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孫悟空到底有什麽樣的“本來麵目”,令前來“煉魔救駕”的“如來”食言不舉,對其網開一麵呢?“如來”並沒有更詳細的說法,不過在此前的相關情節當中,要找出孫悟空的“本來麵目”也很容易。孫悟空的“本來麵目”,從《西遊記》書中的相關情節來看,不外乎兩項內容:一是靈根育孕,“天地精華所生”;二是靈根育孕,“天地精華所生”加上“須菩提祖師”的真傳。那麽令“如來”怕“可惜了”孫悟空的“本來麵目”究竟是那一項呢?這裏我們就做一個簡要的分析。第一項,靈根育孕,“天地精華所生”;《西遊記》書中,特別是在前期的章節中,有關孫悟空是靈根育孕,“天地精華所生”這方麵的描述有很多,也不乏令人神往的溢美之詞。但是,要說令“如來”怕“可惜了”孫悟空的“本來麵目”,是靈根育孕,“天地精華所生”的緣故,就缺乏說服力了。因為孫悟空的這種出身,天界的眾多神明,而且也都不把這些當成一回事兒。在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中,孫悟空一出世就“目運兩道金光,射衝鬥府”驚動玉帝,千裏眼、順風耳奉玉帝之命開南天門觀看後回報玉帝,“‘臣奉旨觀聽金光之處,乃東勝神洲海東傲來小國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產一卵,見風化一石猴,在那裏拜四方,眼運金光,射衝鬥府。如今服餌水食,金光將潛息矣。’”玉帝垂賜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從天界君臣的對話中,我們不難發現,盡管書中對於孫悟空的這種出身,不乏令人神往的溢美之詞。但是,這種出身對於天界的神明而言似乎是“不足為異”,司空見慣。因而,要說令“如來”怕“可惜了”孫悟空的“本來麵目”,是由於孫悟空是靈根育孕,“天地精華所生”的緣故,不僅不能令人信服,反而讓人感覺到有貶低“如來”的神明品階和法力之嫌(至於“須菩提祖師”看中“天地生成”、打破“盤中之暗謎”的孫悟空,是以傳道授業的觀點,認為孫悟空是可造就之才而言的。角度不同,屬另外的範疇)。第二項,靈根育孕,“天地精華所生”加上“須菩提祖師”真傳;孫悟空盡管是靈根育孕,“天地精華所生”,一出世就“目運兩道金光,射衝鬥府”。但是依照千裏眼、順風耳“服餌水食,金光將潛息矣”的說法和相關的故事情節來看,如果沒有“須菩提祖師”的真傳,孫悟空比一隻普通的猴子也強不到哪兒去,神通也談不上。但是經過“須菩提祖師”的一番調教和傳授,則具備了支撐其“大鬧天宮”的強大神通。由於“須菩提祖師”不許孫悟空說出二人之間的師徒關係,因而孫悟空這種靈根育孕,“天地精華所生”加上“須菩提祖師”真傳這種資質也就少為人知。在第六回《觀音赴會問原因小聖施威降大聖》中,玉帝和觀音菩薩有一段對話,談到孫悟空的出處,玉帝就說道,“妖猴乃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石卵化生的。當時生出,即目運金光,射衝鬥府。始不介意,繼而成精,降龍伏虎,自削死籍。當有龍王、閻王啟奏。朕欲擒拿,是長庚星啟奏道:‘三界之間,凡有九竅者,可以成仙。’朕即施教育賢,宣他上界,封為禦馬監弼馬溫官。那廝嫌惡官小,反了天宮。即差李天王與哪吒太子收降,又降詔撫安,宣至上界,就封他做個‘齊天大聖’,隻是有官無祿。他因沒事幹管理,東遊西蕩。朕又恐別生事端,著他代管蟠桃園。……”玉帝的這段話,可以說是天界(道教)神明對孫悟空和能力的代表性看法。對於孫悟空這種靈根育孕,“天地精華所生”的資質,玉帝的態度是“始不介意”;而對於孫悟空“降龍伏虎,自削死籍”這種從“須菩提祖師”處學來的廣大神通,玉帝也不以為然,認為是“繼而成精”。