霎時滿宅子都動了起來,為男主人回來長住做準備。
雖然,長平王在王府居住的時間很可能不會太長,但能住一天,如瑾就會讓他舒服一天。
府門外停了許多高大馬車,都是聞訊趕來參見的高官顯貴,帖子一張一張往門房裏頭遞,已經許久沒有出現過這樣的盛況了。
可長平王一個人都沒見,隻說奔涉勞頓,要好好休息幾日,將養好了再出門。
有人聞言便客氣地留下禮物轉身告辭,有的人堅持不懈一直求見,馬車停在門外不肯走。長平王的態度就是一概不理會,先還讓門房上的人一遍遍通傳解釋,後來幹脆閉了大門,隻留兩列精甲護衛在門口守著,一個待客的都沒有。
於是直到日落時分,王府門前終於恢複了清靜,不在有人趕來拜見了。
外頭報進來,長平王隻淡淡一笑。
正在與他議事的幕僚們見了,就更加佩服主人的心思。
明明已經接了詔書,回京之後隨時可以舉行繼位大典,但長平王此時連一個朝臣也不見,分明是故意晾著他們。這份對唾手可得的帝位都不急不躁、相當有耐心的氣度,實在是常人難及。
人心,有時候就是這麽晾出來的。
晾著晾著,就會有人緊張不安,做出一些不太妥當的舉動。越是浸**官場多年的老臣,在**的事情麵前就會越多疑,心裏長了草,一言一行有時就會露出馬腳來。
新帝即為,收攏人心,早日搭建自己的班底最重要。長平王這是在考驗人心相背。
幕僚們體會到這一點,議事時就越發小心謹慎起來,生恐長平王此時也在借機考驗他們。長平王將眾人態度看在眼裏,不動聲色,一切如常。
從午後到日落,每一個留京的僚屬都將自己手裏的事情簡單報備一遍,有需要決斷的,長平王就快刀亂麻一一敲定解決。
“本王隻給大體方向,具體的你們自己去做。以後事情隻會越來越多,本王不可能事必躬親,否則隻會累死自己,害了大燕。你們跟本王許久,關於以後,一切自不必多說。”
幕僚和僚屬們心情都有些激動。
長平王微笑:“累了,都去吃些東西,回來再說。”
於是大家謝恩下去,用了飯菜,再回來時氣氛就輕鬆些了。長平王從端坐改為挪到榻上歪著,“大事說完了,說些有意思的如何。”
自然不是要議論鬥雞走狗了,再有意思,也得是正事。大家心領神會,紛紛提起手底下的軼事。
有個人就說起老內侍來金福,太子宮變時貢獻皇宮營造圖紙的那位。
“……這人一向老實,並沒有出格舉動,整日就在院子裏練功、曬太陽、做雜活。前些日子藍主子用人曾經聯係過他,他痛快答應下來,潛伏在王府中,將木姑娘留下的釘子都拔了,過程很幹淨又隱蔽,侯夫人自始至終蒙在鼓裏——要是咱們的人去做這事,最好也就是這樣的程度了。”
長平王眉頭微動,淡淡問:“他沒再提求見本王的事?”
“沒有。藍主子上次找他,他都沒有借機提要求。”
“倒是沉得住氣。”長平王笑了笑,“改日有空帶他來見我。”
唐允上前稟報王府內宅的事。家常事務自有如瑾主理,但選人用人還在他手中報備,走的是王府暗線這一路。因為出了木雲娘的事情,唐允不敢怠慢,將近期變動都一一稟報。長平王聽得稍微認真了一些,沉默著聽完,問:“祝氏呢?”
“在樓下跪著。”
“讓她把內府清理幹淨,並且告訴她,這是她在此最後一件事了。”
賀蘭當即躬身,“奴才親自去。”
他一臉愧色,長平王笑道,“你要去責備她失職?”
賀蘭不語,身子彎得更低。長平王便戲謔道:“你隨軍良久,回來尚未與她見麵,第一句話就是責怪恐怕不合適吧?”
