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近代曆史上宋耀如(1863.2—1918.5)一家,是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大家族。這一家族的“宋氏三姐妹”——藹齡(1889—1973)、慶齡(1893—1981)、美齡(1897—2003)地位顯赫。大姐宋藹齡1914年嫁於孔祥熙,二姐宋慶齡1915年和孫中山結婚,三妹宋美齡1927年與蔣介石結婚。


    其中兩位“第一夫人”,一位部長夫人。因此宋耀如有“中國第一嶽父”之美譽。獨孤信,出生在一個小鮮卑部落的酋長之家,原名獨孤如願。說到這個人,偶不得不提一下北魏末年的六鎮起義。著名的孝文帝進行漢化改革時,將都城從平城(山西大同)南遷到了洛陽。此後北方的六個軍事重鎮變得不重要了。


    從前鎮守六鎮的全是貴族子弟,現在新添的盡是些流放犯。少爺兵們眼見工資獎金一月比一月少,最後落得跟流放的一個待遇,能不惱火嗎!大呼造反有理,六鎮相繼叛亂。


    千萬別小看了這場起義,北齊高氏,北周宇文氏,統一中國的隋朝楊氏,建立大唐盛世的李氏,全是在六鎮烽火中打出頭的。大帥哥獨孤如願也是這般登場的。


    在起義第一輪,獨孤如願站在朝廷這邊,跟著親政府的賀拔氏父子殺死了起義將領衛可孤,出了點小名氣。起義第二輪中,不知怎麽地進了葛榮領導的*武裝。


    後來葛榮失敗,獨孤如願跟著大夥一起被權臣爾朱榮收編。別抱怨他老是換主子,打來打去的那些將軍們全不是好東西,小兵用不著講什麽主義,誰給飯吃就跟誰,人人如此。


    從後來的發展可看出獨孤如願不但無反骨,反而是個很講義氣的人。爾朱榮見小夥子精於騎射,一表人才,提拔他當別將。


    人長得醒目就是好,同樣從葛榮那裏投奔爾朱榮的高歡,因為形容??,不起眼,隻能充帳下隨卒一名。高歡一世梟雄,當年卻吃過以貌取人的虧。這時候獨孤如願才二十來歲,軍中稱之“獨孤郎”,講究修飾打扮,又喜歡耍帥,曾在陣前匹馬挑戰,力擒敵將。


    我們讀的小說演義裏,打仗都是單挑,其實,實戰中單挑極為罕見。這一回是個特例。


    還是帥哥出陣,又有軍事價值又有審美價值。嗬嗬,可惜沒有錄象。獨孤如願戰場得意,一路升遷。政壇風雲變幻,爾朱氏滅門,新一代權臣高歡崛起。


    北魏皇帝不甘心做傀儡,想跟賀拔氏合夥除掉高歡。眼看箭在弦上,一觸即發。


    高歡搞個反間計,挑唆了個笨蛋害死賀拔嶽。賀拔氏忙派獨孤如願去接管賀拔嶽的軍隊。獨孤如願走到關中,發現那些兵士們已經給自己找好了個統帥,一看居然是小時候一塊玩的黑獺。老相識,一切都好說,獨孤如願便又回洛陽去了。


    黑獺,大名宇文泰,管了幾個兵,野心倏??一下子衝上天了。得到皇帝的正式承認後便在關中盤踞下來,不聽高歡指手畫腳。北魏皇帝對高歡忍無可忍,西奔投靠宇文泰。獨孤如願一聽到消息,老爹老媽老婆孩子全顧不上了,單騎追隨而去。


    是因為對老東家賀拔氏遭遇感到不平,還是出於跟黑獺的義氣,真有非走不可的理由嗎?以至於拋家棄子,從此天各一方,生死永別。


    兒子獨孤羅被高氏投入監獄,一關二十幾年,終於一天重見天日,因為西邊的父親死了。留?走?一個政治賭局。每個人都要從“高歡”和“宇文泰”之間選一個投注。


    就當時來說,高歡無論哪方麵都是占優勢的,西遷路上,不少人半道折回。


    就是賀拔氏的當家賀拔勝也是騎牆態度。用事後諸葛亮的眼睛來看,獨孤如願投得多麽正確!在宇文泰扶持起來的西魏基礎上,發展出北周,隋,跟讓中國人引以為自豪的唐。


    隋朝的建立者是獨孤如願的女婿楊堅,唐朝的建立者是獨孤如願的外孫李淵。瞧人家獨孤將軍什麽眼光!從此獨孤如願為宇文家出生入死。戰功赫赫。其中也曾因為打了敗仗跑到江南梁朝休養。


    三年後,梁武帝準他北上,問他是否會去父母生活的山東(指高歡領導的東魏),獨孤如願答得坦蕩:事君無二。


    一心一意,繼續給宇文氏賣命。獨孤如願有謀略,最冒尖處是在文治方麵。到秦州任刺史,人家幾年裹不清楚的案子,他三下五除二就解決了。


    政通人和,經濟繁榮,遠近跑來歸附的流民有數萬家之多。某日,獨孤如願到郊外打獵,等到晚霞滿天,策馬回城,迎風急馳,帽子無意中偏到一邊。


    第二天起來一看,kao!滿城人都側戴帽子,學習這個帥呆了的新造形。偶還找了個關於他的故事,釀古井貢酒的那口井,之所以好,就是因為獨孤如願曾經丟了把劍進去。


    沾上美男子的味道,水質不同凡響。宇文泰見獨孤如願信著遐邇,能服眾心,特特給他賜名為“信”。


    任命為八大柱國之一(政壇八大佬)。宇文泰死後,八大柱國中的宇文護獨攬朝政。大臣趙貴想與獨孤信通謀,幹掉操縱朝廷的宇文護,還權給宇文泰的兒子。獨孤信說要考慮考慮。這一猶豫,命就丟掉了。


