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忙完之後,宇文護看著老弟宇文覺到同州上任的背影,一個奇怪的念頭浮現在他眼前:我算是哪塊地裏的哪根蔥呢?幾天前,宇文泰雖然臨終托孤給他,但是並沒有托權給他,一張遺囑有啥用呢?托孤不托權,就像種地不給田,就是讓黃繼光炸碉堡,最起碼還給個炸藥包不是。
現在的傀儡皇帝拓跋廓也就二十多歲,剛繼任的老弟名譽總理宇文覺15歲,明顯都是不管事兒的主。我這個管事兒的卻啥都不是。
宇文護想來想去,一手拖兩個傀儡,這事不好辦。擺在麵前的有五個選擇,
廢了宰相宇文覺,自己做宰相。(死去的叔叔和他的粉絲不答應)
廢了皇帝,自己幹,宇文覺做宰相。(沒群眾基礎,宇文泰的粉絲們還是不答應廢了皇帝,讓宇文覺幹,自己做宰相(可行,但是有一定困難)
維持現狀,自己回家種地去(不好意思,還沒到那個境界)都給廢了,自己來個皇帝兼宰相。(別扯了,自己能幹上一個就不錯了。)
宇文護看著這個可行性分析報告,也就第三條靠譜,但是也有困難,為什麽?一句話:沒群眾基礎。無論比戰功、官職、威望、資曆、人緣,在朝中,都排不上自己。別的不說,就那八柱國和十二大將軍,隨便挑一個出來,也夠自己喝一壺的。但是箭在玄上不得不發,再說,也隻有這條路可走了,總不能真的回家種地去。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宇文護這條好漢現在哪怕有一個幫也是好的。由於多數時間給叔叔做大總管,而和那些將軍們沒有建立起戰友般的感情,所以,在朝廷中能找幾個信得過的還真不多。
為什麽這樣講?自從宇文泰死後,朝廷的格局顯得很微妙,宇文泰當年在的時候,就像是馴獸員,這幾大柱國(宇文泰也算一個)和將軍就像十幾頭獅子,雖然個性凶猛,但是在馴獸員麵前已經馴服了,宇文泰老謀深算,更多的時候不像是領導,而更像是老大,憑威望、資曆、個人魅力來駕馭的,用現在的話講,具有很強的軟實力,現在老的馴獸員去世了,輪到宇文護這個從來沒有馴過獸的接班,自己的軟實力在哪?
想到這裏,宇文護感覺脊背有點發涼。但是護哥畢竟不是一般人,遇事很冷靜,危機危機,危險的後麵不就是機會嗎?
隻要能抓住機會,就像李寧牌的廣告語:一切皆有可能的。既然軟實力不夠,那就來點硬的,從裏麵挑一個獅王總可以吧,來個隔山打牛豈不妙哉?宇文護絞盡乳汁、苦思冥想(來包中南海吧),腦袋裏飛快地搜索他需要的獅王。別說,還真讓他給想到了,此人就是司法部部長(大司寇)、八柱國之一於謹。
於謹是懷荒鎮(六鎮之一)人,文武雙全,熟讀《孫子兵法》,在朝中資曆最老,功勞最大。這樣的人宇文護怎麽用的動呢?
當然是有原因的。首先,他是六鎮派武將,多年追隨宇文泰,老成持重,政治上堅決支持廢除西魏傀儡皇帝,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曾經是宇文護的老領導,當年攻打盤踞江陵的梁國,主帥是於謹,前鋒是宇文護和楊忠兩個人。這樣的關係不用,更待何時呢?
