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上天不殺悔悟的人


    佛家曰:“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常在因地上修行,深知苦因可畏,必招苦果,故不種苦因,常修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善因。眾生多疑,雖畏苦果,但卻常在苦果中沉淪。因為眾生多癡迷,待到受報苦果時,往往事後才有所悔悟。所以一個人能以事後之悔悟,來臨事處變,便不致癡迷造業(佛家說,輪回便是因惑造業,因業受報的反複過程),便不會有苦果報應,亦不致事後悔悟。(.無彈窗廣告)如同菩薩,注重因地修行,心安性定而舉動正氣,道業終成。


    《菜根譚》這句話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事後之悔悟,便是不忘前事,不忘曆史經驗教訓,這樣的人便可臨事不癡迷。


    唐太宗對治國深有體悟: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從此中悟出“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的治國安民道理,方有“貞觀之治”萬國朝宗之盛世大唐氣象。當時中國乃是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唐太宗能從曆史經驗中吸收經驗教訓,能從個人的得失中悔悟,便可如《菜根譚》所說“性定心安,舉動皆正,可破臨事之癡迷。”


    中醫養生有言:“理身如理國,用藥如用兵。”養生何嚐不是這樣,病倒方知身是苦,健時都被五欲迷。故必須從疾病悔悟,方知健康之可貴。從“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的暴飲暴食,吃傷腸胃後悔悟,方知細嚼慢咽,飲食有節之可貴。從見色起淫、房勞傷腎、腰膝酸軟、早衰發脫中悔悟,方知戒得邪淫之可貴。故知,人能事後悔悟,才會刻骨銘心,才能長善救失。俗話說:“上天不殺悔悟的人。”這是因為悔悟的人再臨事飲食男女,不會癡迷,亦可自製,做到性定心安,舉動端正。


    《菜根譚》這段話告訴我們,以事後悔悟養生,可破臨事之癡迷,這樣就能做到“心安性定,動無不正。”有詩讚歎這種壽康的境界曰:


    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


    世事靜方知,人情味淡長。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養生菜根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草嶺書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草嶺書齋並收藏養生菜根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