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王妃,是側妃。”如瑾糾正了她的稱呼,將吉祥拉過來,“就是這個丫頭,您還是先看看再說,別急著答應,可沒後悔藥吃。”
吉祥滿臉通紅跟彭母福身,惹得一屋子人發笑。她這身份肯和民婦見禮,可不就是心裏認了這門親事。
彭母一疊連聲地誇她,從頭到腳的誇,終於她受不住借口逃了出去,大家笑得更大聲。最後彭母千恩萬謝地走了,說回去就請媒人來正式說親。晚上如瑾將吉祥叫到跟前細細的問,“其實你是我的陪嫁,想要找個更好的出路並不難,彭進財雖然本身不錯,可家裏窮,年歲又比你大許多,你自幼雖是丫鬟,過的也是錦衣玉食的日子,這事你真想好了麽?若要悔,現在還不晚,真到說媒下聘的時候可就不能輕易更改了。”
吉祥紅著臉,但回答的幹脆:“奴婢願意過尋常日子,彭掌櫃是肯上進的人,頭腦又好,孝順顧家。他家裏雖然不富裕,但是人口簡單,她母親那樣人又不會端架子當婆婆,奴婢覺得很好。在府裏待久看慣了,奴婢想過小戶日子。”
如瑾沒料她想得這麽多,願望如此樸實。不由點頭:“其實我也羨慕簡單門戶的生活,不過小戶人家有小戶的苦處,你嫁過去,我不讓彭家受權貴豪強欺壓就是。”
“多謝主子。”
因為吉祥有了出路,早晚要走,如瑾商量著讓彭家把婚期拖了拖,先讓她幫襯自己一年半載的,待冬雪荷露幾個得用了再放她出嫁。彭家自然答應,自此彭進財每次來報賬回事,都不忘了給吉祥帶點東西,一塊料子一盒胭脂的,東西不多是個心意,吉祥全都妥貼收了起來,背地裏還給彭進財做鞋做衣服,因此常被如瑾和丫鬟們打趣。吉祥也不惱,照舊做,很踏實的樣子。如瑾看著暗暗羨慕,若非身不由己,她倒很想過這樣簡單和樂的生活。
在娘家住了幾天回到王府,張六娘叫了如瑾去相看布料。五顏六色各種材質的料子擺滿了整張羅漢床,流光溢彩的。見如瑾進屋,張六娘笑說:“我選了幾日沒個結果,你快來看看,要個什麽顏色的呢,聽說宋姐姐那邊都已經動手繡上了,咱們的‘壽’字還沒有著落。”
原來是為皇後吩咐的幾家各自繡一幅壽字給皇帝過萬歲節。
如瑾細看了看那堆料子,說:“壽字尋常都用紅底配金字,黑字也有,或者素底紅字,姐姐看呢?”
“我也想紅底金字喜慶熱鬧,可宋姐姐用的就是這顏色。”
如瑾笑道:“同色也可,掛在一起更配套。換個顏色也好,顯得別致一些。我在繡工上不在行,還得姐姐拿主意。”
張六娘也笑:“聽說你開了一個繡鋪,因為花樣新巧,生意很好,現在卻又說起不在行來,外行人能開興隆鋪子麽。”
她知道了?
這原也不是背人的事,先前暗中行事不過是事情沒成不想吵嚷的人人皆知,眼下開起來了,如瑾就不避諱,笑說:“不是我開的,是家裏母親的主意,我摻在裏頭學著而已。”一麵尋思著張六娘怎麽這樣快就知道,看來她果然在關注自己?