宇文護立刻找到於謹,說老領導,情況你也看見了,雖然我是三叔臨終受托之人,但是沒人買我的帳,你說該怎麽辦?於謹果然是熱心腸,表態說,我和你叔叔那是生死弟兄,這個忙我一定幫。
但得分兩步走,第一步就是先把朝中這幾個老家夥給擺平,位置給坐穩了,然後再去想當丞相的事兒。至於怎麽擺平,朝堂上看我的。
宇文護抓到了救命稻草,大喜,言聽計從。果然第二天,大夥像往常一樣上班後,例行開早班會,於謹發飆了,臉往下一沉說:各位,老大屍骨未寒,兒子都太小,宇文護是他現存最大的侄兒,監國是理所當然,這叫合理。
又是老大臨終前的托孤之人,由他監國,這叫合法。合理又合法,這頭把交椅我看應該由他來幹。”
大夥還沒反應過來,宇文護連忙補上一句:三叔臨終托付,我也是實在不敢推辭啊。”
大夥雲裏霧裏,一點思想準備都沒有,給這麽一搞,個個都沒了主意。於謹馬上趁熱打鐵:第一個給宇文護下拜磕頭,說:你幹吧,我們總算又有主心骨了。
要論平時,於謹和宇文泰是平輩,比宇文護整整大二十歲,那是叔輩又是老領導,見麵要行禮參拜的。今天正好掉個個兒,大夥正沒主意呢,一看,於老爺子都跪拜了,就別不識相了,也跪拜吧。這一拜不要緊,這就算全票通過了,宇文護的監護人地位就此確定。
第一步竟然輕鬆完成,剩下的事兒就更好辦了。公元557年大年初一,老百姓正忙著過年吃餃子呢。中央政府換屆了,而且換的很徹底,西魏最後一屆皇帝拓跋廓下崗,由十六歲的宇文覺接替。號稱天王(手裏的塔呢),北周王朝閃亮登場。
從十月四日宇文泰去世到第二年大年初一,短短兩個多月,朝廷徹底動了一次大手術,一百七十一年的北魏壽終正寢,皇帝換了,天下還是那個天下,可是已經姓宇文了。手術很順利,原因當然是主刀大夫宇文護醫術高明。
高明在哪?想看懂政治家做事,首先咱得學會用政治家的腦子去看問題。
自從宇文泰死後,現在的朝廷政治格局已經完全不同了,山中無老虎猴子做地主,宇文泰這隻老虎已經不在了,想當猴子的可不止宇文護一個人,我說過,宇文泰和這幫英雄豪傑的關係一直是老大和小弟的江湖兄弟關係,雖然大家都沒有明說,但是一直都在按照一個規矩辦事,什麽規矩?
江湖規矩,既然老大不在了,從小弟當中選一個老大也是理所應當的,宇文護當然不能遵守這樣的江湖規矩,因為江湖規矩中有一條對宇文家族是致命的,那就是:老大不能世襲。
宇文護很明白這一點,如果按照江湖規矩辦,這總理的位置應該是其他大柱國中的一個而不會輪到他們宇文家的,他自己當然更沒有份了,所以,要扭轉命運,必須打翻這個江湖規矩,而換成另一種規矩,那就是:政治規矩。
具體點說,我宇文家當了皇帝,總能世襲了吧,什麽論軍功、資曆,都一邊呆著去,列位都聽好了:大周是我宇文家的大周,我宇文家打今起與你們不再是兄弟關係,而是另一種關係:君臣關係。誰再
這一招是相當狠的,殺人與無形之中,那些元老級人物一看,這事情已成定局了,心想算了,隻要不動到我這一畝三分地,皇帝你愛當你就當吧。可惜,他們太低估這個新人宇文護了,他們做夢沒想到人家玩的是一套組合拳。老同誌們,接招吧:
也就是在宇文覺當皇帝的同一天,宇文護自己直接接任國防部長(大司馬),把兵權搶過來。
前任國防部長獨孤信同誌升任太保(名譽顧問,直接架空)。教育、文化部長趙貴同誌升任太傅(虛職,直接架空),民政部長李弼同誌升任太師(虛職,直接架空)。怎麽樣?這叫一不做,二不休,兵權政權都不丟。有人說,怎麽偏偏就這三位老同誌倒黴呢?
