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是禍躲不過
公元前500年前後,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和他的弟子們,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設想。他們主張用數學來解釋宇宙,認為在所有立體圖形中,球形是最美好的。宇宙的外形應該是球形的,宇宙中包括地球在內的所有天體都應該是球形的。
過了100多年,古希臘著名的科學家、哲學家亞裏士多德才第一次對大地是球形作出了論證。他觀察天象,從月食時地球在月球上的投影等現象中,推斷大地的形狀為球形。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從西班牙出發,越過大西洋,然後西行至菲律賓,1522年9月從地球的另一方回到西班牙,第一次完成環繞地球的航行。這可以說是最有力的證據,證明了地球的確是球形的。
明朝末年,西方傳教士利瑪竇、湯若望等來到中國,介紹了天文、地理、數學等科學知識,於是中國才出現了“地球”這個譯名。
王銳早就和湯若望‘私’下裏切磋過,湯若望對他竟早知道大地是球形一事不禁十分驚訝,而且論起天文、物理、數學等知識來更是瞠目結舌。他本以為西方在這些方麵要遠遠領先,卻沒想到這位威國公大人不但遠勝自己,而且怕是連歐洲那些最頂尖的科學家們也是遠遠不如。
驚訝之下,湯若望不禁對王銳真心拜服,當下虛心求教,老老實實地為王銳所用,再也不敢起什麽別的念頭。由於他來到大明的時間比較早,所以在外國人的眼裏是個中國通,人望很高,人緣也不錯,發揮了一個重要橋梁的作用,使得越來越多的西方人才被大明所用。
眼下王銳聽了劉成學的話,點了點頭,不慌不忙地微笑道:“如果大地是方的話,那麽我們沿著一個方向走,將永遠也不可能回到起點,不知是也不是?”
劉成學不假思索地點頭應道:“大帥說得是,世上自然絕無此道理!”
王銳淡淡一笑說道:“可是差不多就在100年前,佛朗機有一個名叫麥哲倫的航海家率領船隊從西班牙出發,一直向西航行,中途絕沒有掉轉和改變方向,最終卻從另一邊回到了西班牙。這件事情早轟動了西方,湯若望先生和貝阿特麗絲小姐也都知道。爾等若是不信,自己去一問便知。如果大地果真是方的話,那麥哲倫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劉成學等人聞言頓時呆楞在那裏,臉上各自‘露’出難以置信的神‘色’。他們雖然知道王銳絕不可能說的是假話,那佛朗機航海家之事肯定是真的,但仍然感到難以相信。一直沿著同一個方向走,最後竟能回到起點,這簡直是太過匪夷所思,任誰頭一次聽說也肯定是不會相信。如果這確然是真的,那除了大地的確是球形以外,再難有其它的解釋。
王銳看著眾人驚訝的表情,微微一笑接著說道:“因為地球十分巨大,所以在地麵上用‘肉’眼去看是平直的,看不出有任何弧度。但如果能駕著飛天神翼飛得足夠高,就可以看到大地的確是一個巨大之極的球體。將來爾等駕駛戰艦遠航之時,這一點同樣能夠得到印證。你們會發現,當遠處有船駛來時,是先看到其桅杆,然後才能看見船身。如果大地和海洋是平直的,又怎會如此?這一點貝阿特麗絲小姐應該有親身體會,等到她來的時候,爾等自己一問便知!”