張六娘說:“不管怎樣,今兒都得把料子絲線定下來了,然後大家日夜趕工,才能不誤了萬壽節的日子。”
正說著,丫鬟來稟有太醫進府。
“王爺又病了?”如瑾問。長平王那次中暑才好了沒兩天,剛停了藥,怎麽又來太醫了。
張六娘叫把人帶進來,解釋說:“是宮裏給你派來的,早點治好了,免得總帶著這些東西。”她指指如瑾腰間的香袋子。
原來為這個。那日皇帝隨口一句找太醫瞧,如瑾根本就沒放在心上,沒想宮裏還真要派人來,也不知道是誰的主意。“那我先回去等太醫問診,一會再來跟姐姐商量壽字。”如瑾站起來。
張六娘說:“就在這裏看吧,看完了咱們方便說話。別覺得不好意思,這毛病又不是你願意得的,姐姐不笑話你。”
如瑾待要推辭,那邊太醫已經被引進來了,隔著簾子利索請了安,站在內室門外等著看診。和他同來的是鳳音宮的內侍,也照樣問禮,然後說:“娘娘讓奴才轉告藍側妃,開方子用藥盡管用,王府沒有的去宮裏領,早點把毛病治好了為要。”
如瑾欠身聽了,說一句“多謝娘娘”,張六娘將太醫叫了進來。如瑾隻好坐下來看病。
那太醫白淨麵皮,中等個頭,四十多歲,如瑾認得他,是太醫院院正陸的徒弟,當年那個跟她關係不錯的宮嬪所生的小公主,夭折之前就是他在主理診治。如瑾不由留了心。
張六娘介紹說:“這位太醫得了陸醫正真傳,各樣病症都能料理,最擅長的是調節婦人氣血虛虧,娘娘們平日常找他調理身子。”
“請側妃脈。”太醫躬身拿了脈診。
吳竹春搭了帕子在如瑾手腕上,讓他聽脈。太醫左右換邊各聽了盞茶工夫,凝神片刻,這才說:“側妃的確有虛虧之症,日常該是手腳易冷,常常乏力,怕冷畏寒。”
吳竹春笑著說:“我們主子的確是這樣。”就說起如瑾平日怎麽虛弱,有的沒的說了一大通,隻要是體虛該有的症狀都往上說,如瑾不住點頭,偶爾應和一兩句。
太醫道:“如此說來是自幼淤積的熱毒濕氣了。”
張六娘在旁聽了半日,問說:“這便是體有異味的緣故麽,該怎麽治呢?”
太醫說:“這病的確是因濕熱所引,不過體有濕熱不一定必會患上此病,還因各人體質不同各有症狀,要想治療,也要視病人情況酌情用方。”
這說了等於沒說。
不過人家說得也沒錯,體質氣血本就是很玄妙的東西,許多病症來源要經過仔細推敲,如瑾當日並不是憑空想的這毛病躲選秀,原是本知道自己體質,順著體質想出的病症,任誰來問診都是這個結論,不好說她是裝的。
張六娘道:“那麽就請太醫好好斟酌吧,早些將側妃的身子調理過來。”
太醫從藥箱裏找出一個小盒子,打開來,裏頭是琥珀色的明膏。“這是甄別此類病症的藥膏,請側妃在腕上或頸處抹上一些,半柱香後根據氣味和變色不同,可確定側妃是哪路體香,下官好對症下藥。”
“有這樣的東西麽,倒是稀奇。”如瑾笑看那膏子。
張六娘道:“想必是陸醫正的秘製?”太醫點頭,張六娘盈盈望著如瑾。
如瑾道:“聽聞頸上血脈比腕處要活,想必甄別更容易,我就塗在頸處吧。”說完目視吳竹春。
吳竹春點頭,抬手從發上摘了耳挖銀簪,接過盒子挑了一點藥膏。如瑾微微偏頭,將背對張六娘的那邊頸部空出來,吳竹春擋了太醫的視線,作勢將藥膏塗在了她衣領外側。如瑾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吳竹春手快,角度又巧,期間還用帕子擋了一下,屋中侍立的丫鬟們都看不到詳細。
太醫又觀麵色,看舌苔,仔細詢問日常起居,不一會時候到了,他告聲罪,低頭近前嗅了嗅。衣領上的氣味似乎沒變,如瑾等他嗅完笑道:“我身上帶著味烈的香袋,太醫還能辨別藥膏的味道麽,果然是行家。”
太醫自謙笑笑,回道:“側妃是體濕內熱膠滯了氣血,容下官開方。另外這藥散平日可塗抹在身上,沐浴也可用,加上服用湯藥,內外一起調理有加快治愈之效。還可以添在香囊裏,氣味要比其他香料好。”他又從藥箱掏出一個精巧盒子。
如瑾命吳竹春收了,道了謝,太醫就下去開方。
張六娘接著邀如瑾相看布料,太醫那邊方子剛寫完,人還沒走,錦繡閣的內侍小雙子跑來回事:“請側妃快點回院子裏去,王爺之前落了一本要緊的書在您那邊,一時找不到了,吉祥姐姐不知您收在了哪裏,王爺正訓她……”
如瑾立刻起身告辭,張六娘囑咐快些去,別耽誤了王爺正事,如瑾就帶人匆匆走了。路上吳竹春讓小雙子先回去報信,看看四下無人,低聲道:“主子躲著點那邊衣領,回去奴婢就服侍您換衣。”
如瑾點頭,覺得吳竹春在這方麵十分得用,不用事先交代什麽就能事事想的周到,還明白緣故。
回了辰薇院,花盞一眾果然站在廊下,臉色都不大好看,屋裏傳來長平王的聲音:“……本王走時你們怎地不知道將書收拾走,既落下了,吉祥怎地不知好好收著,難道日常事事都要你主子親自動手?”
