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星劃空
此刻,張居正正蜷伏在靈棚中,與父親的畫像做伴,在煙霧縹緲中度過每一寸光陰。不斷有人前來吊唁,張居正和家人應付著。相門辦事,客人自然是不會少的。
張瀚和張四維等人在朝廷上下活動的情況,不斷傳入張居正的耳朵裏,他們鐵了心要推翻張居正的統治。
張居正也每天不斷地寫著辭呈,但萬曆皇帝就是死活不批,每天兩次下諭旨,堅決地挽留著,讓張居正再也無法推辭了。他還不想放棄政權,也不能再違旨。他寧肯得罪天下人也不敢得罪皇家,他沒有退路,必須出山,不然就再也說不過去了。
萬曆也十分焦急,又派呂調陽到張居正家裏去做工作,希望先生能回心轉意。
“先生!皇上是真情實意的挽留,請首輔大人不要再推辭,不然,皇帝的麵子就掛不住了。”
呂調陽勸說著,嘴裏喘著粗氣,咳嗽一兩聲,一臉痛苦的樣子,看來病得不輕啊。
張居正看著老夥計一臉痛苦的樣子,也很難過,關切的問了幾句,叮囑他一定要注意身體,身體是革命本錢之類的話。聽到呂調陽的勸說,他說:“可是張瀚、張四維等人四處活動,要我回江陵守製,這件事大概你也知道吧?既然群臣都反對,巨正也不敢留戀首輔的職位引起群臣的不滿。”
“皇帝已下旨批評了張瀚和張四維,要求他們改過自新,要處罰他們。皇上對先生的挽留之心已決,千萬不要再撥皇帝的麵子了。”
張居正不能再推辭,再推辭就是與皇帝為難,就要得罪皇帝了。
“好吧,既然如此,我隻好勉為其難。隻是請大人轉奏皇帝,微臣可以不走,但不隨朝,也不赴內閣辦事,隨侍講讀,一律穿青色衣服,不知道皇帝能否同意?”
呂調陽聞聽此言,知道他的心思有所鬆動,心裏一陣子高興,皇帝交給的任務有希望完成了,那顆懸著的心落了下來。
“張大人的要求並不算過分,我想皇帝一定會同意的。”
呂調陽認真看了張居正一眼,見他麵容枯槁,如一個年事已高的老人。為了大明的萬代江山,他把身體折磨成什麽樣子?再幹幾年,還不知把自己折騰成什麽樣子呢?心想,還是讓張居正折騰去吧,我還盼著多活幾天呢,我這個病身體已經不起折騰,操不了那份心嘍。
“請呂大人回去轉告皇帝,巨正是為天下人留下來的,請皇帝也尊重微臣的心願。微臣在任職期間不再享受任何俸祿,不參加各種祭祀,慶典活動,入伺講讀,內閣辦事均穿青衣,容明年準微臣請假回家,將母親接到京城奉養。請大人回去轉告皇上,萬望盡快批準,以便通知家鄉辦理父親的喪事。”
從張府出來,呂調陽直接到了乾清宮,向皇帝和李太後匯報。
“先生,真乃是國家的大忠臣啊!”萬曆皇帝聽完呂調陽的匯報很受感動,感慨地說。
“隻要能留下張大人我就安心了。皇兒,先生的一切要求都可以答應,隻是回家主持老先生的喪事不能批準。著禮部派要員到江陵會同地方官,按執政的最高規格辦理就是了。記住規格一定要高,場麵一定要大,不要怕花錢,以安慰先生之悲痛之心。”
馮保在一旁迅速記下李太後的旨意,又說:“主子,先生一直為政清廉,此番辭奉留職,又遇上父親的喪事,恐怕經濟上會有困難。”
“馮公公說的是實情,先生一向清廉。就從內庫撥出銀兩多賞賜先生吧,一直到期滿為止。”李太後喝了口茶水說。
馮保點頭,說:“是!主子,奴才這就去辦理。”
這件事定下來,萬曆皇帝又可以輕鬆一陣子了。張居正又要回到內閣辦事了。反正李太後不讓他執政,急也無用,就輕輕鬆鬆地玩上一陣子,等幾年再說吧!
