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皇帝的秘密下
王銳微微笑著開口說道:“啟稟皇上,以臣愚見,現如今當務之急是選一能吏,接替三邊總督之職,總領賑災和四省軍務,如此一切方能有條不紊地進行,不知皇上認為如何?”
他這麽一提建議,自然不‘露’聲‘色’地將自己從此事中解放了出來。這也是他早就想好的,他對這農民起義始終抱有一種複雜的態度,決定先靜觀其變再說。反正現在大明的根基已然穩固,不怕起義軍能翻了天去。他還想從中尋找合適的機會,來刺‘激’大明軍備、經濟等的進一步快速發展。
崇禎聞言點了點頭,環視了眾人一眼說道:“太傅言之有理,不知眾卿認為何人可當此重任?”
眾人麵麵相覷,誰也沒有開口說話。此事可說是非同小可,除了王銳之外,誰敢打包票能夠順順利利地賑災、平寇?如果出了什麽差錯,那自己這個舉薦之人也脫不了幹係,那可就太冤了。正因為這樣,所以一時間誰也不敢輕易開口。
但君父有問,一直這麽裝啞巴也是不行的。溫體仁身為首輔,無奈之下隻有硬著頭皮率先開口說道:“啟稟皇上,若讓微臣來說,臣仍然認為除了威國公外,旁人難再擔此重任。因此臣的建議是選一能吏接替三邊總督之職,但威國公為欽差,總領賑災、平寇大任。除此之外,臣實在是想不出更好的辦法,還請皇上三思!”
他剛說完,周延儒和李標也立刻附議,管他剿賊還是撫賊,隻要能將王銳拖進去就好。
何如寵、錢象坤和吳宗達三人竟亦跟著附議,不過他們三個是出於公心,認為的確隻有王銳才最適合擔此重任。
王銳哈哈一笑說道:“承‘蒙’各位閣老抬愛,銳實在是受寵若驚!皇上,臣保舉一人,相信亦定能不辱使命!”
“哦?究竟是誰?太傅快說來聽聽!”崇禎的臉上‘露’出好奇的神‘色’,急著想聽聽是誰能得到王銳的如此器重。
王銳笑‘吟’‘吟’地說道:“臣保舉兵部右‘侍’郎楊鶴,相信他一定不會辜負皇上的厚望!”
他的話音剛落,不但崇禎,而且連溫體仁、周延儒等人也全都微微一愣。他們原以為王銳必然是保舉自己的心腹大將,沒想到他竟會保舉楊鶴。可是從來沒聽說過他們倆有什麽瓜葛呀?王銳為什麽會保舉他?
要說楊鶴也是曆史上一個比較有名的人物,他字修齡,武陵人。萬曆三十二年進士,累官至兵部右‘侍’郎,另一個明末的名臣楊嗣昌就是他的兒子。
曆史上的楊鶴就曾為三邊總督,他曾上疏指出“盜賊”之起,“總因饑荒之極,民不聊生。”,並且提出了“招撫為主、追剿為輔”的戰略。
在楊鶴的努力下,招撫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陝西的各部起義軍幾乎都接受過招安。但由於十萬帑金和藩王捐助的五萬白銀與糧食二萬石並不夠用,因此神一魁等賊兵既降複叛。於是朝廷主剿派勢力抬頭,極力攻擊楊鶴的綏靖政策。其後楊鶴被朝廷拿辦,由洪承疇接任。
王銳知道這段曆史,而且因為他的心腹大將眼下都身肩重任,一樣脫不開身,所以這才保舉了楊鶴。最起碼他知道楊鶴也是讚成“招撫為主、追剿為輔”的,和自己的主張一樣,並且為人正直,素有清望。
隻不過原來曆史上的明廷國庫空虛,其實無論是剿是撫最終都難以成功。而眼下的情形已大不相同,有了財力的支持和自己的照顧,隻要楊鶴不是‘浪’得虛名的話,就能夠一舉改變自己的命運。
崇禎很快回過神來,點了點頭說道:“既然是太傅保舉,朕也相信此人定能擔當重任!來人,立刻宣楊鶴晉見!”
他既然已經發了話,溫體仁和周延儒等人自是不好再說什麽。如果再揪住王銳不放,那豈不是等於明擺著說朝中無人了嗎?無論什麽事情都需要王銳出馬才能解決!那樣眾人的臉上也掛不住,小皇帝亦不會感到高興。
因此眾人沉默下來,都等著想看看楊鶴究竟能有何三頭六臂,竟讓王銳如此器重,毫不猶豫地保舉。
不多時的功夫,楊鶴已奉旨進殿見駕。他大約50歲左右的年紀,麵白微須,一臉的書卷氣。實際上他雖然身為兵部右‘侍’郎,但卻毫不知兵,否則可能也不會主張撫為主、剿為輔了。他的兒子楊嗣昌就正好相反,以知兵聞名朝野,曾任兵部尚書,入閣後亦仍掌兵部事,是曆史上明末對抗農民起義軍的主要首腦人物。
待楊鶴叩拜行禮後,崇禎微笑著說道:“楊卿免禮平身,你可知今日朕宣你來所為何事?”
楊鶴站起身來,低頭恭聲答道:“微臣不知,還請皇上明示!”
崇禎點了點頭說道:“楊卿可曾聽說了陝西流民作‘亂’的事情麽?”
楊鶴仍是恭敬答道:“回皇上的話,臣已然聽說了陝西六百裏加急奏報之事,眼下滿朝官員也都在議論此事。”
崇禎哈哈一笑說道:“想不到眾卿皆如此憂心國事,朕實是感到欣慰!但不知楊卿可有何良策?”
楊鶴被突然宣來見駕已經暗暗感到奇怪,此刻見皇帝竟一開口就向自己問計,不由得更是驚訝。
但是他很快冷靜下來,略一沉‘吟’後不慌不忙地說道:“回皇上的話,以臣之見,眼下流民作‘亂’,蓋因饑荒嚴重,民不聊生所致。因此當務之急應盡快賑濟饑民,平息災情,使得人心穩固。對於那些作‘亂’的流民,則應以招撫為主、清剿為輔。倉促之間臣隻想到這麽多,有甚疏漏之處還望皇上恕罪!”
崇禎聞言麵‘露’喜‘色’,驚訝地看了王銳一眼。其餘眾人也都暗暗驚異,心說威國公和楊鶴事先不可能就此事商量過,他是如何知道這位楊‘侍’郎也主張招撫為主、清剿為輔的?想必他保舉楊鶴亦是因為這個原因,這未免也有些太神奇了,難道他是用那傳說中的棋卦之術卜算過不成?
