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想來想去,實在是想不出好辦法,於是找老朋友蘇綽商量,蘇綽說了兩個字“創新”。


    宇文泰不解。蘇綽又說:現在最蛋疼的就是大家文化上沒有歸屬感,說白了,就是你不正統,人家不甩你。曹操老是被罵,不就是他不正統嗎?宇文泰繼續不解,說我不正統,皇帝在我手上,還不夠正統嗎?“你有皇帝,人家高歡手裏也有皇帝不是?


    南方的梁國也有皇帝不是?何況咱們這個還是人造皇帝,人家南方的那個皇帝還是純天然的呢。”那怎麽是好呢?


    蘇綽又是兩個字:“改革”。改什麽?蘇綽說:“就是把中國的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完美結合,打造原生態的、又具有時代性的政治製度,那就是恢複周朝製度。


    現在在山東地區有士族文化、在南方有儒家文化,實行的都是漢、晉以來的製度,咱們搞個周朝的製度,比他早上好幾百年,看誰更正統。”為什麽這麽做?


    很簡單,名正言順嘛!所以咱們要實行改革。具體怎麽改?五個方麵:其一:建立府兵製度,設立八柱國、十二大將軍,可以開府建衙,可以自己招兵買馬,建立領導班子,那些老家夥從部將一下變成自治區主席,誰不願意幹呢!這叫留住團隊。


    其二:把從山東遷過來的人的郡望(郡望,前麵有解釋)改到關內,省的那幫人老是想家。


    這叫留住心。其三:改姓,把府兵的將領的姓改成胡姓,並且要求其屬下也跟著領導姓。這往後都是一家人了。這事兒就好辦了。這叫留住人。


    其四:給地,和土地捆綁起來。府兵將領都有賜予的田地和士兵。有地就有錢,這還叫留住錢。其五:利用長安是周的發源地的地理優勢,采用《周禮》的官製和他的鮮卑部落製度結合,建立春、夏、秋、冬、天、地六官製度,和東魏、蕭梁相抗衡。


    這叫留住文化。效果怎麽樣呢?咱們引用陳寅恪先生的話:“宇文泰把他所帶來的山東人與關內人混而為一、使漢人與鮮卑人混而為一,組成了一支籍隸關中、職業為軍人、民族為胡人、組織為部落式的強大的軍隊,以與東魏、蕭梁爭奪天下。


    這就在關中地區形成了一個集團——關隴集團。(這段話就是對名詞“關隴集團”的經典解釋)。他們既是府兵將領,又是關中豪族,將領與關中豪族混而為一,使這個集團在關中生了根。”當然這一招也不是在一年完成的,不過整個計劃實施沒多久,整個關中地區,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三年超英,五年趕美。


    到處都是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麵。處處飄揚著“皇上萬壽無疆,大丞相身體健康”的標語。


    別說收效還真不錯,別的咱不說,就拿這個府兵製度來說,這當兵的一顆紅心兩種準備,打仗的時候帶著鐮刀,割麥的時候扛著大刀。種地打仗兩不誤,國家既有收入了還省了一大筆工資經費,絕對是一專多能的現代化的農民兵。


    果然,改革一實行,國力逐漸強盛,東邊的高歡在後來十多年的拉鋸戰中,竟然沒占到一點便宜,還隔三差五的被將一軍。最讓高歡鬱悶的是,這以後每年冬天的黃河一結冰,宇文泰可以躺在熱被窩裏,老婆孩子熱炕頭的,而輪到他高歡去值夜班了。


    到了546年,玉璧一戰,被西魏名將韋孝寬打的一敗塗地,英雄一世、年老氣盛的高歡哪輩子受過這樣的氣,結果急火攻心,高歡畢竟不是劉歡,肺活量沒那麽大,好不容易熬過了547年的正月初一,竟然一命嗚呼了。小樣,打不死你還氣不死你。高歡拜拜後,他兒子高澄和權臣侯景矛盾加劇,後來直接導致了侯景之亂,這個咱暫且不表。


    單說這宇文泰自從高歡死後,大大鬆了口氣,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多年的菩薩熬成佛,宇文泰沒成佛,但是離升天也不遠了,多年的征戰,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但是對手就是動力,高歡在,宇文泰幹勁十足,高歡一死,宇文泰感覺悵然若失,似乎找不著目標了。身體也每況愈下,四十多歲的人日漸蒼老,到了556年四月開始北巡。十月到了寧夏時,經過六個月的顛簸,竟然一病不起,也先去等馬克思了。(馬克思還沒去呢!)


