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垂的繡簾外頭匆匆走進捧著藥盞的丫鬟,戰戰兢兢來到床邊:“姨娘恕罪,奴婢去煎藥了。”
啪!盛著半碗藥汁的青瓷碗被揮落到地上,棕黃色汁液染髒了床下雀鳥紋錦墊。“你叫‘姨娘’叫得很過癮?”
繡簾一掀,又走進一個四十多歲的圓臉嬤嬤,臉上帶笑說道:“藍姨娘因何又發了脾氣,品霜丫頭叫您姨娘難道有錯麽?”
品霜拎著托盤蹲身去撿藥碗,然後手忙腳亂用帕子擦拭錦墊上的藥漬,一聲不敢出。**躺著的人正是永安王府新進的妾室藍如璿,本是一臉怒氣,見嬤嬤進來趕忙換上一副和氣笑臉,撐著身子坐起來道:“趙嬤嬤怎地過來了,也不事先知會一聲,讓我怠慢了未能相迎。”說著又去責怪品霜,“嬤嬤來了都不知道通報,隻顧悶頭往屋裏闖。”
趙嬤嬤手裏提著一個紅漆小食盒,端正放到了床邊小幾上,笑道:“藍姨娘不必客氣,老奴此來隻是送幾碟點心,怎敢勞煩您迎接。恕老奴多句嘴,姨娘這病還是少生氣為好,早些養好了才能伺候王爺,否則空擔個虛名,沒的讓底下人看輕。老奴從侯府接了您過來,與您親近才說這些,您仔細琢磨吧。”
藍如璿連喘了幾口氣,勉強維持著笑容,咬牙道:“多謝嬤嬤提醒。”
“不必客氣。”趙嬤嬤將食盒打開,端出幾碟花樣精巧的糕點一一擺放在小幾上,“這是王妃特意賞給諸位側妃姨娘的,因您新來,別人都是兩碟,唯有您賞了雙倍,是王妃疼惜您的意思。”
藍如璿露出感激謙卑的神色:“替我多謝王妃關懷,待我病好了,一定親自前去謝恩。”
趙嬤嬤點點頭,轉身徑自去了,剩下藍如璿坐在**咬碎了銀牙,瞅著那幾碟點心隻覺刺目,探起身來一甩手將它們全都揮到了地上。
正在努力擦拭錦墊的品霜嚇了一跳,慌忙側身躲開灑落的糕點,跪在一邊不敢再動。地上鋪著墊子,碗碟落下去沒有多大聲響,也不破碎,隻是裏麵盛放的點心俱都摔碎了,渣子濺了一地。
藍如璿厭惡地喝道:“滾出去,好好地守好了門戶,再讓人這麽闖進來小心我揭你的皮!”
品霜慌忙應了一聲,連地上狼藉也顧不得收拾,匆匆躲出門外去了。餘下藍如璿癱靠在水紅湘繡金香枕上,咬著嘴唇,慢慢紅了眼圈。
進門好幾天了,第一晚開始她就沒見著永安王的麵,新婚之夜獨守空房不說,到得次日本該去給主母敬茶,宋王妃直接以她養病為由未讓她出房門,這一關就關了好幾日,半步也不讓她出去。本是七分的病痛,到現在也關出了十分來,加之氣悶惶恐,這幾天她隻覺身子一日不如一日,越發連床都起不來。
尤其是,曾經在藍府裏侍過疾的兩個老嬤嬤總是過來找她,今日送東西,明日傳話,其餘都是假,像方才那樣夾槍帶棒的數落她才是真。兩人都是宋王妃跟前的人,因此便也能看出當家主母對她是個什麽態度了。
藍如璿萬沒想到自己心心念念期盼了這麽多天,進得王府卻是這樣的局麵,一顆熱乎乎的心幾乎冷透凍了冰,委屈氣苦處真是無人可訴。房中獨坐時她便對著枕屏發怔,左思右想不知自己因何會落得這般田地。
“王爺,難道不是你看重我麽,不是你非要娶我麽?連死了都要抬進屍首來,為何我活生生的進來你卻不見我一麵?我是病著,但也沒有病到不能見人的地步啊!”
