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姨娘驟然站起來,“回去頂什麽用?姑娘還難受呢,少不得我再去求太太派人請大夫。”說著一陣風似的走出了曉妝院。
石竹勸又不好勸,趕忙追在後頭跟著,一路急匆匆的小跑,頗不體麵,隻覺路遇的婆子丫鬟都在看她笑話。漲著臉跑著,誰知快到幽玉院門口時董姨娘卻突然停了下來。
“怎麽這樣多的花?”
幽玉院不遠處石徑兩邊,燦爛奪目開著高高矮矮的時令鮮花,日頭底下流光溢彩地晃著人的眼,連急急火火的董姨娘都被吸引了。
石竹知道緣故,喘勻了氣解釋道:“是植造房新移栽過來的,聽說名品很名貴,到底比往日那些好看許多。”
“植造房……”董姨娘看看不遠處幽玉院的粉牆月亮門,微微蹙眉,“要不是太太接管了植造房,恐怕還沒有這些。到底是正室太太,咱們比不得。”
石竹見一句無心話又勾出了董姨娘的自傷自憐,連忙住了口。董姨娘在花前呆立了一會,轉身向前進了幽玉院。
不料秦氏正在午歇,有飛雲出來問是什麽事,聽說要請大夫,就自主打發人去東府要腰牌安排,讓董姨娘回去等著便是。
董姨娘笑著謝過,轉回頭時卻立時拉下了臉,一路悶悶地回了曉妝院。“到底不拿我們當回事,隻遣個丫頭打發我。”
這一日晨起眾人在南山居請安,秦氏和如瑾到的晚,進屋時張氏已經帶著兒女們早到了,團團圍坐在藍老太太身邊湊趣說笑,加上眾人帶著的婢女,滿滿擠了一屋子人。
自從二老爺藍泯回家上演過子孫滿堂的其樂融融之後,大約是張氏覺得此法奏效,每天請安都帶齊了兒女,連段姨娘所出的六姑娘藍如瑤都日日不落場,再也不被張氏說是體弱不敢出門,常讓乳母抱著在老太太跟前依依呀呀地說話。
藍老太太年紀大了,倒也喜歡小孩子在跟前熱鬧,藍如瑤又生得玉雪可愛,老太太每日見了就合不攏嘴。秦氏進門的時候,她正親自喂小姑娘吃糕餅。
秦氏給婆婆請了安,到旁邊椅子上安靜坐了,這邊如瑾跟張氏等人見禮。寒暄之後看看屋中,恰好隻剩下羅漢床邊一把椅子還空著,隻是旁邊正好是藍如璿。
“大姐姐。”如瑾走過去挨著她坐下,點頭招呼。
藍如璿臉上略略施了薄粉,氣色不錯,兩滴玉粉色月圓墜子晃在耳邊,微微偏頭,就是一道瑩潤流光。
紅唇上揚,她衝如瑾溫柔一笑:“三妹妹,許久沒在我身邊坐了,倒讓人誤會你我疏遠。”
如瑾亦是微笑:“那是旁人不知我們情誼深厚,胡亂揣測罷了。”
“正是。”藍如璿輕輕扶穩頭上魚戲蓮葉垂珠流蘇,眼波柔麗,“骨肉至親,怎會疏遠呢。”
藍老太太將手中最後一塊豆沙糕喂進小孫女嘴裏,拿過溫熱帕子擦了擦手,側頭朝這邊笑道:“你們聊得熱鬧。”
藍如璿彎唇一笑,如瑾垂眸不語。
眾人又親親熱熱說了一會話,東間擺上了飯,藍老太太心情好,讓把各房的份例都送到這裏來,留下眾人一起吃早飯。自然沒有人不應承,全都湊趣。秦氏也含了笑上前,與張氏一左一右攙著婆婆走下羅漢床。
如瑾盈盈從座上起身,碧水流光馬麵裙輕擺,蔥香底繡鞋在裙邊下若隱若現,款款跟在母親身後。
“咦,那是什麽?好看,我要!”