那你又小看宇文護了,拿掉這三位的權力,宇文護這組合拳打得可謂是穩、準、狠。
為什麽這麽說?咱們分析一下幾個柱國的情況就知道了:老大宇文泰和柱國李虎已經不在了,元欣是前朝西魏皇族,隻是名譽顧問,基本可以忽略,那麽八大柱國就剩下:於謹、李弼、侯莫陳崇、獨孤信和趙貴五人了。於謹不用說,一直是宇文泰的老部下,忠心耿耿,政治上是靠得住的。李弼原來是敵人集團侯莫陳閱的將領,棄暗投明過來的,為了防止被算舊賬,平時更是夾著尾巴做人,低調得很,哪還有什麽非分之想,侯莫陳崇,以前和宇文泰同是賀拔嶽的部下,賀拔嶽死後,一直追隨宇文泰,比較忠心。
而獨孤信當是追隨西魏皇帝入關的,政治上是傾向於前朝西魏拓跋氏的,曆史上記載此人長得相當的帥,而且“風度弘雅,有奇謀大略”,聲望很高,而且還是國防部長,手握軍權,的確是個危險人物。
這裏有個插曲,宇文泰當年為了拉攏獨孤信,讓長子宇文毓取了獨孤信的女兒,兩人做了親家。
後來宇文泰要決定繼承人的問題,咱前麵講過,立繼承人一般是立嫡不立庶,老二宇文覺雖然年紀小,但是嫡出,當繼承人本來沒什麽好為難的,但是考慮到大兒子宇文毓是獨孤信的女婿,顧忌獨孤信的感受,還特意開了一次會議,會上竟然沒人敢表明立場,(獨孤信聲望可見一斑)這事差一點擱淺了,最後因為大將軍李遠出來說:我力挺宇文覺,獨孤信不服的話,我幹掉他,這事才算定下來。
可能李遠後來感覺自己當時比較衝動,又去找獨孤信道歉。雖然是個插曲,但是宇文泰都得讓他三分,處處考慮到他的情緒,可見獨孤信的分量有多重。
至於趙貴,當年賀拔嶽被害時,是第一個擁戴宇文泰做老大的,論功勞,那是首功一件,但是此人有恃無恐,輕慢自傲,搞不好哪天惹出點事來,絕對是個定時炸彈。現在能看出來什麽叫穩、準、狠了吧?
準就是在第一時間矛頭直指危險人物獨孤信和趙貴,這邊宣布成立北周,那邊就把兩人按倒了,根本沒有喘息機會,直接秒殺。狠就是把兵權直接一收到底,而不是降級當個副部長什麽的,堅決不給機會。
穩就是明升暗降,部長直接升到政協主席,明知是虧,還沒理由反叛。高,實在是高。那位問了,那李弼怎麽也被架空了?
那可不是誤傷,李弼是反叛過來的,獨孤信等人一旦起事,此人極易拉攏,絕對是個不安定因素,架空不安定因素,那是必須的。
宇文護在於謹的配合下,政治手術做完了,一套組合拳也打完了,收工,準備回家洗洗睡覺了,但是他沒想到,這次是大手術,做的雖然順利,但是恢複卻沒那麽快,不信你看,刀口開始發炎了。那麽這次發炎厲害嗎?請看下回:三刀拍案驚奇.
上回說宇文護作為一個政治新手,和老同誌於謹一起給宇文泰團隊做了一次大手術,並通過熟練運用連環拳,迅速扭轉局麵,成功上位,正準備回家睡個好覺呢,沒想到,有人來報告說,手術後的刀口發炎了,宇文護一個驢打挺從床上做起來:快說,發炎的是誰?來著報告說:是獨孤信和趙貴兩人,正商量著謀反呢?宇文護長長舒口氣,果然不出所料,防著防著,還是來了。
這也難怪,自從宇文護架空獨孤信和趙貴後,內閣人數還是六人,但實際掌權的也隻有三人:宇文護、於謹、侯莫陳崇。
但是這幾個被架空的老幹部可不是官二代,能幹到今天這個位置,沒兩把刷子是不行的。
尤其是趙貴同誌,當年擁戴宇文泰立下汗馬功勞,多年征戰總算要熬到功成名就了,竟然被宇文護小子調離崗位,退二線了,氣不打一處來,就找另一個老幹部獨孤信發牢騷,其實獨孤信比他還生氣,不但自己的國防部長被撤了,自己當年追隨的老領導西魏皇帝也被廢了。
兩人三杯酒下肚,趙貴坐不住了,說要給宇文護這小子厲害看看,他不讓我好過,我就讓他難過。
倒是獨孤信有內涵,說:衝動是魔鬼,還是先忍忍吧。原本也就酒桌上發發牢騷,你知我知,這事也許就這麽過去了,可惜這話不知怎麽就被宇文護的另一位老弟宇文盛(宇文泰兒子)給聽見了。
