言善辯之輩,可是這一刻他卻悲哀的發現,在絕對的事實麵前,再如何巧言如簧,說出來的話也會顯得無比的蒼白。
“闖王去年年初和年尾兩圍開封卻久戰不下,最終被官軍逼退,咱得到最新消息,現在李自成第三次圍困開封,可見闖王要奪開封之心甚堅。
然而開封乃周王鎮封之地,而周王仗義疏財以至開封軍民一心,又或者是知道洛陽失陷之後,城中百姓的悲慘遭遇,所以更生出同仇敵愾之心,就憑李自成手上的數萬老營兵馬想要拿下城高壕深又上下一心禦敵的開封談何容易。”
李定國讚同道:“在下與馮帥所見略同,闖王屢攻開封不下,鍥而不舍的精神固然可嘉,但從戰略角度而言實在不智。”
“但是在咱看來這次開封恐怕是守不住了……”
“啊?”李定國一怔,其實他剛才想說的是,隻要開封城糧食不斷絕,李自成想要破開封幾乎是做夢,可開封城怎麽可能缺糧,除非李自成能頂住官軍進攻,死困開封長達一年以上!
現在馮愷話鋒突轉,竟然說李自成這一次打開封竟然能破城?
“窮苦漢子成了反王,眼裏麵就隻剩下了個人利益,哪裏還會去管百姓的死活。”馮愷歎息了一聲道:“兩打開封不下,李自成想必是惱火無比,這一次他恐怕要掘黃河了……”
李定國情不自禁的打了一個寒顫!
掘黃河!
說實話,李自成打開封兩次未果,義父軍中也有過論戰,大哥張可望就曾經說過,如果是他攻打開封就掘了黃河,倒灌開封城。
不過很快被義父痛斥了一頓,引黃河水倒灌開封城是什麽概念?
幾十上百萬人的開封城內的百姓都將成為魚蝦,一百個當中能活下來一個估計都不容易。
這麽幹簡直就是滅絕人性,喪盡天良,也必然會讓義軍失盡民心,冒天下如此之大不韙,除了瘋子估計誰都幹不出來這事。
所以哪怕馮愷給出了預判,李定國也隻是震驚了一下,下意識的就認為這根本就不可能發生。
馮愷嗬嗬笑了兩聲,現在曆史還沒偏離原先的軌道,那麽李自成三圍開封,這一次也確實該掘河淹城了。
可笑的是李自成想拿下開封宰了周王,然後把開封城給洗劫一遍充實軍資,可誰能想到黃河水是把開封給淹了,然後……就淹了,等到官軍殺過來水也沒退半點,鬱悶的李自成隻能撤退。
等於是費了半天的力氣,最後連毛都沒撈著一根,還白白背負了驚天殺孽,也成為明末農民戰爭史上最大的汙點,沒有之一……
更可笑的還不是李自成,最可笑的是崇禎,話說朝廷沒銀子,竟然有人建議說開封被淹,大水方退,可以派人去被淹後的開封城尋找財物,他麽的崇禎竟然答應了,不過沒能成行罷了。
“李將軍此番前來,無外乎是覺得咱原本是八大王麾下,所以想要遊說咱歸於八大王,隻要咱答應,或許下一刻八大王就該率兵入川了吧。”
李定國有些尷尬,不過這並不難猜。
“八大王要是入川占據成都,那麽官軍必然尾隨而至,屆時八大王自然龜縮養兵,咱這武銳軍想必就是馬前卒,成為抵擋官軍的急先鋒了吧。”
“都是義軍,何須分的這般仔細……”李定國鬱悶,他算是發現了,自己義父那點小心思想要瞞過馮愷幾乎是做夢,隻可惜這麽傑出的人才,當初咋就沒發現呢?
“當然,或許八大王自己也沒抱多大的指望,所謂漫天要價,坐地還錢,香火情隻要在,那麽在八大王眼裏就算咱拒絕這個提議,也會礙於麵子不會拒絕別的。
比如借兵,最好還是騎兵,也不多借,借個三萬四萬不嫌多,一萬兩萬不嫌少,至於借過去的這些兵,自然而然就會成為八大王的,軍隊將領自然也會替換上嫡係對吧。
還有就是軍資,尤其是義軍最缺的甲胄火器刀槍糧食什麽的,自然是多多益善對吧……”
李定國的臉色越來越尷尬,他知道這次成都之行估計是白跑了,因為他聽的出來,馮愷的話音當中充斥著濃濃的,絲毫不加掩飾的鄙視。
說簡單點就是馮愷根本就沒把縱橫天下,把官軍耍的團團轉的義父放在眼裏,更直接一點就是在馮愷眼裏,義父就是難以成事的流寇,他根本不屑與之為伍。
“十萬武銳軍傾注了咱太多的心血,歸順、借兵那是不可能的,甚至不客氣的說,就算咱願意借,軍中的那些老弟兄也不會願意,就算將領願意,武銳軍的戰士也不可能願意,因為武銳軍的戰士彼此是生死不離的兄弟,是不拋棄不放棄的袍澤,他們如何能願意離開自己的家去和官軍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