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得子在前方小步快行,阮嘉緊隨其後。
雲台宮的後苑地方不大,卻是別有一番洞天。行走在鵝卵石鋪就的甬路上,石徑兩側是成片的鳳尾竹遮映。穿過叢叢竹林,有一汪兩三畝見方的小池塘。沿著池塘邊走,可見一竹橋架於塘上,橋中央建有一方小小的竹亭。夜色深重,阮嘉看不清那亭上匾額的題字,隻覺冷月新竹,娓娓倒映於清潭之中,儼然一派江南美景——相比於遠處疊如山巒的碧瓦朱甍,竟恍如隔世一般。
夜風微涼,吹得竹葉沙沙作響,她裹了裹氅衣。許是大病未愈,石徑上搖曳的枝影,看得她稍稍有些目眩。鵝卵石又生了青苔,略有濕滑,阮嘉一個不留心,便險些摔倒。
小得子聽見響動,回頭連忙攙扶了一把道:“姑娘仔細腳下。”
阮嘉“嗯”了一聲,彎腰扯起裙擺時,眼角掃過池塘對岸。那一片鳳尾竹邊緣,幾盞宮燈閃爍其間,隱約有人影晃動。
似是察覺到對麵的動靜,那抹明黃色停了下來,駐足朝阮嘉所在的方向望了一眼。身旁的女子斜倚過來,挽住他的手臂,柔聲問道:“皇上在看什麽?”
大約是他很少見到蘭妃主動與他這般親昵,靖禎明如夜星的眼中溢滿了暖意:“無事,我們走吧。”
“前些天小得子在禦花園附近撿了隻白狸貓,看著怪可憐的,就留下來養著了。”她屈了屈膝,盈盈拜下,“不料驚擾了聖駕,還請皇上恕罪。”
靖禎雙手將她扶起,斂容歎道:“你實在無需這樣與朕說話。”
蘭妃隻是笑笑,不置可否,隻挽著他的手臂,沿著逶迤的石徑悠然漫步。
另一側阮嘉躲在假山後麵暗自心驚,也不知皇帝是否看到了她。想來皇帝也並不認識自己,心悸之餘便跟著小得子繼續往西側殿去了。
一夜無事,隻聞幾聲貓叫,更襯得雲台宮靜謐非常。
阮嘉不想給蘭妃帶來麻煩,終日將自己關在西側殿中不曾外出。蘭妃得空的時候,就會和如霜來陪她說說話,她也不覺得太過乏悶。
然而姐妹閑聊的時間並不太多,因為一連七日,皇帝都駕臨了雲台宮。有時僅僅來用了膳就走,有時也在蘭妃這裏歇下一夜。阮嘉雖不清楚元封帝的後宮格局如何,也知大凡帝王,皆是三宮六院,佳麗無數。蘭妃能得這一份獨寵,想必是聖眷濃厚。
但她瞧著蘭妃,卻並不因此而感到愉悅。有時即便笑著,那眼底也是籠著澹澹愁翳。
到了第八日,正是五月初一,皇帝循例須與皇後同食同寢。蘭妃難得清閑,依常例去向中宮問安之後,早早回來西側殿看望阮嘉。
彼時阮嘉正斜靠在窗下,手裏翻著一本晏幾道的《小山詞》,書頁已微微泛黃。
蘭妃微笑問道:“阿阮讀什麽這樣認真?”
阮嘉放下書,起身道:“讓姐姐見笑了,不過是如霜怕我悶,拿了些閑書來,我也讀不太懂的。”
“阿阮年紀不大,竟也有愁思不解了?”她笑著拾起《小山詞》,翻開來,正是阮嘉適才讀的那一頁《臨江仙》: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蘭妃似有一絲動容,阮嘉看著她,若無其事道:“我隻是看這卷的紙張有些黃了,想來定是姐姐平日裏愛讀的,應當是本好詞。”
她合上書,語調裏平靜如秋水:“是本好詞,不過晏幾道的詞大多感慨光陰易遷、境緣無實,太過孤涼。於你這樣的年歲,實在無益。”
阮嘉反問:“姐姐說的是,可是姐姐不過比我虛長兩歲,又與皇上兩情相悅,何來偏好這些感傷前塵舊夢的幽怨之詞?”
蘭妃愣了一愣,道:“不過都是打發些時間罷了,哪裏會上心,阿阮不也是閑來無事才翻一翻麽?”