    當然,宇文泰不是一般人,在去見佛祖前還要辦一件事:急招侄兒宇文護,並立下遺囑:親愛的西魏人民和戰友們,在你們看見這封遺囑之前,我剛剛做了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在我的兒子們還沒有長大成人之前,我決定將黨政軍大權交給我的侄兒宇文護全權代理。各位,卡色喲。


    說是艱難的決定,絕對一點不誇張,宇文泰何許人,在接力手的問題上當然不會含糊。不過有一點疑問,他說兒子幼小,看似不太成立,因為他的大兒子宇文毓已經二十三歲,放在今天也是大學畢業了,何況當年人那麽早熟呢?宇文泰說這話當然有原因的。咱們不妨先看一下當時他手下的組合:當年宇文泰為了建立關隴集團,團結大多數,設立了八柱國和十二大將軍,表麵上大家稱兄道弟,一團和氣,其實呢,都是麵和心離,成分很複雜,這些人中,


    其中跟隨宇文泰白手起家六鎮武將派有(含宇文泰):


    五個柱國:宇文泰、李弼、於謹、趙貴、侯莫陳崇。


    六個大將軍:宇文導、賀蘭祥、楊忠、達奚武、豆盧寧、王雄。


    這幫人對宇文泰來說基本上是靠得住的。


    跟隨孝武帝入關的山東派(也可以叫做保皇派)有:


    三個柱國:元欣、李虎、獨孤信,


    五個大將軍:元讚、元育、元廓、侯莫陳順、宇文貴。


    這幫人對於孝文帝來說,是靠得住的。


    關中本地豪強派有一個:那就是大將軍李遠。


    為啥給他們分類呢?因為他們的身份背景和以後幾十年的中國政治格局有著很大的關係。不信你往下看。


    到宇文泰臨終之前,西魏和東魏已經勢均力敵,大仗基本打完了,各過各的日子,談不上冷戰,但也熱不到哪去。此時,李虎、宇文導已經英年早逝,除了幾個姓元的皇家名譽顧問。(皇族的,給點麵子),剩下的13位同誌個個都是戰神級人物,死人堆裏爬出來的,看著這些老家夥,宇文泰想想都不敢死。但通過全方位的立體的綜合考慮,最後他決定將大權傳給宇文護。


    也許有人有疑問說,他既不是上柱國,也不是十二大將軍,還有那麽多的兒子,怎麽就輪到他呢?


    的確沒辦法,這是宇文泰唯一的選擇。咱看看,當年他病危時,周邊環境是咋樣的?東邊死對頭東魏(不久換成了北齊)勢力還在,那是敵人,南邊的梁國(第二年被陳代替)還在,那是敵人,西麵吐穀渾還在,那也是敵人,北邊的突厥還在,雖然暫時是朋友,但是突厥人向來喜歡騎牆頭,見風使舵,誰也不能保證那天就變成敵人了.


    實際上,這時候的西魏身處四麵包圍,形勢很緊張,再加上國內的問題,奄奄一息的宇文泰更是有點死不瞑目,我估摸著最起碼有四個不放心:


    對內不放心,也就是對家裏不放心,宇文泰十三個兒子,最大的宇文毓雖然二十三歲,但沒有多少軍功,也就沒多少威望,隻能算個沒資曆的官二代,其他的更別提了。所以,宇文泰說他幼小,其實指的是政治上的幼稚,不夠老練。在那個野蠻生長、論資排輩的年代,老子一死,孤兒寡母的實在是不敢想象。


