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漁離開赫利寺後,在昆侖集中逗留了半天,采買了些肉幹食水以及緊要物件,然後雇了輛馬車,竟然又回到了昆侖山南。
與巴桑大師分道揚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魂種的緣故,丁漁每月都要和人打鬥,強度還不能小,而巴桑大師在吐蕃地位崇高,又是慈悲和平的性子,呆在他的身邊,哪裏會有人和他爭鬥?
本來丁漁以為學會了龍象般若功之後,事情會有轉機。因為武魂種子除了在廝殺中吸收敵人散逸的能量,還能夠吸收宿主的內力或者精氣神。精氣神是身體的根本,丁漁自然不會提供給魂種吸收,而內力則不一樣,屬於可再生資源,一掌打出去也是消耗,讓魂種吸了去也是消耗,每天讓魂種吸收幾份,一個月三十份毫無壓力。
然而丁漁在了解了龍象般若功的練法之後,卻有了新的打算,令他短期內都無法生成內力讓魂種吸收。原因就在於龍象般若功本身。
龍象般若功是密教至高無上的護教神功,緣起於天竺,是頂尖的瑜伽內功。瑜伽內功和中原內功大相徑庭。中原內功體係中,人體分上中下三處丹田,經脈為奇經八脈以及十二正經統共二十條經脈。每一門內功功法雖有不同,但大多以下丹田為根本,任督二脈為主要行功路線,有些還會增加數條正經奇經作為輔助,一般都是兩三條,很少再多。因為除任督二脈以外,其它經絡都會給內力附加屬性,如韋一笑的寒冰綿掌,圓真的幻陰指就是陰屬性經脈令到內力附帶陰寒屬性,過多屬性混雜會使內力不純,埋下衝突的隱患,而且過於複雜的運功路線也會增加走火入魔的風險。當然凡事總有例外,比如六脈神劍的行功路線就有六條正經加任督二脈總共八條經脈;九陽神功更是包括了任督二脈以及所有陽屬性的正經奇經(九條)共十一條經脈,不過相應的,這兩門神功都很少有人能夠練至圓滿,前者連段正明這個級別的準超一流高手都隻能練成一路;後者覺遠大師都沒練到圓滿,張教主若非機緣巧合被裝進了納米材料做成的乾坤一氣袋裏,隻怕多半也練不成。
龍象般若功為瑜伽密法,以七脈輪(脈輪也叫查克拉)為核心,氣運十三路經脈。從第一層一輪一脈開始,每提升一層行功路線增加一脈,每提升兩層增加一個內力核心(脈輪),到了最後十三層圓滿,便是七輪十三脈大成,獲得十三龍十三象巨力,已經超出了武功範疇,屬於修真層次。
瑜伽脈輪,類似於道家內力的丹田,每增加一個,便多出了一個內力核心,可以生成多一股內力。金輪法王修煉到第九層的時候,體內有五個脈輪九條經脈,因此能夠發出五股內力,同時操縱五個金屬輪作為兵器。而龍象般若功的經脈除了頭兩條與任督二脈重合,此後每一根經脈都是自原有經脈上延伸出去,每增加一條經脈,運功路線就比之前複雜一倍,所以龍象般若功每提升一層,所耗費的時間是前一層的兩倍。且到了後期,經脈過於繁雜,走火入魔的風險大大提升,《神雕》原著中提到,昔年有藏邊高僧強行突破到第十層,便走火入魔,狂舞七日七夜,斷絕經脈而死;金輪法王不世奇才,練到第十層也就再也無法提升了。
如果僅僅是修行的難度高,丁漁也還是會毫不猶豫地開始修煉,畢竟前幾層都是很容易練成,大不了之後改練其它功法。然而當巴桑大師為他講解完全篇經文之後,丁漁發現龍象般若功還有一個隱藏的風險——傷身。
內功的生成,其實就是一個煉精化氣的過程。無論哪一門派的內力,它的根源都是人本身的精氣,道家稱之為元精。而精氣和人的體質與飲食有關,體質越強,飲食越好,便能產生更多的元精。元精被轉化為內力之後,又能夠反過來提升人的體質,形成一個正循環。但是這個正循環的形成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元精轉化為內力的速度不能高於人體形成元精的速度。
比如說,一個中等體質的人每天吃下的食物能轉化為十份元精,而他修煉內力,每天將二十份元精轉化為內力,那麽多出來的那十份元精,便隻能由他的血肉骨髓轉化而來,時間一長,此人必然元精盡損,虧空至死。
這個就是龍象般若功的隱藏風險。龍象般若功到了中後期,體內生成三五七個脈輪,產生的內力極為可怖,也就意味著大量元精被轉化,體質不強的人,哪怕一天不停地吃肉,也不見得能夠補回來。所以金輪法王的眾多弟子中,成就最高的兩人,一個是達爾巴,天生神力,體質過人;一個是霍都王子,錦衣玉食,山珍海味。而金輪法王本身更是兼具二者長處,體質既好,地位又高,這才能彌補練功的損耗,但饒是如此,他練成了龍象九層之後,外形也變得“極高極瘦、身形猶似竹杆一般,腦門微陷,便似一隻碟子一般”——這便是元精補充跟不上內力轉化的惡果!