阮嘉笑道:“確是如此。”突然看見地上一枚秋香色的書箋,原是那《小山詞》裏落下來的,她剛要彎下身去撿,卻被蘭妃搶先拾了去。不過轉瞬間一瞥,阮嘉看到了浣花箋上一行蠅頭小楷:“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末尾還署了一個“衛”字,那筆調飛動脫略,不似尋常女子的字跡。
阮嘉隨口一問:“宮裏哪位姐姐姓衛?”
蘭妃眼中霎時閃過一絲慌亂,將那花箋藏緊在手中,隻道:“阿阮看錯了,那不是‘衛’(衛),是‘衡’。”
楊慕芝小字“木衡”,且她自幼學習書法,寫得一手好字。然而她落筆雖清雋流麗卻拘於行跡,遠不似那紙間行楷靈逸飛揚。
阮嘉裝作並不知情的樣子,淡淡地應了一聲,心中已隱隱猜到了七八分。
她從前認識的姐姐,雖然性子恬靜少言,卻不似這般終日鬱鬱寡歡。起先阮嘉隻當是她一人在宮中,難免過得辛苦。可這幾日看來,皇帝對蘭妃的偏愛有加,說她寵冠六宮,絕非過實之詞。饒是如此,蘭妃依舊愁容不展,或許她心中還存著一段昔日之情……
天子宮嬪,卻暗自愛慕他人,若是被旁人知曉,隻會招來殺身之禍!想到這裏,阮嘉不禁驚出一身冷汗,再不敢追問下去。
過了午時,小得子抬了兩盞大食盒進來。那食盒每個共有五層,嵌著百寶花鳥紋螺鈿,看著就相當討喜。隻是阮嘉一人的膳食,哪裏用得著這樣大的食盒?
如霜正好也提了個包裹進來,見她一臉疑惑之色,笑道:“這又不是給你吃的,別高興地嘴都合不攏了。”
蘭妃笑道:“阿阮覺得好,吃幾個也是無妨的。”
小得子掀開了食盒頂蓋,迎麵撲來一陣箬葉和糯米的清香,原來裏麵擺滿了大小不一的菱角粽子。蘭妃又道:“過幾日就是端陽節了,宮中按例要擺粽席。隻是今年剛過喪期,禦膳房前些日子未進新人,怕是人手不大夠。不論是往年賜給百官的百索粽,海分賞皇親妃嬪的九子粽,都頗費工時。皇後娘娘便提議家宴裏用的九子粽,讓各宮自己來做。”
而如霜提來的布包裏,則是赤、青、黃、白、黑、綠、紫、紅、紺九種絲線,顏色鮮麗,富有光澤。
她挑了兩束掛在腕上,走到蘭妃身邊遞給她看,笑吟吟道:“都是越州進貢的上好絲線,又讓珊瑚和楠兒拿雄黃、艾草、川芎、甘草之類的藥物浸了半日,一來能驅邪避毒,二來聞著也香。用不完的咱們自己做些長命縷掛在宮裏,也是好的。”
蘭妃接過絲線道:“阿阮要是不嫌累的話,就和我們一起結粽子如何?”
阮嘉欣然點頭,從小她就愛打些絡子,這些結繩的活計自然不在話下。“百索粽”是將五色絲線合股為一,密密地在菱粽外麵一圈一圈纏緊。而“九子粽”更是新奇好看,要將大小不一的九個粽子排成一列,然後以九色絲絡分別紮起,再連成一串。九子粽不僅外形美觀,還有“多子多福”的寓意,難怪時人都說“四時花意巧,九子粽爭新”。
三人忙到夜深,這才把兩盞食盒的粽子全部結成九子連串的樣式。除了初時手生紮壞了的幾個粽子,其餘一並裝進食盒,讓小得子將其送到小廚房裏拿冰塊存著,以備端陽節前一天再行烹熟。
之前姐妹一邊說說笑笑,一邊結絲絡、紮粽子,才不覺得疲累。這會兒蘭妃和如霜都走了,阮嘉才發覺確是全身乏力,一通梳洗過後不久便沉沉睡去。
睡到夜半,阮嘉隱約感到皮膚有些燥熱。起初以為是被褥厚了,她就隨手將褥子掀開,沒料反而覺得更熱。半睡半醒間,她聽到一些“嗤嗤”的聲音,睜開眼時,才惶恐地看半個暖閣都包在了火海之中!