連夜報告宇文護。宇文護心裏一點都不慌,本來嘛,被拔了牙的鱷魚還能怎麽樣呢?既然來了,幹脆將計就計,先拿他趙貴開刀,來個殺雞儆猴,震懾一下那幫老家夥。
那邊宇文護張好了網,這邊趙貴還蒙在鼓裏,第二天裝作沒事人照常上班,這腳剛邁進大門,那邊立刻下令逮捕,接著宇文盛出來指證,有人證也不需要什麽物證了。宇文護大手一揮,趙貴同誌和他的全家就這樣被強行送到閻王爺那邊報到了。
獨孤信當然也不能幸免,雖然算不上躺著中槍,但是實在是死的可惜。考慮到獨孤大人在朝廷的巨大影響力,先雙規起來,等候處理。千萬別認為宇文護這是心慈手軟,因為在送老幹部去地獄班車時刻表上,有個人排在獨孤信的前麵。誰呢?西魏末代皇帝拓跋廓。
新朝皇帝登基,前朝皇帝就像重新裝修的婚房裏放著一張破椅子,怎麽看怎麽不順眼,總想把它扔了。一般末代皇帝被廢以後,然後找個理由甚至不用理由幹掉,都是很正常的事兒。
像劉禪、溥儀都能壽終正寢、活到六十開外的,還真不多。這麽幹的原因主要是要斷了那幫前朝粉絲的念想,別老惦記著反清複明之類的。宇文護這麽幹,理由也不外於此。
二月底,拓跋廓踏上開往陰間的地鐵。拓跋廓畢竟是當過皇帝的,就是到陰間也得有人護駕不是,宇文護果然想的周到,三月十日,逼迫獨孤信在家自盡,到陰間給拓跋廓護駕。
但是,反過來想想,這事兒似乎透著邪,趙貴是不是真的有謀反言論,沒有證據證明,再說,趙貴和獨孤信酒桌上的話怎麽被遠在外地的宇文盛給知道呢?
宇文盛本身是宇文家族的人,當然維護宇文家族的利益,僅憑宇文盛的一人指證就殺了趙貴全家和獨孤信,沒辦法叫人信服。所以咱們把整個事情的前後比較起來看,大概隻有一種可能性:宇文護在搶奪了兵權後,為了防止獨孤信和趙貴謀反,來個先發製人,安排宇文盛做人證,給趙貴、獨孤信兩人按個謀反罪名,斬草除根,以絕後患。
同時達到殺雞儆猴的效果,這是完全有可能的。不管怎麽樣,不出三個月,一個皇帝和兩個元老死於非命,朝廷上下人心惶惶,議論紛紛,宇文護一看情況有點不對,刀口發炎還沒完全治愈,並發症又開始了。
現在的傀儡皇帝拓跋廓也就二十多歲,剛繼任的老弟名譽總理宇文覺15歲,明顯都是不管事兒的主。我這個管事兒的卻啥都不是。
宇文護想來想去,一手拖兩個傀儡,這事不好辦。擺在麵前的有五個選擇,
廢了宰相宇文覺,自己做宰相。(死去的叔叔和他的粉絲不答應)
廢了皇帝,自己幹,宇文覺做宰相。(沒群眾基礎,宇文泰的粉絲們還是不答應廢了皇帝,讓宇文覺幹,自己做宰相(可行,但是有一定困難)
維持現狀,自己回家種地去(不好意思,還沒到那個境界)都給廢了,自己來個皇帝兼宰相。(別扯了,自己能幹上一個就不錯了。)
宇文護看著這個可行性分析報告,也就第三條靠譜,但是也有困難,為什麽?一句話:沒群眾基礎。無論比戰功、官職、威望、資曆、人緣,在朝中,都排不上自己。別的不說,就那八柱國和十二大將軍,隨便挑一個出來,也夠自己喝一壺的。但是箭在玄上不得不發,再說,也隻有這條路可走了,總不能真的回家種地去。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宇文護這條好漢現在哪怕有一個幫也是好的。由於多數時間給叔叔做大總管,而和那些將軍們沒有建立起戰友般的感情,所以,在朝廷中能找幾個信得過的還真不多。
為什麽這樣講?自從宇文泰死後,朝廷的格局顯得很微妙,宇文泰當年在的時候,就像是馴獸員,這幾大柱國(宇文泰也算一個)和將軍就像十幾頭獅子,雖然個性凶猛,但是在馴獸員麵前已經馴服了,宇文泰老謀深算,更多的時候不像是領導,而更像是老大,憑威望、資曆、個人魅力來駕馭的,用現在的話講,具有很強的軟實力,現在老的馴獸員去世了,輪到宇文護這個從來沒有馴過獸的接班,自己的軟實力在哪?