對於這個問題,丁漁認為自己恰好能夠解決,辦法就是金剛伏魔神通。這門神通隻增強筋骨肌肉,提升體質,卻不生成一絲內力。若是練到大成,體質暴漲,元精滾滾而生,自然不用擔心修煉內力的損耗。至於說是否一邊修煉金剛伏魔神通,一邊修煉龍象,丁漁直覺覺得這不是個好主意。金剛伏魔神通將元精用於提升體質;內功心法將元精轉化為內力,身體產生的元精數量有限,顧此便會失彼。火工頭陀為何能夠幾年間就將金剛伏魔神通練至大成,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同時沒有修煉任何內功。
所以到了最後,丁漁還是決定暫時不修煉內力,先把金剛伏魔神通練到大成再說。原本他隻是剛剛小成不久,他的天賦資質雖好,但不見得就比得上火工頭陀,所以三五年內能否大成還是兩說。然而他昨天從昆侖山上速降到山腳,中間被刺骨山風凍了個半死,為了取暖接連練了幾遍金剛伏魔,發現進度比平日快了十倍不止,這一發現讓他欣喜若狂——極寒中鍛體速度如此之快,那他一年之內就能大成!屆時再開始修習龍象內力,可謂事半功倍。
不過這樣一來,暫時便無法讓魂種吸收內力,隻能從廝殺中吸收能量。之前他在山上和兩個明教中人打鬥,從那老何身上獲得了十份能量,矮胖副旗使因為逃得快,隻收獲了六份能量,一下就將這個月的份額完成了一半。這讓他意識到,想要源源不斷地和人爭鬥,短期內明教是最好的選擇。唯一可慮的就是明教高手眾多,一個副旗使的武功都不在他之下,再往上的什麽五散人,四**王,逍遙二使之流,恐怕他一個都打不過。不過他有速降之法,隻要選對了地形,隨時可以跳崖逃生,所以也是有恃無恐。
</br>
與巴桑大師分道揚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魂種的緣故,丁漁每月都要和人打鬥,強度還不能小,而巴桑大師在吐蕃地位崇高,又是慈悲和平的性子,呆在他的身邊,哪裏會有人和他爭鬥?
本來丁漁以為學會了龍象般若功之後,事情會有轉機。因為武魂種子除了在廝殺中吸收敵人散逸的能量,還能夠吸收宿主的內力或者精氣神。精氣神是身體的根本,丁漁自然不會提供給魂種吸收,而內力則不一樣,屬於可再生資源,一掌打出去也是消耗,讓魂種吸了去也是消耗,每天讓魂種吸收幾份,一個月三十份毫無壓力。
然而丁漁在了解了龍象般若功的練法之後,卻有了新的打算,令他短期內都無法生成內力讓魂種吸收。原因就在於龍象般若功本身。
龍象般若功是密教至高無上的護教神功,緣起於天竺,是頂尖的瑜伽內功。瑜伽內功和中原內功大相徑庭。中原內功體係中,人體分上中下三處丹田,經脈為奇經八脈以及十二正經統共二十條經脈。每一門內功功法雖有不同,但大多以下丹田為根本,任督二脈為主要行功路線,有些還會增加數條正經奇經作為輔助,一般都是兩三條,很少再多。因為除任督二脈以外,其它經絡都會給內力附加屬性,如韋一笑的寒冰綿掌,圓真的幻陰指就是陰屬性經脈令到內力附帶陰寒屬性,過多屬性混雜會使內力不純,埋下衝突的隱患,而且過於複雜的運功路線也會增加走火入魔的風險。當然凡事總有例外,比如六脈神劍的行功路線就有六條正經加任督二脈總共八條經脈;九陽神功更是包括了任督二脈以及所有陽屬性的正經奇經(九條)共十一條經脈,不過相應的,這兩門神功都很少有人能夠練至圓滿,前者連段正明這個級別的準超一流高手都隻能練成一路;後者覺遠大師都沒練到圓滿,張教主若非機緣巧合被裝進了納米材料做成的乾坤一氣袋裏,隻怕多半也練不成。
龍象般若功為瑜伽密法,以七脈輪(脈輪也叫查克拉)為核心,氣運十三路經脈。從第一層一輪一脈開始,每提升一層行功路線增加一脈,每提升兩層增加一個內力核心(脈輪),到了最後十三層圓滿,便是七輪十三脈大成,獲得十三龍十三象巨力,已經超出了武功範疇,屬於修真層次。