王銳見狀自然能猜得到眾人的想法,不由得暗暗好笑,心說你們就算是有愛因斯坦他老人家10倍的聰明,也絕不可能想到本少爺竟會是逆天穿越的強人!
他正在那裏暗自yy時,崇禎已是回過神來,轉頭朝楊鶴笑‘吟’‘吟’地說道:“楊卿之言正合朕意,眼下由威國公保舉,朕有意命你接替三邊總督之職,總領賑災和平寇事宜。隻不知楊卿可否願意?有信心擔當此重任否?”
楊鶴聞言一下呆楞在那裏,無論如何也沒想到皇帝宣自己來竟是為了此事,更想不到王銳竟然會保舉自己。一時間,他不禁感到了又驚又喜又憂,說不清是何滋味。
他驚的那些沒想到,對皇帝的信任和加官進爵感到高興。不過他同時亦清楚此事責任重大,更非那麽容易,因此也有些惴惴,生怕辜負了皇帝的信任和王銳的舉薦之恩。
好一會的功夫,楊鶴都沒回過神來,仍有點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崇禎見狀微微一笑說道:“怎麽?楊卿是不肯奉詔嗎?”
楊鶴悚然一驚,一下清醒過來,連忙跪伏在地說道:“微臣萬萬不敢!既然皇上如此信任、國公爺如此抬愛,臣便是肝腦塗地亦會平息災情和禍‘亂’,不負皇恩與厚望!”
崇禎哈哈大笑道:“好,著即傳旨,晉封兵部右‘侍’郎楊鶴為三邊總督,加太子少保銜,總領賑災和平寇事宜!”
楊鶴連忙叩首說道:“微臣領旨謝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崇禎擺了擺手微笑道:“楊卿平身吧,朕也希望你能不負所望!不日間你就要走馬上任,但不知準備如何做呢?有什麽要求和困難現在就盡管提出來,趁著今日閣部眾臣全部在此,自會盡量替你解決就是!”
楊鶴似乎仍未完全從巨大的驚喜中回過神來,的確,驟然受封為封疆大吏並加太子少保銜,這幸福來得未免太突然和猛烈了一些,令他感到如在夢中一樣,到現在兀自有點難以置信。
但小皇帝的最後一句話終於讓他完全清醒過來,猛地意識到加官進爵的同時肩上也壓上了千鈞重擔,若是辦不好差事的話,不免對不起那些災民,有負皇上的信任和威國公的舉薦之恩,更加自誤前程。
因此他暗暗深吸了口氣,發熱的頭腦冷靜下來,略一思索後恭聲說道:“啟稟皇上,臣眼下還未到任,一切情況仍未有所知,因此也不敢妄言。但據臣的了解,此番的災情甚重,饑民怕是有百萬之眾,而且流寇之‘亂’亦‘波’及到晉、甘、寧三省,足有數萬人,並愈演愈烈,每一天流寇的數量都在增加!是以這頭一條要求就是臣希望能夠有充足的賑災錢糧,否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臣便是有天大的本事也無法平息災情和禍‘亂’!至於其它的,臣現下還不敢妄言,待到上任之後再說也不遲!”
這番話合情合理,思路也十分清晰。
崇禎點了點頭,轉向溫體仁說道:“溫卿,根據你們幾個的估計,此番賑災需要多少錢糧?國庫支應可否有什麽困難?”
溫體仁‘舔’了‘舔’嘴‘唇’,毫不猶豫地答道:“回皇上的話,楊大人說的一點不錯,此番的災情十分嚴重,饑民超過了百萬。僅僅是緩解災情的話,就至少需要糧食10萬石!如果是要讓災民徹底安頓下來,今後再不會因饑餓而從賊作‘亂’的話,那後續需要的糧食也至少要50萬石!將這些糧食由江南和京津運往陝西,所需的運費及損耗亦是不小的數目。再加上解決官軍的欠餉和撫恤災民的銀錢,總共差不多需要一萬萬大明銀元。這還隻是臣等估計的保守數目,實際所需應該還在這之上才是!”
崇禎聞言忍不住輕輕吸了口冷氣,連王銳也是暗暗感到一陣駭異。一億大明銀元、數千萬斤糧食,這的確是個驚人的數字。難怪原來曆史上的明廷始終拿陝西、甘肅、寧夏和山西等省的災情沒有辦法了,以那時的可憐空虛國庫,如何能拿得出這麽多的錢糧?
溫體仁好象沒看到眾人的驚異一樣,自顧自繼續說道:“眼下正是冬天,新糧還沒有下來,就算從江南和京津也一下難以籌措10萬石糧食。以臣的估計,最多也就是5萬石而已。前番朝廷用錢之處頗多,又剛剛設立了海監廠,所以銀錢方麵也有些捉襟見肘,眼下能調撥的差不多有2000萬大明銀元,僅可以一解燃眉之急罷了。情況就是這樣了,若是能等到開‘春’,錢糧的狀況就能有極大的緩解。但現在就算是殺了臣,臣也沒本事變出更多的錢糧了!”
他說得的確是實情,眼下大明的財力雖然已雄厚了許多,但投入也是巨大,開礦、修路、興修水利、擴充軍備、重建海事等等,無一不需要大筆的資金。第一筆的貸款和下半年的歲入已經‘花’得七七八八,第二筆貸款和轉過年來的財政收入則還未到賬,正處於財政資金周轉的一個真空時期。再加上現下又是冬季,也正是最缺糧的一個季節,所以說這災禍發生的真不是時候。如果是放在‘春’、秋,或者再晚兩年的功夫,國力就比較充盈,應付起來自然要輕鬆得多了。
但不管怎樣困難,事情已經發生,就隻能想辦法解決,說那麽多如果是沒有用的。
眼見賑災的缺口不小,楊鶴不禁暗暗皺起了眉頭。以現下陝西‘混’‘亂’的情形,就算是錢糧充足,他這個剛剛走馬上任的新官要麵對的難題也是很多,絕不僅僅是饑民和流寇,能否順利地完成平息災情和禍‘亂’重任都是未知數。眼下有這麽大的缺口,那事情自然更加倍困難了。
崇禎的臉‘色’也沉了下來,心說這幫家夥剛剛不還說兵‘精’糧足嗎?怎麽一轉眼就變成捉襟見肘了?就這麽點錢糧連賑災都不夠,還談什麽剿賊?當真是豈有此理!
