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德修道,要個木石的念頭,若一有欣羨,便趨欲境;
濟世經邦,要斷雲水的趣味,若一有貪著,便墮危機。
1、割席分坐
三國時期,有個著名的“割席分坐”故事。當時名士管寧與其友華歆共同進德修道,於園中除草。他倆見地有片金,管寧揮鋤,視若瓦石無異,而華歆卻拿起來,又丟掉它。又有一次,他倆同席讀書,有乘坐豪華馬車的達官貴人從門前經過。管寧讀書如故,而華歆卻放下書出去觀看。管寧便與他割席絕交曰:
“子非吾友也。”
可見進德修道,要有管寧的木石念頭,專心致誌,心無旁鶩。華歆先是見了金錢,後是見了榮華,怦然心動,欣羨愛慕,便趨欲境,則廢道業。可見並非管寧欲割席絕交,是華歆之心,以欣慕榮貴,早已不在道業上了。誠如《菜根譚》曰:“若一有欣貧,便趨欲境。”這樣自與道德絕交耳。
《論語》中,孔子教育門徒,有一個方法,叫“不教而教”,就是指不懈教一個弟子,也是一種教育。這是讓弟子反省自己的不是啊!管寧割席分坐的做法,不屑與華歆為友,這令華歆慚愧不已,後來華歆反省己過,重新歸心於道德學問,成為民眾愛戴的一方好官。最後,也與管寧重歸於好。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
濟世經邦,要斷雲水的趣味,若一有貪著,便墮危機。
1、割席分坐
三國時期,有個著名的“割席分坐”故事。當時名士管寧與其友華歆共同進德修道,於園中除草。他倆見地有片金,管寧揮鋤,視若瓦石無異,而華歆卻拿起來,又丟掉它。又有一次,他倆同席讀書,有乘坐豪華馬車的達官貴人從門前經過。管寧讀書如故,而華歆卻放下書出去觀看。管寧便與他割席絕交曰:
“子非吾友也。”
可見進德修道,要有管寧的木石念頭,專心致誌,心無旁鶩。華歆先是見了金錢,後是見了榮華,怦然心動,欣羨愛慕,便趨欲境,則廢道業。可見並非管寧欲割席絕交,是華歆之心,以欣慕榮貴,早已不在道業上了。誠如《菜根譚》曰:“若一有欣貧,便趨欲境。”這樣自與道德絕交耳。
《論語》中,孔子教育門徒,有一個方法,叫“不教而教”,就是指不懈教一個弟子,也是一種教育。這是讓弟子反省自己的不是啊!管寧割席分坐的做法,不屑與華歆為友,這令華歆慚愧不已,後來華歆反省己過,重新歸心於道德學問,成為民眾愛戴的一方好官。最後,也與管寧重歸於好。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