瑜伽脈輪,類似於道家內力的丹田,每增加一個,便多出了一個內力核心,可以生成多一股內力。金輪法王修煉到第九層的時候,體內有五個脈輪九條經脈,因此能夠發出五股內力,同時操縱五個金屬輪作為兵器。而龍象般若功的經脈除了頭兩條與任督二脈重合,此後每一根經脈都是自原有經脈上延伸出去,每增加一條經脈,運功路線就比之前複雜一倍,所以龍象般若功每提升一層,所耗費的時間是前一層的兩倍。且到了後期,經脈過於繁雜,走火入魔的風險大大提升,《神雕》原著中提到,昔年有藏邊高僧強行突破到第十層,便走火入魔,狂舞七日七夜,斷絕經脈而死;金輪法王不世奇才,練到第十層也就再也無法提升了。
如果僅僅是修行的難度高,丁漁也還是會毫不猶豫地開始修煉,畢竟前幾層都是很容易練成,大不了之後改練其它功法。然而當巴桑大師為他講解完全篇經文之後,丁漁發現龍象般若功還有一個隱藏的風險——傷身。
內功的生成,其實就是一個煉精化氣的過程。無論哪一門派的內力,它的根源都是人本身的精氣,道家稱之為元精。而精氣和人的體質與飲食有關,體質越強,飲食越好,便能產生更多的元精。元精被轉化為內力之後,又能夠反過來提升人的體質,形成一個正循環。但是這個正循環的形成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元精轉化為內力的速度不能高於人體形成元精的速度。
比如說,一個中等體質的人每天吃下的食物能轉化為十份元精,而他修煉內力,每天將二十份元精轉化為內力,那麽多出來的那十份元精,便隻能由他的血肉骨髓轉化而來,時間一長,此人必然元精盡損,虧空至死。
這個就是龍象般若功的隱藏風險。龍象般若功到了中後期,體內生成三五七個脈輪,產生的內力極為可怖,也就意味著大量元精被轉化,體質不強的人,哪怕一天不停地吃肉,也不見得能夠補回來。所以金輪法王的眾多弟子中,成就最高的兩人,一個是達爾巴,天生神力,體質過人;一個是霍都王子,錦衣玉食,山珍海味。而金輪法王本身更是兼具二者長處,體質既好,地位又高,這才能彌補練功的損耗,但饒是如此,他練成了龍象九層之後,外形也變得“極高極瘦、身形猶似竹杆一般,腦門微陷,便似一隻碟子一般”——這便是元精補充跟不上內力轉化的惡果!
對於這個問題,丁漁認為自己恰好能夠解決,辦法就是金剛伏魔神通。這門神通隻增強筋骨肌肉,提升體質,卻不生成一絲內力。若是練到大成,體質暴漲,元精滾滾而生,自然不用擔心修煉內力的損耗。至於說是否一邊修煉金剛伏魔神通,一邊修煉龍象,丁漁直覺覺得這不是個好主意。金剛伏魔神通將元精用於提升體質;內功心法將元精轉化為內力,身體產生的元精數量有限,顧此便會失彼。火工頭陀為何能夠幾年間就將金剛伏魔神通練至大成,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同時沒有修煉任何內功。
所以到了最後,丁漁還是決定暫時不修煉內力,先把金剛伏魔神通練到大成再說。原本他隻是剛剛小成不久,他的天賦資質雖好,但不見得就比得上火工頭陀,所以三五年內能否大成還是兩說。然而他昨天從昆侖山上速降到山腳,中間被刺骨山風凍了個半死,為了取暖接連練了幾遍金剛伏魔,發現進度比平日快了十倍不止,這一發現讓他欣喜若狂——極寒中鍛體速度如此之快,那他一年之內就能大成!屆時再開始修習龍象內力,可謂事半功倍。
不過這樣一來,暫時便無法讓魂種吸收內力,隻能從廝殺中吸收能量。之前他在山上和兩個明教中人打鬥,從那老何身上獲得了十份能量,矮胖副旗使因為逃得快,隻收獲了六份能量,一下就將這個月的份額完成了一半。這讓他意識到,想要源源不斷地和人爭鬥,短期內明教是最好的選擇。唯一可慮的就是明教高手眾多,一個副旗使的武功都不在他之下,再往上的什麽五散人,四**王,逍遙二使之流,恐怕他一個都打不過。不過他有速降之法,隻要選對了地形,隨時可以跳崖逃生,所以也是有恃無恐。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