才走了幾步,身後傳來小姑娘藍如瑤稚嫩的嗓音,引得眾人紛紛回頭,隻見藍如瑤被乳母抱在懷裏,正眨動烏溜溜大眼睛盯著地麵。
順著她目光看去,牆邊圈椅下一張杏粉色的桃花素箋正靜靜躺臥,還綴著玫紅絲線編織而成的如意同心結,在青黑色方磚地上顯得十分惹眼。
正是如瑾方才坐過的椅子,藍如璿離得最近,見狀彎腰拾起來,拿在手裏略帶詫異地看。
“葛藤蜒長,三秋三月。”藍如璿低聲念出來,原來那上頭還有字。翻轉了背麵來看,“慎……之?”
秦氏和孫媽媽率先變了臉色。“什麽?”秦氏上前奪過素箋。
藍如璿手中空空,卻依然保持著執箋的姿態,玉指纖長,滿麵疑惑轉向如瑾:“三妹妹,可是你的麽?落在你坐過的椅子底下。”
“是三姐姐身上掉下來的。”小六藍如瑤脆生生的童音。
“胡說!”秦氏將素箋收在袖中,麵色微紅,勉強朝眾人笑道,“不過是小孩子玩意兒,大家吃飯去吧。”
藍老太太笑容淡淡,目光落在秦氏藏箋的袖口上,似是正在仔細欣賞那上頭流暢的繡紋。
張氏與藍如璿對視一眼,上前兩步扶了秦氏手臂,親熱笑道:“什麽小孩子玩意兒,還寫著詩,我剛才卻是沒聽清。嫂子倒是拿出來瞧瞧,怪好看的顏色,結子打得也精致,我看看是什麽手法打出來的,也好學學。”
如瑾臉色明暗變換,緊緊盯著張氏母女二人。“嬸娘糾纏這不值一提的東西作什麽,別讓老太太久等,一會飯菜都涼了。”
“不值一提?”張氏端詳如瑾臉色,愣了一下,隨即立刻露出恍然神情,趕緊回去扶了老太太,口中隻道,“確是不值一提,大家快去吃飯。”
老太太笑著,眼角卻不見一絲笑紋,緩緩轉過身,任由張氏扶著她出門。後頭秦氏趕緊拉住如瑾跟上,藍如璿墜在後頭上下打量如瑾背影,揚起臉,笑容越來越深。
卻聽張氏十歲的小兒子,藍府二少爺藍理杵在一旁皺眉自語:“……葛藤,三秋?啊!想起來了,是出自詩經的采葛吧。‘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先生說這是豔詩,不讓我們私下亂讀呢。三姐姐你怎麽會……”
“住口!”張氏厲聲打斷兒子的念叨,“既然知道不是好詩還往出念,小心告訴學裏讓先生打你!”說罷又連忙跟婆婆解釋,“您別聽他的,整日讀書都讀傻了,不知道輕重一味渾說。”
如瑾微微冷笑。真是巧了,一家子全都上陣。
“二弟很是長進,連詩經都開始學了麽?看來外頭的先生是比以前家中請的強些。”如瑾淡淡說了一句,藍理聞言咧嘴一笑,很開心的樣子。
張氏就道:“強不強我也不懂,隻是覺著孩子總在外頭學裏住著,沒娘親在跟前知冷知熱,十分心疼,隻盼著他能出息吧,也不枉受這些苦。”
藍理是當年老侯爺在時做主送出去念書的,在鄉下一位名儒的私塾裏,每月隻回來一兩趟,是想讓他日後走科舉的路子。張氏對此一直頗有微詞,有機會就會說上兩句。
然而此時這種情況提起,卻未免有刻意轉換話題之嫌了。
藍老太太對張氏太過做作的掩飾隻做不知,帶著眾人進東廳落座,一言不發舉箸吃飯。飯前出了這個風波,眾人心中各有思量,一頓飯吃得十分沉悶。須臾飯畢,丫鬟們端了漱盅巾帕伺候過了,藍老太太麵無表情地起身回了西間。
“如瑾和她娘留下,其他人都散了吧。”
淡淡的一句吩咐,眾人臉色各異,張氏和藍如璿齊齊看向如瑾母女。
如瑾肅了麵容,狠狠瞪了兩人一眼,扶著秦氏手臂跟在祖母身後。張氏藍如璿嘴角都有掩飾不住的笑意,自帶了丫鬟婆子們浩浩蕩蕩回去東府。
到了東府正房,一進屋子,張氏就讓乳母各自帶了藍如瑤和藍理回房,忙忙拽起藍如璿走進內室。遣退了丫鬟們,張氏臉上的笑再也藏不住,越來越大,終於有了撥雲見日的喜悅。
“璿兒,這才叫善惡到頭終有報!她們竟然也有這樣狼狽的時候,看見三丫頭瞪我,她瞪得越狠,我心裏就越高興。你沒見我幫她掩飾的時候你祖母那臉色,嘖嘖!”