原來是將花盞也訓上了。如瑾聽著好笑,朝花盞點點頭,掀簾進了屋子。
“王爺要找哪本?您自己胡亂丟書,倒怪起別人來。是我讓吉祥不必碰書的,您拿她撒氣不如先訓了我。”
長平王問:“在哪?是上次那本《陳會要》,第二卷。”
“床頭屜櫃裏,王爺隨我來。”
如瑾領他進內室,進了拔步床,拉開抽屜,一卷書好好的躺在裏頭。如瑾偏頭看他:“王爺是有事,還是聽說太醫來了,特意替我脫身?”
長平王坐到床沿上,臉上鬱氣早沒了,問:“姓的怎麽診的?”
如瑾關了抽屜坐到妝台邊瞅著他笑:“何必這麽大張旗鼓,傳我回來還要繞彎子。”
“習慣就好。”
如瑾哭笑不得:“您累不累?”
“習慣了。”
“……”如瑾真不知道該笑話他還是該替他心酸。
長平王露出笑來:“沒關係,很快就不用這麽小心了。”
“您是說?”
長平王搖搖頭,繼續問太醫問診的過程,如瑾簡略說了說,長平王聽說她衣領上抹了藥膏,眉頭微皺,伸手將她拽了過去,湊到脖子跟前聞。聞完了,說,“換了吧。”然後就給她解衣帶。
如瑾早就紅了臉,趕緊掙脫出來,“我自己來。”走到床邊幔帳裏換了一件夾襖出來。
“王爺,那是什麽?”她提起話頭緩解尷尬。
長平王搖頭:“不確定,整日搗鼓藥材的人總能弄出新花樣來,防不勝防,以後遇到這種事當場就拒絕了便是,不用周旋。”
如瑾又叫了吳竹春進來,將太醫給的藥散拿出來,長平王接過去看看,沒說什麽,讓把藥散和如瑾換下的衣服都裝在一起,放在盒子裏,然後他帶著走了。
吉祥和冬雪進來詢問緣故,吳竹春說了看病的事,聽得兩人驚愕不已。吉祥青了臉:“王妃是要做什麽,試探主子有沒有病,還是想琢磨別的。”
如瑾道:“尚且不知,不過也不用理她,我們自己小心著就是了。左不過是那些事,你們心裏有數就好,平日和府裏丫鬟婆子走動,也注意著一些,別被人鑽了空子。”
吉祥道:“主子怎麽軟弱起來了,在家時您是怎麽收拾了二太太她們的,奴婢盡管不知道詳細,可也能約略猜出幾分。難道王妃就有三頭六臂了?就是皇後的侄女又如何,主子不該放任她欺負到頭上來。”
冬雪也期待的看著她。
如瑾笑說:“你們著急什麽,王妃原本也沒做什麽事,就是今天親自跟著太醫問診,正室關心府裏妾室難道不是正常麽。我們小心是一回事,若是人家本沒壞心,可不是憑空錯怪了人?”