他狠狠掃了溫體仁等人一眼,微皺眉頭開口說道:“朕沒‘逼’著爾等去變出錢糧,但此事總要想出個辦法才行。楊卿說的沒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若沒有錢糧,又如何賑災、剿賊?不知眾位卿家可有何良策?”
溫體仁等人麵麵相覷,誰也沒敢開口答話。他們身為閣臣,當然是最清楚財務狀況的了。說大明兵‘精’糧足不假,隻不過現下正處於一個財政資金周轉的空擋而已。這也是他們為什麽想拖王銳下水的原因,他就算再有本事,想應付這種局麵也要加倍困難,自然會牽扯其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這正是他們想要達到的目的。
眼下見小皇帝似乎有些生氣,溫體仁和周延儒不敢再開口。他們的心裏十分清楚,現在還能有什麽好辦法?無非是再捐輸罷了。但他二人可不想提這個建議來得罪人,於是隻好裝啞巴了。
果然,眼見眾人都不說話,王銳微微一笑開口說道:“啟稟皇上,如今之計惟有像上次山東賑災時一樣,依靠捐輸和籌借錢糧來解這燃眉之急了!眼下朝廷不是無力應付這種局麵,隻不過正巧趕上錢糧周轉的空擋罷了。隻要度過這個難關,相信開‘春’以後情況就能得到緩解。溫大人,不知在下說的可對?”
溫體仁的眉頭不易覺察地微微一跳,麵無表情淡淡地說道:“國公爺說得一點不錯,隻要轉過年來,相信錢糧就再不是問題!”
崇禎聞言眉頭重新舒展開來,將手一拍哈哈笑道:“好啊,既然如此,那就依太傅所言,暫且依靠捐輸和籌借錢糧來解燃眉之急!朕仍當先做表率,捐輸1000萬大明銀元!”
他是匯通銀行的第一大股東,王銳在分紅利方麵又對其特殊照顧,所以現在他是“財大氣粗”,一張口就是1000萬大明銀元。當然也是定下了一個高標杆,令其餘人不敢摳‘門’地少捐。
果然,他的話一出口,溫體仁等人已經是暗暗叫苦,心說這下子又要荷包大出血了。皇帝一開口就是1000萬,他們這些閣臣就算是勒緊了‘褲’腰帶也不敢相差太大,否則很有可能明天就不用再在閣部裏‘混’了。一想到這裏,他們不由得對王銳恨得牙根都直癢癢。
心中在暗暗滴血,但眾人還得裝出高興的樣子,齊齊跪地稱頌小皇帝一番。
王銳的心中暗笑,起身以後緊接著開口說道:“皇上既已身為表率,臣等自當效仿。微臣也願意捐輸1000萬大明銀元,糧食5萬石,另外還承擔這些糧食運往目的地的全部費用!”
崇禎聞言大喜,立刻連聲誇讚道:“好,好,太傅如此為朕和朝廷分憂,實為群臣之楷模!大明能得太傅,真是社稷幸事、朕之幸事、百姓幸事!”
楊鶴也是麵‘露’‘激’動的神‘色’,起身朝王銳一揖到地說道:“下官替陝西百姓多謝威國公了!請國公爺放心,在下必定盡心竭力,絕不有負國公爺的舉薦之恩!”
王銳也連忙還禮微笑道:“楊大人言重了,在下也隻是盡替君父和國家分憂的本分而已。隻要楊大人能盡本分,相信亦不會有負皇上的信任與厚恩!”
他們三個說得熱鬧,一旁的溫體仁和周延儒卻險些當場吐血暈了過去。小皇帝剛剛定的標杆已經夠恐怖了,沒想到王銳幾乎又將之翻了一倍!二人心說你有錢想白扔給那些饑民沒人攔著,可不帶這麽坑人玩的。皇帝的金口一開,你就是群臣的楷模,我們的荷包可又要出血更多啦!
他二人本想借這一次的機會拖王銳下水,可是沒想到不但沒能得逞,而且眼下又被其反過來不‘露’聲‘色’地擺了一道。現在王銳一張口就捐1000萬大明銀元和5萬石糧食外加運費,真是給閣臣們出了個難題。身為宰輔的他們盡管沒那麽富裕,但絕對數相差過遠的話臉上也不好看,這不是明擺著想讓自己破財嗎?
其實他們還真是冤枉了王銳,他的本意並非是針對這些閣臣,而隻是想盡自己的力多捐輸一些錢糧而已。眼下他幾乎壟斷了銀行、煤礦、軍工等行業,未來的造船和海運也必定是握在手中。另外在聶家、謝家的許多產業中都有股份,稱得上是富可敵國,區區的1000萬大明銀元和5萬石糧食隻是小菜一碟。若非考慮到不能僭越小皇帝太多的話,10倍於此的數目他也不放在心上。
王銳之所以這般大方,既不是想討小皇帝的歡心,更不是想求名,而隻是出於感恩和同情之心罷了。他能有今天的權力、地位和財富,一是要感謝上蒼的眷顧,二是盡皆取自於這個時代、取自於大明。因此他飲水思源,也要回報這個時代、回報大明。
另外一想到餓殍千裏、易子而食的慘狀,王銳的心中也充滿了同情和不忍,從內心裏想盡自己的力量來幫助災民。
溫體仁等人當然是不可能理解王銳的做法的,這就是思想意識和境界的差距。王銳在這方麵比他們要領先了數百年,也正是這種無法彌補的差距,決定了最終的勝敗。
眼見王銳率先做出了榜樣,溫體仁等人的心中雖在暗暗滴血,也隻能咬牙跟著捐輸一個令自己抓狂,而令小皇帝感到滿意的數目了。
不一刻的功夫,眾人已報數完畢。
崇禎顯然是十分滿意,滿麵笑容地開口說道:“眾卿不愧是朝廷柱石,朕的肱股之臣。若是群臣皆能如此,朕將無憂矣!”