想到這裏,宇文護感覺脊背有點發涼。但是護哥畢竟不是一般人,遇事很冷靜,危機危機,危險的後麵不就是機會嗎?
隻要能抓住機會,就像李寧牌的廣告語:一切皆有可能的。既然軟實力不夠,那就來點硬的,從裏麵挑一個獅王總可以吧,來個隔山打牛豈不妙哉?宇文護絞盡乳汁、苦思冥想(來包中南海吧),腦袋裏飛快地搜索他需要的獅王。別說,還真讓他給想到了,此人就是司法部部長(大司寇)、八柱國之一於謹。
於謹是懷荒鎮(六鎮之一)人,文武雙全,熟讀《孫子兵法》,在朝中資曆最老,功勞最大。這樣的人宇文護怎麽用的動呢?
當然是有原因的。首先,他是六鎮派武將,多年追隨宇文泰,老成持重,政治上堅決支持廢除西魏傀儡皇帝,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曾經是宇文護的老領導,當年攻打盤踞江陵的梁國,主帥是於謹,前鋒是宇文護和楊忠兩個人。這樣的關係不用,更待何時呢?
宇文護立刻找到於謹,說老領導,情況你也看見了,雖然我是三叔臨終受托之人,但是沒人買我的帳,你說該怎麽辦?於謹果然是熱心腸,表態說,我和你叔叔那是生死弟兄,這個忙我一定幫。
但得分兩步走,第一步就是先把朝中這幾個老家夥給擺平,位置給坐穩了,然後再去想當丞相的事兒。至於怎麽擺平,朝堂上看我的。
宇文護抓到了救命稻草,大喜,言聽計從。果然第二天,大夥像往常一樣上班後,例行開早班會,於謹發飆了,臉往下一沉說:各位,老大屍骨未寒,兒子都太小,宇文護是他現存最大的侄兒,監國是理所當然,這叫合理。
又是老大臨終前的托孤之人,由他監國,這叫合法。合理又合法,這頭把交椅我看應該由他來幹。”
大夥還沒反應過來,宇文護連忙補上一句:三叔臨終托付,我也是實在不敢推辭啊。”
大夥雲裏霧裏,一點思想準備都沒有,給這麽一搞,個個都沒了主意。於謹馬上趁熱打鐵:第一個給宇文護下拜磕頭,說:你幹吧,我們總算又有主心骨了。
要論平時,於謹和宇文泰是平輩,比宇文護整整大二十歲,那是叔輩又是老領導,見麵要行禮參拜的。今天正好掉個個兒,大夥正沒主意呢,一看,於老爺子都跪拜了,就別不識相了,也跪拜吧。這一拜不要緊,這就算全票通過了,宇文護的監護人地位就此確定。
第一步竟然輕鬆完成,剩下的事兒就更好辦了。公元557年大年初一,老百姓正忙著過年吃餃子呢。中央政府換屆了,而且換的很徹底,西魏最後一屆皇帝拓跋廓下崗,由十六歲的宇文覺接替。號稱天王(手裏的塔呢),北周王朝閃亮登場。
從十月四日宇文泰去世到第二年大年初一,短短兩個多月,朝廷徹底動了一次大手術,一百七十一年的北魏壽終正寢,皇帝換了,天下還是那個天下,可是已經姓宇文了。手術很順利,原因當然是主刀大夫宇文護醫術高明。
高明在哪?想看懂政治家做事,首先咱得學會用政治家的腦子去看問題。
自從宇文泰死後,現在的朝廷政治格局已經完全不同了,山中無老虎猴子做地主,宇文泰這隻老虎已經不在了,想當猴子的可不止宇文護一個人,我說過,宇文泰和這幫英雄豪傑的關係一直是老大和小弟的江湖兄弟關係,雖然大家都沒有明說,但是一直都在按照一個規矩辦事,什麽規矩?