    對外不放心,也就是國際的形勢很複雜,咱前麵講過了。


    對上不放心,啥意思,西魏傀儡政權還在,再不濟、再傀儡,人家目前還是個皇帝,但這不可怕,可怕的是皇帝的背後還有一群粉絲,這也不算可怕,可怕的是這些粉絲裏麵有幾個是征戰沙場的鐵杆粉絲,獨孤信之類的人物。這些人可不想當傀儡粉絲,個個手握重兵而且脾氣都不太好。萬一哪天擦槍走火,可不是鬧著玩的。


    對下不放心,手下這些跟隨自己東征西戰的元勳們,成分比較複雜,(有六鎮派、保皇派和本地派三派,前麵講過了),多數都和自己資曆差不多,而且個個都是封疆大吏,自己一死,就怕沒人鎮得住了。


    這麽多的不放心,得有人來解決啊,上陣父子兵,兒子太小。打虎親兄弟,三個哥哥都死了(有點鬱悶的)。剩下的比較親的隻有侄兒和外甥了。


    大侄兒宇文什肥當年留在晉陽陪老媽,被高歡幹掉了。二侄兒宇文導,有勇有謀,培養了十幾年,最適合做監護人,可惜比自己還短命。現在看下來,親信當中,能倚重托付的隻有四個人了:三侄兒宇文護(宇文導的弟弟)、外甥尉遲迥、尉遲綱和賀蘭祥。咱們比較一下:論軍功,三個外甥都比侄兒高得多,個個都是能打的好手,可惜,宇文泰需要的是帥才,而不是將才。


    論性格:宇文護的城府最深。


    論年紀:宇文護四十四歲,賀蘭祥四十二歲,尉遲迥四十一歲,尉遲綱四十歲。宇文護最大。


    論管理:宇文護在其他三位之上,雖然賀蘭祥也治理地方州縣很不錯,但是在駕馭手段上比不上宇文護。這是宇文泰最看重的一點:宇文護性格果斷、沉穩、善於統籌。


    當然還有一點也不能忽視,那就是宇文護是宇文家族的,其他三位雖然也是宇文泰一手培養大的,但畢竟是外甥,不姓宇文。在以家族為核心的年代,這一點非常重要,豪門貴族更不在話下。


    就憑這幾點,宇文護成為宇文泰指定的權力監護人,那是必須地。


    但是以後發生的事情也是宇文泰真的沒想到的,因為他的決定,一場腥風血雨的廝殺即將展開,這裏有他願意看到的,也有他死都不願意看到的。那宇文護都幹了些什麽?請看下回:雙人舞


    話說公元556年,宇文泰北巡到寧夏,突然一病不起,急招侄兒宇文護前來托付後事。十月四日走到雲陽(陝西省涇陽縣),便丟下一手創下的關中江山撒手西去。宇文護忍住悲痛,趕緊護送靈柩往京城趕,四十四歲的宇文護很清楚,現在不是哭的時候,內外的情況很不穩定,尤其是領導人死在外邊,人心思變,搞不好就是一場大亂。


    所以目前首要的工作就是保密。其實,雲陽到長安也就半天的時間,可就半天,也要高度保密,可見,當時的情況有多凶險。還好,那時候沒有通信設備,撐死了飛鴿傳書,保密工作容易做。不像現在人人用**,夜裏放個屁,第二天全國都知道了。


    十月五日,靈柩秘密到長安,然後正式發布死訊,接著開追悼會。同時宣布15歲的世子宇文覺繼承他老爸的官職和爵位,任太師、柱國(勳官一級)和國務總理(大塚宰)。到他老爸的大本營同州(陝西省大荔縣)坐鎮。


    這裏有個問題,為什麽宇文泰大兒子23歲的宇文毓而立隻有十五歲的宇文覺呢?這裏麵是有緣由的,中國傳統的繼承人製度是立嫡不立庶,也就是說必須選大老婆生的兒子,不能選小老婆生的兒子,而不管歲數大小。這宇文覺很幸運,是宇文泰大老婆生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月清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月清風並收藏唐朝那些事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