藍如璿亦是歡喜鼓舞,但高興之餘還不忘叫了林媽媽共同相商,“這事雖是稱心,我卻覺得還不算踏實……”
連續幾日,頗多晴朗的初夏天氣終於轉了陰霾,且一陰就是許多天。夜裏還會有風襲入,隔了屏風也擋不住,隻好將窗子合得隻剩一道縫,卻又覺得有些悶。碧桃值夜睡在窗下長榻,夜半醒來發現身上出了一層的汗,側耳細聽如瑾那邊的動靜,似亦是翻來覆去睡得很不安穩。
碧桃起身悄悄點了燈,轉過屏風一看,如瑾一頭一臉的汗,忙在尚且溫熱的壺中取了水,沾濕帕子幫她輕輕擦拭。
如瑾卻是醒了,張眼看見碧桃在側,自己接了帕子擦著,“太熱了,將窗子開大些透透氣。”
碧桃應聲過去,將窗子推開了一些,仰頭看看外頭夜空。“還是陰天,連顆星星都沒有。”說著走到床邊接了沾滿汗水的帕子,又在盆裏投了投,擰幹了遞給如瑾,“要說這天也是怪了,大概是布雲的仙人知道姑娘被禁足不開心,所以弄出陰天來陪著姑娘。”
如瑾將帕子甩到她懷裏:“怕是東府也這麽想,正高興呢。”
猛然一股大風吹進來,隔著紗罩也將燭火吹得亂晃,碧桃顧不得接話,連忙跑過去關窗子,將要關上時眼角餘光卻閃過一道紅光,她驚了一跳,詫異定睛看過去。
“大半夜的,怎麽那邊亮堂堂一片……哎呀不好,姑娘,好像是走水了!”
外頭上夜的婆子也已看見了,揉著眼睛看了半天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立時驚慌起來,幸虧還沒忘了壓低嗓子不驚動主子:“走水了,園子裏走水了!都起來看好姑娘,能幫手的出去幫忙!”
碧桃聽了婆子的話才想起自己太莽撞,連忙過去安撫如瑾,如瑾卻已經披衣起來了。
“哪邊走水?”
說著已經走到了窗前。推開窗子朝火光方向望去,夜裏卻不好分清遠近,隻見南邊亮堂堂一片,外頭園子裏漸漸嘈雜起來。
“那方向連著南山居,也不知到底是哪裏。”如瑾凝眉,轉頭吩咐碧桃,“打發幾個妥當的婆子過去看看,看清了派一個回來傳信,一個去南山居探望祖母,一個去幽玉院看母親,其餘都留在那邊幫手。”
碧桃趕忙應聲而去,如瑾又叫住她囑咐:“讓她們小心些,別傷了自己。”
“嗯,奴婢知道。”
碧桃開了裏外房門,到後院將所有人都叫了起來,挑出幾個人去前頭查看,又安排大家在院子裏外三三兩兩的值守,以防火借風勢蔓延過來。
陰沉的天空黑漆漆的,仰頭隻能看見灰褐色的雲層。風一陣緊似一陣,越來越大,這樣的天氣裏,滅火更加有了難度。
如瑾站在窗邊看著亮得晃眼的火光,眉頭越蹙越緊。青蘋進屋柔聲安慰:“姑娘別著急,太太打發人過來了,她那裏沒事,讓您安心。”拿了一件長衣裹到如瑾身上,又說,“姑娘別在窗邊站著,剛睡起來,小心受風。您看這風越來越緊,快要下雨的樣子,想必火勢很快就能滅了。”
如瑾退到妝台邊躲開風口,依然目不轉睛看著火光,“這樣的風刮了幾天了,卻也沒下起雨來,不知今夜是否能行。”
青蘋道:“府裏仆婢眾多,就算著火也輕易傷不到人的,姑娘寬心吧。”
如瑾道:“我擔心的倒不是火勢,而是這火為何能燒起來。”
青蘋神色一凜:“姑娘覺得……難道是有人故意?”