賀蘭不是個善於玩笑的人,性子比較沉悶,被當眾打趣立刻紅了臉。長平王揮揮手放他下樓了,繼續與眾人說其他事。那邊賀蘭下去見了祝氏,一照麵,腦子裏立刻想起主子的話,將衝到嘴邊的責怪又咽回肚子裏。
想了想,過去輕輕把長跪的祝氏扶了起來。
夫妻兩個過去隔間裏說了一會話,賀蘭先離開上了樓,祝氏眼睛紅紅地出來,一路往辰薇院去了。
長平王那邊,有人提起威遠伯。
“罪名已經敲定,共犯也捉進牢中看守起來……”
“隻等本王回來做決斷?”長平王麵露譏誚,“那群窩囊廢,什麽責任都不肯擔,一味隻推給別人。”
僚屬們都不言聲,知道長平王對朝中繁冗層級和辦事拖拉的臣子已經忍耐許久,一旦上位,必有一番大改動。
屋裏靜了一瞬,很快響起長平王帶著冷意的聲音,“既然要看本王的態度,本王就擺給他們看。明日就去告訴他們,勾結邪教反賊謀逆,誅九族,當街斬首,讓辦理此案的所有人都去觀刑。”
一位幕僚點頭道:“王爺回京立威,拿威遠伯府開刀正好。也給辦案的人一個警醒。”
另一位幕僚卻說:“藍妃之前在京城已經多開殺戒,現在王爺回來了,是不是該緩一緩動手,免得被人議論殺孽?其實……藍妃手有佛蓮,大可以一心向善,不涉血腥,用善事平衡王爺的殺伐。”
幕僚們和唐允等人不同,原本就是智囊,長平王從來不限製他們說話,因此議事起來,大家各抒己見也很隨意,當麵就暗示如瑾出手太狠。
“藍妃不也去上香祈過福?一手屠刀,一手佛蓮,這才是真正的賢後,遠比躲在深宮裏和一群女人勾心鬥角的先皇後來得明智。先皇後的賢惠是假,能幫著王爺趟路的才是真賢良。”又一個幕僚站出來說話。
長平王笑了笑:“一手屠刀,一手佛蓮,這句話說得好。本王要的,正是這樣的女人。”
如瑾正忙著安排長平王回府的瑣事,突然藍府那邊傳過信來,說老太太不行了。
如瑾吃了一驚:“怎麽回事?”
藍老太太自從神誌不清以後,時好時壞,請了許多大夫都沒能根治,隻是一直吃著各種滋補的藥品。秦氏和如瑾都曾問過淩慎之,淩慎之也說這種情況隻能將養,別讓病人受刺激,慢慢地等著她自己好轉。所以時間長了,大家也都漸漸習慣了。藍府不缺補藥,日日調理便是。
現在驟然聽說“不行了”這種話,著實讓人意外。
過來報信的是碧桃,忙扶住如瑾:“您別急,小心自己身子。”又說明原委,“原本是如意姑娘那邊不太好了,彌留之際送了信過來,讓錢嬤嬤幫著求一求老太太,看能不能讓她達成心願。正好今日老太太醒來能認識人,錢嬤嬤一時心軟,就在她跟前試探著提了一提,誰知當時老太太就發了脾氣,把錢嬤嬤好一通罵,把粥碗也摔了,後來,罵著罵著就背過氣去,看著不好。兩個經常過府走動的大夫來看過,都是搖頭……”
“現在呢,現在怎麽樣?”
“錢嬤嬤是中午時候提的,老太太昏過去也半天了,看著越來越不好,嬤嬤就讓奴婢來稟報太太和您一聲。”
如瑾立刻吩咐下人備車,“去請太太過來,我們回藍府一趟。”
然後讓人知會長平王。長平王親自過來,“小心一些。我陪你一起去吧?”
“不用。”如瑾沒想到他會撂下手邊的事專門跑過來,心裏暖暖的,勸住他,“你現在身份不同,雖則你自己未必在意,可讓外人看了不像。我祖母不過是侯夫人,怎能受你的探視。我會照顧好自己的,而且還有母親在身邊呢,你隻管放心。去做事吧,忙完了好快點休息。”
長平王倒是不在意以高拜低,而且這樣更能體現他對如瑾的看重,給如瑾立威。隻是他還要連夜布置一些緊要的事情,權衡一番,也就聽了如瑾的話,暫時不去藍府。
“多帶人,仔細護送你們藍主子和太太,有事即刻回來稟報。”他吩咐關亥等人。
一群人浩浩蕩蕩簇擁著如瑾和秦氏內宅。
淩慎之站在垂花門不遠處等著,見二人出來,上前問禮打招呼,對秦氏說,“聽說老侯夫人病重,我跟著義母過去看一看,幫把手可好?”