枕屏上一對比翼彩羽雀兒親昵交頸,藍如璿含淚看著,越看越是心涼,喃喃對著虛空中想象出來的永安王說話。
正暗自垂淚的時候,外間砰的一聲響,還有嗡嗡的聲音,將她思緒打斷。藍如璿不禁立了眉毛喝罵:“做什麽笨手笨腳的,又是摔了什麽?!”
品霜小心翼翼隔著簾子回稟:“是……是不小心碰翻了琴箱子,沒有碰壞,奴婢這就收拾。”
“蠢材。”藍如璿近日脾氣越發暴躁,罵了丫鬟一句,卻猛然想起了什麽,立刻道,“把琴給我搬到屋裏放好,快些!”
於是這個晚上,將要到了就寢時候,藍如璿房間裏便傳出了叮叮咚咚的琴聲,順著夜風悠揚飄散到大半個王府後園。為了讓琴聲傳的遠些,藍如璿將琴放在了窗口,還開了窗子。初冬冷風透進來著實難耐,然而卻也顧不得了,她裹了厚厚的毯子對窗奏曲。
宋王妃剛剛換了寢衣,正在鏡前卸釵環,隱約聽了一兩聲在耳裏,不免皺眉,“這麽晚了還在彈琴,不像話了,去提醒王爺一聲吧,不然傳出去會被人誤會他縱情。”
婢女匆匆出去,沒一會回來稟報說:“不是王爺和穆妃那裏,是藍姨娘院子裏傳出來的。”
“藍姨娘?”宋王妃稍微愣了一下。永安王今夜在穆側妃那邊留宿,她隻道是二人興起品琴,未想卻是另有其人。剛要吩咐人去告訴藍如璿收斂,一旁乳母悄聲提醒道:“王妃莫管此事,她要彈就讓她彈去,您隻安心睡覺便是,自有人不高興她。”
宋王妃自來信服自己的乳母,聞言便去睡覺,總之她這裏距離藍如璿院子較遠,琴聲不是很明顯,吵不到她。然而第二日早晨卻有府中另一位薑姨娘來抱怨,說夜裏琴聲吵著了小縣主,害的孩子哭了大半夜,今早就喂不下飯去了。
小縣主未滿周歲,是永安王唯一的孩子,也是當今皇帝第一個孫女,所以倍受珍愛,即便是庶出也在一出生就被賜了縣主,封號瓊靈。薑姨娘是縣主生母,不是很受寵,滿心都撲在孩子身上,一早聽得乳母說了孩子的情況,心如刀割,借著請安的時節就跟宋王妃告狀。
宋王妃推說不知此事,讓她去找穆側妃提醒,薑姨娘蹙著眉說道:“您不知道,並非穆側妃彈琴,是那新來的藍姨娘,她院子離縣主住處近,彈了半夜,縣主就哭了半夜。”
“這……”宋王妃麵有難色,“這我卻不好管了,她是太子殿下送來的。”
“殿下送來的更應該知禮才是。”薑姨娘看宋王妃不管,匆匆告辭去往了穆側妃那邊。永安王正在那邊吃早飯,薑姨娘顧念孩子,也不管規矩了,直接闖進院子裏去。
穆側妃的婢女問明情由,不但沒攔著,反而引著人進了屋中廳堂。於是薑姨娘一邊哭著一邊將小縣主的事情說了出來,聽得永安王放了筷子。
“去叫禦醫來看看,將藍姨娘的琴收了,告訴她日後安分些。”永安王麵色如常,但是親近人都知道,他不笑便是動怒了。
穆側妃一身蜜合色紗緞長裙,薄施脂粉,安靜陪坐在永安王身側。見永安王語氣不好,她亦放了筷子,輕盈起身走到他身邊,勸道:“王爺莫氣,姨娘也別哭了,趕緊吩咐人去請禦醫要緊,有什麽事回頭再說。”