“燒在這個時候,由不得我不多想。”如瑾緩緩坐在了椅上,輕輕叩擊妝台,“母親接管植造房不久,我被禁足,再走了水……”
石竹勸又不好勸,趕忙追在後頭跟著,一路急匆匆的小跑,頗不體麵,隻覺路遇的婆子丫鬟都在看她笑話。漲著臉跑著,誰知快到幽玉院門口時董姨娘卻突然停了下來。
“怎麽這樣多的花?”
幽玉院不遠處石徑兩邊,燦爛奪目開著高高矮矮的時令鮮花,日頭底下流光溢彩地晃著人的眼,連急急火火的董姨娘都被吸引了。
石竹知道緣故,喘勻了氣解釋道:“是植造房新移栽過來的,聽說名品很名貴,到底比往日那些好看許多。”
“植造房……”董姨娘看看不遠處幽玉院的粉牆月亮門,微微蹙眉,“要不是太太接管了植造房,恐怕還沒有這些。到底是正室太太,咱們比不得。”
石竹見一句無心話又勾出了董姨娘的自傷自憐,連忙住了口。董姨娘在花前呆立了一會,轉身向前進了幽玉院。
不料秦氏正在午歇,有飛雲出來問是什麽事,聽說要請大夫,就自主打發人去東府要腰牌安排,讓董姨娘回去等著便是。
董姨娘笑著謝過,轉回頭時卻立時拉下了臉,一路悶悶地回了曉妝院。“到底不拿我們當回事,隻遣個丫頭打發我。”
這一日晨起眾人在南山居請安,秦氏和如瑾到的晚,進屋時張氏已經帶著兒女們早到了,團團圍坐在藍老太太身邊湊趣說笑,加上眾人帶著的婢女,滿滿擠了一屋子人。
自從二老爺藍泯回家上演過子孫滿堂的其樂融融之後,大約是張氏覺得此法奏效,每天請安都帶齊了兒女,連段姨娘所出的六姑娘藍如瑤都日日不落場,再也不被張氏說是體弱不敢出門,常讓乳母抱著在老太太跟前依依呀呀地說話。
藍老太太年紀大了,倒也喜歡小孩子在跟前熱鬧,藍如瑤又生得玉雪可愛,老太太每日見了就合不攏嘴。秦氏進門的時候,她正親自喂小姑娘吃糕餅。
秦氏給婆婆請了安,到旁邊椅子上安靜坐了,這邊如瑾跟張氏等人見禮。寒暄之後看看屋中,恰好隻剩下羅漢床邊一把椅子還空著,隻是旁邊正好是藍如璿。
“大姐姐。”如瑾走過去挨著她坐下,點頭招呼。
藍如璿臉上略略施了薄粉,氣色不錯,兩滴玉粉色月圓墜子晃在耳邊,微微偏頭,就是一道瑩潤流光。
紅唇上揚,她衝如瑾溫柔一笑:“三妹妹,許久沒在我身邊坐了,倒讓人誤會你我疏遠。”
如瑾亦是微笑:“那是旁人不知我們情誼深厚,胡亂揣測罷了。”
“正是。”藍如璿輕輕扶穩頭上魚戲蓮葉垂珠流蘇,眼波柔麗,“骨肉至親,怎會疏遠呢。”
藍老太太將手中最後一塊豆沙糕喂進小孫女嘴裏,拿過溫熱帕子擦了擦手,側頭朝這邊笑道:“你們聊得熱鬧。”
藍如璿彎唇一笑,如瑾垂眸不語。
眾人又親親熱熱說了一會話,東間擺上了飯,藍老太太心情好,讓把各房的份例都送到這裏來,留下眾人一起吃早飯。自然沒有人不應承,全都湊趣。秦氏也含了笑上前,與張氏一左一右攙著婆婆走下羅漢床。
如瑾盈盈從座上起身,碧水流光馬麵裙輕擺,蔥香底繡鞋在裙邊下若隱若現,款款跟在母親身後。
“咦,那是什麽?好看,我要!”
才走了幾步,身後傳來小姑娘藍如瑤稚嫩的嗓音,引得眾人紛紛回頭,隻見藍如瑤被乳母抱在懷裏,正眨動烏溜溜大眼睛盯著地麵。
順著她目光看去,牆邊圈椅下一張杏粉色的桃花素箋正靜靜躺臥,還綴著玫紅絲線編織而成的如意同心結,在青黑色方磚地上顯得十分惹眼。
正是如瑾方才坐過的椅子,藍如璿離得最近,見狀彎腰拾起來,拿在手裏略帶詫異地看。
“葛藤蜒長,三秋三月。”藍如璿低聲念出來,原來那上頭還有字。翻轉了背麵來看,“慎……之?”
