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山中某座山峰的中腰。此處雖在半山,但恰好有一大片平坦,四麵都有冰雪山峰圍繞,既能折射陽光,使得此處光彩明亮,又將此處隱蔽起來,不為世人所知,正是明教總壇光明頂所在。平地的盡頭,一座大殿依山而建,其外形巍峨雄武,古樸厚重,使人生出鬼斧神工的感歎:不知在這絕險之地,是如何運來大塊石料,建成此殿。待走近一看,才發現那大殿的主體本就是山峰中自然形成的一塊凹陷,妙手匠人從山穀中伐來巨木,巧加修飾,便化作磅礴石殿。
殿中某處廳堂,一名十七八歲的少年,生得唇紅齒白星目劍眉,正神態懶散地斜倚在一把交椅的扶手上,一邊聽著下方人員的匯報,一邊偷偷用手遮著嘴巴打嗬欠。少年的下手處是一把小一號的交椅,一名二十歲出頭的女子端坐其中。她的容貌秀美,五官與上方的少年頗有相似,不過兩者精神氣度截然相反。少女眉宇間透出一股幹練,此時正凝神傾聽。這一對少年的後方,兩位老者垂首而立,一人麵無表情,一人看著前方兩名少年的表現,悄悄歎了口氣。
大堂左右兩邊,各坐著五人,左邊五人一儒一僧一尼二道,右邊五人著武者衣袍,青黃赤白黑各著一色,其中身穿黃衣的正是前兩天與丁漁交手的矮胖子。
隻聽下方那人匯報道:“教主,山南的教眾看得分明,那常浩小禿驢居然又進了山,不過沒有沿著山路走,而是背著一個大包袱硬生生爬上了一麵十幾丈高的山壁。那名教眾輕功雖然不錯,但也爬不上去,所以就跟丟了。接下來是否發動人馬搜拿那禿驢,還請教主示下。”
上方那少年偷偷打了幾個嗬欠後眼角噙淚,正用手指頭擦拭,一時間沒聽到那人的請示,直到左後方的老者輕咳一聲,他才整個人一激靈,道:“恩,知道了,你退下吧!”
底下那人沒得到指令,還想再問:“教主,那和尚……”
上方右麵的老者打斷他道:“教主已有打算,你先行退下吧。”
那人這才答應一聲,鞠躬行禮後退出了廳堂。
這時穿黃衣的矮胖子站起身來,大聲道:“教主,讓我厚土旗去吧!此番我定能將其拿下!”
不料上方的少年懶洋洋地道:“一個小和尚而已,管他作甚。他在西域叛門逃竄,自顧不暇,多半是在昆侖山中躲避追兵而已,由他去吧。”
他下首處的少女開口道:“弟弟,不是這等說。那常浩說得出‘光明頂’三字,想必對我們所知不少。我們在此山中避世多年,一般江湖人士早已將我們遺忘,他若非是仇家後代,就必是有所圖謀。加上他武功又高,連傅旗使一時不察都被他所傷,若是置之不理,恐怕為禍不淺。”原來那矮胖子姓傅,乃是五行旗中厚土旗正旗使,丁漁一直以來都誤以為是“副旗使”。
右邊的老者開口讚同:“小姐所慮不差,無論如何還是要將其拿下,審問一番才能放心。”
少年無奈地一攤手,道:“就算你們說的對,昆侖山這麽大,哪裏藏不下一個和尚?再說連傅旗使都被他打傷,我教中高手,能穩勝傅旗使的,不過就是姐姐、二老和本教主罷了,你們說誰出手合適?”
堂中眾人忍不住翻起一堆白眼,你姐姐和逍遙二老也就罷了,你居然也好意思自稱“武功穩勝傅旗使”?