薑姨娘狀告完了,惦記著孩子,匆匆行禮作別。跟前沒了旁人,穆側妃摟了永安王的脖子,說道:“小縣主身子向來康健,這次應該也沒什麽事,許是夢中受驚。一會我陪王爺去看看她,見了父親她定會好了。”
永安王頷首,穆側妃又嘻嘻笑道:“王爺也別怪人家藍姨娘,誰受了冷落不難受,夜裏彈琴也是為了吸引王爺眷顧,說起來她是個可憐人,王爺得空去安撫一下才好。”
說到後來語氣中帶了明顯的酸意,永安王拿起筷子敲了她額頭一下:“好生吃飯,別說怪話了。”
“王爺迎了新人進門,便宜占大了,我偶爾說句怪話都不行麽。”穆側妃杏眼一眨,抿著嘴笑。
永安王將她按到了椅上坐好,隻低眉道,“別再提她,掃興之極。”
於是早飯時辰過了沒多久,趙嬤嬤兩個又去了藍如璿房間,這次沒帶東西過去,反而搜羅了房中兩張古琴出去,將牆上純作裝飾用的一管玉笛也帶走了。藍如璿臨窗吹了半夜冷風,此時仍躺在**半夢半醒的迷糊著,猛然被人闖進去拿了東西,驚醒之後強撐著坐起來喊叫:“做什麽你們?為什麽搶我東西?”
趙嬤嬤溫和笑道:“老奴們在王府什麽好東西沒見過,不至於搶姨娘的物件。不瞞姨娘說,這些東西是王爺特意吩咐要拿走的,免得姨娘日後又要夜半吵人安眠,亂生事端。”
“你……你胡說……”藍如璿目瞪口呆,沒料到自己辛苦了半夜施展的琴技竟換來這個結果。
趙嬤嬤吩咐小丫鬟抱了琴笛出門,一點不留情,急得藍如璿掀被走下地追討,“還給我,那是我的嫁妝,豈是你們這些奴才說拿就拿的!”
“姨娘說話注意著些,是王爺吩咐收了您的琴笛,您一口一個奴才的叫誰呢?”趙嬤嬤伸手攔住她,沉下臉道,“咱們王府從沒有夜半笙歌的習慣,王爺是清淨君子,藍姨娘來了卻要給王爺抹黑,真不知襄國侯府怎地教出了你這樣的人。昨夜驚擾了小縣主,若是讓宮裏知道了姨娘所為,您可自求多福吧。”
一番話將藍如璿驚得不輕,顧不得自己價值不菲的兩張古琴了,白著臉呆愣在當地。趙嬤嬤冷笑一聲帶人離去,臨走時將門扇摔得重重悶響。
“……驚擾縣主,怎會?我的琴聲怎會是驚擾?”藍如璿喃喃自語,愣了一會,高聲喊叫丫鬟,“來人!來人!”
品霜乍著膽子躡手躡腳走進來,小心翼翼的模樣看得藍如璿心頭冒火,兩步上前照她臉上給了幾耳光,“鬼鬼祟祟的做什麽,我很可怕麽!我哪裏嚇人了,哪裏驚擾人了?”
病了許多天,藍如璿身上沒力氣,打人並不疼,品霜卻嚇得夠嗆,立時跪在了地上告罪:“姑娘息怒,都是奴婢的錯,奴婢不好……”
“你給我起來!窩囊樣子隻讓我生氣。”藍如璿體力不支,順勢倒在了一旁椅子上,直瞅著品霜發問,“你說,我彈琴不好聽麽?”
品霜縮著身子依言站起來,低聲道:“姑娘彈琴很好聽。”
“真的?”
“真的真的!”