藍澤對他那個態度,他能主動提出這個真是將如瑾秦氏當自己人了。
秦氏看了看女兒,等她拿主意。如瑾立時答應了,“多謝兄長。”
如果藍澤不讓淩慎之進門,她也不會讓他受委屈。老太太病情沉重,總要有個可靠妥當的人去看一看才能放心決斷。於是,吩咐人再去備一輛車來。
淩慎之道:“不必麻煩,給我匹馬便是。”
於是到了外頭利落上馬,跟在了秦氏如瑾的馬車旁邊。
內宅裏胡嬤嬤見一眾人烏泱泱的去了,站在門邊遙遙看了一會,沉默著回了房間。到了晚間錦繡閣那邊傳夜宵的時候,瞅著大概是歇息的空檔,胡嬤嬤帶著祝氏去求見長平王。
長平王打發了僚屬們去吃東西,自己隻拿了一杯清茶歪靠在榻上想事情。聽見內侍稟報,就讓胡嬤嬤和祝氏進來。
胡嬤嬤進屋就跪下了。
祝氏看著不好,連忙拉她,“嬤嬤?您這是做什麽,王爺待您一向尊重,您這樣不是折了他的麵子。”
胡嬤嬤道:“王爺和娘娘都看重我,是我的福氣,但主是主,仆是仆,我不能倚老賣老,辜負主子的看重。尤其今日這事,是我不知輕重要進諫,話出口之前要請王爺寬恕。請王爺看在我年老頭昏的份上,不要與我計較。若是說得不中聽了,請隻責罰我,不要怪罪他人。”
祝氏聽著話口不對,連忙也跪在了旁邊,朝上磕頭,“王爺,奴婢不知道嬤嬤要說什麽,這不是奴婢慫恿……”
長平王慢慢喝了一口茶水,麵色平靜,朝榻下跪著的兩人溫言道:“都起來,坐著說話。”
祝氏心裏一跳,慌忙站了起來,卻是不敢坐的,隻站得距離胡嬤嬤遠了一點,低頭垂手侍立著。她明白得很,長平王麵上越是平靜,言語越是溫和,也就表示他心裏越在意。平日裏他和她們說話都是很隨意的,除非是遇到要緊的大事,才會露出幾分嚴肅,可也不像此刻似的,和顏悅色中透著淡淡的疏離,分明是以前在外應酬時慣有的表情。
她已然負罪在身,不能再在王府裏伺候了,憑著自己往日的功勞和夫君的麵子才能保住幾分顏麵,今日被胡嬤嬤叫來鬧了這麽一出。胡嬤嬤顯然是要說不中聽的話,老人家是伺候過陳嬪的人王爺自然不能將之怎樣,她可不想被牽累其中。要是讓王爺以為是自己被遣退不滿,拐著胡嬤嬤來求情,那可更是嚴重了。
於是又不動聲色移開兩步,距離胡嬤嬤更遠些。
胡嬤嬤卻不肯起身,依舊跪著。
長平王將二人掃了一眼,也沒再叫起,隨手從榻邊小幾上抽了一張軍報瀏覽,靜等底下開口。
祝氏小心翼翼覷他一下,就再不敢看第二眼,越發屏聲靜氣。
胡嬤嬤偏偏率先提起了她:“王爺,剛才祝姑娘去見藍妃,說是您的意思,讓她辦完最後一件事就搬出王府去另居。”
說到這裏停了一下,長平王沒搭腔,胡嬤嬤隻好繼續說下去,“……藍妃答應了,也沒有留她,更沒替她和您求情的意思。老奴在旁邊冷眼看著,覺得這件事藍妃做得的確有些小氣。可她一慣並不是小氣之人,偏在這件事上不肯通融……王爺,您即將榮登大寶,藍妃也會定位後宮,咱們都是宮裏頭住過許多年的,知道各宮主子之間是什麽行狀。一直以來,您看重藍妃,藍妃也是您的膀臂,現在越發有了即將出世的小主子,你們的感情隻會越來越好。可是王爺,老奴冒死說一句,夫妻之間感情歸感情,但君臣的界限也擺在那裏,以後許多事千頭萬緒,彼此之間一定會有隔閡和摩擦。藍妃是個明白剔透的人,想必也早已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才開始培植自己的人手。就像這次不肯留祝姑娘……王爺,防微杜漸,您不能不留心。”