    唐朝人說獨孤信雖禍及自身,卻惠及子孫。事實上他是個重事業不重家庭的人。


    如此人物,竟得如此結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幾人能全?獨孤信在曆史上最出名的事當數生出了三國皇後。他西奔後三十出頭,又娶妻納妾,養了六子七女,厲害的是六個兒子全是正妻所生。


    看來獨孤郎心也有所屬處。長女嫁給宇文泰的長子,四女嫁到李家,七女嫁給楊家,後來都是皇後(李淵母親的皇後頭銜是死後被兒子封的),楊廣,李淵,全是他外孫。


    值得一提的是獨孤家的孩子個性都很強。楊廣老媽,獨孤迦羅是出了名的女權活動家,旗幟鮮明地提倡一夫一妻製,反對男人納妾,把老公楊堅玩過一夜的宮女活活打死,皇帝楊堅還不敢反抗,離家出走生悶氣。


    李淵母親病在床上,脾氣還很大,嚇得好幾個媳婦都不敢給他端茶送水。那群兒子也不省油,上麵提到的那個獨孤羅在高氏滅亡後跑來投親,遭到了弟弟們的欺負,說他是丫頭養的,沒繼承權。


    還是獨孤迦羅出麵打抱不平,認定獨孤羅是嫡長子,可以得到父親的爵位。皇後的話擲地有聲,是真是假誰敢懷疑。獨孤羅的生母究竟是誰,後世是查不出來的,她的命運一定很慘。


    獨孤信他是西魏時期威震四方、信譽卓著的一代名將,因戰功卓著,拔至宰輔,其聲名遠播大河上下,長城內外。


    獨孤信的先人是鮮卑化的匈奴獨孤部酋長,獨孤地位顯赫,特產美女,因此世代與拓跋部王室聯姻,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珪的祖母,第二代皇帝拓跋嗣的生母皆為獨孤氏。《周書·獨孤信傳》載:“(獨孤)信既少年,好自修飾,服章有殊於眾,軍中號為‘獨孤郎’。”


    “獨孤郎”就相當於今日的所謂“獨孤帥哥”。因為獨孤信“帥呆了”,所以出現了大批“追星族”,《周書·獨孤信傳》又載:“(獨孤)信在秦州,嚐因獵日暮,馳馬入城,其帽微側,詰旦而吏人有戴帽者,鹹慕信而側帽焉。其為鄰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你看,獨孤信打獵歸來,帽子不經意被風給吹歪了,追星族以為瀟灑時髦,紛紛效仿學習他這個帥呆了的新造型。


    獨孤信的祖輩上出美女,他在血統上自然也有傳承,而且繁衍能力也很好,生育了六子七女。


    兒女們自然能也繼承了父親高貴的血統和俊美的長相,個個出落得像模像樣,特別是七個女兒簡直是一群鳳雛天仙,女婿當然不能是凡夫俗子。


    長女嫁於宇文泰的長子宇文毓,就是後來的周明帝,長女就是“周明敬皇後”,生周宣帝宇文贇;四女嫁給大野虎的兒子大野昞(即李昞),生唐高祖李淵,李淵稱帝後,封母親為“元貞皇後”;七女嫁給普六如堅(即楊堅),楊堅建立隋朝,他就是開國皇後“文獻後”,生隋煬帝楊廣。《周書·獨孤信傳》讚雲:“(獨孤)信長女,周明敬後;第四女,元貞皇後;第七女,隋文獻後。


    周、隋及皇家,三代皆為外戚,自古以來,未之有也。”獨孤信的三個女兒,成為三個不同朝代的皇後,繁衍了三朝皇帝的血脈,成為曆史上令人敬仰的龍鳳家族。


    嚴格地說,獨孤信應當是“四朝國丈”。獨孤信的第五個女兒嫁給了北周的上柱國(大概相當於今天大元帥)宇文述,入隋,拜左衛大將軍,改封許國公。宇文述的長子隋護衛大將軍宇文化及,在揚州縊殺隋煬帝,立楊浩。


    公元618年(唐武德元年)九月,曰:“人生固當死,豈不一日為帝乎!”於是毒殺楊浩,即帝位於魏縣,國號許,改元天壽,署置百官,封弟弟智及為齊王,封弟弟士及為蜀王。


    既然置百官,封弟為王,必定先尊封父母,獨孤信的第五個女兒被封為“皇後”定而無疑的,隻是史書沒有記載下來,因為“許國”數月之後就滅亡了,且被定性為“賊寇”,所以就不能名正言順立傳了。


    但不管怎樣,宇文化及與李淵也是親姨表兄弟,妹妹是李淵的昭儀,很受李淵寵愛;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士及是隋朝的駙馬(尚隋煬帝的女兒南陽公主),宇文化及兵敗後歸唐,在李世民帳下屢建戰功,他是秦王府舊臣與李世民關係密切,並把一個宗室女許配給他,官至右衛大將軍,卒後賜涼州都督,陪葬昭陵。


    獨孤信五女兒這一脈繼續延續下來。獨孤信成為“四朝國丈”,這在中國曆史上絕無僅有的。所以獨孤信當榮膺“中國曆史上的第一嶽父”的桂冠。按說,“獨孤信”的名字應改回原名——“獨孤如願”。


    試想,如果他真的有在天之靈,當看到三個王朝皇室中的子子孫孫,都流淌有他的血液,他在天堂也該感到“如願”以償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