他今天當然不是隨意給劉成學等人普及地球是圓的這個知識的,自是有其目的。
在那個時代還不可能有雷達,觀察與發現敵情全是靠一雙‘肉’眼加上千裏鏡的輔助而已。
海戰之中,誰能率先發現敵情,就能夠根據風向和洋流的情況來製定攻擊的策略、調整艦隊的航向,搶得先機。在風帆戰艦的時代,這一點尤為重要,甚至是對勝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若是艦隊的指揮官連海平麵其實是個曲麵這點常識都不知道,那當敵人的艦隊越過曲麵上的那一點,突然出現在海天之際時,必定會慌了手腳,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海戰可不同於陸戰,一支強大艦隊的建立需要耗費巨額的資金和相當長的時間,可承受不起一場慘敗。這就是為什麽往往一場海戰的勝負就可以決定兩個國家命運的主要原因,因此容不得有半點的疏忽。
正因為這樣,所以王銳今天的第一課就是給大明艦隊未來的指揮官們普及這一重要常識。他的要求當然是將來海龍衛不僅在裝備上要領先,指揮官的素質也一樣要高過對手,這樣才能建立起一支真正的無敵艦隊。
眾人麵麵相覷,這時對王銳的話已差不多相信了九成。他剛才所說的兩點都屬於無可辯駁和置疑的證據,除了大地的確是球麵以外,再找不出其它的解釋,所以也不由得你不信。
沉默了片刻,劉成學再次開口說道:“大帥之言的確令我等大開眼界,但末將仍有一事不明。若我們腳下的大地果真是個球體,那在另一端的人豈不是全都頭朝下麽?那他們豈非要掉下去?還望大帥能解末將之‘惑’!”
王銳聞言不由得微微一笑,心中對他這員愛將的頭腦靈活和肯於思考著實是感到高興。
的確,由於當時還沒有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所以雖然證明了大地是個球體,但反對者提出的這個問題卻讓人難以回答。直到牛頓從掉落的蘋果引發了思考,最終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後,所有的一切才都迎刃而解。當然,也有人說那隻是編出來的故事而已。真實的情況如何已經不可考,我們就權當這個故事是真的吧。
王銳微笑不語,並未立刻回答,而是從桌案上的果盤中也拿起了一個蘋果,笑‘吟’‘吟’地向上拋了幾拋,最後用手接住,掃視了眾人一眼,臉上‘露’出莫測高深的笑容。
好一會的功夫,他才在眾人一頭霧水的目光中笑‘吟’‘吟’地開口說道:“諸位可看到這個蘋果了嗎?有誰可以告訴我,剛才我將它拋起之後,它為什麽會最終掉落下來,而不是飛往天上?”
這似乎是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了,但眾人聞言卻全都再次傻了言,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一個個皺眉苦思,卻全然沒有頭緒。東西扔起來會向下掉,這是再平常不過的常識了,誰又去想過為什麽?可現在王銳這麽認真一問,眾人這才驚覺,這麽簡單的常識,還真想不出是為什麽來!
其實越是簡單的現象裏麵,可能越包含著不簡單玄機,隻有天才才能從中發現問題所在。牛頓就是這樣一個絕代的天才,竟然從再平常不過的熟透蘋果的掉落,發現了偉大的萬有引力定律。劉成學等人照這位偉大的天才比起來要天差地遠了,所以攪盡了腦汁也沒想出個所以然來。
王銳見狀也不忍心再耗費他這些愛將的腦細胞了,於是微笑著開口解說道:“這蘋果會向下掉,而不是往天上飛,是因為我們腳下的大地有一種引力,拉住了蘋果往下掉落。如果沒有這種引力,這蘋果就的確會一直向天上飛去,再也不會掉下來!同樣的道理,包括我們人在內的所有萬物都是被這種引力吸住,因此不會往天上掉。在地球另一端的萬物也是一樣,相對於他們來說,我們不亦是頭朝下麽?但爾等可曾感覺到有任何異狀?”