“主子,您可不要被王妃的笑臉蒙蔽,人人都會笑,笑出來是什麽氣度,那可是不一樣的。奴婢可不覺得她眼底眉頭透出來的是純善之心。”
吉祥滿臉通紅跟彭母福身,惹得一屋子人發笑。她這身份肯和民婦見禮,可不就是心裏認了這門親事。
彭母一疊連聲地誇她,從頭到腳的誇,終於她受不住借口逃了出去,大家笑得更大聲。最後彭母千恩萬謝地走了,說回去就請媒人來正式說親。晚上如瑾將吉祥叫到跟前細細的問,“其實你是我的陪嫁,想要找個更好的出路並不難,彭進財雖然本身不錯,可家裏窮,年歲又比你大許多,你自幼雖是丫鬟,過的也是錦衣玉食的日子,這事你真想好了麽?若要悔,現在還不晚,真到說媒下聘的時候可就不能輕易更改了。”
吉祥紅著臉,但回答的幹脆:“奴婢願意過尋常日子,彭掌櫃是肯上進的人,頭腦又好,孝順顧家。他家裏雖然不富裕,但是人口簡單,她母親那樣人又不會端架子當婆婆,奴婢覺得很好。在府裏待久看慣了,奴婢想過小戶日子。”
如瑾沒料她想得這麽多,願望如此樸實。不由點頭:“其實我也羨慕簡單門戶的生活,不過小戶人家有小戶的苦處,你嫁過去,我不讓彭家受權貴豪強欺壓就是。”
“多謝主子。”
因為吉祥有了出路,早晚要走,如瑾商量著讓彭家把婚期拖了拖,先讓她幫襯自己一年半載的,待冬雪荷露幾個得用了再放她出嫁。彭家自然答應,自此彭進財每次來報賬回事,都不忘了給吉祥帶點東西,一塊料子一盒胭脂的,東西不多是個心意,吉祥全都妥貼收了起來,背地裏還給彭進財做鞋做衣服,因此常被如瑾和丫鬟們打趣。吉祥也不惱,照舊做,很踏實的樣子。如瑾看著暗暗羨慕,若非身不由己,她倒很想過這樣簡單和樂的生活。
在娘家住了幾天回到王府,張六娘叫了如瑾去相看布料。五顏六色各種材質的料子擺滿了整張羅漢床,流光溢彩的。見如瑾進屋,張六娘笑說:“我選了幾日沒個結果,你快來看看,要個什麽顏色的呢,聽說宋姐姐那邊都已經動手繡上了,咱們的‘壽’字還沒有著落。”
原來是為皇後吩咐的幾家各自繡一幅壽字給皇帝過萬歲節。
如瑾細看了看那堆料子,說:“壽字尋常都用紅底配金字,黑字也有,或者素底紅字,姐姐看呢?”
“我也想紅底金字喜慶熱鬧,可宋姐姐用的就是這顏色。”
如瑾笑道:“同色也可,掛在一起更配套。換個顏色也好,顯得別致一些。我在繡工上不在行,還得姐姐拿主意。”
張六娘也笑:“聽說你開了一個繡鋪,因為花樣新巧,生意很好,現在卻又說起不在行來,外行人能開興隆鋪子麽。”
她知道了?
這原也不是背人的事,先前暗中行事不過是事情沒成不想吵嚷的人人皆知,眼下開起來了,如瑾就不避諱,笑說:“不是我開的,是家裏母親的主意,我摻在裏頭學著而已。”一麵尋思著張六娘怎麽這樣快就知道,看來她果然在關注自己?
