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二”則是指這一團狀如雞卵的混沌氣體經過裂變(裂變的說法很多,遠古神話中的盤古開天地;道教裏的盤古大王,或盤古真人,或元始天尊開天地等等),陽清為天,陰濁為地,開辟後的天地。“一生二”也就是古人們說的“一氣轉洪鈞”或“一氣化鴻鈞”之說。如在唐代杜甫的《上韋左相》詩中和宋代釋慧性和尚的《偈頌》一百零一首中就有“一氣轉洪鈞”、《封神演義》一書中則有“一氣化鴻鈞”等相關說法。當然,這兩種說法中有個差別是“洪”和“鴻”屬同音不同字,但是以其在道教用來描述“一炁”的稱謂來看則屬同義。“鴻”在道教中的釋義是“大”、“洪大”、“極大”、“旺盛”的寓意。“鈞”在道教中的釋義是指“鈞天”,“鈞天”是指天的中央,在先秦時期就有“鈞天”的說法,如《呂氏春秋?有始》載“中央曰鈞天”。是古代神話傳說中天帝住的地方。南朝梁代劉勰《文心雕龍?樂府》中就有“鈞天九奏,既其上帝”的說法。隨著道教的發展,道教理論家們又引進“大鈞”(器物,製陶器所用轉輪,土坯在上麵成型為各種器皿,《漢書?董仲舒傳》雲“猶泥之在鈞,唯甄者之所為”。寓意為造化之物)的寓意,認為天生萬物如同“鈞”造陶器,以之比天。因而“鈞天”又有“大鈞天”、“鴻鈞天”等稱謂。而“鈞天”的寓意也有微妙的變化,由於天界被曆代道教理論家們分為“六界”“三十六重天”,“鈞天”又成了天界的總稱,也就是“一生二”中上升上去的“陽清”;除此之外“鈞天”還寓意為天界中央極高處的“穹隆”(古人認為天是中央高而四周下垂的形狀)部位(高得不能再高了),並且其上麵還住著自然或造化之神。“二”做為天和地的合稱。仍屬宇宙的範疇,跟“一”的區別在於宇宙又進入了新的狀態,有了天、地之分;陰、陽之分。故“二”也稱“二儀”。無論是以原始宗教或是道教的說法,神仙都是住在天上的,神明品階越高,其在天上的居所就越高。隨著“一生二”,隨著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的開天辟地,做為在“一”階段為一團或一縷的“清氣”或“混元氣”的神明,則都住在了天上。綜合道教的“道生一”、“道神一元”等理論,以及“一氣化鴻鈞”、“一氣三紀”、“一炁化三清”等說法;再依《封神演義》中“鴻鈞道人”“一氣化鴻鈞”的來曆,“高臥九重雲”(按古人的說法,九為極數,“高臥九重雲”寓意為天的極高處)的居所來看,“鴻鈞道人”很可能就是《封神演義》的作者以“道生一”中的這“一炁”為藍本,以大神仙的形式進行了擬人化描寫的超級大神明,“一炁”大神仙,或者說是“一元”大神仙。這與《西遊記》中“須菩提祖師”的來曆頗有相似之處,依《封神演義》的作者看過《西遊記》的說法,也可以認為《西遊記》對《封神演義》的作者而言,是有某種程度的啟發的。就《封神演義》的作者為“鴻鈞道人”設置的這個名字來看,也是很直觀的說明了這一點。而“一生二”之後,隨著做為“一”的靈魂係統(神明),隱涵有自然或造化之神概念的“鴻鈞道人”,又隨著陽清為天,而住在天的極高處,也符合這一超級大神明的身份。從《封神演義》作者為“鴻鈞道人”設定的名字,我們也可以看出其中的端倪。“二生三”則是指天地開辟之後就有了人(人的來曆也有很多遠古民間傳說,最著名、影響最深的當屬女媧“摶土造人”的故事)。“人”在現代漢語中被稱為能製造和使用工具勞動的高等動物,在傳統漢語裏則被古人自譽為“人,仁也;仁生物也”,“天地之性最貴者”;“人者,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還有為“君”為“主”為“首領”之類的涵義。而在宗教中,人被稱為“靈慧之物”,在道教裏“人”還是“三才”之一,也稱“三才之數”。“三”就是天、地、人的合稱。還是屬宇宙的範疇,隻是比起“一”和“二”又多了“人”。以“人”的概念而論,“道人”則是指道教的專業修行者(非居士、信士類的)道士。綜合“道”為無形無象的虛無之係,而道教的大神仙元身多為“氣”(不光現代科學認為“氣”非虛無,古人也早就認識到這一點)的因素,有專業修行者“道人”之稱的“鴻鈞道人”也不可能是《封神演義》的作者以大神仙的形式進行了擬人化描寫的“道生一”中的“道”,而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理論來看,“道”的傳導者也隻能是這唯一的“一炁”。而以《封神演義》中所說的“鴻鈞道人”為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的師父,這種高於“三清”尊神之上的超級大神明,再綜合道教中“一炁三紀”的說法,“人”有為“君”為“主”為“首領”之類的概念。“鴻鈞道人”唯一的可能仍然是“道生一”中的“一炁”大神明。“三生萬物”是指宇宙間有了天、地之分,有了“人”類,合了“三才之數”,萬物就開始衍生、出現(盡管這是道教主流說法,但是與一些遠古的民間傳說不一定吻合;與一些道教信徒無限拔高其崇拜的“三清”神明的說法也有出入;也經不起現代科學的推敲;簡述這種說法,隻為探討“鴻鈞道人”的來曆)。還是屬宇宙的範疇,隻是“三生萬物”後的宇宙,特別是地麵上已經豐富多彩。在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裏,傳說中的神仙有時會以各種麵目來到世間,做一些諸如濟世度人,扶弱救貧,懲豪鋤強,點化有根行的人成為神仙等等事情。縱觀《封神演義》一書中有關對“鴻鈞”、“鴻鈞道人”的描寫,也符合我們綜合道教的一些理論對“鴻鈞道人”的論證,也可以印證我們的說法是站得住腳的,這裏我們就再來看看《封神演義》一書中的“鴻鈞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