說起如今明教的實力,其實遠沒有丁漁想象中那麽厲害。之前已經說過,數十年前鍾相造反被伏殺後,當時的明教高手也被捕殺大半,剩下的人中有部分對鍾相的行為心灰意冷,退隱他方,最後隻有少數死忠教眾逃到了昆侖山,重立明教。但一個大勢力並不是說建立就能建立的,昆侖山附近人煙稀少,無法招收到大量教眾;明教多年積累的財富又沒帶出來多少;江湖上的人脈威望又因為鍾相的舉動而跌到低穀;種種不利因素疊加在一起,哪怕是他們還保留了不少武功典籍,也無法培養出多少高手。
經過了這麽些年,老一輩的高手相繼逝去,新一輩的高手又沒培養出來,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其中逍遙二使梁逍鍾遙(明教規矩,成為逍遙二使後皆以逍遙二字為名)已經是碩果僅存的一流高手;那名女子名方清華,是教主方清羽的姐姐,因為天賦過人,年僅二十便已練到一二流高手之間;教主方清羽雖然天資同樣出色,但性格懶散,如今不過二三流水準;其餘五行旗旗使和五散人,基本都屬二流高手之列。
至於四**王,本就是有職無權的虛銜,是明教用來籠絡江湖高手之用,原著中除了白眉鷹王自己組建了天鷹教,其他三**王都是光杆司令。此時的明教卻是沒有這份餘力。丁漁拿《倚天》中的明教來估量這時的明教,卻是大大地高估了。
再說堂上眾人。正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五行旗使和五散人聽方教主隻因傅旗使一人失利便將他們其餘九人都比了下去,心中大是不服,紛紛站起來請命,那矮胖傅旗使更是漲紅了臉,羞憤難當。
方清華見弟弟一句話讓傅旗使下不來台,擔心他再說出什麽難堪的話語,忙溫言道:“傅旗使不必在意,你的武功能力闔教上下人所共知,此次不過一時不察,讓賊人占了些許便宜罷了。他既然藏身山中,厚土旗地理最熟,搜捕一事自然當仁不讓。隻是傅旗使有傷在身,便讓烈火旗杜旗使助你一臂之力。”她知道傅岩為人氣量狹小,若讓其他人幫他,他唯恐那和尚被別人拿了去,顯得他無能,說不定反而暗中阻撓,唯有杜立身和傅岩交情甚篤,兩人想必能合作無間。
傅岩見方清華如此安排,果然神色稍緩,大聲應道:“教主副教主放心,傅岩此去定將那禿驢生擒回山!”。對麵五散人中有一僧一尼,聽傅岩開口閉口不離“禿驢”二字,不禁麵色烏黑,不過五散人的勢力不如五行旗,他此時又在和副教主對答,他們也不願因此插話,且看兩位教主如何應答便是。
方清華畢竟年輕,無法麵麵俱到,見傅岩士氣高漲,便讚許地頷首,方清羽則無可無不可地點點頭,繼續神遊。不一會兒,堂中又走進一名教眾,開始匯報其他事項。僧尼二人對視一眼,心中已有計較。
</br>
殿中某處廳堂,一名十七八歲的少年,生得唇紅齒白星目劍眉,正神態懶散地斜倚在一把交椅的扶手上,一邊聽著下方人員的匯報,一邊偷偷用手遮著嘴巴打嗬欠。少年的下手處是一把小一號的交椅,一名二十歲出頭的女子端坐其中。她的容貌秀美,五官與上方的少年頗有相似,不過兩者精神氣度截然相反。少女眉宇間透出一股幹練,此時正凝神傾聽。這一對少年的後方,兩位老者垂首而立,一人麵無表情,一人看著前方兩名少年的表現,悄悄歎了口氣。
大堂左右兩邊,各坐著五人,左邊五人一儒一僧一尼二道,右邊五人著武者衣袍,青黃赤白黑各著一色,其中身穿黃衣的正是前兩天與丁漁交手的矮胖子。
隻聽下方那人匯報道:“教主,山南的教眾看得分明,那常浩小禿驢居然又進了山,不過沒有沿著山路走,而是背著一個大包袱硬生生爬上了一麵十幾丈高的山壁。那名教眾輕功雖然不錯,但也爬不上去,所以就跟丟了。接下來是否發動人馬搜拿那禿驢,還請教主示下。”
上方那少年偷偷打了幾個嗬欠後眼角噙淚,正用手指頭擦拭,一時間沒聽到那人的請示,直到左後方的老者輕咳一聲,他才整個人一激靈,道:“恩,知道了,你退下吧!”
底下那人沒得到指令,還想再問:“教主,那和尚……”
上方右麵的老者打斷他道:“教主已有打算,你先行退下吧。”
那人這才答應一聲,鞠躬行禮後退出了廳堂。
這時穿黃衣的矮胖子站起身來,大聲道:“教主,讓我厚土旗去吧!此番我定能將其拿下!”