頓了一頓,他繼續說道:“朕看捐輸和籌借錢糧一事就仍由太傅負責,楊卿就賑災和平‘亂’之事還需多向太傅請教。這幾日你且多做準備,待選一良辰吉日,朕親自為你餞行!其餘的錢糧調撥等事宜,皆由閣部負責。如果沒有其他的事情,眾卿就先告退吧。溫卿和周卿留一下,朕還有事與你們商量。”
王銳等聞言當下領旨告退,溫體仁和周延儒則留了下來。
當眾人全都出去後,朱由檢沉‘吟’不語,好象在想著什麽心事,將溫、周二人完全忘了一樣。
溫體仁和周延儒麵麵相覷,心中不免有些忐忑,不知道皇帝特意留下他們二人究竟有何要事,朱由檢現在的表現令他們感到有些不安。
好一會的功夫,朱由檢突然打破沉默開口說道:“溫卿、周卿,你二人是否對太傅有所不滿呢?朕想聽實話,如果你們想糊‘弄’朕的話,那不用回答也罷!”
他淡淡地說來,溫體仁和周延儒卻隻感到好象在耳邊打了個霹靂一樣,直震的二人渾身猛地一顫,如遭雷噬般僵在那裏。他們不知道朱由檢這句話的真正用意,因此心念電轉,尋思著應該怎樣回答。如果一句說話說的不對,可能會立遭不測之禍!
二人畢竟是久經風‘浪’了,且俱圓滑無比,片刻之間已然有了計較,對視了一眼後當下雙雙跪伏於地。
隻聽周延儒恭聲開口說道:“回皇上的話,臣等萬萬不敢!威國公乃天縱奇才,為皇上和大明屢立赫赫奇功,其彪炳功績千古罕有!不僅如此,威國公對皇上的忠心也無人可比。為了替皇上和朝廷分憂,捐輸千萬亦毫不放在心上,此等高風亮節也是千古未見!為人臣者,如此恐怕已是極致,臣等既是敬畏,又欽佩至極,如何敢有絲毫不滿?還請皇上聖心明鑒!”
他這一番話說罷,一旁的溫體仁也不由得暗暗叫了聲絕,對周延儒佩服不已,連忙隨聲附和。
周延儒適才所言似乎是將王銳大大誇獎了一番,實際上卻處處暗含玄機,充滿了挑撥之意。
“彪炳功績千古罕有”,換句話說就是功高震主!“捐輸千萬亦毫不放在心上”,那恰恰說明了其必是富可敵國,這麽多錢財是如何來的?“為人臣者,如此恐怕已是極致”,潛台詞就是再進一步的話,那就要‘逼’宮篡位了!而且同朝為臣,相互間哪來的敬畏?又是不敢有絲毫不滿,似乎不是出自真心,處處顯示出了王銳的權勢熏天、大權獨攬。
如此巧妙地寓挑撥和提醒於誇讚之中,而且差不多是脫口而出,這份急智和口才的確可稱得上是世所罕有,所以連溫體仁也忍不住佩服之極。隻要朱由檢不是太笨,稍微有一點帝王心術的話,就肯定能從周延儒的話中體味出東西來,難免對王銳生出芥蒂之心。
周延儒沒指望著用這一番話就能扳倒王銳,隻是想在小皇帝的心裏種下一粒有毒的種子而已。
總有一天,這粒種子會生根、發芽,長成毒苗,進而慢慢變成參天大樹。到那一天,隻要把握住合適的機會,就是一舉置王銳於死地之時!
一番話間就已經埋下了巧妙的伏筆,周延儒也暗暗感到得意,心說若非今日皇帝有此問,還真難找到給王銳下“爛‘藥’”的機會。如果是平常說這樣的話,那就太過做作,一下就能被皇帝識破。眼下說得這般巧妙,皇帝隻會認為自己是無意中真心流‘露’,更加會好好體味!
應該說周延儒的此計的確是巧妙而又‘陰’毒,最厲害處就在於其無形無影、不‘露’痕跡。如果是換了其他的君臣二人,他這一次十有**就會得逞,因為他話中的寓意是任何一個帝王都深為忌諱的東西。
隻可惜周延儒卻不知道朱由檢有一個秘密,一個有關於他和王銳之間的秘密,這個秘密連王銳也不知道,卻對他們二人之間的關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秘密不是別的,就是當初天啟皇帝臨終托孤,成國公朱純臣突起發難時,其實朱由檢早已經從昏‘迷’中醒了過來,因此將朱純臣和王銳翁婿兩人的對話大半都聽得清清楚楚!
他之所以能夠提前醒來,完全是因為李惟民的手下留情。
李惟民俠骨丹心,跟隨了王銳那麽久,二人一起經曆了許多磨難,對其是真心欽服,相互間也如兄弟一般的情誼,因此從內心裏並不讚同朱純臣的做法。但他忠於舊主,最終仍是選擇了遵從朱純臣之命。
可在對朱由檢下手時,李惟民卻擔心當真傷到了信王,所以又收回了幾分力道,結果導致了其提前醒來。
但是朱由檢卻繼續假裝昏‘迷’,一直到最後被“救醒”。這件事情連王銳也被瞞了過去,朱由檢始終隱藏在心底,沒有其他任何人知道。
朱純臣和王銳的對話給了朱由檢極大的震撼,也奠定了他對王銳絕對信任和視為親兄弟一樣情誼的基礎。
在當時的情況下,王銳無論是同意了朱純臣的建議,還是自己起了不臣之心,連自己的嶽父也一並“做掉”的話,都能輕易竊得他老朱家的大好江山。可是王銳卻絲毫不被帝王之位所動,毅然選擇了大義,竟親手粉碎了嶽父的‘陰’謀,保得朱由檢登上了皇位。
朱由檢對整個過程偷偷看得一清二楚,除了感‘激’之外,對王銳自然是無比的信任。在那種情況下王銳都沒起了不臣之心,今後自是更加不太可能。否則豈不是舍易求難,脫了‘褲’子放屁不嫌麻煩?以王銳的‘精’明,又怎能行此不智之事?
正因為這樣,所以說無論王銳怎樣功高震主、如何大權獨攬,朱由檢都毫不在意。他很清楚王銳對朱純臣說得都絕對是真心話,其所作所為都是為了使大明走上強盛之路,同時成就一代名臣的經典,永載史冊。而他自己要實現成為一代聖君的理想,也絕對離不開王銳。
當然,朱由檢並不知道王銳其實是對當皇帝半點也沒興趣,所以才選擇了現在的路。
但不管怎樣,王銳都是經過了真正的考驗,無意中令朱由檢知道了其真心。
他對王銳原本就當作是大哥一樣,這一來自是更絕對的信任,又豈是周延儒一番自以為巧妙的話所能動?