這萬有引力對於物理學知識幾乎為零的劉成學等人來說的確是有些過於高深了,因此眾人像聽天書一樣聽了半天,隻是隱約明白了一點。
對於王銳竟然懂得這麽高深的東西,眾人倒是沒有半點懷疑。因為早在他穿越之前,鄧‘玉’函、湯若望等外國人就已經來到了大明傳播科學知識。這些人基本上分不清天文、物理、數學有什麽區別,還以為王銳今天所說的這些都是從鄧‘玉’函等人處學得。
如果地球是圓的、萬有引力這些東西今天是鄧‘玉’函、湯若望等人所講,那海龍衛的軍官們恐怕絕不會相信。但王銳在他們心目中的權威無人能比,所以他說的話沒有人敢懷疑。盡管感到有些匪夷所思,可是卻相信大帥說的一定不會有假,隻不過自己才疏學淺、腦子也不靈光,一時搞不懂罷了。
王銳也懂見好就收的道理,心知自己今天說的這些已經夠劉成學等人好好消化一陣了。心急吃不得熱豆腐,自己所懂的那些自然科學知識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過於高深,還需慢慢來才行。
想到這裏,他哈哈一笑說道:“好了,今天本帥就講這麽多吧,爾等下去後還要用心才是!我早就說過,我們不但要在武器上強過所有的對手,而且將領和士兵也要一樣,那樣才是真正的天下無敵之師!眼下我大明的海域裏是英荷艦隊在橫行無忌,閣臣竟提議招撫海寇來組建大明的水師。這是大明的恥辱,更是每一個大明官兵的恥辱!現今皇上聖明,重開海禁、下旨籌建海龍衛。重興大明水師,保我萬裏海疆,乃至於未來各大洋的重任就落在了爾等肩上。還望爾等能盡心竭力,莫要有負皇恩、丟了龍虎衛的臉和讓本帥失望!”
他的話音剛落,眾人已是齊齊跪倒在地,各自臉‘色’凜然高聲叫道:“大帥放心,我等定當盡心竭力,絕不有負皇恩、讓大帥失望!”
王銳微笑點頭,當下也不再多言。這些都是他親手訓練出來的‘精’銳中的‘精’銳,他對他們也是有著絕對的信心。
眼見海龍衛的籌建十分順利,王銳完全放下了心,在又囑咐了劉成學一番注意的事情後,便即趕回了京師。
剛一回到京城,還沒來得及喘口氣,王銳就忽然接到了小皇帝傳來的口諭,命他立刻進宮麵聖,有要事商議。
在前往皇宮的路上,王銳向傳旨的小太監探聽口風,問小皇帝究竟是何事,這般著急宣自己進宮。
那小太監尖著嗓子笑道:“威國公有所不知,前日裏閣部就接到了陝西的六百裏加急快報,聽說是發生了大規模的流民叛‘亂’,並且有越來越厲害的趨勢。皇上十分著急,立刻就命傳您進宮去議事。可不巧您去了大沽口一直沒回來,咱家這已經是跑了第三趟呢,還好終於趕上了您回來!”
王銳聞言心中不禁咯噔一下,心說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該來的總是要來的。前些日子自己還在考慮大規模農民起義的事情,想不到這麽快就來了!
他微微一笑說道:“原來是這樣,有勞公公了!”
說罷,他也不再多言,一邊趕路,一邊默默想著心事。不多時的功夫,已然趕到了乾清宮。
李永貞、溫體仁、周延儒、李標已經都在這裏,另外還有剛剛枚推出來的何如寵、錢象坤和吳宗達三位新閣臣,這三人自然也都不是無名之輩。
何如寵,字康侯,號芝嶽,安徽桐城人,二十六年(1598年)進士。天啟元年,他升任禮部‘侍’郎。後遭魏廣微彈劾,說他與左光鬥既是同鄉,又是好友,實為同黨,因此被革職。
崇禎即位後,起用其為吏部右‘侍’郎,旋即改任禮部尚書。
錢象坤,字弘載,號麟武,會稽人,萬曆二十九年(1601)進士。泰昌帝時,任禮部右‘侍’郎兼太子賓客。天啟六年,廷推南京禮部尚書,因不附老魏,被指為繆昌期黨,落職閑住。崇禎元年,召拜禮部尚書,協理詹事府。
吳宗達,字上於,號青‘門’,明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廷試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編修。崇禎元年,進禮部尚書。