藍如璿咬牙道:“詩書上比不過藍如瑾那個丫頭,琴技我絕不輸給她,到了這裏竟然說我擾人,真真可笑。哼,可笑!”
緊緊握著鏤雕丁香四方椅的扶手,她皺著眉頭想了半日,最終恨恨說道:“定是有人故意在王爺跟前陷害我,一定是……對,是王妃。未曾進府她就百般刁難於我,生恐我搶了她的王爺,使這些下三濫的手段,真是笑死人了。”
她忽然從椅上站了起來,自己走出外間拿了銀吊子裏熬得藥倒進碗裏,一邊急火火的吹氣一邊說道,“我要趕快好起來,到時候看她還拿什麽理由關我,等我見了王爺的麵,這些日子的賬都要跟她算一算。”
湯藥一直在火上溫著,還十分燙人,藍如璿吹了幾口氣就忍著燙喝進口中,燙得舌頭發麻。品霜也不敢提醒她未到用藥時辰,跟在後頭收拾吊子炭火。正在此時如意從外頭進來,藍如璿皺眉道:“又去哪裏了,這幾日總不見你在跟前,還不快來幫我更衣。”
如意答應著上前,解釋說:“奴婢去外頭找灑掃的小丫鬟收拾院子,走了一圈未曾找到,都說不是咱們院子的人,不管咱們。”
來了幾日,因未曾見過主母王妃,藍如璿的院子裏除了品霜如意兩個再無別人,一個雜役都沒給分派。藍如璿聞言恨道:“這般欺我,日後要她好看!”
明玉榭中層層幔帳逶迤垂地,屋角小巧炭爐燃了幾塊上好銀炭,並有香料碎屑灑入其中,甜軟清芬隨著暖意散了滿室。如瑾穿著一身暖碧色水綢斜襟褙子在窗前站了一會,回身輕聲道:“這裏臨水太近,夏日倒是涼快,這時節便比別處風大了些,緊閉著窗子也覺涼寒,明日叫人做幾掛薄氈簾子出來,母親晚上入寢時便掛在窗上遮風,必定是暖和的。”
啪!盛著半碗藥汁的青瓷碗被揮落到地上,棕黃色汁液染髒了床下雀鳥紋錦墊。“你叫‘姨娘’叫得很過癮?”
繡簾一掀,又走進一個四十多歲的圓臉嬤嬤,臉上帶笑說道:“藍姨娘因何又發了脾氣,品霜丫頭叫您姨娘難道有錯麽?”
品霜拎著托盤蹲身去撿藥碗,然後手忙腳亂用帕子擦拭錦墊上的藥漬,一聲不敢出。**躺著的人正是永安王府新進的妾室藍如璿,本是一臉怒氣,見嬤嬤進來趕忙換上一副和氣笑臉,撐著身子坐起來道:“趙嬤嬤怎地過來了,也不事先知會一聲,讓我怠慢了未能相迎。”說著又去責怪品霜,“嬤嬤來了都不知道通報,隻顧悶頭往屋裏闖。”
趙嬤嬤手裏提著一個紅漆小食盒,端正放到了床邊小幾上,笑道:“藍姨娘不必客氣,老奴此來隻是送幾碟點心,怎敢勞煩您迎接。恕老奴多句嘴,姨娘這病還是少生氣為好,早些養好了才能伺候王爺,否則空擔個虛名,沒的讓底下人看輕。老奴從侯府接了您過來,與您親近才說這些,您仔細琢磨吧。”
藍如璿連喘了幾口氣,勉強維持著笑容,咬牙道:“多謝嬤嬤提醒。”
“不必客氣。”趙嬤嬤將食盒打開,端出幾碟花樣精巧的糕點一一擺放在小幾上,“這是王妃特意賞給諸位側妃姨娘的,因您新來,別人都是兩碟,唯有您賞了雙倍,是王妃疼惜您的意思。”
藍如璿露出感激謙卑的神色:“替我多謝王妃關懷,待我病好了,一定親自前去謝恩。”
趙嬤嬤點點頭,轉身徑自去了,剩下藍如璿坐在**咬碎了銀牙,瞅著那幾碟點心隻覺刺目,探起身來一甩手將它們全都揮到了地上。
正在努力擦拭錦墊的品霜嚇了一跳,慌忙側身躲開灑落的糕點,跪在一邊不敢再動。地上鋪著墊子,碗碟落下去沒有多大聲響,也不破碎,隻是裏麵盛放的點心俱都摔碎了,渣子濺了一地。
藍如璿厭惡地喝道:“滾出去,好好地守好了門戶,再讓人這麽闖進來小心我揭你的皮!”