因此周延儒和溫體仁哪裏知道自己的如意算盤隻是一相情願罷了……
王銳微微笑著開口說道:“啟稟皇上,以臣愚見,現如今當務之急是選一能吏,接替三邊總督之職,總領賑災和四省軍務,如此一切方能有條不紊地進行,不知皇上認為如何?”
他這麽一提建議,自然不‘露’聲‘色’地將自己從此事中解放了出來。這也是他早就想好的,他對這農民起義始終抱有一種複雜的態度,決定先靜觀其變再說。反正現在大明的根基已然穩固,不怕起義軍能翻了天去。他還想從中尋找合適的機會,來刺‘激’大明軍備、經濟等的進一步快速發展。
崇禎聞言點了點頭,環視了眾人一眼說道:“太傅言之有理,不知眾卿認為何人可當此重任?”
眾人麵麵相覷,誰也沒有開口說話。此事可說是非同小可,除了王銳之外,誰敢打包票能夠順順利利地賑災、平寇?如果出了什麽差錯,那自己這個舉薦之人也脫不了幹係,那可就太冤了。正因為這樣,所以一時間誰也不敢輕易開口。
但君父有問,一直這麽裝啞巴也是不行的。溫體仁身為首輔,無奈之下隻有硬著頭皮率先開口說道:“啟稟皇上,若讓微臣來說,臣仍然認為除了威國公外,旁人難再擔此重任。因此臣的建議是選一能吏接替三邊總督之職,但威國公為欽差,總領賑災、平寇大任。除此之外,臣實在是想不出更好的辦法,還請皇上三思!”
他剛說完,周延儒和李標也立刻附議,管他剿賊還是撫賊,隻要能將王銳拖進去就好。
何如寵、錢象坤和吳宗達三人竟亦跟著附議,不過他們三個是出於公心,認為的確隻有王銳才最適合擔此重任。
王銳哈哈一笑說道:“承‘蒙’各位閣老抬愛,銳實在是受寵若驚!皇上,臣保舉一人,相信亦定能不辱使命!”
“哦?究竟是誰?太傅快說來聽聽!”崇禎的臉上‘露’出好奇的神‘色’,急著想聽聽是誰能得到王銳的如此器重。
王銳笑‘吟’‘吟’地說道:“臣保舉兵部右‘侍’郎楊鶴,相信他一定不會辜負皇上的厚望!”
他的話音剛落,不但崇禎,而且連溫體仁、周延儒等人也全都微微一愣。他們原以為王銳必然是保舉自己的心腹大將,沒想到他竟會保舉楊鶴。可是從來沒聽說過他們倆有什麽瓜葛呀?王銳為什麽會保舉他?
要說楊鶴也是曆史上一個比較有名的人物,他字修齡,武陵人。萬曆三十二年進士,累官至兵部右‘侍’郎,另一個明末的名臣楊嗣昌就是他的兒子。
曆史上的楊鶴就曾為三邊總督,他曾上疏指出“盜賊”之起,“總因饑荒之極,民不聊生。”,並且提出了“招撫為主、追剿為輔”的戰略。
在楊鶴的努力下,招撫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陝西的各部起義軍幾乎都接受過招安。但由於十萬帑金和藩王捐助的五萬白銀與糧食二萬石並不夠用,因此神一魁等賊兵既降複叛。於是朝廷主剿派勢力抬頭,極力攻擊楊鶴的綏靖政策。其後楊鶴被朝廷拿辦,由洪承疇接任。
王銳知道這段曆史,而且因為他的心腹大將眼下都身肩重任,一樣脫不開身,所以這才保舉了楊鶴。最起碼他知道楊鶴也是讚成“招撫為主、追剿為輔”的,和自己的主張一樣,並且為人正直,素有清望。
隻不過原來曆史上的明廷國庫空虛,其實無論是剿是撫最終都難以成功。而眼下的情形已大不相同,有了財力的支持和自己的照顧,隻要楊鶴不是‘浪’得虛名的話,就能夠一舉改變自己的命運。
崇禎很快回過神來,點了點頭說道:“既然是太傅保舉,朕也相信此人定能擔當重任!來人,立刻宣楊鶴晉見!”
他既然已經發了話,溫體仁和周延儒等人自是不好再說什麽。如果再揪住王銳不放,那豈不是等於明擺著說朝中無人了嗎?無論什麽事情都需要王銳出馬才能解決!那樣眾人的臉上也掛不住,小皇帝亦不會感到高興。
因此眾人沉默下來,都等著想看看楊鶴究竟能有何三頭六臂,竟讓王銳如此器重,毫不猶豫地保舉。
不多時的功夫,楊鶴已奉旨進殿見駕。他大約50歲左右的年紀,麵白微須,一臉的書卷氣。實際上他雖然身為兵部右‘侍’郎,但卻毫不知兵,否則可能也不會主張撫為主、剿為輔了。他的兒子楊嗣昌就正好相反,以知兵聞名朝野,曾任兵部尚書,入閣後亦仍掌兵部事,是曆史上明末對抗農民起義軍的主要首腦人物。
待楊鶴叩拜行禮後,崇禎微笑著說道:“楊卿免禮平身,你可知今日朕宣你來所為何事?”
楊鶴站起身來,低頭恭聲答道:“微臣不知,還請皇上明示!”
崇禎點了點頭說道:“楊卿可曾聽說了陝西流民作‘亂’的事情麽?”
楊鶴仍是恭敬答道:“回皇上的話,臣已然聽說了陝西六百裏加急奏報之事,眼下滿朝官員也都在議論此事。”
崇禎哈哈一笑說道:“想不到眾卿皆如此憂心國事,朕實是感到欣慰!但不知楊卿可有何良策?”
楊鶴被突然宣來見駕已經暗暗感到奇怪,此刻見皇帝竟一開口就向自己問計,不由得更是驚訝。
但是他很快冷靜下來,略一沉‘吟’後不慌不忙地說道:“回皇上的話,以臣之見,眼下流民作‘亂’,蓋因饑荒嚴重,民不聊生所致。因此當務之急應盡快賑濟饑民,平息災情,使得人心穩固。對於那些作‘亂’的流民,則應以招撫為主、清剿為輔。倉促之間臣隻想到這麽多,有甚疏漏之處還望皇上恕罪!”
崇禎聞言麵‘露’喜‘色’,驚訝地看了王銳一眼。其餘眾人也都暗暗驚異,心說威國公和楊鶴事先不可能就此事商量過,他是如何知道這位楊‘侍’郎也主張招撫為主、清剿為輔的?想必他保舉楊鶴亦是因為這個原因,這未免也有些太神奇了,難道他是用那傳說中的棋卦之術卜算過不成?
