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楊堅推行均田製,整頓戶籍。實行了“大索貌閱法”要求官吏經常檢查人口,根據相貌來檢查戶口,使編戶大增。和實行“輸籍定樣”在第一個的基礎上確定戶口數,編製“定簿”,以此為依據來收取賦稅。開皇三年,清理出陰漏丁男44.3萬人共計164.15萬口。高祖令州縣大索貌閱,戶口不實者,正長遠配,而又開相糾之科。


    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為戶頭,以防容隱。於是計帳進四十四萬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萬一千五百口。”這些舉措防止地方豪強和官僚勾結,營私舞弊。將從豪強手裏依附的人口解放出來,增加了國家的勞動力,調動貧苦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使國家掌管的納稅人丁數量大增。隋文帝還曾頒布“人年五十,免役收庸”、“戰亡之家,給複一年”等仁政措施。隋文帝一係列的改革措施,大量地減少了國家的財政開支,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開皇十七年,戶口滋盛,中外倉庫,無不盈積。


    所有賚給,不逾經費,京司帑屋既充,積於廓廡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賦,以賜黎元。隋文帝初登基時全國人口400萬戶,隋煬帝登基時已達890萬戶,以一戶六口計,全國人口不下5000萬,這個數字大約直到唐玄宗時才達到。直到唐太宗死後,唐高宗繼位,計戶口380萬戶。唐玄宗時,全國760萬戶,4100萬人。隋開皇九年已墾田地1944萬頃,大業中期已墾田地5585萬頃。


    唐天寶十四年已墾田地1430萬頃。隋煬帝登基就有890萬戶,而唐太宗直到駕崩才有380萬戶,國力之差距可以想見。在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許多糧倉,其中著名的有興洛倉,回洛倉,常平倉,黎陽倉、廣通倉等。存儲糧食皆在百萬石以上。


    貞觀11年,監察禦史馬周對唐太宗李世民說:“隋家儲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庫,亦為國家之用,至今未盡。”隋朝已滅亡了20年,隋文帝已經死了33年,可那時的糧食布帛還未用完。


    1969年在洛陽發現了一座隋朝糧倉——含嘉倉遺址。麵積達45萬多平方米,內探出259個糧窖。其中還有一個糧窖還留有已經炭化的穀子50萬斤。由此可見的隋朝的富裕與強盛。大隋開皇盛世氣象恢宏磅礴,隋文帝下令修建西京大興城(即後來長安城)和東京洛陽城,大興城的修建不僅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規劃高超水平的標誌,也是當時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的綜合體現。


    大興城乃當時的“世界第一城”,它的設計和布局思想,對後世都市建設及日本、朝鮮都市建設都有深刻的影響……隋文帝於公元584年命宇文愷率眾開漕渠。自大興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漢代漕渠故道而東,至潼關入黃河,長150多公裏,名廣通渠。


    這是修建大運河的開始……大運河對於中國來說遠比長城對於中國更重要。大運河連接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連接了兩個文明。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逐漸成為一體。“鴻恩大德,前古未比。”


    “七德既敷,九歌已洽,要荒鹹暨,尉候無警。於是躬節儉,平徭賦,倉廩實,法令行,君子鹹樂其生,小人各安其業,強無淩弱,眾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歡娛。


    二十年間,天下無事,區宇之內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參蹤盛烈。”這就是隋書裏的“開皇之治”。楊堅開創的“地廣三代,威振八紘”的大隋王朝存在的時間有539年,建立正式行政區域實施有效管轄的範圍超過了以往。


    唐朝到630年也未完全恢複隋朝的疆域。隋朝的軍隊殲滅或重創了突厥、吐穀渾、契丹、高麗……拖延阻止了異族的強大與崛起,取得空前輝煌的勝利。《劍橋中國隋唐史》這樣評價道:“隋朝消滅了其前人的過時的和無效率的製度,創造了一個中央集權帝國的結構,在長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區發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識,這一切同樣了不起。


    人們在研究其後的偉大的中華帝國的結構和生活的任何方麵時,不能不在各個方麵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國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無比輝煌的大隋皇朝,留給我們子孫後代的財富、對後世中國造成深遠的影響很多。