隻因蘭妃向往江南,這雲台宮的建築多選用竹子打造,加之室內四處掛著紗幔,極易引燃。不稍片刻這西側殿便是火光熊熊,竹製的家具燒得滋滋作響,還伴有不時清脆的炸裂之聲。
阮嘉聽見外麵有人驚呼,然而這火勢漲得飛快,怕是等不及人營救。她情急之下隻得將被褥裹在身上,頂著滾滾濃煙,埋下頭就向外直衝出去。直到奔出了殿門,才容得上她喘過一口氣,卻又被煙灰嗆得猛咳了幾聲。
宮城中曆來為了防火,都在各處大殿前設有貯水銅缸,以備不時之需。阮嘉此刻頭發和裙角都冒起了火星,急忙衝向水缸,用雙手舀起清水淋在身上。直至她從頭到腳完全浸濕,方才累的癱倒在地上。
就聽見不遠處一人大呼:“不好了!西側殿走水了!快去告訴蘭妃娘娘!”
先前蘭妃明令除了小得子與采薇、采芙三人,宮中其餘人等,一律不準進入□□。此時燃起火光,讓前庭的宮女看到了,亦不敢靠的太近,唯有先去通報了尚在熟睡的蘭妃。
蘭妃帶著很快便如霜匆匆趕來,她一個眼色,如霜立即會意,快步走向蹲靠在銅缸邊的阮嘉。此刻那條被褥已經被丟在一旁,燒成了一團灰燼,阮嘉隻穿著寢衣,身上都浸了水,蜷縮在那裏瑟瑟發抖。如霜用一件月白鑲邊緞麵鬥篷罩住阮嘉,一言不發地將她扶起,然後掩著她步入後苑竹林間漆黑的甬路。
阮嘉無意識地回頭向蘭妃看了一眼,那裏被火光照得亮如白晝。宮人們往來忙碌的身影中,蘭妃獨立其間,淡然地望著大火,仿佛這周遭的世界與她並不相幹。
那一刻,在那熊熊大火之下,阮嘉注意到了宮牆下的一片陰影。那陰影裏似乎站著一個人,一瞬不瞬地死死盯著她,在這片耀目的火海彼端幽幽冷笑。
“表小姐,你在看什麽?”如霜低聲問道。
阮嘉遲疑駐足,一時想到不應讓前殿的宮人注意到自己,忙回道:“沒什麽。”
雲台宮的大火燒紅了半邊天際,皇帝聽聞此事,也從皇後的承慶宮連夜趕來。沒過多久,水龍局的人也奉旨前來救火,在眾人的努力下,火勢漸漸消弱。
靖禎到來時,看到蘭妃正平靜無瀾地置於火海麵前,她柔白的肌膚被濃煙熏得有些發黑。見他來了,隻是屈膝行禮,臉上帶著疏離的敬意。
“你沒事就好。”
他伸手將她攬入懷中,用手帕輕輕為她拭去臉上的焦痕。蘭妃任由他柔聲安撫,卻是色如冰霜,不肯多說一句話。靖禎原是拋下皇後淳於氏滿心急切地趕來,可是她依然不肯假以辭色,一腔熱忱早已涼了大半。
兩人默默無言地走回寢殿,靖禎好似突然想起什麽,又問:“聽說西側殿著火的時候,裏麵還有人在?朕記得,你這雲台宮的側殿不曾住人啊。”
蘭妃微微一凝,隻得道:“是臣妾宮中的一個宮女,前些日子得了痘疹,不能與他人同居,才將她暫時安置在西側殿。”
靖禎皺眉:“痘疹?痘疹是會感染的,更何況隻是一個宮婢,又怎可留在你身邊養病?”