王銳見狀自然能猜得到眾人的想法,不由得暗暗好笑,心說你們就算是有愛因斯坦他老人家10倍的聰明,也絕不可能想到本少爺竟會是逆天穿越的強人!
他正在那裏暗自yy時,崇禎已是回過神來,轉頭朝楊鶴笑‘吟’‘吟’地說道:“楊卿之言正合朕意,眼下由威國公保舉,朕有意命你接替三邊總督之職,總領賑災和平寇事宜。隻不知楊卿可否願意?有信心擔當此重任否?”
楊鶴聞言一下呆楞在那裏,無論如何也沒想到皇帝宣自己來竟是為了此事,更想不到王銳竟然會保舉自己。一時間,他不禁感到了又驚又喜又憂,說不清是何滋味。
他驚的那些沒想到,對皇帝的信任和加官進爵感到高興。不過他同時亦清楚此事責任重大,更非那麽容易,因此也有些惴惴,生怕辜負了皇帝的信任和王銳的舉薦之恩。
好一會的功夫,楊鶴都沒回過神來,仍有點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崇禎見狀微微一笑說道:“怎麽?楊卿是不肯奉詔嗎?”
楊鶴悚然一驚,一下清醒過來,連忙跪伏在地說道:“微臣萬萬不敢!既然皇上如此信任、國公爺如此抬愛,臣便是肝腦塗地亦會平息災情和禍‘亂’,不負皇恩與厚望!”
崇禎哈哈大笑道:“好,著即傳旨,晉封兵部右‘侍’郎楊鶴為三邊總督,加太子少保銜,總領賑災和平寇事宜!”
楊鶴連忙叩首說道:“微臣領旨謝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崇禎擺了擺手微笑道:“楊卿平身吧,朕也希望你能不負所望!不日間你就要走馬上任,但不知準備如何做呢?有什麽要求和困難現在就盡管提出來,趁著今日閣部眾臣全部在此,自會盡量替你解決就是!”
楊鶴似乎仍未完全從巨大的驚喜中回過神來,的確,驟然受封為封疆大吏並加太子少保銜,這幸福來得未免太突然和猛烈了一些,令他感到如在夢中一樣,到現在兀自有點難以置信。
但小皇帝的最後一句話終於讓他完全清醒過來,猛地意識到加官進爵的同時肩上也壓上了千鈞重擔,若是辦不好差事的話,不免對不起那些災民,有負皇上的信任和威國公的舉薦之恩,更加自誤前程。
因此他暗暗深吸了口氣,發熱的頭腦冷靜下來,略一思索後恭聲說道:“啟稟皇上,臣眼下還未到任,一切情況仍未有所知,因此也不敢妄言。但據臣的了解,此番的災情甚重,饑民怕是有百萬之眾,而且流寇之‘亂’亦‘波’及到晉、甘、寧三省,足有數萬人,並愈演愈烈,每一天流寇的數量都在增加!是以這頭一條要求就是臣希望能夠有充足的賑災錢糧,否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臣便是有天大的本事也無法平息災情和禍‘亂’!至於其它的,臣現下還不敢妄言,待到上任之後再說也不遲!”
這番話合情合理,思路也十分清晰。
崇禎點了點頭,轉向溫體仁說道:“溫卿,根據你們幾個的估計,此番賑災需要多少錢糧?國庫支應可否有什麽困難?”
溫體仁‘舔’了‘舔’嘴‘唇’,毫不猶豫地答道:“回皇上的話,楊大人說的一點不錯,此番的災情十分嚴重,饑民超過了百萬。僅僅是緩解災情的話,就至少需要糧食10萬石!如果是要讓災民徹底安頓下來,今後再不會因饑餓而從賊作‘亂’的話,那後續需要的糧食也至少要50萬石!將這些糧食由江南和京津運往陝西,所需的運費及損耗亦是不小的數目。再加上解決官軍的欠餉和撫恤災民的銀錢,總共差不多需要一萬萬大明銀元。這還隻是臣等估計的保守數目,實際所需應該還在這之上才是!”
崇禎聞言忍不住輕輕吸了口冷氣,連王銳也是暗暗感到一陣駭異。一億大明銀元、數千萬斤糧食,這的確是個驚人的數字。難怪原來曆史上的明廷始終拿陝西、甘肅、寧夏和山西等省的災情沒有辦法了,以那時的可憐空虛國庫,如何能拿得出這麽多的錢糧?
溫體仁好象沒看到眾人的驚異一樣,自顧自繼續說道:“眼下正是冬天,新糧還沒有下來,就算從江南和京津也一下難以籌措10萬石糧食。以臣的估計,最多也就是5萬石而已。前番朝廷用錢之處頗多,又剛剛設立了海監廠,所以銀錢方麵也有些捉襟見肘,眼下能調撥的差不多有2000萬大明銀元,僅可以一解燃眉之急罷了。情況就是這樣了,若是能等到開‘春’,錢糧的狀況就能有極大的緩解。但現在就算是殺了臣,臣也沒本事變出更多的錢糧了!”
他說得的確是實情,眼下大明的財力雖然已雄厚了許多,但投入也是巨大,開礦、修路、興修水利、擴充軍備、重建海事等等,無一不需要大筆的資金。第一筆的貸款和下半年的歲入已經‘花’得七七八八,第二筆貸款和轉過年來的財政收入則還未到賬,正處於財政資金周轉的一個真空時期。再加上現下又是冬季,也正是最缺糧的一個季節,所以說這災禍發生的真不是時候。如果是放在‘春’、秋,或者再晚兩年的功夫,國力就比較充盈,應付起來自然要輕鬆得多了。
但不管怎樣困難,事情已經發生,就隻能想辦法解決,說那麽多如果是沒有用的。
眼見賑災的缺口不小,楊鶴不禁暗暗皺起了眉頭。以現下陝西‘混’‘亂’的情形,就算是錢糧充足,他這個剛剛走馬上任的新官要麵對的難題也是很多,絕不僅僅是饑民和流寇,能否順利地完成平息災情和禍‘亂’重任都是未知數。眼下有這麽大的缺口,那事情自然更加倍困難了。
崇禎的臉‘色’也沉了下來,心說這幫家夥剛剛不還說兵‘精’糧足嗎?怎麽一轉眼就變成捉襟見肘了?就這麽點錢糧連賑災都不夠,還談什麽剿賊?當真是豈有此理!