他們三人都是為人正直,德行‘操’守俱佳,在百官中人望較高,所以此番被枚推為了新的閣臣。
王銳和他們三個沒什麽‘交’情,對三人的入閣也無意見。他原本就對閣部抱著井水不犯河水的態度,前番的廷戰是不得已為之。隻要閣部不妨礙自己的大計,他對朝政也從不想‘插’手。
眼見王銳到來,小皇帝不禁喜形於‘色’,連忙命他免禮平身,賜座說話。
公元前500年前後,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和他的弟子們,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設想。他們主張用數學來解釋宇宙,認為在所有立體圖形中,球形是最美好的。宇宙的外形應該是球形的,宇宙中包括地球在內的所有天體都應該是球形的。
過了100多年,古希臘著名的科學家、哲學家亞裏士多德才第一次對大地是球形作出了論證。他觀察天象,從月食時地球在月球上的投影等現象中,推斷大地的形狀為球形。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從西班牙出發,越過大西洋,然後西行至菲律賓,1522年9月從地球的另一方回到西班牙,第一次完成環繞地球的航行。這可以說是最有力的證據,證明了地球的確是球形的。
明朝末年,西方傳教士利瑪竇、湯若望等來到中國,介紹了天文、地理、數學等科學知識,於是中國才出現了“地球”這個譯名。
王銳早就和湯若望‘私’下裏切磋過,湯若望對他竟早知道大地是球形一事不禁十分驚訝,而且論起天文、物理、數學等知識來更是瞠目結舌。他本以為西方在這些方麵要遠遠領先,卻沒想到這位威國公大人不但遠勝自己,而且怕是連歐洲那些最頂尖的科學家們也是遠遠不如。
驚訝之下,湯若望不禁對王銳真心拜服,當下虛心求教,老老實實地為王銳所用,再也不敢起什麽別的念頭。由於他來到大明的時間比較早,所以在外國人的眼裏是個中國通,人望很高,人緣也不錯,發揮了一個重要橋梁的作用,使得越來越多的西方人才被大明所用。
眼下王銳聽了劉成學的話,點了點頭,不慌不忙地微笑道:“如果大地是方的話,那麽我們沿著一個方向走,將永遠也不可能回到起點,不知是也不是?”
劉成學不假思索地點頭應道:“大帥說得是,世上自然絕無此道理!”
王銳淡淡一笑說道:“可是差不多就在100年前,佛朗機有一個名叫麥哲倫的航海家率領船隊從西班牙出發,一直向西航行,中途絕沒有掉轉和改變方向,最終卻從另一邊回到了西班牙。這件事情早轟動了西方,湯若望先生和貝阿特麗絲小姐也都知道。爾等若是不信,自己去一問便知。如果大地果真是方的話,那麥哲倫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劉成學等人聞言頓時呆楞在那裏,臉上各自‘露’出難以置信的神‘色’。他們雖然知道王銳絕不可能說的是假話,那佛朗機航海家之事肯定是真的,但仍然感到難以相信。一直沿著同一個方向走,最後竟能回到起點,這簡直是太過匪夷所思,任誰頭一次聽說也肯定是不會相信。如果這確然是真的,那除了大地的確是球形以外,再難有其它的解釋。
王銳看著眾人驚訝的表情,微微一笑接著說道:“因為地球十分巨大,所以在地麵上用‘肉’眼去看是平直的,看不出有任何弧度。但如果能駕著飛天神翼飛得足夠高,就可以看到大地的確是一個巨大之極的球體。將來爾等駕駛戰艦遠航之時,這一點同樣能夠得到印證。你們會發現,當遠處有船駛來時,是先看到其桅杆,然後才能看見船身。如果大地和海洋是平直的,又怎會如此?這一點貝阿特麗絲小姐應該有親身體會,等到她來的時候,爾等自己一問便知!”