誰也沒想到,就在這時,京城的天空中出現了一顆流星,像一顆巨石,在本已寂靜的朝野裏激起巨大波瀾。這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並不算什麽,隻是一種自然現象而已。但在十六世紀的明代,在科學技術並不發達的古代就是一件大事,比原子彈爆炸還要厲害。朝野上下議論紛紛,人心惶惶,就連伏居在孝闈的張居正都知道了。人們把這一自然現象歸結為張居正違背祖製,是老天爺即將懲罰人類的預兆,都驚恐萬分,上奏皇帝,對張居正的改革和不守製提出了質疑,輿論的矛頭又指向了他。
正在七七之期,張居正還沒有入閣辦事,他的心情比起以前輕鬆了許多。他派家人到江陵老家,會同禮部和地方官員辦理老爺子的後事。自己則終日守在父親的畫像前,青燈白燭,默寄哀思。由於暫時還沒有公事的煩心,他也不用那麽辛苦,身體狀況有了一些改善。
但張居正已經開始策劃在全國實施清丈土地的事。幾年的臥薪嚐膽,艱苦奮鬥,國家的實力得到了很大加強,明朝又進入了中興時期。但他覺得整頓學製,改革驛遞,實行一條鞭法僅是治表之策,清丈土地才是治本之舉。也許是天妒英才,或許是明朝的氣數吧,不容他更好的實施。這個天文現象竟然與自己的改革掛上鉤,成為大臣們大肆攻擊的武器,更讓他沒想到的是攻擊他的都是他一手提拔上來,都是自己的得意門生,讓他痛心疾首,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擊,認為自己這個首輔做的很失敗,不會識人。
第一個上書的是他的得意門生,他親自選拔的狀元吳中行,在奏章中引用孔夫子的話,對張居正的改革進行了猛烈地攻擊。張瀚也言辭激烈,直言張居正應該回家守製,要起模範帶頭作用,朝野一片嘩然。緊接著,張四維等人又聯名上書,提出讓他回家守製。那些言官們更不肯閑著,上躥下跳,四處活動,煽風點火,聯名上書,或三五人,或十幾個人,奏章如雪片般送到皇帝的龍案上。
麵對這些官員的肆無忌憚,年輕的皇帝也被激怒了,幾乎被氣瘋,將奏章一把推到了地上。
“你說!朕是昏君嗎?氣死朕了!”
小太監張誠不知底細,嚇得在一旁直篩糠。
馮保站在一旁,一句話也不說,表情嚴肅。皇帝在盛怒之下,什麽事情都會做得出來,犯不著做這個出氣筒,當受氣包,在自己身上發泄,受到無謂的傷害。就是殺掉百官又與他有什麽關係,要知道他們沒少說他的壞話,給他添麻煩,他已經從心裏恨透了他們,都殺了也是活該,死有餘辜。
馮保服持萬曆十六年,也沒有見過小皇帝如此憤怒,像一個暴怒的小獅子。小皇帝自登基以來,五年多,他從來沒有受過如此辱罵過任何人。大臣們含沙射影,把矛頭指向長大成人,雄心勃勃,將要主宰江山社稷的小皇帝。血氣方剛的他怎能受這個窩囊氣?小皇帝嘴裏罵著,用腳跺著那些奏章,白白的臉頰氣得通紅,神色陰沉,還帶著一點青色。他的腦海裏翻騰著的已不是奏章上的事情,而是如何處理這些人了。廷杖、罷官、流放,打死他們,都不過癮,渾身發抖,牙關被咬的吱吱響。
馮保心疼小皇帝,見他如此激動,不由得走到他身邊:
“皇上息怒,不要為這些混蛋們氣壞身子,皇上的龍體健康是最要緊的。”
張誠不虧是個好徒弟,見師父勸說,不失時機的捧了一杯熱茶送到龍案上,然後,一言不發,默默地退到一旁。
“這幫奸臣逆子真是可惡!他們對張居正有意見也就罷了,連朕也被罵得狗血噴頭,這回,不處理幾個難息朕的心頭之火!”
“是!是!皇上聖明。”
“大伴!擬旨!著刑部用刑,對吳中行、張瀚廷杖責五十,杖完後罷官回家,永不錄用。張四維等人罷去官職,讓他回家修養去吧。告訴他們以後凡有胡說八道的,散布謠言的,朕決不輕饒!”
就在此刻,張居正帳闈裏集聚著一群學生,正苦口婆心的勸他遵守祖製,回家守孝。
張瀚說:“先生,京城的天空上出現了一道流星,天象不吉利啊!”