蘭妃婉聲道:“臣妾也是看她可憐,若是就此打發了出去,隻怕難以活命。俗話說,行百善不如救一人,臣妾也是為皇上積福。”
“你……”皇帝脈脈含情地望著她,長歎一聲,“回頭讓太醫來瞧瞧,若無大礙也就罷了。如若太醫也說不妥,那此人是斷斷留不得了。”
蘭妃見他語氣有所鬆動,一邊欠身稱是,一邊想著邢太醫那邊,恐怕又得勞煩他走一趟了。
雲台宮的後苑地方不大,卻是別有一番洞天。行走在鵝卵石鋪就的甬路上,石徑兩側是成片的鳳尾竹遮映。穿過叢叢竹林,有一汪兩三畝見方的小池塘。沿著池塘邊走,可見一竹橋架於塘上,橋中央建有一方小小的竹亭。夜色深重,阮嘉看不清那亭上匾額的題字,隻覺冷月新竹,娓娓倒映於清潭之中,儼然一派江南美景——相比於遠處疊如山巒的碧瓦朱甍,竟恍如隔世一般。
夜風微涼,吹得竹葉沙沙作響,她裹了裹氅衣。許是大病未愈,石徑上搖曳的枝影,看得她稍稍有些目眩。鵝卵石又生了青苔,略有濕滑,阮嘉一個不留心,便險些摔倒。
小得子聽見響動,回頭連忙攙扶了一把道:“姑娘仔細腳下。”
阮嘉“嗯”了一聲,彎腰扯起裙擺時,眼角掃過池塘對岸。那一片鳳尾竹邊緣,幾盞宮燈閃爍其間,隱約有人影晃動。
似是察覺到對麵的動靜,那抹明黃色停了下來,駐足朝阮嘉所在的方向望了一眼。身旁的女子斜倚過來,挽住他的手臂,柔聲問道:“皇上在看什麽?”
大約是他很少見到蘭妃主動與他這般親昵,靖禎明如夜星的眼中溢滿了暖意:“無事,我們走吧。”
“前些天小得子在禦花園附近撿了隻白狸貓,看著怪可憐的,就留下來養著了。”她屈了屈膝,盈盈拜下,“不料驚擾了聖駕,還請皇上恕罪。”
靖禎雙手將她扶起,斂容歎道:“你實在無需這樣與朕說話。”
蘭妃隻是笑笑,不置可否,隻挽著他的手臂,沿著逶迤的石徑悠然漫步。
另一側阮嘉躲在假山後麵暗自心驚,也不知皇帝是否看到了她。想來皇帝也並不認識自己,心悸之餘便跟著小得子繼續往西側殿去了。
一夜無事,隻聞幾聲貓叫,更襯得雲台宮靜謐非常。
阮嘉不想給蘭妃帶來麻煩,終日將自己關在西側殿中不曾外出。蘭妃得空的時候,就會和如霜來陪她說說話,她也不覺得太過乏悶。
然而姐妹閑聊的時間並不太多,因為一連七日,皇帝都駕臨了雲台宮。有時僅僅來用了膳就走,有時也在蘭妃這裏歇下一夜。阮嘉雖不清楚元封帝的後宮格局如何,也知大凡帝王,皆是三宮六院,佳麗無數。蘭妃能得這一份獨寵,想必是聖眷濃厚。
但她瞧著蘭妃,卻並不因此而感到愉悅。有時即便笑著,那眼底也是籠著澹澹愁翳。
到了第八日,正是五月初一,皇帝循例須與皇後同食同寢。蘭妃難得清閑,依常例去向中宮問安之後,早早回來西側殿看望阮嘉。
彼時阮嘉正斜靠在窗下,手裏翻著一本晏幾道的《小山詞》,書頁已微微泛黃。
蘭妃微笑問道:“阿阮讀什麽這樣認真?”
阮嘉放下書,起身道:“讓姐姐見笑了,不過是如霜怕我悶,拿了些閑書來,我也讀不太懂的。”
“阿阮年紀不大,竟也有愁思不解了?”她笑著拾起《小山詞》,翻開來,正是阮嘉適才讀的那一頁《臨江仙》: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蘭妃似有一絲動容,阮嘉看著她,若無其事道:“我隻是看這卷的紙張有些黃了,想來定是姐姐平日裏愛讀的,應當是本好詞。”
她合上書,語調裏平靜如秋水:“是本好詞,不過晏幾道的詞大多感慨光陰易遷、境緣無實,太過孤涼。於你這樣的年歲,實在無益。”
阮嘉反問:“姐姐說的是,可是姐姐不過比我虛長兩歲,又與皇上兩情相悅,何來偏好這些感傷前塵舊夢的幽怨之詞?”
蘭妃愣了一愣,道:“不過都是打發些時間罷了,哪裏會上心,阿阮不也是閑來無事才翻一翻麽?”