他今天當然不是隨意給劉成學等人普及地球是圓的這個知識的,自是有其目的。
在那個時代還不可能有雷達,觀察與發現敵情全是靠一雙‘肉’眼加上千裏鏡的輔助而已。
海戰之中,誰能率先發現敵情,就能夠根據風向和洋流的情況來製定攻擊的策略、調整艦隊的航向,搶得先機。在風帆戰艦的時代,這一點尤為重要,甚至是對勝敗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若是艦隊的指揮官連海平麵其實是個曲麵這點常識都不知道,那當敵人的艦隊越過曲麵上的那一點,突然出現在海天之際時,必定會慌了手腳,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海戰可不同於陸戰,一支強大艦隊的建立需要耗費巨額的資金和相當長的時間,可承受不起一場慘敗。這就是為什麽往往一場海戰的勝負就可以決定兩個國家命運的主要原因,因此容不得有半點的疏忽。
正因為這樣,所以王銳今天的第一課就是給大明艦隊未來的指揮官們普及這一重要常識。他的要求當然是將來海龍衛不僅在裝備上要領先,指揮官的素質也一樣要高過對手,這樣才能建立起一支真正的無敵艦隊。
眾人麵麵相覷,這時對王銳的話已差不多相信了九成。他剛才所說的兩點都屬於無可辯駁和置疑的證據,除了大地的確是球麵以外,再找不出其它的解釋,所以也不由得你不信。
沉默了片刻,劉成學再次開口說道:“大帥之言的確令我等大開眼界,但末將仍有一事不明。若我們腳下的大地果真是個球體,那在另一端的人豈不是全都頭朝下麽?那他們豈非要掉下去?還望大帥能解末將之‘惑’!”
王銳聞言不由得微微一笑,心中對他這員愛將的頭腦靈活和肯於思考著實是感到高興。
的確,由於當時還沒有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所以雖然證明了大地是個球體,但反對者提出的這個問題卻讓人難以回答。直到牛頓從掉落的蘋果引發了思考,最終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後,所有的一切才都迎刃而解。當然,也有人說那隻是編出來的故事而已。真實的情況如何已經不可考,我們就權當這個故事是真的吧。
王銳微笑不語,並未立刻回答,而是從桌案上的果盤中也拿起了一個蘋果,笑‘吟’‘吟’地向上拋了幾拋,最後用手接住,掃視了眾人一眼,臉上‘露’出莫測高深的笑容。
好一會的功夫,他才在眾人一頭霧水的目光中笑‘吟’‘吟’地開口說道:“諸位可看到這個蘋果了嗎?有誰可以告訴我,剛才我將它拋起之後,它為什麽會最終掉落下來,而不是飛往天上?”
這似乎是個再簡單不過的問題了,但眾人聞言卻全都再次傻了言,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一個個皺眉苦思,卻全然沒有頭緒。東西扔起來會向下掉,這是再平常不過的常識了,誰又去想過為什麽?可現在王銳這麽認真一問,眾人這才驚覺,這麽簡單的常識,還真想不出是為什麽來!
其實越是簡單的現象裏麵,可能越包含著不簡單玄機,隻有天才才能從中發現問題所在。牛頓就是這樣一個絕代的天才,竟然從再平常不過的熟透蘋果的掉落,發現了偉大的萬有引力定律。劉成學等人照這位偉大的天才比起來要天差地遠了,所以攪盡了腦汁也沒想出個所以然來。
王銳見狀也不忍心再耗費他這些愛將的腦細胞了,於是微笑著開口解說道:“這蘋果會向下掉,而不是往天上飛,是因為我們腳下的大地有一種引力,拉住了蘋果往下掉落。如果沒有這種引力,這蘋果就的確會一直向天上飛去,再也不會掉下來!同樣的道理,包括我們人在內的所有萬物都是被這種引力吸住,因此不會往天上掉。在地球另一端的萬物也是一樣,相對於他們來說,我們不亦是頭朝下麽?但爾等可曾感覺到有任何異狀?”