張居正平靜如水,一臉的無所謂:“天象的變化,有什麽大驚小怪的,每天太陽照常升起,海水潮起潮落,這是一種自然現象,用不著庸人自擾!惶惑不安。”
見到他如此說,張四維不由得急了:“先生,學生和大臣們對此事卻有不同的看法。”拿出他們的奏章呈給張居正,看到他一臉疑惑,吳中行又說:“不瞞先生說,學生已將奏章送到皇帝的龍案上。先生,我們師生一場,情意深重,沒有惡意,這是為先生的名聲考慮,所以,一起過來勸勸。”
張居正並沒有仔細看這些奏章,愣了半天,長歎一聲,痛心疾首地說:“既然你們已經呈報給皇帝,還來找我做什麽?”他有點心疼,用人不明啊,這一點遠不如高拱,懊惱萬分,氣的肝都疼。
好久,張居正又說話了:“你們這些人哪!什麽時候才能夠成熟起來?你們是否知道已經惹下大禍,再也沒有做官的機會了。你們太不懂的政治了,沒有政治敏感性。難道我真的貪權嗎?我為了權力就不顧綱常了?不顧親情了?!錯,你們都大錯特錯了!”由於激動,張居正蒼白的臉頰上泛起了紅暈,咳嗽幾聲,等緩了一會兒,才又接著說:“你們說,明朝的天下姓什麽?姓朱!江山社稷屬於皇帝,親情與綱常相比那個重要?我們是得罪皇帝還是得罪聖賢呢,這不是明擺著的嗎?你們為什麽如此的糊塗?你們以為你們都是大忠臣啊,錯了!你們已經得罪了皇帝,成了賊臣逆子,不久就會見到分曉。可憐啊,你們的下場將會很悲慘,為師真的替你們難受哇!唉!”
張四維等人頓時醒悟,心裏有點害怕,不願相信,問:“不會吧?沒那麽嚴重吧?”
張居正冷笑著說:“好吧!你們就回去等著你們的好運吧!等著升官發財吧!”
張瀚也感到了事情的嚴重,心裏發慌:“老師,救救學生吧!”
“晚了!此刻恐怕連神仙都難以相救了。回家等著,盼望老天能讓皇帝回心轉意。你們都回去吧!”張居正用手帕擦掉眼淚。麵對學生的苦苦哀求,木頭人一樣的閉上雙眼,坐在太師椅上不再說話了。
果然,不出張居正所料,張翰等人得到的報酬就是被毒打一頓,被罷官免職,灰溜溜回老家學陶淵明悠然見南山去了。
此刻,張居正正蜷伏在靈棚中,與父親的畫像做伴,在煙霧縹緲中度過每一寸光陰。不斷有人前來吊唁,張居正和家人應付著。相門辦事,客人自然是不會少的。
張瀚和張四維等人在朝廷上下活動的情況,不斷傳入張居正的耳朵裏,他們鐵了心要推翻張居正的統治。
張居正也每天不斷地寫著辭呈,但萬曆皇帝就是死活不批,每天兩次下諭旨,堅決地挽留著,讓張居正再也無法推辭了。他還不想放棄政權,也不能再違旨。他寧肯得罪天下人也不敢得罪皇家,他沒有退路,必須出山,不然就再也說不過去了。
萬曆也十分焦急,又派呂調陽到張居正家裏去做工作,希望先生能回心轉意。
“先生!皇上是真情實意的挽留,請首輔大人不要再推辭,不然,皇帝的麵子就掛不住了。”
呂調陽勸說著,嘴裏喘著粗氣,咳嗽一兩聲,一臉痛苦的樣子,看來病得不輕啊。
張居正看著老夥計一臉痛苦的樣子,也很難過,關切的問了幾句,叮囑他一定要注意身體,身體是革命本錢之類的話。聽到呂調陽的勸說,他說:“可是張瀚、張四維等人四處活動,要我回江陵守製,這件事大概你也知道吧?既然群臣都反對,巨正也不敢留戀首輔的職位引起群臣的不滿。”
“皇帝已下旨批評了張瀚和張四維,要求他們改過自新,要處罰他們。皇上對先生的挽留之心已決,千萬不要再撥皇帝的麵子了。”
張居正不能再推辭,再推辭就是與皇帝為難,就要得罪皇帝了。
“好吧,既然如此,我隻好勉為其難。隻是請大人轉奏皇帝,微臣可以不走,但不隨朝,也不赴內閣辦事,隨侍講讀,一律穿青色衣服,不知道皇帝能否同意?”