張六娘說:“不管怎樣,今兒都得把料子絲線定下來了,然後大家日夜趕工,才能不誤了萬壽節的日子。”
正說著,丫鬟來稟有太醫進府。
“王爺又病了?”如瑾問。長平王那次中暑才好了沒兩天,剛停了藥,怎麽又來太醫了。
張六娘叫把人帶進來,解釋說:“是宮裏給你派來的,早點治好了,免得總帶著這些東西。”她指指如瑾腰間的香袋子。
原來為這個。那日皇帝隨口一句找太醫瞧,如瑾根本就沒放在心上,沒想宮裏還真要派人來,也不知道是誰的主意。“那我先回去等太醫問診,一會再來跟姐姐商量壽字。”如瑾站起來。
張六娘說:“就在這裏看吧,看完了咱們方便說話。別覺得不好意思,這毛病又不是你願意得的,姐姐不笑話你。”
如瑾待要推辭,那邊太醫已經被引進來了,隔著簾子利索請了安,站在內室門外等著看診。和他同來的是鳳音宮的內侍,也照樣問禮,然後說:“娘娘讓奴才轉告藍側妃,開方子用藥盡管用,王府沒有的去宮裏領,早點把毛病治好了為要。”
如瑾欠身聽了,說一句“多謝娘娘”,張六娘將太醫叫了進來。如瑾隻好坐下來看病。
那太醫白淨麵皮,中等個頭,四十多歲,如瑾認得他,是太醫院院正陸的徒弟,當年那個跟她關係不錯的宮嬪所生的小公主,夭折之前就是他在主理診治。如瑾不由留了心。
張六娘介紹說:“這位太醫得了陸醫正真傳,各樣病症都能料理,最擅長的是調節婦人氣血虛虧,娘娘們平日常找他調理身子。”
“請側妃脈。”太醫躬身拿了脈診。
吳竹春搭了帕子在如瑾手腕上,讓他聽脈。太醫左右換邊各聽了盞茶工夫,凝神片刻,這才說:“側妃的確有虛虧之症,日常該是手腳易冷,常常乏力,怕冷畏寒。”
吳竹春笑著說:“我們主子的確是這樣。”就說起如瑾平日怎麽虛弱,有的沒的說了一大通,隻要是體虛該有的症狀都往上說,如瑾不住點頭,偶爾應和一兩句。
太醫道:“如此說來是自幼淤積的熱毒濕氣了。”
張六娘在旁聽了半日,問說:“這便是體有異味的緣故麽,該怎麽治呢?”
太醫說:“這病的確是因濕熱所引,不過體有濕熱不一定必會患上此病,還因各人體質不同各有症狀,要想治療,也要視病人情況酌情用方。”
這說了等於沒說。
不過人家說得也沒錯,體質氣血本就是很玄妙的東西,許多病症來源要經過仔細推敲,如瑾當日並不是憑空想的這毛病躲選秀,原是本知道自己體質,順著體質想出的病症,任誰來問診都是這個結論,不好說她是裝的。
張六娘道:“那麽就請太醫好好斟酌吧,早些將側妃的身子調理過來。”
太醫從藥箱裏找出一個小盒子,打開來,裏頭是琥珀色的明膏。“這是甄別此類病症的藥膏,請側妃在腕上或頸處抹上一些,半柱香後根據氣味和變色不同,可確定側妃是哪路體香,下官好對症下藥。”
“有這樣的東西麽,倒是稀奇。”如瑾笑看那膏子。
張六娘道:“想必是陸醫正的秘製?”太醫點頭,張六娘盈盈望著如瑾。
如瑾道:“聽聞頸上血脈比腕處要活,想必甄別更容易,我就塗在頸處吧。”說完目視吳竹春。
吳竹春點頭,抬手從發上摘了耳挖銀簪,接過盒子挑了一點藥膏。如瑾微微偏頭,將背對張六娘的那邊頸部空出來,吳竹春擋了太醫的視線,作勢將藥膏塗在了她衣領外側。如瑾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吳竹春手快,角度又巧,期間還用帕子擋了一下,屋中侍立的丫鬟們都看不到詳細。
太醫又觀麵色,看舌苔,仔細詢問日常起居,不一會時候到了,他告聲罪,低頭近前嗅了嗅。衣領上的氣味似乎沒變,如瑾等他嗅完笑道:“我身上帶著味烈的香袋,太醫還能辨別藥膏的味道麽,果然是行家。”
太醫自謙笑笑,回道:“側妃是體濕內熱膠滯了氣血,容下官開方。另外這藥散平日可塗抹在身上,沐浴也可用,加上服用湯藥,內外一起調理有加快治愈之效。還可以添在香囊裏,氣味要比其他香料好。”他又從藥箱掏出一個精巧盒子。
如瑾命吳竹春收了,道了謝,太醫就下去開方。
張六娘接著邀如瑾相看布料,太醫那邊方子剛寫完,人還沒走,錦繡閣的內侍小雙子跑來回事:“請側妃快點回院子裏去,王爺之前落了一本要緊的書在您那邊,一時找不到了,吉祥姐姐不知您收在了哪裏,王爺正訓她……”
如瑾立刻起身告辭,張六娘囑咐快些去,別耽誤了王爺正事,如瑾就帶人匆匆走了。路上吳竹春讓小雙子先回去報信,看看四下無人,低聲道:“主子躲著點那邊衣領,回去奴婢就服侍您換衣。”
如瑾點頭,覺得吳竹春在這方麵十分得用,不用事先交代什麽就能事事想的周到,還明白緣故。
回了辰薇院,花盞一眾果然站在廊下,臉色都不大好看,屋裏傳來長平王的聲音:“……本王走時你們怎地不知道將書收拾走,既落下了,吉祥怎地不知好好收著,難道日常事事都要你主子親自動手?”
