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鄉鎮機關的曆史變遷,描寫鄉鎮幹部的生存狀態。紀實中國鄉村的風雲變幻,刻畫基層人物的人生畫卷。是對鄉鎮機關的真實寫照,是對鄉鎮幹部的人文關懷。
蘭汀梅子,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發表作品300餘篇(首),並多次獲獎,著有詩文集《在風中歌唱》。
王魁說:“你放心,他們不傻,現在是包產到戶,他們不會讓自己半年的心血白費了,到時候麥子都要收到家裏的,隻是早一天遲一天罷了。”
史玉林說:“這我知道,可話說回來,老天無常,一旦變了天,下起雨來就不好了,所以還是不敢馬虎了,催著群眾早點把麥子收到家為好。”
王魁說:“你說的也是,俺這就回去召開村民小組長會議,讓大家督促著加快收麥的進度。”說罷騎著車子走了。
王紅衛和幾個幫工正坐在樹蔭下猜拳喝水,他們幾個人一邊出著拳,一邊“六六六,快快快”地喊得山響。自從懷川鄉的幾個年輕人發明以水代酒劃拳猜枚的辦法後,很快就流行到社會上,在田間地頭、街頭巷尾經常可以看到人們無事三五成群地圍在一起猜拳喝水,還有幹猜的,以此自娛自樂,逐漸地演變成一種群體性娛樂活動,曾經盛行一時。
王紅衛叫史玉林:“來一把。”
史玉林說:“來一把,就來一把。”就蹲在地頭和村民們猜了起來,史玉林的拳法這些時長進不少,甚至略勝王紅衛。
王紅衛驚歎:“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
史玉林說:“哪裏,哪裏,是你讓著我的。”
輪到老要了,他不猜拳了,他說:“咱倆賭賭,看***靜坐的學生啥時撤離。”
史玉林笑了:“那誰能猜得著。”
幾個農民一聽說學生靜坐的事,都停止了猜拳,有個農民說:“今天清早起來看《早間新聞》,有的機關、團體和企事業單位都發表聲明聲援學生。”
“聽說有的地方工人也上街了。”
王紅衛到底在機關裏待過,現出一副憂國憂民的樣子,他說:“如果全國都動起來,那該咋辦?”他問史玉林:“內部有啥消息沒有?”
史玉林搖搖頭:“隻要求幹部不信謠,不傳謠,不參與,保證人民生活、生產穩定。眼下鄉鎮工作就是怎樣保證‘三夏’搶收搶種,不耽誤農時。”
老要說:“要我說咱都不要閑吃蘿卜淡操心,咱農民幹好咱的本分,種好地,收好糧,別的咱都是瞎喳呼,不管一點用。”
坐在老要對麵的人推了老要一把:“你這人咋恁自私,古人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呢?你一個生長在新時期的農民,怎麽能這樣不關心國家大事。”
“是啊,這學生一鬧,國家的政策不知會不會改變?”
有個上了點歲數的人說:“平安是福,國家可不敢亂起來。你們是沒有經過戰亂那年代,老日本、皇協軍、**、土匪幾股勢力征戰不休,打得老百姓到處躲藏,他們到老百姓家裏到處搶東西、挖糧食,老百姓的日子簡直沒法過。”
史玉林讚同地點著頭。
誰說中國民眾不關心政治?誰說中國老百姓不關心國家大事?誰說中國人民不關注新聞?誰說老百姓看新聞隻是在看熱鬧?不關疼癢的新聞肯定不會牽動人們的神經。開始人們隻是抱著良好的願望,希望通過學生運動匡扶正義、革除時弊,是改良而不是徹底否定,當這場學生運動逐漸升級,直至演繹成一場政治風波時,人們更深層次的是對國家命運的隱憂。
史玉林離開王魁家的地塊,路過姐姐家的地頭,看到姐姐、姐夫正在田間歇晌,便停下車來,在地頭上坐了下來。
姐夫王利良把煙袋和煙盒遞給他,讓他吸煙,史玉林搖搖頭。他吸煙沒有癮,以前剛認識王利良時接煙是禮節,現在王利良已成自己的姐夫了,一家人就不需要再客套。
王利良也不勉強他,就自己吸煙,吸了一口,他用煙袋指指地上的茶壺:“你喝水。”
史玉林就倒了少半碗水,慢慢地啜飲,他問姐夫:“收了幾塊了?”
“兩塊。”王利良指著眼下正收著的這塊地說:“這一塊少,隻有三分地,是菜地倒茬地,東地還有一塊地,一畝多沒收,估計這兩天隔隔勁就收完了。”
姐姐玉琴問:“咱家的地動鏈了嗎?”