這萬有引力對於物理學知識幾乎為零的劉成學等人來說的確是有些過於高深了,因此眾人像聽天書一樣聽了半天,隻是隱約明白了一點。
對於王銳竟然懂得這麽高深的東西,眾人倒是沒有半點懷疑。因為早在他穿越之前,鄧‘玉’函、湯若望等外國人就已經來到了大明傳播科學知識。這些人基本上分不清天文、物理、數學有什麽區別,還以為王銳今天所說的這些都是從鄧‘玉’函等人處學得。
如果地球是圓的、萬有引力這些東西今天是鄧‘玉’函、湯若望等人所講,那海龍衛的軍官們恐怕絕不會相信。但王銳在他們心目中的權威無人能比,所以他說的話沒有人敢懷疑。盡管感到有些匪夷所思,可是卻相信大帥說的一定不會有假,隻不過自己才疏學淺、腦子也不靈光,一時搞不懂罷了。
王銳也懂見好就收的道理,心知自己今天說的這些已經夠劉成學等人好好消化一陣了。心急吃不得熱豆腐,自己所懂的那些自然科學知識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過於高深,還需慢慢來才行。
想到這裏,他哈哈一笑說道:“好了,今天本帥就講這麽多吧,爾等下去後還要用心才是!我早就說過,我們不但要在武器上強過所有的對手,而且將領和士兵也要一樣,那樣才是真正的天下無敵之師!眼下我大明的海域裏是英荷艦隊在橫行無忌,閣臣竟提議招撫海寇來組建大明的水師。這是大明的恥辱,更是每一個大明官兵的恥辱!現今皇上聖明,重開海禁、下旨籌建海龍衛。重興大明水師,保我萬裏海疆,乃至於未來各大洋的重任就落在了爾等肩上。還望爾等能盡心竭力,莫要有負皇恩、丟了龍虎衛的臉和讓本帥失望!”
他的話音剛落,眾人已是齊齊跪倒在地,各自臉‘色’凜然高聲叫道:“大帥放心,我等定當盡心竭力,絕不有負皇恩、讓大帥失望!”
王銳微笑點頭,當下也不再多言。這些都是他親手訓練出來的‘精’銳中的‘精’銳,他對他們也是有著絕對的信心。
眼見海龍衛的籌建十分順利,王銳完全放下了心,在又囑咐了劉成學一番注意的事情後,便即趕回了京師。
剛一回到京城,還沒來得及喘口氣,王銳就忽然接到了小皇帝傳來的口諭,命他立刻進宮麵聖,有要事商議。
在前往皇宮的路上,王銳向傳旨的小太監探聽口風,問小皇帝究竟是何事,這般著急宣自己進宮。
那小太監尖著嗓子笑道:“威國公有所不知,前日裏閣部就接到了陝西的六百裏加急快報,聽說是發生了大規模的流民叛‘亂’,並且有越來越厲害的趨勢。皇上十分著急,立刻就命傳您進宮去議事。可不巧您去了大沽口一直沒回來,咱家這已經是跑了第三趟呢,還好終於趕上了您回來!”
王銳聞言心中不禁咯噔一下,心說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該來的總是要來的。前些日子自己還在考慮大規模農民起義的事情,想不到這麽快就來了!
他微微一笑說道:“原來是這樣,有勞公公了!”
說罷,他也不再多言,一邊趕路,一邊默默想著心事。不多時的功夫,已然趕到了乾清宮。
李永貞、溫體仁、周延儒、李標已經都在這裏,另外還有剛剛枚推出來的何如寵、錢象坤和吳宗達三位新閣臣,這三人自然也都不是無名之輩。
何如寵,字康侯,號芝嶽,安徽桐城人,二十六年(1598年)進士。天啟元年,他升任禮部‘侍’郎。後遭魏廣微彈劾,說他與左光鬥既是同鄉,又是好友,實為同黨,因此被革職。
崇禎即位後,起用其為吏部右‘侍’郎,旋即改任禮部尚書。
錢象坤,字弘載,號麟武,會稽人,萬曆二十九年(1601)進士。泰昌帝時,任禮部右‘侍’郎兼太子賓客。天啟六年,廷推南京禮部尚書,因不附老魏,被指為繆昌期黨,落職閑住。崇禎元年,召拜禮部尚書,協理詹事府。
吳宗達,字上於,號青‘門’,明萬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廷試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編修。崇禎元年,進禮部尚書。
他們三人都是為人正直,德行‘操’守俱佳,在百官中人望較高,所以此番被枚推為了新的閣臣。
王銳和他們三個沒什麽‘交’情,對三人的入閣也無意見。他原本就對閣部抱著井水不犯河水的態度,前番的廷戰是不得已為之。隻要閣部不妨礙自己的大計,他對朝政也從不想‘插’手。
眼見王銳到來,小皇帝不禁喜形於‘色’,連忙命他免禮平身,賜座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