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的“闡教”名稱的來曆,一般都認為是在明嘉靖年間,明世宗賜道士邵元節“闡教輔國”玉印在社會上造成很大影響,對作者有所啟發,故而在《封神演義》書中使用了“闡教”這一名稱;而從字義來看,“闡”字也有開辟、開拓、辨別、宣揚、辨別、弘揚等寓意。而《封神演義》書中“截教”的名稱則認為源於“截”的字義,“截”字有斬斷、阻擋、旁出等寓意。在《封神演義》中,我們也可以從相關情節裏看到“闡教”和“截教”的一些端倪。在《封神演義》書中,以老子和元始天尊為教主的“闡教”是“修道德”的。“道”和“德”的關係,是依老子《道德經》中“道,可道,非恒道”的說法而引申出的宗教理論,“道”在人和萬物中的顯現為“德”,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所以,以“修道德”而論,再依作者“但觀叁教,惟道至尊”的理念,“闡教”黨為後來“道教”的“正宗”。而以通天教主為首的“截教”,在《封神演義》書中則被作者以各種方式稱之為“左道”(寓意其是種旁出的道門、道術),不光是“截教”門下眾多弟子的道術是“左道”,跟通天教主門下弟子走得很近的玉虛宮門人申公豹也是“左道”,就連通天教主本人的道術也被稱之為“左道”。如在第七十八回《三教會破誅仙陣》一章節裏,通天教主要在紫芝崖立一壇,拜一“六魂”惡幡,要壞接引道人、老子、元始、武王、薑尚、準提道人六人的性命,作者就賦一頌道,“左道凶心今不息,枉勞空拜六魂”。“鴻鈞一道傳三友”出身的通天教主,其執掌的“截教”竟然是“左道”,似乎有點說不過去,不過依《封神演義》書中與“左道”相關的和事來看,被稱為“左道”的大都是由於“心頭火熱”、“一墜惡趣”而誤聽“萋菲”、“助紂逆天”這類因素,屬於在“修心”的問題上覺悟低,境界不高的範疇。所以,除了“截教”門下眾多弟子之外,連有“闡教”概念的申公豹,“鴻鈞一道傳三友”出身的通天教主都被作者敷上了“左道”的標簽。“截教”也不是純粹意義上“左道”旁門,在《封神演義》裏作者也說到這個問題,如在第七十七回《老子一炁化三清》裏,就有個頌子“截闡道德皆正果,方知兩教不虛傳”來說明這個問題。不過從《封神演義》的設定來看,“闡教”和“截教”在後來道教體係中的位置是有正、側之分的。綜合多種因素來看,一些疑問也就迎刃而解,老子在“先天而老後天生,借李成形得姓名;曾拜鴻鈞修道德,方能一氣化三清”的詩中主動告訴通天教主,在幾百年後自己要到人間走上一遭,就是要蟬蛻度世,在人間存留《道德經》,為人間道教的大盛於世留下根本(以《封神演義》作者對“老子過函關化胡”和“三教出一門”理論的認同來看,老子應該還有第四十四回《子牙魂遊昆侖山》中提到的那種“鴻蒙傳法,又將胡人西渡出函關”的使命)。因為老子“拜鴻鈞”修的是正宗的“道德”,所以因為“左道”、正、側之分的緣故,“左道凶心”的通天教主不認識老子“氣化分身”出“上清、玉清、太清”這三個幻象也很正常。至於這三個幻象有“上清、玉清、太清”的名號,則是老子暗示通天教主,將來“但觀叁教,惟道至尊”道教中崇拜的最高神明就有這三個名號(這其中就包括有“鴻鈞一道傳三友”出身的通天教主),當然,通天教主的“左道凶心”尚未泯滅的情況下,領會不了老子的這種暗示也屬正常。而以道教的的沿革曆史來看,兩晉南北朝時期出現的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在隋唐時期才開始廣為人知並被崇拜。