阮嘉笑道:“確是如此。”突然看見地上一枚秋香色的書箋,原是那《小山詞》裏落下來的,她剛要彎下身去撿,卻被蘭妃搶先拾了去。不過轉瞬間一瞥,阮嘉看到了浣花箋上一行蠅頭小楷:“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末尾還署了一個“衛”字,那筆調飛動脫略,不似尋常女子的字跡。
阮嘉隨口一問:“宮裏哪位姐姐姓衛?”
蘭妃眼中霎時閃過一絲慌亂,將那花箋藏緊在手中,隻道:“阿阮看錯了,那不是‘衛’(衛),是‘衡’。”
楊慕芝小字“木衡”,且她自幼學習書法,寫得一手好字。然而她落筆雖清雋流麗卻拘於行跡,遠不似那紙間行楷靈逸飛揚。
阮嘉裝作並不知情的樣子,淡淡地應了一聲,心中已隱隱猜到了七八分。
她從前認識的姐姐,雖然性子恬靜少言,卻不似這般終日鬱鬱寡歡。起先阮嘉隻當是她一人在宮中,難免過得辛苦。可這幾日看來,皇帝對蘭妃的偏愛有加,說她寵冠六宮,絕非過實之詞。饒是如此,蘭妃依舊愁容不展,或許她心中還存著一段昔日之情……
天子宮嬪,卻暗自愛慕他人,若是被旁人知曉,隻會招來殺身之禍!想到這裏,阮嘉不禁驚出一身冷汗,再不敢追問下去。
過了午時,小得子抬了兩盞大食盒進來。那食盒每個共有五層,嵌著百寶花鳥紋螺鈿,看著就相當討喜。隻是阮嘉一人的膳食,哪裏用得著這樣大的食盒?
如霜正好也提了個包裹進來,見她一臉疑惑之色,笑道:“這又不是給你吃的,別高興地嘴都合不攏了。”
蘭妃笑道:“阿阮覺得好,吃幾個也是無妨的。”
小得子掀開了食盒頂蓋,迎麵撲來一陣箬葉和糯米的清香,原來裏麵擺滿了大小不一的菱角粽子。蘭妃又道:“過幾日就是端陽節了,宮中按例要擺粽席。隻是今年剛過喪期,禦膳房前些日子未進新人,怕是人手不大夠。不論是往年賜給百官的百索粽,海分賞皇親妃嬪的九子粽,都頗費工時。皇後娘娘便提議家宴裏用的九子粽,讓各宮自己來做。”
而如霜提來的布包裏,則是赤、青、黃、白、黑、綠、紫、紅、紺九種絲線,顏色鮮麗,富有光澤。
她挑了兩束掛在腕上,走到蘭妃身邊遞給她看,笑吟吟道:“都是越州進貢的上好絲線,又讓珊瑚和楠兒拿雄黃、艾草、川芎、甘草之類的藥物浸了半日,一來能驅邪避毒,二來聞著也香。用不完的咱們自己做些長命縷掛在宮裏,也是好的。”
蘭妃接過絲線道:“阿阮要是不嫌累的話,就和我們一起結粽子如何?”
阮嘉欣然點頭,從小她就愛打些絡子,這些結繩的活計自然不在話下。“百索粽”是將五色絲線合股為一,密密地在菱粽外麵一圈一圈纏緊。而“九子粽”更是新奇好看,要將大小不一的九個粽子排成一列,然後以九色絲絡分別紮起,再連成一串。九子粽不僅外形美觀,還有“多子多福”的寓意,難怪時人都說“四時花意巧,九子粽爭新”。
三人忙到夜深,這才把兩盞食盒的粽子全部結成九子連串的樣式。除了初時手生紮壞了的幾個粽子,其餘一並裝進食盒,讓小得子將其送到小廚房裏拿冰塊存著,以備端陽節前一天再行烹熟。
之前姐妹一邊說說笑笑,一邊結絲絡、紮粽子,才不覺得疲累。這會兒蘭妃和如霜都走了,阮嘉才發覺確是全身乏力,一通梳洗過後不久便沉沉睡去。
睡到夜半,阮嘉隱約感到皮膚有些燥熱。起初以為是被褥厚了,她就隨手將褥子掀開,沒料反而覺得更熱。半睡半醒間,她聽到一些“嗤嗤”的聲音,睜開眼時,才惶恐地看半個暖閣都包在了火海之中!