不料上方的少年懶洋洋地道:“一個小和尚而已,管他作甚。他在西域叛門逃竄,自顧不暇,多半是在昆侖山中躲避追兵而已,由他去吧。”
他下首處的少女開口道:“弟弟,不是這等說。那常浩說得出‘光明頂’三字,想必對我們所知不少。我們在此山中避世多年,一般江湖人士早已將我們遺忘,他若非是仇家後代,就必是有所圖謀。加上他武功又高,連傅旗使一時不察都被他所傷,若是置之不理,恐怕為禍不淺。”原來那矮胖子姓傅,乃是五行旗中厚土旗正旗使,丁漁一直以來都誤以為是“副旗使”。
右邊的老者開口讚同:“小姐所慮不差,無論如何還是要將其拿下,審問一番才能放心。”
少年無奈地一攤手,道:“就算你們說的對,昆侖山這麽大,哪裏藏不下一個和尚?再說連傅旗使都被他打傷,我教中高手,能穩勝傅旗使的,不過就是姐姐、二老和本教主罷了,你們說誰出手合適?”
堂中眾人忍不住翻起一堆白眼,你姐姐和逍遙二老也就罷了,你居然也好意思自稱“武功穩勝傅旗使”?
說起如今明教的實力,其實遠沒有丁漁想象中那麽厲害。之前已經說過,數十年前鍾相造反被伏殺後,當時的明教高手也被捕殺大半,剩下的人中有部分對鍾相的行為心灰意冷,退隱他方,最後隻有少數死忠教眾逃到了昆侖山,重立明教。但一個大勢力並不是說建立就能建立的,昆侖山附近人煙稀少,無法招收到大量教眾;明教多年積累的財富又沒帶出來多少;江湖上的人脈威望又因為鍾相的舉動而跌到低穀;種種不利因素疊加在一起,哪怕是他們還保留了不少武功典籍,也無法培養出多少高手。
經過了這麽些年,老一輩的高手相繼逝去,新一輩的高手又沒培養出來,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其中逍遙二使梁逍鍾遙(明教規矩,成為逍遙二使後皆以逍遙二字為名)已經是碩果僅存的一流高手;那名女子名方清華,是教主方清羽的姐姐,因為天賦過人,年僅二十便已練到一二流高手之間;教主方清羽雖然天資同樣出色,但性格懶散,如今不過二三流水準;其餘五行旗旗使和五散人,基本都屬二流高手之列。
至於四**王,本就是有職無權的虛銜,是明教用來籠絡江湖高手之用,原著中除了白眉鷹王自己組建了天鷹教,其他三**王都是光杆司令。此時的明教卻是沒有這份餘力。丁漁拿《倚天》中的明教來估量這時的明教,卻是大大地高估了。
再說堂上眾人。正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五行旗使和五散人聽方教主隻因傅旗使一人失利便將他們其餘九人都比了下去,心中大是不服,紛紛站起來請命,那矮胖傅旗使更是漲紅了臉,羞憤難當。
方清華見弟弟一句話讓傅旗使下不來台,擔心他再說出什麽難堪的話語,忙溫言道:“傅旗使不必在意,你的武功能力闔教上下人所共知,此次不過一時不察,讓賊人占了些許便宜罷了。他既然藏身山中,厚土旗地理最熟,搜捕一事自然當仁不讓。隻是傅旗使有傷在身,便讓烈火旗杜旗使助你一臂之力。”她知道傅岩為人氣量狹小,若讓其他人幫他,他唯恐那和尚被別人拿了去,顯得他無能,說不定反而暗中阻撓,唯有杜立身和傅岩交情甚篤,兩人想必能合作無間。
傅岩見方清華如此安排,果然神色稍緩,大聲應道:“教主副教主放心,傅岩此去定將那禿驢生擒回山!”。對麵五散人中有一僧一尼,聽傅岩開口閉口不離“禿驢”二字,不禁麵色烏黑,不過五散人的勢力不如五行旗,他此時又在和副教主對答,他們也不願因此插話,且看兩位教主如何應答便是。
方清華畢竟年輕,無法麵麵俱到,見傅岩士氣高漲,便讚許地頷首,方清羽則無可無不可地點點頭,繼續神遊。不一會兒,堂中又走進一名教眾,開始匯報其他事項。僧尼二人對視一眼,心中已有計較。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