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口莧腸者,多冰清玉潔,袞衣玉食者,甘奴顏婢膝。[]
蓋誌以淡泊明,而節從肥甘喪也。
1、血至淨則無病
藜、莧都是一種野菜,嫩葉可供食用,舊時多代指粗糙的食物。袞衣:王公貴族的禮服。玉食:精美的食品。能吃慣粗茶淡飯的清貧之士,大都有冰一樣清明,玉一樣潔白的美好情操,而那些享用錦衣玉食的王公貴族,卻往往卑躬屈膝,阿諛奉承。所以,一個人的節氣多在淡泊清心中顯露出來,而花天酒地,紙醉金迷的生活隻會令人喪誌失節。
由此可見養生大道,在於心清淨。一個口中常填食藜莧這類野菜,或五穀雜糧,粗茶淡飯的人,必定是血液非常清潔的人。《黃帝內經》說:“中焦受氣取汁,變化為赤而為血。”中醫認為血液就是一個呼吸清氣與吃進中焦脾胃的水穀精微相結合而成。如果呼吸的是新鮮空氣,吃進去腸胃的又是清淡潔淨的食物,那麽化生之血液肯定是清淨的。清淨的血液肯定是健康無疾的。故知養生便是如何保養血液的清淨。所謂“水至清則無魚,血至淨則無病”,西醫用抽血以查病,也即是這個道理。
中醫說病從口入,說就是口決定腸胃清淨與否,而腸胃又決定一身血液清淨與否,而血液才真正決定健康與否。所以疾病從口入,血至清則無病。可見《菜根譚》藜口莧腸者真乃善養生者,善養生者便是冰清玉潔,善養好腸胃,善養好血液。
宋代張掄一首《踏莎行》雲:
割斷凡緣,心安神定。山中采藥修身命。
青鬆林下茯苓多,白雲深處黃精盛。
百味甘香,一身清淨,吾生可保常無病。
八珍五鼎不須貪,葷膻濁亂人情性。
這就是說清淡飲食可保常無病。貪食美味,肥甘厚膩,多喪生敗德。《黃帝內經》有言:“高粱厚味,足生大疔。”這便是長期吃過多肥甘厚膩,終至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這是血液粘滯難行的表現,而足部離心髒最遠,血液動力最弱(人老先老腳),所以糖尿病並發症多見足生大疔,最終多有鋸腿之悲。
當今時代,尚補成風,動不動就說哪裏虛損,孰不知這是身體腸胃已經受納不了過多的食物,長期超負荷消化,都消化不了,就產生了血脂、血糖、尿酸。若此時盲目進補,必至越補越病,汙泥加汙泥(血混濁如汙泥,補藥礙滯也似汙泥),甚至越治越壞,永無出期。
這時應清淡飲食,所謂養生先養胃,胃腸無補法,以通為補。多食五穀雜糧,瓜果蔬菜,讓其腸胃通暢無阻,讓其化生的血液冰清玉潔,這樣血糖、血脂、尿酸通通可降下來,何病之有?所以說,藜口莧腸者(清淡飲食),多健康且壽,而袞衣玉食者(肥甘厚膩),多疾病且夭。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
蓋誌以淡泊明,而節從肥甘喪也。
1、血至淨則無病
藜、莧都是一種野菜,嫩葉可供食用,舊時多代指粗糙的食物。袞衣:王公貴族的禮服。玉食:精美的食品。能吃慣粗茶淡飯的清貧之士,大都有冰一樣清明,玉一樣潔白的美好情操,而那些享用錦衣玉食的王公貴族,卻往往卑躬屈膝,阿諛奉承。所以,一個人的節氣多在淡泊清心中顯露出來,而花天酒地,紙醉金迷的生活隻會令人喪誌失節。
由此可見養生大道,在於心清淨。一個口中常填食藜莧這類野菜,或五穀雜糧,粗茶淡飯的人,必定是血液非常清潔的人。《黃帝內經》說:“中焦受氣取汁,變化為赤而為血。”中醫認為血液就是一個呼吸清氣與吃進中焦脾胃的水穀精微相結合而成。如果呼吸的是新鮮空氣,吃進去腸胃的又是清淡潔淨的食物,那麽化生之血液肯定是清淨的。清淨的血液肯定是健康無疾的。故知養生便是如何保養血液的清淨。所謂“水至清則無魚,血至淨則無病”,西醫用抽血以查病,也即是這個道理。
中醫說病從口入,說就是口決定腸胃清淨與否,而腸胃又決定一身血液清淨與否,而血液才真正決定健康與否。所以疾病從口入,血至清則無病。可見《菜根譚》藜口莧腸者真乃善養生者,善養生者便是冰清玉潔,善養好腸胃,善養好血液。
宋代張掄一首《踏莎行》雲:
割斷凡緣,心安神定。山中采藥修身命。
青鬆林下茯苓多,白雲深處黃精盛。
百味甘香,一身清淨,吾生可保常無病。
八珍五鼎不須貪,葷膻濁亂人情性。
這就是說清淡飲食可保常無病。貪食美味,肥甘厚膩,多喪生敗德。《黃帝內經》有言:“高粱厚味,足生大疔。”這便是長期吃過多肥甘厚膩,終至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這是血液粘滯難行的表現,而足部離心髒最遠,血液動力最弱(人老先老腳),所以糖尿病並發症多見足生大疔,最終多有鋸腿之悲。
當今時代,尚補成風,動不動就說哪裏虛損,孰不知這是身體腸胃已經受納不了過多的食物,長期超負荷消化,都消化不了,就產生了血脂、血糖、尿酸。若此時盲目進補,必至越補越病,汙泥加汙泥(血混濁如汙泥,補藥礙滯也似汙泥),甚至越治越壞,永無出期。
這時應清淡飲食,所謂養生先養胃,胃腸無補法,以通為補。多食五穀雜糧,瓜果蔬菜,讓其腸胃通暢無阻,讓其化生的血液冰清玉潔,這樣血糖、血脂、尿酸通通可降下來,何病之有?所以說,藜口莧腸者(清淡飲食),多健康且壽,而袞衣玉食者(肥甘厚膩),多疾病且夭。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