隻因蘭妃向往江南,這雲台宮的建築多選用竹子打造,加之室內四處掛著紗幔,極易引燃。不稍片刻這西側殿便是火光熊熊,竹製的家具燒得滋滋作響,還伴有不時清脆的炸裂之聲。
阮嘉聽見外麵有人驚呼,然而這火勢漲得飛快,怕是等不及人營救。她情急之下隻得將被褥裹在身上,頂著滾滾濃煙,埋下頭就向外直衝出去。直到奔出了殿門,才容得上她喘過一口氣,卻又被煙灰嗆得猛咳了幾聲。
宮城中曆來為了防火,都在各處大殿前設有貯水銅缸,以備不時之需。阮嘉此刻頭發和裙角都冒起了火星,急忙衝向水缸,用雙手舀起清水淋在身上。直至她從頭到腳完全浸濕,方才累的癱倒在地上。
就聽見不遠處一人大呼:“不好了!西側殿走水了!快去告訴蘭妃娘娘!”
先前蘭妃明令除了小得子與采薇、采芙三人,宮中其餘人等,一律不準進入□□。此時燃起火光,讓前庭的宮女看到了,亦不敢靠的太近,唯有先去通報了尚在熟睡的蘭妃。
蘭妃帶著很快便如霜匆匆趕來,她一個眼色,如霜立即會意,快步走向蹲靠在銅缸邊的阮嘉。此刻那條被褥已經被丟在一旁,燒成了一團灰燼,阮嘉隻穿著寢衣,身上都浸了水,蜷縮在那裏瑟瑟發抖。如霜用一件月白鑲邊緞麵鬥篷罩住阮嘉,一言不發地將她扶起,然後掩著她步入後苑竹林間漆黑的甬路。
阮嘉無意識地回頭向蘭妃看了一眼,那裏被火光照得亮如白晝。宮人們往來忙碌的身影中,蘭妃獨立其間,淡然地望著大火,仿佛這周遭的世界與她並不相幹。
那一刻,在那熊熊大火之下,阮嘉注意到了宮牆下的一片陰影。那陰影裏似乎站著一個人,一瞬不瞬地死死盯著她,在這片耀目的火海彼端幽幽冷笑。
“表小姐,你在看什麽?”如霜低聲問道。
阮嘉遲疑駐足,一時想到不應讓前殿的宮人注意到自己,忙回道:“沒什麽。”
雲台宮的大火燒紅了半邊天際,皇帝聽聞此事,也從皇後的承慶宮連夜趕來。沒過多久,水龍局的人也奉旨前來救火,在眾人的努力下,火勢漸漸消弱。
靖禎到來時,看到蘭妃正平靜無瀾地置於火海麵前,她柔白的肌膚被濃煙熏得有些發黑。見他來了,隻是屈膝行禮,臉上帶著疏離的敬意。
“你沒事就好。”
他伸手將她攬入懷中,用手帕輕輕為她拭去臉上的焦痕。蘭妃任由他柔聲安撫,卻是色如冰霜,不肯多說一句話。靖禎原是拋下皇後淳於氏滿心急切地趕來,可是她依然不肯假以辭色,一腔熱忱早已涼了大半。
兩人默默無言地走回寢殿,靖禎好似突然想起什麽,又問:“聽說西側殿著火的時候,裏麵還有人在?朕記得,你這雲台宮的側殿不曾住人啊。”
蘭妃微微一凝,隻得道:“是臣妾宮中的一個宮女,前些日子得了痘疹,不能與他人同居,才將她暫時安置在西側殿。”
靖禎皺眉:“痘疹?痘疹是會感染的,更何況隻是一個宮婢,又怎可留在你身邊養病?”
蘭妃婉聲道:“臣妾也是看她可憐,若是就此打發了出去,隻怕難以活命。俗話說,行百善不如救一人,臣妾也是為皇上積福。”
“你……”皇帝脈脈含情地望著她,長歎一聲,“回頭讓太醫來瞧瞧,若無大礙也就罷了。如若太醫也說不妥,那此人是斷斷留不得了。”
蘭妃見他語氣有所鬆動,一邊欠身稱是,一邊想著邢太醫那邊,恐怕又得勞煩他走一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