原來是將花盞也訓上了。如瑾聽著好笑,朝花盞點點頭,掀簾進了屋子。
“王爺要找哪本?您自己胡亂丟書,倒怪起別人來。是我讓吉祥不必碰書的,您拿她撒氣不如先訓了我。”
長平王問:“在哪?是上次那本《陳會要》,第二卷。”
“床頭屜櫃裏,王爺隨我來。”
如瑾領他進內室,進了拔步床,拉開抽屜,一卷書好好的躺在裏頭。如瑾偏頭看他:“王爺是有事,還是聽說太醫來了,特意替我脫身?”
長平王坐到床沿上,臉上鬱氣早沒了,問:“姓的怎麽診的?”
如瑾關了抽屜坐到妝台邊瞅著他笑:“何必這麽大張旗鼓,傳我回來還要繞彎子。”
“習慣就好。”
如瑾哭笑不得:“您累不累?”
“習慣了。”
“……”如瑾真不知道該笑話他還是該替他心酸。
長平王露出笑來:“沒關係,很快就不用這麽小心了。”
“您是說?”
長平王搖搖頭,繼續問太醫問診的過程,如瑾簡略說了說,長平王聽說她衣領上抹了藥膏,眉頭微皺,伸手將她拽了過去,湊到脖子跟前聞。聞完了,說,“換了吧。”然後就給她解衣帶。
如瑾早就紅了臉,趕緊掙脫出來,“我自己來。”走到床邊幔帳裏換了一件夾襖出來。
“王爺,那是什麽?”她提起話頭緩解尷尬。
長平王搖頭:“不確定,整日搗鼓藥材的人總能弄出新花樣來,防不勝防,以後遇到這種事當場就拒絕了便是,不用周旋。”
如瑾又叫了吳竹春進來,將太醫給的藥散拿出來,長平王接過去看看,沒說什麽,讓把藥散和如瑾換下的衣服都裝在一起,放在盒子裏,然後他帶著走了。
吉祥和冬雪進來詢問緣故,吳竹春說了看病的事,聽得兩人驚愕不已。吉祥青了臉:“王妃是要做什麽,試探主子有沒有病,還是想琢磨別的。”
如瑾道:“尚且不知,不過也不用理她,我們自己小心著就是了。左不過是那些事,你們心裏有數就好,平日和府裏丫鬟婆子走動,也注意著一些,別被人鑽了空子。”
吉祥道:“主子怎麽軟弱起來了,在家時您是怎麽收拾了二太太她們的,奴婢盡管不知道詳細,可也能約略猜出幾分。難道王妃就有三頭六臂了?就是皇後的侄女又如何,主子不該放任她欺負到頭上來。”
冬雪也期待的看著她。
如瑾笑說:“你們著急什麽,王妃原本也沒做什麽事,就是今天親自跟著太醫問診,正室關心府裏妾室難道不是正常麽。我們小心是一回事,若是人家本沒壞心,可不是憑空錯怪了人?”
“主子,您可不要被王妃的笑臉蒙蔽,人人都會笑,笑出來是什麽氣度,那可是不一樣的。奴婢可不覺得她眼底眉頭透出來的是純善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