蘭汀梅子,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發表作品300餘篇(首),並多次獲獎,著有詩文集《在風中歌唱》。
王魁說:“你放心,他們不傻,現在是包產到戶,他們不會讓自己半年的心血白費了,到時候麥子都要收到家裏的,隻是早一天遲一天罷了。”
史玉林說:“這我知道,可話說回來,老天無常,一旦變了天,下起雨來就不好了,所以還是不敢馬虎了,催著群眾早點把麥子收到家為好。”
王魁說:“你說的也是,俺這就回去召開村民小組長會議,讓大家督促著加快收麥的進度。”說罷騎著車子走了。
王紅衛和幾個幫工正坐在樹蔭下猜拳喝水,他們幾個人一邊出著拳,一邊“六六六,快快快”地喊得山響。自從懷川鄉的幾個年輕人發明以水代酒劃拳猜枚的辦法後,很快就流行到社會上,在田間地頭、街頭巷尾經常可以看到人們無事三五成群地圍在一起猜拳喝水,還有幹猜的,以此自娛自樂,逐漸地演變成一種群體性娛樂活動,曾經盛行一時。
王紅衛叫史玉林:“來一把。”
史玉林說:“來一把,就來一把。”就蹲在地頭和村民們猜了起來,史玉林的拳法這些時長進不少,甚至略勝王紅衛。
王紅衛驚歎:“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
史玉林說:“哪裏,哪裏,是你讓著我的。”
輪到老要了,他不猜拳了,他說:“咱倆賭賭,看***靜坐的學生啥時撤離。”
史玉林笑了:“那誰能猜得著。”
幾個農民一聽說學生靜坐的事,都停止了猜拳,有個農民說:“今天清早起來看《早間新聞》,有的機關、團體和企事業單位都發表聲明聲援學生。”
“聽說有的地方工人也上街了。”
王紅衛到底在機關裏待過,現出一副憂國憂民的樣子,他說:“如果全國都動起來,那該咋辦?”他問史玉林:“內部有啥消息沒有?”
史玉林搖搖頭:“隻要求幹部不信謠,不傳謠,不參與,保證人民生活、生產穩定。眼下鄉鎮工作就是怎樣保證‘三夏’搶收搶種,不耽誤農時。”
老要說:“要我說咱都不要閑吃蘿卜淡操心,咱農民幹好咱的本分,種好地,收好糧,別的咱都是瞎喳呼,不管一點用。”
坐在老要對麵的人推了老要一把:“你這人咋恁自私,古人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呢?你一個生長在新時期的農民,怎麽能這樣不關心國家大事。”
“是啊,這學生一鬧,國家的政策不知會不會改變?”
有個上了點歲數的人說:“平安是福,國家可不敢亂起來。你們是沒有經過戰亂那年代,老日本、皇協軍、**、土匪幾股勢力征戰不休,打得老百姓到處躲藏,他們到老百姓家裏到處搶東西、挖糧食,老百姓的日子簡直沒法過。”
史玉林讚同地點著頭。
誰說中國民眾不關心政治?誰說中國老百姓不關心國家大事?誰說中國人民不關注新聞?誰說老百姓看新聞隻是在看熱鬧?不關疼癢的新聞肯定不會牽動人們的神經。開始人們隻是抱著良好的願望,希望通過學生運動匡扶正義、革除時弊,是改良而不是徹底否定,當這場學生運動逐漸升級,直至演繹成一場政治風波時,人們更深層次的是對國家命運的隱憂。
史玉林離開王魁家的地塊,路過姐姐家的地頭,看到姐姐、姐夫正在田間歇晌,便停下車來,在地頭上坐了下來。
姐夫王利良把煙袋和煙盒遞給他,讓他吸煙,史玉林搖搖頭。他吸煙沒有癮,以前剛認識王利良時接煙是禮節,現在王利良已成自己的姐夫了,一家人就不需要再客套。
王利良也不勉強他,就自己吸煙,吸了一口,他用煙袋指指地上的茶壺:“你喝水。”
史玉林就倒了少半碗水,慢慢地啜飲,他問姐夫:“收了幾塊了?”
“兩塊。”王利良指著眼下正收著的這塊地說:“這一塊少,隻有三分地,是菜地倒茬地,東地還有一塊地,一畝多沒收,估計這兩天隔隔勁就收完了。”
姐姐玉琴問:“咱家的地動鏈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