雖然,長平王在王府居住的時間很可能不會太長,但能住一天,如瑾就會讓他舒服一天。
府門外停了許多高大馬車,都是聞訊趕來參見的高官顯貴,帖子一張一張往門房裏頭遞,已經許久沒有出現過這樣的盛況了。
可長平王一個人都沒見,隻說奔涉勞頓,要好好休息幾日,將養好了再出門。
有人聞言便客氣地留下禮物轉身告辭,有的人堅持不懈一直求見,馬車停在門外不肯走。長平王的態度就是一概不理會,先還讓門房上的人一遍遍通傳解釋,後來幹脆閉了大門,隻留兩列精甲護衛在門口守著,一個待客的都沒有。
於是直到日落時分,王府門前終於恢複了清靜,不在有人趕來拜見了。
外頭報進來,長平王隻淡淡一笑。
正在與他議事的幕僚們見了,就更加佩服主人的心思。
明明已經接了詔書,回京之後隨時可以舉行繼位大典,但長平王此時連一個朝臣也不見,分明是故意晾著他們。這份對唾手可得的帝位都不急不躁、相當有耐心的氣度,實在是常人難及。
人心,有時候就是這麽晾出來的。
晾著晾著,就會有人緊張不安,做出一些不太妥當的舉動。越是浸**官場多年的老臣,在**的事情麵前就會越多疑,心裏長了草,一言一行有時就會露出馬腳來。
新帝即為,收攏人心,早日搭建自己的班底最重要。長平王這是在考驗人心相背。
幕僚們體會到這一點,議事時就越發小心謹慎起來,生恐長平王此時也在借機考驗他們。長平王將眾人態度看在眼裏,不動聲色,一切如常。
從午後到日落,每一個留京的僚屬都將自己手裏的事情簡單報備一遍,有需要決斷的,長平王就快刀亂麻一一敲定解決。
“本王隻給大體方向,具體的你們自己去做。以後事情隻會越來越多,本王不可能事必躬親,否則隻會累死自己,害了大燕。你們跟本王許久,關於以後,一切自不必多說。”
幕僚和僚屬們心情都有些激動。
長平王微笑:“累了,都去吃些東西,回來再說。”
於是大家謝恩下去,用了飯菜,再回來時氣氛就輕鬆些了。長平王從端坐改為挪到榻上歪著,“大事說完了,說些有意思的如何。”
自然不是要議論鬥雞走狗了,再有意思,也得是正事。大家心領神會,紛紛提起手底下的軼事。
有個人就說起老內侍來金福,太子宮變時貢獻皇宮營造圖紙的那位。
“……這人一向老實,並沒有出格舉動,整日就在院子裏練功、曬太陽、做雜活。前些日子藍主子用人曾經聯係過他,他痛快答應下來,潛伏在王府中,將木姑娘留下的釘子都拔了,過程很幹淨又隱蔽,侯夫人自始至終蒙在鼓裏——要是咱們的人去做這事,最好也就是這樣的程度了。”
長平王眉頭微動,淡淡問:“他沒再提求見本王的事?”
“沒有。藍主子上次找他,他都沒有借機提要求。”
“倒是沉得住氣。”長平王笑了笑,“改日有空帶他來見我。”
唐允上前稟報王府內宅的事。家常事務自有如瑾主理,但選人用人還在他手中報備,走的是王府暗線這一路。因為出了木雲娘的事情,唐允不敢怠慢,將近期變動都一一稟報。長平王聽得稍微認真了一些,沉默著聽完,問:“祝氏呢?”
“在樓下跪著。”
“讓她把內府清理幹淨,並且告訴她,這是她在此最後一件事了。”
賀蘭當即躬身,“奴才親自去。”
他一臉愧色,長平王笑道,“你要去責備她失職?”
賀蘭不語,身子彎得更低。長平王便戲謔道:“你隨軍良久,回來尚未與她見麵,第一句話就是責怪恐怕不合適吧?”
