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小細節,陳文哲自然很容易把握,他也不可能有這些弱點。</p>


    這肯定是因為,他的燒窯技術早早就達到了大師級。</p>


    再加上他從隋侯之珠內得到的很多傳承經驗,這些都可以讓他很好的掌握這個收縮比。</p>


    所以,他才能輕鬆複製出,跟真品瓷器一模一樣大小的彷品。</p>


    而這也是一門極高的技術,一般人還真難以把握。</p>


    所以,這一次彷製哥窯膽瓶,除了胎、釉,還有器型,一些小細節都要彷製到家。</p>


    如果不行,那就是還有技術短板。</p>


    畢竟選擇複燒哥窯膽瓶,陳文哲也不是沒有目的的。</p>


    他現在彷燒的這一件哥窯膽瓶,瓶小口,長頸,溜肩,圓腹,腹下微垂。</p>


    底為圈足,圈足上端寬而下端窄,稍作斜形,有一種手捏不起的感覺。</p>


    它造型端莊,秀麗,這樣的器型,要想彷製的好,就更要控製好收縮比。</p>


    要不然,燒製出一個麻麻賴賴、凹凸不平,甚至是歪七扭八的瓷瓶,都是正常。</p>


    隻有做好了器型,才能考慮釉色,還有獨特釉料帶來的獨特特征。</p>


    陳文哲彷製的這件哥窯膽瓶,通體施有米色釉,足底一周無釉呈黑色。</p>


    器身開有黑色、米色紋片,即金絲鐵線紋。</p>


    作為五大名窯之一,陳文哲早就想要做一件哥窯作品。</p>


    但是,原來始終沒有親眼見過哥窯器,所以他也一直信心不足。</p>


    這一次隋侯之珠異變,讓陳文哲可以輕易在隋侯之珠的知識寶庫之中,查找到所有相關哥窯燒製的技藝。</p>


    這樣以來,陳文哲哪裏還能忍得住?</p>


    接下來他打算把五大名窯全都製作一遍,而之所以首先製作哥窯膽瓶,隻不過是因為他對於哥窯了解最多。</p>


    畢竟他之前通過種種手段,已經很了解哥窯,最重要的還是他能夠製作弟窯的瓷器。</p>


    雖然沒做過,但是他燒製弟窯的手段、技藝,都還算不錯。</p>


    哥窯和弟窯,畢竟是兄弟兩個發展起來的,雖然區別很大,但是在基礎上,還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的。</p>


    而根據對哥窯和弟窯了解,其實陳文哲是可以寫一篇論文的。</p>


    畢竟他就要畢業了,就算上的是藝術大學,該有的作業,也需要完成。</p>


    之所以挑選哥窯來寫論文,主要是裏麵有一件很有意思的曆史謎團。</p>


    因為“哥窯”在剛開始發現,形成係統認知,讓世人達成共識的時候,被確認是宋代名窯,也就是哥窯名列宋代五大名窯之一。</p>


    這一點很多人都知道,都知道哥窯在陶瓷史上,有舉足輕重的地位。</p>


    但是,最終有人卻證實,哥窯應該是南宋龍泉青瓷窯係中,—些技術力量很強的作坊。</p>


    他們受官窯工藝的影響,生產出的一種釉麵滿布碎片紋的青瓷。</p>


    所以,被人公認的更加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哥窯是中國五大名窯之一,時代是南宋(存疑),特征是紫口鐵足,創始人章生一。</p>


    這裏麵隻有一個時代存疑,因為很多曆史資料,都證明宋代之時,不管是南宋還是北宋,都沒有哥窯方麵的記載。</p>


    所以,這種說法也有很多人的認可。</p>


    因為有很多資料、考古發掘,都說明哥窯,特別是傳世哥窯,不是南宋時期生產的,而是南宋滅亡之後的元代生產。</p>


    這裏麵充滿了爭議和謎團,這也是陳文哲這一次,為什麽特別製作一批哥窯的原因。</p>


    就因為哥窯器,真的很特別。</p>


    哥窯瓷,特別的地方很多,首先是瓷器的釉麵滿布碎片紋。</p>


    這是由於胎體原料受熱時膨漲係數,大於釉層的膨漲係數,在瓷器燒成後冷卻時,胎體將表麵玻璃釉層拉碎,即為百圾碎。</p>


    這裏就是涉及到收縮比的問題,總歸起來還是熱脹冷縮。</p>


    隻不過哥窯釉麵的熱脹冷縮更加厲害,入窯燒製之後,有膨脹也有收縮。</p>


    最後還是因為受熱膨脹係數,大於釉層的膨脹係數,導致釉麵破碎。</p>


    這就是導致瓷器釉麵開片的原因,所有開片瓷器,都是這個原因造成的。</p>


    剛開始出現這種現象,窯工肯定會以為這一窯瓷器燒毀了。</p>


    可是,由於這樣製作出來的瓷器,胎釉密合極佳,釉層不剝落,也不劃手,除了出現奇特自然的片紋,沒有任何有礙使用之感。</p>


    最後取出來一看,感覺還很漂亮。</p>


    所以,這也算是燒製成功了一批特殊的瓷器。</p>


    從此,就因為這種獨特的藝術魅力,反而讓它成為了世人所追求的精品瓷器。</p>


    就因為這個,宋代龍泉窯的工匠人,人為控製胎釉成分,作出這種奇特片紋的瓷器,為宋代瓷器藝術的百花園增添了光彩。</p>


    </p>


    因為剛開始的出現,就比較出人意料,所以剛開始燒製的時候,技術難點還是不少的。</p>


    要想燒製出精品哥窯器,要從瓷石、泥胎、釉料、工藝等全方位的把控。</p>


    而現在陳文哲既然要發表論文,那就更要深入研究。</p>


    幸好,他還算是懂龍泉窯,畢竟他第一批彷製的瓷器,就是龍泉青瓷。</p>


    這讓他對於龍泉窯,或者說是哥窯,都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p>


    這讓陳文哲複燒起哥窯瓷來,就很有利。</p>


    他很清楚,龍泉地區考古發掘、調查發現的哥窯瓷器,都是灰白胎。</p>


    而且質地比較粗,施淺灰色青釉,釉質肥潤。</p>


    其片紋大小相錯,深淺有致。</p>


    裝匣時墊坯工具為墊餅或墊圈、墊燒工具的質地很細膩。</p>


    傳世瓷器中被認為是哥窯作品的,還有鐵骨胎、深灰胎、土黃色胎的,釉色有炒米黃色、淺炒米黃色等。</p>


    這些通過原來陳文哲獲得那件元代青花釉裏紅玉壺春瓶,得到過一些信息。</p>


    可惜,他當時得到的信息,太多,他也沒有仔細研究。</p>


    再說,當時他看到的一些曆史影像,可沒有旁白,也沒有解說。</p>


    他能確定是什麽朝代,都是根據傳承中出現的人物、衣著,結合瓷器的工藝、造型,推斷出的大體年代。</p>


    現在需要深入了解,哥窯到底是屬於龍泉窯的分支,還是北宋時期的一個著名窯口,還真需要好好分析一下。</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係統不正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瘋神狂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瘋神狂想並收藏我的係統不正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