品霜慌忙應了一聲,連地上狼藉也顧不得收拾,匆匆躲出門外去了。餘下藍如璿癱靠在水紅湘繡金香枕上,咬著嘴唇,慢慢紅了眼圈。
進門好幾天了,第一晚開始她就沒見著永安王的麵,新婚之夜獨守空房不說,到得次日本該去給主母敬茶,宋王妃直接以她養病為由未讓她出房門,這一關就關了好幾日,半步也不讓她出去。本是七分的病痛,到現在也關出了十分來,加之氣悶惶恐,這幾天她隻覺身子一日不如一日,越發連床都起不來。
尤其是,曾經在藍府裏侍過疾的兩個老嬤嬤總是過來找她,今日送東西,明日傳話,其餘都是假,像方才那樣夾槍帶棒的數落她才是真。兩人都是宋王妃跟前的人,因此便也能看出當家主母對她是個什麽態度了。
藍如璿萬沒想到自己心心念念期盼了這麽多天,進得王府卻是這樣的局麵,一顆熱乎乎的心幾乎冷透凍了冰,委屈氣苦處真是無人可訴。房中獨坐時她便對著枕屏發怔,左思右想不知自己因何會落得這般田地。
“王爺,難道不是你看重我麽,不是你非要娶我麽?連死了都要抬進屍首來,為何我活生生的進來你卻不見我一麵?我是病著,但也沒有病到不能見人的地步啊!”
枕屏上一對比翼彩羽雀兒親昵交頸,藍如璿含淚看著,越看越是心涼,喃喃對著虛空中想象出來的永安王說話。
正暗自垂淚的時候,外間砰的一聲響,還有嗡嗡的聲音,將她思緒打斷。藍如璿不禁立了眉毛喝罵:“做什麽笨手笨腳的,又是摔了什麽?!”
品霜小心翼翼隔著簾子回稟:“是……是不小心碰翻了琴箱子,沒有碰壞,奴婢這就收拾。”
“蠢材。”藍如璿近日脾氣越發暴躁,罵了丫鬟一句,卻猛然想起了什麽,立刻道,“把琴給我搬到屋裏放好,快些!”
