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得功名富貴之心下,便可脫凡;


    放得道德仁義之心下,才可入聖。


    1、胸中無滯真神仙


    《黃帝內經》首篇“上古天真論”是最為經典的教導後人如何養生延年益壽的論著。且看上古養生家是如何養生的: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故誌閑而少**,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皆得所願。


    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樸。是以嗜**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而不危也。”


    可見養生得百歲而動作不衰,便在於《黃帝內經》的眼目――“德全不危”四個字。如何落實這四個字呢?便是對於外在的虛邪賊風,要避之有時,而內在的真氣精神,要保持恬淡虛無。這又是一個養“精氣神”的妙法――恬淡虛無。


    《莊子·刻意》中就提到,這些恬淡虛無的人,最懂得養生。他們“憂患不能入,邪氣不能襲”。因為追求恬淡的人,不會患得患失,斤斤計較,他們能夠放下身心世界,得安樂自在,所以“榮辱毀譽不上心”。


    《上古天真論》這段文是治病養生的大綱大要,但許多人卻忽略了,其實養生的眼目與方法全在裏麵。以前提到眼目乃德全不危,現在來論方法――恬淡虛無。


    我們知道對外感風寒暑濕燥火是要避之有時,然而對內傷雜病的調養,最重視的都是全真導氣,就是精氣神的保養與流通。氣機貴流通而不貴滯塞,要通而不滯,便在四字――恬淡虛無。恬淡虛無是心無雜念的意思。按現在的話語就是放下心中牽掛,了然無物滯塞,即是恬淡虛無。心中若放下牽掛,了然無物,即是上古養生家返璞歸真的崇高境界。


    方今世人所牽掛的無非是功名富貴,道德仁義。恬淡虛無便是不僅要把功名富貴之心放下,就是連追求道德仁義之心也要放下,這樣心胸中才能了然無物滯塞,正氣即可從之,精神亦為之內守,疾病怎麽會有呢(即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如此放下名利道德心後,便可思想靜閑少貪**,心神安定無恐懼,真氣都按十二經脈所需,順暢地分配到四肢百節,五髒六腑,各個組織細胞得到應有的供養,所願皆遂。真乃“胸中無滯真神仙”也!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養生菜根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草嶺書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草嶺書齋並收藏養生菜根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