賀蘭不是個善於玩笑的人,性子比較沉悶,被當眾打趣立刻紅了臉。長平王揮揮手放他下樓了,繼續與眾人說其他事。那邊賀蘭下去見了祝氏,一照麵,腦子裏立刻想起主子的話,將衝到嘴邊的責怪又咽回肚子裏。
想了想,過去輕輕把長跪的祝氏扶了起來。
夫妻兩個過去隔間裏說了一會話,賀蘭先離開上了樓,祝氏眼睛紅紅地出來,一路往辰薇院去了。
長平王那邊,有人提起威遠伯。
“罪名已經敲定,共犯也捉進牢中看守起來……”
“隻等本王回來做決斷?”長平王麵露譏誚,“那群窩囊廢,什麽責任都不肯擔,一味隻推給別人。”
僚屬們都不言聲,知道長平王對朝中繁冗層級和辦事拖拉的臣子已經忍耐許久,一旦上位,必有一番大改動。
屋裏靜了一瞬,很快響起長平王帶著冷意的聲音,“既然要看本王的態度,本王就擺給他們看。明日就去告訴他們,勾結邪教反賊謀逆,誅九族,當街斬首,讓辦理此案的所有人都去觀刑。”
一位幕僚點頭道:“王爺回京立威,拿威遠伯府開刀正好。也給辦案的人一個警醒。”
另一位幕僚卻說:“藍妃之前在京城已經多開殺戒,現在王爺回來了,是不是該緩一緩動手,免得被人議論殺孽?其實……藍妃手有佛蓮,大可以一心向善,不涉血腥,用善事平衡王爺的殺伐。”
幕僚們和唐允等人不同,原本就是智囊,長平王從來不限製他們說話,因此議事起來,大家各抒己見也很隨意,當麵就暗示如瑾出手太狠。
“藍妃不也去上香祈過福?一手屠刀,一手佛蓮,這才是真正的賢後,遠比躲在深宮裏和一群女人勾心鬥角的先皇後來得明智。先皇後的賢惠是假,能幫著王爺趟路的才是真賢良。”又一個幕僚站出來說話。
長平王笑了笑:“一手屠刀,一手佛蓮,這句話說得好。本王要的,正是這樣的女人。”
如瑾正忙著安排長平王回府的瑣事,突然藍府那邊傳過信來,說老太太不行了。
如瑾吃了一驚:“怎麽回事?”
藍老太太自從神誌不清以後,時好時壞,請了許多大夫都沒能根治,隻是一直吃著各種滋補的藥品。秦氏和如瑾都曾問過淩慎之,淩慎之也說這種情況隻能將養,別讓病人受刺激,慢慢地等著她自己好轉。所以時間長了,大家也都漸漸習慣了。藍府不缺補藥,日日調理便是。
現在驟然聽說“不行了”這種話,著實讓人意外。
過來報信的是碧桃,忙扶住如瑾:“您別急,小心自己身子。”又說明原委,“原本是如意姑娘那邊不太好了,彌留之際送了信過來,讓錢嬤嬤幫著求一求老太太,看能不能讓她達成心願。正好今日老太太醒來能認識人,錢嬤嬤一時心軟,就在她跟前試探著提了一提,誰知當時老太太就發了脾氣,把錢嬤嬤好一通罵,把粥碗也摔了,後來,罵著罵著就背過氣去,看著不好。兩個經常過府走動的大夫來看過,都是搖頭……”
“現在呢,現在怎麽樣?”
“錢嬤嬤是中午時候提的,老太太昏過去也半天了,看著越來越不好,嬤嬤就讓奴婢來稟報太太和您一聲。”
如瑾立刻吩咐下人備車,“去請太太過來,我們回藍府一趟。”
然後讓人知會長平王。長平王親自過來,“小心一些。我陪你一起去吧?”
“不用。”如瑾沒想到他會撂下手邊的事專門跑過來,心裏暖暖的,勸住他,“你現在身份不同,雖則你自己未必在意,可讓外人看了不像。我祖母不過是侯夫人,怎能受你的探視。我會照顧好自己的,而且還有母親在身邊呢,你隻管放心。去做事吧,忙完了好快點休息。”
長平王倒是不在意以高拜低,而且這樣更能體現他對如瑾的看重,給如瑾立威。隻是他還要連夜布置一些緊要的事情,權衡一番,也就聽了如瑾的話,暫時不去藍府。
“多帶人,仔細護送你們藍主子和太太,有事即刻回來稟報。”他吩咐關亥等人。
一群人浩浩蕩蕩簇擁著如瑾和秦氏內宅。
淩慎之站在垂花門不遠處等著,見二人出來,上前問禮打招呼,對秦氏說,“聽說老侯夫人病重,我跟著義母過去看一看,幫把手可好?”
