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地三彩器物以大瓶、大罐、大盤、香薰等陳設瓷為多。</p>


    在一摞大盤之中,陳文哲還發現了黃地紫綠衫。</p>


    這種釉色的瓷器,以盤為主,外壁繪三彩葡萄、雲鶴、朵花、蟠縭,盤內劃龍紋並填紫綠衫。</p>


    底有青花或紫釉題款,款上罩黃釉。</p>


    這種盤,整個清代都在生產。</p>


    再就是墨地三彩,這種素三彩瓷是地釉先施綠釉,再施黑釉。</p>


    問世以紫黑釉勾勒再填黃、綠、紫、白色。</p>


    有的在墨地開光中,繪白地三彩。</p>


    墨地三彩稀如晨星,民初多有彷製。</p>


    還有一種虎皮三彩,清末民初彷製的也比較多。</p>


    這是以黃、綠、紫三彩相間點染成虎皮狀斑塊,釉麵光亮變幻。</p>


    器物有盤、碗及福祿壽三星,均胎骨致密沉重。</p>


    其實,不管是什麽樣的三彩,都脫離不了釉色。</p>


    而三彩最早的其實就是唐三彩,所以到了清代,又衍化出三彩瓷塑。</p>


    一類唐三彩俑,將凋塑和釉彩結合起來,有仙佛、禽獸、鬼怪及福祿壽字壺均胎質堅致,造型生動。</p>


    三彩康熙已很少生產,晚清光緒及民國初出現過一些彷製品,也相當精美。</p>


    而之前陳文哲發現的瓷器碎片,大部分是明代三彩瓷。</p>


    那些明代製品,相比清代素三彩瓷器,品種少了點,但是器型、紋飾、釉色,卻一點也不差。</p>


    明代素三彩,是在唐宋三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p>


    隻是隨著瓷器燒製技術的提高,禦廠改用素燒瓷胎代替以往的素燒陶胎。</p>


    這一變革不僅進一步增大了“素胎”的機械強度,也提高了成品的精美程度,成為明清三彩與唐宋三彩的最大區別。</p>


    根據這點,又可將素三彩進一步劃分為“素三彩陶”與“素三彩瓷”兩大類。</p>


    景鎮禦廠在永樂宣德時期,已經開始燒製各種簡單的低溫複合彩釉瓷。</p>


    色釉多為兩種,通常不叫“素三彩”,而稱“綠地醬彩”或“黃地綠彩”等。</p>


    造型也主要以碗、盤、壺等日用品為主。</p>


    類似製品,直到成化時期依然大量製作。</p>


    為清晰表現繪畫圖桉,器身基本都使用錐刻紋做分界線。</p>


    因燒製工藝尚不嫻熟,使用三種以上色釉的製品相對較少。</p>


    而這一次,陳文哲發現,他們搶到的最多的,還是明代的素三彩。</p>


    特別是其中的一些經典,比如成化素三彩鴨熏,是明朝的典型素三彩製品之一。</p>


    這種作品是由黃、綠、褐、墨綠、孔雀藍等多種彩釉組合而成。</p>


    陳文哲還真沒想到,一艘貌似萬曆時期的沉船之上,居然還能打撈上來一隻成化的素三彩瓷。</p>


    這可是大收獲,也讓陳文哲更加興趣盎然。</p>


    “搶,速度快一點,遇到了其他人也不用客氣,不管是機器,還是潛水員,都要攻擊,反正我們的貨船已經離開這片海域。”</p>


    </p>


    看到了好東西,陳文哲也就放開了高啟靜他們的手腳。</p>


    之前他還害怕高啟靜他們太野,現在則無所謂了,誰讓他們人多裝備好呢?</p>


    最主要的是,他們下水的機器更多,價格也更便宜。</p>


    還有,陳文哲有錢,他不怕損失。</p>


    這樣一來,那些沒有多少資本,隻能派潛水員下水的打撈船,就首先敗退。</p>


    之後,有些資本,派遣水下機器人下水的打撈船主,也受不了損失,退出打撈行動。</p>


    而陳文哲這邊,人員就躲在船上,沒有一人下水。</p>


    他們就派機器人下水搗亂,大不了就損失點錢財唄!</p>


    愛拚才會贏啊,所以陳文哲贏了。</p>


    他很快就有了更大的收貨,這一次不止是素三彩了,還有鬥彩、五彩等瓷器。</p>


    隨著一批批精美瓷器打撈出水,陳文哲也更加了解成化、嘉慶、萬曆時期的瓷器。</p>


    比如,素三彩瓷在嘉萬時期,應該還在繼續製作。</p>


    隻是鬥彩、五彩等釉上彩的規模不斷擴大,導致素三彩製作相對減少。</p>


    而鬥彩、五彩增多,自然也就可以大批量販售。</p>


    當然,因為工藝的問題,這兩種瓷器的數量,還是相對較少的。</p>


    除了這些,這裏麵還有另外一種瓷器,也出現在外銷瓷的行列。</p>


    當時,素三彩的減少,卻也讓另外一種瓷器增加,那就是法華彩瓷器。</p>


    當年的禦廠還製作過大量的“法花”器,又稱“法華”、“琺花”等。</p>


    該類器物同以上素三彩一樣,也是先經過高溫燒製成素胎,然後填塗孔雀藍、黃、綠、紫、白等色釉裝飾,再低溫燒製。</p>


    不論從工藝流程還是原材料來看,它們都應歸結為素三彩範疇內。</p>


    隻是因為日常生活中人們過於強調其色彩,才稱其為“法花”,顯得與“素三彩”無直接關係了。</p>


    可惜,這些從沉船中搶到的瓷器,都是明代的,一件清代的也沒有。</p>


    這就確定了,這艘沉船,應該是嘉萬時期的,絕對不可能是清代的。</p>


    與明代製品相比,清代禦廠製作更趨細致、複雜化,出品的瓷器,也更加受人歡迎。</p>


    自然,價格也更高。</p>


    畢竟相比明代,清代的技術也更好。</p>


    比如,清初部分素三彩瓷,逐漸使用黑彩勾勒,代替以往的凋刻劃線,使畫麵精致許多。</p>


    這種變化應是禦廠製瓷者,借鑒當時五彩瓷繪畫,總結改進的結果。</p>


    因此,清代素三彩製品更加多種多樣。</p>


    當然,清代素三彩和明代素三彩,分辨起來也比較容易。</p>


    清代的素三彩瓷,既有延續明禦廠傳統、使用凋刻紋做分界線的,也有凋紋刻畫與其他色釉圖桉互不幹涉、相互並存的。</p>


    這裏需要提及的是,不少康熙素三彩製品中,白釉都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牙黃色調。</p>


    據說是因為燒製不理想,才使白釉沒有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p>


    但是,清代之時,卻在創新素三彩。</p>


    康熙時期,禦廠出現一種使用黑彩勾勒輪廓的新素三彩,極可能是製瓷者,借鑒當時五彩瓷繪畫風格,所得的創新品種。</p>


    清代素三彩的最大變革,莫過於禦廠工匠。</p>


    他們在製作傳統素三彩時,積極引用新興的粉彩,研製出素三彩與粉彩的組合器。</p>


    該類器物甚至使用到胭脂紅(即葷色),使“素三彩”更加名不符實了。</p>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的係統不正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瘋神狂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瘋神狂想並收藏我的係統不正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