以商周交替時期和兩晉南北朝時期有一千多年的時間間隔來看,作者設定通天教主不識這三個有“三清”道號的幻象也屬正常,因為老子隻是使用了“三清”道號,“氣化分身”出的這三個幻象也沒有明確的跡象顯示與“鴻鈞一道傳三友”的形象一致。借用宗教理論來看待這件事情,盡管此時“左道凶心”的通天教主不識“三清”和這三個幻象,也不影響他在一千多年之後成為“三清”之一,因為此時的通天教主距“三清”廣為人知並被崇拜,還有一千多年的修行時間,還有得到鴻鈞道人教誨的可能。所以,綜合多方因素,這些問題都能說得通的。當然《封神演義》的故事隻講述到周武王分封列國的年代便告終結,其年代到老子“蟬蛻度世”,到兩晉南北朝時期元始天尊、靈寶天尊的出現,到隋唐時期“三清”廣為人知並被崇拜之間的時代空檔則是客觀因素形成的問題,不屬本文詳論的內容。在《封神演義》一書中,除去“鴻鈞道人”與老子、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之間關係,諸如“鴻鈞一道傳三友”之類的相關描述外,還有一些其它的描述,也可以印證我們認為“鴻鈞道人”是《封神演義》作者以“道生一”的理念,以大神仙的形式進行了擬人化描寫的超級大神明,“一炁”大神仙的說法。在第八十四回《子牙兵取臨潼關》裏,“鴻鈞道人”與西方教主(“西方教”為《封神演義》作者杜撰的佛教前身,取其起於中土西方之故而名,《封神演義》中的西方教主為接引道人和準提道人)相見,“鴻鈞道人”稱讚西方極樂世界為福地。西方教主二人則謙恭的說“不敢”。西方教主要參拜“鴻鈞道人”,“鴻鈞道人”則以“吾與道友無有拘束”為由婉拒,而接引道人與準提道人仍然是“打稽首”(行跪拜禮)後才坐下。可見其品階之高。而鴻鈞道人的居處,也能說明這一點,在《封神演義》中,“鴻鈞道人”的居處是在“高臥九重雲”的天的極高處、極中央的位置,還有個宮闕,叫“紫霄宮”。關於“紫霄宮”,人間的一些廟觀裏也有取此名的,不過人間的廟觀與我們論述的內容關係不大。這裏就從字義上來簡單探討一下“紫霄宮”。“紫”色是紅與藍合成的顏色,是中國古代的統治者和民眾,以及道教信徒們所崇尚的一種色彩。一些帝王的宮室、服飾、用物前常常冠以“紫”來命名,如紫衣、紫書、紫誥、紫綬、紫袍金帶、紫垣、紫闕、紫台、紫禁城等等。而古代民眾則常常以遇到紫氣、紫色做為吉祥的征候,認為這是富貴的先兆。一些院落大門朝東的橫額上常常寫有“紫氣東來”的字樣,以示吉祥。而“紫氣東來”一詞則是源於與老子相關的傳說。傳說老子過函穀關之前,關尹喜見有紫氣從東而來,就預知將有聖人過關,不久老子果然騎著青牛就來了。就“紫氣”而言,道教認為神仙周身或頭頂都有紫氣繚繞。神仙的品階越高,這些環繞在周身或頭頂的“紫氣”規模就越大。而古代的統治者以“紫”來冠名的做法,道教也同樣使用,如紫書(道經)、紫闕(神仙的居處)等等。霄的字義主要是大和高、極高,如霄外(雲霄之外,天外)、霄衢(天路);還有氣的涵義,如摩天赤氣、雲等等。“宮”在道教裏則是指神仙居住的大房子。依“紫霄宮”的涵義來看,也寓意著“鴻鈞道人”身上的“紫氣”規模最大,再加上其住的地方天的極高處、極中央的位置,並且還是極寬敞的大房子。這也標示著在《封神演義》一書中,作者對“鴻鈞道人”做為一個超級大神明的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