他狠狠掃了溫體仁等人一眼,微皺眉頭開口說道:“朕沒‘逼’著爾等去變出錢糧,但此事總要想出個辦法才行。楊卿說的沒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若沒有錢糧,又如何賑災、剿賊?不知眾位卿家可有何良策?”
溫體仁等人麵麵相覷,誰也沒敢開口答話。他們身為閣臣,當然是最清楚財務狀況的了。說大明兵‘精’糧足不假,隻不過現下正處於一個財政資金周轉的空擋而已。這也是他們為什麽想拖王銳下水的原因,他就算再有本事,想應付這種局麵也要加倍困難,自然會牽扯其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這正是他們想要達到的目的。
眼下見小皇帝似乎有些生氣,溫體仁和周延儒不敢再開口。他們的心裏十分清楚,現在還能有什麽好辦法?無非是再捐輸罷了。但他二人可不想提這個建議來得罪人,於是隻好裝啞巴了。
果然,眼見眾人都不說話,王銳微微一笑開口說道:“啟稟皇上,如今之計惟有像上次山東賑災時一樣,依靠捐輸和籌借錢糧來解這燃眉之急了!眼下朝廷不是無力應付這種局麵,隻不過正巧趕上錢糧周轉的空擋罷了。隻要度過這個難關,相信開‘春’以後情況就能得到緩解。溫大人,不知在下說的可對?”
溫體仁的眉頭不易覺察地微微一跳,麵無表情淡淡地說道:“國公爺說得一點不錯,隻要轉過年來,相信錢糧就再不是問題!”
崇禎聞言眉頭重新舒展開來,將手一拍哈哈笑道:“好啊,既然如此,那就依太傅所言,暫且依靠捐輸和籌借錢糧來解燃眉之急!朕仍當先做表率,捐輸1000萬大明銀元!”
他是匯通銀行的第一大股東,王銳在分紅利方麵又對其特殊照顧,所以現在他是“財大氣粗”,一張口就是1000萬大明銀元。當然也是定下了一個高標杆,令其餘人不敢摳‘門’地少捐。
果然,他的話一出口,溫體仁等人已經是暗暗叫苦,心說這下子又要荷包大出血了。皇帝一開口就是1000萬,他們這些閣臣就算是勒緊了‘褲’腰帶也不敢相差太大,否則很有可能明天就不用再在閣部裏‘混’了。一想到這裏,他們不由得對王銳恨得牙根都直癢癢。
心中在暗暗滴血,但眾人還得裝出高興的樣子,齊齊跪地稱頌小皇帝一番。
王銳的心中暗笑,起身以後緊接著開口說道:“皇上既已身為表率,臣等自當效仿。微臣也願意捐輸1000萬大明銀元,糧食5萬石,另外還承擔這些糧食運往目的地的全部費用!”
崇禎聞言大喜,立刻連聲誇讚道:“好,好,太傅如此為朕和朝廷分憂,實為群臣之楷模!大明能得太傅,真是社稷幸事、朕之幸事、百姓幸事!”
楊鶴也是麵‘露’‘激’動的神‘色’,起身朝王銳一揖到地說道:“下官替陝西百姓多謝威國公了!請國公爺放心,在下必定盡心竭力,絕不有負國公爺的舉薦之恩!”
王銳也連忙還禮微笑道:“楊大人言重了,在下也隻是盡替君父和國家分憂的本分而已。隻要楊大人能盡本分,相信亦不會有負皇上的信任與厚恩!”
他們三個說得熱鬧,一旁的溫體仁和周延儒卻險些當場吐血暈了過去。小皇帝剛剛定的標杆已經夠恐怖了,沒想到王銳幾乎又將之翻了一倍!二人心說你有錢想白扔給那些饑民沒人攔著,可不帶這麽坑人玩的。皇帝的金口一開,你就是群臣的楷模,我們的荷包可又要出血更多啦!
他二人本想借這一次的機會拖王銳下水,可是沒想到不但沒能得逞,而且眼下又被其反過來不‘露’聲‘色’地擺了一道。現在王銳一張口就捐1000萬大明銀元和5萬石糧食外加運費,真是給閣臣們出了個難題。身為宰輔的他們盡管沒那麽富裕,但絕對數相差過遠的話臉上也不好看,這不是明擺著想讓自己破財嗎?
其實他們還真是冤枉了王銳,他的本意並非是針對這些閣臣,而隻是想盡自己的力多捐輸一些錢糧而已。眼下他幾乎壟斷了銀行、煤礦、軍工等行業,未來的造船和海運也必定是握在手中。另外在聶家、謝家的許多產業中都有股份,稱得上是富可敵國,區區的1000萬大明銀元和5萬石糧食隻是小菜一碟。若非考慮到不能僭越小皇帝太多的話,10倍於此的數目他也不放在心上。
王銳之所以這般大方,既不是想討小皇帝的歡心,更不是想求名,而隻是出於感恩和同情之心罷了。他能有今天的權力、地位和財富,一是要感謝上蒼的眷顧,二是盡皆取自於這個時代、取自於大明。因此他飲水思源,也要回報這個時代、回報大明。
另外一想到餓殍千裏、易子而食的慘狀,王銳的心中也充滿了同情和不忍,從內心裏想盡自己的力量來幫助災民。
溫體仁等人當然是不可能理解王銳的做法的,這就是思想意識和境界的差距。王銳在這方麵比他們要領先了數百年,也正是這種無法彌補的差距,決定了最終的勝敗。
眼見王銳率先做出了榜樣,溫體仁等人的心中雖在暗暗滴血,也隻能咬牙跟著捐輸一個令自己抓狂,而令小皇帝感到滿意的數目了。
不一刻的功夫,眾人已報數完畢。
崇禎顯然是十分滿意,滿麵笑容地開口說道:“眾卿不愧是朝廷柱石,朕的肱股之臣。若是群臣皆能如此,朕將無憂矣!”