江湖規矩,既然老大不在了,從小弟當中選一個老大也是理所應當的,宇文護當然不能遵守這樣的江湖規矩,因為江湖規矩中有一條對宇文家族是致命的,那就是:老大不能世襲。
宇文護很明白這一點,如果按照江湖規矩辦,這總理的位置應該是其他大柱國中的一個而不會輪到他們宇文家的,他自己當然更沒有份了,所以,要扭轉命運,必須打翻這個江湖規矩,而換成另一種規矩,那就是:政治規矩。
具體點說,我宇文家當了皇帝,總能世襲了吧,什麽論軍功、資曆,都一邊呆著去,列位都聽好了:大周是我宇文家的大周,我宇文家打今起與你們不再是兄弟關係,而是另一種關係:君臣關係。誰再
這一招是相當狠的,殺人與無形之中,那些元老級人物一看,這事情已成定局了,心想算了,隻要不動到我這一畝三分地,皇帝你愛當你就當吧。可惜,他們太低估這個新人宇文護了,他們做夢沒想到人家玩的是一套組合拳。老同誌們,接招吧:
也就是在宇文覺當皇帝的同一天,宇文護自己直接接任國防部長(大司馬),把兵權搶過來。
前任國防部長獨孤信同誌升任太保(名譽顧問,直接架空)。教育、文化部長趙貴同誌升任太傅(虛職,直接架空),民政部長李弼同誌升任太師(虛職,直接架空)。怎麽樣?這叫一不做,二不休,兵權政權都不丟。有人說,怎麽偏偏就這三位老同誌倒黴呢?
那你又小看宇文護了,拿掉這三位的權力,宇文護這組合拳打得可謂是穩、準、狠。
為什麽這麽說?咱們分析一下幾個柱國的情況就知道了:老大宇文泰和柱國李虎已經不在了,元欣是前朝西魏皇族,隻是名譽顧問,基本可以忽略,那麽八大柱國就剩下:於謹、李弼、侯莫陳崇、獨孤信和趙貴五人了。於謹不用說,一直是宇文泰的老部下,忠心耿耿,政治上是靠得住的。李弼原來是敵人集團侯莫陳閱的將領,棄暗投明過來的,為了防止被算舊賬,平時更是夾著尾巴做人,低調得很,哪還有什麽非分之想,侯莫陳崇,以前和宇文泰同是賀拔嶽的部下,賀拔嶽死後,一直追隨宇文泰,比較忠心。
而獨孤信當是追隨西魏皇帝入關的,政治上是傾向於前朝西魏拓跋氏的,曆史上記載此人長得相當的帥,而且“風度弘雅,有奇謀大略”,聲望很高,而且還是國防部長,手握軍權,的確是個危險人物。
這裏有個插曲,宇文泰當年為了拉攏獨孤信,讓長子宇文毓取了獨孤信的女兒,兩人做了親家。
後來宇文泰要決定繼承人的問題,咱前麵講過,立繼承人一般是立嫡不立庶,老二宇文覺雖然年紀小,但是嫡出,當繼承人本來沒什麽好為難的,但是考慮到大兒子宇文毓是獨孤信的女婿,顧忌獨孤信的感受,還特意開了一次會議,會上竟然沒人敢表明立場,(獨孤信聲望可見一斑)這事差一點擱淺了,最後因為大將軍李遠出來說:我力挺宇文覺,獨孤信不服的話,我幹掉他,這事才算定下來。
可能李遠後來感覺自己當時比較衝動,又去找獨孤信道歉。雖然是個插曲,但是宇文泰都得讓他三分,處處考慮到他的情緒,可見獨孤信的分量有多重。
至於趙貴,當年賀拔嶽被害時,是第一個擁戴宇文泰做老大的,論功勞,那是首功一件,但是此人有恃無恐,輕慢自傲,搞不好哪天惹出點事來,絕對是個定時炸彈。現在能看出來什麽叫穩、準、狠了吧?
準就是在第一時間矛頭直指危險人物獨孤信和趙貴,這邊宣布成立北周,那邊就把兩人按倒了,根本沒有喘息機會,直接秒殺。狠就是把兵權直接一收到底,而不是降級當個副部長什麽的,堅決不給機會。
穩就是明升暗降,部長直接升到政協主席,明知是虧,還沒理由反叛。高,實在是高。那位問了,那李弼怎麽也被架空了?
那可不是誤傷,李弼是反叛過來的,獨孤信等人一旦起事,此人極易拉攏,絕對是個不安定因素,架空不安定因素,那是必須的。
宇文護在於謹的配合下,政治手術做完了,一套組合拳也打完了,收工,準備回家洗洗睡覺了,但是他沒想到,這次是大手術,做的雖然順利,但是恢複卻沒那麽快,不信你看,刀口開始發炎了。那麽這次發炎厲害嗎?請看下回:三刀拍案驚奇.