呂調陽聞聽此言,知道他的心思有所鬆動,心裏一陣子高興,皇帝交給的任務有希望完成了,那顆懸著的心落了下來。
“張大人的要求並不算過分,我想皇帝一定會同意的。”
呂調陽認真看了張居正一眼,見他麵容枯槁,如一個年事已高的老人。為了大明的萬代江山,他把身體折磨成什麽樣子?再幹幾年,還不知把自己折騰成什麽樣子呢?心想,還是讓張居正折騰去吧,我還盼著多活幾天呢,我這個病身體已經不起折騰,操不了那份心嘍。
“請呂大人回去轉告皇帝,巨正是為天下人留下來的,請皇帝也尊重微臣的心願。微臣在任職期間不再享受任何俸祿,不參加各種祭祀,慶典活動,入伺講讀,內閣辦事均穿青衣,容明年準微臣請假回家,將母親接到京城奉養。請大人回去轉告皇上,萬望盡快批準,以便通知家鄉辦理父親的喪事。”
從張府出來,呂調陽直接到了乾清宮,向皇帝和李太後匯報。
“先生,真乃是國家的大忠臣啊!”萬曆皇帝聽完呂調陽的匯報很受感動,感慨地說。
“隻要能留下張大人我就安心了。皇兒,先生的一切要求都可以答應,隻是回家主持老先生的喪事不能批準。著禮部派要員到江陵會同地方官,按執政的最高規格辦理就是了。記住規格一定要高,場麵一定要大,不要怕花錢,以安慰先生之悲痛之心。”
馮保在一旁迅速記下李太後的旨意,又說:“主子,先生一直為政清廉,此番辭奉留職,又遇上父親的喪事,恐怕經濟上會有困難。”
“馮公公說的是實情,先生一向清廉。就從內庫撥出銀兩多賞賜先生吧,一直到期滿為止。”李太後喝了口茶水說。
馮保點頭,說:“是!主子,奴才這就去辦理。”
這件事定下來,萬曆皇帝又可以輕鬆一陣子了。張居正又要回到內閣辦事了。反正李太後不讓他執政,急也無用,就輕輕鬆鬆地玩上一陣子,等幾年再說吧!
誰也沒想到,就在這時,京城的天空中出現了一顆流星,像一顆巨石,在本已寂靜的朝野裏激起巨大波瀾。這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並不算什麽,隻是一種自然現象而已。但在十六世紀的明代,在科學技術並不發達的古代就是一件大事,比原子彈爆炸還要厲害。朝野上下議論紛紛,人心惶惶,就連伏居在孝闈的張居正都知道了。人們把這一自然現象歸結為張居正違背祖製,是老天爺即將懲罰人類的預兆,都驚恐萬分,上奏皇帝,對張居正的改革和不守製提出了質疑,輿論的矛頭又指向了他。
正在七七之期,張居正還沒有入閣辦事,他的心情比起以前輕鬆了許多。他派家人到江陵老家,會同禮部和地方官員辦理老爺子的後事。自己則終日守在父親的畫像前,青燈白燭,默寄哀思。由於暫時還沒有公事的煩心,他也不用那麽辛苦,身體狀況有了一些改善。
但張居正已經開始策劃在全國實施清丈土地的事。幾年的臥薪嚐膽,艱苦奮鬥,國家的實力得到了很大加強,明朝又進入了中興時期。但他覺得整頓學製,改革驛遞,實行一條鞭法僅是治表之策,清丈土地才是治本之舉。也許是天妒英才,或許是明朝的氣數吧,不容他更好的實施。這個天文現象竟然與自己的改革掛上鉤,成為大臣們大肆攻擊的武器,更讓他沒想到的是攻擊他的都是他一手提拔上來,都是自己的得意門生,讓他痛心疾首,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擊,認為自己這個首輔做的很失敗,不會識人。
第一個上書的是他的得意門生,他親自選拔的狀元吳中行,在奏章中引用孔夫子的話,對張居正的改革進行了猛烈地攻擊。張瀚也言辭激烈,直言張居正應該回家守製,要起模範帶頭作用,朝野一片嘩然。緊接著,張四維等人又聯名上書,提出讓他回家守製。那些言官們更不肯閑著,上躥下跳,四處活動,煽風點火,聯名上書,或三五人,或十幾個人,奏章如雪片般送到皇帝的龍案上。
麵對這些官員的肆無忌憚,年輕的皇帝也被激怒了,幾乎被氣瘋,將奏章一把推到了地上。
“你說!朕是昏君嗎?氣死朕了!”