    如三省六部製、開皇律、長安城、洛陽城、大運河、科舉製度、州縣製、均田製、義倉的創立……程朱理學祖師朱熹激動地評價這位偉大的皇帝:“地憑宸極,天縱神武,開運握圖,創業垂統,聖德也;撥亂反正,濟國寧人,*八紘,同文共軌,神功也;玄酒陶匏,雲和孤竹,禋祀上帝,尊極配天,大孝也;偃伯戢戈,正禮裁樂,納民壽域,驅俗福林,至政也。”後世的魏征讚歎道:“皇帝載誕之初,神光滿室,具興王之表,韞大聖之能。


    或氣或雲,蔭映於廊廟;如天如日,臨照於軒冕。內明外順,自險獲安,豈非萬福扶持,百祿攸集。”宋朝的陳普在《曆代傳授歌》中歌頌道:“北齊後周猶一隅,隋文混一朔南暨。”大儒王夫之讚評道:“隋文之待威也,固以古大臣之任望之;威之所以自見者,亦以平四海、正風俗為己功。”


    隋文帝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黃袍加身的皇帝,《讀通鑒論》:“開皇元年,隋主服黃,定黃為上服之尊,建為永製。”自隋文帝開始穿黃袍以後,從此中國後代皇帝都穿黃色的衣服了。宋代的大文豪蘇東坡稱他“睿聖自天,英華獨秀,刑法與禮儀同運,文德共武功俱遠。


    愛萬物其如己,任兆庶以為憂。手運璣衡,躬命將士,芟夷奸宄,刷蕩氛昆,化通冠帶,威震幽遐。虞舜之大功二十,未足相比,姬發之合位三五,豈可足論。”魏征讚歎道:“皇帝載誕之初,神光滿室,具興王之表,韞大聖之能。或氣或雲,蔭映於廊廟;如天如日,臨照於軒冕。內明外順,自險獲安,豈非萬福扶持,百祿攸集。”


    文治武功平天下;政治方麵。楊堅即位之後廢除北周的六官製,恢複漢、魏舊製,確立了三省六部製。三省,即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尚書省下設吏部、禮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六部。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度支為民部;都官為刑部。


    置上柱國至都督十一等勳官,和置特進至朝散大夫七等散官,以加封有功勞的文武大臣。廢除郡製,將天下改為州、縣二級製。地方官九品以上任免權限為吏部所掌,加強中央集權。廢九品中正製,開皇七年定製,每州每歲貢士3人。


    隋文帝於開皇十八年下詔,京官五品以上,地方官總管、刺史,以誌行修謹、清平幹濟二科舉人。


    這便是科舉製度的雛形。刑法方麵。開皇元年,隋文帝命高熲、鄭譯及上柱國楊素、率更令裴政等人修定刑律,是為《開皇律》。《開皇律》廢除了宮刑、轘裂、梟首、鞭刑等酷刑,並規定非謀反不得全族連坐。開皇三年,刪除舊律令中的死罪八十一條,流罪一百五十四條,徒、杖等罪一千餘條,隻保留各種治罪條款五百條。


    《開皇律》比前代刑律更為寬明,簡明切要,疏而不漏,以至於《讀通鑒論》讚道:“古肉刑之不複用,漢文之仁也。


    然漢之刑,多為之製,故五胡以來,獸之食人也得恣其忿慘。至於拓拔、宇文、高氏之世,定死刑以五:曰磬、絞、斬、梟、磔,又有門房之誅焉,皆漢法之不定啟之也。政為隋定律,製死刑以二:曰絞、曰斬,改鞭為杖,改杖為笞,非謀反大逆無族刑,垂至於今,所承用者,皆政之製也。”


    開皇十二年,隋文帝下詔:“諸州死罪不得自行判決,須移交大理寺審理複查,複查之後再呈奏尚書省裁決。”後來隋文帝於開皇十五年下製:“死罪者三奏而後決”。


    這便是死罪三奏複議製度。農業方麵。隋初,在北齊、北周均田製的基礎上,繼續實行均田製,限製地主豪強兼並。同並采取輕徭薄賦政策,調動農民積極性。為防止隱瞞人丁數,逃避賦稅,隋文帝於開皇三年,令州縣大索貌閱,根據相貌來檢查戶口。