藍澤對他那個態度,他能主動提出這個真是將如瑾秦氏當自己人了。
秦氏看了看女兒,等她拿主意。如瑾立時答應了,“多謝兄長。”
如果藍澤不讓淩慎之進門,她也不會讓他受委屈。老太太病情沉重,總要有個可靠妥當的人去看一看才能放心決斷。於是,吩咐人再去備一輛車來。
淩慎之道:“不必麻煩,給我匹馬便是。”
於是到了外頭利落上馬,跟在了秦氏如瑾的馬車旁邊。
內宅裏胡嬤嬤見一眾人烏泱泱的去了,站在門邊遙遙看了一會,沉默著回了房間。到了晚間錦繡閣那邊傳夜宵的時候,瞅著大概是歇息的空檔,胡嬤嬤帶著祝氏去求見長平王。
長平王打發了僚屬們去吃東西,自己隻拿了一杯清茶歪靠在榻上想事情。聽見內侍稟報,就讓胡嬤嬤和祝氏進來。
胡嬤嬤進屋就跪下了。
祝氏看著不好,連忙拉她,“嬤嬤?您這是做什麽,王爺待您一向尊重,您這樣不是折了他的麵子。”
胡嬤嬤道:“王爺和娘娘都看重我,是我的福氣,但主是主,仆是仆,我不能倚老賣老,辜負主子的看重。尤其今日這事,是我不知輕重要進諫,話出口之前要請王爺寬恕。請王爺看在我年老頭昏的份上,不要與我計較。若是說得不中聽了,請隻責罰我,不要怪罪他人。”
祝氏聽著話口不對,連忙也跪在了旁邊,朝上磕頭,“王爺,奴婢不知道嬤嬤要說什麽,這不是奴婢慫恿……”
長平王慢慢喝了一口茶水,麵色平靜,朝榻下跪著的兩人溫言道:“都起來,坐著說話。”
祝氏心裏一跳,慌忙站了起來,卻是不敢坐的,隻站得距離胡嬤嬤遠了一點,低頭垂手侍立著。她明白得很,長平王麵上越是平靜,言語越是溫和,也就表示他心裏越在意。平日裏他和她們說話都是很隨意的,除非是遇到要緊的大事,才會露出幾分嚴肅,可也不像此刻似的,和顏悅色中透著淡淡的疏離,分明是以前在外應酬時慣有的表情。
她已然負罪在身,不能再在王府裏伺候了,憑著自己往日的功勞和夫君的麵子才能保住幾分顏麵,今日被胡嬤嬤叫來鬧了這麽一出。胡嬤嬤顯然是要說不中聽的話,老人家是伺候過陳嬪的人王爺自然不能將之怎樣,她可不想被牽累其中。要是讓王爺以為是自己被遣退不滿,拐著胡嬤嬤來求情,那可更是嚴重了。
於是又不動聲色移開兩步,距離胡嬤嬤更遠些。
胡嬤嬤卻不肯起身,依舊跪著。
長平王將二人掃了一眼,也沒再叫起,隨手從榻邊小幾上抽了一張軍報瀏覽,靜等底下開口。
祝氏小心翼翼覷他一下,就再不敢看第二眼,越發屏聲靜氣。
胡嬤嬤偏偏率先提起了她:“王爺,剛才祝姑娘去見藍妃,說是您的意思,讓她辦完最後一件事就搬出王府去另居。”
說到這裏停了一下,長平王沒搭腔,胡嬤嬤隻好繼續說下去,“……藍妃答應了,也沒有留她,更沒替她和您求情的意思。老奴在旁邊冷眼看著,覺得這件事藍妃做得的確有些小氣。可她一慣並不是小氣之人,偏在這件事上不肯通融……王爺,您即將榮登大寶,藍妃也會定位後宮,咱們都是宮裏頭住過許多年的,知道各宮主子之間是什麽行狀。一直以來,您看重藍妃,藍妃也是您的膀臂,現在越發有了即將出世的小主子,你們的感情隻會越來越好。可是王爺,老奴冒死說一句,夫妻之間感情歸感情,但君臣的界限也擺在那裏,以後許多事千頭萬緒,彼此之間一定會有隔閡和摩擦。藍妃是個明白剔透的人,想必也早已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才開始培植自己的人手。就像這次不肯留祝姑娘……王爺,防微杜漸,您不能不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