頓了一頓,他繼續說道:“朕看捐輸和籌借錢糧一事就仍由太傅負責,楊卿就賑災和平‘亂’之事還需多向太傅請教。這幾日你且多做準備,待選一良辰吉日,朕親自為你餞行!其餘的錢糧調撥等事宜,皆由閣部負責。如果沒有其他的事情,眾卿就先告退吧。溫卿和周卿留一下,朕還有事與你們商量。”
王銳等聞言當下領旨告退,溫體仁和周延儒則留了下來。
當眾人全都出去後,朱由檢沉‘吟’不語,好象在想著什麽心事,將溫、周二人完全忘了一樣。
溫體仁和周延儒麵麵相覷,心中不免有些忐忑,不知道皇帝特意留下他們二人究竟有何要事,朱由檢現在的表現令他們感到有些不安。
好一會的功夫,朱由檢突然打破沉默開口說道:“溫卿、周卿,你二人是否對太傅有所不滿呢?朕想聽實話,如果你們想糊‘弄’朕的話,那不用回答也罷!”
他淡淡地說來,溫體仁和周延儒卻隻感到好象在耳邊打了個霹靂一樣,直震的二人渾身猛地一顫,如遭雷噬般僵在那裏。他們不知道朱由檢這句話的真正用意,因此心念電轉,尋思著應該怎樣回答。如果一句說話說的不對,可能會立遭不測之禍!
二人畢竟是久經風‘浪’了,且俱圓滑無比,片刻之間已然有了計較,對視了一眼後當下雙雙跪伏於地。
隻聽周延儒恭聲開口說道:“回皇上的話,臣等萬萬不敢!威國公乃天縱奇才,為皇上和大明屢立赫赫奇功,其彪炳功績千古罕有!不僅如此,威國公對皇上的忠心也無人可比。為了替皇上和朝廷分憂,捐輸千萬亦毫不放在心上,此等高風亮節也是千古未見!為人臣者,如此恐怕已是極致,臣等既是敬畏,又欽佩至極,如何敢有絲毫不滿?還請皇上聖心明鑒!”
他這一番話說罷,一旁的溫體仁也不由得暗暗叫了聲絕,對周延儒佩服不已,連忙隨聲附和。
周延儒適才所言似乎是將王銳大大誇獎了一番,實際上卻處處暗含玄機,充滿了挑撥之意。
“彪炳功績千古罕有”,換句話說就是功高震主!“捐輸千萬亦毫不放在心上”,那恰恰說明了其必是富可敵國,這麽多錢財是如何來的?“為人臣者,如此恐怕已是極致”,潛台詞就是再進一步的話,那就要‘逼’宮篡位了!而且同朝為臣,相互間哪來的敬畏?又是不敢有絲毫不滿,似乎不是出自真心,處處顯示出了王銳的權勢熏天、大權獨攬。
如此巧妙地寓挑撥和提醒於誇讚之中,而且差不多是脫口而出,這份急智和口才的確可稱得上是世所罕有,所以連溫體仁也忍不住佩服之極。隻要朱由檢不是太笨,稍微有一點帝王心術的話,就肯定能從周延儒的話中體味出東西來,難免對王銳生出芥蒂之心。
周延儒沒指望著用這一番話就能扳倒王銳,隻是想在小皇帝的心裏種下一粒有毒的種子而已。
總有一天,這粒種子會生根、發芽,長成毒苗,進而慢慢變成參天大樹。到那一天,隻要把握住合適的機會,就是一舉置王銳於死地之時!
一番話間就已經埋下了巧妙的伏筆,周延儒也暗暗感到得意,心說若非今日皇帝有此問,還真難找到給王銳下“爛‘藥’”的機會。如果是平常說這樣的話,那就太過做作,一下就能被皇帝識破。眼下說得這般巧妙,皇帝隻會認為自己是無意中真心流‘露’,更加會好好體味!
應該說周延儒的此計的確是巧妙而又‘陰’毒,最厲害處就在於其無形無影、不‘露’痕跡。如果是換了其他的君臣二人,他這一次十有**就會得逞,因為他話中的寓意是任何一個帝王都深為忌諱的東西。
隻可惜周延儒卻不知道朱由檢有一個秘密,一個有關於他和王銳之間的秘密,這個秘密連王銳也不知道,卻對他們二人之間的關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秘密不是別的,就是當初天啟皇帝臨終托孤,成國公朱純臣突起發難時,其實朱由檢早已經從昏‘迷’中醒了過來,因此將朱純臣和王銳翁婿兩人的對話大半都聽得清清楚楚!
他之所以能夠提前醒來,完全是因為李惟民的手下留情。
李惟民俠骨丹心,跟隨了王銳那麽久,二人一起經曆了許多磨難,對其是真心欽服,相互間也如兄弟一般的情誼,因此從內心裏並不讚同朱純臣的做法。但他忠於舊主,最終仍是選擇了遵從朱純臣之命。
可在對朱由檢下手時,李惟民卻擔心當真傷到了信王,所以又收回了幾分力道,結果導致了其提前醒來。
但是朱由檢卻繼續假裝昏‘迷’,一直到最後被“救醒”。這件事情連王銳也被瞞了過去,朱由檢始終隱藏在心底,沒有其他任何人知道。
朱純臣和王銳的對話給了朱由檢極大的震撼,也奠定了他對王銳絕對信任和視為親兄弟一樣情誼的基礎。
在當時的情況下,王銳無論是同意了朱純臣的建議,還是自己起了不臣之心,連自己的嶽父也一並“做掉”的話,都能輕易竊得他老朱家的大好江山。可是王銳卻絲毫不被帝王之位所動,毅然選擇了大義,竟親手粉碎了嶽父的‘陰’謀,保得朱由檢登上了皇位。
朱由檢對整個過程偷偷看得一清二楚,除了感‘激’之外,對王銳自然是無比的信任。在那種情況下王銳都沒起了不臣之心,今後自是更加不太可能。否則豈不是舍易求難,脫了‘褲’子放屁不嫌麻煩?以王銳的‘精’明,又怎能行此不智之事?
正因為這樣,所以說無論王銳怎樣功高震主、如何大權獨攬,朱由檢都毫不在意。他很清楚王銳對朱純臣說得都絕對是真心話,其所作所為都是為了使大明走上強盛之路,同時成就一代名臣的經典,永載史冊。而他自己要實現成為一代聖君的理想,也絕對離不開王銳。
當然,朱由檢並不知道王銳其實是對當皇帝半點也沒興趣,所以才選擇了現在的路。
但不管怎樣,王銳都是經過了真正的考驗,無意中令朱由檢知道了其真心。
他對王銳原本就當作是大哥一樣,這一來自是更絕對的信任,又豈是周延儒一番自以為巧妙的話所能動?
因此周延儒和溫體仁哪裏知道自己的如意算盤隻是一相情願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