於是這個晚上,將要到了就寢時候,藍如璿房間裏便傳出了叮叮咚咚的琴聲,順著夜風悠揚飄散到大半個王府後園。為了讓琴聲傳的遠些,藍如璿將琴放在了窗口,還開了窗子。初冬冷風透進來著實難耐,然而卻也顧不得了,她裹了厚厚的毯子對窗奏曲。
宋王妃剛剛換了寢衣,正在鏡前卸釵環,隱約聽了一兩聲在耳裏,不免皺眉,“這麽晚了還在彈琴,不像話了,去提醒王爺一聲吧,不然傳出去會被人誤會他縱情。”
婢女匆匆出去,沒一會回來稟報說:“不是王爺和穆妃那裏,是藍姨娘院子裏傳出來的。”
“藍姨娘?”宋王妃稍微愣了一下。永安王今夜在穆側妃那邊留宿,她隻道是二人興起品琴,未想卻是另有其人。剛要吩咐人去告訴藍如璿收斂,一旁乳母悄聲提醒道:“王妃莫管此事,她要彈就讓她彈去,您隻安心睡覺便是,自有人不高興她。”
宋王妃自來信服自己的乳母,聞言便去睡覺,總之她這裏距離藍如璿院子較遠,琴聲不是很明顯,吵不到她。然而第二日早晨卻有府中另一位薑姨娘來抱怨,說夜裏琴聲吵著了小縣主,害的孩子哭了大半夜,今早就喂不下飯去了。
小縣主未滿周歲,是永安王唯一的孩子,也是當今皇帝第一個孫女,所以倍受珍愛,即便是庶出也在一出生就被賜了縣主,封號瓊靈。薑姨娘是縣主生母,不是很受寵,滿心都撲在孩子身上,一早聽得乳母說了孩子的情況,心如刀割,借著請安的時節就跟宋王妃告狀。
宋王妃推說不知此事,讓她去找穆側妃提醒,薑姨娘蹙著眉說道:“您不知道,並非穆側妃彈琴,是那新來的藍姨娘,她院子離縣主住處近,彈了半夜,縣主就哭了半夜。”
“這……”宋王妃麵有難色,“這我卻不好管了,她是太子殿下送來的。”
“殿下送來的更應該知禮才是。”薑姨娘看宋王妃不管,匆匆告辭去往了穆側妃那邊。永安王正在那邊吃早飯,薑姨娘顧念孩子,也不管規矩了,直接闖進院子裏去。
穆側妃的婢女問明情由,不但沒攔著,反而引著人進了屋中廳堂。於是薑姨娘一邊哭著一邊將小縣主的事情說了出來,聽得永安王放了筷子。
“去叫禦醫來看看,將藍姨娘的琴收了,告訴她日後安分些。”永安王麵色如常,但是親近人都知道,他不笑便是動怒了。
穆側妃一身蜜合色紗緞長裙,薄施脂粉,安靜陪坐在永安王身側。見永安王語氣不好,她亦放了筷子,輕盈起身走到他身邊,勸道:“王爺莫氣,姨娘也別哭了,趕緊吩咐人去請禦醫要緊,有什麽事回頭再說。”
薑姨娘狀告完了,惦記著孩子,匆匆行禮作別。跟前沒了旁人,穆側妃摟了永安王的脖子,說道:“小縣主身子向來康健,這次應該也沒什麽事,許是夢中受驚。一會我陪王爺去看看她,見了父親她定會好了。”
永安王頷首,穆側妃又嘻嘻笑道:“王爺也別怪人家藍姨娘,誰受了冷落不難受,夜裏彈琴也是為了吸引王爺眷顧,說起來她是個可憐人,王爺得空去安撫一下才好。”
說到後來語氣中帶了明顯的酸意,永安王拿起筷子敲了她額頭一下:“好生吃飯,別說怪話了。”
“王爺迎了新人進門,便宜占大了,我偶爾說句怪話都不行麽。”穆側妃杏眼一眨,抿著嘴笑。
永安王將她按到了椅上坐好,隻低眉道,“別再提她,掃興之極。”
於是早飯時辰過了沒多久,趙嬤嬤兩個又去了藍如璿房間,這次沒帶東西過去,反而搜羅了房中兩張古琴出去,將牆上純作裝飾用的一管玉笛也帶走了。藍如璿臨窗吹了半夜冷風,此時仍躺在**半夢半醒的迷糊著,猛然被人闖進去拿了東西,驚醒之後強撐著坐起來喊叫:“做什麽你們?為什麽搶我東西?”
趙嬤嬤溫和笑道:“老奴們在王府什麽好東西沒見過,不至於搶姨娘的物件。不瞞姨娘說,這些東西是王爺特意吩咐要拿走的,免得姨娘日後又要夜半吵人安眠,亂生事端。”
“你……你胡說……”藍如璿目瞪口呆,沒料到自己辛苦了半夜施展的琴技竟換來這個結果。
趙嬤嬤吩咐小丫鬟抱了琴笛出門,一點不留情,急得藍如璿掀被走下地追討,“還給我,那是我的嫁妝,豈是你們這些奴才說拿就拿的!”