秦氏和孫媽媽率先變了臉色。“什麽?”秦氏上前奪過素箋。
藍如璿手中空空,卻依然保持著執箋的姿態,玉指纖長,滿麵疑惑轉向如瑾:“三妹妹,可是你的麽?落在你坐過的椅子底下。”
“是三姐姐身上掉下來的。”小六藍如瑤脆生生的童音。
“胡說!”秦氏將素箋收在袖中,麵色微紅,勉強朝眾人笑道,“不過是小孩子玩意兒,大家吃飯去吧。”
藍老太太笑容淡淡,目光落在秦氏藏箋的袖口上,似是正在仔細欣賞那上頭流暢的繡紋。
張氏與藍如璿對視一眼,上前兩步扶了秦氏手臂,親熱笑道:“什麽小孩子玩意兒,還寫著詩,我剛才卻是沒聽清。嫂子倒是拿出來瞧瞧,怪好看的顏色,結子打得也精致,我看看是什麽手法打出來的,也好學學。”
如瑾臉色明暗變換,緊緊盯著張氏母女二人。“嬸娘糾纏這不值一提的東西作什麽,別讓老太太久等,一會飯菜都涼了。”
“不值一提?”張氏端詳如瑾臉色,愣了一下,隨即立刻露出恍然神情,趕緊回去扶了老太太,口中隻道,“確是不值一提,大家快去吃飯。”
老太太笑著,眼角卻不見一絲笑紋,緩緩轉過身,任由張氏扶著她出門。後頭秦氏趕緊拉住如瑾跟上,藍如璿墜在後頭上下打量如瑾背影,揚起臉,笑容越來越深。
卻聽張氏十歲的小兒子,藍府二少爺藍理杵在一旁皺眉自語:“……葛藤,三秋?啊!想起來了,是出自詩經的采葛吧。‘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先生說這是豔詩,不讓我們私下亂讀呢。三姐姐你怎麽會……”
“住口!”張氏厲聲打斷兒子的念叨,“既然知道不是好詩還往出念,小心告訴學裏讓先生打你!”說罷又連忙跟婆婆解釋,“您別聽他的,整日讀書都讀傻了,不知道輕重一味渾說。”
如瑾微微冷笑。真是巧了,一家子全都上陣。
“二弟很是長進,連詩經都開始學了麽?看來外頭的先生是比以前家中請的強些。”如瑾淡淡說了一句,藍理聞言咧嘴一笑,很開心的樣子。
張氏就道:“強不強我也不懂,隻是覺著孩子總在外頭學裏住著,沒娘親在跟前知冷知熱,十分心疼,隻盼著他能出息吧,也不枉受這些苦。”
藍理是當年老侯爺在時做主送出去念書的,在鄉下一位名儒的私塾裏,每月隻回來一兩趟,是想讓他日後走科舉的路子。張氏對此一直頗有微詞,有機會就會說上兩句。
然而此時這種情況提起,卻未免有刻意轉換話題之嫌了。
藍老太太對張氏太過做作的掩飾隻做不知,帶著眾人進東廳落座,一言不發舉箸吃飯。飯前出了這個風波,眾人心中各有思量,一頓飯吃得十分沉悶。須臾飯畢,丫鬟們端了漱盅巾帕伺候過了,藍老太太麵無表情地起身回了西間。
“如瑾和她娘留下,其他人都散了吧。”
淡淡的一句吩咐,眾人臉色各異,張氏和藍如璿齊齊看向如瑾母女。
如瑾肅了麵容,狠狠瞪了兩人一眼,扶著秦氏手臂跟在祖母身後。張氏藍如璿嘴角都有掩飾不住的笑意,自帶了丫鬟婆子們浩浩蕩蕩回去東府。
到了東府正房,一進屋子,張氏就讓乳母各自帶了藍如瑤和藍理回房,忙忙拽起藍如璿走進內室。遣退了丫鬟們,張氏臉上的笑再也藏不住,越來越大,終於有了撥雲見日的喜悅。
“璿兒,這才叫善惡到頭終有報!她們竟然也有這樣狼狽的時候,看見三丫頭瞪我,她瞪得越狠,我心裏就越高興。你沒見我幫她掩飾的時候你祖母那臉色,嘖嘖!”