而對於已經具有廣大神通的孫悟空,玉帝本來是要“擒拿”的,後來聽了長庚星的啟奏,又把孫悟空當做“施教育賢”的培養對象,先封“禦馬監弼馬溫官”,後封有官無祿的“齊天大聖”並“代管蟠桃園”。由此可見,玉帝不僅對孫悟空這種靈根育孕,“天地精華所生”的資質是“始不介意”;而且對於“成精”後具有廣大神通(實際這種廣大神通是得益於“須菩提祖師”的真傳)的孫悟空,也僅僅是當做“施教育賢”的培養對象,封個不入流的小官。並沒有高看一籌,甚至可以說根本就沒放在眼裏。盡管孫悟空從“須菩提祖師”處學來的神通不被玉帝所知並認為是“成精”,那那麽“如來”所稱的孫悟空的“本來麵目”,是不是孫悟空的這種靈根育孕,“天地精華所生”加上“須菩提祖師”真傳的資質呢?應該說這是唯一的可能。盡管《西遊記》書中在這件事上沒有明確的說法,但是綜合佛教的相關因素和《西遊記》書中的相關描述,也是可以找到這一認定的相關旁證的。把這些旁證綜合一下,可以分為兩個方麵。第一個方麵:“如來”做為佛教的領軍神明“佛法無邊”,其神通遠超高於佛教中的其他同級(佛陀)、次級(菩薩)神明。在佛教中要成就為的高品階神明(佛陀、菩薩),“悟徹菩提”是先決條件。但是佛教的創始者,“如來”在“悟徹菩提”的前提下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引領大眾心向“菩提”的導師。這在佛教中是個常識性的說法。換句話說,盡管都是“悟徹菩提”的神明,但是“如來”佛祖要比其他神明高明許多。而“如來”佛祖要比其他神明高明許多的說法,在《西遊記》一書中也有相應的體現。如得“須菩提祖師”真傳,一筋鬥能去十萬八千裏的孫悟空逃不出“如來”的手掌等等;除此而外還有相應的說法。在第五十八回《二心攪亂大乾坤一體難修真寂滅》中,如來就聲稱“汝等法力廣大,隻能普閱周天之事,不能遍識周天之物,亦不能廣會周天之種類也”。在這段話裏,“如來”就提到其他佛教神明在神通上和他的巨大差別,“不能遍識周天之物,亦不能廣會周天之種類也”。第二個方麵:盡管“須菩提祖師”不允許孫悟空說出二人之間的師徒關係,但是其來曆也並非滴水不漏。在第十五回《蛇盤山諸神暗佑鷹愁澗意馬收韁》中,觀音菩薩就提到孫悟空“當年未成人道,且肯盡心修悟”。以觀音菩薩“不能遍識周天之物,亦不能廣會周天之種類也”的神通,尚能對孫悟空當年“肯盡心修悟”略知一二,神通更高一籌且“佛法無邊”的“如來”,知道孫悟空當年修行的經曆似乎也是順理成章。例如在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中,跟隨“如來”佛祖“煉魔救駕”的阿儺、迦葉,在孫悟空被如來”佛祖用“五行山”壓住時,就和圍困住孫悟空的“眾雷神”一起合掌稱揚出了一首頌子,在這首頌子,也提到孫悟空“當年卵化學為人,立誌修行果道真”的修行經曆。盡管以“阿儺、迦葉”(羅漢品階的神明)、“眾雷神”(佛、道兩教的共有神明,在佛教的神明品階為“諸天神將”)這種品階的神明知道孫悟空的修行履曆難以有說服力(畢竟很多高品階的神明都不知道孫悟空的修行履曆,而“眾雷神”盡管為佛、道兩教的共有神明,但以此處的情節來看,道教神明的成分居多),甚至於矛盾或難以自圓其說,但足以旁證“如來”是知道孫悟空這種修行履曆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金玉仙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弘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弘烽並收藏金玉仙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