“姨娘說話注意著些,是王爺吩咐收了您的琴笛,您一口一個奴才的叫誰呢?”趙嬤嬤伸手攔住她,沉下臉道,“咱們王府從沒有夜半笙歌的習慣,王爺是清淨君子,藍姨娘來了卻要給王爺抹黑,真不知襄國侯府怎地教出了你這樣的人。昨夜驚擾了小縣主,若是讓宮裏知道了姨娘所為,您可自求多福吧。”
一番話將藍如璿驚得不輕,顧不得自己價值不菲的兩張古琴了,白著臉呆愣在當地。趙嬤嬤冷笑一聲帶人離去,臨走時將門扇摔得重重悶響。
“……驚擾縣主,怎會?我的琴聲怎會是驚擾?”藍如璿喃喃自語,愣了一會,高聲喊叫丫鬟,“來人!來人!”
品霜乍著膽子躡手躡腳走進來,小心翼翼的模樣看得藍如璿心頭冒火,兩步上前照她臉上給了幾耳光,“鬼鬼祟祟的做什麽,我很可怕麽!我哪裏嚇人了,哪裏驚擾人了?”
病了許多天,藍如璿身上沒力氣,打人並不疼,品霜卻嚇得夠嗆,立時跪在了地上告罪:“姑娘息怒,都是奴婢的錯,奴婢不好……”
“你給我起來!窩囊樣子隻讓我生氣。”藍如璿體力不支,順勢倒在了一旁椅子上,直瞅著品霜發問,“你說,我彈琴不好聽麽?”
品霜縮著身子依言站起來,低聲道:“姑娘彈琴很好聽。”
“真的?”
“真的真的!”
藍如璿咬牙道:“詩書上比不過藍如瑾那個丫頭,琴技我絕不輸給她,到了這裏竟然說我擾人,真真可笑。哼,可笑!”
緊緊握著鏤雕丁香四方椅的扶手,她皺著眉頭想了半日,最終恨恨說道:“定是有人故意在王爺跟前陷害我,一定是……對,是王妃。未曾進府她就百般刁難於我,生恐我搶了她的王爺,使這些下三濫的手段,真是笑死人了。”
她忽然從椅上站了起來,自己走出外間拿了銀吊子裏熬得藥倒進碗裏,一邊急火火的吹氣一邊說道,“我要趕快好起來,到時候看她還拿什麽理由關我,等我見了王爺的麵,這些日子的賬都要跟她算一算。”
湯藥一直在火上溫著,還十分燙人,藍如璿吹了幾口氣就忍著燙喝進口中,燙得舌頭發麻。品霜也不敢提醒她未到用藥時辰,跟在後頭收拾吊子炭火。正在此時如意從外頭進來,藍如璿皺眉道:“又去哪裏了,這幾日總不見你在跟前,還不快來幫我更衣。”
如意答應著上前,解釋說:“奴婢去外頭找灑掃的小丫鬟收拾院子,走了一圈未曾找到,都說不是咱們院子的人,不管咱們。”
來了幾日,因未曾見過主母王妃,藍如璿的院子裏除了品霜如意兩個再無別人,一個雜役都沒給分派。藍如璿聞言恨道:“這般欺我,日後要她好看!”
明玉榭中層層幔帳逶迤垂地,屋角小巧炭爐燃了幾塊上好銀炭,並有香料碎屑灑入其中,甜軟清芬隨著暖意散了滿室。如瑾穿著一身暖碧色水綢斜襟褙子在窗前站了一會,回身輕聲道:“這裏臨水太近,夏日倒是涼快,這時節便比別處風大了些,緊閉著窗子也覺涼寒,明日叫人做幾掛薄氈簾子出來,母親晚上入寢時便掛在窗上遮風,必定是暖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