小太監張誠不知底細,嚇得在一旁直篩糠。
馮保站在一旁,一句話也不說,表情嚴肅。皇帝在盛怒之下,什麽事情都會做得出來,犯不著做這個出氣筒,當受氣包,在自己身上發泄,受到無謂的傷害。就是殺掉百官又與他有什麽關係,要知道他們沒少說他的壞話,給他添麻煩,他已經從心裏恨透了他們,都殺了也是活該,死有餘辜。
馮保服持萬曆十六年,也沒有見過小皇帝如此憤怒,像一個暴怒的小獅子。小皇帝自登基以來,五年多,他從來沒有受過如此辱罵過任何人。大臣們含沙射影,把矛頭指向長大成人,雄心勃勃,將要主宰江山社稷的小皇帝。血氣方剛的他怎能受這個窩囊氣?小皇帝嘴裏罵著,用腳跺著那些奏章,白白的臉頰氣得通紅,神色陰沉,還帶著一點青色。他的腦海裏翻騰著的已不是奏章上的事情,而是如何處理這些人了。廷杖、罷官、流放,打死他們,都不過癮,渾身發抖,牙關被咬的吱吱響。
馮保心疼小皇帝,見他如此激動,不由得走到他身邊:
“皇上息怒,不要為這些混蛋們氣壞身子,皇上的龍體健康是最要緊的。”
張誠不虧是個好徒弟,見師父勸說,不失時機的捧了一杯熱茶送到龍案上,然後,一言不發,默默地退到一旁。
“這幫奸臣逆子真是可惡!他們對張居正有意見也就罷了,連朕也被罵得狗血噴頭,這回,不處理幾個難息朕的心頭之火!”
“是!是!皇上聖明。”
“大伴!擬旨!著刑部用刑,對吳中行、張瀚廷杖責五十,杖完後罷官回家,永不錄用。張四維等人罷去官職,讓他回家修養去吧。告訴他們以後凡有胡說八道的,散布謠言的,朕決不輕饒!”
就在此刻,張居正帳闈裏集聚著一群學生,正苦口婆心的勸他遵守祖製,回家守孝。
張瀚說:“先生,京城的天空上出現了一道流星,天象不吉利啊!”
張居正平靜如水,一臉的無所謂:“天象的變化,有什麽大驚小怪的,每天太陽照常升起,海水潮起潮落,這是一種自然現象,用不著庸人自擾!惶惑不安。”
見到他如此說,張四維不由得急了:“先生,學生和大臣們對此事卻有不同的看法。”拿出他們的奏章呈給張居正,看到他一臉疑惑,吳中行又說:“不瞞先生說,學生已將奏章送到皇帝的龍案上。先生,我們師生一場,情意深重,沒有惡意,這是為先生的名聲考慮,所以,一起過來勸勸。”
張居正並沒有仔細看這些奏章,愣了半天,長歎一聲,痛心疾首地說:“既然你們已經呈報給皇帝,還來找我做什麽?”他有點心疼,用人不明啊,這一點遠不如高拱,懊惱萬分,氣的肝都疼。
好久,張居正又說話了:“你們這些人哪!什麽時候才能夠成熟起來?你們是否知道已經惹下大禍,再也沒有做官的機會了。你們太不懂的政治了,沒有政治敏感性。難道我真的貪權嗎?我為了權力就不顧綱常了?不顧親情了?!錯,你們都大錯特錯了!”由於激動,張居正蒼白的臉頰上泛起了紅暈,咳嗽幾聲,等緩了一會兒,才又接著說:“你們說,明朝的天下姓什麽?姓朱!江山社稷屬於皇帝,親情與綱常相比那個重要?我們是得罪皇帝還是得罪聖賢呢,這不是明擺著的嗎?你們為什麽如此的糊塗?你們以為你們都是大忠臣啊,錯了!你們已經得罪了皇帝,成了賊臣逆子,不久就會見到分曉。可憐啊,你們的下場將會很悲慘,為師真的替你們難受哇!唉!”
張四維等人頓時醒悟,心裏有點害怕,不願相信,問:“不會吧?沒那麽嚴重吧?”
張居正冷笑著說:“好吧!你們就回去等著你們的好運吧!等著升官發財吧!”
張瀚也感到了事情的嚴重,心裏發慌:“老師,救救學生吧!”
“晚了!此刻恐怕連神仙都難以相救了。回家等著,盼望老天能讓皇帝回心轉意。你們都回去吧!”張居正用手帕擦掉眼淚。麵對學生的苦苦哀求,木頭人一樣的閉上雙眼,坐在太師椅上不再說話了。
果然,不出張居正所料,張翰等人得到的報酬就是被毒打一頓,被罷官免職,灰溜溜回老家學陶淵明悠然見南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