藍如璿亦是歡喜鼓舞,但高興之餘還不忘叫了林媽媽共同相商,“這事雖是稱心,我卻覺得還不算踏實……”
連續幾日,頗多晴朗的初夏天氣終於轉了陰霾,且一陰就是許多天。夜裏還會有風襲入,隔了屏風也擋不住,隻好將窗子合得隻剩一道縫,卻又覺得有些悶。碧桃值夜睡在窗下長榻,夜半醒來發現身上出了一層的汗,側耳細聽如瑾那邊的動靜,似亦是翻來覆去睡得很不安穩。
碧桃起身悄悄點了燈,轉過屏風一看,如瑾一頭一臉的汗,忙在尚且溫熱的壺中取了水,沾濕帕子幫她輕輕擦拭。
如瑾卻是醒了,張眼看見碧桃在側,自己接了帕子擦著,“太熱了,將窗子開大些透透氣。”
碧桃應聲過去,將窗子推開了一些,仰頭看看外頭夜空。“還是陰天,連顆星星都沒有。”說著走到床邊接了沾滿汗水的帕子,又在盆裏投了投,擰幹了遞給如瑾,“要說這天也是怪了,大概是布雲的仙人知道姑娘被禁足不開心,所以弄出陰天來陪著姑娘。”
如瑾將帕子甩到她懷裏:“怕是東府也這麽想,正高興呢。”
猛然一股大風吹進來,隔著紗罩也將燭火吹得亂晃,碧桃顧不得接話,連忙跑過去關窗子,將要關上時眼角餘光卻閃過一道紅光,她驚了一跳,詫異定睛看過去。
“大半夜的,怎麽那邊亮堂堂一片……哎呀不好,姑娘,好像是走水了!”
外頭上夜的婆子也已看見了,揉著眼睛看了半天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立時驚慌起來,幸虧還沒忘了壓低嗓子不驚動主子:“走水了,園子裏走水了!都起來看好姑娘,能幫手的出去幫忙!”
碧桃聽了婆子的話才想起自己太莽撞,連忙過去安撫如瑾,如瑾卻已經披衣起來了。
“哪邊走水?”
說著已經走到了窗前。推開窗子朝火光方向望去,夜裏卻不好分清遠近,隻見南邊亮堂堂一片,外頭園子裏漸漸嘈雜起來。
“那方向連著南山居,也不知到底是哪裏。”如瑾凝眉,轉頭吩咐碧桃,“打發幾個妥當的婆子過去看看,看清了派一個回來傳信,一個去南山居探望祖母,一個去幽玉院看母親,其餘都留在那邊幫手。”
碧桃趕忙應聲而去,如瑾又叫住她囑咐:“讓她們小心些,別傷了自己。”
“嗯,奴婢知道。”
碧桃開了裏外房門,到後院將所有人都叫了起來,挑出幾個人去前頭查看,又安排大家在院子裏外三三兩兩的值守,以防火借風勢蔓延過來。
陰沉的天空黑漆漆的,仰頭隻能看見灰褐色的雲層。風一陣緊似一陣,越來越大,這樣的天氣裏,滅火更加有了難度。
如瑾站在窗邊看著亮得晃眼的火光,眉頭越蹙越緊。青蘋進屋柔聲安慰:“姑娘別著急,太太打發人過來了,她那裏沒事,讓您安心。”拿了一件長衣裹到如瑾身上,又說,“姑娘別在窗邊站著,剛睡起來,小心受風。您看這風越來越緊,快要下雨的樣子,想必火勢很快就能滅了。”
如瑾退到妝台邊躲開風口,依然目不轉睛看著火光,“這樣的風刮了幾天了,卻也沒下起雨來,不知今夜是否能行。”
青蘋道:“府裏仆婢眾多,就算著火也輕易傷不到人的,姑娘寬心吧。”
如瑾道:“我擔心的倒不是火勢,而是這火為何能燒起來。”
青蘋神色一凜:“姑娘覺得……難道是有人故意?”
“燒在這個時候,由不得我不多想。”如瑾緩緩坐在了椅上,輕輕叩擊妝台,“母親接管植造房不久,我被禁足,再走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