    戶口不實者,正長遠配。之後清理出漏丁男44.3萬人,共計164.15萬口。而又實行“輸籍定樣”,將戶口數變為定薄,以此收取賦稅。


    隋文帝又下詔建黎陽倉、常平倉,華州等糧倉,由水路依次轉運,每倉存糧皆在百萬石以上。存糧一直到唐太宗時期還未用盡,可見隋文帝時期的富裕程度。


    開皇十年隋文帝詔府兵入州縣戶籍,兵農合一自此始。商業方麵。隋文帝統一了幣製,廢除其他比較混亂的古幣以及私人鑄造的錢幣,改鑄五銖錢。五銖錢背麵肉好,皆有周郭,重如其文,每錢一千重四斤二兩。文化方麵。開皇三年,隋文帝下詔求書,獻書一卷賞絹一匹。“民間異書,往往間出”,“一、二年間,篇籍稍備”。


    隋朝藏書是中國曆代最為豐富的,不過後來大部分毀於戰火之中。不管怎麽說,隋文帝對中國文化貢獻是巨大的。


    隋文帝的武功當屬北定突厥。從五世紀後葉起,本是柔然鍛奴的突厥逐漸興盛,在其首領阿史那土門率領下,打敗和合並了鐵勒各部五萬餘落,開始發展壯大起來。後來突厥滅了柔然,北方戎狄悉歸之,抗衡中夏。


    周、北齊對峙時期,當時突厥佗缽可汗兵力數十萬,北周、北齊生怕對方聯合突厥攻打自己,爭相與之結姻好,傾府藏以事之,以至於佗缽可汗自大說:“我在南兩兒常孝順,何患貧也!”後佗缽可汗死,沙缽略可汗立,兵力最強,為大可汗。


    另有菴羅為第二可汗,與阿波可汗、達頭可汗、貪汗可汗並稱四可汗。沙缽略弟處羅侯,不得可汗名號,與沙缽略不睦。隋文帝即位以後,不像之前北周那樣重賂突厥,突厥於是大怨。


    這時,原北齊營州刺史高寶寧作亂,沙缽略便與之合軍,攻陷臨渝鎮。沙缽略妻子是北周趙王宇文招之女千金公主(就是被楊堅拿來當借口的那位姐們),“自傷宗祀絕滅,每懷複隋之誌”,天天對沙缽略吹枕邊風,不斷竄掇夫君攻打隋朝。


    沙缽略說:“我周家親也,今隋公自立而不能製,複何麵目見可賀敦乎!”於是聯合四可汗起突厥兵40萬進犯,自木硤、石門兩道來寇,武威、天水、安定、金城、上郡、弘化、延安六郡人畜被掠一空。昔日,長孫晟(李世民嶽父)曾作為副使送千金公主出嫁突厥。


    與處羅侯秘密結盟,暗中查看山川地形,了解突厥各部強弱實情。長孫晟知攝圖、玷厥、阿波、突利等叔侄兄弟各統精兵強將,雖外示和同,但內懷猜忌,難以力征,易可離間,便上書隋文帝提出了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的策略:“玷厥之於攝圖,兵強而位下,外名相屬,內隙已彰,鼓動其情,必將自戰。又處羅侯者,攝圖之弟,奸多而勢弱,曲取於眾心,國人愛之,因為攝圖所忌,其心殊不自安,跡示彌縫,實懷疑懼。又阿波首鼠,介在其間,頗畏攝圖,受其牽率,唯強是與,未有定心。


    今宜遠交而近攻,離強而合弱,通使玷厥,說合阿波,則攝圖回兵,自防右地。又引處羅,遣連奚、契丹,則攝圖分眾,還備左方。首尾猜嫌,腹心離阻,十數年後,承釁討之,必可一舉而空其國矣。”文帝采納了這一建議,派太仆元暉聯絡玷厥;派長孫晟聯絡處羅侯以及奚、霫、契丹,使其內附,這樣一來便造成突厥各部之間的猜疑。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