上回說宇文護作為一個政治新手,和老同誌於謹一起給宇文泰團隊做了一次大手術,並通過熟練運用連環拳,迅速扭轉局麵,成功上位,正準備回家睡個好覺呢,沒想到,有人來報告說,手術後的刀口發炎了,宇文護一個驢打挺從床上做起來:快說,發炎的是誰?來著報告說:是獨孤信和趙貴兩人,正商量著謀反呢?宇文護長長舒口氣,果然不出所料,防著防著,還是來了。
這也難怪,自從宇文護架空獨孤信和趙貴後,內閣人數還是六人,但實際掌權的也隻有三人:宇文護、於謹、侯莫陳崇。
但是這幾個被架空的老幹部可不是官二代,能幹到今天這個位置,沒兩把刷子是不行的。
尤其是趙貴同誌,當年擁戴宇文泰立下汗馬功勞,多年征戰總算要熬到功成名就了,竟然被宇文護小子調離崗位,退二線了,氣不打一處來,就找另一個老幹部獨孤信發牢騷,其實獨孤信比他還生氣,不但自己的國防部長被撤了,自己當年追隨的老領導西魏皇帝也被廢了。
兩人三杯酒下肚,趙貴坐不住了,說要給宇文護這小子厲害看看,他不讓我好過,我就讓他難過。
倒是獨孤信有內涵,說:衝動是魔鬼,還是先忍忍吧。原本也就酒桌上發發牢騷,你知我知,這事也許就這麽過去了,可惜這話不知怎麽就被宇文護的另一位老弟宇文盛(宇文泰兒子)給聽見了。
連夜報告宇文護。宇文護心裏一點都不慌,本來嘛,被拔了牙的鱷魚還能怎麽樣呢?既然來了,幹脆將計就計,先拿他趙貴開刀,來個殺雞儆猴,震懾一下那幫老家夥。
那邊宇文護張好了網,這邊趙貴還蒙在鼓裏,第二天裝作沒事人照常上班,這腳剛邁進大門,那邊立刻下令逮捕,接著宇文盛出來指證,有人證也不需要什麽物證了。宇文護大手一揮,趙貴同誌和他的全家就這樣被強行送到閻王爺那邊報到了。
獨孤信當然也不能幸免,雖然算不上躺著中槍,但是實在是死的可惜。考慮到獨孤大人在朝廷的巨大影響力,先雙規起來,等候處理。千萬別認為宇文護這是心慈手軟,因為在送老幹部去地獄班車時刻表上,有個人排在獨孤信的前麵。誰呢?西魏末代皇帝拓跋廓。
新朝皇帝登基,前朝皇帝就像重新裝修的婚房裏放著一張破椅子,怎麽看怎麽不順眼,總想把它扔了。一般末代皇帝被廢以後,然後找個理由甚至不用理由幹掉,都是很正常的事兒。
像劉禪、溥儀都能壽終正寢、活到六十開外的,還真不多。這麽幹的原因主要是要斷了那幫前朝粉絲的念想,別老惦記著反清複明之類的。宇文護這麽幹,理由也不外於此。
二月底,拓跋廓踏上開往陰間的地鐵。拓跋廓畢竟是當過皇帝的,就是到陰間也得有人護駕不是,宇文護果然想的周到,三月十日,逼迫獨孤信在家自盡,到陰間給拓跋廓護駕。
但是,反過來想想,這事兒似乎透著邪,趙貴是不是真的有謀反言論,沒有證據證明,再說,趙貴和獨孤信酒桌上的話怎麽被遠在外地的宇文盛給知道呢?
宇文盛本身是宇文家族的人,當然維護宇文家族的利益,僅憑宇文盛的一人指證就殺了趙貴全家和獨孤信,沒辦法叫人信服。所以咱們把整個事情的前後比較起來看,大概隻有一種可能性:宇文護在搶奪了兵權後,為了防止獨孤信和趙貴謀反,來個先發製人,安排宇文盛做人證,給趙貴、獨孤信兩人按個謀反罪名,斬草除根,以絕後患。
同時達到殺雞儆猴的效果,這是完全有可能的。不管怎麽樣,不出三個月,一個皇帝和兩個元老死於非命,朝廷上下人心惶惶,議論紛紛,宇文護一看情況有點不對,刀口發炎還沒完全治愈,並發症又開始了。